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13200000031

第31章 卷六(4)

或问:“山海经》,夏禹及益所记,而有长沙、零陵、桂阳、诸暨,如此郡县不少,以为何也?”答曰:“史之阙文,为日久矣;加复秦人灭学,董卓焚书,典籍错乱,非止于此。譬犹《本草》神农所述,而有豫章、朱崖、赵国、常山、奉高、真定、临淄、冯翊等郡县名,出诸药物;《尔雅》周公所作,而云‘张仲孝友’;仲尼修《春秋》,而《经》书孔丘卒;《世本》左丘明所书,而有燕王喜、汉高祖;《汲冢琐语》,乃载秦望碑;《苍颉篇》李斯所造,而云‘汉兼天下,海内并厕,豨黥韩覆,畔讨灭残’;《列仙传》刘向所造,而《赞》云‘七十四人出佛经’;《列女传》亦向所造,其子歆又作《颂》,终于赵悼后,而传有更始韩夫人、明德马后及梁夫人嫕。皆由后人所羼,非本文也。”

【译文】

有人问:“山海经》是夏禹和伯益所记,里面却有长沙、零陵、桂阳、诸暨等这些到秦汉时才有的郡县,你觉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说:“史料残缺,由来已久;再加上秦朝灭绝学术,董卓焚书,这使得典籍错乱不堪,还不止这些。譬如《本草》托名是神农所著的,却有豫章、朱崖、赵国、常山、奉高、真定、临淄、冯翊等郡县名以及这些地方所产的各种药草;《尔雅》是周公所著,却说西周人‘张仲孝友’;孔子修订《春秋》,但《春秋左氏传》却写到了孔子的去世;《世本》是春秋时左丘明所著,其中却有对战国时燕王喜和西汉高祖刘邦的记载;成书于战国时期的《汲冢琐语》居然记载了秦始皇一统后的秦望碑;《苍颉篇》是秦代的李斯撰写的,却写到了‘汉朝兼并天下,海内之人皆驯服,陈豨被黥、韩信覆灭,讨平叛乱平定残贼’;《列仙传》是西汉的刘向撰写,而《赞》中说其中74人在佛经中已有记载;《列女传》也是刘向撰写,接着刘向的儿子刘歆又作《颂》,记到战国赵悼后就结束了,但是却在传中发现还有汉朝的更始韩夫人、明德马后以及梁夫人嫕。这些都是后来的人加进去的文字,并不是原著中所有的。”

【原文】

或问曰:“东宫旧事》何以呼‘鸱尾’为‘祠尾’?”答曰:“张敞者,吴人,不甚稽古,随宜记注,逐乡俗讹谬,造作书字耳。吴人呼‘祠祀’为‘鸱祀’,故以‘祠’代‘鸱’字;呼‘绀’为‘禁’,故以‘纟’傍作‘禁’代‘绀’字;呼‘盏’为竹简反,故以‘木’傍作‘展’代‘盏’字;呼‘镬’字为‘霍’字,故以‘金’傍作‘霍’代‘镬’字;又‘金’傍作‘患’为‘镮’字,‘木’傍作‘鬼’为‘魁’字,‘火’傍作‘庶’为‘炙’字,‘既’下作‘毛’为‘髻’字;金花则‘金’傍作‘华’,窗扇则‘木’傍作‘扇’,诸如此类,专辄不少。”

【译文】

有人问:“东宫旧事》中为什么把‘鸱尾’读作‘祠尾’?”我答道:“作者张敞是吴地人,他不太注重探究事物的源流,往往随便记载注释,追随乡俗以讹传讹,创造出字体罢了。因为吴地的人把‘祠祀’读成”鸱祀“所以就用‘祠’来代替了‘鸱’;把‘绀’读成‘禁’,所以用‘纟’旁加‘禁’来代替了‘绀’;把‘盏’字读成竹简反,所以用‘木’旁加‘展’来代替了‘盏’;把‘镬’字读成‘霍’,所以用‘金’旁加‘霍’字来替代了‘镬’;又用‘金’旁加‘患’字来造了‘镮’,‘木’旁加‘鬼’字来代替了‘魁’,‘火’旁加‘庶’字来代替了‘炙’,‘既’下加个‘毛’字来代替了‘髻’;金花则用‘金’旁加个‘华’字来代替,窗扇就用‘木’旁加个‘扇’字来代替:诸如此类,均为妄加臆断的。”

