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3700000038

第38章 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中文化(1)

冲突问题的调适策略

通过上述对个案的考察及其理论阐释,我们发现当下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中的文化冲突问题不会消失,还会长期存在,这就要求我们采取有利、积极、合理的方式,实现各种文化型式的有效整合,以服务与服从于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内在需要。同时,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改革是教学文化的变革,因此,对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中文化冲突问题的调适,单是整合现有的文化是不够的,还要迎合改革的需求,构建新型式教学文化。

第一节 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中的文化整合

一种型式文化,一方面有其固有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惰性,对不同型式文化有着对立与排斥的倾向,往往形成了文化冲突。另一方面,任何型式文化,也有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吸收不同文化的倾向,不断进行着文化的整合。所谓文化的整合,是指不同群体的文化因素和系统相互吸收,进而融合的过程。在有些文化人类学家看来,“整合”是对不同文化型式相互作用后产生的融合状态的描述。例如,美国人类学家恩伯夫妇所着《文化的变异》一书中就认为:“人类学家认为文化往往是整合的,其原因之一就是,文化一般是有适应性的。”因为“构成文化的诸要素或特质不仅仅是习俗的随机拼凑,而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相互适应或和谐一致的”。还因为“人们倾向于自觉改变那些从认知和概念的角度看来与其他信息不一致的信念和行为”。换言之“文化整合不仅可以由适应性所导致,而且也可以由认知所导致”。美国另一位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在其所着的《文化模式》一书中也认为:“每一种文化中都会形成一种并不必然是其他社会形态都有的独特的意图。在顺从这些意图时,每一个部族都越来越加深了其经验。与这些驱动力的急迫性相应,行为中各种不同方面也取一种越来越和谐一致的外形。”不同文化型式之间一方面是对立、排斥,另一方面是吸收、融合,文化的冲突与整合是对立的统一。面临当下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中的文化冲突问题,要求我们采取有利、积极、合理的方式,实现各种文化型式的有效整合,以服务与服从于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内在需要,这是调适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中文化冲突问题的路径选择之一。

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整合

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是历史的必然,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文化在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如何采取有利、积极、合理的方式,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效整合。现实文化站立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整合,核心是要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连接点,以及传统文化的有生命力的合理内核,使之成为新型式文化的生长点,从而避免文化主体的丧失,导致文化失范。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进行十分细致而理性的深入开掘。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应该是“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即对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秀文化价值应加以继承,对于其中的糟粕则必须加以摈斥。传统教学是自古及今教学历史的一种传承与延续,它固然有一些优秀的传统,但也累积了一些弊端和问题。

故此,对待传统教学也应该秉持“古为今用,批判继承”的科学态度和方法。中国传统教学中有许多重要的思想,至今仍闪射着不灭的光辉。就教学内容而言,先秦的“六艺”教育,提倡德智体全面发展;墨子领衔的墨家学派教育,重视自然科学知识;宋代的王安石、陈亮、叶适的事功学派,提倡实功实事;明末清初的颜元提倡劳动教育,注重实践;到了近代,陶行知提倡生活教育,陈鹤琴提倡活的教育,蔡元培提倡“五育并举”教育。这些中国传统教学的许多智慧,对于当今的教学而言,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是值得秉承的。但是,中国传统教学也存在着不少弊端和缺陷。它是一种以社会为本位的教学,教学活动以社会的发展为旨归,教学本位价值在于养成人的伦理道德。它又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却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它又是一种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强调师道尊严,教师是教学活动中至高无上的权威,学生则唯命是从,不容许有丝毫的背叛。

因此,有学者总结了传统教学存在的五大误区:过分强调记忆,忽视较高水平的应用和评价能力的培养;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学习,忽视创新;片面强调思想课程,忽视良好性情的培养。中国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和缺陷,是当今教学改革要着力克服与变革的。然而,由于传统教学存在上述弊端和缺陷,有一些文化激进主义者认为它一无是处,在教学改革中要将它推倒,从头再来。笔者以为,文化激进主义者对待传统教学的态度未免太简单了。事实上,中国是一个传统深厚的国家,如果传统的权威被彻底抛弃,那么只能导致虚无,在这样一个现实面前,在谈秩序的重建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虽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冲突,面对全球化时代的不可抗拒,它一再地受到拷问,也不断需要重新自我解释,但它依然顽强地存在并继续发挥作用。这说明,传统文化并不是能抛弃得了的,也不会因受到批判就不起作用了。

我们认为,中国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随着时代的发展,面临着变革挑战,它必须进行变革,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这是事实。然而,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中国传统教学所蕴涵的闪光的智慧点,是值得肯定和加以挖掘的。故此,我们应挖掘其合理的内核,汲取其精华,使其在当今的教学改革中得到创新。由于文化转型并非朝夕能实现,而是一个历史过程。因此,文化整合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当代中国文化转型过程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冲突不会消失,这就要求教学改革应在其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肩负起人类文化整合和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以建立起构架传统与现代的新的教学价值体系。

