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5800000024

第24章 状态主义

第一节 状态主义的产生

状态主义的最初提出时间大约为2005年。据状态主义发起人说,当初提出这个理论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太多,只是看到很多标榜自己是某某主义的诗人也写出了许多其他形态的诗歌作品,就感觉他们的那些理论都是自欺欺人的“强盗逻辑”。再者,2005年是网络诗歌正在兴起的阶段,各种诗歌流派泛滥,主张不一,但大多是牵强附会。最开始,提出状态主义的目的是让诗人回归到自我的状态。

经过长达五年时间的理论准备和写作实践,直到2009年12月,许多余才整理出相关状态主义写作的理论来。2010年元月,《我的状态主义观》初稿发表在许多余自己的新浪博客和天涯社区及玄鸟诗社论坛之上。

《我的状态主义观》原文全文如下:

文学创作是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其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体验、思考、创造。所以文学创作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创作,它不是凭空想象,也非照葫芦画瓢,更非随意复制和粘贴。文学创作不是手工作坊的匠人们机械地重复制造某种简单或复杂的工艺品,也非科学研究和科学发明。迦达默尔说,科学研究既不能取代艺术经验,也不能超越艺术经验。通过一部艺术作品所经验到的是用其他任何方式所不能达到的。

文学创作是自由的,真正的文学创作活动从开始到过程直至完成都是无法定义的,一切的定义相对于创作来说都是滞后的和无效的,但无可否认的是后者对前者在某些时候具有一定的作用——这就是文学评论或文学研究及批判会对文学作品的传播起到不可小视的作用。诗歌写作作为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具有文学创作的基本特点。所以,真正意义上的诗歌写作首先是自由的。因为,体验本身的过程基本上是自由的。就拿我们的日常生活来说,你想什么时候睡觉,想吃面条还是米饭,想读小说还是哲学,想去北京还是上海,想爬黄山或者泰山,想做工人还是小商贩,想写小说还是诗歌等等,基本上,正常情况下都是自由的。就算你可能为了某种意图(或感觉)而刻意地选择某些特殊的体验,但你同样也是自由的。

思考,也是自由的,你不必要为着一个特殊的命题去做大量的思考,除非这个命题正是你自己的选择。至于那些整日为谋权、钱、色绞尽脑汁的人,那种状态不是文学的状态,而仅仅是生活的状态,则不在此讨论范畴。

至于创造,这里指写作,更是自由的。首先你可以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进行写作。其次你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方向进行写作。再次,就诗歌写作来说,你选择写抒情诗、爱情诗、哲理诗、生活诗还是押韵或者不押韵的诗都是自由的,没有人要强迫你去怎么写,以及具体写什么内容。

对于写作,我们需要的仅仅是状态,而并非流派和纲领。而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没有一个主义是有效的,我们只需要崇尚自我的状态,我们只需要信仰“状态主义”。

所谓状态主义,就是拒绝流派化、标签化和小圈子化,倡导兼容并包,要求诗人正视自我的状态来写作。

状态主义的核心理念就是只承认状态,而否认一切诗歌写作纲领。

一个正常的人有着不同的状态:忧伤,高兴,兴奋,悲伤,伤感,愉悦,难过,愤怒,暴躁,野蛮,崇高,卑贱,思考,清纯,淫荡,疯狂,无意识等。同样,诗人,也是人,也具有正常人所具有的一切状态。诗人在处于不同的状态时理所当然的可以写出处于不同状态下不同感受的诗歌。所以,任何标签化、流派化的理论都是刻意的、呆板的、不真实的、不理智的和不尊重人性的。

一直以来,流派化诗歌写作长期掌控着诗歌的话语权,占领着诗歌生存本来就狭隘的空间,占据着诗歌生活本来就寂寞的新闻平台。这种现象是荒谬的,正如英国哲学家赫布斯在他的《利维坦》中说,“荒谬是个特权,没有别的生物可以享有,只有人类才可以。”

由此可见,荒谬的诗学主张在中国当代诗坛一度纵横捭阖并且大有持续居高不下的现象也是可以理解的。

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建安风骨”的“诗言志”、模拟仿古儿女情常的“太康诗风”、游仙诗玄言诗永明新体诗歌宫体诗“到隋唐时期的”上官体文章四友吴中四士山水诗豪侠诗大历十才子诗元和体诗讽喻诗咏史诗民歌诗苦吟诗武功体诗“等,纵观中国历史上的诗歌写作,没有任何一个流派能够全面、切实地包揽诗歌的全部,没有任何一个纲领接近了诗学的本质,但他们在当时无不具有重要的影响,甚至还一度影响着当时的很多诗歌写作者和统治着当时的诗坛。虽然这些流派里的诗人们有的确实对诗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中部分诗人的诗歌还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流传下来,直至成为中国传统古代文学中艳丽的瑰宝,但他们的主张却仅仅对当时起作用,对于后来的写作者来说,那仅仅是他们的主张,有的提法,譬如”宫体诗“甚至成为后来人们耻笑文人(特别是诗人)卑贱的笑柄。时至今日,我们眼中的古代诗歌集大成者,依然是李白,杜甫,李商隐等,他们在当时就不属于任何流派,估计也没被当时的什么理论和纲领所影响。他们只”遵守“自己的状态,信仰自己的”状态主义“他们写出了自己处于不同状态的诗歌。比如,我们记住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也记住了”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无奈;我们记住了”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奔放景象,也记住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安静祥和,更记住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磅礴和悲壮。但所谓的”上官体文章四友吴中四士大历十才子的诗歌,我们还能记住多少呢?时间是残酷的,但时间也是公平的,时间可以说明一切。诗歌也是如此。

海德格尔认为,艺术作品的载体是“物”,是事实,是给出意义的东西,它与一种客观认识论的自然科学相反,也与康德的主观美学倾向不同。海德格尔认为的“物”是“用具”。物的用具性就是不断地消耗着器具。物纯粹是物,与科学的可确定性和可计算性程序不同。比如凡·高对于农鞋的描述,在这幅作品中明显可见用具本身,它不是为了迎合任何目的而被做成的东西,确切地是说,是使人显露出来的东西,这双鞋属于她,并为她所用。这幅画的真实本质就在于:在这双鞋里,有农民生活的整个世界。这就是艺术作品,存在物的真理就显现于其中。诗歌也是如此。诗歌的特征是,它不是一个对象,它是立足于它自身的。它不仅属于它的世界,而且世界就在它里面。诗歌作品敞开的是它特有的世界。如果诗歌成为一种交易(利益的交换)或买卖(虚名的买卖),那它就成为一种纯粹的对象。此时,诗歌是无世界,无家的。而诗歌作品最重要的特征就在于,立足于自身和敞开世界,它归属于世界,同时展示世界、敞开世界。而世界本身是敞开的,大地是自我隐匿和关闭的,只有两者均存在于诗歌作品之中,那才构成真正意义上的诗歌。诗歌既建立了开放性的世界,又展示了隐蔽性的大地,同时揭示世界与大地的斗争。正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才构成了真理的本质。这种真理从隐蔽中显出真相,形成了林中空地——我们诗意的栖居地。

近现代文学史上,“汉园三诗人”、“新月派”、“七月派”等,所有的主张也都是狭隘和偏执的。

当代中国,近些年来各种诗歌流派林立,纲领泛滥,而每一个诗歌流派几乎都有一个所谓的写作纲领,这些集聚在流派中的诗人,在各自纲领的统治和禁锢之下,写出太多统一倾向、统一风格,甚至统一口径的诗歌。“在毁灭之梦的骚乱喧哗之上活着”。中国新诗正如出版商在市场支配下的中国小说一样,正被逐渐类型化和模式化,诗人们批量生产,自产自销,仅仅还处于某种盲目的“手工艺品”制造阶段,新诗处于诗人们自己制造的虚假繁荣而实质贫瘠的状况。这是十分可怕和恶劣的现象。

从诗江湖的“下半身”到“神性写作”、“物主义”,再到“垃圾派”,中国诗歌在流派林立中又几乎回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盲目、无序、虚妄和自大以及少数人自娱自乐的状态。几十年来,流派和圈子化写作让中国诗歌从五四时期的醒悟和推陈革新中毁于一旦,或者说被引入偏门,这个精神的王国异常脆弱,并且不堪一击。何况是向几个不同的方向发力,中国新诗即将尸骨不全!

