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1600000015

第15章 人的机体上存在着情感需要(3)

孕妇的妊娠反应:恶心、呕吐、厌食,“Profet(美国科学家)已经找到了强大的证据表明妊娠病是一种适应器,它能够阻止孕妇摄入或吸收致畸剂(teatogens)——即不利于胎儿发育的有害毒素”。孕妇“呕吐反应阻止了毒素进入孕妇的血液,从而保证胎儿赖以生长的胎盘不受侵害”。科学研究还证明,“头三个月没有妊娠病的孕妇,其自发性流产比有妊娠病的孕妇要高三倍之多(Profet,1992)”。

耳、眼、口、鼻、舌五官及体内消化、血液、呼吸等系统对于生存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除此之外,其他所有的东西对生存也都是有用的。如眼睫毛、鼻腔毛在于阻挡异物的侵袭;指甲在于保护经常活动做事的手脚;打喷嚏在于打出异物或凉气;身体受冻时而发抖,在于产生热量保护机体;人在呼吸道感染(感冒)时,抵抗力低,鼻涕、痰特别多,或许这正是用于阻挡细菌的侵入,等等。

另一个方面,为生存,每一个物种的生存能力必然会不断地发展,即不断会产生新的生存能力;再说,一个物种的机体上不会无缘无故地、普遍地产生某种新的性状。由此,我们应当坚信:人机体上的东西必然是有用的,情感一定是有用的。

2.各种情感的起源和作用

据此理论,我们充满信心,把问题深究下去。

应该肯定,在人和一些高等动物的高度发达的大脑中必然产生情感,而情感必然是有用的,是生存能力。这就是说,人脑不仅生出感觉、知觉和思维,而且还生成了情感。

人脑中会生成哪些情感呢?

既然人种的生存是人类的目标,人类情感是作为生存能力进化而来的,那么必然会生成一些有利于个体生存和人种繁衍的情感。比如,为了更好地繁衍产生情爱、母爱和爱美之心;为了保护自己,产生恐惧感和仇恨心;为了觅食,产生好奇心和寂寞感。

动物中存在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如有的群居,有的不群居。人类是群居动物,这对情感的产生有没有影响?或者说人类会不会产生有利于群居的情感?

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一问题,让我们首先对群居动物进行一些了解。

所谓群居动物是指以群体为生存方式,各部分成员以集体为单位,整日在一起觅食、作息、行动、迁移、彼此相互关照、相互协助的动物。

在动物界,群居动物是大量的。具体有:多种昆虫,如蜜蜂、蚂蚁、蝗虫等;多种犬科动物,如狼、豺、鬣狗;多种海洋动物,如热带鱼、黄鱼、金枪鱼、梭鱼;几乎所有的海洋哺乳动物都是群居动物,如虎鲸、蓝鲸、座头鲸、海豚、海狮、海象等(抹香鲸除外);陆地哺乳动物有的群居,有的独来独往。群居的有狼、狮子等。食草动物一般都是群居的,如角马、羚羊、藏野驴、野马、斑马、犀牛、大象、非洲水牛、羚牛等等。所有灵长目动物都群居,如金丝猴、黑猩猩、狒狒、长臂猿等,包括人;啮齿目动物中也有很多是群居的,如老鼠和兔子;多种鸟类群居,如火烈鸟、海鸥、企鹅、鹈鹕、麻雀以及像天鹅、大雁这样的候鸟们。世界上最大的动物群是东非羚羊,通常一个群有数万头。蝙蝠是哺乳动物中数量位居第二的大家族。

[人性百题]

人的机体上会不会产生有利于群居的情感?

