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2100000012

第12章 儒家(3)

六艺有二:一《周官》之礼、乐、射、御、书、数,一孔门之《诗》、《书》、《礼》、《乐》、《易》、《春秋》也。信今文者,诋《周官》为伪书。信古文者,又以今文家所称为后起之义。予谓皆非也。《周官》虽六国阴谋之书,所述制度,亦必有所本,不能凭空造作也。《吕览·博志》:“养由基、尹儒,皆文艺之人也。”文艺,一作六艺。文艺二字,古书罕见,作六艺者盖是。由基善射,尹儒学御,称为六艺之人,此即《周官》之制不诬之明证。予谓《诗》、《书》、《礼》、《乐》、《易》、《春秋》,大学之六艺也。礼、乐、射、御、书、数,小学及乡校之六艺也。何以言之?曰:《周官》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此乡校之教也。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此小学之教也。《论语》:“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子罕》。谦,不以成德自居,而自齿于乡人也。六艺虽有此二义,然孔门弟子,身通六艺,自系指大学之六艺而言。不然,当时乡人所能,孔门能通之者,必不止七十二人也。

《管子·山权数》:“管子曰:有五官技。桓公曰:何谓五官技?管子曰:《诗》者,所以记物也。时者,所以记岁也。《春秋》者,所以记成败也。行者,道民之利害也。《易》者,所以守凶吉成败也。卜者,卜凶吉利害也。民之能此者,皆一马之田,一金之衣,此使君不迷妄之数也。六家者,即见其时。使豫。先蚤闲之日受之。故君无失时,无失策,万物兴丰无失利。远占得失,以为未教。《诗》记人无失辞,行殚道无失义,《易》守祸福凶吉不相乱,此谓君”。上云五官,下云六家,盖卜易同官也。此与《诗》、《书》、《礼》、《乐》、《易》、《春秋》大同小异。盖东周以后,官失其守,民间顾有能通其技者,管子欲利田宅美衣食以蓄之也。此亦王官之学,散在民间之一证。

《新学伪经考》曰:“史迁述六艺之《序》曰:《诗》、《书》、《礼》、《乐》、《易》、《春秋》,西汉以前之说皆然。盖孔子手定之序。刘歆以《易》为首,《书》次之,《诗》又次之。后人无识,咸以为法。此其颠倒《六经》之序也。”以此为刘歆大罪之一。《史记经说足证伪经考》。《汉志艺文志辨伪下》。案《汉志》之次,盖以经之先后。《易》本伏羲,故居首。《书》始唐尧,故次之。以为颠倒六经之序,殊近深文。谓《诗》、《书》、《礼》、《乐》、《易》、《春秋》之序,为孔子手定,亦无明据。予谓《诗》、《书》、《礼》、《乐》,乃大学设教之旧科,人人当学,故居前。《易》、《春秋》义较深,闻之者罕,故居后。次序虽无甚关系,然推原其朔,自以从西汉前旧次为得也。

附录二 经传说记

《六经》皆古籍,而孔子取以立教,则又自有其义。孔子之义,不必尽与古义合,而不能谓其物不本之于古。其物虽本之于古,而孔子自别有其义。儒家所重者,孔子之义,非自古相传之典籍也。此两义各不相妨。故儒家之尊孔子,曰:“贤于尧舜远矣。”曰:“自生民以来,未有孔子。”《孟子,公孙丑上》。而孔子则谦言“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即推尊孔子者,亦未尝不以“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为言也。《礼记·中庸》。若如今崇信今文者之说,谓六经皆孔子所作,前无所承,则孔子何不作一条理明备之书,而必为此散无可纪之物?又何解于六经文字,古近不同,显然不出一手,并显然非出一时乎?若如崇信古学者之言,谓六经皆自古相传之物;孔子之功,止于抱遗订坠;而其所阐明,亦不过古先圣王相传之道,初未尝别有所得,则马、郑之精密,岂不真胜于孔子之粗疏乎?其说必不可通矣。

惟《六经》仅相传古籍,而孔门所重,在于孔子之义,故《经》之本文,并不较与《经》相辅而行之物为重。不徒不较重,抑且无相辅而行之物,而《经》竟为无谓之书矣。

与《经》相辅而行者,大略有三:传、说、记是也。《汉书·河间献王传》曰:“献王所得,皆经传、说、记,七十子之徒所论。”盖传、说、记三者,皆与经相辅而行;孔门所传之书,大略可分此四类也。

