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3700000015

第15章 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中(2)

二、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制度及其问题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是学校在教学实践中制定的各种带有强制性的规定和条例的总称。它是学校进行正常的教学实践活动所必需的,也是学校求得最佳教学的强有力的保证。然而,不当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使人身心发展的牢笼和桎梏,它抑制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个人的自主意识、探究精神受到禁锢。

(一)S乡中学教学管理制度的形成及其内容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的形成需要经历一定的时期,分成若干个阶段。华东师范大学范国睿教授认为,学校制度文化的形成大致需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萌发期 始于学校成立之初,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引导学校的各项工作步入正轨。学校在这一时期的规章制度结构内容比较单调,并且以仿效成分居多,充分参考他校的制度体系和经验,学校领导的主观意志可能会起到决定的作用。

成长期 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学校领导逐步吸收本校师生员工的意见,完善现有制度,试图形成适应自身发展的模式。这一阶段与前一阶段可并称为“准制度文化”阶段,学校还未建立真正具有本校特色和风格的制度文化。

成熟期 在建立了基本的制度保障之基础上,学校挖掘自身蕴含的习惯礼俗,于已有的制度体系中渗透本校其他的文化因子,充分展示学校观念、心理、行为特色,最终形成真正的制度文化。这一阶段是制度文化的结果期,此时,校领导的主观影响退居次席,长期积淀下来的文化定势将牵引学校制度的发展。

发扬期 制度文化形成后还需要学校成员的共同浇灌、培植,才能吸纳新鲜成分,形成开放型的制度文化体系。这一时期可称作“后制度文化”阶段。

下面以S乡中学为例,来分析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制度文化的形成及其存在的问题。

S乡中学在三十来年的办学历程中,只换过三任校长。第一任校长由当时乡公社中心小学的陈校长兼任,陈校长兼任二年后,由第二任校长王校长接任。王校长是“老三届”高中毕业生,高中毕业后就入教师队伍,当了十三年的民办教师之后才正式转为公办教师。在他十九年的校长生涯里,还没有正式进过校长培训班,因此,就如何进行教学管理当然是心中无底,无章可循。但是王校长是当地人,在当地还算是个头面人物,他与乡政府的领导和村子里的干部关系都很铁。他当校长,虽然学校一直没有拿出教学管理制度的正式文本,但凭着他个人的威信,凭着他个人在当地的影响,学生都怕他,老师都服他。回想起当年的学校教学管理情景,王校长由衷地说:我当校长时,学校规模小呀,十来位教师,一百多名学生。教育局有意无意地将我们这些小型农村学校当成“弃儿”,只要我们不出大问题就不多管我们。其实,这么小的学校有什么好管的,管也没劲头。所以,我当校长的思路是维持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学校没有制订什么正式的制度。我觉得制度这东西是写在纸上供人看看的,真正的“制度”在我的心里,在我的口中。

正式访谈结束后,在我们聊天时,王校长还自解自嘲地称自己是“维持委员会主任”。这表明以前S乡中学规模过小,教学管理制度很不完善。学校教学目标管理不明确,教学管理不健全,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只要把课上了就好了”。校长也不思进取,成了“维持委员会主任”。S乡中学的一位老教师在回忆老校长任职期间的教学工作时感慨地说:那时我们当教师的真是“脑轻松”。不用开公开课,备课本、作业本也不用检查。我教了十年的书,还只写了三本备课本,那还是我评一级职称时临时准备的。学生考试考好考孬一个样,学生考好时,教师也没有什么奖励;学生考孬时,教师也甭受处罚。老校长经常对我们说:“山头学校山头样,无论咋干也干不出啥明堂,你们只要把分到的课上完了就好了。”我们之间没有竞争,工作的确没有啥压力。

2000年,王校长年龄已到五十五。按当地干部管理条例规定,局级干部当正职的年龄到五十五岁、副职到五十三岁无条件要退职。中学校长也算局级干部,当了十九年“维持委员会主任”的王校长终于无奈地退了下来。新任校长就是现任的林校长。林校长是温州师范学院(现已并入温州大学)专科毕业生,后通过在职进修,获得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本科函授文凭。林校长读教育管理专业时,对校长一职就有所图的。恰巧他本科毕业不久,老校长退了下来,于是他顺理成章地接任了。

俗语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年轻气盛的林校长一上任就连续烧起了“三把火”。林校长将第一把火“烧”在校网撤并上。林校长接任时,正值S乡中学与附近二所乡中学进行合并之时。校网撤并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并且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阻力。当时,县教育局想在全县树立校网调整工作的典型,于是县局领导把上任不久的林校长“封”为全县农村中小学校网撤并的“先锋”。由于县教育局的重视,加之林校长也是当地人,因而赢得当地乡政府、村委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林校长大刀阔斧,结果校网撤并工作非常成功。2000年9月,附近的两所中学如愿并入S乡中学,S乡中学成为全县校网撤并后第一所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

