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900000024

第24章 张居正改革:大明王朝的第二春 (3)

但工作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小部分地方官吏自以为天高皇帝远,还是想偷工减料,暗中作弊。他们收受贿赂,虚报工作成果,拆东墙补西墙。这些执行不力、唯利是图的家伙免不了乌纱帽掉地。整体来说,大部分州县清丈彻底,额田大有增加。万历八年的官方数据显示,全国田地为七百多万顷,比隆庆五年(1571)增加了两百多万顷。这可是个不得了的收获。也就是说,农田总数的三分之一重新回到了农民的怀抱,反过来,也让人看到了隆庆年间土地兼并和圈占之严重。到底是谁在蚕食农民赖以生存的命根子?贵族、地主,无外乎这两类人,一类有权,一类有钱,张居正的改革朝权、钱猛开了一枪,倒了一批人,更多的农民站了起来。

随着额田的增加,加之打击贵族、缙绅、地主隐田漏税,明朝田赋收入大为增加。尽管朝廷有人不认同他的做法,认为这并不能真正解决民间赋税不均的问题。但换个角度看问题,对于国家理财来讲,中央准确地了解了全国额田的动向,国库中的银票子也多了起来。清丈田亩是改革这场大戏的高潮即将到来的前奏,给“一条鞭法”的盛装出场创造了条件。

一条鞭法轻赋役

给病人吃药要分时间、剂量,一服服慢慢熬来,视病情再酌情加减,改革未尝不是如此。清丈田亩是帮农民把命根子要回来了,但是他们还得忍受重税和一些官吏黑手的盘剥。一年到头的辛苦劳动,除了交到那些人手里,留下的没多少。不改革赋税制度就将会有更多的贫民倾家荡产,无法保证国库的充盈,还会引发一连串的社会问题。涉及到钱,就不是太好解决的问题,何况是国家的钱。赋役改革十分棘手,一旦过多触犯权宦土豪的利益,他们被逼急了也会跳墙咬人,因此要慎之又慎。

先让地方来搞,中央坐看效果,再择优秀方案推广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当时,应天府施行“里甲银”,浙江、广东搞了“均平银”,还有福建的“纲银”,江南的“十段锦”,以及有些地区的“一条鞭法”等。五花八门,见效不一。

一条鞭法最早于嘉靖十年(1531)二月,由南赣都御史陶谐在江西实行,取得了一些成绩。当时御史傅汉臣曾上疏说:“……通将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则徭役公平,而无不均之叹矣。”此后王宗沐、潘季驯、庞尚鹏、海瑞、王圻也都实行过一条鞭法。海瑞在应天府的江宁、上元两县“行一条鞭法,从此役无偏累,人始知有种田之利,而城中富室始肯买田,乡间贫民始不肯轻弃其田矣”,做到了“田不荒芜,人不逃窜,钱粮不拖欠”。

万历五年,山东东阿知县白栋推行一条鞭法,全县钱粮均按地丁起科。但由于这种做法触犯了官绅的利益,他们便制造谣言,户科部给事中光懋跳出来指责:一条鞭在北方根本就不适合,东阿这地方还是徭役众多。幸亏张居正及时派人前往东阿巡察,才知道光懋歪曲事实。于是张居正拟旨答复:“法贵宜民,何分南北?各抚按悉心计议,因地所宜,听从民便,不许一例强行。白栋照旧策励供职。”张居正认为一条鞭法不仅不应反对,而且可以“不分南北”。万历九年,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一项照顾纳税人利益的赋税改革。即就是把赋役捆绑在一起,简化赋役的项目和征收手续,纳税人可以通过分期支付单一的、固定的白银来履行对国家的义务。当时极端混乱、严重不均的赋役制度,不合理的赋役负担,成了爬在农民身上的血吸虫。一条鞭法给农民的负担来了个大扫除。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一条鞭法所实行的赋役没有征收总额的规定,给胥吏横征暴敛留下了可乘之机。但一条鞭法让老百姓松了口气,不再劳累得气喘吁吁,生活还没保障。

生前功名身后事

张居正在明朝官场中游刃有余,最终实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以一己之力实现了大明帝国短暂而辉煌的中兴。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并不乏起自平民而荣登宝座的皇帝,刘邦、朱元璋都以开国的一代君主享名青史,但却少有出身寒微而力挽狂澜的宰相,张居正就是罕见的一位。他从秀才、举人、进士,官至内阁大学士,从平民中崛起,在明朝万历王朝初年当了十年首辅,协助十岁的小皇帝推行改革,把衰败、混乱的明王朝治理得国富民安,人们赞扬他是“起衰振隳”的“救时宰相”。

