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5400000002

第2章 远古到上古时期

闽侯是古代闽县与侯官的合称,历来是福州郡、州、府治的中心,是闽中使帅的驻节地。福州城邑因其历史与文化的特征,而有许多雅名或别称,如闽中、晋安、长乐、三山、福唐、榕城、合沙、冶、冶城、东冶等。其历史自建都立邑以来已逾两千余年;若追溯史前,则远在五六千年之前。其间人口繁衍、土地开辟、经济发展、文教昌明、社会民生,纷纭复杂,千姿百态,难以尽述,唯有撮其要而叙其事,使人知乡邦史迹,而生热爱桑梓之心。

一、史前闽中自然地理

福建地处中国大陆东南部,负山面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丘多平原少,河谷盆地错落。海岸线曲折,海域面积大,沿海多港湾岛屿及海涂、沙滩。闽江是省内最长最大的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贯省境的中北部,自闽清水口以下,地势渐缓,河面渐宽,奔涌入海,形成下游流域,是为古代先民集中活动的区域。

中国历史上的远古时期是指原始社会时期,即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而上古时期一般指所谓三代,即夏、商、周时期,这在福建历史上还是属于所谓“史前时代”,也就是在有历史记载以前的“蛮荒”时代。福建进入国家历史记载,是在汉代司马迁《史记》的《东越列传》中。在此之前,只有《山海经》、《国语》、《周礼》等书有十分简略的记述,人们的解读还不尽一致。

福建古称“闽”,“闽”通“蛮”,因为它是远古南蛮人的居住地。福州古称“闽中”,前人认为它“居闽土之中”。秦设闽中郡,其后相沿作为王都、郡州府治和省会。福州地处闽江下游水流平缓的中心地带。这里丘陵绵延,与平原交错,河流支系交织,港湾河汊密布。宽阔平坦的海湾沉积平原及大大小小的山间谷地错落连绵;气候温润,土地肥沃,山海资源丰富,为古人类的繁衍生息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如果说闽江是福建历史文化的母亲河,那么闽江下游就是孕育福建古代文明的摇篮。从远古时代开始,闽人就在这块热土上开拓洪荒,建设家园,世代传衍,生生不息。

根据地质地理学研究,在1.5万年至5千年前,中国大陆东部沿海曾经历过多次巨大的海侵,海平面数度上升。此后海面下降,逐步趋于稳定。海水后退,加上河流泥沙的沉积,迨至1800年前,海面接近于现代海面的高度,海岸线逐渐稳定在现在的位置上,河湾出露成陆地。

世界性的海洋变迁与气侯变化,对远古闽侯地区的水陆变迁影响是巨大的。考古发现的资料印证了海洋、生物与人类的沧桑巨变:从今日的闽侯荆溪镇至小箬乡的闽江两岸,人们发现了多处贝壳堆积,这是海侵时期生长的水生物,经古人类捕捞食用废弃后形成的堆积,一处处形如小山丘,故称贝丘遗址。

根据地质学与考古学资料推测,远在5000多年以前,今福州地域处于庞大的海湾之中,越王山、九仙山、乌石山周围是一派水乡泽国景象。随着后来的海退与泥沙淤积,逐渐形成现在的地形地貌。城内三山及城郊许多以屿称名的地域,证明了大海湾中曾经有过大小的岛丘。

考古研究证明,距今5000多年前,闽江下游两岸植被繁茂,以喜温的蕨类(植物)占大多数,热带植被如百里属、水龙骨科以及喜温的木本植物也占一定的比例。闽侯溪头、昙石山等古文化遗址中,还出土了明显属南方型和森林色彩浓厚的动物种群如象、水鹿、叶猴、犀牛等骨骼。

5000多年前,闽江下游江海交汇之区,出现古人类族群活动,孕育了福建历史的最初文明,其最具代表性者就是闽侯昙石山遗址。

二、远古先民社会

福州地区先民的生活遗迹,最先发现的是闽侯县甘蔗街道昙石山遗址。它坐落在闽江下游北岸一座相对孤立的山丘上,经历10次考古发掘,其文化面貌基本清晰。遗址堆积包含四个历史阶段:

