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4900000049

第49章 创作的旅程——自序及后记(16)

六十颗眸子穿过四十载星空

——《桥跨黄金城·自序》

选在这本《桥跨黄金城》里的六十篇散文,论风格,多为感性,但也不乏知性;论篇幅,有千字上下的小品,也有超越万字的长篇;论年代,则早自一九五二年的少作《猛虎与蔷薇》,晚迄一九九五年的近作《桥跨黄金城》,横跨四十余年,几乎和我的写作生命等长。这六十篇散文,选自八本文集,约占我散文总产量的一半,于我的散文艺术,有相当的代表性。

我写散文,比写诗要晚四五年。最初只把散文当作“诗余”,也就是副产品的意思,所以把第一本散文集叫作《左手的缪斯》,言下之意,诗,才是我右手的正业。没有料到,这左手的副业后来却愈操愈顺,竟然小藩蔚为大邦,颇受欢迎。不过也有一些朋友,只读我的散文,绝不提我的诗。和这些“诗盲”奇友在一起的时候,我倒也很合作,绝口不提自己的诗,好像一首也未写过。

当初把自己的散文称为“左手的缪斯”,意在自谦,又说自己是“右手为诗,左手为文”。不料论者渐渐相信此说,把我说成“以诗为文”。终于我不得不出面澄清自己和散文的关系:不是经营殖民地,而是建国。在《记忆像铁轨一样长》的序言里我说;“散文不是我的诗余。散文与诗,是我的双目,任缺真一,世界就不成立体。正如佛洛斯特所言:‘双目合,视乃得’(Mytwoeyesmakeoneinsight.)”。

散文与诗,乃中国古典文学的两大支柱,所以诗文双绝乃古代文人之美谈。西方文学,尤其是到了现代,只把小说、诗、戏剧放在正宗主位,至于散文,则似乎可有可无,评论家更少垂青。受了西化影响,国内竟有少数作家,认为散文不算文学,真正是“蟪蛄不知春秋”了。我一直认为散文乃文学之大道,写作之基础,并且指出:“散文是一位作家的身份证。”所以我创作散文的努力,不下于诗,并且认为一位有抱负的散文家不能自囿于小品文的轻工业,也要发展长篇巨制的重工业。晚明小品固然娱人;韩潮苏海才是大业。

近年常接大陆的读者甚至学者来信,说是想多读我的作品,却买不到书。现在可喜人民日报出版社为我编选出这本散文选来,特写此序,作为对于他们盛情的迟复吧。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于高雄

四度:文学的地理拼图

——《与海为邻·自序》

大约从二十岁起,我这一生在文学上开辟的空间,前后共为四度。年轻的时候我自诩“右手写诗,左手为文”,并且把第一本散文集叫作《左手的缪斯》,显然以诗为正果,而以文为副业,至于评论与翻译,则更为余事,可以交给第三只手了。后来发现这左手的副业,虽未刻意插柳,竟也渐自成荫,乃悟诗文双管皆为汉魂所附,宜乎齐下,求其两全。所以我在散文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的自序里说:“散文不是我的诗余。散文与诗,是我的双目,任缺其一,世界就不成立体。正如佛洛斯特所言:‘双目合,视乃得。’(Mytwoeyesmakeoneinsight.)”

在中国传统里,写诗、写散文,都是文人的当行本色:许多文人未必诗文双绝。至少也是双管并搦,不致偏行。唐宋八大家里,至少有五家称得上双绝。这现象,在西方就少见了。至于评论与翻译,作家行有余力,固然可以兼差,但毕竟是学者用力的范围了,至少对作家是半述半作的边区。诗、散文、评论、翻译,正是我经营文学的四度空间。四者之间因为用心的方式不同而有差异,但是有一种精神一以贯之,便是我对中文始终不渝的敬爱。中国文学一代代的传承像接力赛,我手中的这一棒是远从《诗经》、《楚辞》,经由李、杜、韩、柳、欧、苏一路传来,棒上还留有他们的掌温,不能在我的手中落地。

诗是我的初恋,也是我一生的罗曼史,眼看她已经与我白头偕老了。不对,只是诗人老了。诗,仍然年轻,在这多变而又速变的时代,都快进入二十一世纪了,诗,仍然是折旧率不能欺负的东西。

《与海为邻》是我为上海文艺出版社自选的诗选,其中的一百四十多首作品,依年代顺序,分别选自我的十六本诗集,无论在题材、诗体、风格与写作的时空背景各方面,都颇具代表性。我一生写诗,迄今产量约为八百四十首,选入这本《与海为邻》的占了六分之一。

