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8400000012

第12章 生命凝华--悲悯苍生的力量(2)

在这里,萧红点燃了社会热情,唤起了被压抑已久的创造的欲望。她燃烧的心在蠢蠢欲动。她渴望被了解,也同样深情地渴望一个新的世界。

萧红把这段时间,亲切地称做“几个欢乐的日子”。快乐,之于萧红里来说,是一种久违的心情。曾经深陷苦难之中的她,是不曾敢奢望如今情境。

罗烽、金剑啸等人组织了一次“维纳斯助赈画展”,用义卖的款子救助灾民。参加展出的有当地知名画家,也有萧红。萧红画了两幅小小的粉笔画:一幅是两根萝卜,另一幅是萧军的一双破傻鞋和两个杠子头,体现了一种平民主义的艺术品格。

画展十分成功。《哈尔滨五日画刊》为画展出了专号,萧军、方未艾写了画评,许多文化人也写了文章。大概从中受了鼓舞,萧红还提议组织一个画会,但是重重阻碍下来,这个提议也流产了。

他们一群人又组织了一个剧团,叫“星星剧团”。罗烽负责事务性工作,金剑啸担任导演和舞美设计。主要演员有舒群、萧军、萧红、白朗、刘毓海、徐志等人。萧军扮演的是辛克莱的《小偷》中的小偷,萧红在女作家白薇的独幕剧《娘姨》中扮演害病的老妇人。每天,他们都很认真地读着剧本,直至夜深。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凑在一起为了做好一件事情去努力。这是一种难得的幸福和快乐。艰辛和疲累固然会有,而此中收获的快乐也是难忘的。

三个剧排了三个月。曾经到影戏院试过剧,因为条件不合,没有公演。这时,听说日本人在道外逮捕了很多工人,剧团中的徐志也突然失踪,于是,剧团就此完结了。没有当初期望的成功演出,每个人心中都带着些许的遗憾。但是一起奋斗的过程中,他们都结下了很深的情谊。

但是,萧红只要有空仍然往这里跑,这里对她是有吸引力的。这是一个青春共和国,疯狂般地幻想、友爱、冒险精神是永远不会枯竭的。

每一个总有一些无奈和寂寥的时候,那是一种很闷的沉痛,生命的无力感会使人丧失多多有美好的追逐。

每一个人都渴望大逃离,跳出自己的世界,挣脱被囚禁的心。很长一段时间里,萧红都沉浸在这样一种情绪和烦恼之中。而后,她终于走出来了。

这样的一次画展活动使得萧红终于走出了她那一片狭小的天空。她结结识了许多朋友,她的心中有了一片更广阔的天空。寒风簌簌的北国之春里格外地寂寞清冷。一群朋友,凑在一起,使得空气都热闹了起来。

也是由此,萧红开始走入到了左翼文学的道路,开始了她人生跋涉的新旅程。

下一步,都是未知路,如若迷失在人海,那么勇敢地走下去。下一程,也许会遇见一个未知的自己。

此时的萧红,勇敢地向前走着,经历着层层蜕变。每一次苦痛过后,她的生命都会绽放新的华彩。

萧红一直渴望着在家庭之外寻找一份职业。后来,金剑啸创办了天马广告社,这为萧红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萧红就担任起了他的助手。她刻钢板、画插图、抄写,出版油印小报《东北民众报》,鼓动反满抗日。整套刻写的工具,就藏在她家的柴堆里。

自从离开裴馨园家以后,萧军不再同《国际协报》发生关系。裴罄园因发表批评市当局的杂文而被革职,方未艾接替他编辑副刊,萧军应邀再度为《国际协报》撰稿。

1932年底,报纸要出版一期“新年征文”的特刊,萧红在萧军和其他朋友的怂恿下,终于拿起笔,写下第一个短篇小说《王阿嫂的死》。 王阿嫂的死,却是他们的生。

一段文学路上的征程。

小说的发表给了萧红很大的鼓舞,她仿佛是被触动了灵感的弦,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她又将前后写下的《弃儿》《看风筝》《腿上的绷带》等作品,投寄到长春的《大同报》副刊《大同俱乐部》和《哈尔滨公报》副刊《公田》,用“悄吟”的笔名发表。

