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900000020

第20章 欧洲宗教改革:上帝在我心中 (2)

中世纪的西欧教育并不普及,包括君王和贵族在内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文盲,识字的人就局限于那些少数的教士,他们不但负责解经,也负责为当地的政府处理文职事务。因为不认识字,一般的老百姓既不能读书,也不能读圣经,更难以理解那些较复杂深奥的教义。大家都知道,人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是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词汇量不足,根本没有办法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只能背诵简单的祷文、十诫、信经等。

但是,西欧城市的兴起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教育普及化,使得识字人口数量大。据现在的研究结论表明,到15世纪末期的时候,估计约有三分之一的专业人士能够进行阅读,他们绝大多数就是城市中产阶级。

这样看来,教育的普及可谓宗教改革的重要推动力。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纸张和书籍来传播文化,这一切都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不得不提及的一点就是印刷术的发明与普及以及出版事业的蓬勃发展。

在印刷术没有被发明以前,书籍只能靠人手抄写来保存及流传,可想而知成本得有多大。那个时候,别说私人拥有《圣经》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情,即使是一个教区的小教堂,也不可能拥有一本完整版的《圣经》,能有若干卷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

但是,中国人改变了这一切。

当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印刷术由东方引入欧洲,并且逐渐普及后,具体一点说就是从1450年~1600年,西欧的书籍数量增长了二十倍,书价变得更加便宜,一般家庭已经可以负担得起,所以《圣经》的发行量也大大增加。到了1520年时,在欧洲流通的《圣经》差不多有12000册。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中国人的印刷术,就不可能有《圣经》如此广泛的传播,那么后来新教所提倡的“唯独圣经”的口号只能是个不切实际的理想罢了。无怪乎有人戏称,是中国人种下了宗教改革的种子。

由于印刷术的发展,使得文化传播以几何级的速度增长。许多富有的城市兴办大学,作为当地文化荟萃的标志。这些大学成了教会以外的学术力量,并不受教会所管制。譬如说,马丁·路德任教的威登堡大学,虽然教授主要由奥古斯丁修会(马丁·路德便是属于这个修会的)提供,但学校的管理权仍在贵族手上,故马丁·路德可以在世俗政权的保护下,获得教皇统治所不能及的学术空间,大学遂成为人文主义思想滋生的地方。

信仰:生存的解药

从1520年8月到10月,短短的两个月时间,路德相继发表了《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教会的巴比伦之囚》和《论基督教的自由》三部著作。这三本书成为德国市民改革中温和派和改良派的纲领。

基督教教会反复向人们宣讲这样一个道理:人们要获救,可以而且只可以通过教会。教会规定了许多繁杂的手续和仪式,这些仪式统称为“圣事”,并且说信徒要想得救就必须一丝不苟地遵守这些手续和仪式的要求。针对这些繁文缛节,路德指出,教徒要获救,只要自己的内心真诚地信仰上帝就行了。

另一方面,基督教教会宣称自己是上帝在地上的代表,具有无上的权威,只有教会才有权讲解《圣经》,如果哪个教徒胆敢私自阅读《圣经》,死后就会受到下地狱的惩罚。路德提出只有《圣经》才是最高的权威,《圣经》的权威高于教皇的权威。任何一个教徒都可以靠圣灵来阅读和解释《圣经》。

作为宗教改革运动的先驱,新教路德宗的创始人,路德是罗马帝国时期神学家奥古斯丁的追随者,他继承了奥古斯丁宗教神学中的原罪说,但是又对前辈的学说进行了创造性的发挥,特别是对从原罪到拯救的理论有所发展,提出了“因信称义”说。所谓“因信称义”,就是说信徒可以靠信仰而生存和得救。说白了就是这样一个表达式:信仰才是生存的解药。

其实,路德的这个说法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经历了一些思考之后才有的。年轻的时候,路德对罗马教会所宣扬的“善行称义”学说深信不疑。“善行称义”指的是:人奉行善功,上帝给人以帮助,宗教仪式和行善是积累善功的重要途径,这种灵魂得救的途径被称为皈依、修炼或善行称义。这种学说要求信徒清心寡欲,过极端禁欲的生活。路德就曾经在奥古斯丁修道院以顽强的毅力修行过。但是让他感到大惑不解的是,而这种苦修仍然使他丝毫没有与上帝取得联系的体验。从此之后,路德对传统基督教理论所谓“苦修善行可以得救”的说法产生了怀疑,转而求助于神秘主义,在那里他发现了一片新的天空。从路德的经历也可以看出,有的时候信仰确实需要一些磨难和灵感。

