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2900000018

第18章 做好生命中最重要的(1)

最紧急的和最重要的

事情那么多,每一件都这么急,天呐,真希望自己能长出三头六臂!

人们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形,仿佛所有的事情都在那排队等着你去完成它们,老板或者是客户不停地催促。如果你恰巧是一个孩子刚刚一岁多的妈妈,星期天想把公司没有完成的事带些回家做,事情往往就会更糟。你好不容易把孩子哄得平静下来,把他放在小床上,自己在电脑前坐下,突然想起厨房里面煲的汤。当你冲进厨房时,这边的孩子突然又不知道为什么大哭起来。来不及等你做出反应,就听到“砰”的一声。你飞奔过去,发现是孩子爬到他的小床的栏杆边上,结果床翻了。顾不上整理乱成一团的房间,你得先哄好孩子。自然,那些别的事情现在全都抛在了脑后。

为什么这个时候你先想到的是要抱起孩子,而不是公司的那些不能完成的事情?

你也许会说,孩子更重要,其他的事情和孩子比起来,都显得不足挂齿。

错,孩子是重要,但是你在这个时候选择抱起孩子,是因为他正在哭泣。他的哭声让你无法工作,而做母亲的天性也让你无法安静地面对自己的孩子哭着而无动于衷。

我们在选择做什么事情不做什么事情时,常常会选择那些紧急的而不可能拖延的去做。因为别的事情再重要,至少暂时能放一放。

一位朋友发现最近经常咳嗽,他去看医生,说是气管炎。开了些药,回来继续上班,气管炎是小毛病,很多人都会不以为然。但是吃了药没有效,回来依然咳,再请假去医院,这次医生说要打点滴。那就打吧,打完了还得回去做事,公司还有一大摊事情等着呢。

一直咳,一直找医生,但是总不见好。没事,气管炎是这样的,很难治好。咳久了胸口也会疼,而且经常咳得难以入睡,看来得去找医生好好检查检查了,但是公司刚刚开始一个新项目。找场地,找供货商,和客户谈判,各种事情都等着呢,走不开。

后来终于咳得受不了,去医院检查,肺癌晚期。赶紧去医院住下,现在也不记得那些工作上的重要事情了,可是病也没法治好了。

这就是重要和紧急的关系,那些对我们来说,真正至关重要的事情,往往会被忽视。我们总是把那些紧急的事情放在前面,而忘记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等到重要的事情变成紧急的事情时,我们才会想起它们。但是当紧急的事情变成重要的事情的时候,往往是事情很难逆转之时。

我们生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很少有人会想到这个问题,就算偶尔有人提出,也会让人嗤之以鼻。幼稚,这类的问题值得拿出来问吗?生活的意义就是活着,过好每一天。通俗点说,就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生活的意义真的是这样吗?

太忙乱不是因为真的有那么多紧急的事情等着,很多时候,是人为的制造着忙碌与混乱。

我们制造那么多的忙乱,我们在上下班的交通高峰时期拼命地开着车往前冲,全然没有想到可能遇到的危险。我们把所有的事情加速,在排队买票时我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尽量靠前。就连上火车和登飞机时,我们也希望自己能快别人一步坐下,虽然我们明知道火车会准时开,飞机会准时起飞。

大多数人都认为忙碌与混乱是因为事情太多和时间太紧迫,却没有想过是不是我们自己本身制造了这些忙碌。我们不停地给自己制造压力,拼命地加快我们前行的速度,却没有想到前面是什么等着我们。

快有什么不好吗?奥运的标准不是“更快、更高、更强”吗?如果我们比别人慢,那不是意味着我们将会落后于别人?

把快和慢作为一种成败的标准,让我们在所有的事情上都追求更快。不错,在体育场上,跑得最快者会是胜利者,但是在生活中,快并不代表就一定能成功。更多时候,恰到好处,才是成功的最主要因素。

这个时代太过纷繁复杂,各种信息让人应接不暇。有人说,不努力行吗,稍微一落后,就会被时代抛在后面。

确实,社会进步的速度远远地高过了我们进步的速度。但是一个人,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脚步永不停息?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放慢自己的脚步,调整自己的节奏。既然不能在所有的事情上面都做到完美,可以选择只做好某一件事。你选择的这件事情,对你来说,就是最重要的。

除去一些特别的因素,我们每个人拥有供自己使用的时间大致是差不多的。假设两个拥有相同起点的人,他们个人的能力大致相同,所得到的外界帮助也差不多,让这两个人同时开始某一项事业,若干年后我们会发现,最后两个人所取得的成就会差异很大。

