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1200000012

第12章 运思篇(8)

记述文记述一件事物,必得先提出该事物,然后把各部分分项写下去。如果一开头就写各部分,人家就不明白你在说什么了。我曾经记述一位朋友赠我的一张华山风景片。开头说:“贺昌群先生游罢华山,寄给我一张十二寸的放大片。”又如魏学洢的《核舟记》,开头说:“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不先提出“寄给我一张十二寸的放大片”以及“尝贻余核舟一”,以下的文字事实上没法写的。各部分记述过了,自然要来个结尾。像《核舟记》统计了核舟所有人物器具的数目,接着说:“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这已非常完整,把核舟的精巧表达得很明显的了。可是作者还要加上另外一个结尾,说:

魏子详瞩既毕,诧曰:嘻,技亦灵怪矣哉!《庄》《列》所载称惊犹鬼神者良多,然谁有游削于不寸之质而须麋了然者?假有人焉,举我言以复于我,亦必疑其诳,乃今亲睹之。繇斯以观,棘刺之端未必不可为母猴也。嘻,技亦灵怪矣哉!

这实在是画蛇添足的勾当。从前人往往欢喜这么做,以为有了这一发挥,虽然记述小东西,也可以即小见大。不知道这么一个结尾以后的结尾无非说明那个桃核极小而雕刻极精,至可惊异罢了。而这是不必特别说明的,因为全篇的记述都暗示着这层意思。作者偏要格外讨好,反而教人起一种不统一的感觉。我那篇记述华山风景片的文字,没有写这种“结尾以后的结尾”,在写过了照片的各部分之后,结尾说:“这里叫作长空栈,是华山有名的险峻处所。”用点明来收场,不离乎全篇的中心。

叙述文叙述一件事情,事情的经过必然占着一段时间,依照时间的顺序来写,大致不会发生错误。这就是说,把事情的开端作为文章的开头,把事情的收梢作为文章的结尾。多数的叙述文都用这种方式,也不必举什么例子。又有为要叙明开端所写的事情的来历和原因,不得不回上去写以前时间所发生的事情。这样把时间倒错了来叙述,也是常见的。如丰子恺的《从孩子得到的启示》,开头写晚上和孩子随意谈话,问他最欢喜什么事,孩子回答说是逃难。在继续了一回问答之后,才悟出孩子所以欢喜逃难的缘故。如果就此为止,作者固然明白了,读者还没有明白。作者要使读者也明白孩子为什么欢喜逃难,就不得不用倒错的叙述方式,回上去写一个月以前的逃难情形了。在近代小说里,倒错叙述的例子很多,往往有开头写今天的事情,而接下去却写几天前、几月前、几年前的经过的。这不是故意弄什么花巧,大概由于今天这事情来得重要,占着主位,而以前的经过处于旁位,只供点明脉络之用的缘故。

说明文大体也有一定的方式。开头往往把所要说明的事物下一个诠释,立一个定义。例如说明“自由”,就先从“什么叫作自由”入手。这正同小学生作“房屋”的题目用“房屋是用砖头木材建筑起来的”来开头一样。平凡固然平凡,然而是文章的常轨,不能说这有什么毛病。从下诠释、立定义开了头,接下去把诠释和定义里的语义和内容推阐明白,然后来一个结尾,这样就是一篇有条有理的说明文。蔡元培的《我的新生活观》可以说是适当的例子。那篇文章开头说:

什么叫作旧生活?是枯燥的,是退化的。什么叫作新生活?是丰富的,是进步的。

这就是下诠释、立定义。接着说旧生活的人不做工又不求学,所以他们的生活是枯燥的、退化的,新生活的人既要做工又要求学,所以他们的生活是丰富的、进步的。结尾说如果一个人能够天天做工求学,就是新生活的人,一个团体里的人能够天天做工求学,就是新生活的团体,全世界的人能够天天做工求学,就是新生活的世界。这见得做工求学的可贵,新生活的不可不追求。而写作这一篇的本旨也就在这里表达出来了。

再讲到议论文。议论文虽有各种,总之是提出自己的一种主张。现在略去那些细节且不说,单说怎样把主张提出来,这大概只有两种开头方式。如果所论的题目是大家周知的,开头就把自己的主张提出来,这是一种方式。譬如今年长江、黄河流域都闹水灾,报纸上每天用很多的篇幅记载各处的灾况,这可以说是大家周知的了。在这时候要主张怎样救灾、怎样治水,尽不妨开头就提出来,更不用累累赘赘先叙述那灾况怎样地严重。如果所论的题目在一般人意想中还不很熟悉,那就先把它述说明白,让大家有一个考量的范围,不至于茫然无知,全不接头,然后把自己的主张提出来,使大家心悦诚服地接受,这是又一种方式。胡适的《不朽》是这种方式的适当的例子。“不朽”含有怎样的意义,一般人未必十分了解,所以那篇文章的开头说:

