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3100000014

第14章 农业物流地理(6)

2)油菜子

油菜生性喜凉,对热量、土壤以及其他技术、经济条件的要求不高,决定其地理分布的广泛性,且既为油料作物,又为养地作物。目前我国油菜子产量约占世界1/3,但因内在品质差异,尚需进口。

近期油菜生产以提高含油率和单产水平,降低芥酸、硫甙含量为重点,长江流域油菜已基本实现“双低”化,满足国内植物油需求增量的60%。在布局上,我国将重点建设3个优势产区:①长江上游优势区,涵盖川、黔、渝、滇4省市的36个县(市、区);②长江中游优势区,涵盖鄂、湘、赣、皖、豫5省92个县(市、区);③长江下游优势区,涵盖苏、浙2省22个县(市、区)。

长江流域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冬油菜集中产区,主要因为油菜可作为水田的越冬作物,不与水稻争地,又可起养地作用,故长期以来获稳定发展。从长江向北,冬油菜的地理分布区可延伸至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再往北只能种春油菜。

(3)糖料作物

我国的糖料作物种植发展缓慢,生产不稳定,近年有好转,糖料总产仅低于巴西和印度,居世界第3位,但食糖消费水平低,人均消费食糖7千克,只及世界人均1/3。因此糖料作物种植扩大的潜力可观。

1)桂中南、滇西南、粤西三大优势产区

甘蔗只有在华南水热条件结合良好且无霜冻威胁的地区种植最适宜。为此,从21世纪初开始,我国重点建设桂中南、滇西南、粤西三个“双高”甘蔗优势产区。

近50年来,蔗区布局屡有变化,与不同时期经济发展关系密切。

珠江三角洲和韩江三角洲是老蔗区,种蔗历史长。20世纪50年代后期,雷州半岛成为新蔗区。从90年代前期开始,广东老蔗区萎缩,蔗田大减,主要原因是植蔗成本高,且许多蔗田被工业发展与城镇建设占用所致。目前,粤西仍是重要甘蔗产区。

广西蔗区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迅速扩大并超过广东,成为我国第一大蔗区,但蔗田布局太分散。90年代后期,广西调整蔗田布局,减少植蔗成本较高的桂东、桂东南及沿海蔗田面积,增加桂中、桂西蔗田面积。目前,桂中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甘蔗优势产区。

云南植蔗业发展也超过广东,仅次于广西,居全国第2位。滇西南地区已成长为全国第二大甘蔗优势产区。

台湾一向是我国重要的蔗区,蔗田主要分布于肥沃的台南平原。但近10多年来蔗田面积缩小,产蔗量一再下降,已次于广西、云南、广东等省、自治区。

2)甜菜

甜菜的生态习性同甘蔗差异很大,是一种喜温凉的作物,具有耐寒、耐旱、耐盐碱的特性,需充足的日照,适宜于在长城以北种植。

全国有10多个省、自治区种植甜菜。其中播种面积超3万公顷、年产量超过100万吨的只有新疆、黑龙江、内蒙古等3个省(区),以新疆种植最集中,产量占全国1/2。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西部到吉林省西部,甜菜种植连成一片,亦为我国最主要的甜菜生产基地。从这一地区的气候和土地资源来看,该地区还有进一步扩大种植的潜力。

3)烟草

烟草原产于美洲,约400年前传入中国。按用途和调制方法分,烟叶可分为烤烟、晒烟、晾烟、香料烟等类。我国烟叶生产以烤烟为主,2005年产量244万吨,在世界各主要烟草生产国中居第1位。

烟草对生态环境要求较高,性喜温暖,怕涝,适宜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适中的土壤。

全国栽培烟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27个。我国有种烟农户570万户,烟农2200万人。

主产商品烟叶的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主产烤烟有云南、贵州、河南、湖南等省。

河南烤烟生产曾长期居全国首位,主要分布于省境中部的许昌、平顶山等地区。这一带年均气温14~15℃,降水量700~900毫米,无霜期长,日照充足,加上土壤也适于烟草栽培。云南烤烟产量近年超过各省,以质量优异着称,主要分布于玉溪、曲靖等地。

