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2600000059

第59章 学者陆游概说(2)

陆游博学多识,著作等身,享有盛名,但谦虚低调,从不骄傲自满,自我吹嘘。晚年时,他还自责:“文章老不进,憔悴今可吊。”(《谢徐志父帐干惠诗编》,《诗稿》卷五十三)陆游认为,读书是名山事业,可传诸后世,而功名利禄是转瞬即逝的,“书生事业期千载,得丧从来未易评。”(《九月二十三夜小儿方读书而油尽口占此诗示之》,《诗稿》卷二十五)陆游常读经典书籍,通过读经书与古代圣贤进行心灵交流、精神对话,“残编幸有圣贤对。”(《独立》,《诗稿》卷五十六)“窗间一编书,终日圣贤对。”(《北窗》,《诗稿》卷五十七)从圣贤身上学习高尚道德、完美人格,寻求治国安邦之道。他读古书是为了尚友古人,汲取精神营养。“闭门谁共处,枕藉乐天诗。”(《自咏》,《诗稿》卷四十一)“幸有古人同臭味,不嫌儿子似迂疏。”(《读书》,《诗稿》卷二十一)读书读到忘我的境界,这种读书之乐是不喜欢读书的人体会不到的。陆游读书常常忘时,废寝忘食,忘却饥寒,“老来百事废,惟此尚自力。岂惟绝庆吊,乃至忘寝食。”(《读稿有感》,《诗稿》卷四十)“藜羹冷未啜,短褐忘严冬。”(《冬夜读书乐甚偶作短歌》,《诗稿》卷十六)读书忘老,“读书有味身忘老。”(《不寐》,《诗稿》卷四十八)《抄书》诗中笑语儿子,说抄书是“却老方”。“得书娱晚暮,遇药起沉绵。”(《书辜》,《诗稿》卷七十七)读书忘忧,“我于万事本悠悠,危坐读书忘百忧。”(《喜雨》,《诗稿》卷七十七)读书忘贫病,有养生之效,“岂惟洗贫病,亦足捍患难。”(《秋夜读书》,《诗稿》卷四十七)“老喜杜门常谢客,病惟读《易》不迎医。”(《读易》其二,《诗稿》卷三十三)“岂惟息烦心,亦足养病目。”(《发书画还故山戏书》,《诗稿》卷十一)有时,以读书消遣,可打发光阴,消除寂寞。“自笑若为消永日,异书新录《相牛经》。”(《石帆夏日》,《诗稿》卷六十二)“岂无案上书,可与共寂寞。”(《晴窗读书自勉》,《诗稿》卷四十九)读书有特殊的功效,陆游一生中受益无穷,享受无穷。

读何种书,与读者的境遇、心情密切相关。陆游穷贫病弱时读《周易》,忧愁闲寂时则读《离骚》,皆为挫折、困顿时以慰藉心灵。“病中看《周易》,醉后读《离骚》。”(《自诒》,《诗稿》卷五十四)“穷每占《周易》,闲惟读《楚骚》。”(《遣怀》,《诗稿》卷七十八)读书讲究方法,陆游强调对经典著作要精读,反复读,“书尽还重读,诗成更自哦。”(《燕堂乐偏一室颇暖尽日率困于吏牍此夜乃得读书其问戏作》,《诗稿》卷十九)陆游读书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每读必有心得,及时将所思所感写下来,其诗多读后感,明确标出“有感”的有许多,如《读稿有感》、《冬夜对书卷有感》、《冬夜读书有感》等。陆游强调读书要细心体会、钻研,不要轻率发议论,“有得忌轻出,微瑕须细评。”(《晨起偶得五字戏题稿后》,《诗稿》卷五十四)学问靠积累,陆游认为,只有经过勤奋苦学,坚持不懈,不遗余力,才能最终有所成就。“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冬夜读书示子聿》其三,《诗稿》卷四十二)学问没有捷径可走,不是可以速成的,欠“工夫”的学问,“少便成”的学问,很难说是真正的学问。他教育儿子认真治学,不要耍小聪明。“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示子通》,《诗稿》卷七十八)读书要有形而上的崇高追求。读书,尤其是读古书,最重要的是学习古人高尚的思想、精神、人格、情操,而不只是求得功名利禄。在道与器、道与术的关系上,陆游更重“道”。《梦中作》云:“富贵夸人死即休,每轻庸子觅封侯。读书历见古人面,好义常先天下忧。”(《诗稿》卷五十七)读古人书,是要学习古人的“义”和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胸怀和精神。他批评“俗学何知溺秕穅。”(《老学庵》,《诗稿》卷三十三)曲学阿世、媚世媚俗的学问是玷污学问。

