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13200000011

第11章 卷二(4)

颜氏在本篇讲了很多礼仪的范畴,比如“避讳”、“称谓”、“离别”、“葬丧”、“待人接物”的风俗,等等。他认为这些方面看似事小,但是却能从中看出一个人是否有礼貌,是否有教养。他指出绝对不能忽视细节,事情再小也要慎重对待,决不可掉以轻心,不然会给人留下不稳重、不成熟的印象。因此这些都是应该遵循的,但是并不是照单全收,对其中的不合理部分他还是持反对态度的。在待人接客方面,颜氏告诫子孙不但本人要善待宾客,而且还要教育仆人善待宾客,这才是士大夫风范。此外,颜氏还对那种认为人死后鬼魂还会在某一天回家等民俗中的恶俗和陋俗予以否定与谴责,认为应该在破除之列。对于一个古人来说,这是很可贵的。

在礼节繁多的封建社会,要求人子学会礼仪是很重要的教学内容。因此,很多有名望的人都非常注重对子弟礼仪的教育,这也是将孩子培养成才的关键一步。

五代时,有一位窦禹钧,家住北京燕山附近,人称窦燕山。他为人乐善好施,对孩子的教育更是非常重视。他遵照圣贤教诲的义理来教育子女,例如他的家庭之礼都按照古礼进行,家中男不乱入,女不乱出,男耕女织,和睦孝顺。他的五个儿子窦仪、窦俨、窦侃、窦尔、窦僖在其教导下均学有所成、知书达理、深明大义,所以才有五子联科,光耀门楣。其中大儿子做到礼部尚书,二儿子做到礼部侍郎,其余三子也都做了官,并获得侍郎冯道的题诗:“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后来,五个儿子又同成为北宋初年的名臣,这与他们父亲良好的教育方法和严格的管束是分不开的。所以,子女能否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与家庭教育选择何种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礼是礼,仪是仪,二者不一样。表现于外的形式就是各种礼仪,仪是礼的外在形式,礼又是恭敬的外在表现,所谓内恭外礼。内无恭敬之心,礼越多人越虚伪。孔子指出,不是送两包点心就是礼,礼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哲学。老实讲,中国的礼是对己不对人的,是用礼来约束自己方便他人,以达到和为贵的目的。礼像篱笆墙一样,挡君子不挡小人,如果你硬是要翻墙而过,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一个人如果不自觉,礼对他又有什么用呢?

《劝忍百箴》上说:“天理之节文,人心之检制。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成大祭。当以敬为主,非一朝之可废。麑屈于宣子之恭敬,汉兵弭于鲁城之守礼。郭泰识茅容于避雨之时,晋臣知冀缺于耕(馌)之际。季路节缨于垂死,曾子易箦于将毙。噫,可不忍欤!”

大意是:“礼”是根据上天的意志作出的一种行为规范,也是对人们行为的一种制约。出门的时候要像迎接地位高的长者那样,使用民力时要像亲临重要的祭祀那样。一定要以恭敬作为基本的行动准则,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麑因为宣子的恭敬而叹服了他;汉军因鲁城守礼而停止了军事进攻。郭泰在躲雨的时候结识了有德的茅容,晋臣臼季在田间吃饭时发现了冀缺。子路在临死的时候都不忘记系好自己的帽带,曾子把身下的席子抽掉才安心地辞世。他们都是没有忘记礼教的约束!他们对礼仪的恪守让后人永远铭记!