对于改革的成效,清代历史学家张廷玉评论说:“自是,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嘉靖末年,国家粮仓不足一年之储,改革前财政空虚,入不敷出,赤字超过三分之一,改革后国家储粮可支十年,国库积银四百万两。

《明通鉴》赞誉:“是时,帑藏充盈,国最完备。”

人们都说时势造英雄,殊不知,时势也会造就一代人的悲凉和反思。万历初年的辉煌只是明朝历史上一颗转瞬即逝的流星,照耀了王朝短暂的强大,大地转而重新陷入了黑暗。张居正清除了王朝走向中兴的荆棘,扭转了帝国前进的方向,为孱弱的国家动脉注入新鲜的血液。很多人都在经历着大明王朝的第二春,享受着它带来的无限生机,并希望它能长久地焕发迷人的光芒。她像是一个被张居正这个高级医生兼顶级化妆师重新整治过的少女,恢复了美丽的容颜和傲人的体态,在历史长廊里光彩夺目。可是,谁会想到一切来得这般不容易,却又很快画上了句号。

帝王的逻辑

万历九年(1581),五十七岁的张居正终因劳累病倒。他日理万机,为国事没日没夜奔忙,连十九年未能见面的老父去世,都不能服丧守制,这在注重孝道的中国是难以想象的,不是他不孝,国家实在离不开他,忠孝难两全啊!

万历十年六月二十日,张居正病逝,舍弃了他十六年不忍诀别的朝政,十年来竭诚拥戴的皇帝,撒手人寰。他死后,神宗为之辍朝,赠上柱国,谥号“文忠”。他带着平生的抱负长眠江陵,可他哪里知道,自己一生尽心辅政和中兴明朝的功劳,换来的竟是子孙后代的一场大难。

他的盖世功德源自成功的改革,他死后的家族灾难也离不开他的改革。张居正一切的改革着眼于地主阶级的长远利益,因而不得不在某些方面损害一些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他自己在政策及用人上也存在一些失误,他死后,有些人就开始了肆意的报复和攻击。但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小人能够得逞,在于他们有了可以施展阴谋的空间,正是张居正拥戴的神宗为他们创造了可乘之机。

张居正,对神宗来说,是老师,是宰相,是他背后最强有力的靠山;是解决问题时的最佳顾问,是复兴国家的得力助手。可是,君主变脸之快,让人始料未及,真是伴君如伴虎。张居正在位时,他不是一直尊其为师吗?那是出于需要与无奈。他早已对张居正的震主之威有所不满,但形势需要他,国家需要他,皇帝自己需要他。但当张居正站在皇帝背后指导一切的时候,大臣们眼里就只看到了张居正高大的“背影”,皇帝更像个摆设。张居正当政十年,所揽之权,是神宗的大权,这是他效国的需要,但他的当权便是神宗的失位,他的关系在朝廷盘根错节就是对神宗的威胁。在权力上,他和神宗成为对立面。

张居正的效忠国事,独握大权,在神宗的心里便是一种蔑视主上的表现。国家是我的,权力是我的先祖打拼下来的,你只不过是我雇来的臣子,凭什么让你站得比我还高,把国家和皇权的大部分都揽入怀里?那我还当什么皇帝,老子的脸往哪里搁?就算你再忠君爱国,那也不行,我的天威是否还在这才是我最关心的。这就是帝王的逻辑。十多年来,张居正的角色从真正的老师逐渐地演变成皇权的笼子,随着神宗日益膨胀的皇权意识的增强,终有一天他要突破难以释怀的郁闷。终于机会来了。张居正死后,这个已经成年的以享乐和追求财富积累为天性的年轻皇帝,飞出了笼子,平生第一次感到自己变得如此强大,他开始寻找一种复仇的快慰。

张居正逝世后的第四天,御史雷士帧等七名言官弹劾潘晟。潘晟是张居正生前所推荐的官员,他的下台,标志着暴风骤雨的到来。

不久,皇帝下了一道诏书称,过去丈量全国的土地,出现过许多不法行为,主要是各地强迫田主多报耕地,或者虚增面积,或者竟把房屋、坟地也列入耕地。鉴于弊端如此严重,那一次丈量不能作为实事求是的税收依据。年轻的皇帝认为由于自己敏锐的洞察力而实施了一大仁政,给了天下苍生以喘息的机会。他没有想到,这道诏书虽然没有提到张居正的名字,但一经颁布天下,过去按照张居正的指示而严格办理丈量的地方官,被指斥为佞臣;没有彻底执行丈量的地方官,却被田主颂扬为真正的民之父母。风往哪边吹,树朝哪边倒,反张的运动由此拉开帷幕幕。