2000年12月,在S乡中学召开全县校网调整工作现场会,林校长在现场会上介绍了成功的经验,他也因此出了名。2003年,林校长“烧”起第二把“火”——学校成为永嘉县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农村初中试点学校,启动课程与教学改革。林校长“烧”的第三把“火”就是制定制度,完善学校教学管理。2000年至2005年,在林校长的领导下,S乡中学先后制订与出台了《教学常规》、《教学达标奖励方案》、《中考奖励办法》、《教师教学技能竞赛获奖奖励标准》、《公开课、优质课获奖奖励标准》、《教育教学论文发表、获奖奖励标准》、《课题立项、获奖奖励标准》等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和规范。

《S乡中学教学常规》(具体内容见附录一)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让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有规可循,使学校教学工作逐步趋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而制定的。从其内容来看,体现了标准化和统一化的要求:教学进度要统一,无论哪一个班级、哪一门课程的教学,都要按照规定的时间按部就班进行;教案模式要统一,教师备课时必须在统一的模式下“填空”;学生作业除了格式和作业量要统一外,在内容上缺乏层次感。新课程提倡因材施教,即面对不同的学习主体、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其自身特点及其所学知识,在教学时应当体现层次性、多样性和选择性。而目前农村中小学没有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提供开放性可供选择的学习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这跟新课程的诉求是相抵牾的。

《S乡中学教学达标奖励方案》(具体内容见附录二)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广大教师教学积极性,鼓励教师发扬勤劳、苦干实干精神”于2005年12月制定的。该办法详细地规定了S乡中学各个年级、各类班级、各门学科教学达标的分数、人数和相应的奖金。它是一份很详细、周密的教学达标奖励方案,对不同层次班级各门学科的达标分数、达标人数及其奖金额度都有明确的规定。这充分地体现了学校层次管理的思想,根据不同层次的班级,制订不同的达标要求,授予不同的奖励,体现了“公平”的原则。但是,无论是从达标的人数,还是授奖的金额,都能看出学校的一种主导文化价值取向——分数,这是教师受奖的最重要的标准。

在升学考试方面,制定了《S乡中学中考奖励办法》(具体内容见附录三)。它详细地规定了S乡中学初三各班在中考过程中考取各类学校的人数、奖金及其奖金的分配方法,反映了升学率是教师立功受奖的重要标尺。学校以升学率来评判教师的工作业绩,这个评价的标准无疑对教师的工作和教师的发展是一个导向。从这个授奖办法中,教师明白了学校最重视的东西和学校最终追求的目标。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自己所能做的就是牢牢紧跟升学考试的指挥棒。

此外,在教学技能评比和教育科研方面,还制定了《S乡中学教师教学技能竞赛获奖奖励标准》、《S乡中学公开课、优质课获奖奖励标准》、《S乡中学教育教学论文发表、获奖奖励标准》、《S乡中学课题立项、获奖奖励标准》等教学与科研奖励制度,详细规定了教师在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奖、公开课和优质课评比中获奖、教育教学论文发表及参评中获奖、课题立项及获奖的级别、等次及其奖金标准。

上述这一系列制度是S乡中学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的最主导方案,也是切实执行的方案。对于教师来说,这些是主导他们行为导向的制度,是他们最为关注的制度,也是与他们关系最为密切的制度。有了这些制度,S乡中学教学管理有章可循,教学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轨的路子。但是,这一时期S乡中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内容还比较单调,创新性不强,基本是参考他校的教学制度体系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仿效成分居多。

并且只是校长、教学副校长跟教务处主任和教科室主任四人商定的,学校领导主观意志起决定的作用。目前,学校领导努力完善现行制度,试图形成适应自身发展的模式。按照范国睿教授对学校制度文化形成阶段的划分,S乡中学教学管理制度文化尚属于从萌发期到成长期过渡阶段,即“准制度文化”阶段。

(二)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

经由上面对S乡中小学教学管理制度文化的考察,观照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其存在的弊端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教学管理方法陈旧,形式主义严重,缺乏创新意识

教学改革给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但是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教师总是认真地遵循着约定俗成的常规来教学,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到考查,都有一系列的常规。教师备课的教案要规范,怎么复习旧知,怎么传授新知,怎么巩固练习,怎么测评达标,怎么布置作业等等,整个教学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写得清清楚楚,甚至每一个教学环节需要用几分钟,也要分配得准确无误。教师上课时,就要一板一眼地按照备课设定的程序进行。即使是上一个环节的问题没有解决好,也要按照常规设计转到下一个环节。S乡中心小学的季老师在谈到教学常规管理时抱怨:

我们学校目前还是新课程教学、旧模式管理的局面。在教学管理方面的最大特点就是不管你实际干不干,只要写到纸上就等于干了。教师上交的常规性材料没有多少是真正服务于教学的,但项项都要检查,件件都要求教师有书面文字。为完成指标,教师只能挤时间写计划、写教案、写笔记、写体会,写不够者检查时就要被扣分。现在,教师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埋头在苛刻的书面文字抄写上,机械地重复着。这样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教师还能有多少时间和精力搞教学改革?