一年四季更替,日月星辰运动,都有自己的规则。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从事各种活动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礼仪,才能做到井然有序。“礼”是儒家的主张,实际上是要为人们确立一种行为规范。遵守“礼”无疑会约束人们的行为,造成一定的不便,但是忍受这种“礼仪”是我们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要求。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礼仪本身就是一种规矩,古人讲究礼仪,今人更应该讲究。“世事洞明皆学问”,为人处世包含着许多基本原则,它们指导着我们应该如何考虑问题、怎样采取行动,从而提升办事效率。但是,一些人在进行决策的时候,总是希望打破原有的心理契约,获得更大的自由和利益,这对我们日后的个人信誉是非常有害的。尤其是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各行各业都必须有个固定的行为规范,否则一切都将混乱不堪。

慕贤第七

【原文】

古人云:“千载一圣,犹旦暮也;五百年一贤,犹比髆也。”言圣贤之难得,疏阔如此。傥遭不世明达君子,安可不攀附景仰之乎?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

【译文】

古人说:“一千年出一位圣人,就好像早晚之间就出现一位圣人;五百年出一位贤人,就好像贤人一位接着一位出现一样。”意思是讲圣人、贤人是如此稀少难得,相隔那么长时间才出现一位。因此,假如遇上世间所少有的明达君子,怎么能不亲近仰慕他呢!我出生在乱世,成长于兵荒马乱之中,颠沛流离,见闻已多,遇上名流贤士,没有不心醉魂迷地向往仰慕的。

【原文】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译文】

人在年少的时候,精神意态还未定型,和圣贤之士交往亲密,就会受到人家的熏渍陶染,人家的言行举止,即使无心去学习,也会在潜移默化中与之相近。更何况这操行技能,是更为明显易学的东西呢!所以和善人在一起,就好像进入养育芝兰的花房,时间一久自然就芬芳;若是和恶人在一起,就好像进入放满鲍鱼的房间,时间一久自然就腥臭。墨子看到染丝的情况,感叹丝在什么颜色里就会变成什么颜色,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君子在交友方面必须谨慎。孔子说:“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像颜回、闵损那样的圣贤之人,是不常有的,但凡人有胜过我的地方,那就很值得我去敬重他。

【原文】

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少长周旋,如有贤哲,每相狎侮,不加礼敬。他乡异县,微藉风声,延颈企踵,甚于饥渴。校其长短,核其精粗,或彼不能如此矣。所以鲁人谓孔子为东家丘,昔虞国宫之奇,少长于君,君狎之,不纳其谏,以至亡国,不可不留心也。

【译文】

世上的人大多有一种偏见,即相信听到的,轻视自己亲眼看到的;重视过去的和遥远的,轻视现在的和身边的。从小到大常往来的人中,如果有人成了贤士哲人,也往往轻慢对方,对他缺少礼貌尊敬。而对外地的人,稍稍有些名气,就会伸长脖子、踮起脚跟,如饥似渴地想见一见,巴望与他结交。其实要是真正比较二者的短长,审察二者的优劣,也许远处的圣人还不如身边的贤人呢!或者正是出于这种心理,鲁人对孔子才不够敬重,随随便便地叫他“东家丘”。从前虞国的宫之奇,从小生长在虞君身边,虞君对他很随便,对他也很轻视怠慢,听不进他的劝谏,最后导致国家灭亡,这样的教训真不能不留心啊!

【原文】

用其言,弃其身,古人所耻。凡有一言一行,取于人者,皆显称之,不可窃人之美,以为己力;虽轻虽贱者,必归功焉。窃人之财,刑辟之所处;窃人之美,鬼神之所责。

【译文】

采纳一个人的主张,却不去厚待这个人,古人认为这是非常可耻的。哪怕是一句话,或一个举措,只要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都应该说明来历,公开弘扬,绝不能掠人之美,当成是自己的;即使那个人地位低下,身份卑微,也要把功劳归还给他。盗窃他人的财物,会受到刑律的惩罚;而盗窃他人的功绩,则会受到鬼神的惩罚。

【原文】

梁孝元前在荆州,有丁觇者,洪亭民耳,颇善属文,殊工草隶。孝元书记,一皆使之。军府轻贱,多未之重,耻令子弟以为楷法,时云:“丁君十纸,不敌王褒数字。”吾雅爱其手迹,常所宝持。孝元尝遣典签惠编送文章示萧祭酒,祭酒问云:“君王比赐书翰,及写诗笔,殊为佳手,姓名为谁?那得都无声问?”编以实答。子云叹曰:“此人后生无比,遂不为世所称,亦是奇事。”于是闻者稍复刮目。稍仕至尚书仪曹郎,末为晋安王侍读,随王东下。及西台陷殁,简牍湮散,丁亦寻卒于扬州。前所轻者,后思一纸,不可得矣。