不朽有种种说法,但是总括看来,只有两种说法是有区别的。一种是把“不朽”解作灵魂不灭的意思。一种就是《春秋左传》上说的“三不朽”。

这就是指明从来对于不朽的认识。以下分头揭出这两种不朽论的缺点,认为对于一般的人生行为上没有什么重大的影响。到这里,读者一定盼望知道不朽论应该怎样才算得完善。于是作者提出他的主张所谓“社会的不朽论”来。在列举了一些例证,又和以前的不朽论比较了一番之后,他用下面的一段文字做结尾:

我这个现在的“小我”,对于那永远不朽的“大我”的无穷过去,须负重大的责任;对于那永远不朽的“大我”的无穷未来,也须负重大的责任。我须要时时想着,我应该如何努力利用现在的“小我”,方才可以不辜负了那“大我”的无穷过去,方才可以不遗害那“大我”的无穷未来?

这是作者的“社会的不朽论”的扼要说明,放在末了,有引人注意、促人深省的效果。所以,就构造说,这实在是一篇完整的议论文。

普通文的开头和结尾大略说过了,再来说感想文、描写文、抒情文、纪游文以及小说等所谓文学的文章。这类文章的开头,大致有冒头法和破题法两种。冒头法是不就触到本题,开头先来一个发端的方式。如茅盾的《都市文学》,把“中国第一大都市,‘东方的巴黎’——上海,一天比一天‘发展’了”作为冒头,然后叙述上海的现况,渐渐引到都市文学上去。破题法开头不用什么发端,马上就触到本题。如朱自清的《背影》,开头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就是一个适当的例子。

曾经有人说过,一篇文章的开头极难,好比画家对着一幅白纸,总得费许多踌躇,去考量应该在什么地方下第一笔。这个话其实也不尽然。有修养的画家并不是画了第一笔再斟酌第二笔的,在一笔也不曾下之前,对着白纸已经考量停当,心目中早就有了全幅的布置了。布置既定,什么地方该下第一笔原是摆好在那里的事情。作文也是一样。作者在一个字也不曾写之前,整篇文章已经活现在胸中了。这时候,该用什么方法开头,开头该用怎样的话,也都派定注就,再不必特地用什么搜寻的工夫。不过这是指有修养的人而言。如果是不能预先统筹全局的人,开头的确是一件难事。而且,岂止开头而已,他一句句、一段段写下去将无处不难。他简直是盲人骑瞎马,哪里会知道一路前去撞着些什么?

文章的开头犹如一幕戏剧刚开幕的一刹那的情景,选择得适当,足以奠定全幕的情调,笼罩全幕的空气,使人家立刻把纷乱的杂念放下,专心一志看那下文的发展。如鲁迅的《秋夜》,描写秋夜对景的一些奇幻峭拔的心情,用如下的文句来开头: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是并不寻常的说法,拗强而特异,足以引起人家的注意,而以下文章的情调差不多都和这一句一致。又如茅盾的《雾》,用“雾遮没了正对着后窗的一带山峰”来开头,全篇的空气就给这一句凝聚起来了。以上两例都属于显出力量的一类。另有一种开头,淡淡着笔,并不觉得有什么力量,可是同样可以传出全篇的情调,范围全篇的空气。如龚自珍的《记王隐君》,开头说:

于外王父段先生废簏中见一诗,不能忘。于西湖僧经箱中见书《心经》,蠹且半,如遇簏中诗也,益不能忘。

这个开头只觉得轻松、随便,然而平淡而有韵味,一来可以暗示下文所记王隐君的生活,二来先行提出书法,可以作为下文访知王隐君的关键。仔细吟味,真有说不尽的妙趣。

现在再来说结尾。略知文章甘苦的人一定有这么一种经验:找到适当的结尾好像行路的人遇到了一处适合的休息场所,在这里他可以安心歇脚,舒舒服服地停止他的进程。若是找不到适当的结尾而勉强作结,就像行路的人歇脚在日晒风吹的路旁,总觉得不是个妥当的地方。至于这所谓“找”,当然要在计划全篇的时候做,结尾和开头和中部都得在动笔之前有了成竹。如果待临时再找,也不免有盲人骑瞎马的危险。

