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5000000002

第2章 斯大林的文学思想(1)

斯大林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喜欢文学,一生都保持着对文学的爱好,读过许多文学作品,写过诗。他在从事革命活动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逐步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自己对文学的了理解和认识,就文学的一些重要问题,例如文学作为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问题,关于民族文化与无产阶级文化的区别和联系问题,关于文学的阶级性和党性问题,关于文学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的特点和重要性及其在社会生活的作用问题,关于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特点和基本创作方法问题等等,都作了论述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形成了一整套文学观点,在不同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学思想。

第一节斯大林对文学的爱好和他的文学修养

斯大林的家庭出身以及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生活环境。——学生时代爱好读书并表现出一定的艺术才能。——他的诗歌创作以及作品受到格鲁吉亚诗人重视的情况。——走上革命道路后仍不忘读书学习,努力扩大知识面和理论水平。——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后继续努力学习,博览群书。——某些文章和讲话采用的文学笔法。——在其着作中运用的各种文学典故。

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原姓朱加施维里,格鲁吉亚人。他出生于劳动人民家庭,从小就喜欢读书,并表现出了一定的艺术天赋。从事革命活动以及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后,仍保持着爱读书的习惯,书读得很多,因而具有丰富的文学知识和深厚的文学修养。

根据斯大林本人仔细审订过的传记和斯大林文集第一卷的年表以及其他史书和辞书的记载,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于1879年12月21日(旧历9日)出生于格鲁吉亚的梯弗利斯省哥里城。可是根据1990年发现的哥里圣母升天教堂的出生登记册,斯大林出生于1878年12月6日(新历12月18日),同年12月17日(新历12月29日)在该教堂举行洗礼。这样一来,斯大林出世要比通常认为的早一年零三天。根据苏共中央总务部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工作人员的查证,哥里正教小学于1894年颁发的毕业证书写明斯大林的出生时间是1878年12月6日。沙皇的各个宪兵部门的档案材料上斯大林的出生时间不一致,有写1878年12月6日的,也有写别的日期的。而保存下来的唯一的一份由斯大林亲笔填写的材料是1920年瑞典左派的《社会民主报》的调查表,其中写明出生时间为1878年。可见说斯大林出生于1878年12月6日是有根据的。至于斯大林作为历次党的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的登记表都是由他的助手或负责登记的人员代填的,从1921年起,他的出生时间已改为1979年12月21日,而从二十年代中期起,这个时间已成为正式的日期。同时有材料证明,这个日期至少是经斯大林本人认可的。至于斯大林为什么同意改变自己的出生时间,那就不得而知了。

斯大林的出生地哥里是格鲁吉亚的一座古老城市,地处格鲁吉亚东部的山区,离格鲁吉亚首府梯弗利斯约五十来公里。这个小城市依山傍水,风景特异。高尔基当年在游历之后曾作了这样的描述:“这个城市在库拉河上,不很大,与一个大村庄差不多。中间是一个高高的山丘。山丘上筑有一个堡垒。这里的一切有一种强烈的独特性:城市上空是炎热的天空,库拉河喧闹的激流在此经过,不远处是山,城市就在群山之中,更远处则是主要山脉的布满积雪的山峰……”“哥里”这个名字在格鲁吉亚语里是“山丘”的意思。为了防御外敌入侵,这里很早就筑起了上面高尔基提到的堡垒。在公元七世纪时,那里曾发生过一场决定格鲁吉亚命运的战斗。民间一直流传着各种颂扬为祖国的独立自由而英勇战斗的英雄们的故事。斯大林就在这样的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环境中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这不能不对他的世界观、性格乃至审美趣味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斯大林的父亲维萨里昂·伊万诺维奇是一位鞋匠,后来成为梯弗利斯的一家制鞋厂的工人。母亲叶卡捷琳娜·格奥尔吉耶夫娜农奴出身,是一位虔诚的教徒,以给哥里的殷实人家干各种杂活为生,斯大林主要是由她抚养长大的。她虽然外表严厉,但心地善良,十分疼爱自己的儿子。她与丈夫曾在把儿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上发生过争执。维萨里昂要求儿子继承父业,将来也当一个鞋匠,而叶卡捷琳娜则主张让她心爱的索索(斯大林的小名)上学读书,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长大了最好能当一个神甫。两人曾一度争执不下,这场争执最后因维萨里昂早逝而自然解决了,一切照母亲的意见办了。

