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1000000053

第53章 附录二(1)

[美]亨利·詹姆斯

或许,在英语读者的藏书中,没有哪一位异族小说家能够比伊凡·屠格涅夫更加自然而然地占有一席之地了;他在艺术上别具一格的独到之处使他已经赢得或可望赢得这些读者,这并非因为他事先付出过什么或应许过什么,而是因为,他的别具一格的天才拥有一种能使他,甚至在他生前,在外国公众心目中获得一种特殊位置的效力。他在这一方面的地位不是别人所能企求的;因为,正是他的俄罗斯风味给他帮了大忙,使得人们广泛地接纳了他。

他生于1818年,在俄罗斯的腹地奥勒尔,死于1883年,在巴黎近郊的布日瓦尔,他在德国和法国度过他的后半生;并因此在本国招惹了那在某种程度上是容易加之于不在场者们头上的指责——也是罪有应得,因为相距着那么远的距离,或者说因为他们身在国外或许会有幸发现那许多赏心悦目的东西。他属于农村大地主和大农奴主阶级;他拥有大量遗产,但却成为一位稀有的文学劳动的榜样,他的这些劳动全都不是为谋求收益而进行的——在这一点上,他和他辉煌的同时代人托尔斯泰是同为楷模的。虽然这一位在其他一些方面是一个与他类型殊异的人。设想有某个本世纪上半叶倾向于“北方”观点的维吉尼亚州或卡洛林纳州的大农奴主,这位农奴主后来(虽然最主要不是由于他拥有这些“北方”观点而迫不得已,而是由于一种敏锐的天才所起的作用)变成了美国伟大的小说家——而且是世界伟大的小说家之一,这可以给我们一个有关屠格涅夫当初地位境况的概念。屠格涅夫在一个严峻而压抑人心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之下诞生,他内心深处的全部本能,他全部道德的激情,都使他站在了自由主义的一边;结果是,年轻轻地,在德国的一所大学读过一段书之后,他发现自己由于在公开场合下几句无关紧要的发言,竟遭到当权者如此深重的怀疑,乃至被判处在他自己的庄园内接受监禁——这是一种形式比较温和的流放徒刑。或许一部分是由于处在这样的境遇下,他才搜集材料写下了那部刚一问世便使他蜚声文坛的作品——《猎人笔记》,它是在1852年分两卷出版的。这是一部极美的乡村纯朴生活的印象集,是这个古老的奴隶国度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人们经常说,它和亚历山大二世的伟大政令之间的关系,恰像是比彻尔·斯托夫人那部著名小说和南方黑奴解放之间的关系一样。无论如何,有一点是无可争议的:屠格涅夫对农村生活所作的研究,像《汤姆叔叔的小屋》一样,宣告了一个特殊的时辰的来临,差别只在于,它没有顿时引起一场骚动而已——他用来表现情况的艺术手法是过于隐而不露了,让人难以立即领悟,这是一种更多激动内部而更少搅动表面的艺术。

无论如何,因为作品所产生的影响,这位作家是当即崭然露出了头角。隔着一层遥远的距离,这部作品所产生的影响是达到极致了:他当时在外旅游,他侨居国外;60年代初期他在德国定居;他在巴登—巴登置了房产,并在那里度过该地历史上那段繁荣时期的最后几年,这是一段以普法战争为标志的暴乱的时期。这场战争以后,他把自己的命运主要是和那些失势的牺牲者们联系在一起;他在巴黎重新安家——他在巴黎近郊的塞纳河上有一座备用的可爱居处——在这儿,也在乡下,除了短暂的回国访问之外,他消磨了他的余年,他和文学界艺术界的知名人士广为交游,过从甚密;他终身未娶;随着岁月的推移,他不停地创作,既不匆促,也不繁忙;而正是在这些年月里,他逐渐建立起他的名声,而且是欧洲的名声,“欧洲的”这个词用在这里,它所代表的公众是如何机敏,或许在美国比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更能有所体会。

