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5300000031

第31章 学校越办越红火(1)

学校越办越红火

1997年刚开始招学生时,穆孟杰只招到了三名盲童,不久后又招了五名。那时候,他都是一个人包揽了所有的教学课程,既教盲文、按摩、针灸,又教拉弦说书,还教他们生活自理技能。

1999年,学校有了十五名学生。孟杰一个人教不过来,就招聘了两名老师教盲文。因为工资低,有的老师没教多久就辞职走了。

不设入学门槛,愿意学就免费教

2000年,新校建起以后,穆孟杰有了新的规划。这就是他原先想好的“以学养学”的路子。学校招收了两百多名健全学生,同时招收盲生。对健全学生,学校收取的学费等比其他同类学校要低四成,通常一名学生一年的学费是五百元。而对残疾学生,则实施学杂费全免的政策。这样子,以健全学生的学费来补贴残疾学生的费用、支付教师工资等,加上县、市教育局、残联每每在最困难时及时给予的扶持和社会各界的赞助,每年学校的财务基本上能够做到收支平衡。加上孟杰自己还在用心理咨询等方法赚钱,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基本上没有问题。

特教学校正式建起来后,穆孟杰决心扩大招收盲生的规模。

他到邢台、保定和石家庄等地考察了几所特教学校,发现这些学校大多是“一推六不要”:十八岁以下的盲人不要,智障的不要,生活不能自理的不要,考试不合格的不要,交不起学费的不要,儿童不要;学习期满后,不管学会没学会,只要学满年限,就让其毕业,一律推出校门外拉倒,啥都不管。

了解到这些情况,穆孟杰的心情十分沉重:定了这么多条条框框,还怎么让盲童上学?上学又能顶啥用?

针对这些学校的不当做法,他给自己的学校立了个完全不一样的规矩,叫“四不三要一包”:不面试,不考试,不限年龄,不收学费;智障的要,生活不能自理的要,陪读的也要;管教包会,啥时候学会啥时候毕业,一包到底。迄今为止学校已经毕业了二百四十七名学生,其中刚入学时,年纪最大的五十多岁,最小的七八岁;有的学两年就毕业了,有的在学校待了五六年还没学会。穆孟杰说:“我们特教学校就是盲人的家,家长不能往外撵孩子,啥时候学会啥时候算。毕不了业,可以待到老,要不咱学校咋成为盲人的家?”

刚刚创办的时候,孟杰的特教学校没有什么名气和影响,大家都看不到进校学习的效果,因此很多盲人的家长都不愿意送孩子来。穆孟杰打听到哪个家里有盲人,就挨家挨户上门去做工作。他了解到这些家长的顾虑,一是怕孩子来学校后磕着碰着,二是觉得学了知识也没用,健全人找工作都难,何况盲人。穆孟杰并不反驳,只是耐心地跟家长分析道理:如果把孩子锁在家里,他照样会摔,照样也会磕着碰着;学校不收学费,只收一点儿生活费,跟在家里吃喝相比并不多花钱,还能见见世面;如果孩子愿意学,像他一样,学会了按摩、针灸或是拉弦说书,就能找到适合的工作,挣钱养自己……

经过穆孟杰千方百计费尽口舌的动员和做思想工作,一些家长终于同意把孩子送到学校先试试看。

给新生做心理辅导

以前在农村,这些盲童一直被独自锁在家里,完全封闭,几乎不与外界接触,所以一个个都变得像个傻子似的。刚入学时,有的孩子不敢走路,不会穿衣服,不会数数。穆孟杰经过细致的思考,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总结出了一整套非常管用的教学方法。

首先是进行心理辅导,树立盲童的自信心。因为自卑,不少孩子害怕接触健全人,常常躲在房间里哭。穆孟杰就拉着他们的手,告诉他们:“健全人能够做到的,咱们盲人照样能够做到。你看我不就会走路、吃饭,还会读书、按摩、针灸、说书、拉弦吗?你跟着老师学,一定也能学会看书。健全人黑着灯不能看书,咱们还能看,比他们还要高级呢!”