陆游常带着怀疑精神、批判精神读书,不是不加怀疑的全盘接受。“万卷虽多当具眼。”(《冬夜对书卷有感》,《诗稿》卷五十五)。强调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分析鉴别。《读老子》云:“《阴符》伪书实荒唐,稚川金丹空有方。”(《诗稿》卷四十四)不相信《阴符经》和葛洪炼丹术的学说。

勤读书,善读书,但陆游绝不是书呆子死读书,读死书。他强调“书外工夫”、“诗外工夫”,亦即向生活学习,感悟生活,从生活中得到灵感,正确处理好向书本学习与向生活学习的关系。他说:“莫道终身作鱼蠹,尔来书外有工夫。”(《解嘲》,《诗稿》卷六十八)他教育儿子,“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示子通》,《诗稿》卷七十八)学以致用,读书要进得去,更要出得来。陆游懂得学与行即知与行的关系,即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反复强调要“躬行”、“力行”。他提醒自己,“善言铭座要躬行。”(《自诒》,《诗稿》卷七十)教育子孙,“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其三,《诗稿》卷四十二)“人人本性初何欠,字字微言要力行。”(《睡觉闻儿子读书》,《诗稿》卷二十五)“力学”与“力行”的关系,首先要“力学”,“学虽在力行,要是从此始。”(《感遇》其四,《诗稿》卷六十四)而更重要的要“力行”,学以致用。

读古书,却不是钻进故纸堆,发思古之幽情,做学问也不是逃避现实,为了学问而学问。陆游始终关心现实,关注国家、民族的命运。潘耒《(日知录)序》云:“其术足以匡时,其言足以救世,是谓之通儒之学。”⑤陆游的学问就属于“通儒之学”。身处民族灾难深重的时代,他读书做学问时刻不忘“匡时”、“救世”,《冬夜读书有感》其二云:“胸中十万宿貔貅,皂纛黄旗志未酬。莫笑蓬窗白头客,时来谈笑取幽州。”(《诗稿》卷二十八)读书不忘复国大业,爱国热情跃然纸上。

作为一介书生,陆游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积极用世,立志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可热情、抱负在严酷现实面前一再受到打击,消极时,他也发出读书人的感叹,对读书的意义产生怀疑,“拾萤读书定何益?”(《秋风曲》,《诗稿》卷十五)“万卷诗书无用处。”(《秋夕露坐作》,《诗稿》卷三十七)“劝君莫识一丁字,此事从来误几人。”(《杂感》,《诗稿》卷三十六)这些是牢骚话,也是封建社会正直读书人屡遭挫折,有志难伸的心灵写真。

学者治学,品德人格至为重要。首先,立身要正,人不正,则学术亦不会正。陆游《自勉》诗云:“养气要使完,处身要使端。勿谓在屋漏,人见汝肺肝。”(《诗稿》卷七十)治学重功底,讲究基本功的训练。陆游反复强调:“学先严训诂,书要讲形声。”(《示子通》,《诗稿》卷六十七)“签帙方重整,声形且细穷。”(《读书》,《诗稿》卷十七)文字音韵,名物训诂,是治学根基,根基不牢,便做不出真正的学问,便会流于世俗之学,学问成为无根之游谈。

古代学者多重视抄书,陆游也不例外。凡遇善本,他必设法亲自抄录,或请人抄录。“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抄那计年?”(《寒夜读书》其二,《诗稿》卷十九)抄书成为他生活的常态。

