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98100000022

第22章 正能量管教和说服让孩子更听话(2)

这位睿智的爸爸对孩子的缺点并未直接斥责,也未生硬地给孩子讲述大道理,而是以讲故事的方式巧妙比喻,让孩子自己去领会言外之意,可谓举一反三,收到了极好的说服效果。

在说服孩子的过程中,最令孩子反感的就是家长滔滔不绝地灌输一堆大道理,而故事对于孩子来说则是心中的最爱。因此,家长不妨利用寓言故事来妙喻说理,使孩子冷静深思、豁然开朗,达到说服他们的目的。

亲子正面沟通秘诀

一般来讲,用故事来说服孩子分以下几种。

1.借故事人物来激励孩子

以故事中正面人物的形象,为听者树立一个榜样,是人们常用来劝告他人的一种方法。在将故事中人与听者的类比过程中,明白无误地将自己的情感和主旨传达出来,因此十分富于感染力和鼓动性。

数学家苏步青上小学时,成绩特别差,年年期末考试都是倒数第一。这种情形,就如同把名次靠前的同学的名字“背”在自己身上一样,所以人称“背榜生”。一次他又逃课了,爸爸找到他,告诫道:“你不读书,别人怎会看得起你呢?看不起你的原因,不就因为你是背榜生吗?如果你考前几名呢?你知道牛顿吗?他也长在农村,到城里念书时成绩也不好,同学都欺负他瞧不起他。一次,一个成绩名列前茅的同学还故意把他打得趴在地上——他凭什么?不就是成绩比牛顿好、身体比牛顿壮吗?别看平时牛顿不敢惹他,这回可不一样了。只见牛顿猛地翻身跳了起来,将那个打他的同学逼到了墙角。那同学一见牛顿如此勇猛,不由害怕了,只得认输,从此也再不敢欺负他了。从这件事上,牛顿得到了启发,只要有骨气,肯拼搏,就能取胜。从此他努力学习,终于取得了全班第一的好成绩。”在一系列的反问中,苏步青第一次听到了一位大科学家如何克服自身弱点、奋发图强的事迹,这无疑使他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动,同时,从这个故事中,苏步青也吸取到了前进的力量。从此他不断地发奋学习,终于使自己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根本的改变。

2.借故事人物来表达情感

任何人讲故事都带有自己一定的人生感悟或情感体验。如果能自比故事中人,便容易将这种个人的情感体验巧妙地融入人物或情节之中了,同时还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拓展故事本身的内涵,并借故事中人的口吻传达出这种意蕴来。这样的感情表白也显得更为强烈、流畅和感人。

3.借故事评述来阐明道理

有时候,面对孩子身上发生的事,如果恰好有同类型的、相似的例子或故事可以利用,也不妨拉它来同孩子的故事作一番对比,从而引申出某个道理。这样,由于对比鲜明、生动,往往能使孩子在不经意中得到自我反省的机会,从而接受父母的意见。

4.借故事意蕴来启迪心智

人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对于孩子的懵懂和迷惑之处,如果能有针对性地利用富于哲理性的故事,来暗示自己的某种用意,就可能在孩子心灵中撒播下一片阳光。借用寓言本身所蕴含的哲理,委婉地传达出自己的看法,暗示一种告诫之意,这比直接的劝告更容易为孩子所接受。

5.借故事情趣来开导孩子

有些寓言故事颇为幽默风趣,看似笑话,个中却一语双关,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且富于讽喻或谐趣感,显得既中听又耐听。如果我们能将这类故事巧妙地引入讲述之中,就能不露声色地将自己的意思传递给孩子,从而收到含蓄隽永、回味不尽、潜移默化的效果。

下达让孩子更易接受的指令

爸爸:“小柯,以后做事认真点,别那么大大咧咧的行不行。”

小柯:“知道了,爸爸,你每次都这样说,烦不烦啊?我也不想出错啊!”

爸爸:“那你就好好做啊!”

小柯:“爸爸,怎么才算认真啊?我要怎么才算认真啊?”

爸爸被气得无言以对:“你这孩子,懂什么啊?”