大批严格办理丈量的官员被参劾,他们都直接或间接与张居正有关。他们被指劣迹多端,之所以胆大妄为,是因为后边有张居正这棵大树。后来,反张运动的范围和程度越来越大,参与的人深知政治形势已经大不相同,管他张居正是谁,管他以前是否对自己有多少恩宠,跟着大势走就万事大吉。他们揭发事实,制造舆论,污蔑丑化张居正。到1582年年底,张居正去世仅仅半年,他已经被盖棺论定,罪状有欺君毒民、接受贿赂、卖官囹爵、任用私人、放纵奴仆、凌辱缙绅等,也就是结党营私,妄图把持朝廷大权,居心叵测。人亡而政息,居正在位时所用一批官员有的被削职,有的被弃市。而朝廷所施之政,也一一恢复以前弊端丛生的旧观,朝堂上没有人敢为居正说句公道话。

在新政被废除以后,国家朝政急遽败落,既有的危机不仅故态复萌,统治机构还出现了自行解体的趋向,各种社会矛盾环环相扣,交错而起,一场更为严重的危机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帝国的命运逐渐向衰落靠近。

张居正死后的第十四年,神宗就以疯狂的掠夺破坏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给明朝带来了一场空前的灾难。官僚体制被破坏,国家库藏被耗尽,平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终于激发民众起义,全国各地怨声载道,动荡不安。

此情此景,千古名相当有无尽的叹息!

直到天启二年(1622),明熹宗为激励臣下,才想起昔日的大功臣张居正,予以复官复荫,但一切都晚了,无济于事。所谓面劳瘁于国事,人亡而政息就这么回事。

为国家操劳一生,鞠躬尽瘁,换来的却是家破人亡的惨剧,一个对国家有卓越贡献的大臣却获得如此下场,说起来让人寒心。寒心不只是就事情本身,更是对皇权无情的感叹。封建王朝的皇权无所谓恩情,它太现实了,只有对臣子有限的需要,你完成了该完成的未必是好,只要触及了皇权的毫毛,功劳再大也敌不过它的轻轻一击。长子张敬修临死前留下一封遗书讲述了被抄家的全过程,书中道:“呜呼,天道无知,似失好生之德,人心难测,罔恤尽瘁之忠。”“可怜身名灰灭,骨肉星散,且虑会审之时,罗织锻炼,皆不可测,人非草木,岂能堪此!”

皇权归皇权,它可以一时懵懂,干了荒唐事,像个小孩说变就变,但时间总能让历史恢复原貌,彰显公正的一面。过了他死后那段黑暗的岁月,再来审视他的一生,一切都会更加无限地接近事实。

同类推荐
  • 黄帝遗骨

    黄帝遗骨

    2011年,《辽沈晚报》派出一支精干的小分队,赴内蒙、辽西实地考察,采访了众多考古专家和民间研究者,获取了大量的详实资料。本书以此次考察后发表在《辽沈晚报》上的十五篇文章为基本内容,并收录若干近年来在国内权威报刊上发表的有关黄帝遗骨文章,结集出版,共二十五万字。这些文章从不同的侧面论证了黄帝部族发祥在辽河流域的历史事实。文章立论鲜明,论证严谨,持之有据,在报纸上首发后即引起国内考古界和史学界的密切关注。
  • 梁山之梦

    梁山之梦

    每当好汉歌响起的那一刻,李俊辰心中都会传来一阵莫名的痛,当他降临宋末的那一刻起,他发誓要彻底改写那些英雄的命运
  • 史上最飘驸马

    史上最飘驸马

    高三历史老师高辙穿越到了大宋宣和六年。 这一年,“浪子宰相”李邦彦等六贼正在祸乱朝廷,宋金联合灭辽的战事依然没有停息,李纲也还在南剑州沙县做税务工作。 这一年,大宋邑屋之繁,舟车之盛,商贾财货之充羡盈溢,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气象如云。 这一年,距离靖康之耻,还有不到三年的时间。 而高辙在这个时代, 什么金榜题名,万里封侯,通通都存在。什么斗鸡走狗,沾花惹草,通通感兴趣。~~~~~轻松历史爽文,开心使用,请勿较真。
  • 一本书读完人类文学的历史

    一本书读完人类文学的历史

    本书从人类口头文学创作讲起,分别介绍了西方的《荷马史诗》和中国的《诗经》。在中国文学部分中,从先秦的文学现象讲述到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传奇,又介绍到现、当代著名的中国文学大师以及他们的作品。在外国文学部分,介绍了众多的文学大师以及他们的作品,如高尔基、小仲马、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普希金等。
  • 明初的人物、史事与传说

