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1200000055

第55章 文体篇(13)

说明文关于剖释事理的部分,和议论文很有容易混淆的地方。因为对于一事的内容,真是说得极详尽;那么,它的价值怎样?我们对于它应持的态度怎样?都可不言而喻,用不到再加议论了。例如:把“社会主义”的意义、功用、优劣等都说到详尽无余,那么,社会主义的可行不可行自然非常明了;又如:将“教育”的含义尽量发挥,那么,教育应该怎样?人人应否受教育?也自然可以不必再说,就很明白。

照这样说来,议论文和说明文不是没有差别了吗?这又不然,第一是目的不同。说明文的目的是在使人有所知,议论文不但要使人有所知,还要有所信。

第二是性质不同。试就两者的题式看,就可明了。说明文大概用单语为题。如“社会主义”“教育”“新生活”之类。议论文则用一个命题为题,如“社会主义可行于中国”“教育为立国的根本”“现在应当提倡新生活”之类。一般议论文的题目,虽也有只用单语的,如“男女同学论”“孔子论”等,但不过是形式的省略,若从文章的内容去考察,便知仍是一命题。因为文中不是主张“男女应当同学”,便是主张“男女不应当同学”,不是说“孔子之道已不适于中国”,就是说“孔子之道仍当遵从”。议论文的题目原是文章的根本主张的概括的缩写,所以表面虽是单语,内容依然是命题。

第三是态度不同。说明文比较地偏于客观的,所以虽有时因各人的见解不同,不能人人一致,也有敌论者,但作者并不预计的。议论文却恰好相反,实际上虽未必就有人反对,作者心目中概假定有敌论者立在前面。因为若一切都成了定论,和数学上的公式一样,本来就无议论的必要了,“男女同学”所以还有议论的必要,正因有人主张也有人反对。

议论文虽和说明文不同,但议论文中用说明文的地方很多。因为没有说明作基础,判断很不容易下,例如要主张“男女应当同学”,那么,教育的意义和男女的关系等,都非先加以说明不可;试就下例玩味一下就更可明了了。

……但是到了现在,关于女子和文学的观念全然改变了。文学是人生的或一形式的实现,不是生活的附属工具,用以教训或消遣的;它以自己表现为本体,以感染他人为作用。它的效用以个人为本位,以人类为范围。女人则为人类一分子,有独立的人格,不是别的什么附属物。我们在身心状态的区别上,承认有男子、女子与儿童的三个世界,但在人类之前都是平等。与男女的成人世界不同的儿童,世间公认其一样地有文学的需要,那么在女子方面这种需要自然更是切要,因为表现自己的与理解他人的情思,实在是人的社会生活的要素;在这一点上,文学正是唯一的修养了。

(《女子与文学》)

命题

断定用言语或文字表示出来称为命题。议论文实际上就是对于所提出的命题所给的证明——有必要的时候,还加上相当的说明——所以命题是议论文的根本。命题是一个完全的句子(sentences),但一个完全的句子除了表明语句(indicative)外,疑问语句(interrogative)、命令语句(imperative)、愿望语句(optative)、惊叹语句(exclamatory)都不是命题,因为所表示的都不是一个断定,用不到证明。

命题从性质上说,有肯定和否定两种:

(甲) 竞争运动应该废止——肯定命题

(乙) 竞争运动不应该废止——否定命题

在理论上只有这种形式的句子可以作为议论文的题目,但实际上常有不照这样直写的;(甲)(乙)二项,可有下列各种格式:

论题本应是一个命题,就是一个完全的表明语句,但题目除表示论文的主旨外,有时还含有刺激读者的作用。所以如“女子不该参政吗?”“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异哉所谓国体问题!”等形式的题目都有;但实际上不过是从“女子应当参政”“文化运动应当注意美育”“非国体问题”变化出来的。

作议论文的第一步,就是认定自己所要提出的命题。命题确定了,然后加以证明。所要注意的,就是保持论点,不要变更,使议论出了本命题范围以外。例如“论莎士比亚的文学”,应当只从文学本身立论,不应该牵涉他幼时窃羊的事情,因为文学和作者的幼时道德各不相关;如果要牵涉,就应当先证明两者的关系,必要使人承认幼时道德不好的,长大了也无好文学,然后议论才立得住,不然总是谬论。这种毛病在批判别人的主张的时候很多,往往以攻击私人为压倒对手的武器。其实就是对手果然因为私德上受指斥不敢再答辩,也不是他的主张失败的证据。