俗语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于标准化和统一化的教学管理,一些农村中小学教师疲于应付,于是形式主义弊端日益严重。S乡中心小学的金老师在谈到备课时,更是实话实说:现行的备课真的是用来“准备上课”的吗?不是,而是抄教案来应付上级的检查与评价。平时好多老师备课是抄教参、抄以前的教案或别人的教案,也有部分老师是先上课再补教案,更有不少教师只有在学校检查时突击补教案,平时根本不写教案。检查时,还停留在对备课的书写认真与否、环节完备与否以及量的要求等形式化的水平上。因此,备课要符合学校的统一要求——所有教师必须在一个统一的模式下“填空”,要不然就会被扣分。对于我们而言,备课只不过是为了应付检查。

新课程已经实施好几年了,可是一些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的模式却没有根本转变。一些僵硬的教学常规管理要求阻碍了教学创新,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常规的管理下,变得“规矩”了,“规矩”得没有了自己的教学思想,“规矩”得舍弃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于是,许多个性化的教学风采被整齐划一,许多在课堂上闪现的教学机智自生自灭。

2.重结果、轻过程,管理工作未深入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

规章制度的建立固然重要,但要使规章得以贯彻,质量得到提高,必须加强教学的全过程管理。在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中,忽视对教学思想的引导。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教学管理中存在着重教不重学的现象。

学校研究教师的多,而关于学生学习的研究少。在教学检查上,查教而不查学;在方法指导上,注重教师教的方法,而忽视学生学的方法。教学不只是教师的教,还包括学生的学。教师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学生的进步,教学的效能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中,而不是体现在教师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因此,教学管理不仅要搞好教的管理,还要加强学的管理,要在教会学生学习上加大管理力度,关注学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效果。可是,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缺失的恰恰是这种过程管理。

同类推荐
  • 实用商务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商务文书写作大全

    日常商务信是指商业机构、公司、企业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处理的一些有关的事务性书信来往。其作用是维持商业经营的正常运转,处理一些必要的商业事务,作为一些贸易活动中的过渡性、衔接性环节,保证商业活动的正常开展。
  • 新闻发言人与媒体:沟通策略与技巧

    新闻发言人与媒体:沟通策略与技巧

    本书在广泛搜集资料、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的基础上,作者做了以下尝试:第一,研究定位上的突破。根据所能搜集到的资料,本书是目前为止第一本专门针对高等院校特别是新闻院校学生的教材,而其他学者所著多为培训教材。第二,研究视角和体系上的创新。本书以媒体与新闻发言人的互动为基本立足点,为此确立自己的研究视角和教材体系。第三,教材形式上的突破。本书充分考虑了现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阅读特点,注重文字流畅、形式新颖、图文并茂、体例生动,尽量引用最新的资料。本书设置了“知识导航”小板块,使读者对内容预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 福建社会科学院科研成果选编(2011)

    福建社会科学院科研成果选编(2011)

    福建社会科学院决定自2010年开始编辑出版年度科研成果选编,《福建社会科学院科研成果选编(2011)》基本内容包括:上一年度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公开发表的论文和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研究报告;上一年度正式出版的专著简介;上一年度结项的省级以上课题和院一级课题成果简介;上一年度获省级以上奖励的科研成果简介;上一年度在学术期刊核心级别以上公开发表的论文(含论文集)和调研报告题目。
  • 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之际,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秉承一贯的理性、思辨、前瞻的学术期许,遵循全面、新颖、敏锐的年集宗旨,凝聚学界、业界人士的最新探索和思考,《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即将付梓。2007年和2008年我国发生了很多大事,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汶川大地震、第29届奥运会成功举办。新闻传播学研究紧紧跟随这些正在发生和已经发生的事件,不断地从新的视角进行理性思考和总结。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同志考察人民日报时,就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这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 媒介舆论学:通向和谐社会的舆论传播研究