我是二十一岁那年(一九四九)在厦门上船,告别大陆的。此后的半个世纪里,我曾去美国念书、教书,前后五年,后来又去香港中文大学任教达十一年,其余的悠悠岁月都在台湾度过。生命的地理拼图,有两块大陆、一座岛、一座半岛;诗作约分布是:旧大陆时期只留下三两首少作,因为我在离开故土的前一年才写起诗来;新大陆时期得诗五十六首,香港时期得诗一百七十首,其他的诗则都在台湾写成。《与海为邻》所选各时期作品的数量,除旧大陆时期是例外,余皆合乎实际的比重。

题材与风格的发展太过纷繁,而论者已多,在此不拟自剖。诗体则比较客观,不妨略述。我写新诗,是从新月派的格律诗入手,久而病其单调、拘谨,转向句法、韵式、分段、回行各方面寻求变化,却始终不曾“变节”,向所谓自由诗投降。自由诗之误解、误用,乃当今新诗之沉疴,病情是有自由而无诗。格律诗的毛病是拘谨,相反地,自由诗却病于散漫。当初新诗人改写自由诗,是要跳出格律诗的“韵文化”,不料矫枉过正,又纷纷堕入了“散文化”。我早期写诗,多为整齐分段,后来发现,分段虽有整齐、工巧、清晰之功,却不如全诗(尤其是长诗)一气呵成,不加分段时,那种累积的分量与伸缩的弹性。我后期的诗不分段的渐多,就是想在诗艺上把中国的古风与西方的无韵体融于一炉。

我写散文比写诗要晚七八年,开始只当它是“诗余”的骋笔,未曾预期它会与诗齐驱。几经放蹄驰骋,作品渐多,风格崭露,才发现这种文体在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中尚有广阔的沃土可以开发。于是我双管齐下,一方面探索新的文体,锻炼新的语言,一方面在观念上鼓吹革新,发表《剪掉散文的辫子》一类的文章。其结果,我在散文上虽然起步晚了几年,但是凭了诗的巧力,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竟然进展较快,功力早熟。

在《剪掉散文的辫子》一文中,我指出当时(六十年代初期)积习已久而迄仍流行的三种病态散文:伪学者的散文(又分西而不化的洋学者文体与文白夹缠的国学者文体)、花花公子的散文、皖衣妇的散文;并且鼓吹兼顾弹性、密度、质料的现代散文。

所谓弹性,不仅是指句法的长短相济、正反互补,节奏的可快可慢,音调的可重可轻,也指语言的兼容并铸。口语的自然生动当为白话文的基调,如能佐以文言的严整简洁,英文的主客井然、虽长不乱,甚至俚语的偶然穿插、亲切坦率,文体必然多元而富弹性,不致沦为单调、刻板。其理正如多元合金往往胜过单纯金属。

知性与感性的把握与调配,也是散文的一大艺术。知性重客观,感性凭主观。知性重分析,感性凭直觉。知性要言之有物,持之成理,感性要言之有情,味之得境。散文佳作往往能兼容二者,而使之相得益彰。诸葛亮的《出师表》本是公文,却写得真情流露;杜牧的《阿房宫赋》显为美文,却由感性转入知性,以史为戒,力贬奢华。而同一散文大家之作,知性与感性的比重也变化多姿。例如苏轼论人之作,《晁错论》绝少抒情,至于《范增论》、《贾谊论》、《留侯论》,则抒情一篇浓于一篇。《方山子传》又别开生面,把抒情寓于叙事而非议论。而《喜雨亭记》、《凌虚台记》、《超然台记》、《放鹤亭记》、《石钟山记》等五记,却在抒情文中带出议论,其间情、理的比重各有不同,但知性与感性均有交汇。

所以太硬的散文,若急于说教或矜博,读来便索然无趣。而太软的散文,不是一味纵情,便是只解滥感,也令人厌烦。其文不少所谓“散文诗”或“美文”之类过分纯情、唯感,溺于甜腻的或是凄美的空洞情调,结果只怕是美到“媚而无骨”,雅到“俗不可耐”。这种阴柔的风气流行于我年轻时代的文坛,所以早年我致力散文,便是要一扫这股脂粉气。我认为散文可以提升到更崇高、更多元、更强烈的境地,在风格上不妨坚实如油画,遒劲如木刻,宏伟如建筑,而不应长久甘于一张素描、一幅水彩、一株盆栽。当时我向往的不是小品珍玩,而是韩湖苏海。我投入散文,是“为了崇拜一枝难得充血的笔,一种族厚如斧野犷如碑的风格”。

