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99300000021

第21章 保守党的党内斗争(3)

一、财政收入

在英国政党中,保守党是个富户,其财政收入远远高于它的竞敌——工党,甚至高于其他所有政党财政收入的总和。据统计,从1967—1983年,工党中央的每年财政收入平均只相当于保守党的60%;最低的时候(1958年)只相当于16%,这一年工党收入342千镑,而保守党收入2090千镑。这期间只有一年是工党收入多于保守党(1974年,工党1,781千镑,保守党1,624千镑,工党是保守党的110%)。

保守党的财政收入可分成两部分,即中央的收入和选区的收入。据统计,1976年,保守党的总收入是6,290千镑,其中中央的收入是1,790千镑,选区的收入是4,500千镑。而同年工党的总收入是2,950千镑,其中中央的是1,200千镑,选区的是1,750千镑。这表明,在选区的财政收入上,工党比保守党更少。

保守党的财政收入主要有二个来源,即党员的捐款(包括党费)和企业的政治捐赠(关于党员的捐款在党员队伍一节中已有所介绍,这里只介绍一下企业政治捐赠)。

同工党比较起来,保守党财政来源的一个主要渠道是企业政治捐赠,尽管工党偶尔也能从企业得到一些捐赠,比如,1978年,加拿大石油公司就试图捐给工党5千镑,因为当时它的子公司正申请开采北海油田的许可(当然,工党未接受这笔赠款)。向保守党捐款的企业有海外的,当然绝大多数是国内的。据调查,企业捐赠活动的受益者主要有三个:第一是保守党;第二是一个名叫“英国联合企业家”的非企业性组织;第三是一些右翼政治组织,比如“工业目标”和“经济同盟”。在这三者中,保守党是最大的直接受益者。

另两个受益者都同保守党有间接的关系。英国联合企业家建于1960年,起初是个私人有限公司,1968年改变了自己的身份,成为一个非企业性的协会。它改变身份同1967年颁布公司法第19条有关,其目的是维持其内部事务的秘密性。该组织的活动由许多有名望的企业家来监督。它的宗旨主要是:维护自由经营的制度,反对国有化和任何有损于私人贸易的政策,接收捐赠并向与自己有同样目标的组织提供捐赠。该组织不从事任何宣传活动,不出版任何杂志和小册子。它实际上是一个收集钱的办公机构。它所收集到的钱,很大一部分捐给了保守党。

工业目标建于1942年,其目的是发起运动以保护自由和自由经营,反对扩大国有化和国家干预经济。1950年,该组织代表糖业企业主组织了一次声势很大的反国有化运动。此后,它发行小册子并在报刊上刊登告示,吹捧自由经营的优越性。而这些宣传活动往往都是发生在大选期间和临近的时候,其用意就是将支持工党的选民从工党身边拉走,拆工党的台。虽然该组织不是一个政党,也没有证据表明它对保守党有直接的财政上的帮助,但是它的活动本身就是在帮保守党的忙。

经济同盟建于1919年,主要职能是给那些不想雇佣工会活动家的公司提供信息情报。该组织的特点是主要从金融机构那里获得捐赠。1979年的收入为810,495镑。可见,该组织是工会的对头,客观上成了保守党的盟友。

在接受企业政治捐赠的右翼组织中还有“政治研究中心”、“共同事业”和“经济事务研究所”。值得注意的是,在1983年的调查材料中,揭示出当时的自由党——社会民主党联盟也从一些企业中获得捐赠。这一年,有9个公司共捐给联盟31,750镑。

