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0900000002

第2章 《周易》导读(2)

而形成对照的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二〇〇一至二〇一一),已从韬光养晦的“潜龙勿用”,到快速崛起,呈现“见龙在田”、“或跃在渊”之生气蓬勃的发展态势:国内生产总值(GDP)从二〇〇一年的1.32万亿美元迅速提升至5.93万亿,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也从1900亿美元急增至3.2万亿,居于世界第一,并取代日本成为美国最大债权国,又取代德国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近年则致力“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着力调整优化需求结构,保障中国经济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讲话,二〇一一年九月十四日,大连)。正如舆论所云:美国国力在过去十年明显走下坡路,中国等新兴国家崛起,经济重心由西方转至东方,改写全球政经格局。到底实际前景将会如何,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二)物极必反,穷则生变:《乾·上九》之“亢龙有悔”,《坤·上六》之“龙战(接)于野”,《否·上九》之“倾否,先否后喜”,《泰·九三》之“无平不陂,无往不复”,《既济》之“初吉,终乱”,以及六十四卦以《未济》为结束等等,无不反复说明这一道理,显示出十分可贵的辩证思想。

《坤》为纯阴之卦,至上六爻,穷阴极寒,急需阳气灌注,于是便有“天龙接地”(实际是彩虹垂野),天地交合,复生万物之象。《否·上九》是《否》卦最上一爻(否,音痞,是闭塞不通、坏劣不善之意,可指坏人坏事),《否》卦到了尽头就要倾覆其否,令情况由坏变好,所以有“先否后喜”,即“否极泰来”之兆。《既济》之“初吉,终乱”刚好相反,是开始吉利,最终出乱子,意味情况将会由好变坏,即由《既济》向《未济》转化,所以如果占得此卦,君子当居安思危。而以《未济》卦终结《易经》全书,也无非借此昭告世人:事物发展不会穷尽,“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经历变化的洗礼之后,又会重新出发,展开一段新的旅程。世界就如是生生不已。

《易经》除阐明上述生灭盛衰、穷变通久的发展演化规律之外,还蕴含其他不少有关宇宙人生的至言妙理。

(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乾》卦《象》传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象》传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勉励君子当效法天体之坚毅刚健、周流不息,从而孜孜不倦地奋发自强,建功立业;同时,又须效法大地之坦荡辽阔,修养成优良的品格,以广博的襟怀包容万物,承担责任。这种精神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柱石之一,亟须珍视,并予以发扬光大。

(四)主中正,无过无不及:六十四卦每卦由上、下两经卦(三画之卦称为经卦)组成,每卦六爻,从下往上数,一、三、五爻为阳位,二、四、六爻为阴位。若阴爻居阴位、阳爻居阳位,谓之得正位;凡位正者有利,反之则否。又,二爻为下卦之中位,五爻为上卦中位,爻居中位多吉,故《易·系辞》云:“二多誉,四多惧;三多凶,五多功。”可见“中正持平”,不偏不倚,遵从正道,不采偏激、极端立场,不走歪门邪道的重要。

(五)贵得时,与时偕行:凡事总要合乎时宜,量力而为,根据不同的地位、条件与情况,看准时机,该行则行,该止则止,不可怠惰,也不可妄动、躁进。

如:《乾·初九》云:“潜龙。勿用。”《需·初九》云:“需于郊,利用恒。无咎。”(译:守候在郊野,利于有恒心。没有祸患。)需,就是守候。那是由于时机尚未成熟,条件还不具备,故须忍耐、等待。而《大有·上九》云:“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译:上天保佑他。吉祥,无所不利。)则是因为条件酝酿成熟,行动时机已至,故可全力出击,大展宏图,一切如有神助,无往而不利。

这些都告诉我们凡事不可勉强而为,一切必须“应乎天而时行”,进止有度。若时机未至便不宜行动,而不要违背客观条件,自以为是,执意自行其是。否则,重则头破血流,一败涂地;轻亦无功而返,或事倍功半,浪费许多人力资财。反之,若时至而不行,则又会错失机会,虚掷光阴,酿成无穷的懊悔。