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个完了。要文字虽完了而意义还没有尽,使读者好像嚼橄榄,已经咽了下去而嘴里还有余味,又好像听音乐,已经到了末拍而耳朵里还有余音,那才是好的结尾。归有光《项脊轩志》的跋尾既已叙述了他的妻子与项脊轩的因缘,又说了修葺该轩的事,末了说: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这个结尾很好。骤然看去,也只是记叙庭中的那株枇杷树罢了,但是仔细吟味起来,这里头有物在人亡的感概,有死者渺远的惆怅,虽则不过一句话,可是含蓄的意义很多,所谓“余味”“余音”就指这样的情形而言。我曾经作过一篇题名《遗腹子》的小说,叙述一对夫妇只生女孩不生男孩,在绝望而纳妾之后,大太太居然生了一个男孩;不久那个男孩就病死了;于是丈夫伤心得很,一晚上喝醉了酒,跌在河里淹死了;大太太发了神经病,只说自己肚皮里又怀了孕,然而遗腹子总是不见产生。到这里,故事已经完毕,结句说:

这时候,颇有些人来为大小姐二小姐说亲了。

这句话有点冷隽,见得后一代又将踏上前一代的道路,生男育女,盼男嫌女,重演那一套把戏,这样传递下去,正不知何年何代才休歇呢。我又有一篇小说叫作《风潮》,叙述中学学生因为对一个教师的反感,做了点越规行动,就有一个学生被除了名;大家的义愤和好奇心就此不可遏制,捣毁校具,联名退学,个个人都自视为英雄。到这里,我的结尾是:

路上遇见相识的人问他们做什么时,他们用夸耀的声气回答道:“我们起风潮了!”

这样结尾把全篇停止在最热闹的情态上,很有点儿力量,“我们起风潮了”这句话如闻其声,这里头含蓄着一群学生在极度兴奋时的种种心情。以上是我所写的两篇小说的结尾,现在附带提起,作为带有“余味”“余音”的例子。

结尾有回顾开头的一式,往往使读者起一种快感:好像登山涉水之后,重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坐定下来,得以转过头去温习一番刚才经历的山水一般。极端的例子是开头用的什么话,结尾也用同样的话。如林嗣环的《口技》,开头说: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隅施八尺屏幛,口技人坐屏幛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结尾说:

忽然抚尺一下,众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前后同用“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用设备的简单冷落反衬口技表演的繁杂热闹,使人读罢了还得凝神去想。如果只写到“忽然抚尺一下,众响毕绝”,虽没有什么不通,然而总觉得这样还不是了局呢。

1935年11月1日发表

(选自《叶圣陶集》第15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年6月)

开头和结尾 (朱德熙)

高尔基说:“开头第一句是最困难的。它好像在音乐里给予全篇作品以音调,往往要费很长的时间才找到它。”同学们也常常因为不知道怎么开头而感到困惑。

生活是连续的,一篇文章就是在这连续不断的生活过程中挑选一个重点来刻画。那么写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剪裁的问题。从什么地方开始,写到哪里结束。截得太长或太短都不好,而一般同学的毛病正在于截得太长。譬如写开会,一定要从走进会场写起,写到散会之后回到宿舍为止,写游行一定要从集合出发写到回家躺上床睡觉。这种方法很笨拙,好像中国旧小说的作者,写一个人物总要从出生写到老死,虽然详细,却没有必要。

截得太长了,就多了一顶帽子,一条尾巴。帽子是可以脱掉的,尾巴是没有用的,都是多余的。譬如:

(10)记音乐晚会(第一段)

晚上七点钟,各院系的同学排着队,唱着歌,整齐地、有秩序地进入会场。

(11)丁玲讲恋爱问题(第一段)

钟声敲过之后,宿舍的走廊上掀起了一阵骚动,使我想起了今晚丁玲同志来清华演讲,于是赶快跟随着大家向大礼堂走去。

(12)苏联代表团在清华(最后一段)

同学们认为这种艺术远在资产阶级的艺术之上,而且只有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的艺术才有不朽的价值。大会直至太阳西下,才在高呼万岁声中尽欢而散。

写到“而且只有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的艺术才有不朽的价值”,就可以结束了,下面一句是多出来的尾巴。

同类推荐
  • 林肯传(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林肯传(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旱冰鞋

    旱冰鞋

    本书收录作者17篇短中篇作品,如《蓬镇纪事》《爸爸蹲在花园里》《天空之城》《闭眼睛走路的木木》《旱冰鞋》《升旗日》等篇章。《旱冰鞋》以旱冰鞋为主线,描写男孩之间的友谊、父亲对孩子无私沉默的爱;《升旗日》描写山村小学的学生为了自己的升旗日所做的努力,在他们纯真的心中这是一件庄重严肃骄傲的事儿,一定要做好的;《天空之城》讲述几个男孩为了寻找一片能够自由玩耍的地方的故事,描写他们的友谊、心中的渴望和无奈。其他篇目描写了或阳光、或忧愁、或不舍、或不幸的孩子的小故事。
  • 儒林外史全鉴

