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2500000023

第23章 五种常见微反应

在了解了身体语言如何传递信息之后,我们将正式进入介绍微反应的章节。如何才能系统地了解、学习、应用微反应的知识?在本节中,我们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微反应归纳成五个分类,分别为逃离反应、冻结反应、战斗反应、安慰反应以及领地反应。而在此之后,同微表情类似,我们依旧根据人体的不同部位,例如手、脚、躯干等来进行微反应的分类讲解。在本章节的简单介绍中,我们可以对微反应有一个初步、概括的了解,简单方便。

微反应种类简述

在前辈的书中,微反应共被分成八个大类,它们分别是冻结反应、安慰反应、逃离反应、仰视反应、爱恨反应、领地反应、战斗反应以及胜败反应,并分别被注明了相对应的情绪状态:冻结反应是因为拘束惊讶、安慰反应是因为不适压抑、逃离反应是因为恐惧厌恶、仰视反应是因为傲慢服从、爱恨反应是因为喜爱忌恨、领地反应是因为掌控权威、战斗反应是因为愤怒和威胁、胜败反应是因为兴奋悲伤。这对本书的微反应分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理论上来说,八种微反应已经概括了所有种类的应激反应,但是根据背后不同的情绪进行分类其实是不太妥当的,这并不是说这样的分类就是错的,只是因为我们在之前的章节中已经提到情绪研究的困难性,外部行为根本不可能与情绪一一对应。

那么本书中是根据什么对微反应进行分类的呢?

在八种微反应中,逃离反应、冻结反应、战斗反应、安慰反应这四种是公认的心理应激微反应,在许多微反应的相关书籍中都有提及,在本书中也作为微反应的分支,而对另外四种微反应本书则进行了修改与重新分类。

胜败反应其实归属于第一章提到的重力原则,重力原则不仅仅控制微反应,还广泛存在于微表情、微语义中,本篇的分类就不继续深入讨论了。我们对其他分类也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如把仰视反应视为遵从重力原则,同时将爱恨反应中部分反应归入逃离反应,因为这部分内容与人际距离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样的归入是有原因的:人在仰视别人的时候,往往抬头挺胸,违背重力原则;而处于服从状态的时候,往往会低头;当我们讨厌某样东西的时候,我们就会远离。

所以在本书中微反应共分成五个大类,分别为逃离反应、冻结反应、战斗反应、安慰反应以及领地反应,这五种反应并没有涵盖所有的微反应,那些没有归入分类的微反应,我们将其纳入日常行为。

逃离反应

逃离反应、冻结反应、战斗反应这三种常见微反应都属于边缘大脑的控制范畴,一般我们也称这些反应为大脑的边缘反应,称边缘大脑控制行为的系统为边缘系统。另外,逃离、冻结、战斗这三种不同的微反应与古代人类的发展一脉相承,毫不夸张地说,微反应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的进化史。首先,逃离反应就要从远古时代开始说起。

案例:古人类的逃离反应

距今大约一百万年以前,人类的原始种群生活在一望无垠的非洲大草原上,这种生存在距今大约四百四十万年至一百万年的古代人类被人类学家称为南方古猿。在1871年达尔文提出原始人类的发源地应该在非洲之前,最早的人类一直被认为起源于亚洲大陆,而事实上在四百万年前,亚洲大陆应该还是一片黑暗的。

在缓慢的历史长河中,南方古猿不断地发展着自己的种群规模。原始人类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单打独斗的能力与动物比起来相差甚远,动物们跳得比人远,跑得比人快,力气还比人大,一无是处的原始人类成天被动物欺负甚至追杀。在那时候,人类看到动物的第一反应就是逃离,这就是逃离反应。

原理:逃离反应是因为受到威胁。

分析:

逃离反应的出现,必然是接受到了负面刺激,我们也把负面刺激叫做威胁。当我们面临负面刺激时,我们可能会转身离开,也可能只是身体的后仰从而进行回避。身体局部的回避同样属于逃离反应,比如我们用手背试探物体的温度,如果温度较高则会出现缩手的反应、脚的转向反应等。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不同强度的负面刺激会导致不同程度的逃离反应。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其实说的就是逃离反应。如果面临威胁,逃跑绝对是保命的最佳方案,命保住了才能继续发展。古代人类就是依靠逃离反应,才会发展出灿烂的古代文明。事实上,逃离反应并不是人类边缘系统的第一种防御策略,还有一种微反应比逃离反应更早出现,那就是冻结反应。