(六)满招损,谦受益:《益》卦最后受损,而《谦》卦诸爻皆吉,正是明白昭示这一做人处事的道理。《益·上九》云:“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译:无人帮助他,却有人打击他。如立志不够坚定,凶险。)幸运之人多顺境,久而久之,志得意满,忘乎所以,最后头脑发热,以为可以想做就做,必定路路畅通,能人所不能,结果终于泡沫破灭,噩梦来临。无论历史与现实,也无论战场、商场、赌场、考场、情场,或者政坛、股坛、体坛、艺坛、讲坛,以至社会人事许多重大纷争与机会竞逐,从来都不乏“欲益反损”、“骄兵必败”的深刻教训。

再来看《谦》这一卦,每一爻都是吉利的,在《易经》全部六十四卦中,仅有《谦》卦是如此。其寓意已经明白不过,毋须多言了。

(七)尚和谐,阴阳互补:《易经》里,每当阴、阳爻相应则吉,相遇则通。比如卦爻辞中数见“得尚”(得同心之友相助)之语,皆指相关的阴、阳爻有良好的感应、互动、协同关系。

(八)行变革,顺天应人:社会需要和谐,才能稳定发展,但又不能藏污纳垢、姑息养奸,故问题累积到一定时候,就要着手解决深层次矛盾,除旧布新,革故鼎新,令发展进一台阶,开创新的局面。《革》卦《彖》辞:“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正是用自然界的四季更替,说明人类社会也应适时变革的道理。

(九)主张德治、仁政,反对霸道、苛政。这在《临》卦中有最清晰的反映。该卦言统治术,除“甘(拑)临”(以拑制的高压手段统治民众)为“无所利”之外,其他“咸(感)临”(以感化方法治民)、“咸(諴)临”(以温和手段治民)、“知临”(以明智之道治民)等等都是“吉”或“无咎”,可见《易经》作者的政治取向。

(十)中心诚信,无往不利。(见下文说解。)

五、说“孚”──华夏德性之光

提到德治、仁政,便不能不谈及全书多次出现的“有孚”的“孚”字。

中华民族是讲诚信、重道德的民族,这一传统可上溯至周初,根深蒂固,源远流长。《周易》经文中的“孚”字,便集中体现了周人“重德”的思想,是中华道德传统的一个重要源头,闪耀着千古不灭的华夏德性之光。

《易经》的“孚”(fú,音俘)字,传统上皆释为“信”(见《易传·杂卦》、《尔雅·释诂》、《说文》及《周易集解》、《周易正义》等),主要指人的诚信。但近世以来,随着“疑古”之风的盛行,各种新见异说便纷起蜂出,引起释读之疑惑,对人们正确理解《易经》,深入阐发其精义妙理,造成一定的干扰、影响。

这诸多新见中,或把“孚”字释为俘获的“俘”,或释为惩罚的“罚”;有人又解释为“卦兆”、“征兆”或占筮的“征验”之类,遂逐渐向殷商甲骨卜辞靠拢;到近年,便更多地集中指向于释为“保”、“抱”、“覆”、“辅”等意思,指上天、神灵对人的辅助、庇佑,直接与甲骨卜辞中大量出现的“有又(佑)”、“有保”等用语等同起来。这些意见,多从文字学角度着眼,较少顾及《易经》作为西周朝廷筮书,必然充分反映官方统治思想这一特点,所以虽然在字形、音理上有一定依据,有其参考价值,但实际上,因未能结合周朝社会状况以及文本整体内容去考察,所以得出来的结论,往往顾此而失彼,偏离当时社会主流思想意识形态,在西周历史大环境中,总显得扦格难通。

因此,必须拨乱反正,还“孚”字本来面目,以揭示中华民族渊源久远的重德传统,彰显华夏德性之光。

(一)“孚”字当释为“信(诚信)”