为什么相同的起点,得到的却是不同的结果?这中间除了很多偶然的因素之外,主要原因就在于两个人对时间的使用方法上。

不可否认的是,那些目的明确,知道怎样合理使用时间的人,常常会取得一些更大的成就。

所以,在你起步之前,找出什么是重要的事情,这对你至关重要。对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和达成这个目标所要做的事情能知道的越清楚,你的努力就越能产生效率,取得的成就就越大。

能够取得很大成就的人,不是那些最聪明的人,也不是那些能力最强,能够同时做很多事情的人,而是那些能够专注于某些事情,有着明确的目标的人。

大约只有百分之一的人有着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且头脑中有着实现这些目标的清晰的计划。同那些相同能力相同起点外在因素全部相同的人相比,这类人有着更强的竞争力,他们最后取得的成就常常会比没有目标的人强很多倍。

确定你想要的东西,知道什么对你是重要的,你就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你所拥有的时间也就更加充裕。很多无所事事的消耗时光的人会感叹时间不够用,这是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他们的时间大多数都在等待、观望和寻找,至于是在等待和寻找什么,他们自己也不清楚。

“在开始攀登成功之梯时,首先要确定这部梯子放对了地方。”一个伟人说。

仔细思考一下我们的活动就能发现,我们每天所做的事情中,真正是必不可少的,只占了我们工作时间中很少的部分。

明确的目标和清楚地知道目标对你的重要性,能够对你个人行为的控制能力产生很好的影响。它们能够更加容易地唤醒你内心深处的创造力和激发你身体所蕴藏的能量。

知道什么对你是重要的事情,并把它们放在紧急的事情之列。这样做可以避免你因为习惯性的拖延而把重要的事情放在最后去做。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习惯,那些重要的事情,常常会放到后面去做。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完成这些事情,必须要有很多事先的准备,或者一些重要的仪式。

事实上,除了一些早期的准备工作外,大多数重要的工作和别的工作在行为上并没有多少区别。而且仔细想想我们所做的事情就会发现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情:重要的事情往往会花费更少的时间,那些花费我们更多时间去完成的事情,往往是无足轻重的。

这样说是不是表示那些不重要的事情就可以不去做?不是这样的,很多事情虽然并不重要,但是它们仍然是我们生活的组成部分,是我们整个完整人生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我们所要做的只是找出那些对我们真正重要的事情,然后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它们上面。

我们会觉得有些时候选择比努力重要,就是因为这个道理。选择对了,结果才对;如果选择错了,那么再多的努力也等于零。

走出“24小时社会”

“24小时社会”,最早出现在西方发达国家,意指现代都市生活24小时不停地运转着。“24小时改变你的人生”,“24小时低碳生活”,“24小时便利店”,“如何让员工24小时工作”……社会飞速地发展,各种有关“24小时”的生活方式充斥了各种媒体。从前朝九晚五的8小时生活方式一夜之间仿佛变得完全不合时宜了。现代社会已经开始彻底颠覆我们千百年来形成的生活习惯了,人们不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个人都日以继夜地穿梭在都市的各个角落里,人们开始习惯都市的整晚不熄的灯光,和整夜在街道上川流不息的汽车声。人们的时间观不再是以白天和夜晚来划分。24小时都要工作,24小时都要娱乐。

跟随社会的变化,城市中众多的政府部门和公共单位也开始转变:政府部门24小时安排值班人员,停车场24小时向公众开放,电视台24小时播放节目,人们24小时休闲,工作起来24小时不停歇,游戏起来24小时不下机……

世界的全球化更对24小时社会推波助澜。据报载:有家美国公司整体搬到了上海,由于不能适应上海的时差和配合美国本土的工作时间,全公司员工白天睡觉,晚上做事。

不光是这家美国公司,很多一直生活在一个城市中的人也开始习惯了没有明确的白天和黑夜的界限的生活方式。常常是到了夜晚十二点才收拾整齐,开始一天的生活。晚上起床去图书馆看书,到运动场去打球,去茶座和朋友约会……24小时都可以做事。有些人工作时,有些人在睡觉;一些人在吃晚餐时,另一些人则刚刚从床上爬起来欣赏西下的落日。

有些人选择24小时生活是因为工作需要,也有些人是因为这种生活更为方便。在潜意识中,24小时生活仿佛就是把生活的时间由过去的12小时扩大了一倍,但是实质上,我们的生命并没有因为24小时社会而延长。