“云烟”香味适中、色泽鲜亮、燃烧性好,是加工制作高级香烟的主要原料。现全省种烟约600万亩,年产烟1500万担,分别占全国的33%、36%。

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云南曲靖和玉溪两市同为全国着名的优质烟叶生产基地。

曲靖市包括9个县(市、区),素称“云烟之乡”,烤烟的常年收购量450万担,70%销往省外或出口,为全国近100家卷烟生产企业提供生产高档卷烟的优质原料。玉溪市包括9个县(区),在1985-1996年建成50多万亩优质高产烟叶生产基地,所产烟叶的内在品质已达到美国、巴西等烟草大国生产的烟草水平。

4)茶叶

茶性喜湿润气候和微酸性土壤,耐阴性强,在我国中部至东南部普遍种植。

种茶、饮茶在我国已有几千年历史。19世纪80年代,我国茶叶出口量曾达10万吨以上,在世界茶叶市场占重要地位;到20世纪30年代后逐渐衰败;50年代又广植茶树,开辟茶园;1976年全国产茶超过历史上1886年22.5万吨水平;至90年代中期,我国茶园面积居世界第1位、茶叶产量居世界第2位、出口量居世界第3位。由于茶叶的经济价值较低,至21世纪初,中国茶叶产量约占世界24%,而经济价值只占10%以下。

近年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均有所上升。2005年,我国内地茶园面积135万公顷,茶叶产量94万吨,已超过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1位。

目前,全球约有20亿人以不同方式喝茶。为适应此需要,世界茶叶增产迅速,平均年产在20世纪60年代为110万吨,80年代为220万吨,2002年为306万吨。

印度茶业仅220年历史,2004年以前曾取代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产茶国。2002年产茶86万吨,占世界28%,但其茶园面积仅占世界18%。茶叶生产加工集约化程度高、技术含量高,是印度茶业发展不同于中国的主要特点。而中国茶园70%仍由农户分散经营为主,技术含量低。

茶叶产品结构经常根据市场需求结构调整。中国内地所产茶叶中,绿毛茶约占73%,其余依次为:乌龙毛茶、红毛茶、压缩茶原料等。世界绿茶市场有80%为中国生产。

我国出产茶叶的省、自治区有18个,但实际上拥有5万公顷以上茶园的省只有9个:云南、福建、浙江、四川、湖北、安徽、湖南。其中,年产茶5万吨以上的有福建、浙江、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根据植茶条件和茶叶品种的差异,可划分出几个跨省的茶区:一是浙、皖、赣茶区,茶园主要分布于3省相邻的丘陵地区,产茶量居全国之首,以绿毛茶为主,红毛茶次之;二是滇、川茶区,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的山地丘陵,绿、红茶兼有,云南是红毛茶的主产地;三是湘、鄂茶区,湖北以产绿毛茶占绝对优势,湖南绿、红茶兼有,红毛茶产量2002年为全国首位;四是闽、台茶区,福建是乌龙毛茶的最大产地,闽南安溪有“中国茶都”之称,乌龙茶产量占全国半数。

5)桑园

栽桑养蚕的历史远早于植棉业。春秋战国时,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一带即已广植桑树,养蚕业兴旺发达。后来,蚕桑又进一步向南发展。历史上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就是从当时黄河中游出发。后来的“海上丝绸之路”,则是从我国东南沿海出发的。这些都足以证明我国北方和南方的蚕桑业曾经十分发达,只是近代才衰落。到20世纪40年代末,全国仅剩20万公顷桑园,桑蚕茧产量3多万吨。我国自50年代开始恢复栽桑养蚕,1980年桑蚕茧产量25万吨,超出历史最高(1931年22万吨);1994年78万吨,居世界第1位。从1995年开始,因茧价下跌幅度大,导致桑园萎缩,桑蚕茧减产,1999年曾减至44万吨。2005年,我国桑蚕茧量又恢复到71万吨,桑园面积约80万公顷,养蚕农户近2000万户,分布于20多个省、自治区。广西、江苏、四川、浙江的产茧量及其桑蚕产业链近年来分居全国前列。

但东部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涨,农户种桑养蚕获利甚微,使传统的桑蚕业逐渐失去了比较优势;西部在要素成本上还具有比较优势,因此使东桑西移成为可能。据统计,2000-2005年,中西部地区蚕茧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由47.5%上升到54.3%,以广西、云南、江西增长最多。全国蚕桑产销布局初步形成以“东桑西移”为特征的梯度转移态势。