索索天资聪颖,性格开朗,活泼好动。幼年时除了喜欢与同龄人玩各种游戏外,经常观看和参与一些宗教仪式。研究斯大林与艺术问题的专家格罗莫夫认为这是他获得最初的审美印象的来源。照这位学者的说法,由于这些仪式总是具有“戏剧的因素”,因此“后来斯大林对戏剧的特殊爱好可能是由此而产生的”。

1888年,索索上了哥里正教小学。还在上小学之前,他就在一位神甫的帮助下掌握了格鲁吉亚字母表,学会了读书。他接触到的第一本书可能就是《圣经》。上学后,他的学习成绩很好。根据保存下来的材料的记载,他连续几年在年终考试时都是全班第一名。后来他的一位同班同学曾这样回忆道:

“班上我与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同桌。我学习很差,我的同学索索总是乐意帮助我。

“在我们班上学习的有富家子弟,也有穷人家的孩子。前者对我们的态度还由于被认为班上第一名的学生斯大林来自穷人家庭而变得紧张起来。斯大林具有非常好的记忆力。他能很好记住老师的讲解,然后一字不差地转述。他从来不否认自己说过的话,总是深信自己的话是正确的。他在被叫到黑板跟前时,总是能很好地回答问题。”

哥里正教小学的课程本来全是用格鲁吉亚语讲授的。但是不久沙皇政府实行“俄罗斯化”,下令改用俄语。这给学生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他们纷纷起来反对,索索也不例外。但是正如谚语所说,“祸中有福”,索索克服困难,逐渐全面地掌握了俄语。他在增加了俄语这一重要工具后,见识更广,视野更加开阔,这不仅对他思想上的成长起了有益的作用,而且为他后来从事革命活动准备了一个重要的条件,同时也使他成为熟悉俄罗斯文化、尤其是文学和音乐的行家。顺便说一句,尽管他说起俄语来还带有格鲁吉亚语的口音,但是不仅能自由阅读,而且能用俄语思考和写作,并形成自己一定的语言风格。

在哥里正教小学上学期间,读书成为他的一大爱好,他把大部分课余时间都用到书本上。当时他阅读的主要还是格鲁吉亚的作家和诗人的作品。他曾读过琼卡泽的中篇小说《苏拉米堡垒》。这部小说描写了农奴的无法忍受的处境以及他们与地主的斗争。小说的主人公诺达尔是格鲁吉亚文学中第一个起来公开反对农奴制的农民的形象。而给索索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的是卡兹别吉的中篇小说《弑父者》。这部小说在叙述1845年高加索各族人民反抗俄罗斯讨伐者的历史事件的背景上,用鲜明的色彩描绘了一个为自由而奋斗的战士柯巴的形象。索索特别喜欢柯巴这个人物,将其看作自己学习的榜样。他的同学、曾经一起做过地下工作、后来成为孟什维克的伊列马什维里在1931年出版的《斯大林与格鲁吉亚的悲剧》一书中曾这样说道:“柯巴是索索的理想和向往的人……他希望成为第二个柯巴,成为像柯巴那样的着名的战士和英雄。柯巴应当在他身上复活。从这时起,索索开始称自己为柯巴,并且要我们这样叫他。当我们叫他柯巴时,他便自豪和高兴得容光焕发。”大家知道,后来斯大林从事革命活动后,曾把“柯巴”作为自己的化名之一。

