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1100000027

第27章 南蛮鴃舌之人(4)

答:毛泽东早在1920年就说过:“呜呼湖南,鬻熊开国,稍启其封。曾、左,吾之先民;蔡、黄,邦之模范。”曾即曾国藩,左即左宗棠,蔡即蔡松坡,黄即黄克强。至于鬻熊,则相传是楚人的祖先。也就是说,湖南人的精神,可以追溯到楚文化,但主要彰显于近现代,并集中体现在曾左蔡黄(其实也包括毛泽东)这些先驱人物和领袖人物身上。近现代以前,“湖南人物,罕见史传”。好不容易有个名叫刘蜕的湖南人在唐大中四年(公元850年)中了进士,还要被称为“破天荒”(“破天荒”这个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不过,刘蜕虽然破了天荒,真正让国人对湖南刮目相看,还是在清代咸丰、同治之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这是一拨;谭嗣同、唐才常,又是一拨;黄兴、蔡锷、宋教仁、陈天华,又是一拨;然后是毛泽东、***、彭德怀、贺龙、罗荣桓、任弼时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正所谓“湘省士风,云兴雷震,咸同以还,人才辈出,为各省所难能,古来所未有”(杨昌济先生语)。其实,早在道光年间,邵阳人魏源即已应林则徐之请,编成了被日本维新志士奉为至宝的50卷《海国图志》。日本人能够取得明治维新的成功,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应该说也有我们湖南人一份功劳。可以这么说吧,自魏源始,中国就进入了一个“湖南人的时代”。所谓“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没有湖南人参加的革命不算革命”,便都是对湖南人在近现代历史进程中所起作用的高度肯定。

问:这里面又有什么原因?

答: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咸丰、同治之际,我们这个“天朝大国”已国势衰败,风雨飘摇,内外交闲,四面楚歌,可以说是天都快塌下来了,非得有人霸蛮顶住不可。此后一个多世纪,都是中华民族的非常时期,也是特别需要霸蛮精神的时代。想想看吧,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一百多年间,中国人做了多少惊天动地的事情,其中哪一件是轻而易举不必霸蛮的?没有吧?那么谁最霸蛮?湖南人最霸蛮。这可真是“天将降大任于湘人也”。这个时候,我们湖南人不挺身而出怎么行?难怪谭嗣同要说“万物昭新天地曙,要凭南岳一声雷”了。

问:也就是说,湖南人的“霸蛮精神”在这时有了“用武之地”,所以湖南人也就大显身手脱颖而出了?

答:正是这样。因此,只能说湖南人的“霸蛮精神”在近现代得到了发扬光大,而它的形成则应该有一个长远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嘛!

问:请问在这个长远的过程中,起到较为重要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答:无非生存环境与文化传统。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湖南这地方,古称“三苗”。山高路远,地老天荒,历来是远离中原的“化外之地”,也是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杂处之所。元末明初,明末清初,湘省连遭战乱,人丁锐减,十室九空,于是有了大规模的两次移民,即民间所谓“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韶山毛氏先祖毛太华就是移民湖南的江西吉安人。山民有刻苦强悍的习性,移民有开拓进取的精神。他们都要筚路蓝缕忍辱负重,因此他们都得霸蛮。他们也都要通婚联姻相互提携,所以他们的后代也霸蛮,甚至更霸蛮。不霸蛮,活不下去呀!

问:你说的这种情况,其他省份也有。比如福建,古称“闽越”,广东,古称“南越”,也是山高路远,地老天荒,也曾有过多次大规模的移民,以及外来移民与当地土著的通婚联姻,为什么“霸蛮”不是福建人、广东人的精神?