在企业政治捐赠中,近2/3都是直接捐给保守党。如1983年,企业捐赠总数为3,360千镑,其中保守党得2,704千镑,英国企业家得433千镑,其他组织得223千镑。实际上,有政治捐赠行为的企业只是少数,许多有影响的大公司都回避这种行为,因为怕引起股份持有者、雇员和顾客的不满。1984年,工党研究部调查了3,000家公司,其中只有338家在1983年有政治捐赠行为。工党研究部还透露,从1979—82年,在排行前50名的英国制造业的大公司中,有政治捐赠行为的只有30几家。而且它们的主要动机是害怕搞国有化。这些公司的所有者认为工党的政策会损害公司的生意和利益,他们希望保守党长期执政,或者有一个能给私营企业创造良好环境和成功机会的政府。这些企业主的愿望和行为往往能够得到其受益者的报答。在撒切尔夫人执政的头6年中,首相曾提名给8名企业家授予贵族称号,给33名企业家授予骑士称号。这8名贵族所属公司曾慷慨地把钱捐给保守党;33名骑士中的20人是曾资助过保守党的公司的董事。在被保守党政府授予政治荣誉的企业主中,资助过保守党者比未资助过的要多一倍。

当然,各公司提供政治捐赠的情况是不同的。有的公司提供的数额很小,而有的则非常慷慨;有的只是偶尔表示一上,而有的则是常年地持续地做出贡献。但是有一点,在大选的年份,无论是参加捐赠的公司的数量还是每个公司捐赠的数额都急剧增加。1983年9月,《工党研究》杂志调查了105家公司,这些公司在1979—82年都停止了向保守党的捐赠,可是在1983年这个大选年,其中的52家公司又恢复了给保守党的捐赠。而且在这一年,有124家一直向保守党提供捐赠的公司还增加了50%的捐赠额。

从提供捐赠的部门构成看,在1983年,银行、保险业和金融公司提供了占总数的25%;其次是食品、制造和零售行业占18%;交通运输业占11%;房地产业占9%;联合大企业占8%;电业占7%;药品业占4%;其他占18%。

调查结果还表明,有少数企业对保守党的捐赠特别慷慨。在1983年,有16个公司给保守党的捐赠超过40千镑,总和是867千镑,占保守党从338个公司中所得到捐赠总额的1/3。这16个公司中,贡献最多的是“英国和联邦船运公司”,有94千多镑。

在保守党这边,负责为中央机构筹集资金的是中央总部党的司库,他由领袖任命。党的司库在工作上由全国联合会的财政董事会协助,该董事会建于1944年。董事会为了完成为党筹集资金的任务,向每个选区协会规定了每年的认捐额,每个选区协会的认捐额不是根据该选区协会的党员人数,而是根据前一次大选中在该选区投保守党票的人数而定。在认捐额上,有一个全国竞赛联合会,以促使各选区协会在捐献上产生激烈竞争。但是,是否完成认捐额完全凭自愿,中央对选区协会没有任何强制手段来使其完成认捐额或做出更多的捐献。实际上,很多选区协会都不完成中央派给的认捐额。一位保守党高级官员透露道:每个选区协会平均每年向中央总部交纳的钱款只有1,250镑;也就是说每年中央总部从选区协会得来的钱是800千镑左右。而工党在1983年,仅由选区党组织上交的钱款就有570千镑。

如果那位保守党高级官员透露的情况属实,那么这就意味着保守党中央总部财政收入的大部分是来自于企业捐赠,来自于基层党员的捐款或党费仅占其总数的1/3。可是,许多保守党的头面人物却认为企业捐赠不是保守党的重要财政来源。据一份材料透露,1983年,保守党从企业捐赠中得到的收入仅占其收入的10%。但是这份材料没有说明这个收入是仅指中央总部还是中央总部加上选区协会。但不管怎样,照此推理下去,结果是惊人的,因为前面提到1983年保守党从企业捐赠中得到了2,700千镑,如果这2,700千镑只占其总收入的10%,那么保守党的当年收入应是27,000千镑。继续推理下去,保守党除了企业捐赠和党员捐款外,还应该有更重要的财源。然而从各方面调查的情况来看,上面的推理结果不符合实际情况,也就是说企业捐赠只占保守党总收入的10%说法是不属实的。比较可信的说法是,企业捐赠占保守党总收入的55—60%之间。