陆游是严谨的学者,他经常亲自校书,“闭户闲雠插架书。”(《闲中戏书》,《诗稿》卷二十)“校雠心苦谨涂乙。”(《读书》,《诗稿》卷十四)陆游勤苦校书,严谨认真,一丝不苟。

陆游重视鉴别图书真伪,如《跋中兴间气集》、《跋孟浩然诗集》等;或鉴别版本优劣,如《跋齐驱集》、《跋王辅嗣老子》、《跋李太白诗》等,皆洞察入微,言之有理。他对所藏书籍往往详加考订,辨伪指谬。《跋唐卢肇集》云:“子发尝谪春州,而集中误作青州,盖字之误也。《题清远峡观音院》诗,作青州远峡,则又因州名而妄窜定也。前辈谓印本之害,一误之后,遂无别本可证。真知言哉!《病马》诗云‘尘土卧多毛已暗,风霜受尽眼犹明。’足为当时佳句。此本乃以‘已’为‘色’,‘犹’为‘光’,坏尽一篇语意,未必非妄校之罪也。可胜叹哉!”(《文集》卷二十八)指出妄校致误。《跋柳柳州集》云:“此一卷集外文,其中多后人妄取他人之文冒柳州之名者,聊且裒类于此。”(《文集》卷二十七)指出二书均为托名伪作。又订《新唐书》之误云:“皮袭美当唐末遁于吴越,死焉。有子光业为吴越相,子孙业文,不坠家声,至袭美四世孙公弼,以进士起家,仕庆历、嘉柘间,为韩魏公所知,虽不甚贵显,亦当世名士也。方吴越时,中原隔绝,乃有妄人造谤,以谓袭美隳节于巢贼,为其翰林学士。《新唐书》喜取小说,亦载之。岂有是哉!比《唐书》成时,公弼已死,莫与辨者。可叹也!”(《跋松陵倡和集》,《文集》卷三十)又指出沈括《笔谈》之误,云:“按国史,野,陕人。沈存中《笔谈》以为蜀人,居陕州,不知何所据也。予在蜀十年,亦不闻野为蜀人。《笔谈》盖误也。”(《跋魏先生草堂集》,《文集》卷二十八)陆游读书治学重“专”,又重“博”,强调治学必先广博,然后由博返约。他在为友人朱敬之所作的《万卷楼记》中阐发了“约”与“博”的关系:

学必本于书,一卷之书,初视之若甚约也,后先相参,彼此相稽,本末精粗,相为发明,其所关涉,已不胜其众矣。一编一简,有脱遗失次者,非考之于他书,则所承误而不知。同字而异诂,同辞而异义,书有隶古,音有楚夏,非博极群书,则一卷之书,殆不可遽通。此学者所以贵夫博也。自先秦、两汉,讫于唐、五代以来,更历大乱,书之存者既寡,学者于其仅存之中,又卤莽焉以自便其怠惰因循,曰‘吾惧博之溺心也’,岂不陋哉?故善学者通一经而足,藏书者虽盈万卷,犹有憾焉。而近世浅士乃谓藏书如斗草,徒以多寡相为胜负,何益于学?呜呼!审如是说,则秦之焚书乃有功于学者矣。(《文集》卷二十一)强调善学者要精“通”一经,但要“通”一经,又必须“博极群书”,批评不愿博览群书者,只是懒惰的借口,是浅陋之见。他主张精读一本书,以一本书为中心,广泛阅读其他书,目的是为了将这一本书弄“通”,约必须博,博又为了约,由约及博,由博返约,博不是泛滥无归,约不是狭隘浅陋。如果不博览群书,则一卷书也不可能通晓。这是治学的基本规则。

陆游心系学术,忠于学术,严格遵循学术批评规范。对研究对象,他鲜明地提出自己的批评意见,不做空泛之谈或模棱两可之论,更不是一味溢美,丧失学术立场。《跋中兴间气集》二则云:

高适字仲武,此乃名仲武,非适也。评品多妄,盖浅丈夫耳。其书乃传至今,天下事出于幸不幸固多如此,可以一叹!淳熙甲辰八月二十九日,放翁书。

高适字仲武,此集所谓高仲武,乃别一人名仲武,非适也。议论凡鄙,与近世《宋百家诗》中小序可相甲乙。唐人深于诗者多,而此等议论乃传至今,事固有幸不幸也。然所载多佳句,亦不可以所托非其人而废之。(《文集》卷二十七)直言批评此书“议论凡鄙”,但也指出其中多载佳句,未可全盘否定而废之。

