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4000000001

第1章 被记忆缠绕的世界——莫言创作中的童年视角(1)

■程德培

16世纪,意大利作家、诗人卢多维可·阿里奥斯托将《疯狂的奥兰多》献给他的保护人德埃斯特主教。诗人得到的唯一报酬是主教提出的问题:“卢多维可,你从哪里找出这么多故事?”

一个作家的故事(小说)从哪里来?是对以往经历的重温,抑或是对未来的憧憬?是对外在世界的描摹、观察与思考,抑或是内心世界的体验、记录与反省?这当然都有可能。而且这两者又总是彼此参照、相互渗透,以至我们经常地难以分清。

所以,当我们审视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时,别忘了那渗透其中的主体意识;当我们注视作品的情节模式时,别忘了那深一层的心理行为的模式;当我们总结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时,也别忘了那与个人经历密不可分的情绪记忆……

此文将借助批评的眼光、感觉与推测能力,从莫言的小说世界中寻找创作心理上的种种诱惑。尽管这种寻找会带来实证上的某些困难,但我还是勉为其难,因为它本身也有自己的某种心理诱惑。

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来。

这是一个联系着遥远过去的精灵的游荡,一个由无数感觉相互交织与撞击而形成的精神的回旋,一个被记忆缠绕的世界。

1985年的莫言耕耘了这样的一块处女地。这是一块生于梦中的陆地,当我们踏上这块土地的时候,感到有一种精神创造的力量使这记忆中的一切变成现实,仿佛是那个永远存在的家乡在召唤着他:他跨过平川与河流,看见伛偻的腰背着无形的包袱,看见贫瘠的土地,看见“结着愁苦的车轮轧出的血红的辙印”,看见饥饿的亲人,看见重浊的夏天与悲凉的秋天,看见人们在那儿默默地承受着生活的重压,看见在青翠的麦苗与金黄的麦浪之间生命的再次诞生……

莫言感慨人的命运。带着新婚的幸福重又回到那度过苦难岁月的农场(《黑沙滩》);出外当兵,受到现代文明教育的“我”,重又回到家乡,与父亲、妻子的愚昧落后观念之间发生不可避免的冲突(《爆炸》),作者经常用一种现时的顺境来映现过去的农村生活。而在这种“心灵化”的叠影中,作者又复活了自己孩提时代的痛苦与欢乐。

“童年时代就像消逝在这条灰白的镶着野草的河堤上,爷爷用他的手臂推着我的肉体,用他的歌声推着我的灵魂,一直向前走。”

莫言的作品经常写到饥饿与水灾,这绝非偶然。对人的记忆来说,这无疑是童年生活所留下的阴影,而一旦这种记忆中的阴影要顽强地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时候,它又成了作品本身不可或缺的色调与背景。《黑沙滩》和《五个饽饽》,表现的时代特征各有不同:前者是写动乱岁月中军民之间发生的故事,后者虽不见明确年月交代,但从围绕着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与沟通所发生的事件来看则是明显地联系着旧社会的。在一个解放军农场中,战士们收留了为饥饿所逼而来的农村母女俩,在违反军纪党纪的表层下,作者热烈地歌颂战士正气凛然的举止,并且无情地鞭挞了时代错误所带来的罪恶;而在饥饿的岁月中,发生在除夕之夜的故事则更忧郁委婉,农村常见的供神习俗,使得一家人牺牲了仅有的几个饽饽,对饥饿的进一步忍受则又表现了精神的“饥饿”,结果在五个饽饽被偷而带来的怀疑则撕破了“我”——一个儿童所应有的对人的起码的信赖和尊重。

透过两则表面差异很大的故事,我们不难发现它们又都是以饥饿作为共通的情节核。写饥饿,作者常常又写到秋季,他把农村的收获季节与饥饿放进同一画面里,自然为的是加重饥饿的色调。饥饿使军民之间的鱼水关系在暗淡的岁月中变得更加醒目,它又使人的隔膜与不信任变得更加黯淡无光。饥饿离开美好那么遥远,但它有时又照亮了人心与人心间的通道。