二、财政支出

既然保守党是个富户,其财政收入远远高于工党,因此其财政支出也大大高于工党。据统计,从1967—1983年,每年工党支出额占保守党的比例从未超出90%,只有一年(1981年)是极特殊的情况,达到90%,因为这一年保守党遇到严重财政危机。无论是在野还是执政时,保守党的财政支出都高于工党的。1967—1969年,工党的支出额只占保守党的38%;1970—1973年占51%;在1979—1982年保守党财政困难时期,工党的支出也仅占保守党的69%。如果同自由党加以比较,支出差距会更大。从1967—1979这13年间,每年自由党的支出占保守党支出的比例从未超过13%;平均数只有5%。实际上,在这期间的每一年中,保守党的支出额都超过工党和自由党的总和。

保守党的财政支出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中央总部和全国联合会的日常开支;另一部分是组织竞选的开支。关于前一部分,无从考证其状况如何。

关于竞选开支,国家有法律规定,限制议员候选人在竞选中的支出数额。早在1883年,英国就颁布了法案,限制竞选开支,以后随着选举权的扩大,限额也有所调整并逐步增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虽然选民总数已稳定下来,但是由于通货膨胀的因素,竞选支出限额仍不断增加。目前所执行的是1983年颁布的《人民代表法案》,它不仅对国会而且也对地方政府选举的竞选开支做了规定。根据1883年的法案,国会选举中每个候选人开支的最高限额依这位候选人是在城镇选区还是郡选区丽有所不同。在郡选区,最高限额是3,240镑再加上每位登记选民3.7便士;城镇选区,是3,240镑再加上每位选民2.8便士。这个区别反映了在乡村搞竞选花销要大于城镇。

从总的竞选支出情况看,几乎没有候选人突破最高限额,这多半原因是由于最高限额的上调,而不是候选人开支的减少。从对1959—83年国会选举竞选开支的调查看,如果最高限额是个常数,那么竞选开支呈递减趋势,1959年实际开支是最高限额的89%,到1983年降到72%。这个趋势也适合于工党。但是保守党的开支仍是高于工党的,当然中间的差距不是很大。比如1979年大选中,平均每位工党候选人总共花掉1,200千镑,而每位保守党候选人花掉1,400千镑。

不同候选人的花销情况不同。安全选区的候选人花费很少,而在边缘选区则要投以重资,尽其所能。在边缘选区的花销,保守党的仍大于工党的,比如1979年,在62个最边缘选区中,保守党的支出达最高限额的91%,而工党花掉了87%。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英国所规定的最高支出限额是有利于大党尤其是保守党这样财力雄厚的党的。对小党来说,这个限额没有任何意义,是可望而不可即。实际上,过高的最高限额对限制竞选开支不起任何作用。

总之,保守党财源茂盛,财力雄厚,所以在支出上也就显得很阔气。有雄厚的财力是保守党的一大优势,这就为第三党取它而代之又增加了—道障碍。

三、国家对政党的资助

这部分不仅适合于保守党,也适合于工党及其他反对党。

在英国,国家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来资助政党,当然主要是间接的方式。国家的资助有三种渠道,即国家的选举津贴、提供广播手段和国家的现金津贴。

1.国家的选举津贴。对政党来说,国家选举津贴总的作用是可以使政党节省开支。国家选举津贴有三种形式:

(1)选民登记。在某些国家,选民登记工作是由政党自己在动员选民参加选举的过程中来完成的,这个过程花销很大。而在英国,这项工作由政府来做。1983年法案第8条规定:地方政府要任命一个官员来主持坐落在本地区或城镇的选区的选民登记工作。此外,选民登记官还要负责每年准备和出版国会选民以及地方议会选民的登记册。为了准备造册,登记官必须逐家逐户地去调查以便确定谁有登记资格。登记官在完成他的任务的过程中,所有费用都由任命他的地方政府负责支付。据统计,1983年,选民登记的费用是24,300千镑。

