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1200000108

第108章 走向最后的高峰(16)

关于他,我写的就是这一些,他会说,“让我看看您的日记。”昨天我也是无意中提起,说是我在写他,他很鼓励我写,于是我就写一写关于他的情况。

他早就喜欢安娜·尼古拉耶夫娜了。他甚至对我说过,约莫八年前,有一个时期,他不知为什么老是忘不了她的眼睛。他在我家遇到她之后,把我拉到一边,指着她,问道:“这位夫人是谁?”我说,“这是恩格利加尔德,您不是认识她的吗?”他回答说,“是的,是的,我认识。您知道我要跟您说什么吗?她一定是个非同一般的贤妻良母。她有孩子吗?”“有。”“丈夫在哪里?”“被放逐了,或者说得更确切一些,流放在外。”他当天晚上就和她恢复交往,上她家去,她颇引以自豪,这使特鲁勃尼科娃及一伙人玛·瓦·特鲁勃尼科娃、安·尼·费洛索福娃、奥·阿·莫尔特维诺娃、恩·符·斯塔索娃及其他人都是俄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这些人的关系见费洛索福娃及卡梅涅茨卡娅的回忆录。施塔肯施奈德在六十年代初和特鲁勃尼科娃、费洛索福娃、斯塔索娃等人过从甚密,对她们的运动助以一臂之力。(见《日记和笔记》中的回忆录:《关于鼓励妇女参加劳动协会成立与过早的结束》及《妇女运动史片断》)六十年代末,施塔肯施奈德由于观点改变,她对她们的态度也开始改变。关于斯塔索娃,她写道:“我嫉妒她,我对她感到惊奇,但要学她的样,我却不能够,因为我没有信仰。”(《日记和笔记》,页400)这里从“特鲁勃尼科娃及一伙人”等等的语气中也透露出对特鲁勃尼科娃及莫尔特维诺娃的恶感。大为妒忌。后来在莫斯科,在普希金的纪念活动中,他时常顺便上她那里去关于1880年春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恩格利加尔德的会面,见《书信集》,第4卷,页145、159、162、164、167。在有关1881年《作家日记》的笔记本中,陀思妥耶夫斯基亲手写下了她在彼得堡的地址。(《书信集》,第4卷,页423),昨天看见她就说:“我有预感,我会在这里遇到您。请您给我解释一下,怎么会这样。我一边到这里来,一边想:我要见到安娜·尼古拉耶夫娜了。然而我并不知道您已经从巴黎回来了呀”

陀思妥耶夫斯基看出安娜·尼古拉耶夫娜是个非同寻常的贤妻良母,他的料事如神甚至也遭到人家的嘲笑。她确实是个体贴的母亲,关切的母亲,甚至太关切了至于说到丈夫,那么,她对他的冷淡是他自己的过错。最终她还是没有能够跟着他到乡下去;为了孩子的教育,此外,也为了谋生,她得住在城里。她和他的交接从来不曾中断过,还经常从微薄的进款中抽出钱来买了点心、小吃、酒给他寄去,而她自己的生活却过得很清苦。

其次,如果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在她身上也看错了的话,那么,我会一面打量他,一面心里想,他可能是向来看错人的了。他,正如他的妻子说得非常确切,他理解最高的真实。一般说来,他了解人的心灵,但是关于伊万与彼得,他因为神经质和敏感,始终有可能搞错。并且对同一个人,他可能会觉得今天是这样,明天又是另一个样子。

在这方面,连波隆斯基那样心不在焉的人,不像是这个世界的人也看得比较清醒。

陀思妥耶夫斯基可能会突然发现您身上的某一特点,准确断定这特点在您的心灵中的地位,但是,一般的现象,您出现在他面前时的情况,却可能给他不正确的印象。他的敏感和对上流社会的无知——不是对人的无知,恰恰是对所谓上流社会的无知,——在这方面有重大的影响。波隆斯基对上流社会比他了解得多,因此,不管他性格如何,欺骗他就比较难。

波隆斯基也是客人之一,特鲁勃尼科娃和莫尔特维诺娃也来了。我担心,这天晚上陀思妥耶夫斯基可不要让特鲁勃尼科娃扫兴才好,作为十二月党人的女儿,她生来是欧洲和法国革命的崇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用十分阴暗的色彩描绘她们和欧洲的未来。