传、说二者,实即一物。不过其出较先,久著竹帛者,则谓之传;其出较后,犹存口耳者,则谓之说耳。陈氏澧曰:“荀子曰:《国风》之好色也,其《传》曰:盈其欲而不愆其止。其诚可比于金石,其声可内于宗庙。”《大略》篇。据此,则周时《国风》已有传矣。《韩诗外传》亦屡称《传》曰,《史记·三代世表》褚先生曰:“《诗传》曰,汤之先为契,无父而生。此皆不知何时之传也。”《东塾读书记·六》。陈氏所引,实皆孔门《诗传》,谓不知何时之传者,误也。然孔子以前,《诗》确已自有传,《史记·伯夷列传》引轶诗《传》是也。以此推之,《孔子世家》称孔子“序《书传》。”《书传》二字,盖平举之辞。孔子序《书》,盖或取其本文,或取传者之辞,故二十八篇,文义显分古近也。如《金滕》亦记周公之辞,其文义远较《大诰》等篇为平近。古代文字用少,书策流传,义率存于口说。其说即谓之传。凡古书,莫不有传与之相辅而行。其物既由来甚旧;而与其所传之书,又如辅车相依,不可阙一。故古人引用,二者多不甚立别;而传遂或与其所传之书,并合为一焉。汉人引据,经传不别者甚多。崔氏适《春秋复始》,论之甚详。今更略举数证。《孟子·万章》一篇,论舜事最多。后人多欲以补舜典。然《尚书》二十八篇为备,实不应有舜典,而完廪、浚井等事,亦见《史记·五帝本纪》。《五帝本纪》多同伏生书传。盖孟子、史公,同用孔门书说也。以此推之,《滕文公》篇引《书》曰“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论语·为政》孔子引《书》曰:“孝乎惟孝”,亦皆《书》传文矣。《说文》旻部敻下引《商书》曰:“高宗梦得说,使百工复求,得之傅岩。”语见《书·序》。盖《书》传文,而作序者窃取之。差以毫厘,谬以千里。见《易·系辞》。《系辞》释文云:王肃本有传字。案《太史公自序》,述其父谈论六家要旨,引《系辞》“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谓之《易大传》,则王肃本是也。然《自序》又引毫厘千里二语称《易》曰,《大戴·保傅》、《小戴·经解》亦然。此汉人引用,经传不别之证,故诸家之《易》,《系辞》下或无传字也。《孟子·梁惠王下》:“《诗》曰: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此文王之勇也”,“此武王之勇也”,句法相同,自此以上,皆当为《诗》、《书》之辞。然“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实为后人称述武王之语。孟子所引,盖亦《书》传文也。传之为物甚古,故又可以有传。《论语》邢疏:汉武帝谓东方朔云,传曰: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又成帝赐翟方进策书云,传曰: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是汉世通谓《论语》、《孝经》为传。然《汉志》、《鲁论》有传十九篇,《孝经》亦有杂传四篇。盖对孔子手定之书言,《论语》、《孝经》皆为传;对传《论语》、《孝经》者而言,则《论语》、《孝经》,亦经比也。传之名不一。或谓之义,如《礼记·冠义》以下六篇是也。或谓之解,如《管子》之《明法解》,《韩非子》之《解老》是也。《礼记》之《经解》,盖通解诸经之旨,与《明法解》、《解老》等专解一篇者,体例异而旨趣同,故亦谓之解也。《墨子·经说》,体制亦与传同,而谓之说,尤传与说本为一物之证。《孟子·梁惠王上》对齐宣王之问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下篇“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管子·宙合》曰:“宙合有橐天地,其义不传。”此所谓传。并即经传之传也。《明法解》与所解者析为两篇。《宙合》篇前列大纲,后乃申释其义,则经传合居一简。古书如此者甚多。今所传《易》,《系辞》下无传字,亦不能议其脱也。