(2)为候选人提供设备。主要有两项,一是提供邮寄津贴,一是提供会议场地。提供邮寄津贴是指候选人可以免费利用国家的邮政设施向选民邮寄他的竞选演说或信件。每份邮件的重量不超过60克。这些邮费由国家财政部向邮电部补偿。1979年,这项费用是4,300千镑,邮件有76,700千个;1983年,这项费用涨到7,800千镑,邮件77,700千个。这项津贴也适用于欧洲议会选举,但不适用于地方选举。

提供会议场地是指在国会和地方议会竞选期间,候选人有权使用坐落在本选区的公立学校的教室和会议室举行公开的会议,其主要费用由公共基金中支付。候选人所需要支付的是做准备工作、清理房间、取暖和照明的费用,以及对室内设备损坏的赔偿费。至于在某次选举中哪个学校的房间可以给候选人使用由内政部决定。

(3)选举官费用。选举官在监督和管理选举上起着重要作用。在19世纪,选举官的职责是由郡长和市长来承担的,进入本世纪以后改为由选举官承担。起初,选举官要向候选人索取很高的报酬。当然,不同选区,选举官索费情况不同,如1874年,在伦敦西南的里士满仅收12镑,而在曼彻斯特则收1,457镑,在中塞克斯收2,373镑。1875年通过法案,限定了选举官索费的最高限额。1918年,国会又通过法案,规定选举官费由财政部承担。这一规定大大减轻了政党在选举中的财政负担。如工党在1906年,支付选举官费有2,333镑,而这一年整个选举开支才5,420镑,前者占后者的43%。

2.提供广播手段(包括电视和无线电广播)。广播公司在竞选期间为政党提供免费服务。而在美国,竞选时利用广播手段是由参加竞选者个人付费的。据统计,1979年,英国以这种方式向政党提供的津贴达5,100千镑。如果把给政党提供服务的时间用来从事商业性活动,可以创造出上述数字的商业利润。按规定,政党不可以花钱在电视和无线电广播上做广告,但是可以利用广播进行其他形式的宣传活动。英国最大的两家广播公司——BBC和IBA都提供这种服务。服务费用由广播公司自己负担,政府不给予补偿。

3.现金津贴。这是最近十几年才有的国家对政党的资助形式,尽管其数量非常有限。现金津贴有三种:

同类推荐
  • 政府论

    政府论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通过论证“天赋自由和平等”,驳斥了“君权神授”和“王位世袭”论;下篇从自然状态、社会契约论、政治社会和政府的组建等方面正面阐述政府理论。
  • 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

    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

    “长者先幼者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1999年中国进入老龄社会以来,老龄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老龄化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话语。人口老龄化意味着什么?对城乡二元体制下的中国人有何影响?国家、政府、社会在养老责任中的职责分担如何?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老年人能否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我国在建设和谐社会,养老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如何得以解决?西方福利国家模式在中国行得通吗?如火如荼的社会工作教育如何本土化?这都是笔者郅玉玲在《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写作过程中不断思考的问题。
  • 政道

    政道

    怎样为官?怎样才能做好官? 本书从《资治通鉴》《史记》《左传》《论语》《孟子》等中华传统典籍中精选了330余则历史故事,旨在为官员提供向历史学习的资料,向历史要观念、要经验、要成果。 唐太宗李世民曾把历史比作一面镜子,说它照出了兴衰更迭。其实兴衰不仅是朝代,也包括个人命运。读历史,联系自己,可以达到正衣冠的效果。 本书从仁政、德政、法政、善政、廉政、简政、宽政、信政、勤政、和政等10个方面介绍了古代的为政之道,对领导干部确立“以民为本”的指导思想和借鉴古人的治政模式具有较强的启发意义。
  • “九二共识”文集

    “九二共识”文集

    为纪念“九二共识”二十周年,本文集汇集1992至2012年11月底两岸官、学、媒体等各界对“九二共识”的阐述、评论、报道及回顾,从两岸的视角为之做历史的存证。内容包括亲历香港会谈前后两会磋商和达成“九二共识”过程的权威人士的回忆及论述文章;有关“九二共识”的重要文件和当时的新闻报道;两岸对于“九二共识”的权威宣示和阐述;两岸专家学者和媒体发表的对“九二共识”研究成果和评论文章等。
  • 美国第一智库:白宫头号智囊兰德公司的秘密历史

