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0400000012

第12章 组织起来的带头人(5)

张运科说:“近来顾不上,身子难受。我保证,肯定要开,不误下种。”这是区上干部预料中的回答,区干部又说:“那是多少亩?你先报个数,秋后要按照统一累进税计征公粮支援前线。”张运科拍了一下额头,立即反悔说:“我这个身子也不太硬朗,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耽误了影响支前……那就让给别人吧。”“你不是已垒了标志吗?”“我把它搬掉。明天就搬掉。”互助组的人听到这事,高兴得咧开嘴笑了,大伙又扛起镢头上了那道坡。

顺达从河南挑回粮食分给缺粮户,解了断顿之虞。他知道区上的领导就是水平高,人家不急不火,把事情办得那么妥帖,自己该好好向他们学习呀!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六户人家开了近四十亩荒坡,还在地里刨出了树根柴禾五万多斤,熏下草皮杂肥九千多担。柴堆肥堆,像座座小山一样。互助组根据组员的体力强弱和农活轻重分配劳动,男女都有适当的活计,孩子们也有了分工,放学回来打猪草,喂牛羊,有的照料弟妹。日子越过越兴旺。

共产党领导的各个边区抗日根据地,是当时中国经济最困难、政治最民主、思想最革命的地区,人心向上,积极进取,虽然没有现代化的通讯设备,新鲜事物依然传布很快。李顺达互助组的名声,由人们口耳相传,不胫而走,招来不少三五成群的农民参观,他们为的是学习与取经,李顺达都满腔热情接待,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远道而来的还留他们在家吃饭、住宿,像个小小的客店。参观的农民回去后都成立了互助组。区上县上的干部常来西沟调查研究,帮助总结经验。李顺达互助组本身,也由原来的六户人家发展到十六户、二十八户,由西沟发展到沙底栈,已超越村界了。不过他们就住在西沟的这一条沟里,相距并不远。

1944年3月中共平顺县委、县政府召开了为期十天的劳模大会。在这个开天辟地的首届劳模会上李顺达介绍了成立互助组、发展生产的经验。县委发出通知,号召向李顺达学习,开展大生产运动。

各地向李顺达互助组学习

母子英雄

那时生产工具极其简陋,农民劳动十分艰苦,加上学习文化、比武训练、支援前线的多种任务,互助组发挥了明显的优势。在全县推广后,各互助组展开了生产竞赛。区上分配给李顺达互助组三十亩开荒任务,他们一鼓作气开了荒坡一百二十亩。在新荒地上种的菜和粮食都获得了丰收。秋分收黍子,寒露割谷子,七月开始摘南瓜,八月份刨回了山药蛋。

光山药蛋每户将近一万斤。为了进一步发展生产,互助组的组员家家户户添置生产工具,共买回了五头大牲口,还有犁、耧、耙等几十件农具,西沟村出现了热热闹闹的生产形势,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景象。收罢秋,按老习惯,冬闲的季节来临了,可李顺达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人们看到李顺达额头上的三道思考纹又皱在了一起,都猜想顺达又有了心事。

李顺达的确有了心事。几天前,县里来了个工作干部,他在山上山下、这山那山转了大半晌,还到几户组员家串门,不论是对别人还是对李顺达,都不住口地称赞:“好哇,互助组办得真个好!”临走时,李顺达送他到村口上,他指着一个身穿破衣衫、在村口上玩的小女孩说:“顺达,在你们西沟,什么时候不再穿这种破烂衣裳呢?”问题提得好,顺达想,闹饥荒问题解决了,穿衣问题就该摆到桌面上。他仔细掂量了互助组二十八户人家,穿的全是破破烂烂,几乎没有不打补丁的囫囵衣服。不解决穿衣服的问题,就体现不了组织起来的优越性。顺达把自己的想法对县上来的干部讲了,干部同志李顺达组织全村妇女参加副业劳动说:“提高生产,改善群众生活,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关系到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我提这个问题,也有鞭打快牛的意思。”李顺达憨厚地说:“做人民的牛光荣啊。为人民耕地拉车,本该奋起蹄子紧跑,不用上级用鞭子吆喝。”干部同志哈哈大笑,两人握手告别。

李顺达回到家,又把自己的想法对娘说了。做娘的最了解自家儿子,郭玉芝了解顺达的意思,又体谅顺达的难处,只说:“你让娘想想。”郭玉芝是个纺织能手,在周围这一带小有名气。她在心里筹划如何发挥自己的特长,带领村里的妇女们纺线织布。与此同时,又传来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为了发展生产,支援前线,区里开展了互助纺织运动。平顺这一带的妇女,多数不会纺花织布。没有技术,没有纺车织布机,还没有买棉花的钱,郭玉芝把自己翻来覆去想过的这几个问题告诉了顺达。

