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9300000002

第2章 为什么物质富有的我们不幸福

物质上行,幸福下降

《新文化报》于2011年7月22日发表了这样一篇文章:《全国8年来72名亿万富翁死亡多数死于非命》。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指出:“通过对2003年以来公开报道中能够找到的72位亿万富翁死亡案例进行梳理,得出的数据显示,15名死于他杀、17名死于自杀、7名死于意外、14名被执行死刑、19名富豪积疾早逝,数字足以令人深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这72名亿万富翁的队伍中,有17名是主动离开这个世界的。为什么拥有亿万财产的他们并不感到幸福,反而匆匆结束自己的生命呢?而且现在社会上轻生、心理扭曲的案例确实很多,为什么物质富有并不能让我们感到幸福?

2010年10月,国内一家媒体提到,根据荷兰伊拉斯谟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的调查显示:1990年中国国民幸福指数6.64,1995年上升到7.08,但2001年却下降到6.60.从1990年到2001年,我们都知道,我们的物质生活是呈向上发展的趋势,为什么幸福感却在下降呢?

早在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曾讨论国民的幸福与收入的关系,他认为:“决不能把大多数人生活状况的改善看做是对整个社会的不利。如果一个社会有较高比例的成员生活在贫穷困顿之中,那么这个社会就不可能真正地繁荣幸福。”但在某个极限点,高收入对一个人的幸福根本不起作用。

19世纪初,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汤普逊提出:“对于一个社会来说,重要的不是仅仅拥有财富的问题,而是财富的正确分配问题……人要想快乐,便脱离不了享受的物质手段,这在一切文明社会里主要就是财富,但是人们可以在拥有较少财富的情况下达到前所未有的快乐境地,而在财富极为充裕的情况下,却仍可能非常痛苦。和社会利害攸关的主要是财富的使用和分配问题,而不是财富的多寡。”

根据现代经济学原理,对于“完全理性”的人来讲,如果财富越多,那么选择的自由越大,那么就更可能获得自己幸福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也就是说,物质越富有,人们就应该感到越幸福。可是现在的情况正好相反,即使拥有亿万的财富,仍然挡不住他们轻生的脚步;即使现在的生活比以前进步,人们的幸福感反而比以前还低。这个问题并不仅仅在中国存在,据统计,在美国,抑郁症的患病率,比起20世纪60年代高出10倍,抑郁症的发病年龄,也从上世纪60年代的29.5岁下降到今天的14.5岁。而许多国家,也正在步美国后尘。1957年,英国有52%的人,表示自己感到非常幸福,而到了2005年,只剩下36%。但在这段时间里,英国国民的平均收入却提高了3倍。

哈佛一项持续6个月的调查发现,学生正面临普遍的心理健康危机。调查称:过去的一年中,有80%的哈佛学生,至少有过一次感到非常沮丧、消沉。47%的学生,至少有过一次因为太沮丧而无法正常做事,10%的学生称他们曾经考虑过自杀……

这就让人们不断地追问:我们越来越富有,可为什么我们还是不幸福呢?这就是哈佛大学幸福课流行的原因,现在人人都在追求幸福,都想追寻幸福的源头,让自己更加享受生活,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加有意义。

幸福是选择而非安排

现在有很多关于幸福的心理测试,诸如“你现在幸福吗”、“你离幸福还有多远”、“你可以找到自己的幸福吗”,是否应该相信这些测试的结果呢?有的人相信宿命,根据结果来肯定幸福;有的人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把测试当做一种娱乐。那么,你会选择相信这所谓的命运,还是相信命运是要自己去把握、去争取的?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名美国少年,一次晚餐后跟家人玩纸牌游戏,连续几次都抓了很坏的牌,他开始不停地抱怨。妈妈停了下来,对他说道:“如果你要玩,就必须用你手中的牌玩下去,不管那些牌怎么样!人生也是如此,发牌的是上帝,无论怎样的牌,你都必须拿着。你能做的就是尽你的全力,求得最好的效果。”很多年过去了,少年长大了,但一直记着母亲的这句话,不再对生活抱怨。相反,他总是以积极的态度去迎接命运的每一次挑战,尽力做好每一件事。终于,他从一名默默无闻的平民,努力进取,顽强拼搏,一步一步地成为陆军中校、大校、将军,直至盟军统帅、美国总统。你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美国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