为了打开盲童们的心扉,穆孟杰总是主动找他们谈心、聊天儿,问寒问暖,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们。他除了拿自己的亲身经历讲给孩子们听之外,还经常给他们讲述海伦·凯勒和张海迪的事迹,鼓励他们克服身体的残疾。

他告诉孩子们:张海迪比他们都要不幸,从五岁起就因为患脊髓血管瘤而导致高位截瘫。截瘫后的小海迪只能整天躺在床上,但是她却丝毫没有气馁,每天在天花板上挂一面镜子,借助镜子的反射倒过来看书学习,以惊人的毅力学会了四国语言,并先后翻译了十六本海外著作。张海迪还通过自学,掌握了针灸技术,为了体验针感,她甚至在自己身上反复练习。经过短短的几年时间,她居然成了当地一位年轻的“名医”,为群众无偿治疗一万多人次。有位耿大爷瘫痪了很多年,一直没有治好。张海迪一面在精神上鼓励耿大爷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一面翻阅大量书籍,精心为耿大爷治疗。在海迪的治疗下,耿大爷终于能说话了,也能走路了。张海迪还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自学了大学课程,通过了研究生论文答辩,并获得哲学硕士学位。她勤奋写作,相继出版了《轮椅上的梦》《绝顶》等多部长篇小说,成为一位著名的作家。张海迪自己说:“我像颗流星,要把光留给人间。”她的人生信条是: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听到张海迪这样一个严重残疾的人都能取得如此了不起的成就,盲童们一个个听得特别专注和入神,都很受鼓舞。

穆孟杰有时给孩子们讲保尔的故事。他说:“张海迪被人们誉为‘中国的保尔’和20世纪80年代的**。那么,这位保尔是谁呢,他又是怎样一个人呢?保尔的全名叫保尔·柯察金,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他的自传体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塑造的主人公。年轻的保尔在战争中受过多次重伤,后来健康状况逐渐恶化,最后全身瘫痪,接着又双目失明。但是,严重的疾病也没能把这个满怀生活热情的年轻人束缚在病榻上。他一方面决心帮助自己的妻子达雅进步,另一方面决定开始文学创作。在别人的协助下,他开始创作长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保尔一生的信条就是:‘勇敢,相信自己的力量,并在任何情况下也不怕困难。’”

穆孟杰鼓励孩子们要像保尔那样始终相信自己,任何时候都不要被困难所吓倒!他还让老师们把保尔的这句名言用大字书写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激励每一位盲童——勇敢,相信自己的力量,并在任何情况下也不怕困难!

穆孟杰给孩子们讲述得最多的,是同为盲人的著名的海伦·凯勒的故事。

他对盲童们说:“孩子们,你们知道吗?海伦·凯勒是个美国的小女孩儿,她跟大家一样,是个盲人。但是,她比我们大家更为不幸,因为,她不仅眼睛看不见,而且又聋又哑,出生十九个月时就因病失去了视觉、听觉和说话能力。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又盲又聋又哑的重度残障者,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她从小就在黑暗中摸索着长大,并没有因为自己身体的缺陷而绝望。七岁时,家人为她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也就是影响海伦·凯特一生的导师安妮·莎莉文。在她悉心的指导下,海伦·凯勒用手触摸学会了手语,摸点字卡学会了读书,后来又用手去触摸别人的嘴唇,终于学会了说话。接着又学会了写作。1898年,海伦·凯勒考入了哈佛大学附属剑桥女子学校。1900年秋,又考上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以惊人的毅力读完了大学四年的课程,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的盲聋人,也是一位同时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等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成名之后,海伦·凯勒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获得了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除此之外,她还写下了十四部文学作品。她的自传体作品《我的生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出版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她的事迹传遍了全世界……”

海伦·凯勒的故事极大地震撼了每个孩子,也激发起了他们的自信心。谁说残疾人就是废人,我们大家都能像张海迪、保尔和海伦·凯勒那样,做到残而不废,残而不疾;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盲人同样可以获得人生的成就和事业上的成功。

冰雪都会在暖阳下融化。这些从小受惯了歧视、偏见和轻视的孩子们,在穆孟杰的悉心关怀呵护下,慢慢地建立起了自尊心和自信心。而整天与盲人们相处,遇到的、感受到的都是与自己相同境遇的人,也更加增强了他们的自信。盲童们渐渐地能够放开手脚,变得没那么拘束和紧张了。