与此同时,莫言又是经常地写到发大水,“听老爷爷辈的老人讲到这里的过去,从地理环境到童年奇闻轶事,总感到横生鬼雨神风,星星点点如磷火闪耀”。就在神秘的预感中引来了“大雨滂沱,旬日不绝,整个涝洼子都被雨泡胀了”。大水之中,人的整个希望与失望、侥幸与绝望、生与死、精疲力尽的恐惧和面临死亡的混沌茫然都在意与象的融合贯通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同写饥饿都要写到秋季一样,莫言写水灾也经常写到死,这在《老枪》中亦如此。谁都会感到,在这样的背景下,童年不会是幸福的。然而,莫言的作品并不全是旨在描写一个不幸福的童年,并由此揭示出造成这种不幸福的社会根源——对某些作品来说也许是如此,例如像前面提到的《黑沙滩》——问题的另一面在于,为什么莫言的好些作品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水灾与饥饿呢?而且这种描写又总是带着一种忧郁与惧怕,这显然是反映了作者对童年阴影的一种希望摆脱而又难以摆脱的心境。这也就是为什么同是写农村,张炜却又偏偏选择庄稼成熟的田野一样。

童年生活的记忆,缠绕着莫言的艺术世界,同时又参与了这个世界的创造。

在一些多少真诚而非矫揉造作的小说背后,总是隐藏着作者摆脱不掉而又想极力掩饰的心理摩擦,而艺术的创造恰恰又正是在这两难之中求得生的权利。透过莫言小说的缝隙,我们将不难发现,正是这不幸福的童年记忆,作为人的心理积淀的表现,才产生了莫言世界独有的底色。

莫言做过工人,他的作品却压根没有工人的味道;莫言当过兵,他的作品自然应该有写部队生活的,遗憾的是他的《岛上的风》和《雨中的河》还缺少兵的魂。作为一个小说家,莫言骨子里面还是个农民。他的作品之所以出色,就在于他作为一个艺术家有着农村生活的根、农民的血液与气质。同是写农村,没有在农村的童年生活的印迹,其写农村总会有一道难以弥补的裂痕,只要比较一下张炜和莫言的写农村,我们是不难发现这一裂痕的。莫言笔下的“农村”是有童年的,童年的记忆在他的笔下获得了艺术的再生。

这一童年生活的不幸福,还表现在与父母间血缘关联的断裂。父母对孩子自然有一种生命延续的依恋,孩子也同样会对父母有着一种血缘上的感情依附。而莫言世界的孩提时代偏偏与父母间“没有温情,没有爱,没有欢乐,没有鲜花”。《石磨》写到的记忆中的母亲只是用推磨这繁重的劳动来使唤孩子和惩罚孩子,父亲则是“揪住我的头发狠狠地抽了我两个嘴巴”;《五个饽饽》中的母亲“罚我跪下”;《枯河》中的那位从来没有打过儿子的母亲用“戴着铁顶针的手狠狠地抽到他的耳门子上……弯腰从柴垛抽出一根棉花柴,对着他没鼻子没眼地抽着”。

当我们把所有这些出现在莫言作品中母亲形象的行为细节放在一起的时候,它们竟会变得如此意味深长。当然,作者也并不是因为要写出一位母亲的“恶”才如此设计的,如果这样的话,那太流于皮相了。相反,作者倒是通过母亲的种种反常行为来写出一种特殊状态的爱,这种爱的特殊方式在于一方面连着许多独特的时代背景内容,像《爆炸》中描写一位老农民因一辈子为物质与精神的重负所累,到头来不曾给儿子一点温情与爱,作者不是为了简单地表现人性的丧失,而是追溯到历史重负所造成的父母情感的变异;另一方面又是在童年记忆表象不断重现的背后夹杂着一个成熟了的儿子对母亲的情结回归和理智反省。

