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1200000019

第19章 作家的成长(6)

这是一束热情之歌,是没有说完的话,涅克拉索夫作诗一向如此,然而这是一个病人的何等痛苦的呻吟!我们的诗人身患重病,——他亲自对我说过,——他对自己的病况知道得一清二楚。但是我不相信这个健壮而又敏感的身躯。他痛苦不堪(他的肠道患某种溃疡,病症很难诊断),但是我不相信他拖不到春天。到了春天,他到温泉去,到国外去,换一换气候,快些去,他就会痊愈,我相信准是这样。人与人相处往往是很奇怪的,我们在我们的一生中难得见面,我们之间常常不了解,但是我们的生活中有过这样一件事,我永远不能忘怀。那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第一次见面。前不久,我顺路去看望涅克拉索夫1877年1月陀思妥耶夫斯基到涅克拉索夫处去过。,他患着病,痛苦到极点,开口头一句话就提到我们初次相识那些日子。当时(三十年之前!)发生了一件事情,那么新鲜,生气勃勃,美好,故而永远保留在有关人士的心灵里。我们当时才二十出头。我住在彼得堡,从工程学校退学已经快一年陀思妥耶夫斯基1844年10月19日获准退学,但他的退学申请书在同年的8月中旬即已提出。,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退学,总是抱着十分模糊不定的目的退学的吧。那是1845年的5月。头年初冬我突然动手写我的第一部中篇小说《穷人》1844年9月30日陀思妥耶夫斯基写信给兄弟说:“我快要把一部和《欧也妮·葛朗台》篇幅相当的长篇小说写好了。相当独特的长篇小说。我已经誊好了,14日之前大致可以接到回音。我把它投给《祖国纪事》。”(《书信集》,第1卷,页73)这显然是《穷人》的第一稿。从后来的信中可以看出,1845年初小说已改好(第二稿),陀思妥耶夫斯基信中提到时已当它是卖掉的作品。我们从格里戈罗维奇的回忆录中同样也可找到旁证,说明《穷人》写作的主要工作在1844年。(见本书页85),在这之前我什么也没有写过。写完后,我不知道拿它怎么办,交给谁。文学界的友人,除了格里戈罗维奇,我一个也不认识。他当时除了写过一篇短文《彼得堡的街头乐师》刊登在一个文集里见本书页83注①。之外,也是什么都没有写过。那时他好像准备夏天到自己的村子里去,暂时在涅克拉索夫处住一阵子。他顺便路过来看我,说:“把稿子带来(他自己也还没有看过)。涅克拉索夫打算在明年之前出个集子当时涅克拉索夫在筹备出文集,名叫《彼得堡文集》,1846年1月出版。,我拿给他看看。”我带着稿子去了,匆匆见了涅克拉索夫一面,我们互相握握手。想到我带了自己的作品来,我感到难为情,赶紧离去,和涅克拉索夫几乎没有说过一句话。我很少想到作品会成功,这些人,如当时人们所说的“《祖国纪事》派”,我是害怕的。我兴致勃勃地看别林斯基的文章已经有好几年了,可是我觉得他这个人严厉,可怕,“他会嘲笑我的《穷人》!”——有时我不禁这样想。但有时候又这样想:我怀着激情,几乎含着眼泪写下的东西,“难道我握笔写作这个中篇时所体验到的一切,全是虚妄,是幻影,是不真实的感情?”

不过我这样想自然只是短短的一瞬间,狐疑不决的心情立即重又出现。交出稿子的当天晚上,我到住在远处的一个老同学家里去。我们整夜谈论和朗读《死魂灵》,读了几遍我也记不清。当时青年人往往如此,两三个人聚在一起,“诸位,咱们是不是念点儿什么,念果戈理吧!”于是他们坐下来就念了,说不定念个通宵。