证明

命题既经认定,就应当加以证明,证明可分两种。

一 直接证明 即是对于一种主张,找出积极的理由来证明。例如:

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公孙丑曰:“何谓也?”“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大败,将复之,恐不能胜,故驱其所爱子弟以殉之。是之谓: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

(《孟子·尽心》)

这篇的主旨是说梁惠王不仁,而用“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的事实来证明。

二 间接证明 就是所谓反证,对于一种主张,先证明对方的谬误,使自己所说的牢固。例如: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章子有一于是乎?”

(《孟子·离娄》)

这篇的主旨是说匡章是孝子,而用他没有不孝的事实来证明。

大概发表自己的主张,不能不有直接的证明;反驳他人的议论,间接证明最有用。例如:有人主张“足球应当废止”。他所持的理由是“足球危险”;就可用间接证明法反驳如下:

足球危险,不错。但是,世间危险的事情很多,火车也危险,飞机也危险。如果因为危险就应当废止,那么,火车、飞机也应当废止了;这是很不合理的。

用这种反驳法应当要注意对手的论点变更。若主张“足球应当废止”的人,因为这个驳议而声明说:“火车、飞机虽危险,但有用它们的必要,非足球可比的。”他的根据已全然变更了,最初的理由是“足球危险”,后来的理由是“足球危险而且非必要”,所以应当认为新论。

演绎法、归纳法和类推法

演绎法、归纳法和类推法,是论证的基本方法。要知道详细,须求之于论理学,这里所讲的只是一个大概。

一 演绎法用含义比较广阔的命题做基础来论证含义较狭的命题,这是演绎法。例如:

学校的功课都应当注意学习——大前提

音乐是学校的功课——小前提

故音乐应当注意学习——断案

这是演绎法最基本的形式,通常称为三段论式;是用含义较广的“学校的功课都应当注意学习”和“音乐是学校的功课”两个命题来证明“音乐应当注意学习”的命题。上列的顺序是论理上的通常的排列法;在文字或语言上,常有变更。试以上式为例:

(1)学校的功课都应当注意学习“的”,(大)音乐“既”是学校的功课,(小)所以音乐“也”应当注意学习。(断)

(2)学校的功课都应当注意学习“的”,(大)所以音乐“也”应当注意学习“呀”,(断)“因为”音乐“也”是学校的功课。(小)

(3)音乐“既”是学校的功课,(小)学校的功课都应当注意学习“的”,(大)音乐“也就”应当注意学习“了”。(断)

(4)音乐“既”是学校的功课,(小)音乐“就”应当注意学习,(断)“因为”学校的功课都应当注意学习“的”。(大)

(5)音乐应当注意学习“呀”!(断)“因为”学校的功课都应当注意学习,(大)音乐“也”是学校的功课。(小)

(6)音乐应当注意学习“的”,(断)音乐“既”是学校的功课,(小)学校的功课都应当注意学习“啊”。(大)

引号内的字是为句子的顺畅附加的,因为无论在文字上或语言上,常常还一定用很质朴的表明语句。大前提、小前提和断案不但排列的顺序可以变更,常常还有省略。例如:

(1)学校的功课都应当注意学习,(大)音乐“也”是学校的功课“呀”!(小)

(2)音乐“既”是学校的功课,(小)音乐“岂不”应当注意学习“吗”?(断)

(3)学校的功课都应当注意学习“的”,(大)音乐“就”应当注意学习“了”。(断)

(4)音乐“既”是学校的功课,“就”应当注意学习。

(5)学校的功课都应当注意学习,音乐自然不是例外。

只要意义能够明白,在文章上排列变更,要素省略都无妨。为了文章辞调的关系将命题的形式改换也是必要。但若要检查议论的正否,却须依式排列。例如:

(1)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孟子·离娄》)

(2)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孟子·万章》)