但是,作者对这样一种父母形象的选择,是否还有其他更为深层的无意识记忆呢?为什么同是写农村、同是写童年、同是写母亲的作家,京夫笔下的母亲又总是那么慈祥、那么善良,即便是再苦再累的岁月,童年的“我”也是同样依恋着母亲,而莫言笔下的母子关系又偏偏表现出一种逆反的情感关系呢?这种差异是缘于不同的构思模式呢,还是创作上不同的心理诱惑?这是个难解之谜。

莫言笔下的农村孩子都是或多或少患有身心障碍的,他们常常和父母的关系不亲密,而父母的形象又是在历史与现实的重负面前经常地处在压抑和发泄的高峰状态。《透明的红萝卜》中的黑孩,自始至终都表现出相当严重的不安感,一种精神上的焦虑,对特定的事件、物品、人或环境都有一种莫名的畏惧。作者写黑孩:“又黑又亮的眼,脖子细长挑着这样一个大脑袋显得随时都有压折的危险,人人都说他给母亲打傻了。”当菊子姑娘怀着一种天然的母爱去保护他的时候,黑孩则猛地在姑娘胖胖的手腕上狠狠地咬了一口,而且咬出血来。这咬一口隐约地表露了黑孩的一种仇母心理。甚至作者在写到父母打孩子的行为时,不断地重复“狠狠地”这几个字,也可以看作是这种情结断裂的自然流露。

追究这种断裂的起源,自然会联系到创作上的心理根源,它可能是作家进入创作状态时灵性爆发的一种符号,也可能是一种遥远的情绪记忆在起作用,甚至包括两者间的相互交融。

在缺乏抚爱与物质的贫困面前,童年生活的光辉便开始黯然失色。于是,在现实生活中消失的光泽,便在想象的天地中化为感觉与幻觉的精灵,化为安徒生笔下那个小女孩手中的火柴微光。这微光照亮了爷爷奶奶,亦照亮了儿时的伙伴。

微光既是对黑暗的一种心灵抗争,亦是一种补充。童年失去的东西越多,抗争与补充的欲望就越强烈。对人来说,心灵无疑是最富有诗意和神奇色彩的平衡器。人所没有的,它会寻求替代;人所失去的,它会寻求补充。于是,爷爷和奶奶的形象出现了。

莫言总是以一种特殊的感情和语调写到爷爷和奶奶。有时,他不仅用文字直接写出爷爷在家庭生活中代替父亲的作用,而且也在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爷爷奶奶的一种深情的依恋,《大风》这篇小说就是用一种忧郁的笔调表述这种感情的。从小跟着爷爷去拉车,一次拉草回来的路上遇到大风,大风把什么都刮走了,只剩下一根夹在车栏里的草。这根草成为“我”纪念册上最宝贵的一页。是的,遗忘的风可以把什么都刮走,但却刮不走对爷爷奶奶的记忆,因为他们补充了这个失去了父母之爱的童年世界。

同类推荐
  • 笔下有千年

    笔下有千年

    雪落无声之时,黄昏悄悄,余晖宁静而安逸,只有温柔缺乏了浪漫,我多想再回到那波光粼粼的湖面,由我驾桨,乘那叶小舟,再带你缓缓地飘摇,我在汩汩流动的岁月之河边仰望你,我在铺满了霞光的春之晨放飞我心中的白鸽,带著我的热情和奔放问候你,我以我真诚的初恋青春之情,编织一个五彩的网,去寻捕我那失落的梦。
  • 打工记者