顺应上述发展趋势,国家商务部于2006年正式启动“东桑西移”工程,在“十一五”期间建设200个生态蚕茧基地,形成9个新兴蚕茧出口产区,包括桂、滇黔、陕甘宁、赣皖及浙西与苏北、湘鄂及粤西、豫晋及鲁西、川渝、新疆、辽吉黑(柞蚕)产区;发展50个“公司+农户”为主要形式、自动缫10组以上的初级茧丝绸加工企业、30个丝绸工业大企业。

鉴于植桑、养蚕、缫丝、织绸、服装等构成很大的产业链,而且初端效益较小。因此,“东桑西移”并非是东部发达地区桑蚕业向中西部的简单转移,而应是高品质桑蚕的重新布局,特别是优质桑蚕基地的选址与论证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此外,部分下游产业链的同时转移与合理布局也至关重要。

3.3 林业物流经济地理

3.3.1 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

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立,引发了对林业主导需求的改变,从而使作为传统产业的我国林业的定位随之发生重大的转变: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从事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向社会提供森林生态服务的行业。

我国林业发展处于转折时期,正在实现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这一新的定位体现出生态优先的原则。其对经济发展及其布局所产生的影响,不只局限于林业经济,也会延伸至许多其他相关的产业。

长期以来,我国林业及其森林资源的价值主要只体现于森林工业,即只有在砍伐树木以及后续加工时才计算产值,而对于生长中的树木则不计算产值。事实上,森林的非采伐性贡献也是产出,而且价值可观。

上述不合理的经济核算方式,造成半个多世纪以来对我国并不富裕的森林资源的高强度采伐及对主要林区初级产品的过度开发。

森林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生态功能,森林通过林冠层、林下灌草层、落叶层、土壤层等多层次复杂空间结构维持与调节大气降水,产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净化空气等作用;其次是森林的木质、非木质林产品众多;还有森林的历史、文化、美学、休闲等社会价值巨大,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森林已成为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上述森林功能的认识直接决定了对森林的经营(包括保护、培育、利用)。

因此,在考量和论证区域经济、城市经济及林业发展策略时,应将具有多种功能的森林资源作为资产,将森林的非采伐性贡献算作产出,并具体到对其所在地区(城、镇)的环境改善等多方面都算作正产出,而将环境的恶化算作负产出,并具体体现到国家和地区对森林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相关政策与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中。

至21世纪初,生态优先、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兼顾的林业经营思想正为全社会所共识。2001年起,随着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我国林业正在实现从产业为主向以公益事业为主的历史性转变。

当前,世界森林资源日趋减少。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世界森林资源评估报告,全球尚有森林面积34.36亿公顷,分布很不平衡。目前森林主要分布于亚洲、拉丁美洲、北美和欧洲,非洲和大洋洲森林面积很小;从国家来看,则集中分布于俄罗斯、巴西、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和我国境内。其中,俄、巴、加、美的森林面积约占全球森林面积一半,这些国家拥有大片原始林,树木生长高大茂密,单位面积林木蓄积量高,森林开发利用价值大。

我国森林面积17491万公顷,次于俄罗斯、巴西、加拿大、美国,居世界第5位。我国活立木蓄积量136.2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24.5亿立方米,次于俄罗斯、巴西、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居世界第7位。

然而,我国现有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同国土面积相比是不相称的。我国国土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4%,森林面积占地球森林面积的4%,全国森林覆盖率18.2%,人均森林面积居世界第134位。

正确估计我国森林资源现状,有利于保护我国现存宝贵的少量森林资源,确定保护和开发利用措施,合理地发展林业。

3.3.2 我国森林资源的分布

1.森林资源的地理分布

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人均森林面积0.133公顷,只及世界的1/4;人均森林蓄积量10.42立方米,只及世界的1/6;且地理分布很不平衡。天然林多分布偏远。如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一带,因地处边疆,山势较高,气候寒冷,这里的森林生长茂密,林木蓄积量占全国30%左右;西南地区的横断山脉等高山地带,森林资源也较丰富,林木蓄积量约占全国20%。

同类推荐
  • 培根论文集(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培根论文集(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培根论文集》萃取了培根一生著述的精华,内容包括培根对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然等各方面关系的看法。从“论真理”、“论死亡”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情于哲学的培根。从“论权位”、“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治、深涪官场运作的培根。从“论爱情”、“论友情”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从“论逆境”、“论残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从“论狡猾”、“论言谈”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
  • 茅盾经典

    茅盾经典

    茅盾的散文从个人的感受与经验出发,但并不仅止于书写自我,而是通过“风景”的发现,将主观情感与时代精神有机地融合,在描摹世相、记叙人情的同时,反映时代,超越时代。其小说通过描写小人物的命运挣扎折射出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动乱景象,篇幅虽短,但内涵深广,艺术特色鲜明。
  • 旋砚:北师大二附中文科实验班作文精选