24小时社会是一种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首先是电力的普及,如果没有光明,相信没有多少人有能力和兴趣在漆黑的夜里去工作和生活;然后是工业化浪潮的高度普及,普及的制造业需要提高场地和设备的利用率,也需要生产更多的产品来供应市场,这就产生了24小时需要上班的工人;再就是服务业和城市化的普及,有了24小时工作的工人,就产生了为这些24小时上班的工人提供各种服务的群体,城市化的普及为人们彻夜不眠提供了各种生活上的方便。

24小时社会颠覆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在漫长的人类社会中,大家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那个时候,人类的光明主要靠太阳来提供,到了晚上,黑暗笼罩大地的时候,人类的很多活动就要自然地终止。

那么24小时社会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呢?

24小时社会下,变化最多的是服务业。在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服务业开始进入24小时营业的行列。调查显示,由于晚上就餐和消费的人越来越多,在意大利有超过半数的超市24小时营业;而中国和日本,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密度分别为全球第一、第二名。

在中国的东南部和北方的一些大的商业城市,人们发现,24小时的便利店越来越多。看着更多的商店在晚上亮起彻夜不熄的灯光,不禁让人暗暗猜想,是不是中国人特别勤劳,还是中国人喜欢熬夜?

事实上,不只在中国,24小时的生活方式已经在全球蔓延开来,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冲击,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问题。

除了24小时便利店的增多,24小时生活方式对人们生活最大的影响就是睡眠习惯的改变。据国际权威调查机构所做的调查统计,经常晚上不睡的前10个地区,有7个在亚洲、3个在地中海地区。排第一名的是葡萄牙,有75%的网友超过晚上12点睡觉;排第二的是中国台湾地区,69%的网友12点以后睡觉;第三是韩国,第四是中国香港,分别有68%、66%的网民晚上12点还不睡。

亚洲地区的人们一直以勤劳闻名,欧洲地中海地区的人则有午睡的习惯,他们中的很多人是在午睡之后午餐,而晚餐会到晚上进行,等用完晚餐已经是深夜,这些生活习惯导致这个地区的人们晚上睡觉一直很晚。还有个原因就是随着24小时生活的普及,紧随其后的24小时类服务也越来越多,现代社会中的很大一部分娱乐活动也放在了夜间,加上网络社会本来就没有明显的白天和黑夜之分,这些显然都是晚睡觉的人增多的原因。

类似的调查还显示,在晚睡觉的人群中,年轻人更多,亚洲区的人多于欧美区的。24小时生活的开始,并不是近几年突然发展起来的,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人们的生活习惯就开始呈现延长时间的趋势。美国南方冰块公司旗下的7-11店的店名在1946年之前是Tote’m。之所以改名为7-11就是为了在那时宣传商店的营业时间从早上7点延长到晚上11点。当时7-11公司指出,随着人口结构、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导致人们的消费的时间开始延长到传统营业时间之外。随后,越来越多的零售商开始效仿7-11延长营业时间。到了1962年,得州首府奥斯汀的一家大学校园举办了大型足球赛,晚上很多观众去附近的一家7-11店消费,让店员忙碌得根本没有机会关门。于是,这家分店开始决定实行24小时营业。到了第二年,拉斯维加斯分店也进入了24小时营业的行列。现在,全球大多数的7-11店都是24小时营业。

传统的作息时间被24小时社会彻底地打破,越来越多的人的工作延续到深夜,有些人甚至是整晚地工作,直到第二天清晨,这种现象造成了大量的夜间消费者。

同类推荐
  • 另起一行

    另起一行

    另起一行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这本书不仅励志,而且发人深思。作者通过“晃动”生活,带领一支优秀的专业团队创造了江城地产界一个又一个神话般的传奇。这些生动的传奇般的企划案例,至今仍有借鉴和参考价值,业内初学或有志于广告和产品营销的青年学子,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透过那一串串闪光的经营数字,这本书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明玲。除此之外,更令我感动的还是作者对事业满怀激情、对员工体贴关怀、对朋友真诚相待的人生境界。相信读完这本书,你可以收获更多关于人生的思考。
  • 成大事者处世101箴言