那时青年人中间似乎传播着许许多多东西,似乎期待着什么。我回家时已是深夜四点钟,当时是明亮如同白昼的彼得堡的白夜。

正是晴朗、暖和的季节,我走进自己的寓所,没有去睡,却打开窗户,坐在窗前。突然门铃响了,使我极为惊讶,格里戈罗维奇和涅克拉索夫奔过来拥抱我,他们两人欣喜若狂,几乎要哭出来了。原来他们傍晚时很早就回家,拿了我的稿子试读:“读上十页就知道了。”可是读了十页,他们决定再读十页,后来他们欲罢不能,不停地读下去,读了一整夜,一个人读累了就轮流着大声朗读,一直到凌晨。后来格里戈罗维奇单独和我在一起时对我说:“他读到大学生死去,父亲跟着棺材奔跑的那个地方,我突然发觉涅克拉索夫的声音哽住了,一连哽咽了两次,他突然忍不住了,用手掌拍了一下稿纸说:‘唉,他呀!’他这是说的您,我们就这么念了一整夜。”等他们念完(七个印张!),异口同声地决定立即到我这里来:“睡觉算什么,我们喊醒他,这比睡觉要紧!”后来,等我仔细观察了涅克拉索夫的性格以后,我常常为这个时刻感到惊奇:他的性格是孤僻的,几乎是谨慎而多疑的,不大喜欢流露自己的心情。至少我觉得他始终是这样,因而我们初次会面那个时刻真正是最深沉的真情流露。那天夜里他们在我的寓所逗留了半小时,这半小时,天知道我们讲了多少话,急急忙忙,夹杂着惊叹,从三言两语中去了解对方。我们谈到诗歌,谈到真实,还谈到“当前形势”,自然,也谈到果戈理,引用《钦差大臣》,引用《死魂灵》中的话,但主要是谈别林斯基。“我今天就把您的中篇拿去给他看,您等着吧,——他这个人,他这个人多么好!等您认识他以后,您会知道,他的心眼有多么好!”涅克拉索夫双手摇着我的肩膀,非常兴奋地说。“嗯,现在您睡吧,睡吧,我们走了,明天上我们那儿去!”倒好像他们这样来过以后我还能睡得着似的!多么巨大的成功,多么令人高兴,最主要的是多么珍贵的感情,我清清楚楚记得:“有的人获得成功,大家跑去看他,赞扬啊,祝贺啊,可这两个人却是含着眼泪,在凌晨四点钟跑来把我喊醒,因为这比睡觉要紧唉,太妙了!”我想的是这个,哪里还有睡意!

涅克拉索夫当天便把稿子拿去给别林斯基看。他钦佩别林斯基,而且一生中最爱的也是他。当时涅克拉索夫还没有写出什么东西来,达到像他一年以后所写的那样的水平。据我所知,涅克拉索夫十六岁左右单枪匹马来到彼得堡,几乎也在十六岁开始写作。他如何与别林斯基相识,我知之不详,但别林斯基一开始便了解他,而且可能对他写诗的情绪有过极大的影响。尽管当时涅克拉索夫年纪还轻,他们之间年龄相差悬殊,但想必他们当时就有那样的时刻,说过那样的话,使他们一辈子互相影响,牢不可分地结合在一起。“新的果戈理出现了!”涅克拉索夫举着《穷人》走进他屋里,高声叫道。“您那里果戈理出得像蘑菇一样快!”别林斯基严厉地批驳他,但稿子还是收下了。傍晚,当涅克拉索夫再次去时,别林斯基“简直激动地”迎接他说:“带他来,快点带他来!”