【原文】

又问:“东宫旧事》‘六色罽’,是何等物?当做何音?”答曰:“案:《说文》云:莙,牛藻也,读若”威“音隐》:‘坞瑰反。’即陆机所谓聚藻,叶如蓬者也。”

【译文】

又问:“东宫旧事》中所说的‘六色罽’是什么意思?该读什么音?”回答说:“据考证:《说文》中说:‘莙’,即为牛藻,读音同‘威’。《音隐》注音为‘坞瑰反’,就是陆机所说的‘聚藻’,叶子像蓬草的植物。”

【原文】

“又郭璞注《三苍》亦云:‘蕴,藻之类也,细叶蓬茸生。’然今水中有此物,一节长数寸,细茸如丝,圆绕可爱,长者二三十节,犹呼为‘莙’。又寸断五色丝,横着线股间绳之,以象莙草,用以饰物,即名为‘莙’;于时当绁六色罽,作此莙以饰绲带,张敞因造‘系’旁‘畏’耳,宜作‘隈’。”

【译文】

另外,郭璞注释《三苍》时也说:“蕴,是属于藻一类的东西,叶细长且有蓬松的茸毛。‘如今水中还长着这种东西,一节约有几寸长,茸毛细小如丝,圆转弯曲很招人喜爱,长的有二三十节,也叫’莙‘。此外,把五色丝截成一寸长短,横着系在绳子上,做成像莙草的样子,用来为物品作装饰,就命名为’莙‘。到时系六色丝,制作这种’莙‘来装饰绳带。张敞于是就根据这个造了一个’纟‘旁加’畏‘的字,应该作’隈才对”。

【原文】

柏人城东北有一孤山,古书无载者。唯阚骃《十三州志》以为舜纳于大麓,即谓此山,其上今犹有尧祠焉;世俗或呼为“宣务山”,或呼为“虚无山”,莫知所出。赵郡士族有李穆叔、季节兄弟、李普济,亦为学问,并不能定乡邑此山。余尝为赵州佐,共太原王邵读柏人城西门内碑。

【译文】

在柏人城的东北方向有一座孤山,古书中对此无记载。只有阚骃的《十三州志》认为尧收舜于大麓,说的就是该山,山上至今还保留着尧的祠堂;人们有的叫它“宣务山”,有的叫它“虚无山”,但是都不知这称呼的出处。赵郡的士族有李穆叔、李季节兄弟,再加上李普济,都是做学问的人,但是他们三个却依然无法确定家乡的这座山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曾担任过赵州的官员,与太原的王邵一起研读过柏人城西门内的碑石。

【原文】

碑是汉桓帝时柏人县民为县令徐整所立,铭曰:“山有巏嵍,王乔所仙。”方知此“巏嵍”,山也。“巏”字遂无所出。“嵍”字依诸字书,即“旄丘”之“旄”也;“旄”字,《字林》一音亡付反,今依附俗名,当音“权务”耳。入邺,为魏收说之,收大嘉叹。值其为《赵州庄严寺碑铭》,因云:“权务之精”,即用此也。

【译文】

该碑是汉桓帝时柏人县的百姓为当时的县令徐整立的,上面刻着:“山有巏嵍,王乔所仙。”才知道原来这就是巏嵍山。“巏”字却没有出处。“嵍”字按照字书,即是“旄丘”的“旄”字。“旄”字,《字林》一音亡付反,如今依附俗名,应把“巏嵍”读成权务才对。我到邺地后,曾在魏收面前提起这事,他对此大为赞赏感叹。等他写《赵州庄严寺碑铭》时,就写了“权务之精”,用的就是这一结论。

【原文】

或问:“一夜何故五更?更何所训?”答曰:“汉、魏以来,谓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为节。《西都赋》亦云:‘卫以严更之署。’所以尔者,假令正月建寅,斗柄夕则指寅,晓则指午矣;自寅至午,凡历五辰。冬夏之月,虽复长短参差,然辰间辽阔,盈不过六,缩不至四,进退常在五者之间。更,历也,经也,故曰五更尔。”