下层距今5000至5500年;中层距今4300至5000年;上层前段距今4300至3500年;上层后段距今3500至3000年。它们是连续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遗存,极具考古研究价值。

下层至上层前段,均属于新石器时代,上层后段则已跨入青铜时代。其中层的遗存最为丰富,发现陶窑、墓葬、壕沟、灰坑等遗迹,出土石器、陶器、骨器、贝器等文物数以千计。类似的遗存还见于闽侯竹岐庄边山、白沙溪头、小箬牛头山和福清东张等遗址。由于此类遗存具有典型的地方性群体特征和代表性时代意义,因而在考古学中被命名为“昙石山文化”。同类分布的地域,集中于闽江下游流域,向南向北分别延伸至粤东和浙南沿海,向东则影响到台湾等岛屿,是中国东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重要的考古学文化之一。遗址出土的人骨遗骸,经鉴定在体质上与蒙古人种南亚类型相接近,即具有亚洲黄种人的南方沿海地区特征。其男性平均脑容量为1521毫升,女性为1485.6毫升,男性平均身高163.5厘米,代表了福建地区远古土著居民的基本体貌。

昙石山文化处于原始社会晚期的发展阶段,其社会形态属于父系氏族公社,已经孕育着私有财产的观念,出现社会地位等级差别的现象,过着没有阶级与剥削的集体生活,具有公共的氏族墓地。男子主要从事渔猎和农耕生产,女性则从事采集、纺织等辅助性劳动。妇女处在从属性甚至是被奴役的社会地位。原始氏族公社正逐渐向阶级社会过渡。

昙石山先民以部落群体的形式,活跃于江河湖海和丘陵森林地带。其社会经济结构,以采集、渔猎占生产劳动的主导地位。同时出现了原始的耜耕农业,种植水稻和一些薯芋类根茎植物。先民们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聚落,居住在河滨或溪畔的山丘上,搭盖椭圆形半地穴式建筑,或长方形的由地面起墙式建筑。其渔猎经济向农耕时代过渡的最终完成要落后于黄河和长江流域。

昙石山先民,还开始圈养猪、狗等家畜,有了简单的家庭畜牧业和纺织业。其制陶手工业比较发达,陶器的烧造水平,已经脱离原始露天堆烧的阶段,掌握了窑烧技术。

昙石山先民还冲破惊涛骇浪的险阻,与台湾史前文明时期的人类进行交流。考古发现证明,与福州地区新石器文化年代相近或晚出的台湾圆山文化遗址,分布于台湾西北部,同样是贝丘遗址类型的堆积,自然生态环境相似。圆山文化的先民也以采集、渔捞为主要经济手段。两地遗存的生产工具石器型制相似;陶器皆以夹砂灰陶和细泥灰陶为主。圆山的卵点纹彩陶与昙石山的极为相像,应是两地先民交往沟通的佐证。

台湾中、南部沿海的凤鼻头文化,陶器纹饰与昙石山上层前段相似,可知它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文化联系,住民房屋形式也有半地穴式起造和干栏式的。其发展的主流是相同的。从宏观上看,闽台两地同属华南史前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台湾与大陆的血缘关系及文化联系源远流长,不可分割。