①定公元年。

②朴,即老子“朴散而为器”之朴。《淮南·精神》注:“朴,犹质也。”所谓木不断不成器也。此可见经而无传,传而无说,即成为无谓之物。

③以前此未著竹帛,故至汉世仍谓之说也。

《公羊》曰:“定哀多微辞,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则未知己之有罪焉尔。”①古代文字用少,虽著之传,其辞仍甚简略,而又不能无所隐讳若此,则不得不有藉于说明矣。《汉书·蔡义传》:“诏求能为《韩诗》者。征义待诏。久不进见。义上疏曰:臣山东草莱之人,行能亡所比。容貌不及众,然而不弃人伦者,窃以闻道于先师,自托于经术也。愿赐清闲之燕,得尽精思于前。上召见义,说诗。甚说之。”又《儒林传》:“儿宽初见武帝。语经学。上曰:吾始以《尚书》为朴学,弗好。②及闻宽说,可观。乃从宽问一篇。”并可见汉世传经,精义皆存于说。汉儒所由以背师说为大戒也。凡说,率多至汉师始著竹帛。③夏侯胜受诏撰《尚书》、《论语说》。《汉书》本传。“刘向校书,考《易》说,以为诸家《易》说,皆祖田何、杨叔元、丁将军,大义略同,惟京氏为异,倘焦延寿独得隐士之说,托之孟氏,不相与同”《汉书·儒林传》。是也。《汉书·王莽传》:莽上奏曰:“殷爵三等,有其说,无其文。”又群臣请安汉公居摄如天子之奏曰:“《书》曰:我嗣事子孙,大不克共上下,遏失前人光,在家不知命不易,天应棐谌,乃亡队命。《说》曰:周公服天子之冕,南面而朝群臣,发号施令,常称王命。召公贤人,不知圣人之意,故不说也。”然则说可引据,亦同于传。盖传即先师之说;说而著之竹帛,亦即与传无异耳。汉人为学,必贵师传,正以此故,刘歆等首唱异说,其所以攻击今文师者,实在“信口说而背传记,是末师而非往古”两语。而古文学家之学,远不逮今文师者,亦实以此。以其奋数人之私智,以求之传记,断不能如历世相传之说之精也。公孙禄劾歆:“傎倒《五经》,毁师法。”《王莽传》。毁师法,即背师说也。

传附庸于经,记与经则为同类之物,二者皆古书也。记之本义,盖谓史籍。《公羊》僖公二年:“宫之奇谏曰:《记》曰:唇亡而齿寒。”《解诂》:“记,史记也。史记二字,为汉时史籍之通称,犹今言历史也。”《韩非子·忠孝》:“记曰:舜见瞽瞍,其容造焉。孔子曰:当是时也,危哉,天下岌岌。”此语亦见《孟子·万章上》篇。咸丘蒙以问孟子,孟子斥为齐东野人之语。古亦称《史记》为语,可为解诂之证。记字所苞甚广。宫之奇、咸丘蒙所引,盖记言之史,小说家之流,其记典礼者,则今所谓《礼记》是也。记与礼实非异物,故古人引礼者或称记,引记者亦或称礼。《诗采繁》笺引《少牢馈食礼》称《礼记》。《聘礼》注引《聘义》作《聘礼》。又《论衡·祭意》引《礼记·祭法》,皆称礼。《礼记》中投壶奔丧,郑谓皆同逸礼;而《曲礼》首句,即曰“《曲礼》曰”,可见礼与记之无别也。今《仪礼》十七篇。惟《士相见》、《大射》、《少牢馈食》、《有司彻》四篇无记。宋儒熊氏朋来之说。凡记皆记《经》所不备。兼记《经》外远古之言。郑注《燕礼》云:“后世衰微,幽、厉尤甚。礼乐之书,稍稍废弃。盖自尔之后有记乎?”《士冠礼》疏。《文王世子》引《世子之记》,郑注曰:“世子之礼亡,此存其记。”盖著之竹帛之时,有司犹能陈其数;或虽宫失其守,而私家犹能举其本末,如孺悲学士丧礼于孔子。则谓之礼;而不然者,则谓之记耳。记之为物甚古。故亦自有传。《士冠礼》疏:“《丧服记》子夏为之作传,不应自造还自解之。‘记’当在子夏之前,孔子之时,未知定谁所录。”案古书多有传说,已见前。记之传,或孔门录是记者为之,或本有而录是记者并录之,俱未可定也。而《礼记》又多引旧记也。如《文王世子》引世子之记,又引记曰:“虞夏商周,有师保,有疑丞”云云。《祭统》引记曰:“齐者不乐”;又引记曰:“尝之日,发公室”云云皆是。

传说同类,“记”以补“经”不备,“传”则附丽于“经”,故与“经”相辅而行之书,亦总称为“传记”。如刘歆《移太常博士》所言是也,《河间献王传》并称经传说记,传盖指古书固有之传而言,如前所引轶诗《传》及孔子所序之《书传》是。其孔门所为之传,盖苞括于说中。