“认真”是个什么概念,大多数孩子都会认为这指令太笼统了。事实证明,越是频繁空洞地使用“认真”“努力”“仔细”等词汇,越说明家长教育认识的苍白,教育手段的无力。与其如此,不如趁早把这个词从头脑里忘掉。忘掉”认真”两字,从现在起不要和你的孩子说什么“认真”了,提出指令与要求的时候,与孩子说话具体些,并请告诉孩子该做什么,怎么做,多长时间做完就可以了。

亲子正面沟通秘诀

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办法能让孩子正面地接受父母的指令呢?

1.指令和要求尽量清晰具体

如父母可以要求孩子:“见了叔叔阿姨你要问好。”而不是笼统地说:“你要对客人有礼貌。”

2.不要同时发出多重指令

像“赶快收拾玩具和你的书,整理好桌子,把手洗了来吃饭”这样一连串发出的指令,往往会使孩子感到迷惑。

3.同样的指令只发一次

在生活中,常有父母抱怨孩子不听话,说让他们做些什么总是得叫四五遍才行。改变的办法就是以后同样的指令只说一次,比如吃饭,叫一次孩子没有反应,即不再叫,父母再心疼,也要硬着心肠自个儿吃,不要担心孩子饿着,或吃凉的不舒服。叫孩子起床也是同样,叫一遍不起来,即不再叫,迟到或吃不上早饭也在所不惜。当然,在父母这样做之前要正式明确地向孩子声明今后同样的指令只发一次。

4.多在指令中使用肯定词

指令中多用肯定词,少用或不用否定词,有助于减少逆反和冲突,加大孩子执行指令的概率。如:变“不要贪玩”为“你玩十分钟就去学习”;变“你不要拖拖拉拉”为“你在5分钟内把书包整好”。

5.指令应尽量简洁

给孩子的指令应尽可能简洁,字数不宜过多,以15个字以下为好。另外,对孩子发出指令时,应该尽量避免唠叨和提旧账。

6.使用正式的语气和口吻

要求孩子做事的时候用正式的语气和口吻能够收到好的效果,如不呼孩子的小名,而呼其全名,甚至在其名字后加上“同学”“同志”,以增加孩子的自重感。如张先生叫儿子:“小朝,别玩游戏了。”看到儿子没有反应,他平静而严肃地说:“张志朝同学,现在是你从游戏回到课本的时间了!”结果儿子马上就停下手中的游戏去看书。

不要给孩子开“空头支票”

“小明,好好学习,如果你下次大考能进入年级前30名,妈妈就休假带你去北京看天安门。”小明自从上初二后学习成绩一直下降,他妈妈非常着急,于是就向小明许下了这样的诺言。小明听了妈妈的话后异常兴奋,非常努力地学习,最终如愿以偿地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当小明将考试成绩告知妈妈后,妈妈也非常高兴,但她对当初的承诺只字不提。两天后,小明终于忍不住要求妈妈实现诺言。

妈妈下班刚到家,小明就急忙跑到妈妈身边:“妈妈,咱们什么时候去北京呀?”妈妈说:“我有事不能休假,去不了了!”小明一听就急了,拉着妈妈的手说:“干吗不休假了?干吗不去了?我就要去!”妈妈挥挥手:“不能去就是不能去,小孩子问那么多干什么?该干啥干啥去。”小明不依不饶地大叫:“不行,就得去!你早就答应我了,不能说话不算数。”小明这一嚷嚷,妈妈也生气了:“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我是妈妈,我说不去就不去,还用你批准?”小明大哭了起来:“我都已经告诉我的同学我要去北京了,到时会给他们带好吃的,还给他们看照片。现在不去了,叫我怎么和同学说呀,人家一定会说我就会吹牛!”妈妈也对小明嚷嚷:“妈妈的工作重要还是你的同学重要?不去就是不去!”小明还是不放弃,再三要求妈妈带他去北京,结果妈妈一生气,给了他一个耳光,还大骂他不懂事。

小明伤心万分,从此再也不相信妈妈的话了,学习上也丧失了动力。后来小明的老师了解到具体情况,跟他的妈妈及时作了沟通。小明的妈妈这才明白过来,后悔当初没有兑现对孩子的承诺。

也许父母的许诺出发点是没错的,是希望给孩子进步增添一点刺激,使之有动力。然而,上文中小明的妈妈为自己的“爽约”寻找理由,却使承诺带来的正面刺激一步步消失。假若妈妈总是为自己的“爽约”寻找客观理由,那么孩子将来也会为自己做不到的事寻找各种借口,而不从自身寻找原因,不肯道歉及反省自我。这是一种怎样的恶果呀!