1933年8月,罗烽和金剑啸通过萧军的旧日同学陈华的关系,在《大同报》上创办了一个文艺副刊《夜哨》。据说是萧红取的刊名,画刊头的是金剑啸,约稿的是萧军,由陈华负责编辑。

《夜哨》每期都有萧红的文字,《两只青蛙》《哑老人》《夜风》《清晨的马路上》《渺茫中》《烦扰的一日》,以及诗作《八月天》,都是在此发表的。当时萧红很快乐,她的文字一次次发表,她对文字的热情更浓。写作为她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量。

但是好景不长,《夜哨》的文字过于激进,在严格的审查制度之下,当然不可能维持长久,到年终就被迫停刊了。

接着,罗烽他们让白朗在《国际协报》创办了又一个文艺副刊,刊名就叫《文艺》。白朗以特约记者的名义,每月给萧军和萧红每人二十块哈大洋,这样,萧红作为副刊的主要撰稿人之一,不但可以继续从事创作,而写作环境也相对安定许多了。

在《文艺》周刊上,萧红发表的作品有《夏夜》《患难中》《离去》《出嫁》《蹲在洋车上》《幻觉》《镀金的学说》《进城》,还有长篇《麦场》,也即后来的《生死场》的头两章:《麦场》和《菜圃》。

萧红的创作,开始时接受了左翼文学的影响,和萧军取大体一致的步调。把底层生活作为自己热爱的题材加以反复表现,这在新文学出现以来的十年里,女作家当中是少有的。

她是一朵在浮世流转的梦中花,却又是一个叛逆者的流浪者,这个不断反抗却又始终挣不脱卑贱地位的作者身份,不能不给作品打下深刻而鲜明的烙印。

许多被称做“乡土作家”者,因为以高贵的作家或教授的身份写作,所以往往能够制造“距离的美感”,如《边城》,就有才子加观光客的味道;萧红不同,她把自己直接烧在那里面。

萧红中国作家中的是一个异数。

她饱受饥寒交迫的痛苦。

她,从肉体到精神刑罚般的凌辱,

她,曾被社会隔绝,身边几乎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而陷于孤立。

萧红,她就是她自己,即使写作,她也不关心文坛,对理论界权威关于“时代要求”一类说词不加理会,唯是一意孤行,却足以惊天动地。不管你是否愿意认可,她就这样自顾自地活着,写着。写那些能触动她的一切事物,那些细碎的心思,那些浮动的情绪,以及那些流淌在心底的感动……

在牵牛房的一段岁月里,有一个最可纪念的事件,就是《跋涉》的出版。这是她写作路上的一个里程杯。

这是萧军和萧红作品的合集,也是他们第一次选编出版的集子。集子原名《青杏》,青杏,是未成熟的果子,也算是一种隐喻。

《跋涉》是自费出版的。出版费由朋友们认股集资,每人出五元,也有多出的,有慷慨赠与的,舒群一个人出了三十元。他的这笔钱,本是艰难积攒下来留给家用的,知道朋友要出书,就从父亲手中取出来送给萧军了。对于舒群的慷慨

《跋涉》的问世,凝聚了诸多意义,它是爱的产物,是友谊的见证,它记录着一个青春群体的跋涉过程。那是一条漫长的路,一首悲壮的歌。

稿子是由萧红在洋烛摇曳的火光下,最后抄写完成的,她永远也不会忘记那样一个她生命中的一个隆重的时刻。

蚊中在灯下飞舞,像是前来举起一场庆典仪式。萧红手腕发酸,眼睛紧胀、发热和疼痛。而兴奋的情绪充斥着她,因此全然顾不到这些,只知道赶快做。心中有一股浓浓的信念支撑着全身的力量。第二天,萧红跟着萧军跑到印刷厂去看她的小册子。

《跋涉》正要装订成册的时候,赶上中秋节,工人放假三天。他们不愿耽搁,到厂里请教了排字师傅,亲自动手装订。空荡荡的大房间里只有两个人,锤铁丝钉,数页码,莫浆糊,就是这样,他们度过了最忙碌,最快乐的一整天,总共装订起了一百册。萧军雇佣了一部斗车,把小册子拉回家。

夕阳殷红了整个天空,有规律的马蹄声,悦耳的铃铛。空气中幽浮着宁静和惬意。萧红坐在车上,静静地凝望远方…… 那一刻,她的心中是宁静而喜悦的。

安稳的生活,深爱的男人,自己的事业……

这是她未曾想到的生活,这一刻,她忽得有种想要流泪的冲动。

这是她第一次收获这般创造的喜悦。她从未敢想象会有这样的一天,有理想,有爱人紧紧相伴。

过了几天,送到书店去的书,突然被禁止发售了!