当前,我们的生活在经济迅猛发展与文化停滞不前的社会环境中,五千年文明古国的虚荣盘旋于我们思想的深处,那让我们感到骄傲的文明,也让整个世界骄傲,而现实的浮躁已经让大多数人灵魂苍白。中国诗人们处于“可以说是一种盲目的对生活的不耐烦,一种狂热的期待,一种对未来抱有早熟的雄心,一种对复兴思想的陶醉,一种在帝国时期的荒芜后对心灵的难以抑制的渴求。所有的这一切引发了一种让人耗尽心力,在这个尚还空乏的世界里生产、创造、做些事情的愿望。”

因此,各种流派的产生都是带有功利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纵观各个诗歌流派,我们可以发现,任何一个诗歌流派都只能成就少数诗人,或者一位诗人,其所有的追随者,都做了他的垫背石。这其实是一个巨大的阴谋!我们可以忍受,也可以宽容,但不能再上当。我们要提醒当前和以后的写作者,永远保持自由和独立,不要被暂时的“功名”所吸引,不要被那些所谓的“位置”所引诱,而成为少数诗歌阴谋家利用的工具。

我们认为,一个真正具有智慧和远见的诗人,不会加入任何流派,不会认同任何纲领,不会局限于任何单一创作模式,不会屈服于任何权威的“诗歌法律”。诗人是时代的见证,也是时代的声音。诗人理应成为时代的领航者,而不应成为时代的牺牲品和消费品。任何有预谋的宣言都是卑微和下流的,君子群而不党。任何故贴标签的做法都是愚蠢的,当诗人走在大街上,被一眼认出,那才是可悲的,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能一眼认出的,除了明星、政治家,就是企业家,诗人如果变得和他们一样,成为大众娱乐的对象,其本质已经廉价和病变。因为,那时,你写的诗歌他们会写,他们做的事情你却根本不会做,与他们相比你已经没有任何优势——更不再具有任何价值。

诗人必须对一个时代提出要求,“这种要求对新时代而言是无法实现的,这种精神的痛苦才能被创作的快乐抵消。”

从而达到超越时代的高度,以指引人们走向光明——这是诗人存在的唯一价值。现在还来得及,否定或者修饰,从而重塑我们自己独立的精神和人格。诗人必须具有自我批判和自我否定的精神境界,“在一分钟里还有时间,决定和修改决定,过一分钟又推翻决定。”

《我的状态主义观》通过4000多字的阐述,基本定义了状态主义,基本阐明了状态主义的产生背景、提出的必要性以及何为状态主义,从而奠定了状态主义的理论框架基础。《我的状态主义观》的发表,标志着状态主义概念正式产生。

第二节 状态主义写作宣言及关键词

2010年元月,许多余联合了一批活跃在当前诗歌界的80后诗人和诗歌杂志编辑一起发表了状态主义宣言。其参与者有郑小琼、莫小邪、雪马、邢荣勤、潘建设、黄运丰、汤贤生、南岩,以及《诗歌月刊》编辑部主任黄玲君、《诗林》编辑阿翔、《星星》诗刊编辑李拜天、《文学界》编辑远人、《青年文学》执行主编唐朝晖、《大别山诗刊》主编碧宇等。

状态主义写作宣言主要有八点:

1.作为一名诗人,我不加入任何流派。

2.作为一名诗人,我不认同任何纲领。

3.不受别人指引,不指引别人。

4.已经加入某流派的,即日起退出,回归到崇尚自我状态的写作上来。

5.不拉帮结派,不肆意吹捧。

6.真诚写作。

7.关注世界,关注民生,关注内心。

8.循着自由思考,摸着良心写作。

状态主义写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80后诗歌写作第一次正式宣布独立,并真正开始摆脱前辈诗人及一些诗歌流派的影响,而走向自我、本真、客观的写作状态。

状态主义发起人许多余在进一步阐述状态主义的时候说状态主义主要有六个关键词:独立,自由,多元,交流,共享,真诚。

独立:一个政权若不能取得独立,就无所谓政权。一个诗人,若做不到独立,就无法拥有灵魂的解放。独立,是成为诗人的先决条件。

自由:诗人必须拥有自由的生活,不受任何权利和利益驱使;诗人必须拥有自由的灵魂,不被任何暴虐的撒旦收买。唯有自由的意志,才能使诗歌写作更加纯净,生命长久。

多元:我们允许不同的诗歌观点存在,我们欢迎不同的诗歌写作尝试,我们无意与任何人为敌。对于不同倾向的诗歌写作,我们都抱以热忱的观望和关注,并愿意为优秀诗歌的传播尽绵薄之力。

交流:拒绝流派,并不等于诗人相互隔膜。交流,是诗歌机能得以改进的有效法宝,是推广优秀诗歌作品的最佳途径。

共享:好的诗歌,首先应自我推广,其次,诗人同仁也应不遗余力进行推广。不嫉妒,不压制,共享,多赢。

真诚:真诚是一位诗人最基本的品格。作为一位诗人,首先必须要做到真诚,只有这样才能接近诗歌的真理和本质,才能赢得同行的信任,以及大众的尊敬。

状态主义写作的六个关键词基本概括了状态主义写作的内涵,“独立,自由,真诚”是基于反对什么(即流派和圈子化写作)而提出的,是诗人要返回的状态,这与70后诗人白鸦之前所提出来的“直接抒写诗学理念”有一定的联系和衔接。“多元,交流,共享”是基于建构什么(即建构诗人独立的精神和人格,以及诗人价值的定位)而提出的,是对诗人创作环境的可能性阐述,从而打破当前诗坛各自为政的壁垒。

对状态主义关键词的解读

关键词一:社会下的个人

社会下的个人,说明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就一定是社会下的人,只是每个人面对的具体的社会不同,但是大的背景是一致的,因此,才产生了各式各样的写作背景,有的人是简单的,有的人是复杂的,每个人的社会经历不同,心灵体验的深度和广度也有差异。所以我们不能太苛求写作者的内容和关注的面,而应以接纳的方式来研究它、看待它。既然是社会中的人,社会是不能选择的,但是人在面对社会时,每个人各取所需,有不同的选择和心理去向,才能与自己当下的处境和身份形成一致。那么,我们就不应该再发生像以前很多理论家那样简单而幼稚争论的事情,为心灵写作所承担的道德感、语言的运用方式、主观好还是客观好。在《一个诗人的状态主义》里我也说过。它们是一体化的,杂糅在一起的。同时心灵存在的主体本身具备主观和客观的因素,所以主客观也是融合的。所谓心灵的客观,是指心灵作为器官和感知能力的先天性的客观存在,对客观世界它是有很强感知的能力。所谓心灵的主观,是指心灵作为一种可以高级意识,有自我选择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使存在变成虚无,使虚无变为存在的能力。

个人作为社会中的个人,心灵必然只能以某种具体的形式的存在,从一种形式化成另外一种形式,不能无限自由。由于面对处境的不同,心灵可以脱离社会的大环境,进行不同的选择;由于个人特殊的个性和意志,心灵也经常可以摆脱社会以物质存在的形式,形成心灵独特体验和需求上的不同状态。有一位女网友的签名是这样的:“走出政治、宗教、文化等意识形态的框架做一个自由的写诗人。”不得不说,她把握住了诗歌的独特性,即诗歌是审美的自由,它从来不有意识地做政治、宗教、文化的代言人,而更着重于自我身上自由意识的个性化表达。至于它受不受政治、宗教、文化的影响,那是不言而喻的,但那不是写作时的状态。我们分析研究诗歌写作状态时,在可用政治、文化、宗教的角度去研究时不妨一用。

关键词二:心灵的多样性

在车站,我看见那一双眼睛,我多么渴望有一个灵魂可以关注到我。其中一个和我的目光聚集在一起,融汇在一起燃烧。每天,我从这里出发,去远方寻找佳人曼妙的神情,寻找一双双长长睫毛的清澈见底的眼睛。我们琢磨着人类单纯渴望的灵魂,我们像孩子一样,渴望着被伟大临幸。因为我们不是上帝,我们才希望奇迹出现,希望成为受人瞩目的上帝。从一开始,我们就走向渴望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由于每个人的价值取向不同、现实处境不同、个人性格不同、生活阅历不同、看待问题的视角不同(它们之间有着互为因果的关系),我们的心灵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有的人小我、有的人大我;有的人敏感、有的迟钝;有的人锐利,有的人和气,有的人诗意、有的人理性;有的人现实、有的人浪漫;有的人简单、有的人复杂,真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种人生。

关键词三:情境参与

如果创作者没有在内心里具体参与情境,没有对人对事真切的感受,只是为写诗而写诗,写作时靠惯性写作是写不出自我的。所谓的在与不在也就是看自我有没有缺失,有没有在场。为什么现在很多现代诗没有流行情歌让人感动了呢?那是因为我们一味地虚拟,一味的假大空,不但情感缺失连现场也缺失了。同样,在研究诗歌中,我们也要把写作者的状态与我们自身的情感体验、经历融合在一起,才能更加深入地知人论事。如果情感丢失了赖以存在的具体形式(情境),那么我们的情感便无所依托,成为虚无。

关键词四:当下性

著名诗人兼诗歌理论批评家白鸦认为,在可能阵线提出的“当下性”诗学观念中,过去、未来、当下是不可割裂的,未来的意义也不高于当下。肉体和灵魂也是不可割裂的,而且在灵魂深处,上帝和魔鬼也是不可割裂的,这才是真正的真实、真正的现场。更进一步的理解是:“正直的悲伤”(信心)是当下性的重要内核,是诗歌社会意义的返回而非私人的返回。“可能性”(自由)是当下性的重要指向,是诗人以自己的个性与世界对话的实现路径,而非自我封闭。换句话说,真正“回到生命的现场”,是通过“可能性”实现的。

白鸦以“可能性”来归纳个人和世界直接的距离及方法,显得比较学术化。不过他对“当下性”的解释是极为恰当的,是状态主义诗学的“核心”。状态主义要求的当下性,同样是自我与社会,过去、当下与未来,道德与良知、美好与败坏的不可分割的混合体。状态主义提倡写作过程和研究时的社会当下、心灵当下、意义当下等等。我在《在诗歌的王国里没有疆界》一文中说:有限的意义就是不断在自我的努力下分有无限的属性。同样,当下性的意义,就是在体验当下的过程中分有事物过去、未来的属性,是超越了时空的。

第三节 状态主义对诗歌文本的分析状态主义的创建者

作为状态主义写作主要理论家,潘建设首先把许多余的诗歌作品进行了状态主义分析。他把许多余的诗歌作品进行了比较详尽的状态分析,具体划分为冷静状态、抒情状态、反思状态、虚无状态、胡思乱想状态、歇斯底里状态、梦幻状态等等各种不同的状态加以归类解剖。