    媒介舆论学:通向和谐社会的舆论传播研究

    以宏大构架、多维视野和立体思维,全面勾勒中国和谐社会视野下舆论传播的特点、模式、影响、作用,对舆论传播学发生、发展的演进过程、特点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系统描述、客观介绍和深刻分析,探讨当下舆论传播所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以及舆论传播成功引导的方法、手段、机制等,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精的见解和观点。全书结构完整,论证严密,语言简洁,涉及广阔的国际国内背景,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和现意义。适读对象:宣传教育工作者、媒体从业人员、新闻传播专业师生、学术研究者。
热门推荐
  • 霸道总裁和他的女人

    霸道总裁和他的女人

    爱当小摄影师的他,却不爱当总裁的他,看霸道总裁如何抱得美人归……--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家小孩不拖拉:教会孩子合理利用时间

    我家小孩不拖拉:教会孩子合理利用时间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觉:别人家的孩子不见得比自家的孩子多花多少时间、多付出多少努力去学习,然而却学得既轻松,又快乐,成绩又好;可是自家的孩子,从早学到晚,每天在不停地看书,可是成绩总是不见提高,这到底是为什么?许多有经验的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那些会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无一例外的都会科学合理地利用自己的时间,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学习内容是大量的,对于孩子来说,只有让他们学会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的方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让他们取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发挥他们的最大的能力。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狄金森全集:卷一·诗歌

    狄金森全集:卷一·诗歌

    本套狄金森全集乃是译者蒲隆先生倾注二十载心血的结晶,此前蒲教授在1994-95年间作为富布莱特学者在哈佛大学和狄金森故乡专门从事过为期一年的狄金森研究工作,归国后继续潜心钻研多个狄金森诗集版本与国外学术资料,许多诗歌译文反复修改,数易其稿。本套全集完整编译了约翰逊主编与富兰克林主编的两个版本的狄金森诗全集,两版的差异之处都有注释说明,此外蒲先生还详尽考证了每一首诗的写作背景并附于对应的诗文之后。第四卷为约翰逊主编的狄金森书信选集译文,收录了女诗人整个创作生涯中最有价值的书信,此外蒲先生同样在每一篇译文后附有背景考证。不论是对于诗歌文学爱好者还是对于有意研究狄金森的学者来说,这套狄金森全集都是不可多得的瑰宝。
  • 一条混迹娱乐圈的狗

    一条混迹娱乐圈的狗

    别问这个故事讲什么,对不起,做人有二十多年经验,做狗第一次,我也不知道……
  • 冰洲

    冰洲

    千叠砖,万朵花,飘摇无岸,暗思崖!冰糖糕,斑鱼片,叠砖冰堡,春意生!四方流,八方涌……这便是冰洲!一个遥远的地方,一个以冰雷火为主导的元素世界,这里孕育着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第一卷以冰雪三杰为主线,讴歌了一群在努力与追求的可爱的执着者们。从叠砖冰堡、暗思崖,恒泽作为少主又如何坚守那故土的繁荣……
  • 快穿之听说boss对我余情未了

    快穿之听说boss对我余情未了

    【1∨1双洁,欢迎跳坑(不喜勿喷)】安白莹作为一个国际影后,没想到却因为玩游戏饿晕过去灵魂出窍被无良系统绑架去做公作。幺幺零说去撩汉,不就是撩汉嘛,姐擅长。可是为毛几个任务后,幺幺零换成了一个声音不好听,智商比自己还低,情商又不够的破烂辣鸡系统。但为了游戏机,安白莹不得不屈服在黑暗势力下,帮无良幺幺零完成任务,听着辣鸡系统的叨叨。安白莹经过N次变态们的洗礼后咆哮道:“这真的是撩汉,不是去送命吗?”【注明:女主智商常常不在线,请读者朋友们谅解(为女儿操碎心的母亲脸)。】
  • 异界之万界争雄

    异界之万界争雄

    华夏后代入异界,故今夕非以往夕。天穹大陆为基点,华夏先贤齐相助,征战万界我为尊!平朝乱,定叛乱,建王朝,立皇朝,剑指万界第一朝!谋士之算计,猛将之勇猛,统帅之领军,军队之争锋,且看华夏先贤将士与异界之贤相相征战。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异族血,先贤之名扬万界!(相见便是缘,看到请点进来,点进之后请收宫(暗示收藏)有建议请提,让异界征战不负你愿!)QQ群:939405758(作者很随意,欢迎各位进来)
  • 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

    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醉卧江山

    醉卧江山

    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年代。有人活在笙歌醉太平,十里红袖招的秦淮河畔,隔江唱着后庭花。有人活在胡虏夜叩关,风雪满弓刀的烽烟战场,生死相依挽残袍。苏牧来了,看见了,经历了。于是,他想着,或许能做一些事情,无论好的坏的,总要留下些什么。任风月乱了刀枪,唯我醉卧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