所有的热情被一盆冷水浇灭。萧红的心中,装满了不安的情绪。

4.离别与开始

又是一个严寒的冬季,所以深刻的记忆总是会烙刻一个寒冷的背景。哈尔滨的天空格外阴沉。沉闷闷地,仿佛似压在了人的心头。

萧红一直觉得,她是家庭的奴隶,而今是国家的奴隶,而且是异国的奴隶。那样的感觉使她的灵魂有种要窒息的感觉。

随着《跋涉》的出版,一种谣言传了出来:没收啦!日本宪兵队捕人啦!

这样的谣言,使萧红起了不祥的联想。她担心一切糟糕情况随时会发生。她首先想到收拾箱子,好像里面真的藏着什么危险的东西。萧军也感到有点紧张,他把箱子从床底拉出来,在地板上立起洋烛,帮忙着收拾。他们都非常担心书页里边夹着骂“满洲国”的,或是骂什么的字迹,于是又将每册书来回都翻了一遍。一切收拾完毕,箱子已是空空洞洞的了。然后把纸片扔到大火炉里烧,一张高尔基的照片,也给烧掉,直烧得人的脸孔也给烤痛了。红色的火苗像一个魔鬼,一口一口吞咽掉照片,她看着狰狞的火光出神,火光寂灭的那一刻,她不由得一凛。

外面的风声愈来愈紧,人心惶惶。

剧团的人前来报信,四个人走在大街上,说起徐志被捕的事,又说老柏三天不敢回家,有密探等在他家门口,他在准备逃跑……萧红害怕极了,用肩头碰撞女友的肩头,提醒在街上不要乱说话。像是在演一场谍战话剧,可却是的的确确真实的情节,不容得有半点马虎。

心中不安,神色和语言也就显得局促极了。四个人得分成两队。只要有人走在后面。萧红还不等别人注意她,她就先注意别人了,好像街上人人都知道他们的事,连街灯也变了颜色似的。

所有恶的传闻和坏的事实,好像都是在这时来到:日本宪兵队前夜捉去了谁;昨夜捉去了谁,昨天被捉去的人与剧团有关系;剧团里的人捕去两个了……

他们每次出门回来,都要先看看门扇、窗子,有没有出现异样的情况,或者走进附近的铺子,假装买东西,看看是不是有人盯梢。就在这时,他们的房东接到一封黑信,说萧军要绑他儿子的票。弄得那做学生的竟连老师的窗下也不敢来了。

从当时的情境来看,是非走不可,可是逃到什么地方去呢?

就在萧军筹划着如何走的时候,罗烽和白朗据说是接到组织的指示,动员他们早日离开哈尔滨。朋友们都很赞成,金剑啸来到他们家里,还说要和他们一起走,甚至连时间地点都确定了。直到1934年初春,舒群去了青岛,他们才最后决定好应邀到他那里去。

逃离满洲国,结束政治恐怖的追逮,应当是一件兴奋的事,可是这也就意味着刚刚安稳的生活结束了,这样想着,萧红不免要感到忧伤,她觉得自己像是一片叶子,总是在飘飞,命运的风时急时歇,然而,却半点不由她心意。

“流浪去吧!哈尔滨也不是家,就流浪去吧!”萧军安慰她说。

原本是安慰的话,却扯出了萧红一串珍珠似的泪花。

“伤感什么,走吧!有我在身边,走到哪里你也不要怕。伤感什么,老悄,不要伤感。”

走吧!萧红别无选择,她深深地望着萧军,心中交织起复杂的情绪。幸好有他在,不然她的心,又要冷下来了。

生命原本是一种放逐,无论你是逐那风花雪月,还是逐那繁华似锦,都是要前行的。它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弯弯曲曲的痕迹……

萧红开始拍卖家具。说是家具多少有点可笑,无非水壶、面板、水桶、蓝瓷锅、三只饭碗、酱油瓶子、豆油瓶子之类;当然还有旧棉被、旧鞋和袜子,都是不值钱的东西,却组成了萧红最珍贵的家。

旧货商人已经等在门外了。

讨价还价。再讨价还价。她不忍卖掉与她日夕相伴的小锅,虽说都是死物,却是装了满满的感情和回忆的。萧红曾这般回忆道:

小锅第二天早晨又用它烧一次饭吃,这是最后的一次。我伤心,明天它就要离开我们到别人家去了!永远不会再遇见,我们的小锅,没有钱买米的时候,我们用它盛着开水来喝;有米太少的时候,就用它煮稀饭给我们吃。现在它要去了!