对于一个诗人的作品,我们应该怎样地分析呢?前人在分析作品时总是就诗论诗,并没有触及诗人背后的精神状态。什么是诗人的精神状态呢,就是诗人写作这首诗的心理状态、精神背景。首先这些诗是脱离派别的,不是简单的婉约,也不是简单的豪放。它是心灵的在某种状态上的停顿,它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性的,只有把他们集合起来看才能形成对心灵比较全面的认识和把握。理论批评家们研究诗歌,大多习惯于以一种不怎么全面但看起来很牛逼的哲学来分析。这样既曲解了诗人,也肢解了诗歌所面向的本质,即心灵和精神的状态问题。西方影响巨大的流派理论哲学主要有比较学、阐释学、存在主义、印象主义、后现代主义、表现主义、达达主义和未来主义。

可以说,那些主义拓展了诗学的哲学视角和研究方法,对当时的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显然,我很难说,许多余的诗歌是属于哪个主义的。一个当下的诗人他并不是生活在哲学中的,即使他有自己的哲学见解,他也是融会贯通,有取有舍,按照心灵的脚步,与生活融为一体的,它是哲学的多重视角的。那么我们不妨把它定义为状态。这种分析方法是和当代心灵的多元化复杂状态同步的。而心灵同时又是和这个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世界及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许多余所坚持的状态主义就是以一个开放者的姿态,让人的心灵状态和世界的万般状态进行对话,让心灵处于一个广阔而自由的天地,自由驰骋,无疑,这是符合诗歌精神的。正是因为它以无限包容,不断地接纳和迎接新的世界,反复地观察和考察着心灵,才使得心灵得到反复锻炼,不断坚强,具有这样品质的诗歌才富有当代性和世界性,才不狭隘,不片面。

冷静的思考者

许多余正是坚持集体主义下的“一个人”写作,才使得他的诗歌表现出个人在应对世界中的态度,这种态度是冷静和清醒者的态度。他不是一个人的独语,而是和这个世界对话,和世界的多种复杂的状态对话。因此他的诗歌状态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不稳定,不确定的。正是虚无让诗人冷静、思考、胡思乱想,正是因为虚无才显得复杂,才斗争,才歇斯底里,处于梦幻状态,当然抒情是最根本的,只是到了后来方式却由最原始的叹词,变成了多样性的抒情。这归根结底,是因为诗人的多重心灵状态。

许多余的诗歌作品,偏向冷静的状态,其他如抒情状态、反思状态、虚无状态、胡思乱想状态、歇斯底里状态、梦幻状态也都有冷静的思考和批判的精神包容其中。《在一个寂静的夜晚》中他写道:“这是一个寂静的夜晚/有位姑娘打算怀孕了/我想这对我来说的确是个好机会/可惜无从把握”,诗人既有幻想,又不沉溺于幻想,在短暂的幻想之后,他马上能够转身回来,“可惜无从把握”。诗人那颗敏感的心能够细腻地体会到事情状态的种种情形和变化,而且又以现实依据来考究,他的敏锐来自于冷静状态,“牵挂是无用的/而只有无用的牵挂/才叫牵挂/这不是想念/长辈的教导/或者箴言/但说无妨/保守的是秘密/这不是秘密/这是公益广告”(《牵挂是无用的》)。在“我”的婚礼上,他更是以冷静的状态最大限度上还原了真实,这种冷静来源于他对事物属性的深刻熟悉和知晓,所以“在他缓缓落座之前/他朝临座那位貌美的姑娘/暧昧一瞥/仿佛刚刚又经历了一场艳遇”,但是“我”丝毫没有表现出紊乱和不安,他只是冷静的描述着自己在与世界相交的过程中心理演变的过程,让心灵上的自由审美不断和现实相撞,显示出心理之真和现实之真是两个过程,不能混为一谈,人既有自己的社会归属,又有自己心灵和想象状态上归属,即不触犯现实生活下的无限自由感,彰显了两种不同的真实,保持了特别的冷静状态。诗人在冷静状态之中偶尔也有激动情绪的波动,“山从四面八方涌来/将我包围/将我封锁/山顺着小河滑着/坐在船上看着我/”我想念你们……“口中这样说/手,却在哆嗦/不用多说——”你他娘的,就这样给我站着……“树用他锋利的手指着我/落叶塞满我的耳朵”(《封锁》)。但激动的情绪是极其少见的,他更多的时候是冷静的,并且冷静的让人感到窒息。“今夜/很冷清/也许是九点多的夜/太深了/深得/淹得死人”(《没有日月的潭》)。诗人的冷静,有时也充满着极端而残酷的欲望,在《我梦见熟悉的味道》中他写道:“我勃起/是因为她/雪白的头发如此美丽/让我忍不住幻想/又不忍心卸下伪装/终于我也买了束菊花/插在她的坟头上/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正是清明节”。

卓越的冷抒情

在持续冷静的过程之中,许多余也会在冷静中注入些许抒情元素,以把这种冷静带来的紧张感稀释,而这些冷静中的小抒情,恰好展示了诗人卓越的抒情才华和扎实的诗艺。“你是被繁华抛弃的旧房子/沿着风吹的方向倾听/你是虚荣前世的寄生者/清醒的脚步正寻找着新的归宿/你是怯懦与卑微的旧情人/疲惫的时候也会和它们欢聚(《黑夜黑夜》)。这些介于叙述和抒情之间的语言,正是诗意的感觉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孤独、寂寞在《黑夜黑夜》中得以真实的再现。”你迅速伸出魔掌/对准蓝色的天空/你要将这白一览无余/再将这蓝一网打尽“盗梦者》)。整个诗歌里没有一个词语是抒情的,但在这样一种冷静的梦幻里,诗人所描述的每一个小动作都深深地打动人心。一个想”将白一览无余“还想”将蓝一网打尽的人,除了诗人,那是谁呢?这种状态是诗人最彻底的状态,是美不胜收和忘乎所以的对诗歌以及诗意陶醉和痴狂的状态。

抒情对于一个诗人似乎是必须的,诗人的气质大都是体现在他的热情和他对爱与美的无限赞美中,当然反面也有抒发自己的悲愤郁闷之情,这样的诗歌一般来说都是畅快淋漓的、歌唱或夜曲式的,作为诗人的许多余当然也不例外。我想每个最初写诗的人,大概都是处于这种咏唱的状态吧。这种状态可以是长久的,但是歌唱和抒发的深度可能前后期大有区别,南唐后主李煜即是个明显的例子。屈原、李白、徐志摩、海子、普希金、洛尔迦无疑都是伟大的歌者。许多余也时常处于这样抒情的状态。“我要终其一生/住在你的乳房上/我要喊你——妈妈”,在献诗中,他把这样的话献给某位女士。抒情诗之所以长盛不衰,是因为人需要处于这样的状态,他的语气是肯定的、亢奋的,他时常是正面而催人上进的,一个国家的抒情状态,很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昌盛和活力。《致命的情书》里他也表达着自己炽热的爱恋甚至是愿意为追求自我牺牲的精神,“我回头发现你/已躺在一片血泊之中/你根本不给我任何机会/让我为你而死”。这些美好的品质都是难能可贵的,它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一味地怀疑,而丢掉了那些最本初的美好。

同样的抒情,并不仅仅指爱情,还有一些是被震撼或者有感而发。当诗人漂浮在水中之时,他以水为帝,为王,为镜,对自己进行忏悔,对人民发表忠告。“它的沉寂或跳动/都将引发一场灾乱/在你面前/我就像一个野心勃勃的小偷/可就算偷走了您的王位/也无法拥有您/作为一个王者的尊严……那些胆小如鼠的人/那些胆大妄为的人/他们忙忙碌碌/终其一生也只不过浮于您的表面”(《水》)。

也有一些比较愤怒的抒情,当诗人处于这种状态的时候,所表达的抒情情绪往往是直接的,具有一种直达人心的刺痛感。“简单/再简单/——以至于独自霸占的空间里/再没有任何字眼……手握镰刀/你把自己的历程/收割的粉碎/铺在路上/扎行人的脚/直到你的血液喷涌而出/那路才被粉饰太平/直到没有任何怨言/直到你打寒战时/牙床相互碰撞/发出脆弱的声响”(《非礼》)。“姓徐的,你记着!……我们的脸/曾被单纯涨的通红/伸往彼此的手/不约而同地/缩了回去/那时我们很喜欢乌龟/特别是头/它总是缩的那般迅速/像飞驰的闪电/做着鬼脸/而局促与不安/又总是蹿上脸颊/让彼此害怕/流泪/让彼此随便地选择/一个方向/以免分离时/再次喝下彼此蜜舔的背影……噢,孩子,别让风扬起衣角/那样,阳光会使你早熟/那样就有人的欲望泛起嘴角/并向你说出动听的话来……”(《黑夜降临的过程》)。