《满亭星月》是我自编的散文选,依文类性质,分为抒情散文,知性散文,小品杂文三辑,约占我散文产量的三分之一。

我写评论文章,多从创作者的立场出发,经验的归纳多于理论的推演,表面上是在写评论,其实是为自己经营的文类厘清观点,探讨出路。这些所谓论文,或论文体,或论作家,或自我剖析,或与人论战,或自动为人写书评,或应邀为人作序,短则三两千字,长且数万言。

早年意气风发,每见缪斯蒙尘,辄挺身而出,与人论战。后来觉悟,真理未必愈辩愈明,精神反而愈辩愈损,与其巩固国防,不如增加生产,多多创作。叶慈说得好:“与人争辩,乃有修辞;与己争辩,乃有诗。”一位作家多与自我争辩,有趣多了,也有益多了。

同时我又发现,概论未必宏观,写多了容易沦为空洞,甚至像入门的教科书。反而从专题切入,可以直探核心。许多精彩的评论都能因小见大,就近喻远,一发拈出,牵动全身。小题目往往需要大学问,正如旗子虽小,却要长风吹拂,才能展开。

中年以后,求序的人渐多,为人写序便成了我评论文章的一个新文体.也算是一种“遵命文学”吧。近三十年来,半推半就,我为人写序竟多达三四十篇,这些“无心之柳”已自成荫,两年前终于收集成书,题名《井然有序》。照例新书出版,喜气洋洋有如婚礼,写序人不论是不是证婚人,原则上也是一个贺客,怎能不讲几句祝福的话呢?但是贺客满堂,又有几个人会记得他的客套陈腔呢?为人写序,如果潦草成篇,既无卓见,又欠文采,那就只能视为应酬。反之,如果序言见解高超,文采出众,则不仅有助文学批评,更可当作妙文欣赏,不仅有助对该书的了解,更可促进对该文类或该主题的认识。因此,我的序言往往写成了书评,而贺客的身份也变成了诤友。

当前的文学批评,精警的实在罕见,比较流行的则包括下列三种。第一种可称“泛述草评”,论者所知不多,所见不深,而又无心或者无力用功探讨,于是浮光掠影,敷衍了事。第二种可称“情话呓语”,论者感情冲动,遣词奢华,加以存心溢美,所以少用分析、比较、引证,多凭直觉、印象、讹传,通篇颂扬的高调,简直成了散文诗。第三种可称“食洋未化”,论者多为专家教授,西学未必精深,中文往往不练,而所习多为美国学府新兴的理论,拿来套在中国文学的身上,不免削足适履,牵强附会,而搬弄流行的外文术语,解释既不透彻,翻译又不妥贴,往往陷于窘境。评论应该是一种澄清的过程,但是当前的不少论文却众说愈复杂,疏远了困惑的读者。

不称职的评论文章,几乎都有一个通病:文笔欠佳。文学原是文字的艺术,评论家论来论去,无非一位作家如何用文字表达人生。但是评论家原则上也是一位作家,因为他评论别人如何使用文字,所用的也是文字。换句话说,他也是一种艺术家而非科学家:对于艺术,他没有豁免权。他既有权利来评断别人的文字,也应有义务来表现自己的文字已达水准。评论家的文字如果不出色,甚至不通,他有什么资格指点别人的得失?手低的人,真会眼高吗?试看《文心雕龙》或者《诗人列传》(TheLivesofthePoets),手低的人写得出吗?

《连环妙计》为我自选的评论集,依受评的对象分为诗、散文、绘画、翻译、音乐、其他等六辑,约占我评论产量的七分之一。

我这一生写诗虽逾八百首,但是我的诗不尽在诗里,因为有不少诗意已经化在散文里了。同样地,所写散文虽达一百四十篇,但是我的散文也不尽在散文里,因为有不少文情已经化在评论里了。说得更武断些,我竟然有点以诗为文,而且以文为论。说得耸动些,这简直是“文体乱伦”。但说得豁达些,不过是“文体贯通”。在写评论的时候,我总是不甘寂寞,喜欢在说理之余驰骋一点想象,舒展一点情怀,多给读者一点东西。这风格并非刻意安排,而是性情如此。我不信评论文章只许谨守学究气,不许流露真性情。