格鲁吉亚的诗歌作品也引起了索索的极大兴趣。他特别喜欢绍塔·鲁斯塔维里的《虎皮武士》,这部长诗大约写于十二世纪末到十三世纪初。它写的是“虎皮武士”塔里埃尔以及其他两位勇士忠实于友谊和爱情的故事。他们战胜敌人的军队,攻占了难以攻占的堡垒,制服了野兽,为拯救自己心爱的人作了一切努力。长诗通过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抨击了中世纪的黑暗,赞美了自由和纯洁的爱情。作者广泛运用了古代诗歌的象征性语言,给他的长诗增添了浓郁的诗情画意。《虎皮武士》给了索索终身难忘的印象。这里要提一下后来发生的事。斯大林发现俄译有不完善之处,曾想自己亲自动手将其重译,可惜完全没有这样做的时间。这时他收到了从西伯利亚某劳改营给他寄来的这部长诗的一份译稿,这是一个被关押的名叫努楚比泽的教授翻译的。他读后觉得翻译得很好,立即下令释放那位教授,并对译稿的某一节作了修改后送交出版。这个译本后来反复重版,广泛流传开来。至于斯大林作了什么样的修改,那位教授秘而不宣,至今还没有人知道。

除了上面提到过的一些小说和长诗外,索索还读了恰夫恰瓦泽、策烈铁里、埃里斯塔维等作家和诗人的某些作品。除了喜欢读文学作品外,他还爱唱歌。他的老师叶利萨别达什维里回忆道:“这个非常有才能的孩子有一副很好听的高童音嗓子。他在两年里学会了熟练地看乐谱,能自由地看着乐谱唱。不久他成为指挥的帮手,领导合唱队。在索索参加合唱队的那个时候,队里有不少嗓音好的孩子。我作为年轻指挥,很想显示自己是一个好的领导者。确实,我指挥的合唱都很成功。我们演唱像博尔特尼扬斯基、图尔恰尼诺夫、柴可夫斯基这样的作曲家的作品。索索在学生合唱队里唱得很好。他通常进行二重唱和领唱。常常顶替合唱的指挥。”索索还在上学期间学会了画画,根据他的一个同学的回忆,他曾画了鲁斯塔维里和其他格鲁吉亚作家的像。有这样的传说:索索常去的一家书店的主人特别看中了他画的鲁斯塔维里像,向他提出要买这幅画。索索不同意做买卖,爽快地把画送给了他,不过得了两本书作为回报。由此可见,他绘画的技术已达到一定水平。从以上列举的事实来看,斯大林在他上小学时不仅爱好文学,而且还在音乐和美术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才能。

1894年6月,索索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哥里正教小学,同年9月进梯弗利斯正教中学学习。上一二年级时,他还是一个“模范学生”,勤奋、能干,学习成绩很好。可是如同《斯大林传略》中所说的那样,“梯弗利斯正教中学当时是在青年中传播各种解放思想的温床,其中既有民粹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也有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思想;校内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秘密小组”。索索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思想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再只顾学业,开始关心政治,参加一些活动。他还像在哥里正教小学学习时那样,喜欢读书。他在课余时间常到旧书店去,看见感兴趣的书,就站在柜台旁读了起来。学校对学生管束很严,不允许学生随意行动。他就花点钱把需要的书从书店租来,发动要好的同学将其抄写下来,然后装订成册,保存起来,以供仔细阅读。时间长了,索索的“藏书”变得相当可观。根据一些人的回忆,这里有马克思、恩格斯、歌德、席勒、亚里士多德、达尔文、海涅、亚当·斯密、图甘-巴拉诺夫斯基、司徒卢威、普列汉诺夫、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皮萨列夫、屠格涅夫、杜勃罗留波夫、萨尔蒂科夫-谢德林以及格鲁吉亚作家巴拉塔什维里、恰夫恰瓦泽、卡兹别吉、尼诺什维里、伊奥谢利阿尼、阿卡基·策烈铁里等人的书。与此同时,索索还不顾学校的禁令,从廉价图书馆借书来读,曾两次被助理学监穆拉霍夫斯基发现,他借来的雨果的《海上劳工》和勒图尔纳的《各人种文学的发展》被没收,后一次被发现后,校长下令罚他关禁闭。从上述情况来看,索索读书的范围明显扩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开始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书,接受马克思主义。不过可以看出,他对文学的兴趣并没有降低,在这期间读了不少俄罗斯作家的书,同时也开始接触到西欧的着名作家的作品。他的一位名叫格卢尔吉泽的同学回忆道:“约瑟夫读闲书读得入了迷。我们读了利珀特的《文化史》,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主人和长工》《克莱采奏鸣曲》《复活》,还有皮萨列夫、陀思妥耶夫斯基、莎士比亚、席勒等人的作品。书是约瑟夫形影不离的朋友,他甚至在吃饭时也不放下书本。”在俄罗斯作家中,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他还喜欢读果戈里、屠格涅夫、萨尔蒂科夫-谢德林、契诃夫等人的作品。在西方作家中还有歌德、狄更斯、雨果等人。