基督教神秘主义认为,一个基督徒的生活最根本的是个人灵魂和上帝的统一,至于教会那些“吃圣餐、行圣礼”的繁文缛节倒可以先放一放。这种教义使得路德开始感到自己原来的修行之路是有问题的:如果心灵无法求得安宁,不是因为它的善行不够,而是因为这种方式本身是不正确的。

“因信称义”说作为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它认为基督教所谓的“善行”对于人的得救是无用的,人的得救不依赖于人的主观努力,这实际上就是对罗马天主教会“善行称义”说的彻底否认。另一方面,“因信称义”学说强调人的得救依靠的是信仰,也就是咱们中国的禅宗经常说的“修行在个人”。这样就否定了天主教会在个人和上帝之间的中介角色,认为只有信仰才是神和心灵神秘结合的媒介和条件。

“因信称义”说为德国宗教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并由此奠定了新教的三大原则:唯独信仰、唯独圣经和唯独恩典。

造第一等级的反

事实上,“因信称义”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宗教理论,它蕴涵着丰富的潜台词,那就是人人平等。

人生而平等,而又生而不等。在宗教改革之前的欧洲,后者更是一种让人窒息的现实。不要说在政治社会中皇帝与贵族们天生高高在上,即使是在保存人类最圣洁希望的基督教内部,也是教阶分明。罗马教皇是总司令,下面的红衣主教和枢机主教就是集团军的司令,而神父们就是基层领导干部。人们要想打倒不平等的政治现实,就要从宗教开刀,否定天主教和教皇的无上权威就是对封建等级制的批判。

现在西欧的民主平等习俗事实上时间还很短暂。在中世纪的西欧,森严的等级制才是社会的主流。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对立十分明显,远远超过了同时期的中国社会。

那么,这个等级社会是怎样构成的呢?大致来讲分为三层:教会、贵族、农民与市民。

首先来看第一等级——教会。教会的说法是这样的:神职人员是教会在人间的代表,你再高能高过上帝?所以神职人员以外的世俗人则都低于这个等级。这样,那些新兴的市民阶级就开始不满了:大家都是人,凭什么你就比我高一级?

宗教改革正好从这股思潮开始下手。路德就认为教俗之间没有什么差别,套用咱们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所谓差别只是职务和工作上的差别”,而绝对不是等级上的差别。

路德从“我的信仰已成为自由的”前提,得出“我也就成为自由的”结论,解放了理性,开放了信仰自由;加尔文教将宗教生活与世俗生活融为一体,使日常工作具有神圣性,此后人类精神开始对生存本身进行深刻的反思,并在这种反思的过程中产生了自我意识,这标志着人类精神历史上的一个新阶段,人们终于开始把感性的现实生活当做具有真实内容的生活,而不是把它仅仅当做一个虚幻的梦。

只要论证了第一等级的不合理性,那第二等级存在的合理性就必然要遭到质疑了:第一等级都没有了,你第二等级还能赖在那儿不动啊?所以,在取消了世俗与教会的差别后,路德又进一步提出了世俗的平等,贵族与市民、农民一样也无贵贱之分。也就是说,大家都是上帝的子民,所以大家拥有同样的权利、禀赋与荣誉。不管他是男是女,是王侯还是平民,大家都是平等的。在这个意义上,那些贵族就成为上帝派来保护他的子民的忠实的奴仆,所以也没有什么高人一等的资本。这样,第二等级也就被摘掉了神圣的光环。

如果说路德的教义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再举另一个新教派别——加尔文教做例子吧。

加尔文教会所具有的民主和共和的意味更加浓重,他们认为教会就是上帝的家。在加尔文教会中,神职人员只有分工上的不同,根本没有等级上的差别,他们被统称为“监督”。所有的神职都是完全根据《圣经》设立的,分别是牧师、教师、执事。加尔文这样解释他的理论:“《圣经》设立了三种牧职,同样古代教会将教牧分为三种职务,他们从长老中选立牧师和教师,其他长老主持训诫和纠正的事。执事受任照管穷人,处理周济。”

同时,加尔文教的教会组织是由民主选举而产生,是由会众投票选举,所有的“监督”都必须由人选立和委任,才算为合法的选召。这便为人们向君主权威挑战打下了基础,它实际上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实验。受加尔文教派影响的清教徒以教会的民主共和制为蓝本,要求在英国建立世俗的民主共和国。在上帝面前的人人平等与近代在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还有教会管理的共同制与近代的民主共和制都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