【译文】

有人问:“一夜为什么分五更?‘更’又是什么意思呢?”回答道:“汉魏以来,称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叫‘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也叫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均是以‘五’为单位的。《西都赋》也说:‘用严更官署来护卫。’之所以这样分,是因为如果以寅月为正月,那么北斗星的斗柄到了傍晚时候就会指向寅,到了天亮的时候就会指向午位了;从寅到午,一共经历了五个星区。虽然冬天和夏天的夜晚长短不同,但是斗柄在一夜之间所指向的星区,多的不超过六个,少的也不少于四个,一般总是在五个左右。更,就是经历的意思,‘五更’就是一夜经历五个时段,所以把一夜叫作五更。”

【原文】

《尔雅》云:“术,山蓟也。”郭璞注云:“今术似蓟而生山中。”案:术叶其体似蓟,近世文士,遂读蓟为“筋肉”之“筋”,以耦“地骨”用之,恐失其义。

【译文】

《尔雅》说:“术,就是山蓟。”郭璞注释说:“术就是像生长在山中的蓟。”据考证:术的叶子的形状像蓟,近代的文士就把“蓟”读成“筋肉”的“筋”,把它和枸杞(地筋)相混淆,这恐怕已经与它的本义背离了。

【原文】

或问:“俗名‘傀儡子’为‘郭秃’,有故实乎?”答曰:“风俗通》云:‘诸郭皆讳秃。’当是前代人有姓郭而病秃者,滑稽戏调,故后人为其象,呼为‘郭秃’,犹《文康》象庾亮耳。”

【译文】

有人问:“木偶戏俗称为‘郭秃’,这有什么典故吗?”回答说:“风俗通》说:‘所有姓郭的都忌讳秃字。’大概是由于前代人中有姓郭且秃头的人,他幽默诙谐,于是后人就按照他的形象制作了木偶,并称它为‘郭秃’,这就像《文康》戏模仿庾亮一样。”

【原文】

或问曰:“何故名‘治狱参军’为‘长流’乎?”答曰:“帝王世纪》云:‘帝少昊崩,其神降于长流之山,于祀主秋。’案:《周礼·秋官》,司寇主刑罚、长流之职,汉、魏捕贼掾耳。晋、宋以来,始为参军,上属司寇,故取秋帝所居为嘉名焉。”

【译文】

有人问:“为什么把管理监狱的参军称为‘长流’呢?”回答说:“帝王世纪》说:‘天帝少昊崩逝,他的神灵降在长流山,主掌秋天的祭祀。’据考证:《周礼·秋官》中说,司寇主掌刑罚、长流的职责,跟汉、魏时的捕贼掾类似。直至晋宋方始设参军,由司寇管辖刑罚、长流的职责,相当于汉、魏时的捕贼掾。晋、宋以来,才有参军这个职务,归属司寇管辖,于是就采用秋帝少昊居住的长流山做参军这一职务的美名了。”

【原文】

客有难主人曰:“今之经典,子皆谓非,《说文》所言,子皆云是,然则许慎胜孔子乎?”主人拊掌大笑,应之曰:“今之经典,皆孔子手迹耶?”客曰:“今之《说文》,皆许慎手迹乎?”答曰:“许慎检以六文,贯以部分,使不得误,误则觉之。孔子存其义而不论其文也。先儒尚得改文从意,何况书写流传耶?”

【译文】

有位客人责难我说:“现在经典中对文字的解释,你认为有很多错误,而《说文解字》对文字的解释,你却认为都是正确的,这样的话,那么不就是说许慎比孔子还要高明吗?”我拍手大笑道:“现在的经典都是孔子的手迹吗?”客人反问道:“现在的《说文解字》都是许慎的手迹吗?”回答说:“许慎根据六书来分析字形解释字义,将文字按部首分类,使文字的形、音、义准确无误,即使错了的,也能准确发现错在何处。孔子校订经书,只保存经文的大义宗旨,而不推究文字。以前的学者尚且还用改变字形的办法来附会文意,至于流传抄写过程中的错误就更多了。”