《老学庵笔记》卷七记述秦桧跋《后山集》,“谓曾南丰修《英宗实录》,辟陈无己为属”。陆游详辨孙觌诋议之非,认为秦桧“但误《五朝史》为《英宗实录》耳,至其言辟无己事,则实有之,不可谓无也”。陆游与父亲均遭受秦桧排挤迫害,诗文中亦多处抒发对秦桧的愤恨之情。但他是史家,坚持秉笔直书的原则,坚守史德与史识,仍实事求是地严肃记述考辨。体现出严谨的治学态度。

陆游对学者治学有严格的要求,认为不是什么人都可随便从事学术研究的。他以注杜诗为例说:“近世注杜诗者数十家,无一字一义可取。盖欲注杜诗,须去少陵地位不大远,乃可下语。不然,则勿注可也。今诸家徒欲以口耳之学揣摩得之,可乎?”(《跋柳书苏夫人墓志》,《文集》卷三十一)当时注杜诗者数十家,皆无任何学术价值,全是学术垃圾,陆游直言批评,嗤之以鼻。他对自己同样提出高要求,说:“书家以钟王为宗,亦须升钟王之堂,乃可置论耳。尔来书法中绝,求柳诚悬辈尚不可得,书其可遽论哉?然予为此意非独触人,亦不善自为地矣,览者当粲然一笑也。”(同上)对他人要求高,得罪他人,对自己要求高,则不善于自留地步。可见陆游心在学术,而不是将学术视为追名逐利之工具。

陆游治学,心细如发,一丝不苟,经常“咬文嚼字”,追根究底,一个字词都不放过,都要弄明白。如:

老杜《哀江头》云:“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忘城北。”言方皇惑避死之际,欲往城南乃不能记孰为南北也。然荆公集句两篇皆作“欲往城南望城北。”或以为舛误,或以为改定,皆非也。盖所传本偶不同,而意则一也。北人谓向为望,谓欲往城南,乃向城北,亦皇惑避死,不能记南北之意。(《老学庵笔记》卷七)陆游认为“望城北”即“向城北”,与“忘城北”意思一样,是写惶惑避死不能记南北之情状。王安石集句将杜诗“忘城北”写成“望城北”,既不是“舛误”,也不是“改定”。杜诗此句一作“望城北”,一作“忘南北”,“望”或作远望解,亦通。陆游解释是一家之言,自圆其说,虽未必成为“定论”,但其认真态度是可贵的。

陆游认为没有扎实的功底,广博的学识,充分的知识积累,不应轻易动笔著书。他在《〈施司谏注东坡诗〉序》中谈到早年自己在蜀中任职时与范成大一起讨论东坡诗的情况。东坡诗“援据宏博,旨趣深远”,任渊不敢注解,陆游也不敢注解。陆游写此序文时,上距与范成大讨论东坡诗时已二十五年,以陆游的学识,加之几十年来对东坡诗的研读,应是可以为之作注的,可最终陆游仍不敢动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可见,陆游对自己要求甚严,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绝不护短,更不会不懂装懂,草率著书,欺世盗名。这种态度是值得特别表彰的。

做学问,不只是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陆游更强调实践。他有一种科学精神,重实验,亲身体验,不盲从,不迷信书本和“常言”。《老学庵笔记》卷二云:

淮南谚曰:“鸡寒上树,鸭寒下水。”验之皆不然。有一媪曰:“鸡寒上距,鸭寒下嘴耳。”上距,谓缩一足,下嘴,谓藏其味于翼间。

陆游对习见的大家都不怀疑的“鸡寒上树,鸭寒下水”谚语亲自观察验证,发现所言并不符合事实。他不耻下问,向有生活经验的老媪请教,原来是音近而误写,意思全错了。这种治学精神在不重科学的古代更难能可贵。