    儒林外史全鉴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清朝小说家吴敬梓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使它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儒林外史》不仅直接影响了近代谴责小说,而且对现代讽刺文学也有深刻的启发。《儒林外史 全鉴》是对该名著的鉴赏、赏析。
  • 蒲柳人家(教育部新编语文教材指定阅读书系)

    蒲柳人家(教育部新编语文教材指定阅读书系)

    《蒲柳人家》为“荷花淀派”代表作家刘绍棠的作品选本,收入其中短篇小说代表作《蒲柳人家》《瓜棚柳巷》《蛾眉》等,以及十余篇散文代表作,如《榆钱饭》《插柳之恩怎能忘》等。他的作品富含浓郁的生活气息,语言精致而韵味十足,描绘了一幅幅淳朴而典雅的运河乡土风俗画,热情讴歌了人性的善良美好。
  • 茶花女(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茶花女(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热门推荐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十万个为什么(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十万个为什么(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懂与不懂的,都可以在这找到答案。前苏联著名科普作家伊林凭借他那生花的妙笔、洞悉一切的慧心,以散文的笔调、简练质朴的语言、轻松有趣的话题,为小读者们逐一道破了那些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小秘密。
  • 万界系统之我是御者

    万界系统之我是御者

    临死的姜昊获得系统,穿越到异界,从此走上一条不归路,本文略搞笑。
  • 鬼马女神捕①:绝密卧底(下)

    鬼马女神捕①:绝密卧底(下)

    凤凰蓝翎凭借自己的腹黑和智慧,小妖姬十四凭借自己的自恋和毒舌,在危机四伏的樱宁学校混得风生水起。然而,接踵而至的神秘事件让他们俩焦头烂额,比如,姬十四的忠实粉丝兼同桌雨点点失踪了……为了找到雨点点,蓝翎、姬十四、雨霏霏三人追踪到不受三界约束的自由世界。阴森可怖的无边森林,高耸入云的神秘古堡,让人意想不到的诡异线索,让这起看似普通的失踪事件,变得越来越复杂,背后的谜团也逐渐浮出水面。在疑云密布的自由世界,三人合力救出了雨点点,并顺利封印了星夜姬。可是,当蓝翎的偶像、威震三界的灵界神捕墨羽赶到时,众人才发现,事情远没有他们想的那么简单,更大的危机在等待着他们……
  • 战匈奴

    战匈奴

    本书是一部讲述大汉与匈奴征战百年的纪实之作。两千多年前,当冒顿单于统一了自猿人时代就一直动乱分裂的蒙古高原,建立了不可一世的匈奴帝国的时候,中原即再一次陷入战乱与分裂。随着西汉帝王的东征西讨,至汉武帝时期,汉朝的疆域空前扩大,一个对匈奴进行呈C型包围的战略浮出水面。经历了数不清的波折与胜利后,汉朝慢慢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作者以麻辣诙谐的文笔、严谨审慎的态度,再现了两千多年前于废墟间建立的汉帝国与匈奴帝国间的巅峰对决。
  • 人坠今朝

    人坠今朝

    亦玄国的人都知道,镇国公府的大小姐容妩从来都是一个表情,微微上挑的嘴角导致谁看都“和蔼”的紧。直到有一天大小姐拿长簪废了“亲”未婚夫时....百姓:.......真谓是挂着最动人的笑,做着最残忍的事啊。世人皆说容大小姐高高在上,拒人千里之外。奈何....极域的尊主大人对她念念不忘。这不,尊主大人这会躺在塌上,衣衫半解,微微一笑风情万种:“小妩儿,长夜漫漫无心睡眠,岂不要再放纵一回?”容·拒人千里之外·妩:“来就来~”
  • 别让我当女孩子了

    别让我当女孩子了

    当我已经对人生没有抱任何期望的时候,是让我变成女孩子这件突发事件,改变了这个现实。我叫许佑明,是一名高中男生,在一次性转中遇见了原来的自己。不过,我一直认为这是另一个世界。为了回到原来的世界,我努力探索。这个世界,可能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因为……女孩子太难当了。它既充满了美好,又充满了未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大国企:共和国“长子们”的风雨六十年

    大国企:共和国“长子们”的风雨六十年

    它们是谁?它们的过去有着怎样的苦难与辉煌?它们的明天又将何去何从?而如今,它们又为何饱受质疑?作为中国经济改革的最重要一环,国企改革在过去的十数年里一直以一种磕磕绊绊的姿态进行着,人们曾对它们有过美好的初衷和憧憬,它们却在人们的期待中越走越“偏""。如今,国企一方面不断做大做强,成了行业内的“巨无霸”,却随之也陷入了垄断、与民争利的批评热潮中;另一方面,它们依然是保证经济主权的最后力量,在国际舞台上与跨国集团同台竞技。面对国企,泛泛的批评或褒扬都是不适合的。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国企?国企改革未来将走向何方?
  • 广异记

    广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