是的,命运就攥在自己的手里,不管上帝发给你的是什么牌,幸福美好的人生要靠自己创造。

如果有一天,你手上抓住了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财富和智慧,在别人眼里你是个富足的人,你却觉得没有找到你想要的幸福,那么,你一定还没有真正领悟何为幸福。

幸福的人之所以比其他人拥有更多的幸福,是因为他们知道生活永远不会完全在上帝的控制之中。如果你固守着自己有这种支配能力的错觉不放,你就不会建立对于厄运的防御系统。当厄运确实来临时,你就会陷入极度的混乱而束手无策。

幸福的人之所以比其他人拥有更多的幸福,是因为他们对待生活和困难的态度不同,他们从不问“为什么”,而是问“为的是什么”,他们不会在“生活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平”的问题上做过长时间的纠缠,而是努力去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幸福的人之所以比其他人拥有更多的幸福,是因为他们懂得创造幸福。人的一生会有许多良好的机会:有利于让自己成长的机会,或是事业发展的机会,或是能让自己发财致富的机会,然而,这些机会在哪里?该如何去找?机会不是靠上帝赐给,也不是靠瞎碰运气,而是靠自己大胆主动地去创造。

其实很多时候,机会就在自己的手中,只是有些人想不到、看不到罢了。当好的机会出现时,如果掌握住了,就会使自己生活幸福。

幸福由自己创造,由自己把握,与命运的安排无关。

被幸福的感觉牵着走

哲人说,由古至今,人类一部煌煌文明发展史,唯一的动力和能源即是——追求幸福。诚然,我们每个人终日都在为学习、恋爱、事业、名利、子女而苦苦奔波,只因“幸福”二字的蛊惑。那么,究竟何为幸福呢?

有一则小幽默说:

一位青年学者去请教他的导师:“幸福是什么?”导师说:“幸福是一种感觉,就像甜甜的笑。”学者去问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乞丐说:“幸福是所有人都向我的碗里放钱,面值越大我越幸福。”学者去问一名惯犯,惯犯说:“幸福是得到自由。”然后低声在学者耳边说:“是下次犯罪时不会被抓到。”学者又去问另一位学者,对方说:“幸福是……”他停顿了一下,说:“是你的研究报告署上我的大名。”

一笑之余,我们似有所悟。关于幸福,每个人有着不一样的体验;对幸福的诠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点,比如,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就定义不一。这取决于一个人的知识底蕴和他的思想境界。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是魏晋名士嵇康的幸福;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是“诗仙”李白的幸福;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诗圣”杜甫的幸福;

法国大思想家卢梭曾说:人间最大的幸福莫如既有爱情又清白无瑕。

一代伟人林肯认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认定自己有多幸福,就有多幸福。

“乐圣”贝多芬呐喊,“我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啊,多么幸福的时刻啊!当我能接近这地步时,我该多么幸福啊!”

幸福不止这些。呻吟的病人说健康就是幸福,风烛残年的老人说活着就是幸福,顽皮的孩子说得到一件心爱的玩具就是幸福,流浪街头的盲人说有家就是幸福,苦读的学子说金榜题名就是幸福,失恋的青年说被人爱着就是幸福……

在不少人眼里,金钱、成功就等于幸福。事实果真如此吗?一项权威调查表明,年薪在100万以内的人群,钱越多越能感到幸福,而年薪在100万以上的人群,就会越来越难感觉到什么是幸福。《南方周末》曾就60位“人均拥有财富为22.02亿元人民币”的国内顶尖富豪的精神世界进行了一次调查,这些人算得上是最成功的人吧,可结果竟有70%的富豪认为财富给自己带来了“不安全感”,不是快乐,而是害怕和担心。

其实,幸福很简单。它是你的一种身体和心理的快乐感受,你身心的舒适、自由,你摆脱了欲望羁绊后的无忧无虑。幸福是可遇不可求的。

幸福是知足,是豁达。幸福是短暂的满足与快感。幸福是发自个人内心的感觉,在于我们的体会。幸福是享受自由,也给他人自由。幸福不分性别,不依赖于年龄,不取决于财富。幸福是……

每个人的幸福不同,但幸福并不是世间的稀缺品,它如同阳光普照大地,惠及万物生灵。它又似一杯透明的水,虽淡然无味,口渴之人却能品咂出其中的甘甜。许多时候,只需换一种心情、换一个角度,本来索然无味的事也许会变得精彩无比。