教穿衣吃饭走路,也教做人

心理问题解决了以后,穆孟杰就要教他们基本的生活本领了。

这些孩子的生活在家里基本上都由父母包办,大多不能自理。来到学校后,吃饭不会使筷子,衣服经常穿反,大便不会使卫生纸……几乎啥都不会。

穆孟杰就从最基础的生活技能开始教。

双脚穿鞋子的时候,他让孩子们用手去摸,摸到鞋子弯得很厉害(弧度较大)的那一侧,要把它穿在朝里的一面才对,如果摸到弯得厉害的那一面穿在外头,那就是穿反了。或者换个方法检验:双脚并拢时,两只鞋子各自弯得厉害的那一侧要相互紧挨着,不能穿到外侧去。这样穿鞋,保证就不会穿反了。

他又教孩子们穿衣服。首先,拿起衣服来,摸到上衣的领子,仔细摸,找到领子上有一个硬硬的小牌牌,这是衣服的标签,要让标签处在衣服的内里,然后把圆领的衣服从头顶上套进去;如果是对开襟的衣服,则分别用左右手穿进两侧的袖筒里。注意一定要让领子上的标签贴着自己后脑勺儿下的脖子。如果用手摸自己的脖子,感觉不到标签挨着它,那就是衣服穿反了。

穿裤子的时候,则要注意让裤裆在里侧,也就是在自己身体的前面。裤裆上一般会有拉锁,摸到拉锁就找到裤裆了。如果没有拉锁,那就摸索比较看看,哪一面比较窄比较紧的,就是裤裆。如果裤裆不在身体的前面,那么裤子就没穿对。裤子要注意两条裤筒在下边,两条腿分别插进一只裤筒里,再抓住裤子的上摆往上提。

盲童们学会了自我生活护理的技能后,穆孟杰又教他们走路,教他们怎样使用盲杖。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记住动作的要领,他根据自己多年摸索的经验,编撰了相应的歌谣《走路歌》《用杖歌》《方向歌》等,一一教给学生。

“未曾走路别抢走,走路记着靠右边。人躲车是非缺,车躲人祸临身。”这是《走路歌》。

“一不走悬崖扇子面,二不走凤凰三点头,两边打一打,中间收一收。井坑泥水试着走,障碍物资难碰头。人多挤密,碎点稀泥,预防安全,小心注意。”这是穆孟杰的《用杖歌》。他边教学生背诵,边细心地讲解,既让孩子们学会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识,又学会了如何正确地运用盲杖来探路,确保安全。接着,他又手把手地带着每个盲生拿着盲杖一遍一遍地练习,直到他们能够熟练使用为止。

在穆孟杰多年总结的盲歌里,不仅仅要教会盲童们走路,同时也在教育他们做人。

在《走路歌》里他这样教学生:“盲人云游串四方,要懂礼貌和规章。……我是盲人不盲心,只把困难化恒心。立下愚公移山志,学好本领为人民。”

他自己是这样说、这样做的,他也时时刻刻这样来教导盲童。

穆孟杰是一个有艺术天分的盲人。他编的这些盲歌不仅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而且富含人生哲理,使人获益匪浅。

每天,全校师生都要高声吟唱穆孟杰自己创作的特教学校校歌。在校歌里,穆孟杰这样勉励他的盲孩子们:

特教学校引航向,心明眼亮意志强。

开启迷惘的心窗,生活充满日月光。

信心恒心助辉煌,自尊自爱更自强。

练好技能苦学习,开启慧眼显灵光。

不管凄风冷与狂,不管江涛掀巨浪。

不管道路多泥泞,坚持不懈往前闯。

冰雪严寒何所惧,烈日喷炎又何妨?

