登陆注册
3024300000005

第5章 谈眼睛

眼睛是视觉器官,没有眼睛就会失明。这一点谁都知道。可我们搞哲学的人不能只停留于此。对我们来说,眼睛包含太多的哲学问题。你用眼睛看到的对象,是否就是外在的真实的对象呢?为什么同样是用眼睛看,对同一对象可以形成无数不同的映象呢?康德关于物自体的学说,贝克莱关于存在就是被感知的学说,以及现在风行一时的“一人一世界、世界就在你心中”等观念,都是重要的哲学问题。这就存在眼前世界和眼中世界,即心外的世界和心中的世界,是一个世界还是两个世界的问题。哲学路线上的分歧,从根本上说都离不开这个问题。争论了几千年,至今仍在争争吵吵。

我们今天不探讨这些问题,而只聊一个问题,即眼睛的问题。没有眼睛就会失明,就是盲人。可有眼睛照样可以失明。这种“失明”,我们称为“失察”,是失之“明察”。看问题可以有远见、有高见、有浅见、有短见,有的明察秋毫,有的目不见泰山。原因当然不在于眼睛的视觉功能,而在于对眼睛所感知的事实的不同判断。眼睛的生理功能就是看,作出判断的不是眼睛,而是思维。

中国人常说,知子莫若父。其实最不了解儿子的可能是父亲,不要看是在自己眼皮下长大的,但常常却因为爱蒙蔽了眼睛。天下真能看出自己儿子缺点的父亲并不多,看出缺点不为其辩护的父亲更不多。有人调侃说,恋爱时智商最低,是白痴。父母何尝不是如此。古今都证明,凡对子女溺爱的人,头脑是昏的,眼睛是瞎的。有的学者曾以明代宰辅杨士奇为例。杨是江西泰和人,出身寒门,早年为塾师,能做到宰辅,确实不易,说明他不是不明事理的人,可偏偏在对待儿子的问题上看不明白。明明他儿子横行乡里,无恶不作,有人告诉他,他就是不信,反以为是嫉妒,后来儿子犯罪被判重刑,他才后悔莫及。

什么是有色眼镜?自私是有色眼镜,溺爱是有色眼镜,各种各样的利益是有色眼镜。凡为利所蔽,就如同戴上有色眼镜,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事不容易看清楚。所谓当局者迷,当局者,就是利益攸关方。千万别以为认识就只是用眼睛看。认识是复杂的,有知、有情、有意。认识活动不是单纯的看和反映,而是有着情感与意志参与的复杂过程。就情感而言,凡自私之心、溺爱之心等都影响认识。可以说,不出自公心、为私心所蔽,就不可能有科学认识。列宁说过,只要几何定理触犯一些人的利益,就会有人要求修改。人的意志,同样参与认识活动。真理性认识是个艰苦过程,失败、再失败,历尽磨难,像唐僧取经一样,科学家为一件发明或发现终生奋斗的事例不少。在科学领域中,没有意志,半途而废,很难有所成就。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科学研究比喻为爬山,只有不畏艰险的人才有可能攀到高峰,这是很有道理的。不畏艰险,就是意志坚定。

眼睛是感觉器官,是外界事物进入大脑的通道。一个人闭目塞听,通道不畅,当然影响认识。但有眼睛不一定就能形成正确的认识。一个人思想不对头,思想方法不对头,把事实放在他面前,他照样看不明白。这就是为什么可以有失明的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而同时会有一群眼睛明亮的大傻瓜。你们要保护眼睛,更要保护大脑。中国哲学把大脑称为“心”。我们不仅要用眼睛看,而且要用心思考。

我想起《六祖坛经》中神秀和慧能各做一偈争夺衣钵的故事。神秀的偈是:“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而慧能的偈则相反:“身非菩提树,心非明镜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结果是神秀落选,慧能得传衣钵。我们普通人难以理解,何以慧能高于神秀。大概禅宗的禅在于玄。如果心外无物,心性本空,人类如何认识?我们无法按唯物主义原则来理解禅宗。我读《五灯会元》就读不懂。不过我还是说,坐禅谈玄,可供清谈,但绝不能治国、治事,也难治身。你们可以读点这方面的书,但不要入迷。你们一定要注意,心盲比目盲更不幸。

同类推荐
  • 尚书(中华国学经典)

    尚书(中华国学经典)

    《尚书》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宝库。《尚书》每篇并非成于一时,其中文句有着语法、词汇、方言的差异,又是现代语言学家们研究上古汉语演变的重要资料。如此等等,都说明《尚书》是具有着巨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古代文献。
  • 哲学的故事