比他小十岁的托尔斯泰这时正趋于成熟;虽然,事实上,并非是在屠格涅夫去世以后,《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宁娜》才开始把他们更大一些的声名扬遍全世界的。这位年事更长的作家在他一生所做的最后几件事中有一件,而且是临终前在病床上做的,便是向那另一位(由于毋需复述的原因,他和他已疏远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发出呼吁,请求他回归文坛,重新施展其天才,而这份天才,托尔斯泰已经如此令人痛惜地、如此异乎常情地断然放弃了。

我行将就木;已没有复康的可能。我特地写这封信告诉您,能够身为您的一个同时代人我是多么幸福,并且向您提出我最终的、强烈的祈求。回到您的文学创作事业上来吧,我的朋友。您的天赋是从源泉中得到的,我们的一切都是从其中获得的。啊,假如我能够认为您定会听取我的恳求,我将会多么幸福!我的朋友,我们俄罗斯大地的伟大作家,响应我的恳求吧,听从我的恳求吧!

这席话确是一个伟大心灵与另一伟大心灵之间所曾交谈过的最为动人的言语,它间接地——或许我甚至于可以说是直接地——有助于阐明屠格涅夫艺术气度的天性和本质;真是太能阐明了,以致让我感到遗憾,竟没有机会从各方面聚集材料,就此为他描绘出一幅肖像来,如能做到这一点,再加上我们对这两位人物之间的差异进行的探究,就会凑得更加齐全了。决不能说托尔斯泰,从俄国人的观点看,是专供国内人阅读,而屠格涅夫是专供国外的,这话说得太不费力气了:《战争与和平》在欧洲和美洲所拥有的读者大约比《贵族之家》或《前夜》或《烟》要更多——我说过,在西方世界中,我们极其大量地接受了屠格涅夫,这种情况看来似乎不利于我现在的说法,其实也不尽然。我可以把屠格涅夫,在一个罕有的程度上,称之为一位小说家之中的小说家,——他的艺术影响力是价值珍贵、与众不同、根深蒂固、确定不移的。细读托尔斯泰——数量惊人的作品——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件大事情:然而他的名字并不代表着一种方法上的不朽魅力,和一种描述上的静悄悄的潜移默化,这些在他那位前辈的作品中都是非常出众的,而且对我们来说伸手可及,为我们所可能迈出的步子照射着光亮。托尔斯泰是一面巨大得好似天然湖似的反映事物的明镜;是一只套在他伟大的题目——整个人类生活!——上的怪兽,恰像是把一只大象套在一辆住家用的大蓬车而不是一辆小车上让它去拉一样。他本人做来神奇美妙,而依样学来却极其悲惨:除非是大象一般的弟子,否则只能被他引入歧途。

一簇接一簇、三十年不息,凭他坚定的、深思熟虑的手,偶尔停顿片刻、忍耐片刻、等待片刻,屠格涅夫以他线条鲜明的轮廓刺出花纹。他伟大的外在标志大约就是他的简洁:这是一个他从不抛弃的理想——或许,甚至当他写得极不简短扼要时,这一理想仍在大放光辉——而他也经常能把它运用得罕见地恰当。他有一些短短几页的杰作;他的完美之作往往是他最不拖长的作品。他写过大量的短篇故事,小插曲,都像用阿特洛普的剪刀裁剪过的一样;然而关于他所有这些著作的直接译本,我们仍必须有待于未来——我们暂且还在依靠法语和德语译本(由于我们能读俄语的人太少了),一些已出版的英语本都不是根据原著,而是根据这些本子翻译的。关于那六部长篇小说和《猎人笔记》,我们是靠加耐特夫人所译的九卷集(1897年出版)。说到这里,我们接触到这位作家的命运中我们所见到的一个奇怪的方面——这是一种异常的情况:他甚至能强使那些无缘欣赏他的表达手段的人们也不得不把他视为知己,对于这样的人,这类问题本来是绝对无从谈起的。那些从外部获得的非本质的亲切东西姑且不谈,一读起他的作品,你就不可能不确切地认为,当他用自己本族语言侃侃而谈的时候,他定是属于那样一种坚强类型的人,这种人是生来就要以他丰富的天才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素材和形式之间的统一性——感受到它们只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这一巧妙的真理的,总而言之,这种类型的人所做出的榜样,使得那种喋喋不休的愚蠢假定,说题材与风格——从美学上说,或者在活生生的作品中——是互不相干的和彼此分离的两种东西的假定遭受到致命的一击。我们是通过并非他本民族的语言来谈他的,因此我们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尚未为他本人的语调、他个人的口音所企及。

