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0700000020

第20章 今天我们怎样阅读(3)

他充分利用了一切可能利用的零碎时间读书,在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了惊人的阅读量: 其间我曾列了一个近百部的长篇小说阅读计划,后来完成了十之八九。同时也读其他杂书,理论、政治、哲学、经济、历史和宗教著作,等等。另外,还找一些专门著作,农业、商业、工业、科技以及大量搜罗许多知识性小册子,诸如养鱼、养蜂、施肥、税务、财务、气象、历法、造林、土壤改造、风俗、民俗、UFO(不明飞行物),等等。

学生和教师读书,不至于如此玩命——路遥在完成《平凡的世界》后不久就死于肺功能衰竭,但这种精神很值得学习。

读书需要时间,时间哪里有?挤。时间是一个无头无尾的序列,昨天已经逝去,明天还没有到来,可以抓得住的就是今天。我常这样想,补昨天之非,创明天之是,必须通过今天的努力。尤其是在这样一个生活和工作节奏日益加快的时代,已经很难找到西窗高卧的闲暇。如果等有时间才阅读,可能永远都不会有时间。如前所述,鲁迅先生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读书写作上了。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曾总结读书最佳处所为“枕上、厕上、马上”,被称为“三上读书法”,堪称利用零碎时间的典范。

看来,读不读书的关键并非是“有没有时间”,只要愿意读,时时都是好时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说得好:“阅读是不是你内心的一种需要,这一点至关重要。而只要是内心需要,就会有主动去读的动力,再忙也能挤出时间来。”陈子善: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常常有这样的“小时间”,它看起来很不起眼,只有10分钟、5分钟,但日久天长,积累起来将是一个十分可观的数字。林语堂说:“什么叫做真正读书呢?这个问题很简单,兴味到时,拿起书本来读,这叫真正的读书,这才不失读书之本意。”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在上海的地铁上,人们拿着各种各样的报刊书籍阅读,你能说这不是在读书吗?这是真正的读书,并且是自由幸福的。所以,读书要“见缝插针,想读就读;永远不要坐进书房才阅读,任何地方都可以阅读;永远不要有用才读,急功近利、立竿见影是妄想;永远不要嫌自己读得太晚,只要行动,就有收获”。谈永康: 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讲得更好:“多读书,读好书,用经典作品充实生活;活到老,学到老,读书永远不嫌太晚。”

四、 读书不可贪多,要读深、读透、读懂

读书,不是说你今天去书店买两本书,明天网购回一包书,这不难办到。难以办到的是,你能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读完一本书。中外历史上不少经典之作,比如鲁迅的书、《红楼梦》、《战争与和平》、安徒生的书、《夏洛特的网》等,都是需要细细品位的。法国思想家卢梭在谈自己的读书经验时说:“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

但遗憾的是,许多读书人并不这样想,因“人有各种贪婪,有一种是对知识的贪婪,什么都想知道,最终什么都不知道”(许纪霖语)。一般来说,人们总以为书读得越多越好,所以读起书来往往不加选择,见书就读,见报就看。时间长了,发现读过的那些书,在心底竟然没有留下多少痕迹。这种情况,我本人也有。别人提到曾经充实和温暖过自己心灵的那些书时,我却感到茫然,书中的内容只能记其一二,印象并不深刻。

是时间过于长久使我淡忘了心中的记忆?还是读书不精不求甚解,脑海中留下的痕迹太浅?直到一天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以下一则寓言,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我读书太贪心了,贪多嚼不烂,过目的书多,留下的营养却很少。