冻结反应

人类的发展是永无止尽的,南方古猿在进化的过程中脑容量不断扩大,并且能够以石块为材料制作出简单的工具进行生产劳动。古代人类从食物链的底层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爬,已经可以打赢许多较为弱小的动物。

这时候古代人类在动物眼中再也不是被追杀的对象,因为他们在面对突然出现的动物时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还手能力,可能你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按照这样的理论来说,人一开始不具有还手能力,所以逃跑;后来由于人类的发展就需要考虑是否有还手的必要,这样逃离反应应该先于冻结反应出现?听上去的确很有道理,但是我们需要从生物学或者是进化学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在食物链中,并不是所有的除人以外的其他动物都以人类为食物……只有遇到对自己有威胁的生物时人们才决定逃跑。

冻结反应是人类以及动物边缘系统中的第一种防御策略。

当你在小路上行走,突然一个黑影出现在你的面前,这时候黑影对你来说就是一个威胁,你的第一反应是“这个黑影是什么”亦或是“我有没有危险”之类,这时候边缘系统就让你停住了脚步并且全身静止,这是第一个水平的冻结反应。我们可以利用冻结反应有效地在负面刺激面前进行自我保护。

但如果当通过冻结反应无法解除威胁的时候,我们就会继续下一步的行动。你的瞳孔将放大,然后经过初步分析之后,你发现刚才的黑影是一个与你狭路相逢的歹徒。有危险吗?是要逃离现场还是与其进行肉搏?他是否可能还有同伙?你需要了解更多的信息才能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所以你依旧会处于全身静止的状态。从遭遇黑影到做出最终决定时间非常短,一般不超过1秒,在40毫秒左右,这是第二个水平的冻结反应。

案例:校园枪击案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了一起校园枪击案,凶手首先在学生公寓中开枪杀害2人,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内,该枪手再次血洗校园,并累计开枪杀死30名学生,而犯罪嫌疑人也在最后举枪自尽。此案发生之后,美国总统称,此枪击案震惊整个美国,同时也震惊了整个世界。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警长又在次日宣布,该校16日枪击案犯罪嫌疑人为该校一名23岁的韩国学生。无论凶手究竟是谁,不可否认的是,这都是美国校园史上最血腥的惨剧。

在案发当时,所有学生都处于非常危险的情况,那么为什么有的学生不幸被杀,而有的学生却幸免于难呢?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吗?

之后该校某个学生回忆,自己距离枪击案件的罪犯很近,在周围很多人倒下的同时,他和伙伴灵机一动趴在地上装死,才侥幸脱险。

原理:人们在遇到突发事件的第一反应就是冻结反应,用来集中精力判断是否有威胁,并为采取行动做好准备。

分析:

装死就是一种冻结反应。这个学生和他的伙伴虽然仅与凶手相隔几英尺,却通过保持静止的方式逃过了一劫。在现代社会,冻结反应作为边缘系统的第一种防御策略,已经被人们巧妙地应用在了日常生活中。

为什么说冻结反应是边缘系统的第一种防御策略呢?这是因为人类(包括许多动物在内)都对物体的移动非常敏感,遇到突然的刺激,我们就会本能地保持静止,然后看清眼前发生的一切。

然而冻结反应不仅仅来自于外界的刺激或者突然看到的事物。在你早晨出门后,你可能是去上班、上学或者是去游玩,你突然想起家里空调好像没有关,这时候你肯定会停住脚步然后回忆空调的情况,回忆的结果可能会告诉你空调真的没有关。这就是第三个水平的冻结反应,此时你并没有看到歹徒,也没有遇到恐怖分子,但你的身体还是冻结了。之所以产生冻结反应,原因并不一定是外界的刺激,而是因为自己受到了威胁。像冻结反应这类的大脑边缘反应是应对威胁的最有效的方法。

现在我们可以给冻结反应下一个定义:冻结反应是指当人或动物遭遇威胁时全身静止的一种大脑边缘反应。在我们通过冻结反应了解了威胁的情况之后,我们接下来会怎么办?是逃离还是战斗?