同类推荐
  • 11月16日你上哪呢?

    11月16日你上哪呢?

    某大学中文系的班花郗微在11月16日下午失踪,警方给每一个同学都录了口供,但依旧没有发现有效线索,案情调查陷入胶着。为尽快破案,班长带人展开找人行动,但是意外不断发生:有人在郗微qq里发现一句“王子把公主杀了”的神秘留言、有人多次接到来自教学楼的神秘电话、男生们在教学楼抓人却撞见鬼、女生隔壁寝室出现闹鬼的恶作剧、青原山上发现失踪女生郗微的随身挎包……随着调查的步步深入,几个年轻学生也在此过程中彼此间萌生情愫,而案情依旧悬而未决。一个简单而困难的问题缠绕在每个人心头:11月16日你上哪了?
  • 风起水走

    风起水走

    春天,时序已到了阴历三月二十二啦,可是,长白山里依然沉默,死静,不见一丝风。这种天相时顺,让漫江一带的山里人发毛……漫江,是长白山腹地,松花江上源,这儿是锦江和漫江汇合地,也是老白山靠近南坡一带的重要江口,正确说是西坡的重要水道。一千多年前那次火山喷发曾经把这一带的原始森林毁灭,今天人们依然可以在那些裸露的山坡土层上看到一层层已经化成木炭的清晰的树断面,那一棵棵树的粗细“炭圈”向今人告知着久远岁月前逝去的一切。可是,千百年来重新长起的森林已郁郁葱葱地覆盖住大山了。
  • 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

    “文学洛神”、民国四大才女萧红的经典作品“有一座城,我来了,便再也不曾远离。”这是民国作家萧红影响数代人的经典之作。呼兰河畔,有着萧红快乐而纯真的童年记忆,哪怕这里是一片饱含着痛苦与绝望的荒凉土地,但这里生活过她慈祥的祖父,也有她后花园中的动物与植物,这都是萧红生前寂寥生命中的一抹暖色。在这样一部散文式的长篇小说中,萧红在生命的尽头,追忆了她无比眷念的童年与故乡。鲁迅、茅盾、夏志清等人一致赞赏的作家,20世纪的中文现代文学经典之一,抵得上半部的“红楼”杰作,教育部新课标、新编语文教材推荐阅读。
  • 简·爱(译文名著典藏)

    简·爱(译文名著典藏)

    夏洛蒂·勃朗特,英国文坛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中的大姐,《简·爱》是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她的代表作。出身贫寒的简·爱在做家庭教师时,与男主人公罗切斯特产生了真挚的爱情。就在两人的婚礼上,简·爱发现罗切斯特家的阁楼上藏着一个疯女人,而她竟是罗切斯特的结发妻子。简·爱愤而离开。不久,疯女人火烧庄园,罗切斯特双目失明,并陷于贫困。就在他对生活感觉绝望之际,简·爱回到了他的身边……
  • 遍地高楼(中国好小说)

    遍地高楼(中国好小说)

    本书写了一个小村子里的一村少年青春期的成长故事。面对性意识的苏醒,生活的家长里短,各种外在的诱惑,主人公如何坚强而倔强地成长。
热门推荐
  • 大洋洲文学研究(第4辑)

    大洋洲文学研究(第4辑)