陆游治学颇具“当代”意识,现实关怀,注重从“当代”立场认识和评价历史。字里行间流露出强烈的爱国情感,如《跋〈花间集〉》云:

《花间集》皆唐末五代时人作。方斯时,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士大夫乃流宕如此,可叹也哉!或者亦出于无聊故邪?(《文集》卷三十)这实际上是以古言今,旨在针砭时弊,认为士大夫应以国事为重,拯民于水火,而不应沉溺于个人的娱乐享受。

作者对治学之弊有清醒的认识,善于发现学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以利于学术健康发展。他以时人注解杜甫诗为例:

今人解杜诗,但寻出处,不知少陵之意初不如是。且如《岳阳楼》诗:“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此岂可以出处求哉?纵使字字寻得出处,去少陵之意益远矣。盖后人元不知杜诗所以妙绝古今者在何处,但以一字亦有出处为工,如《西昆酬倡集》中诗,何曾有一字无出处者,便以为追配少陵,可乎?且今人作诗,亦未尝无出处,渠自不知,若为之笺注,亦字字有出处,但不妨其为恶诗耳。(《老学庵笔记》卷七)他认为杜诗的优劣不在于是否字字有来历,而在于意蕴是否丰富深刻,时人解杜诗亦不应只寻出处,那样便是没有真正认识到杜诗的绝佳处。

同类推荐
  • 服尔德传

    服尔德传

    服尔德,今译伏尔泰(1694-1778),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服尔德传》是传记作家莫罗阿众多传记中的一个。莫罗阿的文学成就,特别表现在他的传记创作上。他写的传记,人物生动,情节有趣,富有小说情趣。而他在传记的写法上,可以说是有革新之功,其作品被誉为法国文苑里最好的几部传记,其中就包括《服尔德传》。
  • 当你孤独时,你要干些什么

    当你孤独时,你要干些什么

    这是一本能对抗孤独的书,有趣味,有意思。通过孤独的人分享彼此的状态和语录,让读者找到平衡与有乐趣的地方。通过了解这些人在孤独的时候干什么,来增加对孤独的理解,达到消遣孤独的目的,让自己“不再孤独”、“更有力量”。这本书告诉每一个在忍受孤独的小伙伴:孤独既不是礼物,也不是惩罚。我们每个人都会孤独,孤独是生命的常态。
  • 杜甫论

    杜甫论

    《杜甫论》是研究杜甫的为人,包括诗人一生的生活和思想。诗人杜甫是中国的极为伟大的人物,主要的原因是他接近人民,他的生活,表现在诗里的他的思想感情,都是与人民的生活、人民的思想感情交织在一起的。杜甫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他在当时那样用功,作为千古后的读者,我们完全可以感到他的一枝惊人的笔,读了他的诗真喜悦,而且能够推知他是怎样下功夫的。杜甫的价值和杜诗的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从古及今,可以说是得到普遍的承认的,杜甫继承而且发挥了我国民间文学的优良传统。
  • 书人依旧

    书人依旧

    从当年鼎盛的天涯读书板块,到如今担任主编多年的阅读周刊,姚峥华因书结识了李陀、李长声、欧阳江河、祝勇、冉云飞、绿茶等等著名书人,一起谈天说地,遍访好书,便有了这本《书人依旧》。姚峥华文笔以小见大,细节重重,只用言谈举止、眼神动作,就把相知多年的这些知名书友的故事与生活呈现得活灵活现。诚如马家辉所评:“小姚眼下,人脸便是好风景,而好风景里总有好日子,我觉得,主要因为执笔者有一副好心肠。”
  • 辛弃疾词选

    辛弃疾词选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词人,又具有英雄气概。其词以豪放雄迈著称,有词集《稼轩长短句》。这本小书精选了词人最富有代表性的作品。评注者不仅对词中生疏的语词做了简洁的注释,还附有深入浅出的解读,能够带领大家轻而易举地进入辛词的世界,领略辛词的艺术魅力。
热门推荐
  • 重生之我不口吃