答:我想这恐怕就要归结为文化传统了。福建、广东和湖南的文化传统不同。从文脉上讲,湖湘文化继承的是楚文化的传统,而楚人是比较霸蛮的。楚人原本是“南蛮”,周人管他们叫“荆蛮”,因为他们远离中原。湖南就离得更远,战国时才被楚人占领,要算是“蛮中之蛮”。然而楚人霸则霸矣,蛮则蛮矣,智商却不低。楚辞是可以和北方歌诗平分秋色的,楚歌也不比吴歌差,楚国的政治家更是多为栋梁之材。更重要的是,自强不息的楚人居然并不以“荆蛮”为耻。上下君臣,都自称蛮夷,专一和华夏诸侯作对,五年不出兵,就算是奇耻大辱,死后不得见祖先。春秋前后,楚吞并的诸侯国,大大小小四十五个,终于成为南方之强。春秋五霸(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有他,战国七雄(秦、齐、楚、燕、赵、魏、韩)也有他。而且五霸也好,七雄也好,要说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还得数楚国。战国时,楚的疆域,东至海滨,北至中原,西有黔中,南有苍梧,差不多占了当时中国的半壁江山。也就是说,楚国原本也有资格有条件统一中国的。所以,秦灭六国,楚最不服,以至于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不是说楚人主张民族分裂反对国家统一,而是认为要统一也该由我楚人来统,轮不到你秦老西。这种精神,可谓楚人共性,所以湖北人也很厉害,“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么!

问:湖北人“霸蛮”吗?

答:不怎么霸蛮。他们也没有“霸蛮”这个词,只有“铆起”。所谓“铆起”,就是死死咬住,不依不饶,坚持到底,就像铆钉铆住一样。这就和“霸蛮”有别。霸蛮是明知不可而为之,铆起则是一旦做了就不放手,都有些“荆蛮”味道,却又不同。前者强悍,后者坚韧,前者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干了再说,后者则是要干就干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

问:也就是说,湖南人和湖北人虽然同为楚人之后,文化性格也不完全相同?

答:是啊,就像亲兄弟,一个更像爸爸,一个更像妈妈。如果这哥儿俩的人生道路也不尽相同,那差异就更大了。湖南人和湖北人就是这样。他们是连语言都不同的。湖北人说什么方言?西南官话,而西南官话是北方方言的一种(北方方言包括华北方言、西北方言、江淮方言和西南方言)。湖南人说什么方言?湘语。湘语是在古楚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来自古楚语的一个分支——南楚江湘。古楚语的一些“遗传基因”,还保存在湘语里面。也就是说,只有湖南人还在语言方面为命若游丝的楚文化保存着一丝文脉。

问:这倒真是不简单。

答:是不简单。如果你晓得方言是怎样发展的,就更会觉得不简单了。春秋战国时期,北方使用的主要是中原雅言,即周王室的官话。只有胶东半岛说“齐东野语”(齐语)。南方这边,则有两大方言与之抗衡,即吴语和楚语。这也是两种现代南方方言吴语和湘语的祖宗(南方方言共六种,即吴语、湘语、赣语、闽语、粤语、客家话)。吴语和楚语是比较接近的,因为越灭吴、楚灭越,它们曾经统一过。直到现在,吴语和湘语还不乏相同之处,比如都把“吃”念作“洽”,把“爷”念作“牙”。后来,“吴楚东南坼”,赣语像一把刀子从“吴头楚尾”的地方插了进来,吴语和湘语也就分道扬镳。与此同时,北方方言也大举南下。“吴王”那边,宁镇“失守”(南京、镇江都说江淮官话);“楚王”这里,两湖“沦陷”(湖北和湖南北部都说西南官话)。留给湘语的地盘所剩无几,不过三十多个县市,连一省的半数都不到,而且被粤语、赣语、客家话、北方方言团团围住。湘语是在孤军奋战啊!我倒不是主张发展方言,反对普通话。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赞成讲普通话的。我自己平时就讲普通话,不讲湘语。湘语不利于交流。“长沙里手湘潭漂,湘乡嗯啊做牛叫”,湖南人之间都不能对话,如何走向世界?但我们是在讨论文化问题,是不是?我不过是想通过这个现象透视湖南人的文化性格罢了。

问:你的意思是说,古楚语能留下这“一丝血脉”,“搭帮”湖南人的“霸蛮精神”?

答:是。吴语能坚持下来,是因为还有东海作后盾。湘语却是守土不易啊!

问:那么你赞成霸蛮吗?

答:不能简单地说赞成还是不赞成。霸蛮作为一种文化精神,是应该肯定的;霸蛮去做什么事情,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毛泽东一生霸蛮,有的做对了,而且幸亏他霸蛮(比如霸蛮要建立红军,要长征,要“追穷寇”),有的就做错了(比如霸蛮要搞大跃进,搞阶级斗争,搞文化大革命)。可见问题并不在于霸蛮不霸蛮,而在于霸蛮做什么,以及在做的过程中讲不讲科学、民主,讲不讲方法、策略。不讲科学的霸蛮是野蛮,不讲民主的霸蛮是霸道,不讲方法的霸蛮是愚蠢,不讲策略的霸蛮是鲁莽。这样的“霸蛮”就不可取。还有,如果要做的事情本身就是错误的,那么越霸蛮越糟糕。此其一。

问:其二呢?