    成大事者处世101箴言

    人生的价值何在?是必须考虑的问题。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追求生命的成功,追求生命的意义,这种成功和意义就是生命的价值。要想取得这种价值,就必须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无限潜力,对自己很是忠诚。同时要培养自己的能力,要有大眼光,要懂得学习,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境况,都可以通过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生命价值。没有谁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往往就是对自由的向往。一个人要想追求自由就不能有太多的得失心,就要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自己的财富并非金钱一种,包括自己的人品、才华等等都是难得的财富,比金钱更宝贵。懂得生命的价值还在于自己要懂得保全自己,不要将最宝贵的一次生命轻率地交托出去。
  •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沟通术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沟通术

    在大学里成绩一流的学生,工作后大多成了学者教授,而成绩二流的学生在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大多成了学者教授的领导。在社会中生存,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关系网,情商高低决定了你的一生走向,你与外界沟通的程度取决于你的情商。
  • 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世界名人成才故事)

    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世界名人成才故事)

    培根说:“用伟大人物的事迹激励青少年,远胜于一切教育。”为此,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财富家等,编成了《著名政治家成才故事》《著名外交家成才故事》《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著名谋略家成才故事》《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著名艺术家成才故事》《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著名发明家成才故事》《著名财富家成才故事》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聪明人必算的七笔人生账

    聪明人必算的七笔人生账

    人生之所以复杂,在于每个人都有一个账本,七笔账日呈列其巾,交缠繁复、得失难述,正是这一笔笔账日透视着你的人生收支。现在,你可以从这本书开始,把这一笔笔的人生账算清楚、算漂亮。
热门推荐
  • 带着一双筷子闯异界

    带着一双筷子闯异界

    带着这双筷子,可以做什么?可以装逼带着这双筷子,可以做什么?可以装逼
  • 暴君你又掉线了

    暴君你又掉线了

    一朝穿越,她成了一国女帝。黄真真以为,她走了运。不曾想,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这些一个个都不是简单的主儿。人前,他杀伐果断,残忍冷血,人人战栗。人后,他宠妻如魔,护短专情,不容许任何人伤她分毫。推荐《毒后归来之家有暴君》推荐完结文,《女皇陛下的绝色男妃》穿越女暴君。推荐完结文,《医女当家:带着萌娃去种田》种田文甜宠文。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愿给你最好的时光

    我愿给你最好的时光

    本书旨在传递,每个人都会有一段异常艰难的时光,生活的窘迫,工作的失意,学业的压力,爱的惶惶不可终日。挺过来的,人生就会豁然开朗;挺不过来的,时间也会教会你怎么与它们握手言和,所以你都不必害怕的。
  • 我在爱你的时光里哭泣

    我在爱你的时光里哭泣

    这世上,最伤的是被深爱的人一再误解,永远解释不清,那是种深入骨髓的绝望。顾颜如觉得,遇到沈秦杰,大概是她这辈子最大的劫。她为了他收敛自己的个性,不管婆家如何刁难,都咬牙忍受。她以为只要她一直这样,他就会回头看她一眼,直到小三带着私生子找上门。“沈秦杰,我们离婚吧!”自这一刻起,她的爱,再也没了力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至尊妖神系统

    至尊妖神系统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三好学生,竟然重生在了畜生身上,赵逸可谓是郁闷之极。唉?等等!这是什么?系统!!哈哈,升级装逼,走上人生巅峰不是梦啊!
  • 神纹道

    神纹道

    万古神山之上,上书四字“天道昭然”!稚嫩少年,梦观神山,参悟神纹大道,创千百神通,以悍然之姿,横行天下,成就人族浩荡气运。人族不朽,大道永昌!
  • 修真从杂草开始

    修真从杂草开始

    突然被砸死,又穿越到异世界,还重生在一棵杂草身上。系统傍身,功法直通大道,张平发觉,当一株草好像也没什么不好。
  • 宇宙尽头的眼睛:科幻春晚接龙

    宇宙尽头的眼睛:科幻春晚接龙

    《宇宙尽头的眼睛》是未来事务管理局旗下新媒体平台《不存在日报》集齐国内顶尖科幻、科普作家,在春节期间接力完成的一个以节日为主题的故事,也是中国第一台科幻春晚,由刘慈欣领衔,宝树、陈楸帆、飞氘、江波、郝景芳、凌晨、七格、王立铭、万象峰年、杨平、张冉共同创作。12双眼睛的观察如何影响了两个文明乃至整个宇宙?观察报告现已全文上架,未来事务管理局诚邀您收藏阅读。
  • 亦时秋风亦时凉

    亦时秋风亦时凉

    明明是最讨厌的人,他却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要她正眼看着。“我就拿我的手机给我朋友打个电话。”女主卖乖男主默然,除了那个人,她还有什么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