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0800000045

第45章 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移植思维

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大学教课时曾说:“移植思维是科学发展的一种重要方法。许多物理学上的发现,都可以运用于其他领域。而将新发现用于其他领域的时候,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他还说:“重大的科学成果离不开移植思维。”

其实,在企业经营与管理中,也需要运用到“移植思维”。“鲇鱼效应”,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

在日本北海道有很多渔民,他们祖居于此,世代以捕鱼为生。渔民们具有高超的捕鱼技术,尤其擅长捕沙丁鱼。沙丁鱼在这一带非常受欢迎,市场价格很高,可是沙丁鱼被渔民们从海里捕捞上来以后,过不了多久就会死掉,通常人们在市场上很难买到活的沙丁鱼。可是,鱼一旦死掉就没有了新鲜的味道,当然卖不了好的价钱,渔民们为此苦恼不已。

后来,有一个渔民得知在欧洲北海有个渔村,当地的渔民从海里捕捞了沙丁鱼后,却能让它们活蹦乱跳地被送到集市上去卖。这一情形引起了日本渔民的兴趣。经过多方打听,他们终于弄明白了情况。原来,北海渔民在捕捞沙丁鱼时,提前在鱼舱里放入几条鲇鱼,这些鲇鱼是沙丁鱼的天敌。每当渔民把捕捞上来的沙丁鱼放进鱼舱后,沙丁鱼就始终被鲇鱼追赶,它们争先恐后地游动,正是在这种紧张状态下,沙丁鱼保持了应有的活力,可以长时间地存活。

不少企业将保存沙丁鱼这一规则移植于企业经营,体现在企业的竞争机制与危机意识方面。

竞争是现代企业生存的一种常态,竞争可以使企业增强危机意识,提高竞争力。一个企业如果害怕竞争,企业经营者不思进取,企业就不会有好的发展,而且很难生存下去。这样的企业会慢慢僵化,并且逐渐消亡。一个企业无论是内部管理,还是外部拓展,如果不愿从其他领域中移植技术、借鉴经验,一味地因循守旧,踯躅不前,就很难获得先机,发展壮大。最终就有可能破产,被其他企业兼并。

不同的企业之间可以进行文化移植。在企业兼并完成后,可以对被兼并企业的文化进行取舍地吸收。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象征,如果一家企业没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那么它是难以持久发展的。没有自身文化的企业就如同一个缺乏主见的人,一旦面临困境,就会茫然不知所措。如今企业间的竞争,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中国的海尔集团有过不少成功的兼并案例,被美国商学院与学术界评为“企业的奇迹”。由此不难推断,“海尔”文化是具有极高的价值的。如果海尔缺乏文化,或者说海尔缺乏有价值的文化,那么它是无法发展到那么大的规模,无法兼并其他企业的。海尔在兼并其他企业的时候,首先是对自身的企业文化进行宣传,告诉对方海尔的理念,海尔的精神,海尔的宗旨。这种将海尔文化移植渗透到其他企业的行为,被海尔人称为“克隆海尔鱼”。海尔集团对红星电器公司进行兼并的时候,一分钱也没有出,完全是依靠海尔的工作人员对企业文化不断宣传与推广。当时,红星电器公司面临着倒闭的危险,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们缺乏企业文化,于是,海尔集团就抓住了这一点,硬是用海尔精神救活了红星电器。

在企业兼并中,有诸多方面可以运用移植思维,不同企业之间的管理方式可以移植。兼并企业可以将自身的管理方式、管理理念、管理思路、管理模式、管理机制移植到被兼并的企业中去,让被兼并的企业获得新鲜的血液,使得被兼并企业的管理效率提高。这样一来,被兼并企业就能够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配置,企业自身也能够得到良好的运转,企业效益也随之不断提高。