许多父母并没有信守“承诺”的习惯,他们往往对孩子许下这样那样的承诺,但很少有兑现的时候。孩子对父母的做法习以为常,也就不会去遵守自己许下的承诺,而且,当父母不能依照承诺履行诺言时,孩子就会对父母的口是心非感到生气,并且不再相信父母的话。久而久之,累积的怨气不但会严重影响到亲子间的和谐关系,也会降低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度。

没有信任就没有威信,父母失信于孩子,害处是相当大的。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做到说话算数,切不可为了达到某种暂时的目的而欺骗孩子,对孩子撒谎。

父母应像与成人的交往一样认真对待与子女之间的相互承诺。它不仅是与孩子交流的一种合理形式,也是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一种有效手段。当孩子认识到自己答应了的事情就必须做到时,便有了责任感,从而学会履行责任,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亲子正面沟通秘诀

作为父母怎样才能正确地向孩子许诺,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起言而有信的形象呢?育儿专家们建议父母,许诺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尊重孩子,做到言而有信

父母要尊重孩子,不要以为孩子年龄小、不懂事,就不重视对孩子许下的诺言,无论能否兑现也不在意。在孩子的眼里,守信用是最重要的。孩子有时会抱怨大人说话不算数,那是因为他们希望自己的愿望得到满足。

2.把握许诺的次数

许诺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年龄小的孩子,控制能力差,许诺可以多些,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有了较好的自控能力,许诺次数可以逐渐减少。

3.不可胡乱许诺

父母的承诺必须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使其起到正面教育的作用。不要在孩子面前夸口,胡乱许诺。承诺太多而又不能兑现,将使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大大降低。还要提醒父母的是,如果孩子提出一些不当要求,这时父母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即要把握一个“度”,要清楚地告诉孩子那是不可以的。这样就会让孩子渐渐懂得在生活中还有“可以”“不许”“应该”等一些概念,从而是非分明,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4.应增加精神许诺的比重

许诺包括物质许诺和精神许诺。适当的物质许诺是可行的,但不能过度,否则会滋长孩子虚荣、自私等不良习性。可尽量多地使许诺与有意义的活动相连,如许诺给孩子买书籍,带孩子去看画展、旅游等,既能调动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又能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开阔孩子的视野。

5.积极应对诺言不能兑现的结果

当父母因为工作等原因影响了诺言的兑现,使孩子感到失望、委屈时,父母不可强迫孩子接受许诺不能兑现的结果,而应主动并诚恳地向孩子道歉,把不能兑现的原因跟孩子讲清楚,取得孩子的理解和原谅,并在以后寻找适当的机会兑现自己没有实现的诺言。即使孩子暂时无法谅解,也不能用呵斥、教训的方式对待孩子,应该允许孩子发牢骚、表示不满。有时,孩子只是因为已经把事情讲给了同学和朋友,怕没有面子而生气,只是一时的言行过激。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罗达·邓尼说过:“父母错了,或违背自己许下的诺言时,如果能向孩子说一声对不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同时能培养孩子尊重人的习惯。”

父母对孩子必须做到言而有信、以诚相待,这样孩子才会对父母产生充分的信任感,也才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父母。父母是孩子的镜子,也是孩子模仿的对象,也只有说话算话的父母才能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起威信来,才能避免因孩子说谎而头疼的事情发生。

别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作比较

红红与文文是同班同学,两个孩子从小一起长大,学习成绩都比较出色,两位妈妈经常暗地里“攀比女儿”。

6月底,学校举行期末考试,红红考了年级第一,文文却成绩平平。文文妈妈感到心里极不平衡,整天给女儿脸色看,还趁着放假给文文报了英语、数学、物理补习班,督促女儿提前学习初三的课程。期间她不断告诫女儿:“文文,你必须努力学习,一定要超过红红!”

