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1900000006

第6章 江南城市与人(1)

城市与人,是走进江南的最佳入口。

这不仅是因为历史与现实的江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是以城市为中心的,这构成了江南文化的一大特色;而且“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江南风貌各异的城市养育了不同神采的南京人、苏州人、徽州人、杭州人……然而异中有同,“江南人”又有共同的姿态与韵味,而人正是一方土地文化的核心与灵魂。

因此,书写江南的城市与人,就是为江南造像。

但要做到“形具而神生”(《荀子·天论》)却不易。本辑所选文章的作者,只是从不同角度画出了各自心目中的江南。

不知读者读了以后,会不会产生一种创作冲动,拿起笔来,为自己的故乡或久居之地“画”一张“像”,并力求做到“点染数笔,神情毕具”,画出城与人的“性情言笑之姿”。

倘如此,则幸甚!

南京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最佳观察点。

南京的最佳观察点,在楼上。对于南京这样的六朝古都,近世东南第一重镇,需要登到历史的高处去看。

王安石《南乡子》云:“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在别的城市里,人们大约不会有这般感慨。

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独上高楼望吴越”,“月下沉吟久不归”。辛弃疾《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云:“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孔尚任《桃花扇·哀江南》云:“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将五十年兴亡看饱。”……康有为《游金陵明故宫及孝陵秦淮旧板桥》云:“夕阳老柳板桥楼,颓尽明宫落瓦秋。虎踞龙蟠犹有梦,摩挲翁仲立螭头。”……

凡是稍知南京历史的人,登楼遥望,无不生感慨。只有登楼远眺,才能看出南京这类城市的特色。

南京[1]

朱自清

南京是值得留连的地方,虽然我只是来来去去,而且又都在夏天。也想夸说夸说,可惜知道的太少;现在所写的,只是一个旅行人的印象罢了。

逛南京象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你可以摩挲,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兴废,王谢的风流,秦淮的艳迹。这些也许只是老调子,不过经过自家一番体贴,便不同了。所以我劝你上鸡鸣寺去,最好选一个微雨天或月夜。在朦胧里,才酝酿着那一缕幽幽的古味。你坐在一排明窗的豁蒙楼上,吃一碗茶,看面前苍然蜿蜒着的台城。台城外明净荒寒的玄武湖就象大涤子的画。豁蒙楼一排窗子安排得最有心思,让你看的一点不多,一点不少。寺后有一口灌园的井,可不是那陈后主和张丽华躲在一堆儿的“胭脂井”。那口胭脂井不在路边,得破费点工夫寻觅。井栏也不在井上;要看,得老远地上明故宫遗址的古物保存所去。

从寺后的园地,拣着路上台城;没有垛子,真象平台一样。踏在茸茸的草上,说不出的静。夏天白昼有成群的黑蝴蝶,在微风里飞;这些黑蝴蝶上下旋转地飞,远看象一根粗的圆柱子。城上可以望南京的每一角。这时候若有个熟悉历代形势的人,给你指点,隋兵是从这角进来的,湘军是从那角进来的,你可以想象异样装束的队伍,打着异样的旗帜,拿着异样的武器,汹汹涌涌地进来,远远仿佛还有哭喊之声。假如你记得一些金陵怀古的诗词,趁这时候暗诵几回,也可印证印证,许更能领略作者当日的情思。

从前可以从台城爬出去,在玄武湖边;若是月夜,两三个人,两三个零落的影子,歪歪斜斜地挪移下去,够多好。现在可不成了,得出寺,下山,绕着大弯儿出城。七八年前,湖里几乎长满了苇子,一味地荒寒,虽有好月光,也不大能照到水上;船又窄,又小,又漏,教人逛着愁着。这几年大不同了,一出城,看见湖,就有烟水苍茫之意;船也大多了,有藤椅子可以躺着。水中岸上都光光的;亏得湖里有五个洲子点缀着,不然便一览无余了。这里的水是白的,又有波澜,俨然长江大河的气势,与西湖的静绿不同,最宜于看月,一片空蒙,无边无界。若在微醺之后,迎着小风,似睡非睡地躺在藤椅上,听着船底汩汩的波响与不知何方来的箫声,真会教你忘却身在哪里。五个洲子似乎都局促无可看,但长堤宛转相通,却值得走走。湖上的樱桃最出名,据说樱桃熟时,游人在树下现买,现摘,现吃,谈着笑着,多热闹的。