    明初的人物、史事与传说

    《明初的人物、史事与传说》针对明初若干重要人物、事件在不同史籍记载中的异同,探讨它们如何在后世被渲染、附会、扭曲而呈现出彼此迥异的状貌,从而在政治生活以及民间传说中发挥影响。通过考证史料,寻根溯源,辨析真伪流变,以揭示不同时代及层次的历史价值观,探寻中国文化中历史与民俗传统交融的特质。主要论题包括明代的"国号"与"德运"问题、朱元璋酷刑考、刘伯温的传说、蒙古流传的北京城建城传说等。
热门推荐
  • 乌蒙山云海

    乌蒙山云海

    虽然过了这么多年,有些记忆却会在心底难以磨灭,依旧像发生在昨天。这个故事是升贵讲的。升贵家住兴隆场村,故事便是从兴隆场村的盘山马路上开始的……一乌蒙高原,雨刚过,风夹着草味,显得有些冷。山坳里的村子,点缀着缕缕炊烟。草山马路旁,兴隆场的宋大爷裹紧衣衫,寒冷便隔离在羊皮袄外。宋大爷年过六旬,脸上布满皱纹,几十年来习惯地叼着烟杆,烟气吐出,弥漫在脸庞。乡村马路十分泥泞,几辆马车经过,泥水溅起,宋大爷的裤管已经湿透,寒风吹起,冷如刀割,但这一点也没有打断宋大爷的思绪。他心中有着唯一的期望。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你看你看月亮的脸

    你看你看月亮的脸

    她在夜里第三次翻过身子的时候,客厅里按照爸爸手掌样子做成的镀锡模型上的迷你小金鱼缸里的黑色小金鱼恰好又吐出了这一分钟里的第二个小水泡。水泡慢慢升到水面上头,和其他存在的小水泡一起稚嫩而固执地小心翼翼装饰了这个从菜市场买回来的装了三分之二水的玻璃缸的内壁。它坚持了三十七秒钟以后,就快乐而幸福地爆破不见了。这时她的右手食指像遭到惊吓似的微微抖了抖。一只蜘蛛在离她距离一米七五的地方逮着了一只胖蚊子。谁也不知道此刻她是否正在做着梦,或者只是单纯而遭人忌妒地安宁而伟大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熟睡。一些旧磁带乱七八糟地堆满了紧挨着她的单人床的床头柜。
  • 临池管见

    临池管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给孩子金钱买不到的富足

    给孩子金钱买不到的富足

    《给孩子金钱买不到的富足》探讨了富裕时代孩子的压力,父母的焦虑以及教养的关键与重点。美国著名亲子教育专家玛德琳·莱文从多年亲职教育的研究个案入手,指出当代富裕家庭面临的挑战,她认为拜金文化、对孩子成就的过分要求,过多的物质给予和过度保护,反而容易造成孩子依赖、沮丧并且会在无形中剥夺孩子的内在成长机会。《给孩子金钱买不到的富足》告诉我们:帮孩子建立“健康自我”“良好的情绪管理”,给孩子心灵的满足才是教养的关键。作者分析2—17岁孩子身心发展的整个过程、父母在各阶段的教养策略,让父母学习如何帮助孩子成长并告诉父母要关注当下,检视自己的教养行为,走出教养的误区。
  • 怦然心动:那七年的爱

    怦然心动:那七年的爱

    七年前,他们是令人羡慕的爱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但是一朝家变,她失去了一切……历劫归来,她在街头遇见曾经的恋人。原来七年的等待,不过是过眼云烟,前男友早已有佳人陪伴左右,可即便如此,她也一定要让他看到,这七年,她变得亮眼优秀了,再也不是那个任由伤害的女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昆仑秘道(王铁男徒步探险笔记)

    昆仑秘道(王铁男徒步探险笔记)

    本书作者通过组织并参加的一系列昆仑山徒步探险事件的梳理和提炼,不仅展示了鲜为人知、已经沉陷于历史长河中的古道故事,也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对自然的探索是无穷尽、无止境的。探险精神,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之一。
  • 致我们丢失的四年

    致我们丢失的四年

    四年,亦不长,亦不短。我如何也没能等到你的归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都市之军神龙帝

    都市之军神龙帝

    血染峥嵘,耀世将星独守边陲,以血躯卫家国;如画江山,倾国美人起舞弄影,以姿色乱山河;鹿逐中原,武道巨擘裂土封侯,以神通定乾坤!春秋万载,传奇归来,携无敌之势,扫苍茫浊世!一代军神,回归都市;冰封龙帝,续写全新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