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13200000020

第20章 卷四(4)

【译文】

邺下有个年轻人,出任襄国县令,非常勤奋。对公事十分谨慎,对下属也关怀备至,他想以此来谋求声誉。每当有兵差的时候,他都要与兵士一一握手相送,有时还拿出梨枣糕饼等食物赠送,与每个人告别时,他都要说:“上边有命令要麻烦你们,我感情上实在不忍。路上饥渴,送这些以表心意。”民众对他赞不绝口。到他迁任泗州别驾官时,这种费用更是一天多似一天,不可能经常办到。时间一长,就会矫情虚饰,难以相继,原先的名声也随之而毁失了。

【原文】

或问曰:“夫神灭形消,遗声余价,亦犹蝉壳蛇皮,兽迒鸟迹耳,何预于死者,而圣人以为名教乎?”对曰:“劝也。劝其立名,则获其实。且劝一伯夷,而千万人立清风矣;劝一季札,而千万人立仁风矣;劝一柳下惠,而千万人立贞风矣;劝一史鱼,而千万人立直风矣。故圣人欲其鱼鳞凤翼,杂沓参差,不绝于世,岂不弘哉?”

【译文】

有人问:“人一死,精神和形体都消失了,留下的名声,也就像蝉脱的壳,蛇蜕的皮,鸟兽经过后留下的足迹,这与死人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而圣人为什么还要用这来教化百姓呢?”回答说:“是为了勉励人们树立名誉,而且要做到名副其实。况且褒扬一个伯夷,清正的风气就会于千万人中形成;褒扬一个季札,仁爱的风气就会于千万人中形成;褒扬一个柳下惠,贞操的风气就会于千万人中形成;褒扬一个史鱼,正直的风气就会于千万人中形成。所以圣人希望这类美名不绝如缕,流传在世上,这不是具有很大的意义吗?”

【原文】

四海悠悠,皆慕名者,盖因其情而致其善耳。抑又论之,祖考之嘉名美誉,亦子孙之冕服墙宇也,自古及今,获其庇荫者亦众矣。夫修善立名者,亦犹筑室树果,生则获其利,死则遗其泽。世之汲汲者,不达此意,若其与魂爽俱升,松柏偕茂者,惑矣哉!

【译文】

在如此之大的天地间,人人仰慕美名,这大概是由人们都喜欢善的东西的性情所决定的吧。再说了,祖先的好名声,也会给子孙后代带来美好的声誉,自古以来,获得祖先声誉荫庇的也实在是有很多。多行善以树立好名声,就好像盖房子和种树木一样,不但自己在生前能得到很多好处,自己死后,还会给子孙后代带来好处。世上的庸人啊,他们与那些美名与灵魂一同升华,美名与松柏一样长青的贤人相比,可实在是够笨的。

【评析】

名声与实质的关系,就像形体与影子的关系一样。颜氏开篇的这一个生动而又贴切的比喻,是为了教育子孙摆正名与实的关系,提醒他们:要想获得美名,就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做到德才兼备,使名实相副;切不可名不副实,更不可浪得虚名,有名无实。颜氏告诫子孙要正确对待名声,即不要虚名。