不同企业之间还可以进行技术移植。兼并企业可以把自己的先进技术巧妙地移植到技术落后的企业里,也可以将企业内某一领域的技术移植到另一个领域,使这一领域焕发出生机。企业先进的技术包括科学技术、工艺、配方等,这些都是一家企业的基础和隐形实力,如果一家企业的技术落后,那么它的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就可能不高。如果一家企业的技术在同行业始终保持着领先的地位,那么这家企业的生产效率肯定是超前的,它的产品也是高附加值的。而一些技术落后的企业,为了抢占市场,粗制滥造,以次充好,这样不仅破坏了市场规律,也使自身的声誉下降,而且还有被淘汰出局的危险。因此,通过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可以很好地实现企业之间技术的移植,这样不仅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最重要的是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工作效率。

不同企业之间可以进行品牌移植。有的企业并不是管理落后,也不是技术落后,而是缺乏一定的资金,以致无法对自己的品牌进行推广。众所周知,对企业品牌的推广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而且效果不一定好。现在的企业竞争不仅仅是商品的竞争,更是品牌间的竞争。据有关调查显示,在发展中国家,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每年至少需要投入900万美元到1300万美元,才能维持稳定的市场份额。如果在这些国家想要创建一个新品牌,那么每年需要花费更多的金钱,并且成功率还不到10%。由此可见,品牌是一个企业长期发展积累而成的,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如果企业之间可以进行品牌移植,那么,这对双方来说,都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企业的品牌移植是指兼并企业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企业通过品牌移植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这也是一些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品牌移植也是有一定风险的,如果被兼并的企业无法达到兼并企业要求的质量与效益,那么后期将会面临着很多问题。

普林斯顿大学思维练习(二)

20世纪初,美国纽约一家名为“世纪先锋”的广告公司,高薪面向全国招聘一名美术设计师。公司不仅要求应聘者具有扎实的美术功底,而且要求其思路开阔,富有创意。为检验应聘者是否符合要求,公司要求应聘者先寄来三幅自己最近满意的作品:一幅素描、一幅写生和一幅图案设计。

招聘广告登出后,很快收到了来自全国的许多应聘邮件,但招聘主管却没有发现令他满意的。一天,公司又收到了一封应聘邮件,应聘者在信封中放了一幅素描和一幅写生,从这两幅作品看,对方的美术功底很扎实。可是信封里却没有寄来图案设计作品。

最后,招聘主管在信封里找到了一张字条,看了那张字条后,招聘主管立刻决定录用这个人。

想一下,他在字条上写了什么?

同类推荐
  • 道德经(中华国学经典)

    道德经(中华国学经典)

    《道德经》分道经和德经两部分,共八十一章,约五千字。虽然篇幅不长,却论述精辟,思想深邃。其内容重在详尽论述作为宇宙本体、万物之源和运动规律的天道,并将这种天道用以关照人道,指导治国和修身,直面现实社会,内容涉及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等诸多方面。
  •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本书是一部以王阳明的心学形成历程为主线的人物传记,将他的生平、心学以及现代励志概念结合起来,更深层次地、更独特性地介绍王阳明其人其学。这不是一部简单的传记,它深入浅出,幽默有趣,是有关王阳明的著述中不可多得的一部精品。
  •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作为20世纪走红的哲学家,尼采是一个大学教授,一个诗人,一个哲学家,一个孤独的漂泊者。他杀死了“上帝”,但他不是传说中的那个恶魔。他是一个真实的人。他的癫狂和孤独之下,是面对人生难题的无比真诚——在传统价值全面崩溃的时代,人如何重新确立生活的意义?本书把尼采当作一位人生哲学家看待,以生命意义之困惑和寻求为主线,把尼采思想的各个主题,包括权力意志、价值重估、超人等,贯通起来加以阐释,饱含知识分子的个体感悟和时代激情,重现一个真实的尼采——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的伟大哲人、一位无比真诚的人生哲学家。本书曾引起广泛而热烈的时代共鸣,深深影响吴晓波、王军等一代知识分子。
  • 人论:迷误与救赎