于是(大概已经是第三天),他们带我去见别林斯基。我记得,乍一看见,他的外貌,他的鼻子,前额,使我颇为吃惊。我不知为什么,原先把“这位严厉的、可怕的评论家”完全想象成另一个模样。他极其自大而又矜持地接待我。“没什么,应该如此呗!”我心里想。但是过不了一会儿,一切都改观了:脸上不是自尊自大的神气,不是大评论家接见刚动笔写作的二十二岁青年作者的傲慢,而是——这么说吧——他有感触,尽快要向我倾吐,他有重要的话,急于要向我诉说,那俨乎其然的神色正表示他对这些感想和话语的重视。他目光炯炯、热情洋溢地说了起来:“您自己是否明白,”他按照习惯突然提高嗓音,把这句话对我说了好几遍,“您写了什么!”他要表达强烈的感情时总是提高嗓音。“您像画家一样,只凭直感,凭直感可以写作,但是,您向我们指出的那整个可怕的现实,您自己是否了解它的意义呢?您才二十二岁,说是已经了解了,那不可能。您写的那个不幸的小官员,他长期当差,把自己搞成这样,逆来顺受,连承认自己是个不幸的人都不敢,把小小的牢骚几乎都当作是自由思想,连得承认自己不幸的权利都不敢。当那个好人,他的将军把一百卢布给他时,他垮了,惊奇得不知所措,‘阁下’居然会体恤像他这样的人,是‘阁下’,不是大人,您把他表现得多么生动!至于那颗蹦落的纽扣,吻将军的手的一刹那,——那已不是对这位不幸者的同情,那是惶恐,万分的惶恐!他的惶恐就在于那次道谢之中!这是悲剧!您触及了事情的实质,一下子揭示了要害。我们,政论家和批评家,只是评论,我们竭力用语言去说明实质,而您是艺术家,只用线条,一下子就用形象揭示出本质,让人可以用手去触摸得到,让最懵懂的读者茅塞顿开!这就是艺术的奥秘,这就是艺术的真谛!这就是艺术家的为真理服务!真实启示了您,真实昭示了作为艺术家的您,真理作为一种才能为你所掌握,珍惜您的才能吧,始终做个诚实的人吧,您将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

他当时对我讲的就是这些话。后来他对其他许多人讲到我时说的也是这些话,这些人如今还活着,可以作证。我心里如陶醉一般从他那里出来。我在他家的屋角里停下,望望天空,望望明亮的白天,过往的行人以及一切,我全身心地感觉到,我生活中的重大时刻来临了,永久性的变化发生了,崭新的情况开始了,那是即令我的天花乱坠的幻想都不曾遐想过的情况(那时候我是个不得了的幻想家)。“难道我真的这么伟大?”我处于战战兢兢的兴奋中,惭愧地暗自想道。啊,不许想到自己伟大不伟大,后来我永远也没有想过,但当时——能忍得住不想吗!“啊,以后我要使自己无愧于这些赞扬,这些人多么好,多么好!这些人原来在这里!我要受之无愧,我要努力做个像他们那样的优秀人物,我要始终‘诚实’!唉,我是多么轻率,万一要是别林斯基知道了我的头脑里是些什么不体面的、恶劣的东西!可人家还说这些文学家骄傲,自高自大呢!不过,这种人只有俄国才有,他们是同样的人,有同样的真理,而真理、善和真实总会战胜邪恶与陋习,我们必将胜利!啊,去接近他们,和他们在一起!”

我一直想着这一切,历历如绘地想起那个时刻。以后我永远也难以忘怀。那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我在服苦役时,回想起这一时刻,增强了勇气。现在我每次回想起来还心情激动。三十年以后的此刻,我又回想起这一时刻,不久以前坐在涅克拉索夫的病床边时,似乎又经历了一次当时的情景。我没有向他细说,我只提到,当时我们的那些时刻是什么,我看到他自己也就回想起来了。我并且知道他回想起了什么。我服苦役回来,他指着他书中的一首诗给我看。“这是我那时候写的一首关于您的诗,”他对我说。指《不幸者》这首诗。然而我们天各一方地过了一辈子。他缠绵病榻,想起如今已经作古的友人:正当盛年,他们的预言之歌犹未唱完,便成为邪恶和背信弃义的牺牲品而倒下,

他们的遗像

从墙上责备地望着我。陀思妥耶夫斯基引用的是《我即将成为腐朽之物》一诗的最后四行。

这里,使人难堪的是责备地这个词儿。我们依旧是“诚实的”

吗,依旧是吗?让每个人凭自己的良心去判断去决定吧。不过你们自己念一念这痛苦之歌吧,让我们心爱的热情的诗人复活吧!一位热衷于忍受苦难的诗人!