寓言讲的是: 上帝在创造蜈蚣时,并没有为它造脚,但是,它仍可以爬得和蛇一样快速迅捷。有一天,当它看到羚羊、梅花鹿等其他有脚的动物都跑得比自己还快时,于是向上帝祷告,希望拥有比其他动物更多的脚。上帝答应了蜈蚣的请求,把好多好多脚放在蜈蚣面前,任凭它自由取用。蜈蚣迫不及待地拿起这些脚,一只一只地往身体上贴,从头一直贴到尾,直到再也没有地方可贴了,它才依依不舍地停止。当它心满意足地走起路来时,才发觉自己完全无法控制这么多的脚。它要想向前挪一步,就必须集中全部精力才不至于使那么多脚互相牵绊,这样一来,它反而走得比以前更慢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尤其是读书,如果像贪心的蜈蚣一样,总恨不得自己能够博览天下所有的书籍,成为拥有渊博知识的人,殊不知欲速则不达,一味地追求多读书,忽略对内容的理解,收效必定甚微。朱熹在论读书方法时有云:“读书不可贪多,常使自家力量有余。如射箭者,有五斗力,且有四斗弓,便可曳之令满,己力胜得他过。今学者不度自己力量去读书,恐自家对敌他不过。”转引自李洪峰: 蔡元培先生在《我的读书经验》一文中说他读书有两大短处: 第一是不能专心,第二是不能动笔,并希望大家吸取他的教训,一定有许多成效。

有些人读了经典,为什么不能运用自如?我看关键是没有读深、读透和读懂。如果你读的经典能背诵下来,特别是倒背如流的时候,就可以信手拈来。实际上,读书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也可以提高我们说话的水平。我们现在看到很多人,当他在演讲里能够引经据典,如果用得自然妥帖,大家都会刮目相看。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温家宝总理在几次记者会上面对中外媒体,引用经典中的名言警句,不仅跟他讲的主题非常贴切,也反映了我国领导人人格修养和学识魅力。

所以我说,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应该是专心致志的。读书,历来有精读和粗读之分。在精读与粗读的关系中,精读是主要的,是核心。现代社会的人读书无非是两种,读专业之书和非专业之书。有人提倡“好读书不求甚解”。我以为,读非专业的书,大可不求甚解;而读专业的书,则切不可不求甚解。专业的书必须细读、深读,用司马迁的话说,就是要“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朱熹也不断提醒人们: 做学问读书,一定要耐住性子仔细理会书中的内容,千万不可粗心大意。他还说,没有明白书中的道理时,就好像有很多层东西包裹着,无缘相见,一定要今天去一层,见得另一层,明天去一层,又见得一层。将皮全去掉,才能看见肉;将肉全去掉,才能看见骨头;将骨头敲破了,才能看见骨髓。

应该说,这种层层深入的阅读方法是值得提倡的。尤其是在阅读已呈大众化、通俗化甚至娱乐化的今天,我们更要深度阅读、深度思维,不能满足于“我在读,这就够了”。因为读书的力量不仅在于“过眼”,更在于“入心”。惟其如此,我们才会在文本的字里行间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意蕴,从而透过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这样的读书虽然寂寞,但更多的是内心愉悦。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正是这样的一种境界与情怀。

据说,欧美国家原来有个传统,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母亲或父亲拿起书读给大家听,现在恐怕已经很少见了。我们通过因特网和电视接触了很多信息,这种信息获取跟持续专注的阅读行为有本质上的差异。浮光掠影的信息使我们停留于表面,而阅读则帮助我们进入更深的世界。

人的一生要读很多书,但从严格意义上讲,真正值得精读的书并不多。古人说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有学问,按今天的理解是不可能读得完的。但是实际上古代的五车书并不多,那时候“车”是牛车、马车,而且都是一卷卷的竹简。一卷几千字,一车下来也就十万字以内,所以学富五车是可以做到的,一个人十年二十年下苦工夫,五车书就能拿下来了。杜甫有诗:“读书破万卷,下笔有如神。”古人的一卷不是指现在的一本书,几千个字在古代就是一卷书了,今天我们用二十年的时间可以做到读书破万卷。