答:其二就是霸蛮本身也有问题。霸蛮者多气盛。气盛者多半刚勇、劲直、强悍,有情义有担当,一身傲骨敲起来铮铮地响,这是好的。但“气太盛”,则“多不能虚衷受益”(湘人皮锡瑞语)。这也差不多是湖南人的通病——脾气犟,不虚心。你看那些霸蛮的湖南人,有几个肯虚心听取不同意见,痛痛快快接受批评的?甚至你越是反对,他越是霸蛮要搞。结果怎么样呢?犯错误了吧?

问:愿闻其三。

答:其三就是光霸蛮也不行。世界上的事情很多,有的要霸蛮,有的就霸不得蛮。做生意就不能霸蛮。湖南人做生意是不太行的。德国人里希霍芬在十九世纪末就说过:“中国军队的主要兵源来自湖南。相反,在银行业、商业界则看不到湖南人。”民谚也有云:“广东人革命,福建人出钱,湖南人打仗,浙江人做官。”究其所以,恐怕就因为湖南人蛮勇有余而灵活不足,这就常常会碰钉子。因此,以“霸蛮”为文化精神的湖南人有时也会对别人说:“莫霸蛮罗!”所谓“莫要霸蛮”,往往也就是要“灵泛”一点的意思。

问:灵泛和霸蛮不矛盾吗?

答:也矛盾也不矛盾。一个人总有两条腿,一条腿走不了路。每一种文化精神其实都是要有“互补结构”的。比如西方文化的“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就是一对“互补结构”,中国文化的“忧患意识”和“乐感意识”也是。霸蛮的互补结构就是灵泛。实际上湖南人当中,既不乏霸蛮的人,也不乏灵泛的人。湖南人对霸蛮和灵泛,也从来就是既肯定又批评。有时候他们赞美霸蛮,有时候又欣赏灵泛。这也不奇怪。事物都有两重性,就像一枚硬币总有正反两面。霸蛮的反面是霸道、野蛮,灵泛的反面则是狡诈、油滑。所以,一个人太霸蛮固然不好,太灵泛就更不好。但如果一定要湖南人在霸蛮和灵泛之间作选择,我看他们多半是宁要霸蛮不要灵泛。毕竟,霸蛮才是湖南人的精神么!湖南人在中国历史上作出那么多贡献,主要靠的霸蛮而不是灵泛。当然,最好是把霸蛮和灵泛结合起来,骨子里霸蛮,行动时灵泛,或者精神上霸蛮,方法上灵泛,也就是“霸蛮为体,灵泛为用”吧!

……

原载《湖南日报》2002年1月4日,略有删节。

同类推荐
  • 上元之期:元宵节(文化之美)

    上元之期:元宵节(文化之美)

    元宵节又称灯火节,在南北朝时,灯火十分盛行。正月十五闹花灯因其一片光明的寓意和喜气洋洋的气氛,被人们称作良辰美景。无论男女老少,都会成群结队徜徉灯市,来领略“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的节日氛围。
  • 崧泽之光

    崧泽之光

    以古文化和水文化为特色的青浦,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早在六千多年前,上海最早的外来移民来到了境内的崧泽、福泉山等地聚居,他们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动、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开创了上海历史文明的先河。如今,地处申城西大门的青浦,正从“上海之源”迈向“上海之门”,大力塑造“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新形象,文化软实力和城市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崧泽之光》,带你领略“上海之源”的文化魅力,感受传承历史文脉的时代价值。
  • 中国人本色(最新最全译本)

    中国人本色(最新最全译本)

    《中国人本色》是一本关于晚清中国社会的全方位、大视角、内容丰富的作品,涉及晚清政治制度、法律制度、语言文字、家庭生活、官民关系、礼仪习俗、商业等方面,是近代西方人观察中国的代表性著作。美国外交官何天爵结合十几年亲身经历,勾勒出了晚清中国社会全景,精辟地分析了中国人的特性。
  • 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