一九九八年八月于高雄中山大学

一个船长的航海日志

——《蓝墨水的下游·后记》

《蓝墨水的下游》是我的第五本纯评论集,里面的十一篇文章,除了《龚自珍与雪莱》,都是近五年来所写。《龚》早在十四年前就写于香港,当时我还在中文大学教书,宋淇把它纳入他所编的论文集《四海集》,与夏志清、宋淇、黄国彬的长文合出一书,由皇冠出版社印行。这些年来,我自己出了十几本书,却始终没有把这庞大如四川的长文收归版图。现在纳入本书,总算金瓯不缺了。

同类推荐
  • 碧霄一鹤:刘禹锡传

    碧霄一鹤:刘禹锡传

    本传真实生动的描写刘禹锡积极参加中唐政治革新活动。其后,他在长期贬谪生涯中,不屈不挠,乐观进取,仍忧念天下,关爱百姓。他善于从历史、现实与民歌中汲取思想一书营养,创作出不少兼具诗人挚情,哲人睿智,气格豪迈、风情郎丽的优秀诗歌,实无愧于中国诗史上“诗豪”之誉。本书真实、生动的讲述了传主刘禹锡的一生,以及他济世安民的理想抱负。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展现了刘禹锡在艰难困苦的贬谪生活中不屈不挠,乐观进取的精神,向读者传达了传主刚毅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善于反思,总结人生经验、教训的良好心态,引人深思。
  • 中国古代七大宰相就是会掌权

    中国古代七大宰相就是会掌权

    从秦代至清朝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有案可查的宰相共有一千多位,本书从中精选出了七位,多方位、多视角地向读者介绍了他们治国安邦的智慧。全书以自秦至清的朝代先后为序,每代的宰相也以任职先后为序,一相一传。每篇小传的内容包括宰相的家庭情况、政务作为、性格嗜好、趣闻轶事以及死亡原因等,均基于史实,以政事为主,兼及经济、文化、生活,熔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炉,希望能为现代人的修身明志与施展抱负起到一定的借鉴、启示作用。
  • 民国枭雄杜月笙

    民国枭雄杜月笙

    本书主要描写杜月笙的生平事迹,提到杜月笙,不得不让我们想到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清末民初。由于清廷当局的无能、软弱和妥协,使得全中国被外国殖民统治者侵犯和蹂躏。举国上下官商勾结、民不聊生,社会动荡,百姓俨然处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在当时的大城市中,繁华璀璨依旧的首属上海了,堪称商业军事重镇的上海滩成了冒险家的天堂。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海滩,潜伏着光怪陆离、千差百异的危险信号,满足了那些冒险家对于刺激和挑战的追寻和需求。上海滩从来没有平静过,相较于黄浦江的风平浪静而言,更是具有浓烈的角逐厮杀气息。
  • 段祺瑞(北洋风云人物)

    段祺瑞(北洋风云人物)

    本书记述了作为北洋三杰之一段祺瑞的一生。段祺瑞为皖系首领,因帮助袁世凯练兵而得到提拔,纵横政坛十五年。作为北洋主要成员,段祺瑞在武力征伐以及民国初年内政外交方面,均有所作为。作为军阀,一直被认为是反面人物,但却一生清正耿直。作者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对段祺瑞的人性、人格进行了深刻的挖掘,段祺瑞一生起起伏伏,既有卧薪尝胆的艰难时刻,也有身居高位的不可一世。作者抓住了段祺瑞的一个特征——生气时鼻子会变歪,以此种细节为读者呈现出一个血肉丰满的历史人物。
  • 洛克菲勒家族

    洛克菲勒家族

    威廉·曼彻斯特在《洛克菲勒家族》中描绘了一幅多彩的图画,展现了家族四代人的生活,从在北达科他州兜售药品的“草药医生”大个子比尔·洛克菲勒,内向冷酷、沉默寡言的石油大王约翰·D·洛克菲勒,到扭转家族声誉的腼腆、热情、博爱的小洛克菲勒及活泼开朗、极具说服力的纳尔逊·洛克菲勒……他们已经成为美国历史的一部分,并将继续创造辉煌的历史。
热门推荐
  • 通玄秘术