(3)他不用功,故要落第。

这些议论若要施以检查,须将省略的补足,成一完全的三段论式如下:

(1)失天下者失其民者也,

桀纣失其天下也,

故桀纣失其民者也。

(2)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尧为天子,

故尧不能以天下与人(舜)。

(3)不用功的学生都要落第,

他是不用功的学生,

故他要落第。

演绎法的议论,全以两前提做基础,所以如前提中有一不稳固,全论就不免谬误。如前例第三个论式:

不用功的学生都要落第,

他是不用功的学生,

故他要落第。

这论式中,大前提就不甚稳当,因为世间尽有天资聪明,不用功而可以不落第的学生。

世间原难有绝对的真理,所以就是论式各段都无误,也不是就没有辩驳的余地。不过各段的无误,是立论的必要条件,若没有这条件,议论的资格都没有了。

〔练习〕

试把下列各议论,补足成三段论式,并检查是否谬误:

1.验使学生苦痛,故应废止。

2.我国有广大的土地,岂有亡国之理。

演绎法的两个前提,原是立论的根据,假若对于一前提不易承认,还须别的三段论法,把这前提来证明。例如要论证“人类必须有教育”的一个命题,假定是用下列的论式:

知识由教育而得——大前提

人类须有知识——小前提

故人类必须有教育——断案

这论式中的小前提实在是很有疑问的,所以必须再加以证明如下:

生存须有知识——大前提

人类要生存——小前提

故人类须有知识——断案

倘使这论式中的前提,还有疑问,那么非再加以证明不可;繁复的议论文大概就是由许多三段论法联合成的。

〔练习〕

试补成下列的论式:

凡人因非全知全能,皆有缺点,故孔子虽圣人也有缺点。

二 归纳法归纳法和演绎法恰好相反,是集合部分而论证全体的论法。例如用演绎法证明“某人是要死的”,其论式如下:

凡人都是要死的——大前提

某人是人——小前提

故某人是要死的——断案

这例中的大前提“凡人都是要死的”的一个命题是否真实,如果要加以证明,也可用下列的演绎法的论式:

凡生物是要死的——大前提

人都是生物——小前提

故凡人都是要死的——断案

对于这个论式的大前提“凡生物是要死的”的一个命题,若还有疑问,须加以证明,那就不是演绎法所能胜任的,非用归纳法不可了。论式如下:

牛是要死的,马是要死的,羊是要死的,草是要死的,树是要死的……袁世凯死了,西施死了,我的祖父母死了……

牛、马、羊、草、树,……袁世凯、西施、我的祖父母……都是生物。

故生物是要死的。

这式的两前提都是以经验所得的部分集合起来,由此便得到“生物是要死的”的结论。

归纳法中有两个应当遵守的条件:

1.部分事件的集合须普遍而且没有反例;

2.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这两个条件如果能满足一个,大概可以认为没有错误。用例来说:

有角动物都是反刍动物。

在这例中,“有角”和“反刍”有没有原因结果的关系,这在现在的科学上还没有证明,所以不能满足第二个条件;但有角的动物如牛,如羊,如鹿等都是反刍的,并且没有反例,即有角而不是反刍的动物可以举出,这就满足第一个条件,而可认为正确的了。

有烟的地方必定有火。

这例中的“烟”同“火”是有因果关系的,满足了第二个条件,所以就是不遍举事例,也可认为正确。

文化高的国民都是白皙人种。

这例虽可举出英、美、德、法等国民来作例证,但有印度中国等反例可举,不满足第一个条件;并且,明确的因果关系也没有,又不满足第二个条件。这样的归纳便是谬论。

最有力的归纳论,是第一、第二两个条件都能满足的;因为事例既普遍而无相反的例可举,原因结果的关系又极明了,自然不易动摇了。所应注意的,有无反例可举,和人的经验有关系;就现在所经验的范围虽无反例,范围一旦扩大,也许就遇见了反例;所以归纳法所得的断案常是盖然的。但原因结果的关系既已明确,就有反例可举也不能斥为谬论;这只是原因还没完全举出,或反例另有原因的缘故。例如:

居都市的人比居乡村的人来得敏捷。

这就是生活状况的不同,一是刺激很多,一是清闲平淡,可以将原因结果的关系说明的;虽有一二反例,必定别有原因存在,对于原论并不能动摇。

〔练习〕

就下列各命题,广举事例且说明其因果关系:

(1)又化从海岸起始。

(2)卜筮不足信。

(3)健康为成功之母。

同类推荐
  • 彼得·潘

    彼得·潘

    从彼得·潘领着他那个动不动就使小性子的仙女朋友叮铃铃从育婴室的窗户飞进来开始,我们的故事就被魔咒影响。达林太太家的孩子们被送上永无岛,他们在岛上与那些找不着父母的孩子们相遇,一起窥视腼腆的人鱼在蓝色的泻湖里嬉戏、遭遇胡克船长和他手下那些凶恶的海盗……这个故事不仅写了作者个人的经历、奇遇,还写了奇幻的历险故事,具有不可抗拒的魅力。
  • 每个老师都是故事

    每个老师都是故事

    只要为孩子真心付出,就能够为自己和孩子们带来无法衡量的成长与快乐……在李镇西校长带领的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每个教师都是一个故事,每个教师都是一位爱的传播者,“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文精神深入到每一个武侯实验人的内心,他们与作为一校之长的李镇西在教育生活中相互砥砺与激荡,共同谱写了新教育的华章。这些真实的故事就如同一首首教育诗,为被温家宝总理所盛赞的“平民教育实践”留下了生动的教材和宝贵的资料。
  • 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

    本书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利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谋生,后回来对与其女友凯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全书充满强烈的反叛精神,又始终弥漫着离奇、紧张的超现实气氛,带有部分哥特文学的奇幻恐怖色彩,惊悚恐怖又不乏感人至深。
  •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本书是一本学生价值观念培养的教育类图书,具体包括:什么是金钱观、金钱观与价值观的关系、学生树立金钱观的年龄段、家长在学生价值观培养上的作用、金钱观培养的原则等内容。
  • 演艺技巧100问

    演艺技巧100问

    这是一套提高青少年音乐素质的指导性丛书,全套书目前推出五个音乐类专业方向,全套体例以100个一问一答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音乐专业知识,语言风格口语化,时尚化。本册为演艺技巧方向。
热门推荐
  • 绝境狼王系列:守卫火山

    绝境狼王系列:守卫火山

    本书是美国“动物奇幻小说女王”凯瑟琳·拉丝基的力作,它以被弃小狼——福狼的传奇故事为线索,将狼族生活与文学想象巧妙融合,编织成一套磨难成就传奇的神奇小说。从狼的生存,到狼的等级,从狼的情感,到狼的战争——狼族生活在本系列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从深沉的母爱,到坚定的信念,从温暖的友情,到超常的智慧——福狼与伙伴们不屈不挠的冒险经历被描写得细腻真切。
  • 扑街写手的挽歌

    扑街写手的挽歌

    一个带着自己新书男主设定的扑街写手穿越异界的故事,前期蠢萌向单女主,单女主,单女主
  • 倾心计:第一皇妃

    倾心计:第一皇妃

    他是杀伐决断,果敢狠辣的王。她是艳绝天下,唯我不二的幽冥宫宫主。风起云涌,她金戈铁马,谈笑间令千军万马灰飞烟灭。凤凰涅槃,谁家江山?回首一瞥,那一身火红衣衫,尽乱世人眸眼。她曾说“我尹逝不得的东西,宁毁不留!”言犹在耳,可是谁又是舍了心,只为那曾经不堪一击的温情,甘愿纵身火海,落下万丈深渊。他一身玄袍冷眼看尽世间,自认为舍去的只是一枚棋子,可最终为何空了心,丢了一腔想念?那鲜红的景象还在眼前,他怀中那僵硬的尸身笑意不去。死了心,可伊人再见,兵临城下,她火红长袖一挥,将他逼出百米远,冷声道“你是谁?”
  • 娱乐圈墙头饲养指南