    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

    从雍正八年(1730年)开始,到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朝政府七次发兵征讨一个只有县级建制的弹丸之地;民国年间,此地的归属权在川藏双方相互争夺、谈谈打打、打打谈谈中摇摆不定;直至1950年,解放军未经战斗将此地解放……两百多年来,清廷官兵、西部军阀、国民党军队、西藏地方军队乃至英国军队等,都以不同的方式介入这个地方,搅得风生水起这就是瞻对!瞻对地处康巴,康巴人以强悍闻名,而瞻对在康巴人中更以强悍著称。当地人也以此自豪:瞻对就是一块铁疙瘩!本书以瞻对200余年的历史为载体,将一个民风强悍、号称铁疙瘩的部落“融化史”钩沉出来,讲述了一段独特而神秘的藏地传奇。
  • 水深火热在美国:真妮的北美生活故事

    水深火热在美国:真妮的北美生活故事

    说起北美,你会有什么印象?华尔街、“9·11”事件?还是美国总统布什、奥巴马?你知道美国普通人是怎么生活的吗?旅美作家蔡真妮,用幽默亲切的文字向我们描述了她和周围的中国人在北美生活的逸闻趣事、她亲身经历的东西方文化差异和撞击,展现了北美生活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许多故事读来令人莞尔之余,让人对美国、美国人、美国文化有了具体的了解。
热门推荐
  • 花都最强仙帝

    花都最强仙帝

    正式版简介:北冥仙帝重生都市,掌破鸿蒙开天地,脚踏青云踩乾坤。仙帝奶爸,宠妻狂魔,再现神话辉煌。吱吱版简介:大家好,我是小吱吱吱,这是你从未读过的全新小说,点收藏,看一年,免费章节不花钱。
  • 木匠的手机

    木匠的手机

    手机又响了,是《站台》的音乐。老木匠站在卡凳上瞪了小木匠一眼狠狠地开了一枪。小木匠把一根破好的木方扔到地上,看了一眼老木匠,掏出手机,按下键,扫了一眼,又放进兜里。老木匠叹了一口气,咳!这手机买坏了!小木匠的手机是老木匠几天前才给他买的。他是没办法了,为拢住儿子才买的。儿子压根儿就不愿当木匠,是老木匠连哄带逼才给他套上了这副夹板儿。去年儿子差十几分没考上大学,还想复习,他妈坚决支持。老木匠犯难了,再复习又得一笔钱,就是考上了拿啥供。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从饱受争议的情色小说到现代文学经典!本书是英国小说史上最有争议的作品之一,曾被禁长达30余年。1960年在英国,出版者企鹅公司甚至遭到起诉,由此引发了轰动出版界的企鹅审判,大文豪E. M. 福斯特和理查德霍嘉特还曾为之出庭作证。法庭判处该书“无罪”后,才在英国广泛出版,从此高踞畅销书排行榜并常销至今。本书讲的是,唐妮嫁给了贵族地主查泰莱为妻,但不久他便在战争中负伤,腰部以下终身瘫痪。在老家中,二人的生活虽无忧无虑,但却死气沉沉。庄园里的猎场守猎人重新燃起唐妮的爱情之火及对生活的渴望,她经常悄悄来到他的小屋幽会,尽情享受原始的、充满激情的性生活。唐妮怀孕了,为掩人耳目到威尼斯度假。这时守猎人尚未离婚的妻子突然回来,暴露了他们之间的私情。巨大的社会差距迫使唐妮为生下孩子先下嫁他人,只能让守猎人默默地等待孩子的降生。
  • 一醉成瘾:总裁大人太凶猛

    一醉成瘾:总裁大人太凶猛

    一朝背叛,尹月心从天堂掉到了地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相之忘笑之落

    相之忘笑之落

    一切的一切皆是一个缘字,你我皆是缘,初相见,莫回首,注孤独。
  • 宋代经学诠释与思想演进(京师史学书系)

    宋代经学诠释与思想演进(京师史学书系)

    本书从宏观、微观两个视角出发,运用古文献学、学术史、思想史研究的多种方法,对宋代经学范式的发生、特质及主要学派的经学传承、诠释特征、思想内涵及理论体系等问题做了深入而系统的思考与分析。这对于我们理解宋代经学范式的形成、发展与思想演进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近世经学、理学及其思想的特征与内涵。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禅林僧宝传

    禅林僧宝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