在生活中,尽管幸福如同随处可见的阳光,但有些人却习惯把目光投向阴影和黑暗,身在福中却丝毫感觉不到幸福,导致了无数遗憾和悲剧的发生。

可见,幸福至关重要的,在于领悟,在于感觉。

然而,我们太忙碌了,总是没有时间静下心来梳理自己的思绪,没有时间反省自己的行为,甚至没有时间倒掉鞋里的那粒沙子。我们无所适从、力不从心甚至疲惫不堪,可是我们却一直在无奈与阵痛中蹒跚前行。

其实,简单来说,幸福就是你的感觉,它来自你的心灵深处,是一种无法用言语描述的犹如花开般奇妙的人生体验,潜藏在你的心底,只是常常被你忽略。

幸福常与深沉的爱连在一起。随着你的希望逐渐被失望代替,最诚挚的爱连同心灵的寄托一同失去,久违的幸福就会被巨大的失落感和深深的痛苦挤压在心的最底层,被“郁闷”和“无聊”所反复驱赶。但幸福从来都不曾消失或走远,始终默默伴随着你的每一个平凡生活。

自始至终,从来没有任何人、任何力量,能够将幸福从我们心底夺走,那是上天分发给我们的,永久属于我们的丰厚无比的私有财产。除非我们自己甘愿放弃,它时时刻刻都在那里,通过你的真诚和你的感恩之心,一碰,就会触到!

幸福与否,取决于你怎么看待

每一个人都拥有幸福,只看你是给自己一个肯定还是否定的答案。幸福与否,完全取决于你自己是如何看待的。

每个人对幸福的看法都不一样。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告诫我们:“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你首先得学会吃苦。”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表示,幸福不在于拥有金钱,而在于获得成就时的喜悦以及产生创造力的激情。

英国剧作家萧伯纳强调,“醉心于某种癖好的人是幸福的”、“正像我们无权只享受财富而不创造财富一样,我们也无权只享受幸福而不创造幸福。”

那么,幸福到底该如何被定义呢?下面这位哲学家的故事或许就是最好的答案。

有一位哲学家,当他是单身汉的时候,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小屋里。尽管生活非常不便,但是,他总是觉得自己很快乐、很幸福。

有人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困难,这样的生活也能算是幸福吗?”

哲学家说:“朋友们在一块儿,随时都可以交换思想、交流感情,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

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一个个相继成家了,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了哲学家一个人,但是每天他仍然很快活。

那人又问:“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这样的生活你还觉得幸福吗?”

我有很多书啊!一本书就是一个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时时刻刻都可以向它们请教,这怎能不让人觉得幸福呢?

几年后,哲学家也成了家,搬进了一座大楼里。这座大楼有七层,他的家在最底层。底层在这座楼里环境是最差的,上面老是往下面泼污水,丢死老鼠、破鞋子、臭袜子和杂七杂八的脏东西。那人见他还是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好奇地问:“你住这样的房间,也感到幸福吗?”

“是呀!你不知道住一楼有多少妙处啊!比如,进门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楼梯;搬东西方便,不必费很大的劲儿;朋友来访容易,用不着一层楼一层楼地去叩门询问……特别让我满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养些花、种些菜。这些乐趣呀,数之不尽啊!”

后来,那人遇到哲学家的学生,问道:“你的老师总是觉得自己很幸福,可我却感到,他每次所处的环境并不那么好呀。”

学生笑着说:“决定一个人幸福与否,不是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

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取决于自己的内心。同样,生活可能反馈给我们的影响,也取决于我们的内心。如果内心是悲观的、消极的,那么我们从生活中接收到的一切信息都将是伤感的、带着痛苦的;如果内心是乐观的、积极的,那么不管生活给予了我们什么,我们都能感觉到同样的幸福和快乐。

所以,幸福的生活并非是要住好房子、吃大餐,只要内心感到了幸福,那么,幸福就会降临在你身边。

我们随时都有选择幸福的权利

如果你遇到了挫折,遭遇了失败,心情低落到了极点,情绪坏到了不能再坏的地步,那么请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哪怕打一针镇静剂。铺开一张纸,就好像铺开自己的心情一样,把自己的不快乐都列在这张清单上。当然,你还要找出一张纸,上面写上你可能得到幸福的事情,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幸福的源泉,比如,你长得漂亮,你的身体很健康,你的家人对你很好等。紧接着,你就可以对比了。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让你幸福的理由远远大于悲伤和难过的,既然如此,你就不该再将自己放置在悲伤痛苦的阴影当中了。

多年以前,有一个女孩因为失手伤了人而坐牢了,尽管后来被释放,她仍然很痛苦,就到教堂祷告,希望上帝能够分担她的痛苦。看到女孩一脸悲伤,一位牧师问她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女孩哭了,她泣不成声地说:“我好惨啊,我多么不幸啊,我这一辈子都忘不了这件事情了……”

听罢她的陈述,牧师对她说:“这位小姐,你是自愿坐牢的。”

这个女孩被牧师的这句话吓了一跳,说:“你说什么?我怎么可能自愿坐牢?”