这些动物为什么要群居?这仅仅是人们常说的“习性”、“喜欢”吗?不!一定是它们为生存而迫不得已,不群居这些物种就无法生存。比如,群居可以防止被其他动物侵害,可以保护幼仔。

由此,自然选择必然在一些高等群居动物的机体上设置“喜欢”群居的心理机制,如孤独感,或许恐惧感也参与其中。同时,既然群居如此重要,群体内部的矛盾和冲突以及行动因素又会影响群体的稳定,这样,

自然选择又会在这些动物的机体上设置用于维护群体的稳定的心理机制。如自尊心、同情心、正义感,以维护物种整体的生存秩序。

我突然发现,自然界给人自尊心和同情心的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避免人类内部的矛盾和冲突,以维护人类内部的秩序。

照理,动物的生存能力是围绕个体生存和物种繁衍而产生的,一切能够产生情感的物种所产生的情感是一样的。现在我们看到,群居动物和非群居动物所具有的情感是不一样的。同样是围绕生存,非群居动物的生存主要取决于个体生存和物种繁衍;而群居动物则取决于个体生存、物种繁衍和群体的维护。群居动物中的个体不得不既关心自己的生存又关心物种整体的生存,所以它们就有了用于物种繁衍和维护群体稳定的种种情感。

在高等群居动物中,还会产生特有的好胜心。

这样,据一般所知人有好奇心、爱美之心、好胜心、恐惧感、自尊心、情爱、母爱、仇恨心、同情心、正义感、孤独感、寂寞感等情感。

根据“生物机体上存在的东西一般都是有用的”观点,让我们看一看,高等动物特别是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种种情感是如何形成的?它们对生存和繁衍有什么作用?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有必要强调指出,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自然界不仅把一些直接有利于个体生存的因素植入其机体中,使其成为机体的机能,而且还把生殖、母爱、情爱、同情心、正义感等并不直接利于个体生存但有利于物种生存的因素也融入其机体,也使其成为个体的机能。

[人性百题]

好奇心是为更多地觅食而形成的吗?

(1)好奇心。食物是生存的第一需要,一切动物都为觅食忙碌,而要获得足够的食物是十分艰难的。因此,在进化过程中,生物获取食物的本领会不断扩展和增强。于是,为了寻觅更多的食物,自然选择就给高等动物造就了好奇的生理机制。这种机制使人一看到或听到异样东西,就兴奋,就积极去探寻、去品尝,以获得食物。它们对一切未知的可能的食物发生兴趣,这样可以扩大觅食范围。假如说,动物不好奇,固守着原有的食物,见到可能有新食物的地方或能够作为食物的新东西,无动于衷,不激起任何兴趣,那它就会因食物缺乏而饿死。《裸猿》作者莫里斯说:“它们从来不能肯定,下一顿饭从哪里来。它们必须了解每一个角落,尝试每一种可能性,睁大眼睛去寻觅幸运的机会。它们必须探究,不停地探究。它们必须探查,不停地反复检验。它们必须要具有一种持续高度的好奇心。”

高等动物都有好奇心,类似人类的好奇心很容易在高等动物身上观察到,猴子的日常行为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好奇心发动的。它把东西撕碎、把指头捅进窟窿,在各种情境中进行探索,而在这些情境中不大可能有饥饿、害怕、性欲和安抚等情况存在。

循着物种生存这一轴心,我以为,好奇也是物种繁殖所需要的,这主要是驱使动物选择新的不同一般的更有生殖能力的异性。

(2)美感。“传统观念认为美是由观察者的双眼来评判的,但双眼及其背后的心理机制却是人类经历了数百万年进化而来的。”

[人性百题]爱美之心是为更好地觅食和择偶而形成的吗?

动物要生存,必须有足够的食物。食物存在于生物界。生物界的生物是众多的,然而能够食用的东西并不是显而易见的,这就需要动物有高超的选择食物的本领。这样,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就给高等动物造就了爱美的生理机制。它们一见到色彩鲜艳的植物,听到能发出悦耳声音的动物,就兴奋,从而积极地探寻,以扩大觅食范围,获得更多的食物。营养丰富的果子是成熟的果子,而成熟的果实是美丽的,如苹果是红色的,橘子是橙色的,梨是黄色的,桃是粉红色的,葡萄是紫色的,而它们的形状都是饱满的、对称的。人类喜欢大草原和森林,因为那里是人类祖先长年生活的地方,广阔的大草原和茂密的森林意味着丰富的食物。草原上色彩鲜艳,花儿意味着草地和果实,草地是绿的,果实是红的、黄的、紫的;森林里鸟兽成群,悦耳的叫声意味着山珍美味。