早在哥里正教小学上学时,索索就学着写诗。进入正教中学后的第二年,他开始发表诗作。从1895年6月至12月,由上面提到过的恰夫恰瓦泽主编的《伊维里亚报》陆续发表了他的五首诗。1896年由具有民粹主义倾向的“麦奥莱达西社”主办的《克瓦利报》(《犁沟报》)又发表了第六首。这六首诗只有第一首和第五首有题目,分别题为《致明月》(《伊维里亚报》1895年第123期)和《晨》(该报1895年第203期)。

同类推荐
  • 海地战歌

    海地战歌

    这是一部全景式反映中国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光辉战斗业绩的大型纪实性报告文学。全书共16章30万字,全面讲述了由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独立组建的中国第五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从甄选集训、出征海地到载誉归来的精彩历程,详细刻画了中国警察在政局动荡、战乱频发的海地执行维和任务的真实感人故事,构成了一部恢弘的中国维和警察英雄史诗。
  • 飞鸟集

    飞鸟集

    《飞鸟集》是泰戈尔的一部哲理诗集,由翻译家郑振铎先生翻译。包括三百余首哲理小诗,绝大多数的诗只有一两行,或者捕捉一个自然景观,或者述说一个事理。是诗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感触、思考、情思的片段的记录。在他的笔下,一只鸟、一朵花、一颗星,仿佛都被赋予了人性,充满了真理和智慧。
  • 被风吹过的村庄

    被风吹过的村庄

    本书围绕毛南族地区的人事风物,抒写三大内容:一,村人:通过写一些亲人、老师以及村里的人,反映本民族风俗特点,了解民族的发展情况;书写民族珍贵的非传统文化遗产,体现灵魂坚守,精神创造。二,村事:记录毛南族地区发生事情及习俗,比如晨读,体现对文化知识的渴求,表现毛南族人民克服条件艰苦,努力创造生活,生生不息,体现民族的生存状态、精神状态。三,村物:主要抓住毛南族特有的风物,比如村头的大树,令村里人万般敬仰,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等,记录着毛南族人民的智慧。这些风物,展现毛南族的生活风貌、生命意象。
  • 永远的沙家浜精神

    永远的沙家浜精神

    收录多位鲁奖得主及课标教材作者的抗战题材作品集名家推荐: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何建明:牢记这段历史,展望未来,这会是我们中华民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语: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坚不可摧的鱼水情深坚守不渝的清廉品质《永远的沙家浜精神》本书为一部歌颂传承红色精神的纪念文集。先期由中国作家出版集团联合江苏常熟市委宣传部、沙家浜镇推出全国征文活动。参与此次征文的稿件共2416篇。
  • 感悟友情:不求回报的85个片段

    感悟友情:不求回报的85个片段

    感悟友情,真挚的友情从来是不求回报的,只记得一句,他是我的朋友。
热门推荐
  • 天下典藏

    天下典藏

    古玩聊尽天下事,历史说透世间奇!十二年前,杨洛因为一件《鬼谷子下山元青花瓷罐》扬名天下。 十二年后,踌躇满志的他却在阴沟里翻了船。 由此,青乌一派唯一传人,在这怨长久的江湖演戏了一场场爱别离的故事!
  • 遗失的龙魂