    通玄秘术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木兆经年

    木兆经年

    临原城,几十年来它都没有什么变化。街道还是那样的街道,酒楼也就还是那几家。只是每天形形色色的人走过,换了一批又一批。时光没有留下什么,却是抹去了临原城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那里的女子有着江南特有的美丽,温婉、恬静。几十年前的临原城,有一个家族,有一个女子。只是现在是无人知晓了。那年春天,阿念出来踏春。不知道是谁提议的放风筝,可是风筝却是没有放上去,倒是先断了线。阿念追着风筝,看到了那个桃花树上的男子。
  • 豪门影后之步步谋婚

    豪门影后之步步谋婚

    新文《被病娇小狼狗盯上了》已开,请多支持!-世人眼中的霍家二爷是朵高龄之花。优雅矜贵,不近美色。可后来却听说,这样的霍二爷,栽在了一个小明星身上。-顾一念生得貌美,纤秾合度,艳若桃李。在娱乐圈里,美貌是把双刃剑。譬如她那位顶头上司,传说中翩翩温良的霍家二爷,就觊觎上了她的美貌。霍二爷有权有势,只手遮天。为报母仇,骄傲如她,也只能承了这份觊觎。原以为只是场各取所需的交易,却不想交易过后,男人却死乞白赖不放手了。-【小剧场】国民小花顾一念怀孕了!一时间,关于孩子生父的谣言甚嚣尘上。第二日。顾一念所在寰宇传媒召开记者招待会,总裁霍子琛亲自出席。“念念的孩子是我的。”一句话,惊得地下记者炸开了锅,瞬间脑补出一出携子逼婚的大戏。不想,霍总裁接着又是一句,“我很高兴,终于可以公开我跟念念的恋情了。”众记者:听上去,携子逼婚的,怎么像是霍总裁?晚上。顾一念看着爆了的热搜,怒,“霍子琛,我怀孕的消息,是不是你放出去的?”霍子琛环住她的腰,笑,“谁放出去的,又有什么关系呢?”顾一念掰开他的手,咬牙切齿,“今晚你睡沙发!”-本文又名《霍总裁的求官宣日常》。一对一,娱乐圈甜宠。
  • 一梦如是

    一梦如是

    为学武功,替师报仇,入少林,学武功,身兼少林武当两派之长。这和尚吃肉喝酒,这和尚窃玉偷香,这和尚誓拔天诛!这和尚恁地可恶!
  • 快穿男神反攻略

    快穿男神反攻略

    【1V1双处高洁,互宠无虐!】系统001很想哭,因为宿主不走寻常路。靠着自己逆天的武力值,每个世界都不主动攻略,反而女扮男装搞事情!古代世界——系统001:不是让你进宫争宠吗?你为什么在兵营成了将军!现代校园——系统001:你不好好攻略男主,当什么锄强扶弱的校霸?修仙世界——系统001:男主在你面前,你怎么追着妖魔跑了!到后来……系统001:是你攻略男主,怎么变成了男主攻略你啊!!!
  • 家谱上的逃亡

    家谱上的逃亡

    我舅舅春虎决定修家谱的那一天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个穷人。承认自己是个穷人,是需要勇气的,在此之前,遭再大的难,受再大的罪,春虎总觉得挺一下,前面还是有好日子的。这一次春虎是彻心彻肺地承认。他说自己老了,该去了。“我能活到八十多岁,我想都没敢想过,呵呵。”春虎脸上的皱纹堆成一堆,黑黝黝,闪闪发亮。本来舅舅修家谱,我们不赞成。这个“我们”里,还包括我妈春莲。穷人修什么家谱,只有你这个书呆子舅舅会想出这样的主意。我妈春莲说,穷人就像那地上的灰尘、早上的露水,一阵风来,痕迹全无。
  • 天地0a

    天地0a

    黑暗之中,孕育万物。初界,在这故事的发生地,十大禁地神秘莫测,有的,只是徒有其名,而有的,则是无人知晓其真实面目……天之意识转世人间,地之意识内心莫测,但这一次我将不会再输!离天即天之意识的转世体心中如是说道。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不惑四十

    不惑四十

    改革开放四十年,使中国走向繁荣走向世界。计划生育,改革开放,下岗下海,不包分配,港澳回归,奥运世贸,地产暴富,网络电商,中美贸易……在飞速发展的改革洪流中,普通人的普通生活。进入四十不惑,却比谁都更迷惑。
  • 她的二度

    她的二度

    13岁起,一个女孩在逐渐感知到一个世界真正的面貌,当身体在不断发育,她,心里的另一个她也在慢慢的长大;而在成长的每一步,她和她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已经分不清哪个是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