从性来说,美就是异性美。人们的审美能力不是学来的,一些人大字不识,但找老婆都知道要漂亮。“美的标准并不是任意的,而是反映生育能力与繁殖价值的可信线索。”

“大量证据证明,男性评判女性吸引力的标准是依据那些能体现女性生殖能力的线索,这是进化而来的。”

这就是说,动物不仅觅食需要爱美能力,而且物种繁殖也需要这种能力。动物中,谁生育能力最强,生出的孩子最健康呢?是美的异性,而美的明显特征就是年轻。比如,年轻女性身体丰满,面部皮肤细嫩、气色红润;年轻男性强壮、威猛,充满活力。这样在长期的生物进化中,就在人脑中形成了见到美丽或俊朗的异性就兴奋(性兴奋)的机制,它反应为见到年轻貌美或英俊强壮的异性,比见到一般异性有更强的性快感。这就是人们特别喜欢美女或猛男的根本原因。可见,爱美能力也是一种用于物种繁殖的能力。

还有,动物的叫声往往用于求爱,悦耳的叫声是动物求偶所需要的。达尔文看到,动物爱美常常是因为性,即为讨好异性,“雄鸟一个个精心地以最殷勤的态度显示它们艳丽的羽毛”。

动物学研究证实,有些动物求偶期间会发出种种悦耳的叫声,这是动物求偶的语言和自我展示。达尔文说:“许多雄鸟在求偶期中的悦鸣声无疑是雌鸟所喜欢的。”

雌鸟总能选择“声调最动听、羽毛最美丽的雄鸟”,“许多鸟类的雄性间最激烈的斗争,是用歌唱去吸引雌鸟”。

[人性百题]

自尊心是为维护群体稳定和自我生存而形成的吗?

(3)自尊心。人是群居动物,而群体中必然存在着种种矛盾和斗争,存在着欺负、欺骗、偷窃、争抢、损人利己等方面的行为,这直接影响群体的秩序。为群体的和谐稳定,自然选择就在人脑生成了自尊心。自尊心的心理反应是,做了错事坏事感到羞耻,做了好事受到称赞感到荣誉。可见,自尊心的作用就是约束个人的行为,使其不做伤害他人和群体的事,多做利于他人和群体的事。

同时,自尊心也是群体中个体的生存和繁衍所需要的。群居给个体的生存带来了新的问题。在群体中,个体食物、异性、安全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在群体中的地位(威信),常常是威信越高获得越多。在群居动物中,地位决定个体获得食物的多寡和择偶有无优先权,地位越高好处越大。地位取决于自己在同类中的威信。另一方面,同一物种内部互相欺凌是普遍现象,而欺凌程度常常取决于自己在同类中的威信。有威信者会受到信任和爱戴;没威信者被轻视、受欺凌,给生存带来威胁。如在猴群中,被大家看不起的猴,会被逐出猴群。所以,在高等群居动物中,为了生存,每一个体必须顾及自己在同类心目中的位置,力求受到尊重、信任、赞扬,而力戒被同类看不起。

不仅如此,个体的威信还涉及求偶,谁有能力、有威信谁就容易得到异性的青睐。所以,要找到好的伴侣,也要提高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羞耻感、内疚感、害羞感可归结为自尊心,即自己提高和维护自己的威信以获得尊重的情感。自尊心表现为认识自己的错误或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素质及威信;还表现为不做错事,不卑躬屈节,以维护自己的威信。这是一种自我完善和保护自己地位的能力。

对于自尊,《进化心理学:心理的新科学》一书作了深刻的论述。“自尊是一种追踪地位的机制。”“人类是以群体的形式进化而来的,为了生存和繁衍,我们必须依赖他人的帮助。”“既然社会接纳程度对于我们祖先的生存和繁衍如此重要,那么自然选择肯定已经在人类身上塑造了相应的机制,让我们可以评估自己被他人接纳的程度。社会计量理论认为,这种机制就是自尊。对自尊的渴望能够激发我们去获取他人的喜爱和支持,让我们去改善现有的社会关系,以及寻找新的社会关系。”“从功能的角度来讲,支配等级(dominance hierarchy)是指一个群体内部的一部分人比其他人拥有更多的机会去获得那些非常关键的资源——即有助于个体的生存和繁衍的资源。个体的等级越高,他所获得的关键资源也就越多,反之亦然。”“自尊追踪了声望、地位和名誉。根据这种扩展,自尊就变成了一种负责追踪他人对我们的尊重和敬意之情的心理机制。”

我以为,非群居动物没有自尊心,这是因为它们既没有群体要维护,也没有地位问题。

[人性百题]

好胜心是为维护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而形成的吗?