    人论:迷误与救赎

    本书在指出人的的常、迷、悟这三种不同的生存状态、生命形态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个体生命由迷返常并进而转迷入悟的觉醒、行动的路径、契机和方法,尤其对生命之悟这一人生的最高境界的具体样态及其在人生的方方面面的体现做了更为深入细致的观照、透析。本书稿的风格特点是力图吸纳、涵容不同时空先哲的智慧、哲思、诗意,打通不同学科、领域的间隔,将其相渗互融,勾连交织,但又不是进行简单地混搭、杂拼和碎片组合,而是创造一个生气灌注的、让生命、灵魂浴火重生的有机整体。尽力摆脱学院式的机械呆板的理论构架、枯燥乏味的学术规范和千人一面的新八股式的文风的窠臼,植根于民间、现实的大地沃土,发源于现代人生、时代潮流的源头活水,将哲思的睿智和诗意的灵动结合起来,究风俗与制度,察人性与人心,启生命之感悟,发个人之感慨,成一家之言说。
  •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

    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丛书第二辑的一种,主要描述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时代背景、写作目的及历史影响,分析了本书的主要思想,包括: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内在矛盾及其解体,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及其局限,费尔巴哈哲学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批判;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其伟大意义进行了评述。最后论述了《费尔巴哈论》对当代中国的重要现实意义。
热门推荐
  • 锁轮

    锁轮

    人类能过对基因优劣的判定,将公民划分为了四等。作为四等公民的伏霭捡到了一个神秘的锁轮,锁轮上有五把锁,每打开一把锁他都将会获得一次提升基因系数的机会,从而走上改变命运的道路。不过当他将最后一道锁打开,才知道自己捡到的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 明伦汇编人事典还归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还归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不要当坏人

    我不要当坏人

    世人皆清醒,惟他长醉。他,莫南星,上天不宠,别人不爱,一不小心,成了话多的反派。
  • 小男孩受益一生的名人故事

    小男孩受益一生的名人故事

    本书精心编写了几十个伟人和名人的成长成才小故事,其中蕴涵着小男孩必须要懂得的成长道理。这些名人成长故事能够吸引小男孩阅读和效仿,并且能够让小男孩受到启发,进而激励自己,小男孩阅读的同时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课外知识。
  • 克鲁索

    克鲁索

    1989年夏的东德,24岁的大学生艾德因女友意外去世而备受打击,他选择暂时逃离原来的生活,独自来到了希登塞岛上。一分是陆地,九分是天:希登塞岛是度假胜地,也是边境内的自由之乡,它属于那些得享极乐的人,白日做梦和梦中起舞的人,属于失败者和边缘人。艾德加入了岛上的克劳斯纳饭店,成为一名旺季洗碗短工。他结识了一群性格和背景各异的同事,其中有克鲁索——希登塞岛的精神领袖。他是一种奇特的混合物,包含着几达禁欲的严格和克己,近乎狂热的果决,对奇幻和禁忌的偏好,还有他那种神圣的严肃,静静振动着的气场,或者说——克鲁索能量。岛上,围绕克鲁索形成了一张由各种关系和活动组成的网。在克鲁索身旁,艾德拷问着自己和他想放弃的心……然而,随着时局变化,柏林墙倒塌,岛上的人们需要为自己的何去何从而做出新的选择……
  • 武道开天

    武道开天

    李名昊重生人族八皇后裔,横渡诸天,武道争锋万界,霸凌母河,煊赫人族威名。
  • 闻一多诗文:最后一次的讲演

    闻一多诗文:最后一次的讲演

    闻一多的作品,情感炽热、意象完整、音律和谐,犹如一张张重彩的油画,耐人回味。本书分散文和诗歌两大部分,精选了闻一多的部分经典散文和诗歌,囊括了闻一多作品的精华。全书论述精辟,行文优美流畅,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引人入胜,适合广大读者阅读。
  • 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2010