题解:

身患不治之症的涅克拉索夫的来访使陀思妥耶夫斯基想起他的青年时代最有意义的一段时期,于是在1877年1月的《作家日记》中出现陀思妥耶夫斯基所回想起来的这一插曲,主要的是非常确切地叙述了与他的文学处女作有关的事情的表面过程以及思想内容,这些思想因《穷人》而为别林斯基所发挥,起先是在与作者的谈话中,后来又在刊物上。

别林斯基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活和创作起过特殊的作用,别林斯基使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信仰转而倾向社会主义,这一“转变”在他们当面结识之前,通过别林斯基的文章就开始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兴致勃勃地看别林斯基的文章已经有好几年了”。他照着别林斯基的意见学着去了解果戈理,领会自然派的实质,评价四十年代的文学现象。这个时期陀思妥耶夫斯基所形成的审美标准,在他后期的创作中实质上依旧未改变。陀思妥耶夫斯基越是紧跟别林斯基,越是伤心;从《两重人格》开始,别林斯基对他越来越冷淡,《女房东》发表后,对他大失所望了。和别林斯基的分歧主要是在文学问题上,在他去服苦役之前,他始终信仰别林斯基的思想。从西伯利亚回来,他仍旧是别林斯基的热烈崇拜者。这从他的《——波夫君与艺术问题》一文中与克拉耶夫斯基的论战可以看出。

同类推荐
  • 金庸传

    金庸传

    这是第一部以平视的眼光写下的《金庸传》,作者以客观、理性的尺度,依据大量翔实可信的史料,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人,一个出类拔萃的武侠小说家,一个报业巨子,一个备受争议的社会活动家。本书首次利用第一手档案,挖掘出不少鲜为人知的珍贵资料,矫正了有关金庸生平的许多讹误。
  • 列女传

    列女传

    中国古代妇女史,也是一部指导女性言行的书。《来自星星的你》都教授推荐、《拥抱太阳的月亮》推荐。
  • 阅读父亲

    阅读父亲

    本书所要告诉你的真实故事——这是一位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中职务最高的烈士,牺牲时他的儿子才出生48天。年轻美丽的母亲对儿子隐瞒了他的身世,一瞒就是十八年。十八年后,父亲的战友们和母亲一起向儿子讲述了父亲的故事,儿子从此知道了父亲的名字,也知道了父亲曾经为自己起过的一个名字。 这是一个装满了父亲遗物的铁皮箱。儿子从母亲手中接过这个跟随父亲南征北战的箱子,看到了父亲留下的文字。从未谋面的儿子只能通过这些来感受父亲的气息,只能通过阅读来亲近父亲,解读父亲。本书分别从儿媳、儿子的叙述进入,引导读者一同走近烈士和他的家人、那些生前身后的人和事…… 一位军队高级指挥员的完整形象在充满深情的解读中被复原。
  • 文博大家:王世襄传

    文博大家:王世襄传

    《大家丛书·文博大家:王世襄传》主要内容包括:西清王氏、西清王氏、负笈燕京、西行李庄、追寻国宝、献身故宫、盗宝冤案、“五七”生涯、十年浩劫、开明式家具研究之先河等。
  • 江隆基的最后十四年

    江隆基的最后十四年

    《江隆基的最后十四年》不是一本普通的传记,而是一本奇特之书、感人之书,承载着丰厚的社会历史内涵和文化哲理思考。江隆基不仅是当之无愧的教育家,还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革命家。他对是非有很高的判别能力,敢于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不随声附和,听风办事;不愿做违心之事、发违心之论。他尊重知识,爱惜人才,懂得高等教育的规律。平日工作不图虚名,不摆“花架子”,有基于“定见”的“定功”。北大七年,他尊重马寅初、周培源、汤用彤、侯仁之等一大批著名学者,办出了北大“发展最好的时期”;兰大七年,他排除各种干扰,不顾“左”的威压,办出该校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
热门推荐
  • 残笔如下

    残笔如下

    ……………………废稿集……………………(由于简介需要20个字儿,所以俺在这里凑字数,莫怪莫怪)
  • 每天要懂的消费心理学

    每天要懂的消费心理学

    为什么服装店的镜子要斜着放?为什么商场里的导购员总是说“咱们”?为什么你总觉的别人买到手的东西比你便宜?为什么女性不买东西也喜欢逛商场?为什么超市里的口香糖摆在收银台旁?你明白这些奥秘吗?你是否意识到其后的心理动因呢?……消费,每天都避免不了。每天看一点,你会发现,成为购物达人如此简单!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绝色神偷变娇妻