    本书系安徽大学大洋洲文学研究所所编“大洋洲文学研究”系列的第4辑,汇集了国内外大洋洲文学研究者的最新成果,内容涉及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太平洋岛国的主要作家和作品。书中所收研究文章均为国内外知名学者最新力作,对大洋洲文学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强调理论观照、审美鉴赏与批评分析的有机结合。
  • 缘知深浅

    缘知深浅

    高中时候的他们简单美好,多年不见,两人之间的感情是否回变化呢?
  • 炼尽乾坤

    炼尽乾坤

    散灵之体,不可修行,以器入道,一锤一炉一道心,炼物炼人炼乾坤。
  • 医仙索宠,战神师父举高高

    医仙索宠,战神师父举高高

    【1v1身心健康甜宠文(冰山师父只为调皮彪悍小徒儿绽放温柔)】神族奇报:神族第一医仙,籁乾尊神的娇妻晱卿兰还童了!看着怀中白嫩的小团子举着一双胖乎乎的小手张牙舞爪,籁乾尊神一双剑眉蹙了蹙:嗯,先养着吧。一千年后,白嫩的小团子终于长回曾经的模样。某尊神觉得:嗯,是时候吃抹干净了。“师父,你又来为我暖床啦!”某小徒主动投进某尊神怀里,殊不知:羊入虎口……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龙怨

    龙怨

    那日,你在断头台上,许下豪言:“屠尽天界”。那日,你的鲜血染尽了苍穹,天地为之动容。或许只是黄粱一梦,转眼万年已过,你的灵魂仍在岁月里蹉跎。惊天大事,你在沉睡中苏醒,当年的豪言眼见就要实现。凄风,苦雨,天昏,地暗。众生匍匐在你的脚下,瑟瑟发抖。冲天的怨念将天地之间的道击得粉碎。龙神,我请求你消除怨念,平息三界。
  • 诗经(七绝版)

    诗经(七绝版)

    每个人去阅读诗经,估计都会有各自的感想和感动。而我阅读诗经是读后以一首七言绝句诠释之。或许也算是一种创意的阅读吧。阅读诗经,如穿越到周朝一般,感受着当时人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家国情怀。这就是诗歌的魅力,短短数语,却记录了当时时代的脉搏,在历史长河里一直跳动着。这部书是把经典诗歌总集《诗经》,每首以一首七绝演绎。希望借此可以给读者打开一个新的读诗经这部诗歌集的窗口。其实也是一部七绝集。共计305首。分为三个部分。分上编《山有扶苏》100首,中编《南有嘉鱼》100首,下编《何草不黄》105首。
  • 心案

    心案

    一群有才能有智慧的年轻人,凭借自己的本事,互相团结协作,侦破一件件案件。男女主在一场意外中相识,得知双方都被父母催婚,商量下结为夫妻,先婚后爱。这群年轻人也在工作上,收获到自己的爱情。(作品别名:侦时在线)
  • 天行之诫

    天行之诫

    赫舍里灵菲,二百年前雍正皇帝座下血滴子高手的后人,为家族规矩与祖先恶业而挣扎彷徨。陈半觉,平常人家出身的武人,为求武道极致,于真武大帝前,立下大愿,为求圣人之心,行先贤之路,历尽牢狱之灾。赫舍里灵菲为求得更强的武技,拜陈半觉为师,内心深处所求,却是心灵的慰藉。陈半觉收灵菲为徒,本为将其引上武人正道,却因灵菲的孽缘,将自己逼上了武道更高远的境界。男师女徒,皆是孤独之人,日久生情而相恋,如互相舔舐伤口的苍狼。赫舍里灵菲,于爱别离、求而不得中,了悟“人间之缺,乃天道之本”,慷慨赴死,却险死还生。陈半觉在生死磨练中,了悟佛祖的三法印,虽向死而生,却生无可恋。
  • 生命的密码下(破解人类文明与科学之谜)

    生命的密码下(破解人类文明与科学之谜)

    宇宙茫茫,星空浩瀚。亿万年来,宇宙每天都在人类的面前,炫示着她的神奇与伟大,灿烂与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