清凉山在一个角落里,似乎人迹不多。扫叶楼的安排与豁蒙楼相仿佛,但窗外的景象不同。这里是滴绿的山环抱着,山下一片滴绿的树;那绿色真是扑到人眉宇上来。若许我再用画来比,这怕象王石谷的手笔了。在豁蒙楼上不容易坐得久,你至少要上台城去看看。在扫叶楼上却不想走;窗外的光景好象满为这座楼而设,一上楼便什么都有了。夏天去确有一股“清凉”味。这里与豁蒙楼全有素面吃,又可口,又贱。

莫愁湖在华严庵里。湖不大,又不能泛舟,夏天却有荷花荷叶。临湖一带屋子,凭栏眺望,也颇有远情。莫愁小像,在胜棋楼下,不知谁画的,大约不很古吧;但脸子开得秀逸之至,衣褶也柔活之至,大有“挥袖凌虚翔”的意思;若让我题,我将毫不鋳躇地写上“仙乎仙乎”四字。另有石刻的画像,也在这里,想来许是那一幅画所从出;但生气反而差得多。这里虽也临湖,因为屋子深,显得阴暗些;可是古色古香,阴暗得好。诗文联语当然多,只记得王湘绮的半联云:“莫轻他北地胭脂,看艇子初来,江南儿女无颜色。”气概很不错。所谓胜棋楼,相传是明太祖与徐达下棋,徐达胜了,太祖便赐给他这一所屋子。太祖那样人,居然也会做出这种雅事来了。左手临湖的小阁却敞亮得多,也敞亮得好。有曾国藩画像,忘记是谁横题着“江天小阁坐人豪”一句。我喜欢这个题句,“江天”与“坐人豪”,景象阔大,便得这屋子更加开朗起来。

秦淮河我已另有记。但那文里所说的情形,现在已大变了。从前读《桃花扇》《板桥杂记》一类书,颇有沧桑之感;现在想到自己十多年前身历的情形,怕也会有沧桑之感了。前年看见夫子庙前旧日的画舫,那样狼狈的样子,又在老万全酒栈看秦淮河水,差不多全黑了,加上巴掌大,透不出气的所谓秦淮小公园,简直有些厌恶,再别提做什么梦了。贡院原也在秦淮河上,现在早拆得只剩一点儿了。民国五年父亲带我去看过,已经荒凉不堪,号舍里草都长满了。父亲曾经办过江南闱差,熟悉考场的情形,说来头头是道。他说考生入场时,都有送场的,人很多,门口闹嚷嚷的。天不亮就点名,搜夹带。大家都归号。似乎直到晚上,头场题才出来,写在灯牌上,由号军扛着在各号里走。所谓“号”,就是一条狭长的胡同,两旁排列着号舍,口儿上写着什么天字号,地字号等等的。每一号舍之大,恰好容一个人坐着;从前人说是象轿子,真不错。几天里吃饭,睡觉,做文章,都在这轿子里;坐的伏的各有一块硬板,如是而已。官号稍好一些,是给达官贵人的子弟预备的,但得补褂朝珠地入场,那时是夏秋之交,天还热,也够受的。父亲又说,乡试时场外有兵巡逻,防备通关节。场内也竖起黑幡,叫鬼魂们有冤报冤,有仇报仇;我听到这里,有点毛骨悚然。现在贡院已变成碎石路;在路上走的人,怕很少想起这些事情的了吧?

明故宫只是一片瓦砾场,在斜阳里看,只感到李太白《忆秦娥》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二语的妙。午门还残存着,遥遥直对洪武门的城楼,有万千气象。古物保存所便在这里,可惜规模太小,陈列得也无甚次序。明孝陵道上的石人石马,虽然残缺零乱,还可见泱泱大风;享殿并不巍峨,只陵下的隧道,阴森袭人,夏天在里面待着,凉风沁人肌骨。这陵大概是开国时草创的规模,所以简朴得很;比起长陵,差得真太远了。然而简朴得好。

雨花台的石子,人人皆知;但现在怕也捡不着什么了。那地方毫无可看。记得刘后村的诗云:“昔年讲师何处在,高台犹以‘雨花’名。有时宝向泥寻得,一片山无草敢生。”我所感的至多也只如此。还有,前些年南京枪决囚人都在雨花台下,所以洋车夫遇见别的车夫和他争先时,常说,“忙什么!赶雨花台去!”这和从前北京车夫说“赶菜市口儿”一样。现在时移势异,这种话渐渐听不见了。