(4)好胜心。这是人追求地位的另一种心理机制。在同一物种(尤其在群体)内部遵循强则存,弱则亡,胜则存,败则亡,“软弱被人欺”的规律;不仅如此,动物间的交配,也常常是强者有权。动物研究表明,动物间的争斗,常常是为了争夺交配权。这样,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自然界给具有高级神经系统的动物一种自强的生理机制,即争强好胜,不示弱,不服输的好胜心。应看到,动物个体的自强自保对于物种的生存是十分重要的。

[人性百题]

恐惧感是为防御敌人躲避危险而形成的吗?

同类推荐
  • 抑郁心理

    抑郁心理

    《抑郁心理》帮你认知心理亚健康人群及理自助的工具书。《抑郁心理》主要从心理层面探究了抑郁的表现、高发人群、预防措施、自助疗法、寻求他助的重要性等,侧重讲解技巧和方法,便于读者实际操作。《抑郁心理》旨在帮助人们从心理学角度理解抑郁,并学会从容应对,而不致深陷泥潭不能自拔。以平和的心态接受现实,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将是我们走出抑郁的希望所在。无论是尚未被抑郁困扰的读者,还是已有抑郁征兆的读者,相信都可以从中受益,远离抑郁。
  • 男人30谋事规划

    男人30谋事规划

    30岁:青春年华的开端,人生黄金的起点!毫无疑问,这是每一个人重要的阶段,它关乎人一生的成败!而古往今来,无论在什么领域,大凡成功者大多具有一个不凡的起点:在30岁开始就能独立自主地设计自己的人生,并为之奋斗不息!无论比尔盖茨还是拉里·佩奇莫不如此。同时,由于他们从30岁就开始砥砺自己的心性而使得他们在为人处世时往往能坚守住自己的原则,追求自己向往的生活,特立独行。
  • 让孩子听话的心理学

    让孩子听话的心理学

    一本专门描述儿童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及其真实需求的儿童心理学普及类读物。全书用国内外的儿童心理学理论解释儿童身上所体现的特征及及背后的原因和意义,旨在给予家长父母在孩子教育和沟通方面更加科学合理,特别是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不同心理特征及其问题解决都给出了一些参考建议。全书用作者接触到的典型案例穿插文中,内容具体,语言通俗,寓理论于实践,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 达·芬奇及其童年的回忆

    达·芬奇及其童年的回忆

    《达·芬奇及其童年的回忆》是2006年1月1日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奥)弗洛伊德。本书是佛洛伊德有关达·芬奇童年记忆的心理史学经典著作,利用临床精神分析法对达·芬奇的自恋症、同性恋、恋母倾向、性启蒙与性冲动都作了手术刀般的剖析,都无例外地呈现于读者面前。
  • 关于良心的问题

    关于良心的问题

    人人都有良心,良心这一神秘官能是什么?它如何运行?如果它受凌虐,将会如何?作者通过历史案例清楚地表明了良心的存在。本书中包含所有关于良心的关键事实,及其能够造成的麻烦,包括身心疾病。书中也记述了人们用以脱下受伤良心之重负的手段。
热门推荐
  • 不识不欢

    不识不欢

    1V1甜文,故事剧情是正剧√但男女主努力甜√女主视角,主写女主成长。古瑾本来觉得自己做了个好买卖,救了个人拿了一百文赏钱,稳赚不赔。但后来,她又觉得这买卖亏了,因为正因为救了他他把一辈子的安稳生活给赔了进去。她想如果还能拿赏钱,那她肯定开口要个二两银子。
  • 释氏稽古略序吴兴有大比丘