【原文】

“必如《左传》‘止戈’为‘武’,‘反正’为‘乏’,‘皿虫’为‘蛊’,‘亥’有‘二首六身’之类,后人自不得辄改也,安敢以《说文》校其是非哉?且余亦不专以《说文》为是也,其有援引经传,与今乖者,未之敢从。又相如《封禅书》曰:‘导一茎六穗于庖,牺双觡共抵之兽。’此‘导’训‘择’,光武诏云:‘非徒有豫养导择之劳’是也。”

【译文】

除非像《左传》中认为武字是由“止”“戈”组成,“正”字反过来就是“乏”,“蛊”字是由“皿”“虫”组成,“亥”字是由“二”和“六”组成,像这样对文字的分析解释,后人已无法随意改变,又怎么敢用《说文解字》去考证这种说法的是非呢?同时,我也不认为《说文解字》是完全正确的,书中引用的典籍原文,如果与现在通行的典籍有出入,我也不敢盲从。例如:司马相如的《封禅书》说:“导一茎六穗于庖,牺双觡共抵之兽。”这句话中的“导”是选择的意思,光武帝下诏书说:“非徒有豫养导择之劳。”其中的“导”字也是选择的意思。

【原文】

“而《说文》云:‘导是禾名。’引《封禅书》为证;无妨自当有禾名导,非相如所用也。‘禾一茎六穗于庖’,岂成文乎?纵使相如天才鄙拙,强为此语;则下句当云‘麟双觡共抵之兽’,不得云‘牺’也。吾尝笑许纯儒,不达文章之体,如此之流,不足凭信。大抵服其为书,隐括有条例,剖析穷根源,郑玄注书,往往引以为证;若不信其说,则冥冥不知一点一画,有何意焉?”

同类推荐
  • 鲁迅现代伦理思想研究

    鲁迅现代伦理思想研究

    鲁迅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闻名于世。但是,近代中国向着现代转型中,什么是“社会”的讨论并不充分。社会是弱肉强食的丛林,还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设计与发明?还是鲁迅的论断,在道德背后,是吃人本质。从伦理角度讨论这个问题曾是五四最重要的议题。在现代历史的进程中,民族、阶级、战争、知识分子立场等概念的介入,中国现代伦理的建立显得尤为艰难。在鲁迅对这些概念的体验中,我们重新回到历史论断和抉择的现场。
  • 全民蠢萌的美国

    全民蠢萌的美国

    《全民蠢萌的美国》是《万物简史》作者比尔·布莱森代表作。比尔·布莱森作品入选《卫报》“生命中不可或缺的100本书”书单。享誉世界的文化观察大师亲身经历,戳破固化的美国印象,近距离观察普通美国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轻松诙谐的吐槽,意想不到的脑洞,比尔·布莱森延续一贯的嬉笑怒骂,给你一个画风清奇的美国。翻开这本书,从美国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读懂一个真实的美国。客居英国二十年以后,文化观察大师比尔·布莱森举家迁回美国。此时的美国早已不是记忆中的样子,布莱森用熟悉又陌生的眼光,重新观察普通美国人的生活点滴,还原一个真实的美国。
  • 徐渭:不入牢笼

    徐渭:不入牢笼

    从晚明的波澜诡谲,到民国时期的风起云涌,历史孕生出许多独具特色的人文大家。真正的时代人物面孔始终是大众读者感兴趣的题材,本套丛书以近代文化怪杰为主题,集结十位文化名人,由专家分写,详述其不同于凡俗的言行。作者深入浅出,对文化名人中的怪杰现象究分析,以故事化哲理。图书叙述通俗,笔法精彩,立意新颖的同时具有严谨考为基础。兼具可读性与收藏性。民国人物及历史图书的热度始终在持续中升温,内容概有名人轶事类、今人印象类、崇古比今类等。
  • 这是哪儿?北京!

    这是哪儿?北京!