中国古代有德行的人都很注重对子孙品德的教育,他们都认为做人才是重要的。做人就要讲究诚信,就要言行一致,就要名实相副,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尊重和爱戴。颜氏教育子孙要行善树立美名,他说这就像盖房子、种果树一样,不但生前能得到好处,死后还能为子孙造福,这可以说是名声的社会价值。他勉励子孙去建立美名,这是因为:遗臭万年的是恶名,炫耀一时的是虚名,而造福千代、流芳万载的是美名。布衣宰相范纯仁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范纯仁是范仲淹的儿子,在父亲的严格管教下,范家始终保持着简朴的门风。不仅如此,范纯仁受父亲的影响,也变得乐于帮助贫穷之人。范仲淹在睢阳任官时,一次,让儿子范纯仁到苏州去运一船麦子。这时候,范纯仁还年轻。麦船返回时,停在丹阳,见到了熟人石曼卿。在得知石曼卿因逢亲之丧而无力运柩回家后,范纯仁便自作主张将一船麦子全部送给了石曼卿,让他做回乡的费用。范纯仁只身回家后,因为送掉了麦子,不好向父亲交账,在父亲身边站立良久,始终未敢提起此事。范仲淹问儿子到苏州是否遇到老朋友。范纯仁说:“石曼卿因碰到亲人丧事,耽搁在丹阳,没有钱运柩回乡。这时又没有人能像前代郭震那样勇于救人于危难,所以真是求告无门。”范仲淹立刻对儿子说道:“为什么不把麦船送给他呢?”范纯仁听父亲说出这话,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说道:“我已经送给他了。”由此可知范仲淹的家风已经传给了他的儿子。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范纯仁继承父风,始终保持着简朴的门风。他和司马光同在洛阳做官时,两人均十分好客,但家中却都很贫困,于是互相约定,倡设“真率会”,宴客仅有粗米饭,酒过数巡即罢。尽管如此,洛阳士人却多将此会当作盛事。范纯仁从布衣一直到宰相,其廉洁俭朴始终如一。做官得来的俸禄,大多用来扩大父亲范仲淹当时创设的救济贫苦人的义庄。他去世的时候,其幼子和五个孙子都还没有出来做官。范纯仁常常对子孙们说:“我平生所学到的‘忠’、‘恕’两字,一辈子都受用不尽。就是在朝做官、接待同僚、和睦亲朋族人,也没有一刻离得开这两个字。”观其行为,也确实如此。他在朝中有时受到排挤打击,不仅自己不说政敌的坏话,也不准儿子们说对方的坏话。

范纯仁常常教育子弟说:“即使是很愚笨的人,要求别人的时候往往是很明白的;即使是很聪明的人,容忍自己的时候往往是很糊涂的。如果能用苛求别人的心来要求自己,用宽恕自己的心来宽恕别人,就不怕做不到圣贤!”他还常常告诫子孙:“六经所记载的都是圣人之事,你们知道了一个字,就要去实行一个字。即使在艰难困苦、颠沛流离之时,也能处处按六经所说的去做,那就真的可以称做有为者了!”范纯仁处处以简朴和忠恕教育子弟,同时也是这样劝导自己的亲戚。有个亲戚来请教范纯仁如何处世,范纯仁告诫这个亲友说:“只有简朴才能助成廉洁之心,只有宽恕可以成就好的德性。”亲戚深以为然,将这两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

有一则逸事可以反映出范纯仁简朴的家风。范纯仁在朝廷做官时,有一次,留自己的同僚、秘书监晁端在家中吃饭。晁端吃过饭回去后,郑重其事地对旁人说:“可惜啊,范丞相家的家风变掉了!”听到的人都不太相信这话,问他是怎么回事,晁端说:“平时他们家吃饭,菜总是咸菜、盐豆腐之类。这次他家留我吃饭,咸菜、盐豆腐上居然放了两小簇肉,这不是他们家的家风变了吗?”从晁端所说的范家的食谱,可见范纯仁家中平时生活简朴到了何种程度。

在范纯仁的教育下,其子范正平、范正思也能像祖、父辈一样,立身守正,为官正直。范正平学行很高,就是平常说话,也要援引《孝经》、《论语》等书。范纯仁死后,按过去惯例,子弟中可以有一人受庇荫做官,范正平将官让给自己的小弟弟做。后来,范正平为开封尉,时任户部尚书的蔡京强占民田民宅,被人告到官衙中。范正平不避权贵,公正处理,结果蔡京被罚金子十斤。从此,蔡京对范正平恨之入骨,入朝当宰相后,便加以诬陷迫害。从这些事中,可见范仲淹祖孙几代人的风骨。