王国维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之兴亡,乃有德与无德之兴亡,故克殷之后,尤兢兢以德治为务。”并博采甲骨卜辞与六经文献等上古资料,从多方面详加分析,且特别指出:“故知周之制度典礼,实皆为道德而设。”(见王国维《殷周制度论》。)其说颇有道理。因为商人在东,周人居西,虽长期有宗主、附庸关系,但本属发展状况不同的部族,所以商、周易代不纯是一般改朝换代的政权更迭,而更多的是“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殷周制度论》)的一场牵连甚广的革命,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制度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商人笃信鬼神,并视皇天上帝为自己的宗族神灵,故一意仰仗上帝的护荫庇佑,甲骨卜辞中祈盼“受又(佑)”、“受有又(佑)”、“有保”等词句比比皆是,人处于相对倚赖的、被动的位置。但周人不同,他们不再单纯希冀上天赐福,而更多地反求诸己,强调人的品德修养,以明德立信、“敬德保民”去顺天行事,自求多福,相对淡化了神权色彩,人处于较积极、主动的地位。因为从武王伐纣、“小邦周”征服“大国殷”的过程中,他们认定:天命靡常,唯德是辅;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只有有德之人,才会获得上天的眷顾、垂佑,而殷商就是因为“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尚书·召诰》)的。所谓“汤武革命,顺天应人”,这种天命观,是“文武受命”灭商兴周合理合法性的主要精神依据,因此被作为周人的官方思想不断宣扬,并由此对泱泱中华数千年之历史文化造成了深刻影响。

比如《诗经·大雅·荡》便强调天命不可恃,并历数商人种种恶德劣政,指出由于其多行不义,弄至天怒人怨,终至自取灭亡。末段振聋发聩,掷地有声,至今仍不减其智慧光彩: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译文:“文王说,嘿嘿你们殷商!古人有句话:‘树木倒下连根拔,并非枝叶有毛病,而是根本先朽坏。’你们殷人的前车之鉴并不远,就在夏桀那时代!”)

“大树倾倒,非缘枝叶之故,而是由于根本朽坏。”这个“根本”,便是诗中反复强调的“德”。而殷商之失国,正在于其由上而下,由君主至整个统治集团的缺德、失德、败德!(在《尚书》、《诗经》、《左传》等典籍中尚有不少类似的言论可供参证。)而“德”之中,是否具有诚信(因而值得信赖,获得拥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标准──对社会上层人士而言尤其如此。这些,对后来形成的儒家学派影响至巨,故“吾从周”的孔子才会提出“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的著名教诫。《大学》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与国人交止于信。……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

凡此种种,都可见周人对“德”、对诚信是何等重视。《周易》既是西周朝廷的筮书,所以必然充分渗透这套官方的指导思想。明乎此,便可知道,对《周易》中频繁出现的“孚”字,必须回归传统智慧,解读为强调修德立诚的“信”,才切近周人的思想特点,才符合《周易》本经的原意。否则,便和殷商卜辞一味仰赖上帝保佑的模式差别不大了。

(二)“孚”字何以可解释为“信(诚信)”

但“孚”字怎会解释为“信(诚信)”原来“孚”可读为“符”(两字声同、韵近可通),意谓符合、相应。而符合相应,在《易经》里,又多指精神、心志上之契合感通,故引申为“信(诚信)”。对上天、神灵而言,是一心一意地虔诚信奉;就人际来说,便是同心同德,忠诚守信(自然也意味着互相信任)。

总括而言,全《易经》“孚”字共出现四十二次(连卦名《中孚》),除三次(《大壮·初九》、《夬》、《姤·初六》)外,皆释为符、信(作名词,指诚信;作动词,指信赖)或其引申义(如声誉、威望等)。至于另三例的“孚”字则有不同含义,它们不作“信”解,而以音同音近关系,分别读为“复”(返回)、“俘”(俘虏)与“浮”(躁动不安)。详情请参阅本书“《易经》六十四卦”之相关注析。

(三)明德立信,垂范天下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忠、孝和信相依相倚,“忠”、“孝”是对特定范畴和对象更专一、强烈、坚执的“信”),泱泱华夏数千年于今不坠,部分也有赖于这一精神支柱。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言:“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因此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铲除滋生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和腐败行为的土壤”(二〇一一年四月十四日的谈话)。我们也看到,在二〇一二年香港“特首”选举相当激烈的竞逐过程中,社会各界对有关候选人的品格、诚信都十分关注,并有甚高的要求,由此也可见人心趋向之一斑。