身残志坚强不息,超越自我见明光。

通过这样的歌谣,他教育孩子们一定要有恒心,要努力奋发图强,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把孩子送到了穆孟杰的特教学校后,有些家长开始时还定期来看望孩子,看到孩子在这里生活整天乐呵呵的,也就放心了。有的家长感觉就像是甩掉了一个包袱,甚至半年都不来看望孩子一次。有的孩子在学校生病了,穆孟杰给他们的家长打电话,家长都不接。有时即便接了电话,也说,再缓几天去接孩子……对于家长们的冷漠,穆孟杰显得很无奈。他只有用加倍的爱心和耐心,用心呵护每一个盲童。

到了学校放假,这些盲童回到了自己家里。亲人们看到这些原先不会用筷子、不会穿衣走路上厕所的孩子,突然生活各方面全都能自理,好像完全换了个人似的,都感到十分惊讶,也非常高兴。有的孩子进校一个多月就完全变了个样。有的还很快便学会了本事,能给家里挣钱了。因此,每年都有好几位家长给穆孟杰的特教学校送来锦旗,由衷地表扬和感谢。那些锦旗,挂满了一个教室又一个教室。

走出阴霾的盲童

盲人崔海水的童年是不幸的。他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史召村,原本是个健康聪明、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儿。1997年他十三岁时,由于视网膜脱落,一下子变成了两眼一抹黑的盲童。从此,他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穿衣、吃饭得家里人帮忙,连走路、上厕所都得有人领着,大便后还要别人帮他擦屁股。

因为害怕别人笑话,他哪里都不敢去,连家门都不敢迈出一步,整天躺在炕上唉声叹气,一言不发。

同类推荐
  • 绛纱记

    绛纱记

    苏曼殊在近代文学史上因诗歌、翻译和缠绵的爱情小说等而建立了极高的文学声誉。作为一个出家人,本应“四大皆空”、“无欲无求”,但他却是“情比海深”,他中日混血的血统背景、“行云流水一孤僧”的佛门弟子身份、“不僧不俗,亦僧亦俗”的生活方式和“只是有情抛不了,袈裟赢得泪痕粗”的情感方式,着实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传奇。纵观苏曼殊的小说,多以悲剧收场,主人公在情劫中挣扎,最后以死亡或遁入空门的方式解脱。
  • 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世界篇)

    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世界篇)

    本丛书以探求万事万物的知识为切入点,浓缩了读者应该知道的中外文史知识精华;以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历史资料,对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逐一展开,娓娓道来;集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内容包括古今中外著名作家、作品、文学人物、文体知识、神话传说、语言文字、俗语谚语、教育常识、新闻出版、称谓官衔、艺术、节日民俗、饮食、天文历法、山川地理、经济科技、邮政交通、竞技体育、历史知识等方方面面的文史知识。
  • 花边文学(鲁迅作品精选)

    花边文学(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摩挲大地

    摩挲大地

    《摩挲大地》是作者精选《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中一些著名的篇章,如《道士塔》、《莫高窟》、《都江堰》、《白发苏州》、《黄州突围》、《山庄里的背影》、《宁古塔》、《十万进士》、《抱愧山西》、《风雨天一阁》等,精心加以修订,其中一部分甚至是改写或重写,较之此前出版物,本书文字更为精准。
  • 其实你就是人物

    其实你就是人物

    有一个词叫“缘份”,有一个词叫“机会”。前一个词很中国,很自圆地说。任何事情,成了叫发,缘分,不成叫无缘。后一个词永远很酷酷地走来,对,如果这个词具象的话,也许是用一半的头发遮住一只眼睛那样的?一副我是机会我怕谁的牛样。谁都希望得到他的眷顾,他的青睐,他才是偶像,是大众情人。明星明星,明天指不定是不是星。而机会,是人们永远要追逐永远拥有的。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中国时代·卷一