我不能不满意地指出,若干时间以来,好像是从去年以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脾气已经明显地变好了。现在他已经很少突然之间斥责什么人了,不再像以往那样板着脸坐在那里不跟邻座搭话。六天以前,可怜的人又突然癫痫发作,他还感觉到发作的后果,头脑里晕晕乎乎,心情烦闷,内心歉仄,正如他所说的,也正如他在《卡拉马佐夫兄弟》的最后部分所写的。不过,谢天谢地,现在他发作的次数比较少了,一年才两三次,发得也比较轻。只是最后一次发作过以后他还休息得不够,他得赶紧工作,所以他好长时间都感觉不适。他又高兴又自豪地——使我又惊又喜——对我说,他收到斯特拉霍夫当礼物送来的列·尼·托尔斯泰给斯特拉霍夫的一封信。托尔斯泰在信中以极欣喜的词句对斯特拉霍夫谈到《死屋手记》,称这部作品是绝无仅有的作品,甚至认为它高于普希金的作品。指托尔斯泰1880年9月26日(?)给斯特拉霍夫的信中很兴奋地评论《死屋手记》。(《托尔斯泰》,第63卷,页24;《托尔斯泰纪念馆文集》,第2卷,页259,圣彼得堡,1914年)

题解:

叶莲娜·安德烈耶夫娜·施塔肯施奈德(1836—1897),彼得堡著名建筑师安·伊·施塔肯施奈德的女儿。文学界和艺术界的著名代表人物经常在她的家里聚会。她从1855年起记日记,从六十年代开始越来越经常地采取写回忆录的形式,不过每隔一定时期又恢复写日记。她聪明,观察力敏锐,见多识广,留下许多弥足珍贵的时代画卷和同时代人的肖像。六十年代初期,施塔肯施奈德热烈同情革命民主主义者、先进的青年大学生、波兰的民族解放运动,积极参加争取妇女平等权利的斗争;她和彼·拉·拉夫洛夫友善,认识著名的妇女运动活动家恩·弗·斯塔索娃、安·巴·费洛索福娃。

七十年代,由于观点改变,叶·安·施塔肯施奈德特别看重陀思妥耶夫斯基,并且把他当作“生活的导师”,而较少地把他当作作家。她在六十年代初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相识。七十年代他们重新恢复交往,陀思妥耶夫斯基定期去施塔肯施奈德家,和她书信来往。(见《书信集》,第4卷,页62、182)1879—1880年间,他去看望她特别勤。这些拜访反映在叶·安·施塔肯施奈德的日记中以及1884年动笔而未写完的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回忆录中。除此以外,叶·安·施塔肯施奈德还几次提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字,因为他参加过为赞助星期日学校而举办的朗诵会,因为《当代》的被禁。(叶·安·施塔肯施奈德的《日记和笔记》,页269—270、281、332)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造访施塔肯施奈德家,还可参阅弗·米库利奇的回忆录:《与作家们的会见》,列宁格勒,1929年。

1880年的《日记》片断及未完成的《回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残稿是根据伊·恩·罗扎诺夫编辑与注释的《叶·安·施塔肯施奈德,日记和笔记》,莫斯科列宁格勒,1934年,页423—424,426—435,437—441,454—465刊载。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叶·安·施塔肯施奈德

真是怪事,陀思妥耶夫斯基服完苦役流放回来,这件事在彼得堡竟悄悄地过去了。

喜欢谢甫琴科的人远远地超过喜欢他的人。比如,谢甫琴科在巴沙榭大厅初次露面时,人们是怎样对待他的?人们又是怎样对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谢甫琴科几乎被欢呼声哄得昏倒;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则勉勉强强鼓了几下掌。见本书页597注①。就连我也没有把他第一次来我们家的确切日期记在日记中。我只记得,我们在楼下接待客人的那阵子,也就是1861年以前,他几乎每星期六都来,1861年,我们的客厅已经设在楼上原先的儿童室里了。那时候他说话、讲故事就已经很风趣,不过他晚年给人的那种影响,当时却还没有。这一点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也许那时社会踏上进步和文明的道路,还吃得很饱,还有大量的精神粮食的储存。经过二十年的路程,到了七十年代,忽然置身在荒漠中,没有粮食,又饥又渴了。