    美国第一智库:白宫头号智囊兰德公司的秘密历史

    本书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站在事实的角度为读者详细讲述兰德公司的发展历程,以及其成为“美国第一智库”的原因。除了讲述兰德公司的发展史之外,还分析了兰德公司的发展趋势,使读者在阅读本书的时候有更多的体会。
热门推荐
  • 王妃太俏皮:霸道君上很贪心

    王妃太俏皮:霸道君上很贪心

    什么?!在湖边洗澡也会被人偷香,小心得针眼吧你!那个混蛋王爷还把她毫无顾忌的抱起,带到皇宫里。他想封她为王妃,她却总想着逃跑,他一次次逮她回来,硬冠上王妃的头衔给她。
  • 绝胜冠军

    绝胜冠军

    “冠军只有一个,人们只会记住冠军是谁,第二第三是谁他们才不感兴趣知道。”这句话是纵横队上任队长说的,何维牢牢记在心里。heroic(英雄)这个游戏已经出现五年了,何维作为职业选手,却从来没有得到过冠军。这次第六赛季,他的纵横队,终于拼到总决赛……
  • 金手指

    金手指

    六月,苦夏,骄阳如火。我从艮山门车站坐去牛头山的慢车,到长山县城,五小时;再从县城转乘长途汽车,到石岗公社,两小时。好在我这天起得早,找到石岗中学时,也已经下午六点多钟了。我汗流浃背,喉咙口直冒烟。我不期待全校师生能夹道欢迎我,但求凉茶一碗,让我喝个痛快。却很意外,学校空空荡荡的,没有一个人。简陋的房屋,倒是东一排西一排的,错落有致,其中有所高大雄伟的建筑物,一看便知是大会堂。那年头,全国人民的精力都倾注在这种地方了。有一群顽皮的阳光和麻雀,在操场上玩耍,起起落落,不肯回家。或许,这儿就是它们的家。
  • 巫师亚伯

    巫师亚伯

    新书《超凡大卫》,穿越到星际世界,身旁带着神的影侍,四周到处是危险……穿越了,怎么还带着赫拉迪克方块。骑士很帅,巫师拉风。你说我是做骑士还是做巫师呢?Q群(普通群):7878681Q群(VIP群):7999186
  • 一世甜宠

    一世甜宠

    顾知夏从小在孤儿院长大,虽然品学兼优,但是不懂爱情,钢铁直,纪凌尘一开始只想要跟她合作接近她,却慢慢喜欢上了她,但是这家伙太直了吧。没办法纪凌尘只好连坑带骗加卖惨追上了她。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美缘纪

    美缘纪

    现代爱情小说,讲述了当外乡姑娘偶遇到都市王子,当真心爱恋遭遇重重阻隔,当海誓山盟遭遇姐妹背叛……他们,能否将爱情进行到底?时尚、青春、情义、小鲜肉、好闺蜜、辞老总、男人的较量、女人的暧昧尽在小说中。
  • 文忠集

    文忠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誓约

    誓约

    北京少年刘也在一场露天音乐会上巧遇来自日本的少女saki。不同的国家背景,不同的经历,同样孤单的成长经历,让两颗年轻的心渐渐靠近。然而这场拥有美好开端的异国恋情却没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 There Must Be Showers

    There Must Be Showers

    Interior designer Shelley Scott's turbulent marriage ended in divorce--and she's finally back on her feet. But when she lands a wealthy new client and realizes it's her ex-husband, handsome and elegant Nick Montpelier, she curses her bad luck.Soon she realizes Nick has hired her to decorate the beautiful mansion where they both once planned to live--for the new woman in Nick's life. Determined to do the job, earn the money, and never look back, Shelley never dreams she'll fall back into Nick's arms--and back in 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