战斗反应

经过冻结反应的大脑分析之后,如果威胁大于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我们就会出现逃离反应;当威胁小于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的时候,就会出现战斗反应。这同情绪中恐惧与愤怒的转换是一一对应的:当我们恐惧的时候,就会出现逃离反应,而愤怒则是出现战斗反应的唯一原因。

对于古代人类而言,只要一有危险,就有可能会唤起战斗的欲望,但唤起战斗欲望的前提是自己拥有足够的“战斗力”。人类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终于爬到了食物链的顶端,这时候原本欺凌人类的动物们开始遭到人类的捕杀;人类学会了用火,食用熟食也让他们的战斗力进一步提高了,人类的战斗反应也越来越频繁。

无论是一对一的决斗还是大规模的侵略和战争,身体表现出来的战斗反应都是类似的:咬牙切齿、全身绷紧、握拳、脖子变粗、呼吸加快、叉腰、耸肩等一系列的反应都包含在战斗反应之内。

对于现代人类而言,与他人肉搏的机会越来越少。从少年期到成年期,我们的攻击行为会受到很多的控制。战斗反应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搏斗,“争论”同样是一种现代化的战斗反应。即使没有进行肢体上的接触,我们依旧可以通过言语、姿势、眼神甚至是头发对他人进行攻击。我们最好还是尽量避免自己的战斗反应与攻击行为,因为在我们愤怒的时候,神经的兴奋会使我们的理性思维的阈限上升从而影响判断能力。

战斗反应时处理威胁是不是办法的办法,无论是口头上还是肢体上的战斗,都会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我们可以整理出一系列与战斗反应相关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战斗反应?是在愤怒的情况下。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愤怒情绪?是在威胁小于承受范围的情况下。威胁从何而来?答案可能就是自己的领地被他人入侵了,这里的领地可以是心理上的领地,也可以是现实的领地。

领地反应

领地反应更多是来自于动物行为。在动物界,各种各样的动物常常会通过一些行为来划分自己的领地,比如说留下自己的气味,你会发现狗狗对电线杆是情有独钟的。领地反应包含两重意思:首先(如果按字面理解的话),领地反应我们可以认为是当我们处于自己领地时候的反应;另外一重含义就是,当别人进入我们领地的时候,我们会怎么办。

先来说说领地反应的第一层含义,当我们处于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时,这个熟悉的环境形成了一个我们虚拟的领地,这时候我们会全身放松并且觉得很安全。一个人在下班回家的途中什么时候是最放松警惕的?答案是快要到家的时候。在人最放松的时候,往往会发生更多的事,有时候越是觉得安全越是需要我们去警惕。

说到领地反应,我们就不得不提到防御。当别人侵入我们自己的领地时,我们就会防御、建立屏障,例如耸肩或者跷二郎腿,这样的行为都属于防御,因为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反应。侵入他人领地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因为这些本能的“领地意识”,使得侵入后果很可能就是立即进入战斗状态。这在动物身上更是显而易见的,野生环境中的动物常常因为领地的争夺而拼得你死我活。

安慰反应

安慰反应无处不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太多太多无意识的行为其实都是安慰反应,虽然有时候你不知道这些动作代表着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这些小动作。

很多女生都喜欢抚摸玩弄自己的头发,玩弄头发的小动作会出现在怎样的情况下?当你一个人走夜路的时候,你是否会轻轻地哼起歌儿?轻哼之后你感觉怎样?在许多时候,你是不是会把你的手放在自己的额头、眉骨、鼻子、嘴唇、下巴、锁骨、胸部、腹部等身体的“特殊部位”?再说说你的手,你是否会搓手或是摩挲手背?这里提及的所有动作都是因为你感到了焦虑。

当我们身体产生舒适感的时候,大脑边缘系统会将这种信息以肢体语言的形式“泄露”给他人,当这种舒适感通过我们的外部行为表现出来的时候,人就会有自信、满足、愉悦之感;而当我们的大脑边缘系统感到不适的时候,肢体语言就会表现出压力、焦虑或不自信,反应在我们身体上各个不同的部位,这就是安慰反应。

安慰反应是在我们边缘大脑控制下的肢体反应,而不是因为受到了外界的刺激。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安慰反应并不是因为我们的身体需要安慰,而是我们的大脑给出“身体需要安慰”的信号。这可能有一些绕口,可以打一个比方,就好比我们觉得寒冷,并不是因为身体觉得冷,而是大脑给出了“现在觉得很冷”的信号。这在催眠实验中得到了验证。在一个温暖的演播室里,催眠师向被催眠者表达了天气寒冷的暗示(比如“现在气温已经下降到了零下五度”),这时候有趣的现象发生了,尽管演播室很温暖,但是被催眠者依旧蜷缩身体,耸起肩膀来御寒,引来观众哄堂大笑。