从那以后,文文苦不堪言,三天两头就要被妈妈劈头盖脸骂一顿。有时候妈妈还不让她吃晚饭,把她关在小卧室里“闭门思过”。然而,文文的成绩并没有如妈妈所愿,反倒和红红越拉越远,个性越来越压抑,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

许多父母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他们总是以充满赞叹的口吻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看看某某多聪明”。赞扬别人家的孩子,贬低自己的孩子,这是许多父母常犯的一个错误。

人生在世,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各人有各人的天赋,各人有各人的性格,各人有各人的能力。如果父母一味地攀比,看不到自己孩子的长处,而只看到孩子的短处,对孩子的教育便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

可以说,爱攀比的父母都有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痴心,然而一面攀比一面打击孩子的习惯,从根本上说,是在慢慢毁掉孩子的自信心。要知道,孩子的成长动力,来自心理上不断作出的自我肯定,缺乏自信的孩子最终会失去自信,导致一生碌碌无为。

同类推荐
  • 西尔斯橙色亲子课:养育一个自信又有安全感的孩子

    西尔斯橙色亲子课:养育一个自信又有安全感的孩子

    《西尔斯橙色亲子课》是西尔斯夫妇根据自己养育第四个孩子海登的经历写成的,海登是典型的高需求宝宝,她易哭闹,爱挑剔,需要父母一刻不离的照顾,所以也需要高度亲密抚育,西尔斯夫妇的核心育儿观——“亲密育儿法”也是从海登这样的孩子身上学来的。高需求孩子虽然让人恼火,但也能带给我们很多惊喜:一个非常善于生气、喜欢争论的孩子,也非常善于爱;一个情感充沛、内心敏感的孩子,更容易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也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自信和安全感。在某种程度上,所有的孩子都是高需求的,都需要我们更加亲密的抚养。
  • 优生胎教好方法(健康女人时尚阅读书系)

    优生胎教好方法(健康女人时尚阅读书系)

    在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孕育生命不再仅仅是简单的怀孕、分娩,它更融入了非常广泛的科学性,优生优育成为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坚实基础。
  • 嘘,别侵犯孩子的领地

    嘘,别侵犯孩子的领地

    其实,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一块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们可以自由地呼吸、成长、学习,甚至刚学步还不会说话的,小孩子也不例外,他(她)经常会推开生怕自己摔倒、亦步亦趋保护自己的家长,颤颤巍巍地蹒跚前行,非常遗憾的是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这个需求,他们习惯于帮助、呵护或者管教自己的孩子。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实际上就是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时间: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实际上就是给孩子弥补质疑精神的时间;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实际上就是给孩子激发创造力的时间。
  • 千万不要这样管我

    千万不要这样管我

    本书从一个孩子的角度道出了家庭教育面临的一个个误区,让父母倾听孩子心底的声音,了解他们渴望的需求,寻找有效的沟通之道,唤醒沉睡的教育灵魂,让孩子们自由地成长为一个独立而蕴含无限潜能的生命个体。
  • 三分爱七分管:养育女孩手册

    三分爱七分管:养育女孩手册

    本书是一本写给所有女孩父母的家教类图书。书中针对当下普遍存在的“打骂式”和“溺爱式”两种传统家庭教育误区,提出“爱与管教相结合”的科学教育理念。全书围绕尊重女孩、“富养”女孩、奖罚分明、品性打磨、气质培养等方面展开,教会父母如何将自己的女儿培养成优秀的女孩。
热门推荐
  • 影后,章少宠妻不NG