他讲了许多西伯利亚的情况,讲到服苦役,流放,但是我无法转述他的故事,现在我记不起来了,再说他讲的故事和《死屋手记》,和《作家日记》中的某些内容混在一起。不过有一件事情,不知为什么深深刻印在我的记忆中,那就是他服完苦役,被遣送去流放的时候,他心里觉得异常幸福。他和其他人一起徒步行走,但是他们遇到一队运缆绳的大车,他就搭乘这种运绳的大车走了几百俄里。他说,他坐在又硬又不舒服的缆绳上,头上是碧空蓝天,周围一片空旷辽阔,空气洁净,心里一股获得自由的感觉,他一辈子从来没有那么幸福过,从来没有觉得心情那么舒畅过。

1862年我们离开彼得堡,迁到伊万诺夫卡,一直住到1866年底,只在圣诞节期间才偶尔去一次京城。陀思妥耶夫斯基没有上我们家来,我们偶尔在波隆斯基家或其他人家里遇到他。他丧妻,又第二次结婚,到国外去了。陀思妥耶夫斯基1864年4月16日丧妻,1867年2月15日第二次结婚,两个月后去国外。七十年代初,他回国,这时,他的热烈崇拜者米哈伊尔·巴甫洛维奇·波克罗夫斯基得知他从前是经常来我们家走动的,就说服我重新和他交往。波克罗夫斯基是学生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施塔肯施奈德的兄弟在大学里的同学,所以施塔肯施奈德在六十年代初就认识他。陀思妥耶夫斯基在1879年6月15日给施塔肯施奈德的信中提到波克罗夫斯基的名字。(《书信集》,第4卷,页63)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家住在远处,生活穷苦,住的是一幢很古怪的房子,究竟是石头的,还是木头的,现在我想不起来了,只记得有一条怪模怪样的楼梯,然后是一条露天的回廊通往他家。不知是谁发现陀思妥耶夫斯基始终喜欢有古里古怪的楼梯和过道的房子;这幢房子也是那种样子。我胆怯,可是他却极其亲热地接待我,倒好像我去拜访给了他什么面子似的,他把我介绍给他的妻子,还说他记得我,记得我们家所有的人,甚至还记得十年前我穿的什么衣服,他说他很高兴重新来往。

就这样,由于波克罗夫斯基,我们重新和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来往,而且交往越来越密切,没有中断过,直到他去世。

这是个奇怪的人物,使一些人高兴,使另一些人恼火。所有渴望真理的人都会为了这一真理而向他靠拢;他的文学界的同行几乎都不喜欢他,除了少数人是例外。

人们过去说,现在继续在说,他对自己想得太多。可我敢大胆地肯定说,他对自己考虑得太少,他没有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对自己的估价不够高。否则的话他会比较高傲自大,比较平静,不会那么容易激动,脾气乖戾,他会比较讨人喜欢些。高傲是内心的。

他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的精神力量,但是他不可能没有感觉到他的精神力量,不可能没有看到他的精神力量在别人身上的反映,尤其是到了他的暮年。这就足以使他多想想自己了。然而他极不想到自己,否则他说了粗话就不会那么愧疚地望着别人的眼睛,就是粗话也会以另一种方式说出来。他是个病人,爱耍脾气,说粗话就是出于耍脾气,而不是由于高傲自大。如果他不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仅是个普通人,并且也仍旧是那样的病人,那他大概同样会耍脾气,有时候也会讨厌得叫人受不了的,但现在人家不会去注意这一点,因为连他本人人家也不会去注意。