愤怒的智慧

一个人情绪往往与他的生活状态有关,诗人也是如此。2005年前后,许多余处于一种颠沛流离的漂泊状态。2005年上半年,许多余在合肥的各个大学演讲,风光无限;下半年却蜗居于南京的一个城中村,一个暗无天日的贫民窟里,抽5块钱一包的“红河”烟,最穷的时候,身上只有几十元,差点就去捡破烂。那时的许多余对生活肯定是不满和抱怨的,肯定是愤怒的,那时的他几乎时常处于一种歇斯底里的状态之中。“如果张开嘴/云朵飞进来/吃下第一颗奶糖/孩子的幸福,使每个人痛楚/爱飞翔和爱歌唱的鸟/带着自己的羽毛/象征一年四季/天啊……天……/习惯寻找和习惯跳跃的人/微笑是你的第一扇栅栏/没有表情的石头/仰望/你的灵魂在土地里偷情/被埋没/把手放在额头/放在山坡/牙齿/也发出本能的抗议/衣角随风扬起/天在颤抖,发出朗朗笑声——/天——”(《天》)。诗人在茫茫人海和车水马龙中寻找着诗意,可是连微笑都变成了栅栏,企图将诗人隔离。诗人痛苦地发现,连灵魂也背叛了自己,因为偷偷地藏在土地里偷情而被埋没。无可奈何的诗人只能对天长叹。“就是因为无知/我们还曾一度拿它做资本/存储进道德账户/索取一点可怜的利息——良知/我们总爱拿它美容……先把僵化麻木的大脑做个化疗/——就从你们/拖垂到地板上的肚子开始/一刀/划破肚皮,让白花花的肠子/流出来/流进光线直射的人群里/淌淌汗/让胃也滚出来吧!/让我们也见识一下/——那里有的是思想/和真理…,是时候了,现在/让我们走进人才市场/就带上那张/以无知换取的利息/设计的简历吧/我知道,面对那些杀人犯的目光/我们可能会/无所适从/因为,我们天真的幻想很害羞/我们还不懂得/欺骗的价值/我们还没有学会/把自己当作商品/出卖/交易/剥下我们的胎衣吧!/因为——因为那里还保留着母亲的体温/那刺痛的叮嘱/和沉重的/如铅块/一样的爱/让我们轻装上阵/使劲地/挤吧!/挤进鱼龙混杂的人群/——这焦急的/细胞一样的求职者/使劲地挤吧!/新的生活即将开始/让我们都挤出几个微笑来”(《人才市场》)。

把这种愤怒的智慧发扬到极致的,还是他那首被誉为80后诗人巅峰之作的《李白来了》。“那天李白他喝了点小酒/小娘儿们都知道他/是个喜欢嫖娼不喜欢给钱的老无赖/就都早早地躲进理发店/稀里哗啦手淫去啦/李白冲身后的几个跟屁虫说:/哥们儿,老子今个带你们去见见世面!……据说/那天有一万多个孙子跟着李白后面跑/背他妈的唐诗/李白闭着眼开着他的手扶拖拉机/奔驰在长安街上/据说/那天还有两万多个孙子跪在玄武门前/想找他们的偶像李白签名/我们伟大的李白先生有点得意忘形了/他一边骂着粗口/一边想都没想就把拖拉机从他们的身体上开了过去/开进了一个据说已经没有了什么诗意的年代”(《李白来了》)。这是一首不拘于格式的现代诗,在传统的韵味中植入了口语,采用了强烈的讽刺手法,其意并不是嘲讽李白、杜甫等诗人,而是借以反讽当代的追随物质潮流的年轻人。诗中的李白是“开着拖拉机来的”,跟这个没有诗意的年代格格不入,那一万多个跟在李白屁股后面跑且背唐诗的孙子,他们真的了解诗歌的内涵吗?他们真的体会过诗的意境吗?只是在跟风般的机械地背诵。那两万多个跪在玄武门前想找偶像李白签名的孙子,不就是当今社会盲目追星迷失自我的年轻人吗?在这个泛娱乐的年代,诗人李白将被包装成一个诸如影星、歌星之类的人物,想想都觉得恐怖,作为诗人的许多余同样惶恐自己会流入这种世俗的氛围中。许多余以丰富而大胆的想象力和排山倒海的颠覆气质,彻底解构并描绘了一个生活在现代的“李白”孤单、愤怒、狂傲、放荡不羁和无可奈何的悲情形象,生动地描述了80后诗人整体的困惑和焦躁不安。

虚无和梦幻的盗梦者

有人说,对于许多余,一些原本存在的定义是失效的。比如,你可以说他是一位诗人,也可以说他是一位先锋作家,还可以说他是一位出版策划人,一位实验行为艺术家,一位慈善家……诸如此类种种头衔,都可以戴在他的头上。但没有任何一个单一的身份最适合做他的标签,身份的多重决定了他生活的开放,从而决定了他思考的深广——这一切决定了他具有常人所根本无法具有的多种状态。

从诗歌的角度来说,许多余有存在着虚无和梦幻的状态,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碰撞中,诗人的灵魂得以全面的“纠结”,灵魂的因子相互排斥、对抗,过于疲惫的身体在夜晚里得到休眠,而他的大脑却依然在运转,于是梦幻变成他夜晚的“中心”,在黑夜里,只有幻想主宰的诗人,终于摆脱了现实生活的干扰,时而虚无,时而做梦,时而产生莫可名状的幻觉。

在《雷雨》中,许多余像是在描述一个美妙的梦境,我们不知道这里的雷声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是自然发生,还是人为的身体摩擦制造。只知道它沉闷而温柔,并为诗人营造了一个浪漫、暧昧的夜生活环境“它使尽全身力气拼命敲打一块石头/长在我们头顶上的海绵/从一粒尘埃中跳出/一路平安/他伸出细嫩的爪子/轻轻地挠了挠穿黑睡袍的姑娘/空气挟持着一阵阴风/拂过饱和的睡眠/它舒醒/吸盘贴近地表/贪婪地吸收千奇百怪的梦境……”(《雷雨》)。而在《广寒宫》中,他一开始就好似在描述一个噩梦,“我多愁善感的美人儿/或者根本不可能(她一直以来只是虚构)/你的完美形象为一个个流浪汉提供想入非非的可能/你是画皮/假装慈悲的人有救了/她们最善于制造假象/于是/你以一片诚心换取了她们的指责/再来一场大火吧!/再来一场大火/或许就可以让侵入骨髓的寒流退避三舍/于是我开始迷惑:没有一只脚的生物站得最稳/它们的身体最贴近表面/以局部的整体向我们诠释/生死和爱情/我们彼此紧紧相拥/只是证明自己寂寞……”(《广寒宫》)。原以为是美人,却不知是个画皮,诗人被种种假象所迷惑,不能自拔,只能企求通过发生自然灾害来达到自焚和毁灭。但,显然自然灾害不可能应诗人的要求而来,诗人只能像一位流浪汉一样,尽量把画皮的形象想象的完美。诗人因为恐惧而死死地抱紧自己真实的爱人,才发现这仅仅证明了彼此的寂寞。

在梦境之中还有梦境,在想象之中还有想象,梦幻中的梦幻是珍贵的,但大多数人都无法感悟,或者无法拥有较为真切的记忆,因此,这梦幻中的梦幻便显得弥足珍贵,艾略特的许多诗歌所呈现的正是这种介于神秘的理智的梦幻。“从一把刀中吸取营养/我还是没能理解你/关于你胸怀包容海的事实/我一直不能接受/一开始我们就离想象很远/铁和砂纸磨合/过程/愉悦噪音产生引力/于无意之间时间之外/在一个死流浪汉眼中的烟头的故乡/那里,水渐渐吃掉了铁农具的声音”(《一开始我们就离想象很远》)。

许多余是一个技艺高超的狡猾而心细的“强盗”,他有一把万能钥匙,他调皮地捅开了人们藏在内心深处的潘多拉盒子,盗取了人们心里最柔软的痛苦。尽管这种被隐藏的痛苦是虚无的,但当它被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时,还是让人心惊胆战。“无法触摸的/是你自己的内心/那里永远跳动/却不知为何/被谁左右”(《陷阱》)。这个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的陷阱,每个人都难以发现,却极其容易陷入。最令人恐怖的是,还不知道这个陷阱是谁挖掘的,它到底在什么地方,以及自己一旦陷入之中,其后果将有多么可怕——但你却可以感觉到这个陷阱,它就摆在你的面前,你因此不再敢挪动半步!

有人说,不会玩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同样可以得出一条结论,不会胡思乱想的诗人,不是好诗人。当然诗人表面看起来的胡思乱想,可实际上却有严肃的意味。一个诗人如果没有广博的知识和探求世界的好奇之心,他就会显得眼光狭隘,显然许多余不是这样,他经常把玩着事物之间的关系,他把诗人当成一种可以入药的植物来写,可以看看他给诗人做的研究,“品名:诗人/原产地:亚热带沙漠地带高山峡谷地狱坟墓天堂/品种:分纯种和杂交两类/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酒精反应后生成红色沉淀/易结晶。/功能与主治:/肾虚……有肿块……不良反应:尚不明确。/注意事项:/精神过度敏感,切勿给予过强刺激,以防造成自杀或他杀。/男女不可同放一室/孕妇慎用/对本品过敏者慎用/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不可作为广谱抗菌药/服用本品后易做白日梦,并有可能伴随梦游发生。/可能具有一定的副作用……”(《标签》)。《标签》中概括了诗人的产地、品种、生长习性、颜色、形状、质地、化学成分、功能与主治、不良反应、贮藏方式等十几个方面来写,可谓考究精细,恰如其分。并且,这首《标签》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个把“诗人”进行植物化分析的诗歌。人们常常思考人的“兽性”,却从不思考人的“植物性”,其实人——特别是诗人,是因该具有植物和药物属性的,许多余在胡思乱想的状态下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个领域或许将来应该会有人去研究,也确实值得研究。

第四节 状态主义哲学观念及诗学研究方法论

状态主义:一个崭新的哲学观念

胡适在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指出:“凡研究人生且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求一个且要的解决”这样的学问叫做哲学。