同类推荐
  • 查拉图斯特拉如此说+善恶彼岸(英文版)

    查拉图斯特拉如此说+善恶彼岸(英文版)

    《查拉图斯特拉如此说》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被称作“哲学小说”的书。此书成书于1883—1885年间。就是在这部书里,尼采写道:“上帝死了!”,并且同时还说自己正在研究“快乐的科学”。《善恶彼岸》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此说》的思想的更加聚焦与延续,只不过,思想更犀利,目光更睿智。它们可说是姊妹篇。所以,现在把它们两本合而为一出版,是个非常不错的主意。而且,这样还可以用比较低廉的价格,给读者提供尼采更多的思想内容。本英译本是尼采自己认可的最权威版本。
  • 西洋哲学史

    西洋哲学史

    《西洋哲学史》是李长之先生在抗日战争期间编著、向中国人介绍西方哲学史的著作,体例参考了法国人韦伯的《哲学史》,对西方哲学史上颇具研究性和争议性的哲学家做了简明的介绍。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对西方哲学史与中国哲学史有一定比较,表达了其写作时的“中国人的立场”,除了在体例上附以中国年代外,还将中西关键节点的人物的进行比较,这让当时对西方文化了解不深的文人很容易有代入感和亲切感,也便于现在的中西哲学文化研究。
  • 与魔鬼作斗争: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

    与魔鬼作斗争: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

    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和尼采,三个人都被卷进了一个毁灭性的激情旋涡中,过早地终结于可怕的精神错乱、致命的感官迷醉以及疯狂或自杀中。他们与时代毫无联系,不被同时代人所理解,如流星般闪耀着短短的光芒迅疾地冲迸了他们的使命的暗夜。他们生命中的跌宕起伏几乎从不接触现实世界。某种超乎人性的东西作用于他们内心,这种力量超越了他们自身的力量。他们感觉到自己完全陷入了它的控制中:他们不是听命于自己的意志,而是变成了依附奴隶,成为一种更高之力——魔鬼之力下的中魔之人。
  • 行动、伦理与公共空间

    行动、伦理与公共空间

    本书以公共空间为核心剖析了汉娜·阿伦特政治行动、政治伦理思想与“公共空间”的关系,考察现代社会公共空间衰落的原因,探讨重建交往政治的可能性,较为全面地阐释了阿伦特政治哲学的基本面向,对于深化国内学界对阿伦特政治哲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 知行合一:国学大师讲透阳明心学

    知行合一:国学大师讲透阳明心学

    王阳明是明代“心学”集大成者,阳明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心即理”“致良知”的核心思想,是500年来中国人精妙的神奇智慧。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本书便是通过冯友兰,梁漱溟,梁启超,章太炎,吕思勉等八位国学大师的角度为您剖析“知行合一”的精华,使读者通过“知行合一”的口号抓住阳明心学的关键,探讨“知行合一”的心学内核。感悟“知行合一”的精神内涵,从而不断进步,提升自我,砥砺人生。如果心学是圣贤功夫,那么“知行合一”则是俗世智慧。
热门推荐
  • 千宠百娇不如永结同好

    千宠百娇不如永结同好

    (甜似蜜)在她遇到陆渊以后,一切都变了。陆渊手把手教她怎样在伦敦生活下去,一步一步进入了她的生活,他成了她内心不可或缺的部分。陆渊手把手教她怎样手撕渣男,一步一步蚕食仇人的心智。最重要的是,陆渊教会了她怎样去爱。尽管有困苦,但是有一颗爱你的心,又暖又甜。
  • 牧生镜

    牧生镜

    新世纪蹩脚猎妖师,被家传古镜吸入镜内,附身在上古时期白泽神兽一族少女的身上。从此六界上下又多了一个小羊妖?
  • 中医语录(健康红宝书)