所以从数量上,古人读的书不一定比我们多,但他们读的是精品,不是精品的很快就被淘汰,凡是留下来的大都是好东西。余光中先生说:“凡是值得读的智慧之书,都值得精读,而且再三诵读。”古人云: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实在是道出了读书的真谛。读书学习有着特殊的规律,必须经历一个吸收、转化、升华的过程。特别是理论学习,只有下苦工夫、细工夫、真工夫,才能真正学懂、弄通、会用。大凡经典,大概都不是读一遍就能懂的。经典在于重读,重读在于发现,如此循环往复,经典才能成为一条流动的河。换言之,经典如同好茶,不只是解渴,还要细品其中的意韵。我们所谓的经典书,就是各界推荐的中外名著。周国平先生说:“读书要读大师或经典之作,之所以读经典是因为经得起时间的洗礼,留下的都是精华。”这些经典书集合到一块大约上千本。如果从上千本经典书中选择五十本来读,你一辈子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对这些经典书,必须专注而静心地反复阅读,不能太性急,不能贪多求快,要细嚼慢咽,仔细品位,用心去感受,对其中精要部分最好能背诵。苏轼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为什么?因为好的经典作品,是前人与他人研究和智慧的结晶。经典是唯一不死的东西。它如同历史一样,记录着人类的昨天,描绘着人类的明天,并与时代同行,值得人们阅读、重读和珍藏。

五、 读书要善于选择

读书要选择,在今天看来,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要读到你心仪的好书,一定要做出选择。博览群书,是古人提倡的。但是今人的博览群书和古人的博览群书还是有差别的。古时候书少,很多书是以诗词、文言文的形式写下来的,言简意赅。即便是古代散文,每一篇也不长,博览群书比较容易。而今天的书籍那么多,各类图书让人眼花缭乱,各种读本纷涌,文章铺天盖地,这就涉及“择书”的问题。

那么,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该如何选择书籍呢?择书是个技术活,你所选定的书籍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你的阅读水平和价值取向。不同品位的读书趣味,不同方向的利益取向,会影响人们的读书选择。2012年3月19日《人民日报》曾刊文《领导干部应该读什么书》,披露贪官的读书菜单与他们的贪腐行为存在相当的关联度。比如,胡长清喜看《肉蒲团》、《金瓶梅》,而辽宁沈阳原副市长马向东钟情于《赌术精选》、《赌术实战108招》。文章称干部读书不仅是爱好问题,更是严肃的价值观问题。看来,读书,一定要是好书。读不好的书,非但不会成长,还会产生负面影响。其实,读什么书,不只是干部应该注意的问题,也是教师必须注意的问题。

从很大程度上说,一个人的读书品位,是从其择书水准开始的。这种水准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漫长的关注、反复的比较。

古人云“开卷有益”,这话没错。其实该读什么书、不该读什么书,或者在什么年龄段该读什么书,历史上、现实中都有许多建议,著名的比如“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所谓“少不读《水浒》”,是因为少年血气方刚,易于冲动,看了《水浒》学里面的暴力英雄,会走上歧途;所谓“老不读《三国》”,或许是因为深谙世故的人读《三国》,洞悉其中的阴谋诡计,尔虞我诈,难免会愈加老谋深算、沟壑满胸,“老读《三国》是为贼”。

中国有一句老话:“尽信书不如无书。”英国思想家培根也说过,学习不但意味着接受新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还要修正错误乃至对错误的认知。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不仅在面对书海时要学会选择,在面对同一本书时,也要善于对其内容进行选择。现在的一些图书,平庸陈旧的内容比较多,真知灼见比较少,书中的很多话别人其实都说过了,不过是改头换面炒冷饭,如果我们捧着这样的书籍,还一本正经从头读到尾,岂不是浪费时间?