燕子矶在长江里看,一片绝壁,危亭翼然,的确惊心动魄。但到了上边,逼窄污秽,毫无可以盘桓之处。燕山十二洞,去过三个。只三台洞层层折折,由幽入明,别有匠心,可是也年久失修了。

南京的新名胜,不用说,首推中山陵。中山陵全用青白两色,以象征青天白日,与帝王陵寝用红墙黄瓦的不同。假如红墙黄瓦有富贵气,那青琉璃瓦的享堂,青琉璃瓦的碑亭却有名贵气。从陵门上享堂,白石台阶不知多少级,但爬得够累的;然而你远看,决想不到会有这么多的台阶儿。这是设计的妙处。

德国波慈达姆无愁宫前的石阶,也同此妙。享堂进去也不小;可是远处看,简直小得可以,和那白石的飞阶不相称,一点儿压不住,仿佛高个儿戴着小尖帽。近处山角里一座阵亡将士纪念塔,粗粗的,矮矮的,正当着一个青青的小山峰,让两边儿的山紧紧抱着,静极,稳极。——谭墓没去过,听说颇有点丘壑。中央运动场也在中山陵近处,全仿外洋的样子。全国运动会时,也不知有多少照相与描写登在报上;现在是时髦的游泳的地方。

若要看旧书,可以上江苏省立图书馆去。这在汉西门龙蟠里,也是一个角落里。这原是江南图书馆,以丁丙的善本书室藏书为底子;词曲的书特别多。此外中央大学图书馆近年来也颇有不少书。中央大学是个散步的好地方。宽大,干净,有树木;黄昏时去兜一个或大或小的圈儿,最有意思。后面有个梅庵,是那会写字的清道人的遗迹。这里只是随宜地用树枝搭成的小小的屋子。庵前有一株六朝松,但据说实在是六朝桧;桧荫遮住了小院子,真是不染一尘。

南京茶馆里干丝很为人所称道。但这些人必没有到过镇江、扬州,那儿的干丝比南京细得多又从来不那么甜。我倒是觉得芝麻烧饼好,一种长圆的,刚出炉,既香,且酥,又白,大概各茶馆都有。咸板鸭才是南京的名产,要热吃,也是香得好;肉要肥要厚,才有咬嚼。但南京人都说盐水鸭更好,大约取其嫩,其鲜;那是冷吃的,我可不知怎样,老觉得不大得劲儿。

注释[1]选自《朱自清全集》第一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作者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随父定居扬州,自称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雪朝》(诗集)、《背影》(散文集)、《经典常谈》(论文集)等,均收入《朱自清全集》(1一12卷)。

南京人[1]

叶兆言

南京人只是个大致的说法,是个大概,那意思就是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

纯粹的南京人只能从理论上去探讨,对于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人来说,活生生的南京人就是你,就是你周围的人。南京人就是那些天天在你眼皮底下活动的人流。不在乎你的祖籍是否在这里,也不在乎你是否在这里出生长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在这个城市里生存的若干年,充分地呼吸过了这里的空气,喝了这个城市的水,吃了在这个城市里买的米,那么,你就是南京人,南京人就是你。南京人就是那些上下班时匆匆从街上走过的男男女女,是那些站在电话亭里回拷机的小伙子,是那些站在路口吃羊肉串的年轻姑娘。南京人就是你天天耳闻目睹的那些人。

南京人从来就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广泛难免挂一漏万。南京人的特点是宽容,南京从来就是一个宽容的城市。事实上,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人,很少去思索自己究竟是不是南京人。调查表明,很多被问到自己是不是南京人的人,在一怔以后,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祖籍,人们都习惯于用祖籍来回答问题,于是绝大多数人都会告诉你自己不是南京人。有关部门对一百七十一位南京居民,进行抽样调査,结果只有一成的人,自称祖籍是南京。近一半的人认为自己不是南京人,虽然他们就出生在这个城市里面。

南京人对自己是不是南京人这样的话题,无所谓,不像上海人那样,动辄说“阿拉上海人”如何如何。南京人缺少上海人那样的凝聚力,上海人口的组成,远比南京人口组成更复杂,但是上海人天生有一种整体感,天生有一种自己是上海人的认同感。南京人从来不排外,上海人常常使用“外地人”、“乡下人”这些带有鄙视语调的词,这些排斥别人突出自己的词里面,充分体现了一种优越感。