共患难的小锅呀!与我们别开,伤心不伤心?……

留恋没有用。都卖掉了,卖空了!空了……

朋友们陆续地请吃饭、逛公园,为他们送行。无论做什么,无论走到哪里,萧红都没有兴味。回到家里,闭灯躺在床上,摸摸墙壁,摸摸床边,思量着别离的时刻,一直辗转着不能安睡。

最后一个夜晚,萧红彻底失眠了。记忆泉涌一般拥入脑海,所有好的坏的,痛苦的快乐的……都将在这里画上一个句号,只要满洲国存在一天,他们就永远不可能再踏上这片土地了。

太阳还没出来,铁大门就响了起来。萧红昏茫起坐,萧军跳下床去,两个人忙着从床上往下拉被子、褥子,枕头掉在脚上。这时,有人打着门。院子里的狗乱咬着,窗外,马颈的铃铛也乱乱地响。

晨光灌满了屋子,屋子里空空荡荡。就像是人的心,掏空了,空得荒凉沉寂。

喧闹的街,匆匆的行人,熟悉的叫卖声,幽静的巷口……

萧红不舍地看着眼前流连的景,将它们封存在记忆里,这样一座小城,将在她的记忆里继续生息,慢慢褪色,变成老旧的历史。

同类推荐
  • 销售女神董明珠

    销售女神董明珠

    铿锵玫瑰书写商界传奇。她36岁南下闯世界,从担任一个集体小空调厂的销售员开始,凭借出色的才干一直升至格力电器总裁;她领导的格力电器连续多年空调产销量、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居中国市场首位,家用空调产销量连续3年蝉联世界第一;她以特立独行的销售模式独步天下,一系列“叫板国美”似的铁腕手段彰显其行棋无悔的品格,而她所倡导的“工业精神”更是发人深省。董明珠的成功,在于她对信仰的坚持,对梦想的追求,在于她那追求“立功”的人生目标。
  • 徐树铮(北洋风云人物)

    徐树铮(北洋风云人物)

    少时读书不成,卖布蚀本,又不愿继承父业,人称“曹三傻子”。愤而从戎,结“袁”而上,方成直系首领。成为北方霸主后,曹锟广敛钱财,家资无数,权力欲极盛,总想弄个总统干干。曹锟重金“贿选”,留下千古骂名。本书正是以“贿选”为核心,记述了曹锟“贿选”前后的起起伏伏。
  • 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历史名人

    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历史名人

    不及格的政治家——王春榆点评李自成;他为中国古代隐逸史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何鸣看黄宗羲;投机分子: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柏杨眼中的吴三桂;伊非寻常女,境界堪绝伦——阎崇年眼中的孝庄;慎之又慎解难题——阎崇年解读康熙;疏于哨鹿,勤先天下——樊树志谈雍正;积极进取的儒士与惊世骇俗的狂怪——孟桢评郑板桥;他掌舵的朝代,盛世与危机并存——范文澜评乾隆……本书收录百篇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历史名人的评论。
  • 傅斯年传

    傅斯年传

    傅老虎、傅大炮轰遍高官显要;真学问、真胆识,道尽古今中外。是 子路,是颜回,是天下强者;为自由、为正义,为性情铁汉。傅斯年是我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学者,对于新文化建设、历史学新领 域的开拓、新教育思想的提倡等,均做出过很大贡献。本书以严谨的态度 客观论述了他的一生功过,是一部具有较高水平的人物传记。
  • 人民领袖毛泽东

    人民领袖毛泽东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从参加中共一大到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他的一生见证了中国人民从黑暗的旧社会走向翻身当家做主的艰辛历程。本书从历史角度,系统介绍了毛泽东的革命生涯与人际交往。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毛泽东的工作、学习、品德、性格、情趣,及其思想的发展轨迹,通过毛泽东与各种人物的密切交往,体现了一个革命家的博大胸襟、肝胆照人、尊敬谦和、勤俭廉朴,献身革命事业的崇高精神。
热门推荐
  • 鸾凤归朝