颜氏在文中提到,社会上有些人,在名利双收、信誉显露后,就不再信守诺言,不懂得后者的矛戈可以刺穿前者的盾牌的道理。而故事中范仲淹祖孙几代虽然没有提到诚信或名实一致,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始终体现着诚信,体现着名实一致。

失信而毁名,不诚而蒙羞。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无诚信不立,国无诚信不强,诚信是立业兴邦、安身立命之本,这也就是古人之所以讲究诚信的原因。社会发展到今天,是不是就不用讲诚信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今天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呈现出飞速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也是人与人的竞争,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要诚信做人,诚信处事,只有言行一致、名实相副了,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因此,无论你身处哪个行业、哪个部门,都要以诚信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同样,人们要想自己的孩子以后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就应该重视对后代的诚信教育,因为它永远都不会过时。

涉务第十一

【原文】

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国之用材,大较不过六事:一则朝廷之臣,取其鉴达治体,经纶博雅;二则文史之臣,取其著述宪章,不忘前古;三则军旅之臣,取其断决有谋,强干习事;四则藩屏之臣,取其明练风俗,清白爱民;五则使命之臣,取其识变从宜,不辱君命;六则兴造之臣,取其程功节费,开略有术,此则皆勤学守行者所能辨也。人性有长短,岂责具美与六涂哉?但当皆晓指趣,能守一职,便无愧耳。

【译文】

士人君子立身处世,要注重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不能只是高谈阔论,抚琴读书,来虚耗君主给他的俸禄官位。国家使用人才,大体不外乎六个方面:一是在朝廷处理政务的臣子,他们满腹经纶,博学文雅,能通晓国家的体制纲要,了解治国的道理;二是掌管文史的臣子,他能撰写典章,通晓前代的典故;三是军旅的臣子,他们有勇有谋,卓绝善战;四是镇守地方的臣子,他们熟悉地方风俗,廉洁爱民;五是奉命出使的外交臣子,他们随机应变,不辱君命;六是精通建筑营造的臣子,他能考核工程节省费用,少花钱多办事。这都是勤奋好学、爱岗敬业,并且有操守德行的人才能办得到的。只是人的秉性和才能是不一样的,当然不能强求一个人同时具备这六个方面的素质了。只要对这些在大体上懂得一些,而在一个方面有所专长,并能胜任工作,这就可以当之无愧了。

【原文】

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

同类推荐
  • 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

    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

    本书是为《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之精装本。本书主题内容为作者整整一年时间,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艺术学院的部分学生,开设有关中华文化史的一门课程。学生提出许多有关文化问题让作者快速回答,名曰“闪问”。后来这本书又加入了台湾大学许多学生的“闪问”,作者以平实的语言对中华文化的精髓进行了论述,独树一帜。
  • 说假

    说假

    本书诱技说假,幽默说假和机智说假三种说假艺术,体现了人的智慧。是一种真文化。内容包括假的解读、假有三性、假是一棵生命树、假扮演的社会角色、假的识别。
  • 毓老师说易经(全3册)

    毓老师说易经(全3册)

    《毓老师说易经》根据毓老自1993年至2000年讲授《易经》课程内容整理而成。毓老认为,《大易》与《春秋》弄明白,中国思想左右逢源!读《易经》的目的有三: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二、智周万物,道济天下;三、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易经》是智海,绝非假话,是智慧的产物。书有古今,智慧无古今。以古人智慧,启发今人的智慧,把人生问题解答明白,就能明白一切。《毓老师说易经》告诉我们,要懂用脑,读完一篇,真得其好处。以一公式,可以推演很多。多读书,存肥料。读书,懂用道理简单,做到可难。
  • 商人也要学点国学