    遗失的龙魂

    这部小说讲的是一位惨遭灭门的遗孤用自己的力量在战斗,之间他结识许多朋友。让他明白了朋友是一个人的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其中就包括他的妻子。然后和他们一起创造出了一个新的篇章。
  • 狂野未婚夫

    狂野未婚夫

    最后的意识停留在飘飞的痛楚中,如飞沫般飘洒的鲜血,浸湿了白色的单衣,痛,尖锐而痛狂!没有力气再挣扎,只感觉身体在麻痹中冰冷下去,李思棋痛苦的瞪大双眼,她出车祸了,在回家的路上,她午夜的路上,她亲吻了一淌未班车。惊恐的尖叫声,乘客乱作一团。眼前一片的空白,李思棋不甘心的瞪大眼,却也只能死不瞑目的断了气!冰冷,黑暗,无止无尽的痛楚,像是刀割在肉里,痛的她死去活来,活来又仿佛……
  • 魔兽入侵漫威

    魔兽入侵漫威

    在魔兽世界待了整整10年,老王又穿越了,这次来到了漫威世界。带着万神殿所有泰坦赐予力量的神器“艾泽拉斯之心”,老王决定和上辈子一样,安安静静做一个能抗能奶能DPS的三修武僧大宗师。直到有一天他发现,烤紫薯精比烤红薯好吃多了……其他作品《搬个魔兽到异界》,《魔兽世界里的中华武者》,《美漫之火箭浣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书友群:264727664(咕咕大萌德)。
  • 家载一生

    家载一生

    《家·国·天下:家载一生》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家·国·天下”系列三部曲之家卷。本书是古稀之年的梁晓声回忆父母、家人的温情散文集,用朴实的文字感恩生命中所有的相遇。家载一生,记录的是作者内心深处、最难以忘怀的最初记忆——关于家人的记忆,也是他心灵最终的归宿。本书情感真挚、文字热忱,读之使人哽咽。本书主要收录梁晓声老师关于家人的叙事散文,譬如《父亲》《母亲》《兄长》等,字里行间流露出梁老师对家人的怀念与深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不就仗着你可爱

    不就仗着你可爱

    【双洁,贼甜】一向迟钝的小青梅情窦初开了,开的对象不是他,沈璟辞坐不住了,把人堵到墙角,“小时候你曾说过要嫁给我,我也说了要娶你,你竟然敢违背婚约!”婚,婚约?三岁时候说的话能当真吗!南落落:“……谁让你总是毒舌我凶我还欺负我!”“可是我也宠你护你还……喜欢你啊。”话落,一个吻已经落下。?三岁时她给的糖果让她成为他的甜,他为此把一生都给她,做她的糖糖哥哥,给尽她宠爱和保护。
  • 专家解读化验报告(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专家解读化验报告(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专家解读化验报告(升级版)》按上海市《医技诊疗类医疗服务项目和价格表》遴选了常用且收费的检验项目约350项,主要包括用于临床疾病筛检的常规检验项目和临床疾病诊断的确诊检验项目。《专家解读化验报告(升级版)》由胡晓波主编,编写力求简明扼要,并在易于阅读和理解上下功夫,着重介绍常用检验项目的参考范围、标本采集要求和临床价值等方面,便于广大非医学专业背景的读者能够了解检验的基本知识,而对医学专业人员能有所参考,以适应患者、医师、检验和护理人员的需求。
  • 精灵宝可梦之迷宫探险队

    精灵宝可梦之迷宫探险队

    这是一篇纯pm无人类的小说,故事围绕在六只梦想成为探险家的新手宝可梦发生的一连串温馨幽默励志的故事
  • 牌皇的诞生

    牌皇的诞生

    万决一觉醒来后,发觉自己身处的已经不再是熟悉的地球,本以为是自己穿越了,没想到却是参加了一场由神明举办的游戏。什么?打牌就能变强?!8说了!这个打牌王我当定了!————————本文走的是卡牌游戏和召唤流相结合的风格,类似于游戏王加宝可梦,对这类题材感兴趣的朋友们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