三、闽族先民与黄土仑文化

距今3000年前后,中国中原地区进入商周王朝时代。据先秦典籍《周礼》、《国语》、《山海经》等记载,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已经存在被中原人称为“闽”或“七闽”的部族或方国。“七”为七个部落方国之数,“闽”是对南方蛮族之称。《山海经》记载:“海内东南陬以西者,瓯居海中。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显然,瓯、闽所指即今福建及与其毗邻的地域。所述地形,也与昙石山先民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大体相近。因此,昙石山文化时期,可视为闽族及其先民的起源与发展阶段。至商周时期,他们已由原始氏族部落逐渐发展形成原始民族和早期方国。随着与中原王朝的交往,开始进入华夏王朝的历史记录。《周礼》还记述:闽族曾向周王朝派出“闽隶”,为王宫养鸟、牧畜、服劳役和守卫宫禁。表明闽方国与中原王朝存在着贡属与朝觐的关系。《逸周书?王会解》篇记载“东越海蛤”为向王朝进贡的贡物。福建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也在闽侯地区的考古发现中得到印证。

闽侯黄土仑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质地坚硬,装饰云雷纹、方格纹或刻画几何纹、锥点纹等,造型系参照中原青铜礼器并加以革新,形成具有地方特色装饰的陶器群。此类遗存,还广泛地分布于闽江下游的江河支流区域,以及闽西、闽东与闽南地区。“黄土仑文化”的繁盛年代相当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正是闽族或闽方国活动的年代。因此可以说,闽族先民创造了福建的青铜时代文化。

从黄土仑文化遗存看,其时社会经济中的农业生产已普遍进入锄耕阶段,同时也保留着原始的刀耕火种方法;渔猎生产仍占相当比重。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黄土仑陶器中仿青铜的各种器皿,多与饮酒器有关,“清醠之美,始于耒耜”,表明当时粮食产量比以往有较大增长。据传春秋时期(约前770—477),欧冶子曾在福州冶山铸剑。故《史记》称今福州为东冶。

黄土仑陶器中的鼓形器,反映了闽族先民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陶鼓起源于古史传说中的神农时代,先秦典籍《礼记》称之为“土鼓”,商周王朝的王宫专门设有执掌土鼓的乐师。《周礼》记载:每年二月、八月的寒暑易节与十二月,都要使用陶鼓等乐器进行击奏,以祭祀掌管农事的神灵,祈祷丰收年景。黄土仑陶鼓的发现,表明闽族先民已经从中原引进祭祀的礼仪制度。

先秦闽族青铜时代的物质文化遗存,以印纹硬陶、原始瓷器和少量青铜器为特色,青铜铸造业远不如中原发达(也可能因为铜器资源发现少)。从形制与装饰上看,可能受到吴越文化的影响。从文献记载结合考古资料分析,商周时期的闽族社会,很可能尚处于青铜文明的初始阶段。

同类推荐
  • 山河色

    山河色

    某月某日,一画家伏案小憩,梦中故事离奇。画家大有所悟,不愿这梦境除自己外再无人知,故提笔作画。一副锦绣河山,多少翻云覆雨;一副潇洒天地,多少命理难猜;一副美人垂泪,多少千古爱恨;一副白骨遍地,多少英雄赤胆。
  • 武氏春秋录

    武氏春秋录

    “不曾想,我武维义穿越却都穿得这么不巧。穿到春秋也就罢了,居然还穿到这个连确凿史书记载都没的国度!”“那现在到底应该是什么时间点?”十几年前:周王畿内乱,王子朝奔楚。数年前:牛逼哄哄的楚国,被一个小小的吴国给锤爆了。数年后:中原大乱斗正是开始,晋国内乱,齐晋争霸,齐吴大战,吴越争霸。再过几年:晋国又乱了......不过,这下是真的乱了......但是,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我该怎么办?旁观者?缔造者?不……我只是想回家……
  • 随身带个沃尔玛

    随身带个沃尔玛

    作为一名SEO民工,工资勉强饿不死,刘速本想咸鱼一辈子。但是他想不通,我就到超市纳个凉,怎么就穿越了呢?随身带着一个沃尔玛超市,魂穿到了大炎王朝柳树村一个农家子身上。还附送一个脑波度娘,这下子,想低调都不行了!
  • 大宁第一臣