    中国时代·卷一

    美国主流媒体中国100年现代史《纽约时报》版文化大革命十年文献《时代》版朝鲜战争中美交战记录《华盛顿邮报》版中美建交秘史《纽约客》版邓小平的改革《新闻周刊》版蒋介石兴衰故事《生活》版中国百年影像记忆一个中国两种表达一本各自表述的美国国家立场的中国实录忠实记录美国国家利益的中国一百年意见书中国版的《光荣与梦想》图书版的《参考消息》《时代》周刊围观中国的“政治技术内幕”中国人了解现代百年史的“全政治内参”100万字,25位学者,历时八年,六大美国主流报刊编就的一部美国观的中国现代史,中国人了解美国主流媒体刻录中国的方式与观察。内容推荐西方如何认识中国?他们如何发现中国,发现同样的一件事的背后与我们认知不同的部分。本书试图探究美国人对于中国历史的记录方式,以及他们如何看待中国,如何围观中国的方法。了解他国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进而引发多层面更深入的思考。为此,我们需要一本原始的,没有任何修饰的美国人对于中国历史的记录方式,不管这是一种偏见还是洞见,不管是一种真知还是误读。这本美国人撰写的参考消息式的中国现代史,对我们认识正在快速前进的中国有着积极意义!100万字,25位学者,历时八年,六本美国主流报刊编就的一部美国观的中国现代史,中国人了解美国主流媒体刻录中国的方式与观察。师永刚,曾从军十五载,现为香港凤凰周刊杂志社执行主编,作家,图书策划人,媒体研究人。内地画传热潮的策划与发起者、曾策划编著《宋美龄画传》、《蒋介石图传》、《邓丽君画传》、《切格瓦拉画传》等二十多本。另有研究凤凰卫视的专著《解密凤凰》、研究《读者》杂志的《解密读者》、研究美国花花公子杂志的《兔子先生》与美国《时代》周刊的传记《中国时代》等。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隔壁住了个金龟婿

    隔壁住了个金龟婿

    租房碰上无赖房东怎么办?答:搬家!但如果这个房东又有钱又有权长得又好看对你还不错,你怎么办?某人:“你脑子有泡还是我脑子有泡,早上没睡醒吧怎么到下午还做梦呢?!”裴炎作为宁肖白最帅的一任房东兼基友,完美履行了他作为房东和朋友和男朋友的职责。“谁让你没事儿装我男朋友的?!”“开业大酬宾,男朋友服务买一送一从里到外从上到下上门一条龙服务还打一折,您要不要试试?”“……多少钱?”“你先试用一辈子我们再来谈价钱。”【打是亲骂是爱,爱到极致耍无赖!这是一篇打着甜宠旗号的逗逼文,掺杂商场官场明争暗斗,男女主双养成,冷笑话MAX】
  • 万界之道具培育家

    万界之道具培育家

    失业青年白给(ji)在无意间下载了一款叫做《道具培育家》的手游,从此在万千世界中,多出了一个关于白给A梦的传说。
  • 王者荣耀之我的英雄你没有

    王者荣耀之我的英雄你没有

    李皓说:“我怕是下载了个假王者荣耀吧”亚瑟?没听过。我怎么是张角,董卓,妲己?很厉害么,我用的法海。他玩不一样的王者荣耀引起企鹅公司的注意,从此,只要是李皓玩过的英雄,未来都会出现在王者荣耀里李皓:就是这么秀,怎么地,不服?你们挂机,看我怎么carry全场。泉水五杀?小小菜一碟,辅助五杀和玩一样……火星人强烈推荐,火星历99年全火星最红小说,获得过火星尔贝诺大奖,而其作者更是因此封神……⊙_⊙
  • 亿万繁花不如你

    亿万繁花不如你

    一场婚姻,她嫁给了自己深爱着整整十年的男人,婚后,他一次次的让她伤心,她一次次的躲在角落里舔舐伤口,最后伤心离开。直到她被他伤到躲起来,他才知道自己爱她有多深。五年后,某小萌宝站在某位大爷的面前酷酷的道:“喂!老头!我替我的女人来讨债了!”某位爷看着缩小版的自己眸光一亮道:“我用一生来还可好?”
  • 努力成为一名主神中

    努力成为一名主神中

    当莫名其妙的系统砸到季月头上的时候,面对抹杀的命运,季月只能努力奋斗。
  • 上海繁华

    上海繁华

    《浦江东》新书发布,欢迎围观。《上海繁华》实体书确定八月出版。漫天繁华,明天又会是谁的精彩?记录一个外地年轻人,2005到2015上海十年间的打拼,工作和生活的经历。很现实,堪称年轻人工作、创业的参考和现实图鉴,非常值得一看。
  • 绝宠小娇妻

    绝宠小娇妻

    她是“寒气逼人”的神经外科医生,五年前为了家族利益,嫁给传言中不能人道的叶家大少。五年后,他和当红模特在车上调情出车祸情况危急,手术无人敢接。“我来。”她拿着明晃晃的手术刀,真的很想看看他的脑子里装的到底都是什么。这本就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重逢。既然回来了,难道你以为,还能被我放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