    旋砚:北师大二附中文科实验班作文精选

    《旋砚:北师大二附中文科实验班作文精选》是一本别开生面的文集,编者和作者都是北京师范大学二附中文科实验班的学生,他们的年龄大约在16-17岁,将要面临人生的又一个重要的结点;他们也是我们十分期盼的各种事业的后继者。这本文集里收入的应当是年轻的作者们的作文,也许在作文里会有一些虚应故事的话,但每篇文章里都含有他们的真诚,看得出,他们是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在这份“答卷”里。
  • 让生命开出绚烂花(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让生命开出绚烂花(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热门推荐
  • 名家经典散文选:提笔如出鞘·杂文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提笔如出鞘·杂文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包括 《万事融笔端·叙事卷》 《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情动于心中·抒情卷》 《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滴水见阳光·哲理卷》 《闲情说理趣·随笔卷》 《提笔如出鞘·杂文卷》 《宏论博天下·议论卷》共8册。本套散文所选文章除了当代我国的名家精品之外,还选择了一些当代外国名家经典散文,诸如法国作家雨果、大仲马,英国哲学家罗素,印度文豪泰戈尔等。这些中外文学大家的作品,知识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开阔眼界、提升素养都有极大的帮助。这些散文大多以一种轻松随意的文笔,朴实自然地展现出了名家散文的基本状况,并以这些名家生卒时间为顺序进行编排,充分体现了这些名家散文的个性魅力和风格特色。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The Prime Minister

    The Prime Minist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傲妃休王爷

    傲妃休王爷

    [皓月亭·永恒社]“滚开,我要休了你。”“我是王爷啊。”他委屈锁眉。“休的就是王爷。”
  • 洪荒之巫族崛起

    洪荒之巫族崛起

    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梦醒之时,已在倚天,倚天之后,当再现洪荒…
  • 火焰中的秘密:从炼金术到现代化学

    火焰中的秘密:从炼金术到现代化学

    《火焰中的秘密:从炼金术到现代化学》是一本从哲学角度审视化学历史的科普读物。第一部分“历史”中,作者介绍了“森林中的化学”(动物界和原始部落中无意识的化学发明)、“炼金术士的化学”(炼金术虽然是一种伪科学,但不经意间了产生了众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化学发现和发明)以及“实验室里的化学”(现代化学为人类带来的福与祸)。作者旁征博引,通过大量有趣的故事表达一个基本观点:从物质转化的角度看,炼金术和现代化学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企图让无用的的物质变成价值连城的物质。在书的第二部分中,作者设计了八十个简单有趣且安全的实验,读者不需要专业的化学实验设备便可以尝试。
  • 素书(大全集)

    素书(大全集)

    《素书》原文并不长,词句虽不十分难懂,但每句话的内蕴却异常丰富、深邃。《素书大全集(超值金版)》对原文中比较生僻的字词皆给出了解释,每句都附有现代汉语译文。此外,还用“解读”的办法,尽量挖掘、剖析每一段话的内涵。另外,对《素书》的每个观点,都从处世、职场、管理三个方面,根据各个领域的特点作了解读,并附有颇具趣味和针对性的小故事,故事的末尾多附有解说,为读者增加阅读趣味。
  • 中华成语故事(亨)

    中华成语故事(亨)

    中华成语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一枝奇葩,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浓郁的文化色彩于一体,是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化瑰宝,青少年熟练地掌握大量成语,不仅可以使语句精练,条理清晰,还能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对今后驾驭语言文字和具体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该书甄选的成语艺术性、思想性、故事性强,且在当代使用频繁,十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 诸天之道叩洪荒

    诸天之道叩洪荒

    一切从洪荒开始,沟通无数次元,穿梭诸天万界,汇万界道果,以证己身。【包括但不限于国漫,仙侠,玄幻,科幻】【轻松日常文风,没有天道算计,圣人谋划等等。】【沉思一年再动笔,孤注一掷我怎能落空,故事开始便不承认普通,笔锋至此怎甘平淡而终。】!!!新书《武道长卷》已发布,鲜嫩可口。
  • 大妙金刚大甘露军拏利焰鬘炽盛佛顶经

    大妙金刚大甘露军拏利焰鬘炽盛佛顶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