    中医语录(健康红宝书)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我国的宝贵民族文化遗产。中国是医药文化发祥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医是更适合我们体质的一种医疗保健养生之道。
  • 后来

    后来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快穿直播之男神不在线

    快穿直播之男神不在线

    意外死亡之后,叶湄发现自己绑定了一个快穿系统。系统:少年将军不治身亡、国家宝藏惨被掠夺、摄政王爱上太后、暴君苛政……历史多么令人痛心!!!接受委托人的申请书,改变历史,你,准备好了吗!(自带BGM)叶湄:……智障儿童欢乐多! 于是叶湄开启快穿直播之旅,叶氏春秋,我写的春秋我做主。 可是…… 某摄政王,某黑心人鱼,某丧尸皇……MMP!病娇难伺候!猴哥,猴哥!有妖精! 叶湄看着某人手里的链子,堆起求生笑:"你别吃醋了,我只喜欢你一个人呀!" MMP!自己选的男人,跪着也要宠完…… 【男女主身心干净,1vs1】
  • 香山帮

    香山帮

    一百余年前,在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冲击下,以香山帮为代表的,独领风骚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开始走向衰退。小说以此为背景,描述了一个家庭作坊的兴衰史,反映这个时期的社会变革、行业变迁以及由此带来的个体命运。故事由两条线索构成。一条是以黄水姑为代表的留守女人之间的故事,另一条是以梅臣、朱鸿声为代表的传统技艺与以蒋大林为代表的新型工艺及其社会关系为中心。两线交织,悲剧同归。
  • 捕捉

    捕捉

    靠近三点,老游午睡起来,小便,洗脸,叼一支烟,蹬着自行车往文联骑。这是一辆永久牌自行车,至今老游已骑了十年,早已油漆斑驳,灰不溜秋,骑一路响一路,咯吱咯吱。老游骑着它慢悠悠来到单位,下车把车锁上。文联是一幢灰不溜秋的小楼,在整个机关大院,就数这幢楼最矮最小,最破最旧,整个看上去像个破衣烂裳的小脚老太婆。老游笃笃笃上楼,双脚在挂着白底红字“创作研究室”小招牌的门口立住,手伸向裤子口袋摸钥匙。
  • 空间农女:山里汉宠妻田蜜蜜

    空间农女:山里汉宠妻田蜜蜜

    作为21世纪的一当红小花,关珠敏每天都把自己的工作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这不!这边拍完《落蝶传》,那边的电影《哦!农女》又马上进组了,虽据她说粉丝的支持是她不停拍戏的动力,但熟悉她的身边人其实也都知道她这也是为上一段感情疗伤罢了。可是,在电影《哦!农女》一场吊威亚戏份中,因为一场失误,关珠敏从高处落下,当场昏死过去,再次醒来,她就狗血的穿越至一个架空的古代,变成了一地地道道的农女。(书友群号:593152135)
  • 兰香鬃影

    兰香鬃影

    她是遗落民间高贵的公主,蓝翎国唯一的皇族血脉,但是阴错阳差,她成为身份不明,以皇子之名继承了皇位的欧阳澈的兰妃,与另一位血脉不明的皇子欧阳澄之间纠缠不清,欧阳澈无声的怜爱,欧阳澄的背叛,一年后,她带着满腔巨大的仇恨,以另一幅面孔回到蓝翎国,她是要报复亦或是不甘心。欧阳澈不计回报,不求得知无声的呵护怜爱,可是她的心只容得下欧阳澄,在万丈悬崖边,欧阳澄将匕首一寸一寸刺进她的心脏,她带着后悔满满的恨意纵身掉下万丈深谷,是对是错,痴迷或执着,让满天清风,靡靡花香告诉她答案舍身亦是深爱。
  • 红罗血影

    红罗血影

    逆命天机,数甲子一现,领天命者窥天机,必受五雷轰顶的天谴之劫,肉体凡胎,唯有金身不灭。本以为天命所归,却不想自己只不过是这滚滚红尘的沧海一粟,谁说的规矩由强者左右,立誓要这天下武林,唯我独尊。躲不开的红尘佳人,女人心,海底针,我要的只是这份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