从整体上来讲,新教改革一直强调的理论核心就是上帝是宇宙的最高主宰,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由上帝那秘密的旨意所统括,什么东西都逃不脱上帝的掌握。所以,人得救与否也完全归于上帝的拣选预定,而不是取决于教会。这就从新角度揭开了蒙在天主教会脸上的神秘面纱,否定了教皇及其神职人员的特权,并在此基础上,借助上帝的意志肯定了贵族的特权,为反对封建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同类推荐
  • 赵风烈

    赵风烈

    如果赵括不在长平之战,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吗?如果战神白起没有死,战国历史会是什么走向?如果李牧更早的出现在邯郸而不是雁门,秦国有能敌之将吗?如果……历史没有如果,赵风烈烈,刚正不阿,多慷慨悲歌之士,一切尽在书中,《赵风烈》带你走进一个不同的战国年代,在那个大争之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读者群:608808386,欢迎莅临指导,谢谢。)
  • 湘军崛起(晚清帝国风云系列)

    湘军崛起(晚清帝国风云系列)

    晚清帝国风云系列,是关河五十州近代历史写作的重磅作品。本系列参阅了国内外丰富的史料,运用多重的观察视角,深入地理解当时历史现场各方的立场,和他们真实人性底色和认知逻辑,试图重新梳理近代史发展脉络,再现一个真实可感的晩清,解读历史的多样可能性。晚清乱世,在中国命运正值日落西山、清政府几乎难以为继的时候,湘军集团横空出世,几乎成了清廷唯一可以倚仗的力量。晚清朝廷也因此得以苟延残喘。而湘军集团也几乎囊括了那个时代清帝国最顶尖的人才——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无一不是可以独当大局的救世能臣。本书基于丰富的史料,以全新的视角来讲述湘军崛起的历史,用生动的语言来揭开湘军“越挫越勇、屡败屡战”的彪悍人生,并对湘军集团独特的组织架构、军队勇猛的战斗风格及独特的训练方法、募兵制度,以及湘军领袖的个人性格、才能与相互关系,也有着非常生动到位的评价。“历史成就了湘军,湘军改变了历史”。正当湘军与太平军战况正烈之时,英、法在美国、俄国的支持下联合发动了新的侵华战争……
  • 三国之夏侯元让

    三国之夏侯元让

    夏侯惇,三国当中曹魏势力的二号人物,军方第一人,魏国第一任大将军,魏之元勋,但是却被很多人戏称为肉票将军、种田将军,不禁为其感到不公。这一次,战刘备,败周瑜,擒孙权,驱外族。就让我来写一个不一样的夏侯惇!
  • 王不弃殿

    王不弃殿

    南江春水暖,枝头鸟争暄。我打北境来,共飞不知许。听此总牵系,日日上城楼。楼高见远乡,无人自北来。世人愚昧,所以忘乎所以。世人疯狂,所以朝代更迭。
  • 权驭大明

    权驭大明

    万历四十五年,李宏宇意外成为了一个地方大族三房的大少爷,本能享尽荣华富贵却不料其名下的产业相继被族长恃强霸占。与此同时大明也陷入了内忧外患,关外的战事以及京城的党争使得大明帝国逐渐衰落。为了天下苍生,也为了自己和身边的人,主角决定踏上仕途。不过首先,他必须奋起反击,夺回被族长霸占的产业。
热门推荐
  • 给你我一生的爱恋

    给你我一生的爱恋

    为爱情谱曲,著一生永不分离。筑一所小屋,宠一世偕老不弃。爱一人,宠一世。此生此世,只一句我爱你。
  • 渊和苍苍

    渊和苍苍

    不柒城的回眸,琼浆宴上的笙歌,月姖山烈火中的一笑,纵使千年,还是成了她的心魔。他道:“何苦。”她笑:“是挺苦的。”她曾幻想着有一日能同他一起到渊和瞧上一瞧,指着那处在千年前已化为乌有的地方告诉他那里曾矗立着一座府阁,阁内风景如画,三月有新柳抽芽,清风盈袖。十二月可以踏雪寻梅,赏万籁俱寂。那阁里有戴着官帽的老爷,有仪态端庄的夫人,还有一位瞎了眼的琴师和一位刚刚及笄的姑娘。然而无奈初见不相识,再见不相知。她自始至终都明白,作茧自缚的是她,一厢情愿的是她。历尽千帆后,她始终只有她自己。“叨扰仙君多年,还请见谅。”她终于看开,笑得释怀。“我若不肯见谅呢?”他一本正经的问,却红了自己的脸,红了她的眼。
  • THE VALLEY OF FEAR