有时候他甚至比任性还过分,他凶狠,他会粗暴地打断别人的话,刺伤人家,但他不是高傲自大的人,也不会有高傲自大的表现。

我们家来过另外一个很会高傲自大的人,也是一位著名的作家,那就是驰名欧洲的屠格涅夫。

他会装出视而不见的样子,尽管他从来不对问他身体可好的妇女说:“跟您有什么相干?莫非您是医生?”这话是对安娜·巴甫洛夫娜·费洛索福娃说的。——施塔肯施奈德注但是他的沉默本身就会使人恨不得地下有缝钻进去。我记得有天晚上在波隆斯基家,他也在那里,还有一个在铁路上做事的富翁,另外还有几个年轻人,不是上流社会的青年或纨绔子弟,而是些有见识的人,屠格涅夫怕他们,不喜欢他们,但在他们面前还是并拢双足行礼。为了在他们面前表现一番,他整个晚上都用傲慢不逊的、厌恶的态度对待那个在铁路上做事的人,给人家难堪,全不顾及那人是他的朋友的客人,为此波隆斯基整个晚上如坐针毡。而铁路上做事的那个人倒是专程为屠格涅夫而来的,不了解正在玩弄的把戏,几次恭而敬之地、诚心诚意地找屠格涅夫搭话。可屠格涅夫每次都不正面看他,三言两语地回答人家又把脸扭开。

我们大家都很难堪、尴尬,大家都情不自禁地向受到屠格涅夫的狂傲行为伤害的人表示关切,比对其他情况下受侮弄的人还要关切。

后来我们得知,在巴黎的时候,没有这些“有见识的”青年人在场,屠格涅夫整天在这位铁路上做事的富翁家里度过。对待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应该这样,在另一个地方又应当那样,这个人讲话可以打断,那个人说话就不可以,待人接物这一套细微差别,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不懂的。

同类推荐
  • 托尔斯泰: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托尔斯泰: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是大多数人所崇拜的对象。《图说世界名人:托尔斯泰(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客观叙述了托尔斯泰的一生,他童年时的家庭经历,他致力于农民教育事业的过程,他笔耕不辍的创作,都一一展现出来,使读者能更好地走近这位文学巨匠,了解他的人生经历及创作思想。
  • 张学良和蒋介石

    张学良和蒋介石

    张学良和蒋介石是中国观代历史上声名显赫的人物。他们相交于中国社会最动荡不定的年代,几乎联袂介入了全部重大历史事件,而其历史纠葛,从来众说纷纭,亦明亦暗。《王朝柱精选文集:张学良和蒋介石》以颇具权威性的史料,较为详细地记述了张学良和蒋介石沉浮相关、衰荣相联的特殊关系,写出了他们之间或亲或疏:或分或合,或一致或相悖的变化,都曾给予中国历史以极大影响……
  • 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

    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

    她是诗人、作家、建筑师,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她一生就像一个传奇。她的才情,她的美貌,曾经照亮一个时代。她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更让世间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她就是林徽因。白落梅用清丽宛转的文字,诗一般的意境,为读者讲述了一代才女林徽因的传奇人生。
  • 宛转蛾眉:杨玉环

    宛转蛾眉:杨玉环

    杨贵妃,天生尤物,也是盛唐衰败的见证人。她丰腴诱人,堪比云雨,仿佛枝头摇摇欲坠的葡萄,既甜美又香醇;她醉酒迷花,娇羞动人,集玄宗万千宠爱于一身。这,就是有着羞花之容的千古美女杨玉环。本为王子之妃,之后,一朝选在君王侧,三千宠爱于一身,从此,绵绵遗恨情未了,萧墙之祸已蔓延。《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宛转娥眉杨玉环》从杨贵妃的出生谈起,对她的一生做了详尽的描述。全文语言生动活泼,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形象丰满体态丰盈的杨贵妃。
  • 反转命运:林书豪

    反转命运:林书豪

    不要只做旁观者,也许你不能复制球场上的奇迹,但你可以在你的领域同样书写传奇!作者从信仰,师长,自我,机遇,友谊等方面,以独特的视角深度解密林书豪成功的原因,让你从他的身上学到成功的方法。
热门推荐
  • 和菩提尚

    和菩提尚

    初识,花是花,叶是叶,树是树。事隔经年,再回首,花非花,叶非叶,树已是菩提。恰如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后有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史上对明朝的第十三个皇帝,近三十年不上朝,众说纷纭,各有其解。本书就其事的发生赋予神化的色彩,顺史而展开一段玄幻的三界悟世之说,神话般的爱恨情仇……“和”乃三界,“菩提”乃如梦初醒,顿彻真理,以达智慧,“尚”乃至高无上。“和菩提尚”是书中的佛说至真之理,也是本书追求的希冀……
  • 绝世武圣