    释氏稽古略序吴兴有大比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是一本揭示人类潜在种种心理效应的心理学通俗读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即“墨菲定律”。与此同时,从自我认知、经济管理等方面入手,作者引出了数十条对现代人工作和生活有诸多影响的心理学、管理学定律、法则,比如沉锚效应、瓦伦达效应、霍桑效应、洛克定律、凡勃伦效应等。将一个个看似艰深、晦涩的定律、法则阐释得透彻明了,对人们正确理解人性、理解社会有着十分有益的启示。本书语言流畅,案例丰富,对于读者拓展认知心理,改善思维方法,提升生活、工作格局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 世界中庭

    世界中庭

    从何时开始的呢,这种自身都在消失的感觉。就像被沉在河里的铜钟逐渐被河水腐蚀,然后一点一点的与河底的泥沙融为一体。很多东西都被忘记了,不清楚忘记的那些是否重要,只是一想起注定无法被回忆起来的那些记忆,胸口就好痛。“97号门庭已经到达,希望您在这个世界玩得开心,遇到麻烦还请找守护蛋解决,谢谢您的合作。”码头上的虚拟屏幕还在播放着旅游宣传片,而在屏幕下则是一块6米高的石板。熟悉的地方,仅剩的还留有回忆的世界。
  • 工业之火

    工业之火

    诸神隐逸,人类挣脱枷锁,点燃工业之火。乡村田园,一曲挽歌唱响,冲突一触即发。
  • 吞噬星空之穿越世界

    吞噬星空之穿越世界

    就是一个异世一个幸运的灵魂,偶然得到可以穿越诸天万界的机会然后变强的故事,从吞噬星空开始,流转于火影,斗罗,遮天等世界。
  • 给女白领看的职场减压书

    给女白领看的职场减压书

    现代女性,感情、婚姻、职场这三大方面成了压力的“制造源”。心理专家认为,女白领婚姻比较脆弱,第三者的介入,婚育期的限制等等,无论女性有多能干,多有才华,其职业上升的过程也会比男性更曲折。希望这本专为女白领们量身定做的减压书,能给在职场承受着压力、辛勤打拼的女士们的心灵带来春天般的慰藉。
  • 绝代妖骨之倾国倾城

    绝代妖骨之倾国倾城

    你是佳人,遗世独立,你有倾国的笑,倾城的美,然而绝世的容颜,却带来乱世的劫。胭脂的味,其实是一种说不出的悲。
  • 包法利夫人(英文版)

    包法利夫人(英文版)

    《包法利夫人》这个故事题材并非福楼拜凭空编造。整个故事情节都取自于现实生活。夏尔·包法利是根据福楼拜父亲医院的实习医生欧解·德拉玛原型塑造出来的怀揣浪漫主义梦想的农村美少女艾玛,一面吟诵着那些关于大海、森林、星星等描述自然的诗篇文字,一面走向远离自然、充满物质与欲望的都市。艾玛嫁给夏尔初期,心中充满着对美好婚姻生活的期盼,她使尽浑身解数,拿出了她所了解的所有浪漫手段:吟诗作画、弹琴唱歌。怎奈既无骑士样貌又怯懦平庸、木讷迟钝、举止粗俗、不解风情的丈夫毫无情趣,在性关系上也不能满足她的需求,她很快丧失了对丈夫的耐心,她的婚姻变成一潭死水。于是,她决定冲出“牢笼”、寻找心目中浪漫的“爱情”。自从踏上追爱的路,艾玛的悲剧命运便已注定。艾玛一生经历了蜕变、堕落和毁灭三个阶段。福楼拜的笔就像一把手术刀,把艾玛人性中的全部弱点解剖得体无完肤……最重要的一点是,此次所出版的英译本,是最权威版本,同时也是无删节版的英译本。
  • 我的最爱是你

    我的最爱是你

    专情影帝喜欢上无名小卒。死缠烂打?不适合他本人的人设。so,eliminate。日久生情?勉强过关。于是,借着当兄弟的身份,开始了轰轰烈烈地追妻之路。【高冷男认真而深情的告白】他:“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她:“你拐弯抹角……到底想说什么?”他:“你和我的关系,就像实践和认识。你决定着我,我指引着你。认识你,是我今生最大的动力。你就是我,这辈子的归宿。我的目的,是告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