    打工记者

    几年前,老徐是省城记者行当耳熟能详,十分叫得响的“老记”;为何称其老呢?一是因为其年龄大,四十多岁的老徐平时背个大挎包,里面装满所有采访所需的行头:采访本、微型录音机、一款小巧实用的奥林巴斯全自动相机等等;不管是在都市还是在乡村,只要遇到有价值的新闻,老徐一头扎进去,有时骑一辆扔在路边都没人捡的破自行车,有时搭班车;去乡村采访时,甚至连拖拉机、摩的都是经常搭乘的,其采访新闻的劲头丝毫不亚于二十岁出头的年轻小伙子,这在本是吃“青春饭”的记者行当的年轻人中十分罕见;
  • 皇帝的旧衣(中国故事)

    皇帝的旧衣(中国故事)

    如果有皇帝们那年有报刊杂志,会出现多少篇记录他们经历和心路的报道?想一想都巴不得赶紧读到呢。那么,就由时拾史事的记者,不,作者,高成,报道出这一切吧。“时拾史事”是由一群历史爱好者共同运营的历史自媒体,在微信公众号、网易云阅读、今日头条等平台都有账号。它专门关注正史当中的八卦事,用诙谐的语言讲历史的细节,把枯燥的历史还原成生活中的街谈巷议。
  • 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

    本书是著名作家茅盾先生的散文精选集。收录了茅盾先生的散文精品数十篇,包括《严霜下的梦》《雾》《红叶》《黄昏》《冥屋》《沙滩上的脚迹》等。茅盾是早就从事写作的人。唯其阅世深了,所以每不忘社会,他的观察的周到,分析的清楚,是现代散文中最有实用的一种写法,具有较高的文学鉴赏价值。
  • 陪孩子品词

    陪孩子品词

    俞陛云幼承家学,在文学上有很高的建树,尤其精于诗词。为给家中孩童讲授诗词,俞陛云从五千年瀚若星河的诗词名篇中精选部分篇目,细细品讲诗词的韵律、句眼、意境之美。引领孩子在阅读、背诵诗词之余,品味诗词中优美协调的韵律,淡雅流丽的语言,清隽高洁的品格,至纯至真、如梦如幻的意境。
热门推荐
  • 清除异类

    清除异类

    宇宙之外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守护宇宙秩序,抵抗外敌入侵,清除异类。他们在内部称呼自己为时空猎人,但很多生命都称呼他们为神…
  • 凤谋

    凤谋

    玉儿:阿咧?重生了!刘骜:给我当太子妃!玉儿:阿咧?不行,不行,人家还木有适应古代人的生活!刘骜:给我当皇后!玉儿:阿咧?不行,不行,我不要每天都被一群八卦女围攻。再说,再说,人家不喜欢你这个微胖界的太子,人家喜欢的是小~正~太哟!刘骜:跟我去私奔!玉儿:阿咧?……(瞬间被绑手绑脚,臭抹布塞嘴侍候)刘骜:阿了个咧的,直接扛走,哼哼……******************************************************************感谢寒号彥大大之前送的应急封,感谢安雅star大大做的现在的这个封面,十分稀饭!
  • 溯碑记

    溯碑记

    因为一块难辨古今的石碑,揭开一段尘封已久的真相,面对家人的离奇失踪,音像店小老板姜边踏上了追寻真相的道路,一次次与历史的碰撞,颠覆世界观的一次次发现,一个隐秘的组织浮出水面,在人性的贪欲与历史的公正下,主人公该如何抉择,敬请期待小说溯碑记!
  • 五方帝(全集)

    五方帝(全集)

    你不愿见到我,我只能这样偷偷摸摸来看你……为什么你总是不会照顾自己,总是伤痕累累,令人放心不下?以虐得漂亮、情节与文笔俱佳成为一代虐爱文学经典。豆瓣网友短评:“白帝喊‘昭儿’时喊得我心神荡漾苏得我通体舒畅我该怎么办。”大家自此不必网上重重搜索,全本尽在此恭候各位读者!悬爱迷情亦正亦邪,甜宠虐狗激情蜜恋,经典古风携手生死,大爱讴歌一生一世!
  • 神女归来之逆天大小姐