牧师对她说:“你尽管已经从监狱里出来了,但在你的心里,天天心甘情愿地被关在牢里,那你不是自愿坐在心中的牢狱里吗?”

“这是什么意思呢?”女孩不解地问。

“在你身边发生了一件不好的事情,你好像看了一场不好的电影一样,天天在回想,这不是很笨的事情吗?这与重蹈覆辙有什么区别呢?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可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生活本身已经制造那么多问题了,如果我们又进一步在脑子里提炼出那么多不幸福,的确是在增加心理的负荷。每天都要面对那么多无法预测的事情,还要承受自己给自己制造的不幸福,这本身难道不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吗?

我们不要再强调那些制造自己不幸福的人的态度,我们来看看怎么才能停止制造不幸福的过程:我们是因为想不幸福的事情,是用我们惯有的悲观情绪去想问题,所以才变得不幸福的。那么,只要我们停止再想这些问题,停止用悲观的眼睛看待世界,就会开心得多。

其实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面临着选择幸福和不幸福两个方面,也许我们不能在任何环境下都选择幸福,但是我们必须要知道,我们在任何时候都有选择幸福的权利。

活着其实就是一种幸福

有位青年,厌倦了生活的平淡,感到一切只是无聊和痛苦。为寻求刺激,青年参加了挑战极限的活动。活动规则是:一个人待在山洞里,无光无火亦无粮,每天只供应5千克的水,时间为整整5个昼夜。

第一天,青年颇觉刺激。

第二天,饥饿、孤独、恐惧一齐袭来,四周漆黑一片,听不到任何声响。于是他有点向往起平日里的无忧无虑来。

他想起了乡下的老母亲不远千里地赶来,只为送一坛韭菜花酱以及小孙子的一双虎头鞋。他想起了终日相伴的妻子在寒夜里为自己掖好被子。他想起了宝贝儿子为自己端的第一杯水。他甚至想起了与他发生争执的同事曾经给自己买过的一份工作餐……渐渐地,他后悔起平日里对生活的态度来:懒懒散散,敷衍了事,冷漠虚伪,无所作为。

到了第三天,他几乎要饿昏过去。可是一想到人世间的种种美好,便坚持了下来。第四天、第五天,他仍然在饥饿、孤独、极大的恐惧中反思过去,向往未来。

他责骂自己竟然忘记了母亲的生日;他遗憾妻子分娩之时未尽照料义务;他后悔听信流言与好友分道扬镳……他这才觉出需要他努力弥补的事情竟是那么多。可是,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他能不能挺过最后一关。此时,泪流满面的他发现:洞门开了。阳光照射进来,白云就在眼前,淡淡的花香,悦耳的鸟鸣——他又迎来了一个美好的人间。

青年扶着石壁蹒跚着走出山洞,脸上浮现出了一丝难得的笑容。五天来,他一直用心在说一句话,那就是:活着,就是幸福。

像这个青年一样厌倦平淡的生活,感到生活很无聊、很痛苦的大有人在,他们的生活其实就像这个青年一样是很幸福的,每天有父母的嘘寒问暖、有妻子丈夫的陪伴,有孩子、朋友的支持……只是他们冷漠的心忽略了这一切。放下死亡的包袱,敲开自己的心扉,积极地对待生活中的每一天,你才能好好地活着,才能够感受到幸福的感觉。

一位名人去世了,朋友们都来参加他的追悼会。昔日前呼后拥、香车宝马的名人躺在骨灰盒里,百万家财不再属于他,宽敞的楼房也不再属于他,他所拥有的只有一个骨灰盒大小的空间,山珍海味浇灌的肚子也化成了一把灰烬。

从名人的追悼会上回来,几乎每一个人都对生命有了新的看法。那么聪明的一个人,那么会算计的一个人,每一个曾经与他斗的人最终都败下阵来,可是他斗来斗去也斗不过命。撒手人寰以后,一切都是空。

人们想:趁现在好好活着吧,活着就是幸福,什么利、权、势,轰轰烈烈了一世,最后还不是一个人孤零零地走?以前踩着那么多人的肩膀向上爬,得罪了那么多人,值吗?