顺达对娘说:“这些事要靠大家来解决,你只管手把手地教会妇女们纺花织布就行。”郭玉芝点点头,李顺达心里踏实了。

李顺达到了宋金山家。金山知道顺达串门一定是有要紧事。就直打直地问他:“有什么事啊?”“金山哥,开展纺织运动,咱们首先得有棉花呀……”“可不是,得筹钱买棉花。昨天我和周则商量过,想上山刨药材去。山里有党参、黄芩、柴胡、大黄、桔梗,多哩!卖了就能买棉花!”顺达高兴了:“这个办法不赖!金山哥,你负责组织劳力上山刨药材。我呢,负责做纺车、织布机。”金山说:“刨药材的活儿,等一会再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做纺车、织布机没木料啊!”顺达说:“我会想办法。刨药材还有什么问题?”“咱们不认得药材苗。牛老叔过去刨过药材,但他怕别人抢他的财源,恐怕不会教人识别药材。他那个自以为是的榆木疙瘩脑袋瓜子,我和周则是对付不了的。他只信服你,你去做做工作才行。”李顺达来到牛老叔家。牛老叔如今也是互助组组员,他满面堆笑欢迎。

李顺达说:“咱们今年是丰收了,可是组员家有的买牲口、有的置农具,恐怕没有多少粮食、山药蛋可卖了,现在要开展纺织运动,买棉花需要不少钱。”牛老叔不愧是西沟的一个机灵人,一听就明白。他说:“你想叫组员们上山刨药材吧?这事交给我。我领他们上山,教他们认药苗刨药材,这里头也有学问哩。咱这一带山上药材品种不少,可是哪个品种数量都不多。党参最卖钱,数量更少。为打日本鬼子添把力,添不上斤就添两吧。”牛老叔那榆木脑袋豁然开朗,像完全变了一个人,成了一个合格的互助组组员。李顺达听后大喜。

李顺达回到家里,提了把锯子,叫上桂兰上了窑顶。那里有几颗杨树,是顺达逃荒到西沟那年,他和娘亲手栽下的,现在也有碗口粗了。他和桂兰用锯子把树锯倒,请来了木工师傅。开始制作纺车、织布机。

郭玉芝比谁都忙,挨门逐户去动员妇女们:“金山他娘,跟我纺花去。不能叫咱互助组的汉们、娃们再穿破衣裳!”“仁巧,不会不要紧,俺手把手地把你教会!”“谁说半路出来就学不会纺花?俺活了五十几才学革命哩!”经过郭玉芝的热情动员,二十八户人家的妇女,能参加的都报名了。由于居住分散,三五天又学不成,一家一家的上门教要教到哪年哪郭玉芝教妇女们纺花织布月?形势可不等人啊。

于是,郭玉芝和顺达商量,决定成立纺织训练班。地点在圈羊的窑洞里。郭玉芝和儿媳吕桂兰把羊窑收拾得干干净净。然后在地上铺上厚厚的一层谷草,再把上面盖上炕席,软软地坐在上面,羊圈就成了课堂。

郭玉芝从撕棉花、搓棉条,到右手摇纺车,左手捏棉条纺线,一项一项,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教。起初,只有他家的一架纺车,她边做边讲,大家围住她边听边看。她每讲一遍,让大家一个一个地学做一遍,她又从手指动作到坐姿,一遍一遍地指点讲解。窑洞里还不时发出一阵一阵的笑声了。妇女在一起笑声多,何况日子越过越开心呢!李顺达忙着做纺车、织布机,两个会木匠活的组员也主动参加制作纺车、织布机,提供给妇女们使用。

县里区里来了干部,郭玉芝不放过机会,请进窑洞里,让他(她)们给纺织训练班的学员们上一堂政治文化课。三个月的纺织训练班结束了,纺车、织布机做成了。李顺达又提上口袋,扛上扁担下了河南。用卖掉药材的钱,到河南给互助组的妇女买纺花织布用的棉花。

虽说纺织训练班结束了,纺花织布在李顺达互助组普及了,可是邻近村有不少妇女还没有学会纺花织布。顺达娘说:“谁不会,给西沟捎个信,俺上门去教。”于是,这位老大娘三天两头的,不是去南赛,就是沙底栈。有时到了池底、古罗。随请随到,甚至不请自到。你说手笨吗?郭玉芝把住手教;你说脚呆吗?郭玉芝按住脚教。在郭玉芝的耐心教导下,西沟一带的互助纺织运动开展起来了。寒冷的冬季热火朝天,纺的纺、织的织、染的染。不多些日子,大人小孩都换上了新衣裳。有的还做了新被褥。区里举办了纺线比赛。郭玉芝不仅纺的多、纺的好,还培养了一大批纺织人才,被评为纺织英雄。她是西沟的第一任妇救会主任,积极组织妇女为前线的八路军做军鞋;她是位了不起的母亲,与顺达并称为母子双英雄。