同类推荐
  • 水浒黑白绰号谭

    水浒黑白绰号谭

    长期以来,世人对《水浒》人物及其姓名和绰号颇有兴味,它们已被视为水浒文化的标识,它所特有的艺术魅力,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如天罡星群中林冲的绰号“豹子头”,王英绰号“矮脚虎”等,认识、研究中华人文,可以借读本书人物的绰号,探寻它们的由来、发展和影响,以及它们所蕴涵的社会众生相和时代风尚。
  • 开卷书坊·自画像

    开卷书坊·自画像

    本书是“开卷书坊第三辑”之一,“开卷书坊”为当今知名学者文人的散文小品系列丛书集。“开卷书坊”丛书以营造“书香中国”氛围、弘扬书香文韵为宗旨,首辑八本、第二辑十二本分别于2011年、2013年在上海书展亮相后,得到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并逐渐形成了应有的品牌效应。本书分为三部分:一为“自画像一”,收入作者十余年来出版的十余部著作的序跋,反映了作者的学术历程与研究成果;二为“自画像二”,收录作者在报刊专栏发表的文章,多为描述了作者历年淘玩世界与国内各地旧书市场的经历;三为“他画像”,均为当今知名专家、学者给作者著作所作的序跋,反映了学术界对作者的较高评价。
  • 巴蜀文化研究集刊(第7卷)

    巴蜀文化研究集刊(第7卷)

    段渝主编的《巴蜀文化研究集刊7》内容介绍:伊尹是商王朝开国的辅弼良臣,一名伊挚、尹挚,单称伊,又名阿衡,辅佐成汤伐灭夏桀,建立了商王朝。汤之后,太甲不遵汤法乱德,伊尹放太甲,摄朝政,保证了早期商王朝王室政权的平稳过渡。伊尹的治国大略流芳后世,到春秋战国时期乃有伊尹学派形成。
  • 西域要冲:阳关(文化之美)

    西域要冲:阳关(文化之美)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王维笔下幽怨凄凉的别绪,千百年来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弦,也使人们对千古盛传的阳关心驰神往……
  • 北京精神

    北京精神

    2011年11月2日,北京市公布了“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作为城市精神,它是首都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了首都历史文化的特征,体现了首都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
热门推荐
  • 国家行动

    国家行动

    百万三峡移民工程足以称得上是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大事件,被称为世界级难题。本书以此为背景,通过历史人物的梦想与抉择、移民家庭的悲欢离合、移民干部的呕心沥血、各级社会矛盾的冲突碰撞等一个个真情故事,塑造了一大批动人的形象……
  • 嫡女逃妃

    嫡女逃妃

    朱门嫡女,亲娘去世,亲爹不爱,姨娘很彪悍。住的是偏僻小院,吃穿用度不如姨娘身边的大丫鬟,庶姐恨,恶奴欺,朱门生活不如尼姑庵。庶姐要抢她的婚事,大姐夫要纳她为妾,亲爹为自己的前程把她送进二皇子府当侍妾。感叹一句,穿越女命比纸薄!幸亏,尼姑庵里十年,学会了绝世医术!我不争,不是我怕,而是不屑!若触到我的逆鳞,必将十倍还之!“父亲,今日最后叫一声父亲。昔日有哪吒剔肉削骨还父,今日一杯鸠酒我将命还予父亲,从今后你我父女各自天涯再无瓜葛。”“二姐姐,我为嫡,你是庶,说破了天,你是丫鬟生的就是丫鬟生的,出身焉可改变?”“秋三姑娘,小生这厢有礼了。当初,小生送给姑娘的戒指可还在?那是家里传给媳妇的。”“秋三姑娘,当初令堂在世时,已经将你许给小王为侧妃,父母之命焉可违?”“秋三姑娘,你抢了孤的爱人,你就以身相许以作赔偿,如何?”&&&&&&&&&&&&&&&&&&&&&&&&&&&&&&&&&&&&&&&&&&&&&&&&&&&&&&&&&&&&&&&&&&&&&&&&&&&&&&&&&&&&&&&&&&&&&&&&&&友情链接:燃烧的烟火《庶女棋后》: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只怪你太可爱