    THE VALLEY OF FEA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弗洛伊德的杀意(推理罪工场)

    弗洛伊德的杀意(推理罪工场)

    每天都做同一个噩梦,就算身为心理医师,也对自己遇到的这种怪事无能为力。而让这位心理医师恐惧的是,身边越来越多的心理医师也陷入相同的困局,一个个相继被杀。同事们从北京请来了一位心理学天才,他们能逃脱《弗洛伊德的杀意》吗?《不渡忘川》和《如歌的行板》,离奇的迷局之下,是让人唏嘘动容的人性纠葛。长生不死,究竟是祝福,还是诅咒?《蝴蝶的灰烬》带你一探究竟。《沉默的诺查丹玛斯》,阴森的死亡预言,带来的是亡者的复仇。《飞翔的落叶》虽然凄美,但终究是在坠落,当黑魔法阵上的蜡烛燃起,一切都无法挽回。阴谋与杀戮,荣耀与信任,都在《河畔小屋》之中,不到最后一刻,你不会知道自己故事的结局。
  • 魔王的复苏

    魔王的复苏

    在这个充满奇幻的世界内,一位少年正在经历一段神奇的经历,封印主?魔王?最强?到底是什么,让这位少年被赋予这么多重身份?
  • 歌剧的误会

    歌剧的误会

    《杨燕迪音乐文丛:歌剧的误会》收入杨燕迪教授近年有关歌剧的散文和评论。歌剧作为特殊的艺术体裁,其间必然涉及音乐、文学、戏剧、景观、舞蹈等各类艺术品种的交叉与融通。就“音乐人文”的关切而论,歌剧自然是最适合这一解读视角的音乐种类之一,这也是杨燕迪教授近年持续关注歌剧并从事歌剧解读和批评的个中缘由。这些篇什中,有的属于歌剧原理性的散议,有的是具体歌剧的导赏性剖析,有的则是歌剧演出之后的评论……所涉及的歌剧作曲家和剧目基本属于在国内舞台上演过的“主流”,但也有一些针对从未在中国舞台上亮相过的现代歌剧的引介。
  • 瓦尔登湖(译文经典)

    瓦尔登湖(译文经典)

    这是一本宁静、恬淡、充满智慧的书。其中分析生活,批判习俗处,语语惊人,字字闪光,见解独特,耐人寻味。许多篇页是形象描绘,优美细致,像湖水的纯洁透明,像山林的茂密翠绿;也有一些篇页说理透彻,十分精辟。给人启迪。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书,对于春天,对于黎明,都有极其动人的描写。这里有大自然给人的澄净的空气,而无工业社会带来的环境污染。读着它,读者自然会感觉到心灵的纯净,精神的升华。
  • 俄罗斯寓言童话故事精选

    俄罗斯寓言童话故事精选

    蒋桂玲编译的《俄罗斯寓言童话故事精选》精选的这些寓言童话故事在俄罗斯人民中间广泛流传,很难考证出这些寓言童话故事是什么年代创作的,是什么人编写的,实际上它们都是由普通老百姓以口头的方式传播下来的。本书选入的这些寓言童话故事代代相传,在流传的过程中,不乏多才多艺的人、善于讲故事的人对它们进行了加工、补充和再创作。所以,这些故事情节曲折,内容生动,人物鲜活,结局明朗,篇篇都是精彩之作。
  • 仙侠机械师

    仙侠机械师

    修仙或许是主流,但是科技绝不是迷信。既然仙缘无望,那我就破天成神。你有飞剑万里取敌首级,我有破障导弹指哪打哪?你能挥手间焚海净世,我能大炮洗地寸草不生。射程之内即是真理,管你有何牛逼没有一发众生平等导弹解决不了的,实在不行就再来一发....这是一个现代物理博士穿越的故事,没有天赋,没有靠山一步步靠着自己的知识爬向高峰。因为他坚信:知识改变命远!
  • 青霜白雪

    青霜白雪

    “砰!”说书先生一摔醒木,看向台下满座的听众“今天,我就说一个四个女侠的故事,这四个姑娘因为命运相聚在一起,共同闯荡江湖,至于这四位姑娘的命运究竟如何,各位听众,请听我细细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