    神女归来之逆天大小姐

    神界神女陨落,转世重生,降临在将军府痴傻大女儿身上,狠毒庶妹百般陷害,重生神女虐渣女,踩奸人,神兽在手,丹药不愁,重生之路看似顺利无比,却杀出一个神秘的男子,对她唯命是从,虽然说他刚开始看似废材无比就算了,为什么之后直接变强碾压她,太过分了吧?选妃之日,她一身大红衣袍,尊贵不已。他问:“你为何着红衣?”她张狂说道:“你不是选妃吗?不必选了,我来了!”
  • 给年轻人的寓言

    给年轻人的寓言

    《给年轻人的寓言》是编者从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寓言海洋中,精心撷取的几朵美丽的浪花,希望对年轻人能产生智慧的启迪。《给年轻人的寓言》在编写过程中,并没有满足于仅仅作简单的汇总工作,而是尽量以一个年轻人的身份和视角对寓言进行了解读。对内涵相当丰富的寓言进行解读,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一万个人就有一万种不同的理解。因此,希望各位青年读者能在阅读的同时充分动用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在欣赏寓言的同时,充分领略生活的真谛。
  • 嫁入蒋家的女人们

    嫁入蒋家的女人们

    嫁入蒋家的17个女人,似都有一个共通点:她们一概美丽、坚毅、聪慧,一肩挑起命运中的磨难与煎熬,不但活出自己的价值与光采,并在时间的臂助之下,一手将家族的悲剧,扭转成圆满的结局。她们不同的命运:有人疑被政治谋杀(章亚若及蒋纬国第一任夫人石静宜);有人婚姻失和,愤然叛离蒋家(蒋孝武的第一任妻子汪长诗)。有人无怨无悔地照顾失智失能的丈夫10数载(蒋孝文的妻子徐乃锦);有人爱上有妇之夫,并且幸结连理,一生和乐(蒋经国之女蒋孝章)。有人视继子女如己出(蒋孝武的第二任妻子蔡惠媚);有人甚至在丈夫过世后,代丈夫祭扫前妻的坟墓(蒋纬国第二任妻子邱爱伦)。
  • 学霸的女票又抓妖了

    学霸的女票又抓妖了

    他能听见奇怪的声音,她能看见奇怪的东西。叶嘉莹觉得,任西顾就是专门克她的存在。第一次见面,她就因为从妖怪手中救了他而被年级主任当着全校新生的面强制退离开学典礼。再见,阴差阳错的她就成为了任西顾的舍友。从此一入宿舍深似海,叶嘉莹开始了撩妖与被撩的高中生活。原以为考上大学后就能避开任西顾,谁知那块牛皮糖一旦沾上就再也甩不开了。任西顾,燕城任家二少,淡漠凉薄,桀骜嚣张,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人物。谁能想到,他在年少时期就开始步步算计着某少女的一颗心。白天陪上课,晚上陪捉妖,还要防着时不时冒出来的各种情敌(人类、妖怪)。七年等待,在大学毕业的那一天,任西顾给了叶嘉雯一场举世无双的盛大婚礼。本文一对一,宠文,爽文。从校园走到职场,校服到婚纱,甜宠暖虐应有尽有,就是没有小三误会。一对一双处,法医VS大总裁,结局HE,欢迎入坑!
  • Ballads and Lyrics of Old France

    Ballads and Lyrics of Old Fran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公寓中·梓里集·采蕨(沈从文小说全集 )

    公寓中·梓里集·采蕨(沈从文小说全集 )

    该卷本收录《公寓中》《梓里集》《采蕨》《衣冠中人》四部子集,这些短篇小说是作者未曾集结出版只单篇发表的小说,创作于1925年至1932。由于战争原因,有的未曾发表有的原稿已毁,该集按创作时间的先后、内容的相关性构成,或借用小说名为集名,或由编者所拟集名,是出版界较少见的珍贵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