    只怪你太可爱

    (女扮男装+女宠男)陌子柒16岁博士学位毕业,被父母送回国,去上高中。顾名思义体验一下高考的气氛,找麻烦,呵,尽管来,爸爸教你做人,可是好像有什么不对,这个来找麻烦的男生好像还挺可爱啊!
  • 辩证法·范畴与现实

    辩证法·范畴与现实

    本书收入的文章大部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写。本书大体分为两部分,一是以理论阐发的哲学思想,另一部分是以当代中国现实为基础所论述的一些理论和实际问题。本书既是对辩证法范畴的探索、研究和阐发,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思考和感受。
  • 破天斩

    破天斩

    林毅重生了。他到了一个奇怪的地方,这里物竞天择,强者为尊。在这儿只有弱肉强食,只有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没有阴谋诡计,有的只是实力。这里崇拜强者,而林毅,就是那个要成为万物之主的强者。
  • 精怪登录器

    精怪登录器

    一百年前,随着第一位武者强势登场,世界为之震动,从此进入了众星璀璨的修炼新时代。某一天,秦鸣收到了一份幸运大奖,得到一个登录器,从此在另外一个奇异的世界来去自如。化身成龙,吞云吐雾。化身成凤,焚江煮海。化身神猿,威震苍穹。【叮!恭喜完成任务,和小神龙一起玩耍,获得奖励,神龙一族的祝福!】
  • 思慕成瘾

    思慕成瘾

    一场家族内斗,让温奕川邂逅了神秘女人李炜恩,他同她,在众人果不其然的期待中争锋相对、大打出手。嘲讽?挑衅?恐吓?遇上她起,温奕川悲催的发现自己的攻击都像打在了棉花团儿上,通通失效。对付女人很容易,感动狠心的女人却难,博弈玩到最后,他几乎丢盔弃甲,而她也难再回头。在生活剧本里,有一种情境叫入乡随俗,有一种意外叫入戏太深,还有一种默契,叫做心心相印。
  • 白月亮

    白月亮

    我爹见到传说中红得发紫的冰城第一窑姐——“白芍药”,是在新中国成立不久颁发的震惊了世界的主席令后的第二天夜里。毛泽东一句“新中国绝不允许娼妓遍地,黑道横行”,一夜之间就端掉了全国数不清的“天上人间”,废除了中国几千年的娼妓制。那是一个令我爹今生难以忘却的夜晚,他和一批临时被紧急抽调至冰城的年轻公安战士,比智取威虎山时还紧张十倍地封了当时酒绿灯红、粉浓脂香的冰城第一大妓院——“遣春楼”。我爹的运气不知是上乘还是霉背,第一次“逛窑子”就遭遇了坊间传闻杜丽娘第二的“白芍药”。
  • 突出重围

    突出重围

    《突出重围》中国巨轮,乘风破浪,高歌猛进,短短六十载,已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成为人类文明史的一个伟大奇迹。中国文学,风起云涌,蒸蒸日上,流派异彩纷呈,名家力作迭出,同样令世人瞩目。为庆祝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我社启动“共和国作家文库”大型文学工程,力图囊括当代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以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文学价值观上的人民立场,展示东方文明古国的和平崛起、历史进程、社会变迁与现实图画,表现中华民族的艰辛求索、勇敢实践、创新思想及生存智慧。这套文库,既是欣欣向荣的中国文学事业的一个缩影,也是生机勃勃的转型期中国出版界的一件盛事,其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显示出来。我们同时相信,中国的文学事业将伴着蒸蒸日上的伟大祖国更加繁荣、更加绚丽。衷心感谢中宣部有关部门、中国作家协会和全国广大作家、文学评论专家给予本文库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