同类推荐
  • 颜氏家训(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颜氏家训(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著名学者颜之推为了用儒家思想教育子孙,确保家庭的传统与地位,而写的一部关于家庭教育教科书。全书一共分成二十篇,涵盖了他一生关于士大夫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颜之推的家教理念,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 笑林广记

    笑林广记

    《笑林广记》由游戏主人编著,是一部流转久远、影响深广的通俗笑话总集,是我国笑话宝库中的一个旷世奇宝。分古艳、腐流、术业、形体、殊风、闺风、世讳、僧道、贪吝、贫穷、讥刺、谬误十二卷,近千个笑话。这些笑话以风趣幽默的语言、简练隽秀的文字、丰富的遐想、引人发笑的事件,生动地再现了封建社会的民间风俗,人生情趣,世态炎凉、官场腐败以及性方面的描写等等,极具讽刺意义。每一个笑话犹如电影镜头画面,给人以轻松的艺术享受,带人进入全方位的欢乐世界。
  • 荀子(中华国学经典)

    荀子(中华国学经典)

    《荀子》的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丰富多彩,善于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风格,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响。《荀子》中的五篇短赋,开创了以赋为名的文学体裁;他采用当时民歌形式写的《成相篇》,文字通俗易懂,运用说唱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学术思想,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荀况不愧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此外,荀子还是阴阳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 三言二拍精编(第一册)

    三言二拍精编(第一册)

    《三言二拍精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话本、拟话本小说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所宣扬的道德标准、婚姻原则,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是相违背的,而且其中的许多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四种被广泛认为最具有代表性、最优秀的蒙学读物。这些中国古代启蒙教育的经典教材,主要学习内容是识字背诵,培养识字书写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历史上发挥了普及文化知识、加强道德教育建设的重要作用。本书广泛参考、借鉴了国内新近出版的蒙学类著作,吸取众家之长,每篇蒙学经籍前都加有导读说明,便于读者了解该典籍的文化背景与主旨。内容兼有实用性和典藏性,适合国人借鉴学习。
热门推荐
  • 黄粱梦

    黄粱梦

    当你的身体异变的时候,或者并不是坏事!但是,任我怎么想,我都想不到……我会长出翅膀,浴火涅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宿命之境

    宿命之境

    22世纪,随着VR技术的全面发展,跨时代VRMMORPG游戏《宿命之境》应运而生……
  • 了了二三事

    了了二三事

    青春就是很奇怪啊,明明日子过得平平淡淡,但在离去的时候,却收拾出一大筐回忆。
  • 唐摭言

    唐摭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南海远方的家

    南海远方的家

    本书稿是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伊始和另外两名作家合著的一部报告文学。作者们用两年时间进行了深入的采访,体验生活。作家姚中才在美济礁守礁两个半月,阅读了大量材料才定稿。本书以南渔政巡航,护渔,守岛守礁为主线,辅以海洋知识,渔业生产,地理,历史和现状作了详细的描写。并且对南海渔民在南中国海的生活,风俗进行了真实记载。
  • 连少权宠小萌妻

    连少权宠小萌妻

    整日在学校里操天操地的一中校草突然转性了。一帮兄弟吓尿了!兄弟一:深哥,打球去!连深一脚踹了过去:不去滚,劳资要等我的小可爱!在前面做值日的诺诺听到他们的对话,背后一凉!兄弟二:深哥出来玩不,我们已经开好包间就等你来了。连深看着旁边脸通红的小可爱:不去,不要打扰我跟小可爱的约会!众人兄弟:……完了!完了!现在他们的深哥脑子里除了小可爱就是小可爱!整个一中的人都以为,敢拒绝连深的那个女生一定入不了连深的眼,直到后来有人看见他们一中的深哥把人家小姑娘堵在墙角里亲吻,把人家小姑娘弄哭了,深哥低声细语得哄着人家小姑娘!众人:完了完了,深哥陷进去了!只有他自己知道,那小可爱有多甜,多可爱!林诺诺再次见到连深是三年后。余生很长,谢谢你一直陪伴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倾心之畔

    倾心之畔

    不知从何时起,我的眼里只有你,你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化作永恒烙在了我的心上。
  • 天道独行

    天道独行

    天道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而今御风将以凡人之资挑战天道,以《九宫显圣》成就真正的圣位天尊,且看御风如何突破天道,傲视寰宇!
  • 大唐妖

    大唐妖

    穿越到大唐开元末年,本以为能够当个地主老爷享受生活,但历史好像与记忆中的不太一样。突然出现的妖魔鬼怪,彻底把田野整蒙了,这不是我记忆中的大唐啊,难道是我历史学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