18世纪德国著名浪漫派诗人、短命天才诺瓦利斯(1772—1801年)关于哲学的定义: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哲学活动的本质原就是精神还乡,凡是怀着乡愁的冲动到处寻找精神家园的活动皆可称之为哲学。哲学是对世界终极意义的解释,它在解释中使我们了解世界,使世界在我们的意识中合理化,从而为我们提供心灵的慰藉。

爱因斯坦关于哲学的定义: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提到自己的哲学定义:“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中外哲学的产生皆起源于疑虑与惊讶。譬如屈原之《天问》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整整一部长诗,一百五十八问,皆是对宇宙人生的奥秘、对远古神话的传说的惊讶与疑虑。哲人正是由此开始了自己独立的思索与探求。并且,惊讶与疑虑将始终伴随着哲人的沉思。

毛泽东说:什么叫哲学?哲学就是认识论。为什么关于思想的问题是哲学的最基本问题?关于任何事物的思想,首先它是一种思想,它都与关于思想的思想密切相关。关于思想的思想,是全部思想的关键。

存在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叔本华的悲观主义

叔本华继承了康德对于现象和物自体之间的区分,把世界划分为意志和表象。不同于他同代的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取消物自体的做法,他坚持物自体,并认为它可以通过直观而被认识,将其确定为意志。意志独立于时间、空间,所有理性、知识都从属于它。人们只有在审美的沉思时逃离其中。他将它著名的极端悲观主义和此学说联系在一起,认为意志的支配最终只能导致虚无和痛苦。他对心灵屈从于器官、欲望和冲动的压抑、扭曲的理解预言了精神分析学和心理学。叔本华的贡献在于以意志代替了上帝,把心灵交给了器官、欲望和冲动的压抑和扭曲,第一次还原了心灵和思想的丑陋真实的本质,消解了理想和传统上正面的东西。对于苦恼、痛苦等等,他并不是持彻底悲观的态度,而是一种理解容纳的态度,并告诫人们对待生活不要过分绝望和过分恐惧,而是要将幸福感和期望值降低到最低程度,和动植物一样偏于生存意志而不是生活意志,才能承受生命之轻和之重。显然叔本华的哲学是黑暗中的一种清醒者正面相对的力量。

二、萨特的存在与虚无

萨特的存在主义告诉我们,存在即合理,什么事情的存在都是人自我选择的结果,所以不要埋怨。人的出生是由于他的先人撒了几滴精液造成的结果,他的出生或不出生本来是完全偶然的;人的存在因此并不是按照某种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而规划的,人应当“自由地”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应当完全介入到自己生存的社会中去,以自己的行为来决定自己的命运。同时萨特以积极运用辩证法,认为“纯粹意识”先于“自我意识”,对意识的主客观存在都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的理论。此外,萨特还从物质存在的自在与意识存在的自为考虑提出了存在与虚无的著名学说。

三、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

海德格尔认为时间性是人的存在方式。人是时间内状态。世界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统一,是一切关系和意义的总和。海德格尔认为:人是忧心的造物。对此观点,他是通过分析一个古老的拉丁神话来予以印证的,即人的根源就在于忧心,同时忧心又将渗透在人的在世存在的整个过程中。在那个拉丁神话里,这个关于人存在的本质的结论或最后判决,是由撒图(即时间)作出的。时间所予揭示的正是人存在的有限性,或称为暂存性。在海德格尔看来,人是时间性的存在——人通过对本己之死的事实的认定即可获知自身为时间性存在。海德格尔对时间的关注可谓独辟蹊径,其特异之处在于:通过时间,死被内在化于人存在的整个过程。在他那里,死不再被看做“临终”事件,它贯穿于人的一生。由此,他把人的在世存在规定为“向死亡存在”或“向死而生”。

海德格尔对死的研究基本承继克尔凯郭尔的思路,所不同的是:海德格尔把他的哲学关切倾注于人的在世存在,他力图使人的在世存在成为可能并获得某种真实。因此,他关于存在的问题意识更隐蔽且有消解于人的在世存在的整个过程中的趋势。

存在本身没有任何问题。而从根本上说,存在却与人类“认识”无关。关于存在的问题是人类“认识”的问题。问题,它终必使人背离存在。然而,对问题之死,他终究还是不能做任何事情。实际上,海德格尔并无触及问题之死,这也非他所能触及。对问题之死,除了上帝,还有谁能够为人指点迷津?——没有!对死,海德格尔最终的旁观使他的“焦虑”变得苍白无力。

四、尼采的超意志哲学

尼采哲学在当时曾经被当作一种“行动哲学”,一种声称要使个人的要求和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的哲学。他的哲学具有傲视一切,批判一切的气势。这正是他的哲学被后现代主义欣赏的重要原因。

后现代主义对传统哲学和现代哲学不是拒斥,就是消解。然而对尼采哲学却情有独钟,后现代主义者从尼采哲学中吸纳了他们所需要的一切。包括尼采哲学的基本思想观点,甚至尼采的哲学风格。尼采哲学中的消解倾向成为后现代主义的精神支柱,尼采绝没有想到,他成了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先驱。

对他来说,哲学思索家是生活,生活就是哲学思索。他创立了不同以往的形态迥异的奇特哲学,展示自己的哲学思想。他的哲学无须推理论证,没有体系框架,根本不是什么理论体系,是他对人生痛苦与欢乐的直接感悟。尼采,在他的第一部学术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就已开始了对现代文明的批判。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尽管物质财富日益增多,人们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僵死的机械模式压抑人的个性,是人们失去自由思想的激情和创造文化的冲动,现代文化显得如此颓废,这是现代文明的病症,其根源是生命本能的萎缩。尼采指出,要医治现代疾病,必须恢复人的生命本能,并赋予它一个新的灵魂,对人生意义做出新的解释。他从叔本华那里受到启示,也认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意志。

尼采猛烈的揭露和批判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理性。在认识论上,尼采是极端的反理性主义者,他对任何理性哲学都进行了最彻底的批判。他认为,欧洲人两千年的精神生活是以信仰上帝为核心的,人是上帝的创造物,附属物。人生的价值,人的一切都寄托于上帝。虽然自启蒙运动以来,上帝存在的基础已开始瓦解,但是由于没有新的信仰,人们还是信仰上帝,崇拜上帝。尼采的一句名言“一声断喝——上帝死了”——是对上帝的无情无畏的批判。他借狂人之口说,自己是杀死上帝的凶手,指出上帝是该杀的。基督教伦理约束人的心灵,使人的本能受到压抑,要使人获得自由,必须杀死上帝。尼采认为,基督教的衰落有其历史必然性,它从被压迫者的宗教,转化为统治者压迫者的宗教,它的衰落是历史的必然。

杀死了作为神的上帝,又迎来了资本的上帝,资本化身的上帝。尼采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被资本奴役,不会比被上帝奴役自由得多。但他的“上帝死了”的呼喊,断喝的启蒙价值是不能低估的。

尼采认为,在没有上帝的世界上,人们获得了空前的机会,必须建立新的价值观,以人的意志为中心的价值观。为此,要对传统道德价值进行清算,传统的道德观念是上帝的最后掩体,他深深的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腐蚀人们的心灵。尼采自称是非道德主义者和反基督徒,他猛烈批判基督教的道德,基督教所崇尚的美德。尼采对现代理性也持批判态度。他首先拿具有理性的哲学家开刀,他指出哲学家的第一特性是缺乏历史感,几千年来,凡是经哲学家处理的一切都变成了概念木乃伊。理性所起的作用无非是把流动的历史僵固化,用一些永恒的概念去框定活生生的现实。结果是扼杀了事物的生灭变化过程,扼杀了生命。他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充满了偶然性的,动荡不定的,从而无法捉摸的世界。他说,实况是没有的,一切都是流动的,抓不住的,躲闪的。哲学家的第二个特性是“拒绝感官的证据”,颠倒了真正的世界和假象的世界。感性证据是真实的,可信的,只是对它们加工时才塞进了谎言。哲学家的第三个特性是混淆始末,他们否认生长过程,进化过程。哲学家的第四个特性是运用语言中的“理性”强制人们犯错误。“是”与“存在”混为一谈,弄假成真,弄真成假,蒙骗无知的人们。他认为,从苏格拉底到现代人都狂热的诉诸理性,是很荒谬的。人类之所以崇尚理性,是指望它给人带来自由和幸福;然而结果恰恰相反,理性处处与人的本能为敌,造成人的更大痛苦。

批判理性带来的谬误是正确的,但是不能否定理性的存在,理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理性是人类进步的标志,是人类文明进程的硕果。历史上一些杰出的哲学家就是用理性的武器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理性本身没有错,理性是不能否定的。没有理性,人类就不能正确的认识世界,认识真理。没有理性,人类将落入迷茫可怕的境遇。

尼采要建立新的哲学,将生命意志置于理性之上的哲学,非理性的哲学。作为对理性提出了挑战,他提出了强力意志说。用强力意志取代上帝的地位,传统形而上学的地位。强力意志说的核心是肯定生命,肯定人生。强力意志不是世俗的权势,它是一种本能的,自发的,非理性的力量。它决定生命的本质,决定着人生的意义。尼采比较了强力意志和理性的不同特性,理性的特性是:冷静,精确,逻辑,生硬,节欲;强力意志的特性是:激情,欲望,狂放,活跃,争斗。尼采认为,强力意志源于生命,归于生命,它就是现实的人生。人生虽然短暂,只要具有强力意志,创造意志,成为精神上的强者,就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强力意志作为最高的价值尺度,一方面肯定了人生的价值,另一方面也为人世间的不平等作了辩护。在尼采看来,人类与自然的生命一样,都有强弱之分,强者总是少数,弱者是多数。历史与文化是少数强者创造的,他们理所当然地统治弱者。尼采推翻了神的等级制度,肯定了人的等级制度。