    哲学的故事

    本书作为“彩色人文故事”系列丛书的一种,以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哲学知识。近50个精彩故事独立成篇,连缀起来又共同组成一幅精彩的哲学画卷,清晰地呈现出哲学发展的脉络。此外,还增设了“哲学辞典”、“哲学家小传”、“名人名言”、“名人评说”、“著作列表”等辅助栏目,以加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 周易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周易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在深入考得到有益的启发。了解诸子之学中的深切智慧,也可以增强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
  • 真理求索历程

    真理求索历程

    作者在充分的事实和说理的基础上,论证了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唯一家园。并提出建设天堂般地球的数点构想。作者提出了宇宙科学和哲学新理论。并能很好地认识和解释世界。作者的散文、诗歌辅助佐证着以上理论。这样,我对取消型唯物论还是很敬仰的。但反过来,我认为我的二元中和理论也许没错:(1)灵魂不朽从来没被反证明;(2)即使灵魂随肉体消失而消失,但灵魂不朽作为一种信仰,可让人们的心灵慰藉和道德规范于此生世界中。
  •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撷取了大师先哲的智慧,篇篇蕴含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生活真理,促使你扪心自省,将你思想中浅薄、浮躁、消沉、自满、狂傲等污垢涤荡干净,让你在反思中重新认识自己,从反思中获取前进的力量。把“省”当成每日的功课,让它深植在你的心里,你就能理清生命的脉络,并让你的人生之路变得更加清晰、明了。心量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心能容多少,成就就有多少。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华舞初兰

    华舞初兰

    80年前,山河沉沦,失去一切的初兰要做什么,能做什么?热血伴随着青春,战火熔炼了灵魂,儿女情长,英雄热血,且看美女特工初兰华丽蜕变!在战火纷飞中如何诠释她的爱情。
  • 何以清明何以柔

    何以清明何以柔

    人生莫若三千愁,红尘一世几回眸。奈何何奈方白首,何以清明何以柔。
  • 我出名叛逆

    我出名叛逆

    谢家,以出产天资聪颖的叛逆子弟而负盛名。谢书慈也不负所望,在一众兄弟姐妹中,叛逆出了名。但她也确实有资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同祖父还学了一身飘逸剑法,试图浪迹江湖。目标:铲除邪门歪道,自己称霸武林。
  • 史上最强店主

    史上最强店主

    商通万界,让所有人给我打工。周阳意外获得万界商铺系统,交易万千位面。“我曾举行一次小型拍卖会,来到的皇帝就有一百多位,听说还有两个叫李世民的皇帝。”“我曾让神雕世界的所有人,帮我养殖菩斯曲蛇。”“我曾发动海贼世界的所有人,出海帮我寻找恶魔果实。······这是周阳获得万界商铺系统,成为史上最强店主的故事。————新书《史上最牛主神》正在连载!!!不同的故事,相同的精彩!!!
  •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春明外史(下)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春明外史(下)

    皖中才子杨杏园旅居北京时,对雏妓梨云的一见钟情,一往情深。梨云病重期间,他日夜守护,并海誓山盟相约白头,然而红颜命薄,相识不久,梨云竞香销玉殒了。杨杏园黯然神伤以致口吐鲜血,痴痴地将自己的相片埋入土中,与梨云相伴。随后,杨杏园又结识了才女李冬青,花前月下,诗文酬唱之后,杨杏园深深地爱上了李冬青,而李冬青却有先天暗疾,与婚姻无缘。李冬青便千方百计地想成全少女史科莲与杨杏园的百年之好。而杨杏园却割舍不断与李冬青的深情,愈加爱恋李冬青,史科莲为了成全杨李之爱,知趣地退避三舍。一波三折之后,杨杏园对婚姻之事心灰意冷,转而学佛。
  • 漫威大和尚

    漫威大和尚

    和尚对着无数或明或暗窥视着地球的势力淡淡的说到:“脸痒的话就来地球,贫僧的手掌一定可以帮助你”
  • 总裁钟情

    总裁钟情

    闺蜜的阴谋,让她身陷绯闻。她拼命想要忘掉他,可他却深深爱上她。她最好的闺蜜和她的老公的算计,失魂落魄之时,那个男人却再次出现在她面前。帮她虐渣男贱女,许给她一世繁华。
  • 生死大事

    生死大事

    这是一部反映小乡镇小知识分子如何面对和解决生子与养老送终问题,如何在经济大潮冲击下保持初心,为爱与理想奋力拼搏的故事。一个本无二胎想法的普通教师夫妇,却在计划生育最严厉执行时期,必须超生一个男孩;一个遵纪守法的共产党员,却在殡葬改革最严格的节点,必须依从父亲遗愿违法土葬。生与死乃人生大事,人人都要面对,无法回避与逃脱。而每遇生死,传统、世俗、人性、人心,均能得到充分的展示。陈祺们的困惑,也是我们的困惑,小城里的人们,如何面对和解决生老病死的人生难题?作品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