    商人也要学点国学

    从修身之道、用人智慧、危机管理、协调沟通、有效激励、创新思维、制度管理、团队建设、竞争策略等方面阐述了经商谋业的经验技巧、策略及素养,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商人的综合能力。相信您读完这本《商人也要学点国学》后,不仅能学习到更多的经营管理智慧,还能在无形中提高自己的国学修养,受益终生。
  • 以孝选官:孝与古代选官制度(中国孝文化丛书)

    以孝选官:孝与古代选官制度(中国孝文化丛书)

    本书讲述了历代以孝选官的制度。先秦时期“孝治天下”的观念还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以孝选官”也尚处于萌芽状态。汉代在选官制度上体现出对孝的提倡,汉惠帝、吕后开汉代“举孝授官”之先河。汉代以后,“以孝选官”的现象承袭相沿,继续存在于历代选官的体系中。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等不到的爱

    我等不到的爱

    我以为只是因为你不够爱我,没有想到的是你从未爱过我。————司莞你说她是你一个玩的好的朋友只是现在不说话了,那为什么你在等她。————黎歌
  • 异卡世界

    异卡世界

    简介:我王烁,立志要成为星际制卡大师的原生人类。可还没做什么,就倒霉的自由落体。要被判出局了吗?还没开始就要结束了吗? 哇哦!?死里逃生,运气大爆发,竟然拿到了一枚神奇的钥匙,开启了一个神秘空间。原来我一直在做的梦都是真的,我和一条很傲娇的远古神兽做了朋友。于是我有了一条小青龙,小青龙,我们开始了星际之间,边冒险边变强的制卡大师之路。(第一次写书,本文慢热。)
  • 我眼中的点滴生活

    我眼中的点滴生活

    我眼中的“生活”,讲的是校园生活。用来记录我回不去的那段时光。
  • 原振侠26:自杀阴谋

    原振侠26:自杀阴谋

    原振侠在山顶喝闷酒苦思玛仙,不料遇到两个印尼杀手内斗,原振侠救了一女杀手之后,女杀手竟然三番四次不择手段刺杀原振侠。而更可怕的是,女杀手成功让原振侠萌生了自杀的念头,幸得仲大雅的夫人相助才将他救出泥沼。女杀手数次失败后坠楼自杀,而原振侠这才慢慢发现这一连串的杀害其实是一个杀手组织头目精心策划的阴谋,最终阴谋策划者得偿所愿,剷除威胁,但原振侠并没有自杀。各人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任何社会之中,自杀行为,都受到谴责。——倪匡
  • 东风之恋

    东风之恋

    2017年圣诞节,纽约唐人街。区别于时代广场的热闹繁华,唐人街过早地陷入了黑暗之中。寂寥的街道上,只有伶仃的几个人飞快地跑过。
  • 璀璨星光:萌妻,你别逃

    璀璨星光:萌妻,你别逃

    初见时,他是那个假装强势的校园霸王,把她禁锢在怀;相恋时,他是那个软萌傲娇的新晋选手,把她捧在手心;结婚时,他是那个泣不成声的全球男神,把她刻在心间;“一生太过漫长,从校园到社会,我的梦想只有你。”—————许璨这是一个从初恋走到结婚的治愈爱情故事。(PS:男女主双初恋,男女主无虐,只有甜甜甜的小甜饼)
  • 狂武傲天尊

    狂武傲天尊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便杀人,天若拦我,我捅破这天,踏平这地,屠尽诸神又如何!
  • 为了再与你相见我愿付出所有

    为了再与你相见我愿付出所有

    (本作为作者弥补自己心里的遗憾所写)小说讲述了是当今白金网文作家王浩宁与自己的妻子陶雨晴从高中相识,相知,到上大学分离时相互许诺拼命努力,到大学毕业后相爱这其中发生过各种大大小小的矛盾与分争。但在两人的相互扶持,努力下,在身边朋友们的鼓励帮助中,见证下两人一步一步克服重重困难才走到今天走到一起的故事。
  • The Last Days of Pompeii

    The Last Days of Pompeii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