安慰行为不仅仅专属于人类,动物中也广泛存在着安慰行为。如果说人类的安慰反应大多数是心理层面的话(心理安慰反应),那么动物们的安慰反应则更多是身体安慰反应,如狗会舔自己的同类、相互捉虱子等。相比较之下,人类的安慰反应就丰富得多了。

有一种说法是人类的安慰行为来自于婴儿阶段。婴儿期是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候,婴儿的所有要求母亲都会及时地满足从而达到婴儿对于安全感的要求。学心理学的都知道,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人在婴儿期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感的满足,安全感得到满足可以养成信任的良好人格品质。而在弗洛伊德的发展区间中,这段时期相当于是口唇期,口唇的安慰反应也被认为是人类最早出现的安慰反应。

当然这仅仅是一种观点,也有学者认为人类的安慰反应来自基因的遗传,是与生俱来的反应。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位读者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就自己拿捏吧。

同类推荐
  • 女人要懂点行为心理学

    女人要懂点行为心理学

    举手投足、一颦一笑、皱眉凝眸……这些行为都是“语言”,聪明的女人总能够通过人的这些行为读懂那些“言外之意”。本书就是通过介绍行为与心理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的各种行为所体现的内心世界,引导女人充分发掘自身的细心、感知力等天生的性别优势来掌控自己的身体行为语言、读懂他人的行为语言,从而成为生活中善解人意、举止有度的俏佳人。
  • 非常性心理的自我诊疗

    非常性心理的自我诊疗

    本书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并以多年来临床行医的大量成功例证为依据,全面深入地阐述了了性和性心理,以及如何处理性心理问题的可行性和具体方法,通俗易懂,切实可行,可以为那些正在受性心理问题困扰的人们指点迷津。
  • 每天一个心理技巧

    每天一个心理技巧

    逃避、嫉妒、紧张、焦虑、抑郁、浮躁、愤怒等坏情绪时时刻刻隐藏在我们身边。它们爆发的那一刻,受折磨的不仅仅是你发泄的对象,最大的受害者是你自己。这些坏情绪会带给你焦躁,让你的生活变得混乱,而且会给健康埋下很大隐患。为了减轻这些不良情绪对生活的影响,请你试着把本书放在枕边,在闲暇或苦闷的时候,打开它,它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发掘自身的心灵潜力,永葆身心的健康!
  •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

    本文主要讲述了:管理心理学概述、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个性与管理、激励与管理等内容。
  • 怪癖心理学

    怪癖心理学

    本书通过大量案例、现场试验解读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种种怪诞现象背后的心理秘密,剖析了那些不易察觉的非理性行为。诠释了生活的本质与真相,并为读者提供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读懂他人、透视社会,做到“见怪不怪”“以怪治怪”,化生活的“非常态”为“常态”,更好地驾驭学习、工作、生活。
热门推荐
  • 剑译天下

    剑译天下

    弃婴杨炎得剑王真传,天生资质不凡,苦心修炼,只为复仇。他凭借一柄天外神剑一路斩荆披棘,成为一代剑神,雄霸天下。
  • 千魂冢

    千魂冢

    手执黑伞的神秘少女在这人世间茕茕孑立,踽踽独行闲时,降降厉鬼,渡渡怨魂忙时,给这天下换个皇帝(单元故事,女主有主线,女强,女主无cp)
  • 佛说最上意陀罗尼经

    佛说最上意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的随身外挂

    我的随身外挂

    世界,将毁灭……李九携逆天科技,乘坐时光机器回到高中时代,开始了一段以拯救青梅竹马、至交好友……和未来的新生活。PS:这是一本清新脱俗的都市文,作者自认为算是一股清流,所以请看下去……
  • 宋明理学概述

    宋明理学概述

    中国思想史上,两汉以后,儒学渐微,庄、老代兴,而佛学东来,递兴日盛,至隋唐而臻全盛。然佛学盛极转衰,继之则宋学崛起,而为新儒学之复兴,另辟新局。宋初诸儒,其议论识见、精神意气,有跨汉唐而上追先秦之概。周濂溪以下,转趋精微,遂为宋明理学开山,而后有二程、张载、朱熹乃至于王阳明之学术盛世。本书成书于1953年,自宋学之兴起,下迄晚明遗老,分五十六目,将此六百年间理学发展衍变之迹,溯源穷流,作简明扼要之叙述。
  • 穿越之天路独行