    影后,章少宠妻不NG

    一场阴谋,名门之后落魄过街之狗。林倩兮怒吼:靠,是人是狗,果然得睁大眼好好瞅!一纸合同,两人之约。当昔日善良的人带着凄厉刻骨的恨重回娱乐巅峰,卷起滔天风浪之时……为什么身边多了条忠犬?章大少撇撇嘴,一脸委屈的看向某人:“媳妇,他们说我是忠犬。”林倩兮咬牙:“闭嘴,你看看你捅的娄子,真是嫁了狗了!”某男人立刻娇羞的道:“媳妇儿眼光真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家不能退货的系统

    我家不能退货的系统

    这是个随时想偷懒但始终无法彻底偷懒的人,为了早点实现自己的梦想生活~退休,奔向了连自己都不知道的远方~“小电视,说好的提前退休呢,变~为另外一个性别的人我已经忍了,但这个我实在忍不了了,你出来,我绝不打扁你,最多帮你把零件给拆了。”“这锅本系统不背,这不是你本人内心深处最渴望实现的愿望吗?!”系统变成淡蓝色淡定的说道
  • 不抓狂人生指南

    不抓狂人生指南

    英国女孩儿艾米丽·雷诺兹在二十出头时被确诊为双向情感障碍(躁郁症)。在英国,约四分之一人口都有某种类型的心理健康问题。自从确诊以来,艾米丽就希望找到最好的方式和自己的疾病相处。她在这本书里对精神疾病进行了坦诚的探讨,打算把自己学到的有用知识都传授给有类似经历的读者。艾米丽希望能做个陪伴者,让人觉得这段旅程不那么孤独、不那么令人生气,也不那么令人烦闷或厌恶。假如你正在帮助他人度过精神状况不佳的时期,这本书会让你了解,你可以做哪些事情来缓解自己的压力。这是一本颇具黑色幽默、入情入理又极有帮助的书,十分隐私,也极其真实。这还是写给互联网一代读者的书,这代人在精神疾病方面有越来越多的共性,这本书也许会成为新一代人的精神伴侣。
  • 仙本无相

    仙本无相

    “没有人愿意当英雄......但这个世上总要有人去当英雄......”“只要这个世界还在,我就还活着......”
  • 老剧团

    老剧团

    那天我迫不得已再一次去找老米借钱。因为我所在的市百花艺术团业已休演三年零五个月,工资只能拿原来的百分之六十,而我自以为是的所谓服装生意又亏得一塌糊涂,转手不干了。去年一年的房租一直厚着脸皮拖着,近来房东老头已开始冲我瞪眼了。我向他发了毒誓一周内保证付钱,为了让他相信我还把老米的名片给他看,说这是老板,我哥儿们。老米原来是我们团的舞美,前两年下海发了财。同事时我们关系不错,除了经常一起喝酒打牌戏“果”(戏“果”是文艺行当里的黑话,翻译过来,就是泡妞的意思),我还不止一次把我的单身宿舍借给他泡妞。当然除了海红,因为海红是我介绍给他认识的。
  • 南本大般涅槃经

    南本大般涅槃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涅槃凤凰,王爷的甜宠娇妻

    涅槃凤凰,王爷的甜宠娇妻

    所谓,高处不胜寒,上一世姨娘伪善,渣男心思腹黑如毒蛇,庶妹和贴身婢女,更是妒忌她,觊觎她的位置,为夺她所爱,对她机关算尽,瞎了狗眼,一段孽缘,让她身心俱疲,重生回来,她誓要惩渣男贱女,复仇,从此心如明镜,弹指一挥间,纵横捭阖,天下之事,尽在她的掌握,独独,心中唯一狂躁的是,那个怎么赶也赶不走,狗皮膏药一样黏上来的男人。
  • 与大明同行

    与大明同行

    简介:大明开国之初,四边未靖而国用不足,皇储暗弱而藩王势大。生为辽王朱植,弃藩回京则任人鱼肉,立足辽东则燕王不容。左右为难之际,来自君士坦丁堡的传教士带来了雇佣辽王府护卫的请求……当东西方文明之间第三方的插入,会给15世纪的世界带来什么?
  • The Story of the Amulet

    The Story of the Amule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邂逅调香师

    邂逅调香师

    一本治愈人心的爱情小说。调香、马术,一根网线,一个美丽的意外。[神光群:454173;书友群:590118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