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1000000016

第16章 拆屋效应:漫天要价与心理预期

我们在商场买衣服,当店主给出一个远远超出我们所预想的价位时,我们的心里一般是难以接受的。这时店主马上就会问我们的底线是多少。我们受之前店主所要价位的影响,往往不敢过分抬低或抬高商品价格。最后的成交额一般是店主在原有价位上下调价格,但又在我们要价之上。这种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刚开始店主提出的高价位让我们难以接受,但这个价位在我们心理已经产生了影响,这就是该商品所值的价位。之后,店主巧妙地把价位下调,我们往往会更容易接受。

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接着提出较小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该效应与登门槛效应似乎有点异曲同工。

拆屋效应来源于鲁迅先生1927年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下的一段文字: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有些子女犯了错误后离家出走,父母很着急,过了几天他们安全回来后,父母反倒不再过多地去追究子女犯的错误了。大型情景喜剧《家有儿女》里面露露在这方面做得确实不错。父母不给买数码相机,她就耍小孩脾气,藏到小雨家,并准备一夜不归,任由父母着急。而失踪了的露露却暗自高兴,以为通过这种手段一定能够得到数码相机。父母刚开始的着急、生气,在看到露露的刹那间就完全消失了,只剩下浓浓的温情。“相机算什么,孩子能平安回来就是大福”,却完全忽视了由此造成的恶性后果。

其实,离家出走相当于“拆屋顶”,是父母无法接受的,也是他们不希望发生的一种结果;犯了错误相当于“开天窗”,虽然原来难以接受,但相对于离家出走就显得可以接受,实际上这就是拆屋效应。因此,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教育方法一定要恰当,要能被子女所接受,同时,对子女的不合理要求或不良的行为绝不能迁就,特别要注意不能让子女在这些方面养成与父母讨价还价的习惯。

在教育学生时,也是一样。面对犯错误的学生,老师在批评学生时一定要注意方法,掌握批评的分寸。要在批评中给予学生改正错误的希望,使他们相信自己能够按照老师的指导一步步地完善自己。如果批评学生过频或过重,超出了学生的承受能力,让学生丧失了自信,进而破罐子破摔,那么学生犯了错误时想到的不是如何去改正错误,而是如何逃避惩罚,如有的学生采取了离家出走等极端的应对方式。因此,老师在批评学生时要恰到好处,让受教育者看到希望,找到路标。

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时,可以强化他们偶尔表现出的良好行为,如“今天认真听讲,值得表扬”、“帮助小朋友打扫卫生,乖孩子”等。任何小孩都需要赞美,来获得成长。适度的赞美会让他们继续保持良好的行为。或者也可以要求学生从找准自己的不足做起,然后根据自身问题一一改进,如“不随意发脾气”、“抓紧时间做事”、“倾听别人说话”、“不随地扔垃圾”、“勤于思考”、“聚精会神听课”、“做题仔细认真”等。长此以往,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便会功到自然成。

通过对比以下两种情况,让我们来感受一下拆屋效应的神奇吧!第一种是先提出一个不合理要求,再提出一个相对较小的要求;第二种是直接提出这个较小的要求结果表明,在前一种情况下提出的要求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而直接提出要求反而不容易被接受。通常人们不太愿意两次连续地拒绝同一个人,当你拒绝第一个过高要求后,你会对被拒绝的人有一种歉疚,所以当他马上提出一个相对较易接受的要求时,你会尽量地满足他,而不太愿意连续两次摆出拒绝的姿态,毕竟我们并不想因为自己的行为而让人觉得我们想拒绝这个人。

在电视剧里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谈判专家面对寻死的人,会声色俱厉地说:“想要死就跳吧、开枪啊”等类似的话,而且还会做出要把对方推下去的动作。事实上,谈判专家真的会这样做吗?当然不会。这只是一种策略,是拆屋效应在谈判中常用的和有效的技巧,有时候我们需要在谈判一开始就抛出一个看似无理而令对方难以接受的条件,但这却并不意味着我们不想继续谈判下去,而只代表着一种谈判的策略罢了。这是个非常有效的策略,它能让你在谈判一开始就占据比较主动的地位,但记住这只是“拆屋”,如果想让谈判真正有所进展,不要忘记“开天窗”。所以,当你的一个要求让别人很难接受时,在此前你不妨试试提出一个他更不可能接受的要求,或许你会有意外的收获。

同类推荐
  • 接受,是变好的开始

    接受,是变好的开始

    强大不是能征服什么,而是能承受什么。当你能够坦然接受生活中的一切,不论沉浮喜忧,你的人生将会更加从容。本书以舒缓的文字,将这一心灵智慧娓娓道来,并与你一同剖析“接受”的深层意义,分享它带给我们人生的诸多好处,让你学会“接受”,坦然“接受”,乐观、豁达地面对生活。
  • 弗洛伊德文集1:癔症研究

    弗洛伊德文集1:癔症研究

    本卷包括中文版主编车文博所著的《导论》和《弗洛伊德略传》,以及由弗洛伊德与约瑟夫·布洛伊尔合著的《癔症研究》三部分。《导论》和《弗洛伊德略传》是中文版主编车文博研究弗洛伊德的精髓所在,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理论。《癔症研究》最初于1895年在德国出版,书中对癔症的症状、病因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说,开始提出癔症创伤理论,是其精神分析理论的奠基和正式起点的标志。
  • 焦虑心理学