同类推荐
  • 红尘过往

    红尘过往

    这些成为历史的人物,照亮过夜空,温暖过岁月,让世人仰望……只是,上帝总是喜欢捉弄人间的才女,在感情的道路上,不会让她们一帆风顺,如愿以偿。总是折磨得遍体鳞伤,心力交瘁,比如石评梅,比如张爱玲,比如三毛,比如萧红,比如卓文君……她们如流星一样划过历史的星空,留下那粉红色的梦!
  • 福特自传

    福特自传

    亨利·福特不仅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还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因发明了对世界有巨大影响力的福特汽车,被称为“美国汽车大王”。福特生于一个普通的农场主家庭,12岁时就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机械坊;15岁时就制作了一台内燃机;45岁时在福特汽车公司生产出“T型车”。此后世界汽车工业革命之路也随之开启。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的工作模式。福特在那个时期所创造出的成绩,后来被一些社会理论学家称为“福特主义”。1999年,福特被《财富》杂志评为“20世纪商业巨人”。另外,他还热心慈善事业。
  • 从囚徒到文化大师:利哈乔夫传

    从囚徒到文化大师:利哈乔夫传

    瓦列里·波波夫怀着敬意创作的这部传记,“不虚美,不隐恶”:回顾俄罗斯著名学界领袖和公共知识分子利哈乔夫的光辉一生,再现了他的种种优秀品德和他对俄罗斯民族的杰出贡献;同时也不回避他与其他学者的矛盾、与当局的妥协,对之做出了较为公正的判断;对他的家庭生活,也留下了忠实的纪录,让人动容和叹息。译者为翻译这部著作做了大量工作,字斟句酌,保证了译文的质量。
  •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仰望星空魏书生

    仰望星空魏书生

    本书分为七大章,作者对魏书生丰富深刻,多姿多彩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以及他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进行全面地研究、总结、评论,对他的巨大贡献和他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予以评价。
热门推荐
  • 玉鉴问道

    玉鉴问道

    普通人,一旦机缘到了,则将有可能变得不再普通。原本想学武的年轻人陆演宁,机缘巧合之下,拜了一位师父想学武,结果不成想却推开了另一扇大门,走向了修仙问道之路。玉者,高洁。鉴者,镜也。主角凭借一枚师父所传玉鉴宝镜护身,纵横闯荡于修仙界,留下了各种传说。
  • 和女友一起去穿越

    和女友一起去穿越

    小说类型:二次元+游戏当然,要先有女朋友才行(单女友,别问我为什么?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懂!)女友怎么来?当然不是出门装带的!(作者:毕竟我还没有)直接去泡?不,作者没有勇气(毕竟单身狗教单身狗谈恋爱,一个真敢教,一个真敢听!)那怎么来?剧情杀,懂?主角:我懂我懂!(顺便让我练练手)男主主游戏,女主主动漫!(一开始会有个系统,然后会被某个大能干掉!)新手上路,不喜勿喷,谢谢!(看小说看5年了,突然想写!)希望各位读者养肥再看,毕竟作者是有自己工作的,再加上新手作者,所以更新会很慢!望见谅!
  •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

    孙玉梅,资深记者、编辑,现从事中外儿童教育理论研究和策划撰稿工作,致力于先进家庭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及普及类图书的写作策划,在多所知名早教机构担任顾问等工作。
  • 至圣修途

    至圣修途

    我天资平庸,然修途漫漫,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如果轻言放弃,不如从未开始。如果执意要走,就要永不止步。
  • 系统逃亡路

    系统逃亡路

    某咸鱼本来在火影世界苟的好好的,直到某天迟到的金手指终于上线了。本以为有了系统就是崛起的日子,可随之而来的还有那不断的追杀主角:“这根本什么不是金手指,这分明就是个坑啊”(厚颜推一推自己的另一本书,《道士我可是业余的》,悬疑类小说,希望大家能给个收藏○| ̄|_)
  • 小道芽衣子

    小道芽衣子

    一心向道,没想竟成仙,为师傅,为情谊,为苍生,到底,却不过骗局一场!!!浮生淡去梦三生,子午池下堪不尽,所知我的已离、所爱我的已去,而我心中之人呢?这是一个从修真走向玄幻仙侠的故事,苍容山,昆仑墟,大罗天,蓬莱境,看芽衣子一场风雪生死梦!!!
  • 耳门

    耳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慎子

    慎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国历史名人之三

    中国历史名人之三

    综观三国两晋南北朝近400年的历史,历时虽较两汉为短,但剧烈的社会动荡,频繁的朝代更替,则非两汉可比。此期间不管是从政治、军事以至科学技术、文学等领域,都出现了值得称道的人物,相信读者从本卷中就可以认识这些在历史上光耀一时的名人。
  • 养只宠物是大佬

    养只宠物是大佬

    明明只是一个简单的重生复仇故事,可是,新交的朋友是黑客界大佬,就连养的宠物都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