南京人没有这种优越感。历史和现实也不经常赋予南京人这种优越感。南京人有时候也想天真地做一做抖抖自己威风的事,譬如针对“京派”“海派”,提出一个“宁派”的概念来,但这种说法更多的是像自说自话,不仅别的地方人不会这么认同,就是南京人自己也不会认同。南京人散漫惯了,结不了帮也成不了派,思想一向不统一。南京人是很难概括的,因为南京人的秉性向来让人捉摸不透。

南京人胃口特别好,什么都能接受。南京人好发疯,什么热闹都喜欢凑。南京人没有什么自以为是的固执观点。看“海派”的东西会流眼泪,看“京派”的东西也伤心,南京人最容易骗。

同类推荐
  • 每天读一点民俗文化常识

    每天读一点民俗文化常识

    本书从民族风俗、节庆庙会、楹联妙对、民居建筑、特色服饰、姓氏生肖、图腾信仰、曲苑杂技、武术舞蹈、传统技艺、坊间传说十一个方面,介绍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常识,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领略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 平心平天下

    平心平天下

    本书从全方位角度来展现了作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解读,既显示了作者的精神情怀与文化自信,又彰显了传统文化的品格情操和独特魅力。作者归纳中国文化的本体论是“一”,“一”的最初形态是“和”,基本形态是“纯”,由此产生了和谐与纯诚的文化,并且一以贯之;中国文化的辩证法是“二”,为阴阳,也为因果,更是“不二”;中国文化的特征为“三”,即三才天地人,也即体相用,不易变易简易,表现为佛体道相儒用,神奇神秘与神圣;中国文化的抱负是四为,精神是四观,智慧是四知,作者提出“以四观精神开启四知智慧成就四为人生”;中国文化的方法论是“五”,五行产生了五音五色、五液五方、五味五常等。
  • 日本人与日本论

    日本人与日本论

    从日本的自然条件、历史渊源说起,通过分析近现代日本国家政治、经济等,指出了日本民族精神上的空虚与矛盾;对日本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做了分析。被学界视为研究日本的一本标杆性的著作,堪称中国的《菊与刀》。《日本人与日本论》 中国版的菊与刀,了解日本文化的必读之作。
  • 虎踞梅岭:梅关(文化之美)

    虎踞梅岭:梅关(文化之美)

    梅岭自越人开发后,成了中原汉人南迁的落脚点,中原文化逐步在梅岭生根开花,并向岭南传播开去。梅岭既是古战场,也是革命战争年代红军多次战斗过的地方,特别是陈毅同志带领部队在这一带坚持了三年游击战,并在临危之中写下了壮志凌云的《梅岭三章》,使梅岭的知名度更高。
  • 每天读一点传统文化

    每天读一点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每天读一点传统文化》以开阔的思路,生动的语言,从琴棋书画、中医中药、文学艺术、民间工艺、武术、美酒、淡茶、民间杂技等方面入手,以丰富的知识和史料,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热门推荐
  • 快穿系统:男神,霸气宠!

    快穿系统:男神,霸气宠!

    [1V1,一生一世一双人,双洁双宠]乔懿离遇到了一个可萌可傲娇的系统,还是在她无缘无故的就要被炮灰死翘翘的时候,果然是熟悉的套路,她也要做任务,赚积分,拯救被无辜弄死或者自己作死了的人,当然,还要顺便撩一撩自己的爱人~但是,老公他太优秀了怎么办?撩不动啊。某人:“自己谁让你是我媳妇儿呢,再优秀也是你的人啦~”
  • 红楼余梦