尼采还提出他的超人哲学,关于建构理想人生的哲学。超人是人生理想的象征,是尼采追求的理想目标和人生境界。尼采对现代人,现代生活感到很失望,他梦想改善人,造就新的人,即是超人。超人不是具体的人,是一个虚幻的形象。超人具有大地,海洋,闪电那样的气势和风格。尼采认为,超人还没有现实的存在,它是未来人的理想形象;超人给现实的人生提出了价值目标;超人是人的自我超越。

尼采鼓吹人生的目的就是实现权力意志,扩张自我,成为驾驭一切的超人。超人是人的最高价值,应当藐视一切传统道德价值,为所欲为,通过奴役弱者、群氓来实现自我。同时,他特别反对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女性解放,在他看来,人们对待妇女的方式就是“别忘了你的鞭子”。

尼采的唯意志论哲学价值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尼采继承了启蒙运动的精髓,反映了现代意识的觉醒。对人生价值的积极肯定,引发了人们对人生意义人生价值的思考,重新定位人生;对工具理性和工业文明的否定性批判,开启了现代非理性主义思潮。另一方面,对理性的批判,对传统的否定也存在着片面性,这正是后现代主义欣赏的一面。他的伦理思想反映了正在形成的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五、状态主义哲学和哲学状态

状态主义哲学,是针对纷繁复杂的哲学形态所提出的自我的看法,它是一门综合的哲学,是把人和哲学结合起来的哲学的人学。然而状态主义哲学并不仅是哲学,哲学仅仅是人类在思维探索方面一种逻辑思维状态。状态主义哲学,因其是一门以人的状态为主的学科,显然还包括除哲学状态之外其他方面的状态,因为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可能完全存在于哲学状态之中,还广泛存在于生活实际状态、游戏状态、娱乐状态、艺术审美状态、观看状态、艺术的审美状态,理想状态,等等。其中游戏状态在现代社会也有表现为多种状态:爱情游戏状态、游戏游戏状态、政治游戏状态、商业游戏状态等。其他状态依然可以做对比类推。在当下的诗歌写作状态中,有白鸦提倡的可能阵线,部分先锋诗人的实验状态,余怒对词语的游戏状态,郑晓琼的工业状态下暗无天日状态,还有某些人的下半身状态、无聊状态、苦恼状态等。

六、状态主义哲学来自于存在主义

下面先从哲学状态方面说起。哲学状态虽然不是人状态的全部,但对于很多人,却贯穿和伴随着他们的一生,哲学家们更是被哲学状态牵绊了一生。甚至在哲学形态本身也存在了某种状态,如帕斯卡尔始终处于对上帝的怀疑与相信的企图证明状态,海德格尔对人在时间中存在的焦虑的状态、叔本华对于世界传统价值崩溃后悲观的状态,尼采在价值的废墟上发现自由和价值的喜悦的状态。

哲学是教给人智慧的学科,是人的精神支柱和对待世界的态度。那么面对数十种哲学,甚至上百上千种哲学,我们该如何做出自我选择。其实很多哲学都是人的心态的结果,比如人要求伟大和崇高,却在现实中屡遭平庸感和失败感,如何面对?

对于时间,对于死亡,对于欲望,对于情感,我们怎么把握?自由与责任,自我与他人,短暂与永恒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哲学就是从疑问中产生出来的,就是从生的苦恼中产生出来的。无论持什么样的哲学观,都是企图将人类心灵、思想、生活引导到正确的路线上来,哲学的最初目的和最终目的都具有正面的意义,那就是面对真实,解决生存生活之谜。

哲学众多,如果对人的选择毫无用处,那么也将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必然让人的价值观念陷入混乱,使人徒生苦恼和失败感。纵览各种哲学,其宗旨无非是教人对生活抱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基督哲学,是教人抱有牺牲和奉献的心态。佛学,是教人抱着清静澄明万事若无的心态。范仲淹以道家口吻告诉我们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讲究无为心态,即无论外界或自我有何种起伏喜悲,都要保持一种豁达淡然的心态。

存在主义就是围绕着有与无所生发展开的一系列的思辨,企图赋予人生在于世界上的价值和合理性。这一系列的哲学都在二次大战后社会价值体系崩溃,同时深受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影响下进行的思辨,意图摆脱基督教的崇高体制对个体的束缚,在混乱之中赋予欲望、物质一个空间,重塑个人理想和价值,这一理想几乎在尼采那里得到建立,即在虚无之上扩张自我,实现权利意志。集体主义理念被抛弃,个人主义开始被建立被至今仍被西方世界所尊崇。状态主义得益于存在主义的启发,开始注重从个体的状态研究出发来把握集体,并在集体环境的影响下来研究个体。状态主义注重个体存在的状态,尊重个体,不忽略个体的努力和价值,注意个体在不同的社会经历中的特殊性,并企图通过社会大背景来整合个体状态产生的原因以给出合理的阐释,它是一个双向阐释的科学。状态主义以存在即合理为依据,来探究个体,以社会责任感给予个人以批判,同时以个体价值来批判现代社会各种现象。它以包容开放的姿态来阐释存在的多种意义,以存在为价值,并不轻易否定个体和个体的生命状态。这是以人为本、人人平等、存在的现在时为原则进行批判研究的。

状态主义是一门崭新的哲学,它以研究当下人的状态、批判当下人活着的状态来把握人的生活的各种状态及其本质意义。

状态主义:诗学研究方法论

状态,顾名思义,就是形态和态势,有流动和凝固之分。心灵是对状态的承载体,它包含着来自各式各样的状态。这些状态在心灵中汇合融聚,形成人对自我和他物的多种感官。状态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在生活中,它们从来不曾缺席过,它们构成我们的敏锐和灵魂。

在说状态主义研究方法之前,我想先说一下心灵。什么是心灵?为什么人和动植物不同,人的心灵世界无限丰富?心本来是什么都没有的,心不过是空无,但是它一旦生活在这个世界中,它就能把它们都装载到自己的心里,永记不忘。我不得不说心灵是伟大的,我甚至怀疑心灵是地球灵性属性的一部分。心灵不但是自己的,还属于世界中的万物,万事万物在我们心中照下影子,让我们形成对世界的看法。那么可以看出心灵本身就具有主客观融汇的因素,心灵并非内生的,而是先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的一次次磨合。外界的事物通过人的感觉、知觉和意识等进入人的体内,便成了人的心灵世界。所以心灵包括人的思想感情、意识、精神、良知等。

心灵的状态也经常是一种身体的状态。身体是一门语言,心灵很多时候是身体的产物和附属物。关于身体存在的意义以及身体和心灵的相互作用很多名人都探讨过。泰戈尔说:“造物主把像你这样的人派遣到人世间来,是要你担负一定的责任的,所以你决不应该轻视自己的身体。”爱献生说:“身体是我们从物质世界获取一切援助和力量的导管。”身体是心灵的承载体,有时候心灵又全是来自身体的反应。特别是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的分泌对心灵的影响更比较明显,可以看出心灵的成长离不开身体的各个阶段的变化。心灵和身体是紧密相连的两个方面,它们互相影响,互相改变。人生病的时候,心灵处于沮丧状态;身体分泌旺盛状态,人的心灵处于亢奋、破坏和烦躁状态。心灵极度悲伤的时候,眼睛会流泪、身体会与灵魂一起颤抖。至今科学仍然无法说出那些癌症患者为什么在对癌症保持微笑和不当回事的过程中,癌症竟然康复的奇迹事例的原因。身体理所当然会成为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时常渗透到心灵的各种状态上去。现代社会的物质化和商业化,心灵和身体的双重欲望膨胀,导致欲望化写作比较明显,表现在诗歌中就是下半身写作、意淫写作,无限在欲望里沉沦导致了精神世界的沦陷而成为荒漠。人也成了行尸走肉,完全忽略了他是社会中的人,而欲望充其量只不过是生活中的一个组成元素罢了。身体的状态,对写作的影响包括懒散的状态、闲适的状态、迟钝的状态、分散的状态、集中的状态,还有写作中的自我性别意识的状态等。一旦受到外界的刺激和影响,我们的身体和心灵几乎同时处于一种状态。我们可以把与身体相关的心灵状态称为基本也很重要的状态,也是我们向更高层次的状态进行升华的必要阶段。与身体有关的诸多情绪都包括在这里面。另外包括我们身心陶醉其中的,如音乐状态、大自然状态。

其次,是我们摆脱了身体直接呈现给我们的心灵的状态,而是我们给心灵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我们处于思考状态。于是产生了一些更高层次的状态,这些状态往往是抽象的,精神层面的。它不只是从身体角度进行思考发散,而是更广泛地关注和思考社会、世界及人在世界中的位置。心灵被解放了出来,往往与身体的状态无关。这种状态,往往包括思乡状态、虚无状态、彷徨状态、自由状态、安静状态、虔诚状态、荒唐状态、反叛状态等。由于做梦来源于我们的思考和长期心灵状态的一种反映,所以梦幻状态应该是属于心灵状态的。