    绝世武圣

    谁说吊丝不能逆袭?沈涛偏偏就不信这个邪,以凡人之躯行逆天之事,不论是绝世天才、跨阶强者还是超级家族上古门派,挡我路者,杀无赦……
  • 麒麟出没,妖孽皇子惹不起

    麒麟出没,妖孽皇子惹不起

    本文是古言带点玄幻文,喜欢古代言情的可放心入坑。身携麒麟降异世,什么?这麒麟吃吃睡睡,没点用处,还天天强迫她找神兽。要不要这么悲催。误入异世,一首名扬大陆的偈语,她莫名卷入四国的阴谋权势中。辗转四国,寻寻觅觅,她寻找的究竟是一个被迫强加在身上的任务,还是五百年前的真相,亦或只是一份真爱?躲躲逃逃,终避不开命运的纠缠……
  • 神龙是怎么养成的

    神龙是怎么养成的

    穿越重生,成为一条蛇!沦为世界的底层,但是我不怕,只要好好努力就能成长为大蛇,然后就能称王称霸。什么?!刚刚重生,蛋就被掏了?!系统刚刚出现,就被我嘴炮到爆炸了?!我是最伟大的荒兽,不属于人类的阵营,居然要负责培养人类强者?!“这不是正常的剧本~”一条小小的青蛇发出呐喊,然后继续没羞没臊…
  • 地狱使者

    地狱使者

    一场机遇,一段离奇的身世,让少年不得不成长起来,逐步踏上巅峰!扬名立万!
  • 双灯(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

    双灯(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

    《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百部小小说名家出版工程,旨在打造文体,推崇作家,推出精品。集结杨晓敏、许行、聂鑫森、孙方友、孙春平、刘国芳、谢志强、陈毓、周海亮、海飞、曾颖等当代小小说最华丽的作家阵容和*经典意味的力作新作,由100名小小说名家一人一册单行本(共100册)组成,兼容不同年龄不同区域不同流派不同内容不同风格,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小小说的系统出版工程,是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认识社会人生、充实人文精神,提升文化素养,增强写作能力的读本。
  • 快穿之我家队友总缺药

    快穿之我家队友总缺药

    顾言刚从十八层地狱放出来,就被冥府强塞一个队友,踏上了修复因果轮回的道路,本以为从此逆天道具在手天下我有了,谁知道因为这个队友,任务难度竟然一再升级!拖延任务进程,扭曲任务内容,甚至崩坏任务位面……这真的不是猪队友吗?“七七,那是我们的攻略对象。”“我知道。”“那为什么杀他?”“他长得不好看,配不上你。”“……你知道啥叫好看?”“我这样的。”“……”队友频频缺药咋整?在线等,十万火急!Ps:字数有限简介只能精简,有兴趣的小可爱可以转站书评区置顶的官方劝退版简介(bushi)
  • 云山之外(全集)

    云山之外(全集)

    女主是个记者,为了暗访边境旅游地区的商家宰杀野生动物的事情而来到云南,希望揭露这些违法商家,保护野生动物,来到云南之后,为了隐藏身份,女主假装成导游,带着男主和男主朋友旅游,以旅游的名义引诱商家提供野味,而男主却是森林警察,为了给当初为保护野生动物而死的父亲报仇,弄丢了工作,来到云南散生心,无意中识破女主的身份,从此俩人开始了保护动物的旅程
  • 熵——来自对边远山区一个出家教师的深度调查

    熵——来自对边远山区一个出家教师的深度调查

    作品以章问樵工作生活过的三所学校的经历为时间经线,以对“九五科研成果调查报告”人的调研为空间纬线,以黄龙县为现实大背景,横跨改革开放后的十几年时空,着重展示县内高中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教师生态,不惜浓墨抒写农村基层教育者们的现实挣扎与精神困惑,刻意挖掘隐含在中学教师灵魂深处的精神寄托和信仰追求上着力点。二十一世纪初年的秋季开学前,湘西南贫困山区某重点中学名牌教师章问樵忽然离职出家,引起省城某晚报领导的高度关注,特派记者水汪洋前去深度调查。
  • 凤倾三世:殿下,轻轻吻

    凤倾三世:殿下,轻轻吻

    佛系写文……若琴瑟在御,下一刻便是岁月静好丹青还来不及描绘,已是指尖蝶落一世繁华落尽为了你,我心愿入魔,万年后会有花开,替我等你。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