    绝色神偷变娇妻

    前世的她是孤儿,是会着怪异法术的神偷,因为偷一把古剑而意外身亡,没想到居然穿越到一个婴儿身上,可是为什么要让她女扮男装啊,人家要穿美美的女装啦。到底是意外穿越,还是千百年来人为的安排,且看迷糊神偷如何玩转古代“美人,给大爷笑一个,让大爷开心开心。”欧阳语枫色色的对着面前的冷俊美男说道“不好意思,本太子没有龙阳之好这个爱好!’只见冷俊男子鄙视的看着欧阳语枫道只见欧阳语枫一脸悲痛欲绝的说道:“太可惜了,这里没有泰国,不然的话…”“三百年的烈火焚身,换得一世的守护,墨,等着我,这一世我绝对不会再让你孤独的守护。”只见一白衣女子对着眼前正在沉睡不醒的绝色男子说道
  • 逆史

    逆史

    《逆史》由卷枕神州编著。《逆史》讲述了:你知道跳大神竟然跳出了华夏5000年文明吗?你知道大禹治水功在当代却罪在千秋吗?你知道被讥笑为“纸上谈兵”的赵括背了多少冤枉吗?你知道“篡国奸雄”王莽的悲情吗?你知道“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白的仕途迷梦吗?你知道害死杨家将的大白脸奸臣潘仁美的千古奇冤吗?你知道岳飞之死性格注定吗?你知道印象中积贫积弱的南宋王朝其实是块硬骨头吗?你知道朱元璋的遗害无穷吗?你知道李鸿章的忍辱负重吗?……你知道你所知道的历史,其实是一个被人打扮过的小姑娘吗?
  • 灭神剑尊

    灭神剑尊

    灭神剑尊一翻手能战万域强者,一弹指能覆灭顶级宗门。曾经的灭神剑尊渡劫失败半道陨落,却意外重生在一个含恨而终的废材身上,这一世他要再一剑斩星辰,一血压千古!
  • 我那碎成渣的金手指

    我那碎成渣的金手指

    被昔日好友背叛前,余窈只是个普通人直到某一天,她和好友换了魂再次睁开眼,她的生活天翻地覆……傅瑜:嘿,girl,来一场异世界的穿越吗?会被雷劈的那种。球球:想让主角为你流泪,反派为你癫狂吗?想要醒掌天下权?绑定我,本穿越系统将带你走上人生巅峰!余窈:我怕不是遇见了两个……
  • 地球虚灵纪元

    地球虚灵纪元

    “缘分这条河流,从容飘荡,从来就不是你我所能把握的。”罗协轻声说出那句他从虚灵纪元之前就留下来的一本书中的一句话,毅然拔出祛邪。“没有什么巧合,是真实的巧合。”地球未知之谜,灾变与虚灵纪元开启,机甲,邢兵,巫力,源启,虫族,尸族,械族,祛邪……地球人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地表,看似如诗般的繁华之下,后来人能否守住。(新人新书,求多多支持!)(*?°`*)咱也是个宝宝书友群qq:220812388
  • 每天学一点礼仪·历史·美学

    每天学一点礼仪·历史·美学

    《每天学一点常识书系》策划出版是立意于让更多的人打破学科壁垒,推广学科常识。常识能提升人的文化素养,改善一个人的文化形象。人文学科本来就没有很严格的区分,而掌握更多的学科常识对于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很有意义。这虽然未必是我们对知识分工所带来的局限作抗争,但不同的学科常识使我们更能成为一个丰富而有趣的人。这不免使我们想起培根先生那段 名的论述,“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来改善一样。
  • 渡我还魂门

    渡我还魂门

    入我生死门,渡我还魂门。阳间事,阴间路。世有无情人,却有深情鬼。被负心人百年囚禁于梧桐树里的红衣厉鬼,经历生死被手足为利益残害的怨灵,梦想成为大明星而惨遭谋害的练习生,因为打黑车而被残害的女大学生…他手执骨箫,踏黄泉而来,身后跟着两个来历不明的鬼仆,渡魂入地狱之门。有人称他为泰山府君,亦有人唤他憬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