另外,我们也可以从其他角度来划分写作者的状态。比如抒情状态和叙述状态。抒情状态是诗歌的产生的源头,也是中国传统的写作状态。也可以说抒情状态处于基本的状态,叙述状态属于较高层次的状态,它脱离了直接抒情,而是把情感寓于述说之中。叙述状态不是以我为中心的,而是以事件、事件中的人,以及读者为中心的。

同时抒情和叙述的状态也可以上升到语言的状态,也就是语言表达的形态问题。很多时候我们写作只是作为思考表达自我的方式,那么该怎么运用语言,经常被上升到艺术的状态之中,也就是处于的技艺寻找中,企图通过一种技术来认识世界和认识灵魂本体。语言表达状态与行为艺术成为人表达自我的两种不同模式。这种为艺术而艺术的状态,再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和运用,就成为一种流派或风格,对我们的生活也曾经产生过巨大影响,丰富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如后现代主义中的达达主义、表现主义、怀疑主义、相对主义、消解主义、简约主义、功能主义。主义众多,风格各异,成为一种可以快捷使用去认识世界的工具和方法。然而这些只是成为流派的集中的艺术,还有很多很多个人的艺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学习,比如表达中的快速奔跑状态、缓慢状态。

在我们的写作当中,也经常会遇到按照内心写作和不按内心写作的现象。有人根据这个标准把诗人写作分为真诗人和伪诗人。且不说诗人的真伪,但诗歌写作确实可以分为真实状态和虚假状态。诗歌,由于被赋予了崇高的意义,那么它要求真诚写作是应该的。诗人代表着真实真诚,如果在抒发的是伪情、假情,叙述着重于片面、夸大、虚张声势,那么这个诗人的写作就是虚假状态。

参考资料:

《死亡与时间——非存在与时间》

波伏娃:《萨特传》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部分段落直接来自百科词条

第五节 状态主义的意义及影响

一个诗人的状态主义

一、状态主义与流派无关

洪烛在评价古筝的诗歌时说过,诗不属于热闹,而属于宁静。诗的意义,不在于共性,而在于个性。艺术可以划分群落或派别,而诗比艺术更高明之处,正在于:每个诗人都应该自成一派,有独立的审美体系。人数越多的诗歌流派,越令我怀疑:其诗风要么是太容易模仿了,要么是太容易被模仿了,缺乏必要的难度。一个诗人,做到拒绝仿效别人,是容易的;做到令别人无法仿效,则太难了。相比而言,他更关注诗坛上“孤独的人”或“多余的人”。因其无法复制而不可多得。在我看来,流派并不是没有产生过巨大影响,但是在流派形成之后,我们没有必要拘泥于某个流派,而是要海纳百川,融会贯通,才能成为真正的集大成者。这必然要求写作上的自我性、个性和特殊性首先是来源于我的,我对生命、身体的特殊经验,我用语言的特殊的诉说方式,至于是不是抒情、是不是口语,是不是融于道德,我认为这正是诗人的特殊性,是混为一体的,很难剥离出来单独讲。因为写作必然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语言必然是表达的有效性,道德必然表现为自我心灵与社会价值社会道德的冲突。正因为如此,诗人是切中精神和社会弊病的要害的,所以诗人冲破了社会形式,走向了心灵上的无限自由,即使那自由带着挣扎。诗人的意义不在于他有多高尚,多有道德感,而在于诗人表现了广泛意义上的人的心灵与社会产生的冲突,以及在这个冲突中所表现的独特的姿态,也就是“状态”。所以优秀的诗人是说出真相的预言家,是社会精神的风向标,走在时代的前列。诗人虽然改变不了什么,但是这种切中要害的真话和诗人构建的理想状态是人们奋斗的目标,是批判中的希望。诗人也许是无用的,却过早地抵达了世界的真相,发现了丑与美,发现了不安与躁动,发现了复杂与单纯……所以他们既幸又不幸。

文学的核心问题就是心灵问题,是精神层次的。状态主义关注的正是人的心灵和精神问题,切合了文学的实质即心灵精神的写作。状态主义强调了诗人的本体地位,注意对诗人存在状态的考虑,在研究中不抛弃写作的人,把客观存在的诗与主观状态的人结合起来。诗不是写作的目的,写作的目的是表现出人在生存中的状态,否则写诗何益?在诗人的写作中,不能简单地就作品谈作品,片面地衡量诗的好坏,应该挖掘诗人的灵魂,诗人写作后的状态。我们要身临诗人写作之境,关注个体的命运和生活精神走向。郑小琼的诗之所以受人认可,不仅在于她是打工诗人,更在于她处于大机器生产下真实状态的书写,她的书写不是技术性的,而是一种状态性的,她的真实在于写出了这种状态进行中的缓慢、叫嚣、冷酷。现代环境下人的生存状态也显示出了极为复杂的情形,比如有的人处于金斯堡的嚎叫状态,有的处于佩阿索斯的惶然状态,有的人处于萨特的虚无状态,有的人处于庄子的清静无为状态,有的人处于艾略特的莫衷一是、无所适从状态,有的处于戴望舒的彷徨、浮躁,郁达夫的苦闷、郭沫若的热血沸腾……

二、当下心灵上的状态主义

在作家笔下,甚至是我们的平时说话,也经常引用别人的诗句来表达自身的处境和状态,这些最能代表读者的人对诗歌感受最深的还是某些触动了我们心灵中某个状态的诗。这说明了我们读诗关注最多的还是诗人的心灵状态和自我心灵状态一次撞击。

焦虑状态、彷徨状态、欣喜状态、哭泣状态、疼痛状态、缓慢状态、嬉戏状态、打情骂俏状态、荒唐状态、无厘头状态,大的状态、小的状态、柔弱状态、抒情状态、梦幻状态、空想状态,想一想我们人生经历过多少种事件就有多少种心灵的喜怒哀乐、娇乖贪瞋痴(即撒娇、乖张、贪恋、愤怒、痴迷癫狂)。人的一生充其量不过是心灵状态的错综复杂的流动罢了。人活着,就有心灵上的种种体验,也充分显示出了作为人的必然主观性,人心是个复杂体,大到可以装下整个宇宙万物,小到却容不下芝麻大的事。

正因为心灵是流动状态的,所以写作也呈现出一种变化的状态,这其中会以某种流动状态为主,掺杂其他的状态。比如说垃圾派可以说心灵是处于垃圾状态的,下半身写作是处于下半身状态的,同时这又是单一盲目对抗的状态,它取消了心灵状态的复杂性和高尚性及心灵本身的过滤功能,完全把心灵涂上垃圾和下半身的色彩,企图骇人听闻、一叶障目,这种人生无疑是失望的,诗歌的层次也流于法西斯。我们虽然把写作分为多种状态,提倡写作的多样性,但是不提倡此类为垃圾而垃圾、为下半身而下半身的写作。

止于当下。诗人首先是活于当下的,脱离了当下的诗歌就是没有生气的诗歌,也就是伪诗歌。诗人的责任和意义不在于把诗歌流传于后世或未来,而在于对当今社会有所指向。为什么会是唐诗宋词元曲呢,由于时代的原因,他们的形式不同,偏向也不同,各有各的价值,不能简单地说哪个好哪个不好,在当代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能不能流传是另一回事,但如果偏离了当下,就是对所生活的社会不负责任。如果后来哪个时代偏向于哪,哪个的主观价值就大。这是人们根据时代中自我状态自我选择的事,与我们无关,我们做好我们自己就行了。我们有什么理由企图流芳千古呢?我们的心灵必然是受时代状态影响的,如果我们以真诚之心写出了这个状态的真实,我们就是真写作,就是状态的在场;反之则不在场。

真正的好诗是超越时代的。诗人的立足点和生存面不同,这个人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就不同,不管是哪一种状态,都是诗人的状态,我们不能偏爱一方,爱一个人就要爱他的全部,爱他生命中的各个状态,也爱生活中的曲折和挫折。只有全面的,才是完整的。当下的诗歌,由于有诗人当时的具体处境和特殊的写作背景,所以后人能设身处地去理解欣赏。可以说好诗不但因为好,还来自对诗人的信任,是对诗人人格的一种欣赏。所以它是超越了时代的。因为诗人在面对当下,保持了一种斗争的姿态。这个姿态是优美的,是崇高的。这也成为诗人身份和小说家身份的重要区别。

状态主义者的精神

有人这样描述心灵,“心灵是一个生命场,它是以”场“这样的一种形式与我们的其他器官发生相互作用的;同时,心灵也是一个能量场,它的能量是通过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后转化而来的,并且,这部分能量只会在履行其自身的功能及在其成长发育的过程中被消耗掉”。这说明,我们活着的状态,我们要保持活着的姿态,活在当下,活在真切的生命体验当中。

状态主义者坚持以状态主义来研究诗歌,把心灵状态和生命状态作为考查的主要对象,是充分坚持了对人的尊重和理解。第一次把诗歌创作上升到与人的生命状态和心灵状态的意义价值上来。把诗歌写作作为认识和了解人的生存状态的方式,以在诗歌阅读中把握人在生存中的种种状态为目的。这和以往的创作和研读的目的大有不同。以往写诗评诗大多着重于诗的技巧和技艺,以及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道德,都没有把诗中的人本身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上。

以状态主义分析诗歌,点明了诗歌创作的核心问题,包罗甚广,具有可解读性,避免了以往诗歌解读走形式化零碎化的研读路线,人人可用,人人会用,具方便性、实质性、多样性;同时为诗人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实质性的精神和方向。

状态主义在确定了创作和解读的大体方向性之后,提倡创作和研读的个人性、特殊性、多样性。由于生命状态和心灵状态的联结,使得诗人和读者把创作和解读形成了一个行之有效的互动模式。