    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2010

    奚晓明主编的《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2010》综述了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概况与要点;详细解读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知识产权的司法解释;研讨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本书权威、前沿、全面阐述了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相关问题。
  • 凰图之悍妃天下

    凰图之悍妃天下

    ◆◇◆◇彪悍,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做事的风格。他,容若,是在战场上是所向披靡的彪悍。他,容若,是在皇帝面前冷言冷语的彪悍。他,容若,是在言语间令人无力还击的彪悍。他,容若,是十几年来为被人发现是女儿身的彪悍。——◆◇————◇◆————◆◇————◇◆——◆◇◆◇无力,是一种心酸的人生,是一种带着喜带着忧的阴晴不定。他,南宫夙延,是在面对容若只对自己冷言冷语时候的无力。他,南宫夙延,是在知道容若喜欢男人却不喜欢自己的无力。他,南宫夙延,是徘徊在对容若喜欢和放手之间纠结犯贱般的无力。他,南宫夙延,是在知道容若是女儿身却依旧对与她相关的一切无力。——◆◇————◇◆————◆◇————◇◆——◆◇◆◇他们之间纠纠缠缠,缠缠绵绵,绵绵甜甜。◆◇◆◇误会,小三,苦衷,分开,重逢,各种狗血各种雷人各种囧。◆◇◆◇看她如何让将军之魂退散,成为一代悍妃。——◆◇————◇◆————◆◇————◇◆——精彩内容抢先看,一睹为快【片段一】“他们太目中无人了。”南宫夙延握紧拳头看着前面发生的那一幕。“确实,他们太不把你放在眼里了,在你的地盘,他们还真是嚣张呢。”容若微笑的附和。“他们简直欺人太甚。”“嗯,害得我忍不住要出手了。”容若认真的说。“不妥,他们毕竟盟国的重臣,会伤了两国的和气。”作为皇帝,就算是让自己受气也不能让生灵涂炭。“我明白了。”容若一脸了解的点头。“嗯。”“那我出脚好了!”“……”敢情他就只听了一句不能出手!【片段二】金銮殿上——第一天——“容若呢?”“容若将军说他有伤在身,身体虚弱,无法上朝。”第二天——“容若呢?”“容若将军说他伤的太严重了,暂时还卧病在床,实在无法上朝。”第三天,第四天……一个月这么过去了,容若依旧还没有来上朝。容若不上朝说的是各种让人挑不出刺的理由。“他是伤的多严重?”南宫夙延咬牙,眉毛上挑:“告诉容若除非他死,否则明天上朝朕一定要看到他。”翌日——“容若呢?”南宫夙延看着原本应该站在容若的地方,依旧空空如也,不由的眯起眼睛问。“启禀皇上,容若将军现在在凤凰楼。”凤凰楼是京城最大,最门庭若市的妓院。“凤凰楼,很好!”南宫夙延微眯的眼睛里透出一丝丝危险的气息:“他到底把朕的话放哪里了?”
  • 小窗幽记(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小窗幽记(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小窗幽记》共十二卷,是明代陈继儒所编撰的一本随文集锦。整本书看似是一种对所见所闻、所听所想的记录,而实则是对内心感悟的梳理,悟的是一种人生百态,悟的是一种世间真情,悟的也是一种人生真谛。《小窗幽记》并不是陈继儒个人所著述,而是他摘取各个文章中的经典言语,再加上自己的人生感悟所编纂的一本格言形式的随文集,成书之后不但收到当时文人的青睐,在之后的历代时光里都得到了较高的赞誉。清代陈文敬赞扬这本书说道:“端庄杂流漓,尔雅兼温文,有美斯臻,无奇不备。”而现今的文学研究者更是将这本书与王永彬的《围炉夜话》、洪应明的《菜根谭》并称中国人修身养性的三大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