    穿越之天路独行

    巨龙:小孩,把你的糖果给我!萧寒:早让恶魔骗走了,哼,总有刁民来害朕!娜塔莎:巨龙,放开那个萧寒,让我来!萧母:巨龙巨龙你擦亮眼,萧儿萧儿是我们的传人!萧寒:我就是魂穿了一下,你们就安排我这剧情开局?小金:我是只狼,都被你养成狗了我说话了么萧寒:小金你闭嘴。汪汪。。。。。。
  • 现代女性应该注意的100个生活细节

    现代女性应该注意的100个生活细节

    现代女生崇尚独立自主,自尊自立。她们拥有一份自己热爱的事业;她们注重个人修养与常识;她们为自己设定理想与目标;她们思维敏捷,聪明智慧,干练精明,谈吐优雅;她们善解人意,对所爱的人体贴有加;她们具有个性又保持女性的温柔本质;她们热爱生活,把生活当成一项艺术来经营,在工作与休闲中拿捏着美感的平衡。可是在这个一切都快餐化的时代,女性民开始变得烦躁不安起来,失去了把握生活细节之美的细腻与耐心。千万不要以为生活的细节枝末节无关紧要,其实每一个细节都能体现出一个女性的修养和品质。现代女性更不能不拘小节,也许一个不当的举动和一句欠妥的言谈,就会使你魅力大打折扣,也会使人怀疑你的能力。
  • 报告Boss,我要离职!

    报告Boss,我要离职!

    ??一个问题,前男友突然闪现,还成了给你发工资的财主爸爸,这可咋整…是抱牢大腿?还是赶紧跑路?……三年前分手那天,知沁哭着哭着,忽然想起来:不是我甩的他吗?我还狮子大开口,问他妈妈要了101万,要哭也是他哭啊,我哭什么!三年后,他杀了个回马枪,胡搅蛮缠到她面前时,她是一个天天谋划着要离职的食物链底层民众,他则成了食物链顶端的大Boss。为了防止某人跑路,大Boss每天都在想方设法,提高员工福利,降低离职率!大Boss的名言:人才嘛,总是要挽救的……哦,不对,是挽留…小沁沁的名言则是:老板,你这点钱,让我很难继续帮你做事啊!……提起往事,原以为他会暴跳如雷,谁知大Boss出言不逊:“只许你喜欢钱,不许我喜欢你!你好没道理啊,方知沁!”心跳的节拍乱了,防御的阵脚也乱了…知沁万脸懵逼,无以反驳………小沁沁“垂死挣扎”:老板,我们这么熟了,不谈感情,只谈钱,可以不咯~大Boss心情愉悦:好!我们只谈恋爱,不谈感情!知沁郁卒:报告老板,我要离职!
  • 天局

    天局

    《人民的名义》多次提及的神秘之书,剧情重要线索。周梅森作序力荐,《人民的名义》首席策划矫健小说力作。收录矫健小说代表作六篇,分别为《天局》《快马》《高人》《命运玩笑》《珍邮》《圣徒》。周梅森如是评价其人其作:“矫健作为我数十年的好友,无论做人行文都有大气象。《快马》潇洒,《天局》更是胜天半子,气吞山河,读到的人无不折服。《天局》对我影响很深,所以在写《人民的名义》的过程中,我把它作为祁同伟性格形成的重要线索。祁同伟喜欢读《天局》,可惜只读懂了一半,所以注定失败。一部《天局》,教人读懂天地人生。我真心推荐大家认真读一读《天局》。”
  • 月球姓氏

    月球姓氏

    乡关何处,如果历史将你遗弃?骆以军开启新世纪台湾家族史写作浪潮的经典之作。《月球姓氏》是小说家骆以军关于家族史的经典之作,曾入选2000年台湾联合报《读书人》、中国时报《开卷》“年度十大好书”。不同于一般台湾家族故事中对于父辈历史的沉重追忆,《月球姓氏》以戏谑和轻松的叙事口吻,在一个又一个犹如舞台设置的场景中,让压抑的男人不断想象、甚至重演那历史发生时刻的荒谬一幕。繁枝错杂、华丽又认命的家国情怀里,总有一人被置于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