    老猫在《这是哪儿?北京!》这部书里面展示的是一个他生活了几十年的林林总总、具体清晰的北京,有关于它的历史掌故,也有关于它的衣食住行,更有关于它的好玩与无奈。一句话:这是一个有烟火气也有故事的都市。这是一本关于北京的书。不是那种老先生、老北京的回忆式的书,也不是那种蚁族、北漂的憧憬式、奋斗征服式的书,而是一种记录。记录一下几十年间城市的变化,也记录形形色色在北京生活的人的心态。
  • 多姿多彩的艺术文化

    多姿多彩的艺术文化

    艺术文化学是将艺术置入社会文化背景中来审视的方法,着眼于对艺术的发生、发展以及它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解释人的参与、文化的渗透所包蕴着的持续发展的艺术形态和精神内涵。本书从艺术文化概述、艺术与社会等方面简述艺术在当代社会里的新位置。
热门推荐
  • 隐婚密爱,冷情总裁缠爱妻

    隐婚密爱,冷情总裁缠爱妻

    慕司城收了一个养女,却不想……九年后,突然被养女沐瑶赖上了,不许谈恋爱就算了,沐瑶还经常半夜半夜爬上慕司城的床。慕司城明明可以直接将沐瑶送出国或者断绝关系,人都送到了机场门口,偏偏……狠不下心又接了回来,这一心软,就被沐瑶给吃定了,时间不长不短,恰好一辈子沐瑶还厚着脸皮:“你既然要养我,那就得养我一辈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何以此生得

    何以此生得

    陈一凡说,你喜欢看大鱼海棠吗?大鱼海棠里面湫真的可以说,做到了自己所能做的一切,湫善良正直勇敢他陪着椿度过许多的岁月,化作了风雨去守护椿,我欣赏湫,但我绝对不会像他一样眼睁睁看着自己喜欢的人和另一个人在一起,我喜欢的人,一定要和我在一起,仅此而已。他的声音很平淡,却透露着不可拒绝的味道。
  • 宇宙当铺

    宇宙当铺

    当一切顾客所有,售一切顾客所需。本以为是普通人的忍冬没想到自己竟然是天选之子,凭借掌握宇宙当铺,狂揽世间一切美好。只要你有所求,你便是我的顾客;只要你出得起价钱,我满足你的所求。
  • 山河瓦玉

    山河瓦玉

    云梦泽大陆在那长达数百年的烽火绵延和路有冻死骨之前,曾有过商道四通八达于整个大陆,至北向南途径各国无不湛湛长空繁红无数,热闹喧嚣。后来人祸先至,天灾降临,大陆沦陷山河破碎。周国有一公子,便是生于这水梦泽最辉煌的盛世,自幼聪颖多才,十二岁一幅山河安在名动天下,享有天下第一公子之美誉,后逢一神秘人告知,天灾将灭周国。且看他,如何与天斗,是作玉碎还是选择瓦全。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天上九重天

    天上九重天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于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一段道德经。从此风流人物穿越天上人间。本是九重天上客,而今穿越下凡来。九重天外又有何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悌下。异世大陆,巅峰人物;成王败寇,一念之差。江山如此大,何处为家?为吾之友者,王也;为吾之敌者,寇也。笑看人世间,火树银花。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

    本书是根据各种希腊神话文献加以整理编著,最终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故事优美,语言动人,故事主线包括神的故事和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和冲突的故事,即英雄传说两个方面。神的故事突出反映了古代人类把自然现象形象化的丰富想象力,英雄传说则主要是对某些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及相关事件的崇拜和理想化。本书反映了远古人类的生存活动和与自然进行的顽强斗争。
  • 重生之惊凰毒后

    重生之惊凰毒后

    君家云娘,貌美无双。一朝为后,母仪天下。十年辅佐,不如一眼惊鸿。打入冷宫,砍去双腿,销毁容颜,她如丧家之犬。帝君下诏,凌迟处死,一刀刀剜去她的血肉。一朝重生,她眼中褪去痴傻愚钝,只余纯澈阴寒。这一世,她绝不任人摆布!手刃毒母,调拨姊妹,倾塌家族,摧毁江山,她无恶不作。而那恭远王世子,外冷内热,执她之手,拥她入怀,温柔道:“此生遇你,愿携你翻三山五岳,看瀚海星河。”
  • 破虚巅峰

    破虚巅峰

    一本武动乾坤,让我称霸仙界,傲视群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