    大宁第一臣

    跳入历史长河的分支,他来到一个与大宋相仿的大宁,这儿有奸佞、有叛军、还有虎视眈眈的敌国强兵。周拂江一路被命运鞭策着,往救国的道路上狂奔而去。
  • 大唐的现代生活

    大唐的现代生活

    蝴蝶翩翩飞,飞到初唐来。结果历史被彻底改变了。玄武门之变没有发生。渭水之盟没有出现。然而他只想……种种田,养养花,过着睡觉睡到自然醒的生活而已。(emmmmm,这本小说是一本不严谨也不正经的历史小说。)PS历史:天道!有句MMP不知道当不当讲!天道:讲。历史:重生的那货把历史改的面目全非了,我修复都修复不了了啊!快点降下雷劫劈死他!天道:……(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历史:说话啊喂!别走啊喂!给我把他干掉啊!
热门推荐
  • 神镜仙缘

    神镜仙缘

    山村小子,偶然得到一枚镜子,从此开启新世界大门。在镜子的帮助下,他勤奋努力,改变命运,开创未来,成为史上最强的农民。
  • 我家师弟超凶哒

    我家师弟超凶哒

    他本是朝阳国的废材世子,渣爹不疼,姨娘陷害。一朝穿越,当她变成他,看着这一大家子极品,白绯邪笑:不亮亮她的小虎牙,还真把她当大橘了呀!只是,不小心招惹了某位大神怎么办?看着某人那张禁欲系的脸。白绯磨牙,怎么办,还能退货不成!
  • 观察:玛丽安·摩尔诗集

    观察:玛丽安·摩尔诗集

    本书薄而精美,极富设计感,是摩尔本人最看重的一部作品。玛丽安·摩尔的诗用词精准,语言冷静克制,看重句式结构,精于对意象的揣摩和应用。相比较于传统的抒情诗人,她的诗歌更为理性、确切,并善于通过观察来反思生活。《观察:玛丽安·摩尔诗集》由旅美诗人明迪操刀翻译,译本可靠、简洁凝练。
  • 兄台,我们可否做壕友

    兄台,我们可否做壕友

    兄台,我知道你对我有意思,但我们只是纯粹的战友情谊好吧?什么?这还不够,还要更进一步?好好好,你最多做我的基友,再有别的要求,可就过分了昂。
  • 王爷之妻是神医

    王爷之妻是神医

    “我签,从此以后你我在无任何挂隔。”然后魏雨衣就走了。三年以后,有一个王爷宠着一个女人,那个女人救了他一命,他们彼此心生爱慕,婚后那个王爷可叫一个宠啊。怕她受伤,怕她难受……。这就是一个“宠妻狂魔”。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何处是他乡

    何处是他乡

    《何处是他乡》记录了作者游走于东西方文化的心得感悟,一半是海外经历、一半是海归思考,旨在为那些准备出国的朋友提供有益的视点,告诉他们国外的生活绝非那么美好,但也并没有那么艰辛。同时也为那些准备回国或已经回国的朋友增强留下来的信心,不知何处是他乡,只因为,处处皆是故乡。作者文字间大城、小城之美丽,不在于美食、美景或历史的沧桑往事,而是那种游离于周遭之外,对美的审视和享受美的过程后的缤纷感,是有意无意地在东西文化中间穿梭的沉淀与收获。
  • 这个反派不一般

    这个反派不一般

    穿书请注意1.男主总是对女主角一见钟情2.猪脚在的地方,总是危险,或者死一片3.其他的炮灰也不简单,随时都可能遇到有金手指的穿越者……颜小痕不小心穿到了男主视角下的修仙文,遇到无血不欢的蛇精病变态男配后。她只想着劝大家一句,人一定要洁身自好,有自知之明。毕竟说不定哪天就遇到变态。注意:这真的不是你以为的修仙界。【女配文,炮灰逆袭,逆袭逗比文】
  • 以我之道

    以我之道

    这是一个发生在天元大陆的喧嚣而又孤独的故事。书友群:376345667
  • 金刚般若论

    金刚般若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