状态主义的提出,是符合时代的,具有当代精神的。诗歌理论和批评在长时间的论争中已经脱离了现场,没有对创作做出过推进,反而使人越写越模糊、越写越没有信心。因为它是以心灵和生命这两个最行之有效最本质的东西,来接纳世界的。具有可普及性,方便易掌握性,又避免了单一形式化。这种方法相较之于其他方式,更易于区分比较,进行特殊处理。它使曾经一度陷入迷雾中的诗歌写作和阅读又变得明朗清晰起来。状态主义将还世界一个空间,还人的状态一个空间。状态主义提出了写作的核心问题和宗旨,再次将诗歌写作拉回到个体的生命体验当中去,把纷繁复杂的诗学难题一下子解开了,这必将推动诗歌回到更有效的写作当中去。创作要当下,解读要当下,批评要当下,回到诗歌的现场,人的生命场和能量场中来。

状态主义的提出者认为,它不仅是适用于诗歌的,还是适用于文学、艺术、科技、哲学、思想、政治等等其他多种学科当中,促进陈旧研究方式的更新,丰富研究世界的方式,把创作和解读回归到核心问题上来。状态主义者还认为,这将是一次思维方式的革命,一次人对世界重新解读的革命,即创作者和研究者要将创作和研究放在有用的东西上来,回归到人的状态上来。

状态主义在交叉学科中的应用

近代科学发展特别是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和国计民生中的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常常涉及不同学科的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学科交叉逐渐形成一批交叉学科,如化学与物理学的交叉形成了物理化学和化学物理学,化学与生物学的交叉形成了生物化学和化学生物学,物理学与生物学交叉形成了生物物理学等。这些交叉学科的不断发展大大地推动了科学进步,因此学科交叉研究(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体现了科学向综合性发展的趋势。

科学上的新理论、新发明的产生,新的工程技术的出现,经常是在学科的边缘或交叉点上,重视交叉学科将使科学本身向着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这是符合自然界存在的客观规律的。

交叉学科的形成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旧有的单一学科无法、或是无意对某些重要问题进行研究的认识,只有综合在一起才能使研究更加深入;另一种是在旧的学科之中引入新的研究方向。只有在综合了数个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方法时,这些研究方向才有可能取得成功。例如,量子信息处理综合了量子物理及计算机科学,而生物信息学则把分子生物学引入了计算机科学领域。

状态主义的提出者,最早是用在诗学研究上。但是提出者在提出之初,就认为状态主义不仅可以用于诗学领域,它还可以广泛运用于其他领域,形成新的研究方向。比如用状态主义来研究画学就形成状态主义画学;用状态主义来研究哲学就形成状态主义哲学;用状态主义来研究各种历史研究法,就形成了状态主义历史研究法;用状态主义来研究心理学,就形成状态主义心理学等。凡是当其他学科中涉及人的心理状态和生存状态的都可以用状态主义来研究,形成新的研究方向。

此外,状态主义还更强调一种以包容的心态来综合各门学科中的精华,但是单个的学科由于视野面的狭窄不可避免有一定的局限,只有把能相互联系起来的一切学科都联系起来,才能得到最全面最确切的考查。

同类推荐
  • 左耳电影全记录

    左耳电影全记录

    原著作者、电影编剧饶雪漫执笔记录《左耳》拍摄全过程;新晋导演苏有朋首次“触电”感受全记录;收录电影《左耳》主创人员采访实录;陈都灵、马思纯、欧豪、杨洋、关晓彤、胡夏、段博文七大主演共同撰文,书写有关《左耳》拍摄的点点滴滴;电影《左耳》全程跟组小编,亲临拍摄现场,搜集大量拍摄趣事,揭露那些《左耳》背后的秘事;更有《左耳》摄制组全体成员参与创作。
  • 就这样过了一百年

    就这样过了一百年

    这是这本书告诉我们的一个简单的真相,虽然如此简单,但还是要通过这些文字,帮助我们追忆这些活过一百年的老人们的风雨历程,然后,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得出这样一个简单而深刻的结论。人生就是经历和回忆。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匆匆过客。即使是百年烟云,也一样会随风而去。很庆幸的是,这些文字、史料、采访都非常的客观,很少用形容词,文体都很朴实,一点点地按照时间记录了百年的个人琐事,还有家国大事和我们久违了情怀。
  • 编舟记

    编舟记

    “编舟移动通讯公司”是个店铺。名字拗口,生意却兴旺。鱼欣独撑了三年多,去年年底才请人帮忙。姑娘晓晓上班第一天就问“编舟”何意,鱼欣笑而不答。关于名字,鱼欣只给易家解释过,也主要是老公易达格,说是幼年时父亲出船遇难,自此她和母亲两人命运发生了改变。易达格哦声表示懂了。在他看来,“编舟”是纪念。也不错,但……鱼欣觉得真难解释。不是普大喜奔都取名“中国移动通讯”吗?欣姐要凸显个性,不如改“编舟”名为“欣欣”,顺口、喜庆,又强调了牌子,一举三得。晓晓才懒得深究“编舟”意思,却从实用角度建议。
  • 仲夏夜之梦

    仲夏夜之梦

    《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喜剧,讲述了在魔力花汁的影响下,产生的一系列戏剧冲突,到冲突被解决,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此剧在世界文学史特别是戏剧史上影响巨大。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的黄金时代。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莎士比亚崇尚高尚情操,他的悲剧常常描写牺牲与复仇,包括《奥瑟罗》、《哈姆莱特》、《李尔王》和《麦克白》,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
  • 枕草子

    枕草子

    日本文学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与《源氏物语》并称日本古典文学双壁,与《方丈记》《徒然草》并称日本三大随笔。一部影响了日本美学的作品!文学大师周作人权威译本,一字未删!重现14世纪《枕草子绘卷》精美插画。《枕草子》大约成书于1001年。全书共有305段,涉及地理风貌、草木花鸟、内心情感、生活情趣等等,处处体现出作者清少纳言细腻的观察和审美趣味。她还记录了自己在宫中的生活,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日本平安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品味素养。在人类文学史上,《枕草子》刻画了日常生活中微妙的细节之美。被称为“日本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塑造了日式美学的独到理念。
热门推荐
  • 东窗计西窗灰

    东窗计西窗灰

    她是个庶女,他也只是个皇子。郊外的一处偶遇让他们相识,可为了争权,他亲手将她让出去了。覆水难收,当他坐上皇位的时候,她已经不想回头。
  • 我的整个世界是你

    我的整个世界是你

    【努力的去爱你,是害怕余生都是回忆,希望余生都是你。】
  • 自读随录

    自读随录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没有主角,没有章节,只有随心所欲的发挥。
  • 黄石公素书二

    黄石公素书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变成聊天群的主神空间

    变成聊天群的主神空间

    灭霸:“弃天帝,不差。”超人:“弃天帝,不差。”琦玉:“弃天帝,不差。”全王:“弃天帝,不差。”圆神:“弃天帝,不差。”皮卡丘:“弃天帝,不差。”弃天帝:“我招谁惹谁了?,而且皮卡丘是什么鬼?”皮卡丘:“皮卡皮卡,皮卡丘。”轻松+搞笑,无厘头风格沙雕文,欢迎收藏+观看,谢谢!
  • 星际女王:星河光焰

    星际女王:星河光焰

    从见到那只濒死的虫母开始,她终于能向波澜壮阔的星空投去一瞥。这绝不是最好的时代,却可能是最坏的时代!一个女强人在星河时代崛起的传说!
  • 小花仙四季之花

    小花仙四季之花

    传说,在世界海的尽头,有一个神秘的国度,叫做拉贝儿大陆。一天,黑暗侵袭了这个美丽的花的国度,只有命定的少女才能打败他。在收集精灵王的过程中,少女遇到了一群拥有着爱心,美丽,智慧的伙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打败了黑暗魔神。穿越时空,未来的第二代花仙魔法使者圣洁之光雪城爱来到了这里,于是,大家又一起奋力反抗。在经历了种种困难之后,终于又一次打败了黑暗魔神。生活恢复了平静。但原来的第一代花仙魔法使者们却都失去了记忆。现在,当年那个五年级小学生的夏安安已是初中生,新的阴谋又诞生了,而这次,竟出现了一个四季大陆,到底四季大陆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 高冷竹马在线求哄

    高冷竹马在线求哄

    凌倾陌和顾夜笙是青梅竹马。凌倾陌会说话的时候喊的第一个名字就是“笙笙。”这一喊就是一生。凌倾陌长大了要去娱乐圈,顾夜笙就为了她放弃参军,去当总裁。凌倾陌最后成了国际影后。他们结婚了。 “笙笙”到“老公”,仅仅只是时间问题。【小甜饼,青梅竹马谈谈恋爱不烧脑,喜欢大女主的跌宕起伏剧情的移步】
  • 天才第一步

    天才第一步

    众所周知。牛顿说过:我死后,万有引力就消失了。窗外的西装男一跃十几米高拉住飘然飞走的气球,路边的上班族烟民熟稔的双指摩擦生火点燃嘴里叼着的烟,端饮料而来的服务员微笑着通知丁禹“收起你的神通。”年纪轻轻患上癌症的丁禹成功穿越异世界,看着窗外的世界一时间懵了……回过神来的丁禹表示,身为穿越者自己怎么也该有个金手指吧。“喵。”丁禹低头,怀里这只名为金手指的橘猫正在和他大眼瞪小眼。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