    焦虑心理学

    克服焦虑最主要的就是停止和自己较劲。面对过去犯下的错误,要么尽力弥补,要么就彻底放下;犯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会犯错有瑕疵的你才更真实。不跟自己较劲就是跳出“沉没成本”的陷阱,就是不在一棵树上吊死,就是不争强好胜,就是接受自己的负面情绪。当你做到了这些,你就和自己达成了和解,相信你也会不再焦虑。《焦虑心理学》将从生活化的案例入手,对你正在经历或可能遭遇的焦虑情绪进行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帮你走出焦虑。唤醒你的自我修复功能,让你的自控力、日常危机应对能力、情绪掌控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 每天都会用到的婚姻心理学

    每天都会用到的婚姻心理学

    男人是该圈养还是放养?本书告诉你:已婚男人犹如旋转在冰上的陀螺,女人“抽”得越狠,他越容易跑偏;不“抽”,他又会不成样子。女人追求质,男人追求量。男人可以只为性而性,而女人没有爱不会性。
  • 我们内心的冲突

    我们内心的冲突

    和《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相比,《我们内心的冲突》不仅仅从理论层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且在早期著作中,它的哲学高度也鲜有人能比。本书重点对人内心的主要冲突以及它们的呈现形式进行了探讨,对不同矛盾间的态度和偏向进行了总结归纳,指明了受到这些冲突影响的人是如何走向失败,并陷入困境中无法自拔的,提出了这些冲突要如何解决的方法和畅想。
热门推荐
  • 有了外挂以后的日子

    有了外挂以后的日子

    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再有了金手指之后的生活日记
  • 剑武破极

    剑武破极

    即将被册封为天子的林念,为了追求武道极致,不惜斩自我以明道……三千年后,林念重生在云城的一个小家族中,这一世,他势必要打破武道枷锁,登临武之极巅!
  • 你是心间一根刺

    你是心间一根刺

    她在他身边时,他尽可能伤害她消失不见,他却发了疯如果所有的心思能早早知道,该有多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别让小毛病毁了你

    别让小毛病毁了你

    一个人想干的事越大,社会对他的要求就越高,小毛病的危害就更大,更不能忽视。其实,成功人士也是平凡的普通人,与大家一样有着各种各样的小毛病,只不过他们能够认清了这些小毛病、坏习惯的危害,并且坚持去克服它们,小心翼翼地避开它们,并长期地与自己人性的弱点作斗争,战胜自我,从而最终使平凡的人生不再平凡。
  • 秘爱甜宠:总裁,求不追!

    秘爱甜宠:总裁,求不追!

    被人算计,危机关头,君少破门而入,慕情安心的以为得救了。谁想一觉醒来,却已被这只笑面狐狸惦记上!这避如蛇蝎的男人从此缠上她的生活。“再敢逃,我让你们慕氏连根拔起!”某日,权倾乔城的君大少再次俘获小娇妻。“君御航,你有完没完?”笑面狐狸精明的算计:“老婆,我是商人,追债是我的强项,昨天的账我就不收利息了,但今天必须还完。”
  • 非穷之罪

    非穷之罪

    林诺作为农村主人公参加了《交换人生》这个节目。她的人生从此拐了弯。
  • 魔界生死异动篇

    魔界生死异动篇

    天地黑暗,一片混沌,不知星辰日月何起何时何地,幽冥茫茫世上岁月。瞬息星矢,混沌中突然出现了一把锐锋犀利无比的大斧。混沌分,四极正,万物齐世上分黑白。一阴一阳相生相生相克从此天道运然。。。
  • 我不叫豌小豆

    我不叫豌小豆

    植物大战僵尸的角色们经过数千年(美利坚年)的进化,终而为人。众所周知,一切生物的进化终点都是人类。(滑稽)
  • 僵尸来敲门

    僵尸来敲门

    “啊呀呀,主人不要这样啊!人家要叫了哦。”庄园之中,向日葵随着节拍摇曳身体尖叫,“你不要拔人家的葵花籽呀,会长不漂亮的,快停手,小葵告诉你个秘密。”“你说,满意了明天我考虑伙食改成樱桃去。”樊阳端着刚刚采摘的半碟葵花籽随手磕着樱桃炸弹:“……”向日葵:“好哦,昨天晚上有僵尸去敲你门了呢!”“是铁桶?没事,他就是想去重新换个水桶。”“不是,是另一个僵尸。”“是撑杆僵尸?哦,他前天就找我要求换根牙签了。”“也不是,是很特殊的那个僵尸。”“特殊僵尸?伽刚特尔?”樊阳有点惊悚了,伽刚特尔可是一个暴躁的家伙。“诶呀,不是,是那只红色的,呀,她来了……”——僵尸!吃掉了你的脑子!
  • 奥术王座

    奥术王座

    嗯嗯,就这样吧,哈哈,主要是感觉不太爽,哈哈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