追悼会是一次洗礼。从死亡的身边经过以后,才知道活着是怎么回事。

可是,明天还是要忙忙碌碌地奔波,钩心斗角地生活。

一边是死亡的震撼,一边是活着的琐碎,我们很容易被死亡所震撼,然而我们更容易被活着的琐碎所淹没。不要去在意那些繁杂的纠葛、苦痛、伤害、低迷等,一切的一切仅仅是生活中小小的注脚而已。活着,即意味着拥有追求幸福的资本和契机。活着就是幸福,让我们好好珍惜现在鲜活的生命。

同类推荐
  • 乔布斯给年轻人的30个忠告

    乔布斯给年轻人的30个忠告

    乔布斯,一个用苹果魔咒撬动地球的商界奇才,凭敏锐的触觉和过人的智慧,勇于变革,不断创新,颠覆了一个行业,并引领全球资讯科技和电子产品的潮流,他把电子产品变得简约化、平民化,让曾经是昂贵稀罕的电子产品变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是什么让乔布斯成为了改变世界的天才呢?本书将谜底一一给你揭开,于此同时还深度剖析了乔布斯式的智慧精髓和人生哲学,相信我们年轻人从中会受到启发,找到完美人生的途径。
  • 责任胜于能力(白金版)

    责任胜于能力(白金版)

    一个人的成功,与一个企业和公司的成功一样,都来自地他们追求卓越的精神和不断超越自身的努力。责任胜于能力,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责任承载着能力,一个充满责任感的人才有机会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
  • 青少年成长课堂:决定一生的8种习惯

    青少年成长课堂:决定一生的8种习惯

    谁不盼望有所作为?谁不追求伟人风范?谁不想拥有成功?想有所作为,首先就要使自己具备那些有所作为者身上的闪光习惯。人们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难移并非不可移。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俄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可见,中国古代的先哲们已经注意到人的许多东西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成功揭示了一些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习惯奥秘,剖析了成功与良好习惯的互动关系;书中蕴涵的智慧和思想,能给您以启迪和震撼,能够帮助您鉴古知今,鉴人知己,重视培养自己良好的习惯,把握自己的命运,做一个人生的成功者。
  • 总有一刻不同寻常(保持学生良好心态的故事全集)

    总有一刻不同寻常(保持学生良好心态的故事全集)

    走进如歌的生命,走过诗意的青春。曾几何时,我们叹息时光的飞逝,叹惋落日的凄美,却任凭美好从身边转瞬即逝。不是青春短暂、岁月苍白,而是我们不曾将它涂上丰富的色彩。何不于喧闹中体会宁静,于繁杂中感受简约,以平静的心情看待得失,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功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人生之大境界。
  • 早领悟,早幸福

    早领悟,早幸福

    领悟人生哲理,踏上成功之路,开启幸福之门。人生的哲理年轻时不明白,也不曾想要去明白。中年时想要明白,却经常想不明白。年老时都已明白,失去的东西却太多了。早一天领悟,就早一天少走弯路,少受挫折,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平稳、顺利,使我们加快走向成功的步伐,早日拥有幸福。
热门推荐
  • 新黑猫警长第二辑:双重危机

    新黑猫警长第二辑:双重危机

    眼睛瞪得像铜铃,射出闪电般的机灵;耳朵竖得像天线,能听见一切可疑的声音!对了,我就是黑猫警长!我用智慧、果敢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带领着白猫警士们消灭一切来犯之敌,侦破一个又一个案件,誓死保卫森林市的安全!黑猫警长的形象和故事已经在中国少年儿童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经典不会随时间的磨砺而黯然失色,只会在岁月的砺炼中愈加璀璨!你瞧!黑猫警长又出发了!全新的黑猫警长系列情节更加曲折、引人入胜,大家将会领略到黑猫警长利用高科技破案的风采,在错综复杂的故事中增长知识和智慧!
  • 霸道皇帝宠娇妻

    霸道皇帝宠娇妻

    岳国皇帝墨祭宇文韬武略,他后宫佳丽很多,个个长得都很美,但没有一个被他宠幸过,宋岳两国联姻,宋国公主慕凉心联姻嫁给皇上。墨祭宇的生活被这个公主彻底打乱……
  • 无限之刺客