如此说来,书是有等级的,是有好坏之分的。读与不读,粗读与精读,都要有所推敲。再说,今天印刷术发达了,出的书不计其数,版本也很多。比如《论语》一书,就有无数的版本,让读者不知道读哪个好。尤其是一些外国文学作品,不同译者、出版社的版本间差别很大,一定要选名社、名翻译家的版本。另外,还有内容、文字等方面,都要有所选择,学会取舍。

怎么取舍呢?余光中先生在《开卷如芝麻开门》一文中有一段论述颇为精妙:

朱光潜说他拿到一本新书,往往先翻一两页,如果发现文字不好,就不读下去了。我要买书时,也是如此。这种态度,不能斥之形式主义,因为一个人必须想得清楚,才能写得清楚;反之,文字夹杂不清的人,思想也一定混乱。所以文字不好的书,不读也罢。有人立刻会说,文字清楚的书,也有些浅薄得不值一读。当然不错,可是文字既然清楚,浅薄的内容也就一目了然,无可久遁。倒是偶尔有一些书,文字虽然不够清楚,内容却有分量,未可一概抹杀。某些哲学家之言便如此。不过这样的哲学家,我也只能称之为有分量的哲学家,无法称之为清晰动人的哲学家。……一个作家如果在文字表达上不为读者着想,那就有一点“目无读者”,也就不能怪读者可能“目无作家”了。朱光潜的试金法,颇有道理。

同类推荐
  • 普通语言学论文选集

    普通语言学论文选集

    博杜恩·德·库尔德内以其深刻的语言学思想在俄罗斯语言学界和西方语言学界备受关注,但我国语言学界关于他语言学思想的研究却几近空白,只有零星的介绍性文章,缺乏综合性、系统性的研究,更无横向和纵向的对比研究。《普通语言学论文选集》作为博杜恩?德?库尔德内语言学论述的集大成者,共收录他的主要论文52篇。《普通语言学论文选集》在现代语言学蓬勃发展的今天,当可补我国介绍和研究国外语言学流派与理论的教科书和著作之阙。
  • 问道: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思潮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问道: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思潮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本书立足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社会变革与思潮激荡的背景,以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思潮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为主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与否定篡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潮的交锋进行梳理、介绍、分析和评论,努力体现党性和科学性、理论性和可读性、论辩性和资料性的统一,是一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力作。
  • 民航职业道德建设

    民航职业道德建设

    本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力求从民航的实际出发,阐述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的基本理论,提出中国民航职业道德建设的内涵、原则和作用,以及民航党政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运输服务人员、财务人员等职业道德规范和基本要求。书中吸收了行业内外关于道德和职业道德建设研究的新成果。
  • 不一样的童年:中国农民工子女调查报告

    不一样的童年:中国农民工子女调查报告

    书中通过案例全面分析了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在家庭、学校、社区、同辈群体中的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的获损情况,提出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多方治理的建议,从实质上推动了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问题的解决。
  • 中国媒介批评学(中)

    中国媒介批评学(中)

    当今的人类世界已进入高度媒介化的时代。媒介与人、与人的全部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如何理解媒介?媒介在我们的身边究竟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我们应该如何更科学更合理地掌握媒介?如何利用媒介对于真实的世界和事物的真相进行认知和理解?并进而使得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精神交往更加通畅和高效。媒介批评学,就是研究和回答这些重要问题的。
热门推荐
  • 教授大人有点甜

    教授大人有点甜

    问,为什么高远最近倒霉连连?答,应为他碰到了一个叫霍商的男人。自从高远再次遇到多年未见的霍商,他就预感到他平静的生活将再次被彻底打乱。什么被夜闯民宅,什么爱车被拖,什么被小混混追的满街逃窜,什么泡妹不成反被压啊,这些都弱爆了。书友群:297652967期待各位大大的大驾光临本文走的是轻松搞笑路线,好吧,可能有些小剧情有点那个什么什么,但是,请别问我逻辑君在哪,我只能说,它跟节操君一样,被狗狗给叼走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大漠英雄

    大漠英雄

    本书是一部武侠小说。由“现代武侠小说之王”还珠楼主创作。全书共六集十二回,总计三十五万字。1948年6月由百新书店出版第一集;至1949年3月出版第六集。作品中既有佳人绝代,亦有国士无双;既有大漠走明驼的壮丽,亦有深宵闻玉笛的浪漫,不可不谓之武侠经典。
  • 温家女儿