    重生之我不口吃

    连续几天熬夜竟然猝死,醒来发现自己是生活在平行空间七十年代的一个军嫂,还,还,还是个结巴。艹,还有个小毛头儿子,啥?不是我亲生的?离婚!啥?军婚受法律保护,想恢复单身狗,不可能?...内啥,看你长得人模狗样,又是兵哥哥,就准你当我老公吧!
  • 穿越之顾祈

    穿越之顾祈

    顾樱作为一个刚刚大学毕业并顺利找到工作却在庆祝之时穿越到了一个未知的王朝的少女,迷茫的她将何去何从?!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而来,但我只想在这个陌生的时代活下去。好了!以上严肃且严谨的话语就到这里结束,请注意这是一篇欢脱的文章!你没有看错!这就是一篇欢脱的文章!并且天雷滚滚外加狗血连连!人物崩坏如脱缰之野马一去不复返!不爱看的请迅速撤离!如强行看文者请自带避雷针等器具!总结到此结束。接下来请各位看官继续看正文。最后废话两句,请大家多多支持区区【抱住读者桑的大腿,区区会打滚卖萌很好养】。
  • 盛世王妃之傲世天下

    盛世王妃之傲世天下

    她,智商过人,不幸就是打不过他——司陌。“就算我站着不动你也打不到我。”某王爷说着,一脸嫌弃。“滚,有点远滚多远,最好直接狗带。”白心染恶狠狠地说道。“我要滚到你怀里。”
  • 我的眷念在远方

    我的眷念在远方

    精选了刘国学创作的十四篇散文和五十六首散文诗、抒情诗、格律诗。
  • 报告先生,找到她了!

    报告先生,找到她了!

    光天化日之下,姜晓在自家楼下被人劫持了。冷面的男人对她说,“交出她我就放你走。”“她”是谁?这个男人又是谁?后来她终于找到那个人。“现在,放我走。”男人一把搂过她的细腰,两人紧紧贴在一起,他的唇贴着她的耳,“不,永不放手。”
  • 我的第一本怀孕书

    我的第一本怀孕书

    怀孕不完全是一段浪漫温馨的旅程,如果你想要的是一本甜蜜但不切实际的孕育指南,本书绝对不是你的首选!但它却会将九个月孕育和艰辛,以及孕期诸多生理及心理变公为你一一道来。从生理变化到孕期饮食,从B超扫描到孕期性事,从妊娠疾病到最终分娩……本书将像闺中密友窃窃私语地向你提供最直接最朴实的建议,回答所有你想知道但却羞于请教他人的问题。
  • 总裁大人很难追

    总裁大人很难追

    从小父母离异后,林可跟随妈妈再婚,是林氏集团居住在外的千金小姐。虽与林家生活在同一座城市,林……
  • 才不是丹青缘

    才不是丹青缘

    作为画廊廊主,戚浅浅也算是阅美无数。可她依然厚着脸皮把一副画中饱私囊,奇怪的是对方竟无意索要报酬。戚浅浅一脸严肃: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Lisa翻着白眼,分明你强抢在先……---------------------------------------------------------------戚浅浅执意要付钱,对方答应了,附带要求却是让她亲自送现金……Lisa:浅浅,我同意你说的了。戚浅浅:啥?Lisa: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肖扬:呵……
  • 有疾不求医:昏君在侧

    有疾不求医:昏君在侧

    生与死,其实全不必在意。举国被灭的那一刻,她存在的意义就只剩下了一个。郁长宁却没料到,在这漫漫长路之上,竟有人愿等着她,携手长安。◆——“哦?立后?”男子不甚在意地把玩着手上的扳指,忽然停了手,道:“小事一桩,便立阿宁为后罢。”这话一出,全场哗然。“求皇上三思!”灰发老者痛心疾首道:“宁携人乃前金遗民,怎可册封为后?这绝不是明君所为啊皇上!”“皇上三思!”朝堂上,求他收回成命的声音此起彼伏,他却勾了唇笑。“非明君所为?丞相怕不是忘了——”晏南鸿顿了顿,接道:“朕乃昏君。”
  • 入侵诸界

    入侵诸界

    从哥斯拉穿越从假面骑士开始,主角的征程不只一个世界,亦是诸天万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