    娱乐圈墙头饲养指南

    娱乐圈本月最大新闻,当红小鲜肉,万千少女的墙头陆旸,被曝和童星出身,年纪轻轻就拿下影后的流量女王顾暖交往多年。微博服务器陷入瘫痪,两家粉丝掐得昏天黑地。遮阳伞(陆旸粉丝):你家蒸煮大旸旸五岁,旸旸才不会喜欢这种老阿姨呢!暖宝宝(顾暖粉丝):我们家顾女王的绯闻男友都是连冰、徐思存那种影帝视帝级别的,你家想蹭热度排队排到8012年去吧!当事人陆旸:你是我的初心,也是我的归途,是贯穿生命的始终。@顾暖当事人顾暖:本以为你是一切问题的源头,后来才发现,你是一切问题的答案。@陆旸粉丝们:真香。【每晚七点更新,有特殊情况一般会提前说明】#本文涉及的娱乐圈各方神仙皆虚构,请勿对号入座哦~#
  • 帝君盛宠:逆天小毒后

    帝君盛宠:逆天小毒后

    她是将军之女,被渣男渣女谋害致死。骨血被残,冷剑穿心,家破人亡。错信,错付,让她死不瞑目。重活一世,白莲装纯?男渣奸诈?她赫然冷笑,“血债血偿,定要让他们付出惨痛的代价!”某妖孽王爷看着她逆天改命,步步为营,开口,唯她独宠,“晨儿,只要你想,我便陪你掀起这满城腥风血雨!”锦千晨一震,随即傲然一笑,“那我要做这主导之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时时刻刻(同名电影原著)

    时时刻刻(同名电影原著)

    该书荣获1998年普利策奖、笔会/福克纳奖,同名电影由妮可·基德曼、朱丽安·摩尔、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荣获金球奖最佳影片,并且妮可·基德曼凭借该片荣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弗吉尼亚·伍尔夫,受严重的精神衰弱症影响,正在构思她的新作《达洛维夫人》;克拉丽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纽约的出版编辑,被诗人好友托马斯称为“达洛维夫人”,她为托马斯举办了一场晚会,当晚却目睹了托马斯跳楼自杀;布朗太太,二战后住在加州的家庭主妇,《达洛维夫人》的读者,渴望摆脱索然寡味的生活。三个女人的一天,构织成一部关于人的失落、绝望、恐惧、憧憬和爱的作品。坎宁安凭借三人之间的微妙联系,将三个时代的并置于同一时间维度里,通过平行叙述来思考女性的价值、生活的本质。
  • 阎君漫漫追妻路

    阎君漫漫追妻路

    雨天初见,他让她惊魂未定。两人相爱后,阴谋也随之而来,解开阴谋过后,两人还剩下什么。 粉丝Q群:761464701
  • 第四极(上)

    第四极(上)

    这是公元1912年早春的一天,以英国上尉罗伯特·斯格特为首的五人南极探险队,经历了数月地狱般的旅程,终于成功到达了南极点。就在他们准备欢呼胜利的时刻,却突然发现:挪威人阿蒙森已于四周前在这里插上了他们的旗。在一场冲击南极点的较量中,斯格特失败了。“最糟糕的事情发生了。”既愤怒又悲伤的斯格特在日记中写道:“再见了,我所有的梦想。我的上帝!这真是个可怕的地方,我们使尽了全力,却无法得到第一人的荣誉……现在我们要回家了,这将是场艰苦的斗争,我不知道我们能否回去。”他的担心不是多余的。
  • 神尊追妻之龙飞凤舞

    神尊追妻之龙飞凤舞

    他:是一个霸道腹黑的少年天子,他追随了她两世,从古代追随到现代,他是个醋坛缸,占有欲极强,深情专一,对她强势霸道,宠溺无边,甚至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她:是一个誓为强者的傲娇少女,奈何灵根与真身被加固封印,原本以为她只是一个弃女,谁知………、架空文,超甜宠,略带一点点小虐,1V1,欢迎入坑。
  • 你一定要知道的心理常识全集

    你一定要知道的心理常识全集

    心理学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心理常识更是以其通俗易懂的特点贴近普通人。本书选取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常识,通过列举心理学领域的一些权威专家的著名心理学试验以及对人的行为背后所隐含的心理常识进行阐释,达到让心理学改变生活的目的。本书无论是从知识的全面性上,还是从专业性上,都是那些渴望拥有成功人生的朋友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