    温家女儿

    有这样一个女子没有温柔婉约没有倾世容貌没有张扬性格却有万千宠爱她前世是先天心脏病,现世又是早产病儿她天生凉薄,无欲无求她就如一杯温水,不冷不热.情节一拍卖台上站着一个如花似玉的小姑娘,小姑娘很萝莉很可爱,眼泪汪汪的看着台下的衣冠禽兽,温水下手一挥,“买了,给温翔做童养媳。”某收到童养媳的孩子,涨红着脸想要拒绝,“四,四妹,你是开玩笑的吧,我,我。。。”温爸爸则在一边装墙壁。情节二对于江宁夏的滔滔不绝,温水直接无视。江宁夏看到自己说了半天,温水一句话都没搭理,心里委屈啊,这不连脸都鼓起来了。温水看看江宁夏的脸,“包子。”江宁夏一下子囧了,他是长的白白嫩嫩的,可是也不能直接就叫他包子吧。。。情节三“你以为你有什么了不起,要不是温家,你以为你能这么草菅人命。”。。。“别以为生在温家就能无法无天,有本事你就弄死我。”。。。“看什么看,别以为你看我,我就怕你,我长这么大,还没爬过谁呢。”。。。“我告诉你,要不是看你是个女的,我早就揍你了,你信不信。”。。。“吵什么吵,安静点。”“嘿嘿,兄弟,你们老大什么时候放我出去啊。”“放什么放,看你这出息,也就敢对着镜子放狠话。”
  • 杀之链

    杀之链

    吴鸣叔叔被杀的第二天,我收到了父亲的书信。展开信纸后并没有很讶异,心情反而出奇地平静,继而涌上一股难以言说的冰冷感觉——不单单缘于腊月的天气,大概也与信中对鸣叔死相的描述有关。父亲在这部分写得很详细,我并没有细读,草草收拾一下后便踏上返家的火车。吴淞离上海并不算远,即便是脚力不好的马,大概也只需要大半天。火车自然要比马快上好几倍。但是淞沪铁路修建于1876年,算来已有六十多个年头,铁轨老旧,这铁箱子也不敢肆意妄为。到头来,反而和骑马没有太大区别。不过这对于我倒没什么关系。路上刚好可以把父亲的信件再读一遍,或许能找出一两条线索。
  • 快穿攻略之反派逆袭

    快穿攻略之反派逆袭

    每个世界的反派总会花样作死,而顾凉就是被系统选中去拯救反派的人。第一个位面:哥,别追了,我不认识你。第二个位面:叔,你好眼熟奥。第三个位面:小子,我们以前是不是见过。第四个位面:。。。。。。
  • Lend Me Your Ears

    Lend Me Your Ears

    The third edition of an internationally best-selling collection of classic and modern oratory, Lend Me Your Ears offers numerous examples of the greatest speeches ever delivered—from the ancient world to the modern. Speeches in this edition span a broad stretch of history, from General George Patton inspiring Allied troops on the eve of D-Day to Pericles' impassioned eulogy for fallen Greek soldiers during the Peloponnesian War; and from Jesus of Nazareth's greatest sermons to Ruth Bader Ginsburg's fiery speech in response to the Bush vs. Gore decision that changed the landscape of American politics in our time.Editor William Safire has collected a diverse range of speeches from both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 from people of many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political affiliations, and from people on both sides of history's greatest battles and events. This book provides a wealth of valuable examples of great oratory for writers, speakers, and history aficionados.
  • 尚论后篇

    尚论后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诸天记行

    诸天记行

    电视剧、电影、动漫、小说……当熟悉的旋律响起,童年记忆涌上心头:放学冲回家中、与父母抢遥控器、在父母保护眼睛的教训下、搬着小凳子坐在电视机前追剧……蓦然回首,李杨不敢相信自己竟站在湖心小筑,而面前任性的女孩叫幽若……而故事,要从一场你绝对想不到的奇葩面试说起……PS:书友群496127055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