    鸾凤归朝

    为了报仇她待在仇人身边蓄谋十年,一朝报仇她却选择与以往的所有同归于尽。再次醒来却成为了人人耻笑的废物表小姐!被人追杀却被兄长所救,莫名其妙成为了蓝尚大陆的郡主!通筋骨塑灵力,一根银针脚踩白骨!一把神器杀遍天下!请叫我天下第一的“女杀神”!炼神丹,收灵宠,天下第一横着走!却不想哪里招惹了这逆天的妖孽国师,从那以后,挪一尺他移一尺,移一尺他挪一丈!“国师大人可否要些脸?”看着周围那喜庆异常的场景,她咬牙说到。“讨媳妇不需要脸!”
  • 司命上任三把火

    司命上任三把火

    我在地府里熬了万年,好不容易成了新任的司命,原本满心欢喜地去赴任,结果却发现这个差事真是费力不讨好,更倒霉的是有一个不听话又很拽的小跟班,焦头烂额之际,前BOSS又来追债,哎,我怎么这么命苦啊!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职场奋斗记:我在职场二十年

    职场奋斗记:我在职场二十年

    《职场奋斗记:我在职场二十年》是由国内知名作家雾满拦江先生总结其在职场二十年来的人生经验编写而成的。作者从社会博弈学的角度描述了亲身经历的职场真实事件,旨在帮助我们掌握一种能力:获得机会的能力。职场中的许多人并不缺乏能力,而是缺乏机会,他们空有一身才华,却无法获得让自己展示的人生舞台。在书中,雾满拦江先生将会告诉你:获得机会的能力远比工作能力更重要,如果你没有能力获得,那么你的工作能力也几近毫无价值。读者朋友们,如果你想获得施展才华的机会,那么就有必要从雾满拦江二十年的得失中学习一些博弈的基本常识。
  • 天方帝神尊

    天方帝神尊

    强者为尊的世界,我来了,我看见,我征服,我碾压!
  • 宇宙的起源

    宇宙的起源

    在恒星之间茫茫的黑夜里,存在着气体云、尘埃和有机质。通过射电望远镜,我们发现那里有数十种不同的有机分子,这些分子的大量存在,表明生物无所不在。生命的起源和进化很可能是宇宙的必然规律,只是时间迟早不同而已。在银河系的几十亿个行星当中,有些行星可能永远也不会产生生命,有些行星可能有生命的兴亡,或者只是停留在生命的最简单形式而已,但是在一小部分的星球上可能有比我们人类更高级的智慧和文明。
  • 仁王般若经陀罗尼念诵仪轨

    仁王般若经陀罗尼念诵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紫青双剑录(第九卷):双凶 黑狱(经典系列)

    紫青双剑录(第九卷):双凶 黑狱(经典系列)

    《蜀山剑侠传》为「天下第一奇书」,经过增删、续写之后,改名《紫青双剑录》,自成面目,情节曲折离奇,而在结构上,其大体上各自独立的特点,也使得每一本分卷独立成篇,不会有前后不连贯之感,都可以看得人津津有味。本卷一开始,老怪兀南公出场,虽属旁门,气势却是不同凡响。其女徒儿沙红燕亦惹人好感。易静与陈岩两生情意结的纠缠,到了大斗鸠盘婆,危难中的捨命之擧,叫人刮目。邪派也不容小觑,先有九烈神君和枭神娘夫妇的「九子阴雷」,后有九十七岛妖人之首乌龙珠的「诸天秘魔乌梭」,威力更是不可思议。高潮迭起,目不暇接,作者笔法之高妙,气魄之恢宏,每每使人为之瞠目结舌,捧读难以自休。
  • 镜湖情缘

    镜湖情缘

    天下纷争几时休,群雄逐鹿为谁雄。断壁荒草映斜阳,孤村寒鸦空自鸣。累累白骨弃陌路,夜夜但闻妇人啼。何日四方天下定,万千百姓乐太平。本书主要描写南宋初期江湖发生的英雄故事,围绕主人公江千峰重重奇遇经历为主线,着力再现那个动乱纷纷的年代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战火硝烟,国仇家恨,儿女情长,战乱江湖的序幕徐徐拉开……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