    无限之刺客

    狂虻之灾、生化变异物种、丧尸、万兽包围、与波斯军队战斗……一个完全由死亡游戏组成的诡异恐怖的空间……他本是一个极品宅男,却无意中进入到这个空间,为了生存、为了回到现实世界,他必须穿梭于各个恐怖游戏或电影中,面对种种险境他和他的同伴将如何应对……最终,他们是命丧游戏还是重见光明……
  • 黄山谷的豹

    黄山谷的豹

    名家自选系列汇集了众多当代一流名家自选的代表作品,专为文学爱好者量身打造,引领读者进入当代文学的中心地带。
  • 冷面将军的鬼医爱妻

    冷面将军的鬼医爱妻

    乐正宛央做梦也没有想到,鬼手神医的她,有一天也赶上了穿越的队伍,还成为了其中的一员。缩小了十岁怕什么?年轻了,那是自己赚了;身处异世怕什么?在现代那日新月异人才辈出的地方自己都能混的风生水起,那么到了这落后的地方照样能活的有姿有彩;琴棋书画?算什么,随便一出戏,反响必定惊天动地;医术?鬼医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只有她不想救的,没有救不了的;阴谋?没关系,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更何况还有爱妻如命的亲亲老公呢!墨尘怎么也没有明白,身为第一杀手的他,也有赶时髦的时刻。好吧,穿越就穿越吧,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自己口口声声说用生命去守护的女子,却在自己的眼前消失,那么的无能为力。倒回十年没关系,忘记她却是自己不能容忍的事情;身在异世没什么,在现代那龙蛇混杂繁俗势利的地方自己都能独占鳌头,那么在这落后的地方照样能占得一席之地!杀手?“绝杀”可不是浪得虚名;从戎?从无名小卒到威武将军,也就那么一回事;陷害?三十六计,计计于心,顺手拈来,只有他算计人,哪有人算计得了他?更何况,身边还有魂牵梦萦的她——今生,必将护她一世幸福安康!片段:“老公,你喜欢男孩还是女孩?”“喜欢你!不过,只要和你生的,什么样都喜欢。”“老公,,你说我们生几个孩子好呢?”“只要你喜欢。”“可是我们得响应党的号召,要实行计划生育呢!”“老婆,这里是古代。”某将军泪流满面……“放心,即使这里也计划生育,我也能将它改成生育计划!”某女一脸傲娇“那些太遥远,我们现在先从第一个开始吧。”说完,某将军伟大的形象再次倒塌……简介无能无力,总之就是两个现代的娃子到了古代混日子的故事。本文一对一,男女主身心干净,无误会,无小三。看多了人性的丑陋,希望展现出至善至美的一面,因为我深信:世界本美好!
  • 次第花开: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读本

    次第花开: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读本

    《次第花开(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读本)》紧密结合文件精神,语言通俗易懂,书中配有大量案例、图片和相关链接,可读性、指导性强,可作为各地各级贯彻落实《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切实做好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参考读物。
  • 乡村漫笔

    乡村漫笔

    作品《乡村漫笔》是一本描写主要乡村生活的文集,乡村生活不外乎山山水水,家长里短,读书放羊,下地种庄稼的事情,我的前半生经历过的点点滴滴全部倾注在里面了,文章大多以第一人称的身份进行描述,希望读者能够喜欢……。
  • 史上最强宗门

    史上最强宗门

    白飞扬:“我御仙宗乃九天十地最强宗门,天下共尊!”天涯海阁:“你们宗主很贱!”白飞扬:“我御仙宗恩泽天下,造福过无数百姓!”南海剑派:“你们宗主很贱!”白飞扬:“我御仙宗桃李满天下,天骄辈出!”摇光圣地:“你们宗主很贱!”白飞扬:“我……!?”这是一个宗门养成的故事,看季风如何将没落的御仙宗,改造为史上最强(贱)宗门!宗主驾到!小心误伤!(已有四百万字精品老书,放心阅读!)
  • 清和如沫

    清和如沫

    自由or爱情,曾经我会选爱情。但现在我依然爱你,却要选自由。你知道的,我们都长大了。
  • 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在本书中,作者讲述了二十五个关于各类美食的故事。穿插于蛋糕、甜点、意面、咖喱酱肉、鱼子酱、螃蟹浓汤、鲜蚝之间的,是女性对于生活、情感、人生的领悟和面对世界的勇气和执着。这种食物与情感交融在一起的感性文字会轻触到她们柔软的内心,让这些在都市中被迫坚强成长的女性能够通过阅读抚慰心灵的孤独与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