    红楼余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宁先生的三百封情书

    宁先生的三百封情书

    五年前宁先生用三百封情书打动了冯青清,五年后又将冯青清宠上天,让冯青清想不到任何理由拒绝他,那就坦然接受!(甜宠文)工作丢了可以再找,婚离了可以再婚,可是那些信那些情书是冯青清的底线,绝不可以丢!“你在烧什么!”“当然是你的那些信,不要忘了你已经结婚五年了!”“求你了,这些信你早就知道的!而且这五年我从未碰过,求你!”信纸发出的火光让冯青清不顾一切的冲上去,企图用手拿出火中残留的碎片,却也终究是不能挽回,就像她的青春!冯青清以为自己唯一的快乐也就要随之而去了,可是她不知道置之死地而后生,她的幸福才刚刚开始。“我能不能抱抱你”这是冯青清第一次见到宁清远要说的话!三十岁的冯青清如此轻浮。“当然可以,但我有条件”对方嘴角上扬,那淡淡的笑容让冯青清离不开眼,更是忘记了一切,只想得到那温暖的微笑。“什么条件都可以!”冯青清在说话的同时已近迫不及待的紧紧抱住面前的男人,这感觉真好!我们之间才刚刚开始,一切也才刚刚开始。
  • 逆天神偷:邪王怀里扑

    逆天神偷:邪王怀里扑

    22世纪的神偷第一人惨遭穿越风波异世废柴称号响当当使出看家本领不想遇到邪王街上追“媳妇,慢点跑。”某男不要脸的开口“滚。”某女嫌弃地喊。
  • 小妾皇后

    小妾皇后

    杭州在杭州树人大学隔壁的一个小楼房,正在上演一出好赌的夫妇将自己年仅十八岁的女儿卖给一个年轻的古怪医生当小妾的闹剧。“老爸老妈,我回来了,老爸老妈,我放学回来了。”一道娇柔好听的少女的声音自大门外响起。“咦,奇怪了,老爸老妈呢?”随着声音,一个穿着校服的美丽少女推开门走进大厅。她将那轻的书包放在桌子上,口渴了从桌子上拿起茶杯到……
  • 全能游戏设计师

    全能游戏设计师

    游戏设计师陈陌穿越到点歪了科技树的平行世界,用一款又一款神级游戏颠覆游戏圈的故事。“就以这个时代的游戏设计理念而言,不把整个游戏行业吊起来打那我真是枉受国产免费游戏洗礼了。”——陈陌。书友群:558067640VIP群:157856787(进群需全订截图)请把推荐票投给新书《超凡玩家》谢谢大家!
  • 快穿任务:寻找失落的记忆

    快穿任务:寻找失落的记忆

    (1v1宠文)一觉醒来的苏子矜脑中一片空白,如同她所在的纯白空间,而为了寻找丢失的记忆,她带着被那人称作小夜的东西踏上了穿越之旅,去不同的世界完成不同的任务,可不知为何她总能遇到一个令她心动的男人。邪魅王爷:矜儿,乖,快到我怀里来;温柔叔叔:乖宝贝,我忍不住了,帮我一下;吸血鬼王子:宝贝,你只能呆在我身边;傲娇博士:恩,宝贝,我好想你;音控金主:你是我心中的一束光;帅气狮王:白白,我想每天都与你交配……(本文宠宠宠,苏苏苏,新手作者,请大家多多支持!)
  • 异能鲜妻:凌少,太生猛

    异能鲜妻:凌少,太生猛

    一次意外的重生。她来到这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却苦逼的没有第一时间继承原主的记忆。看着眼前惊为天人的男子,苏灵含惊愣“你是谁?”男子邪魅一笑:“我是你未婚夫”“哈?对不起,我失忆了,你现在只是个陌生人。”“没关系,一回生,二回熟,你若想现在就深入了解一下彼此,我也乐意配合”“流氓”“我只是你一个人的专属流氓。”苏灵含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认命般接受从此后生活中多了人形忠犬。可是,这生活到底跟想的不一样。他的仇人,她的冤家,一个个都忙着出来蹦哒。日子就是虐也虐不完的渣,幸好姐异能在手,人无我有。再加上还有个厚颜无下线,宠妻宠翻天的美男助威。苏灵含表示,这日子再也不怕无聊了。
  • 撩表我心:老婆我输了

    撩表我心:老婆我输了

    他的基因太好,她不过是生个娃养,结果却发现他竟是……于是她扮猪吃老虎,削婊妹,掐后妈,斗小三,擒小四,最后拿下他。在她以为从此登上人生巅峰之际,却狗血的发现,真正扮猪吃老虎的是他,而她只不过是他的棋子……
  • 欧皇修仙传

    欧皇修仙传

    对不起,我要开挂了……从柳仙缘步入九州仙林的那一刻开始,整个九州仙林就注定要掀起一场腥风血雨。运气型选手怎么了?我就问你服不服?这个仙林,我说了算!作者承诺:看欧皇修仙,男帅女美,年入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