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中,在吸收现代文化的同时,也不能抛弃优秀传统文化。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教学改革中要加以合理地挖掘。挖掘农村隐藏的教育资源,能激发当地民众的一种自豪感,有利于对农村本土文化的肯定与传承,有利于教育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譬如农村生活家族本位的思想,可以养成学生的孝悌精神,有利于改善年轻人的家庭观念;农村生活的伦理资源,可以用来教育学生如何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与人相处,有益于矫正当下单子化个体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态度;农民对土地的价值观念,可以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恩和敬畏的态度,有助于控制甚至消除当今社会对自然资源和环境为所欲为地掠夺的行为;农民的勤劳美德,可以用来教育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观念和习惯;农民的善良淳朴、热情好客等品质,对构建和谐的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因此,农村中小学教学必须为农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服务,立足乡土,依托农村的文化传统资源,发挥农村传统文化的优点,并借鉴现代城市文化的长处,从而发展农村文化。

二、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整合

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协调并存、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一定社会的主流文化并不排除其他亚文化的存在。亚文化的存在不仅有利于主流文化的发展,而且可以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主流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是同化所有亚文化,使社会文化一体化,而是允许与鼓励亚文化的存在与发展。一般而言,正是存在着丰富多彩的亚文化,才使主流文化的内容更加丰富具体,作用更加广泛深远。在教学中,保持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适当张力,可以补充主流文化的单一性,从而共同构成学校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态环境,这对促进学生个性才能的多方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叶澜教授认为:“非主流文化只要是健康的,甚至是高品位的,就会为学生提供扮演多种不同角色,承担不同的义务,与不同类型、层次的人交流,从事各种尤其是自己感兴趣的非正式规定的文化活动的机会。这对他们的智慧、才干、情趣、社会活动和适应能力都是一种锻炼,也可以从多方面发现自己的才能,选择发展的方向和增强发展的信心。”针对我国当下教学改革中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冲突,如何采取适当的文化政策,保障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这是值得我们十分关注的重大课题。

虽然主流文化对学校教学起支配作用,但亚文化对教学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为此,我们建议在教学改革中要协调好以下几对张力关系,实现多元教学文化的整合。一是教学目标上要协调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的张力关系。德国文化学家彼得·科洛夫斯基认为:“文化与精神不是物与占有,而是生命与自我活动。人接受文化不是使自己被塑造、被社会化,而是自由习得和自我活动。”故此,在教学改革中,强调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不要再把学生看作是装载知识的容器,或攫取自然资源、从事物质生产的工具,而要把学生当作国家和人类社会未来的主人,把发展社会经济与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需要和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是教学内容上要协调一元文化和多元文化之间的张力关系。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创性和存在价值,都是为特定的群体服务。因之,教学改革必须体现多元文化思想。针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城市文化的倾向,许多边缘文化、弱势文化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的现状,应重视多元文化课程建设,进行多元文化教学。多元文化可在尊重学生文化背景差异的基础上,更主张为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发展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这既是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也是它的归宿。

三是要正确处理好课程结构上统一性和多样性之间的张力关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政策,这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和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是现代课程理论与我国现实国情相结合的合乎逻辑的发展方向和必然选择。“三级课程”的管理政策,反映了一种顺应时代要求的改革理念,即教育必须主动适应当代社会进步对培养高素质的各级各类人才的紧迫需求,教育必须主动适应受教育者的当代特点、个体及群体之间的差异,真正使受教育者得到自主的、全面的、持续的发展。因此,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三级课程”

管理体制,既体现国家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又为各地发展留有时间和空间。在新课程计划中,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开发被提到日程,逐步将一部分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权力下放给地方和学校,让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有更多的参与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机会。“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运行,为课程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文化发展的特殊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同类推荐
  • 正心:传统文化与人格养

    正心:传统文化与人格养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读传统文化中正心修身的学问,以让今人借鉴。全书以正心为主线且贯穿始终,提出八德是人格养成的八大支柱,以教正心是塑造人格的道场,四个步骤是人格养成的方法,三境界是人格养成的目标。在这五个主题之下汇集了历代圣贤的教导,穿插着耐人寻味的小故事,更通俗易懂味、易于理解。
  • 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实用企业文书写作大全

    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实用企业文书写作大全

    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实用企业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实用企业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实用企业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实用企业文书写作大全
  • 用心爱: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用心爱: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师已成为社会的主人。教师的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他们在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发展做出贡献的过程中,自己也相应得到发展。这样的一致性使教师的劳动热情得到极大的激发,他们主动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自觉履行师德的规范要求,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而竭心尽力。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师依法执教,享有社会赋予的各种权利,同时履行相应的义务,这种权利与义务、道德与利益的统一,也是社会主义师德平等性的重要表现。
  • 大学生GE阅读(第4辑)

    大学生GE阅读(第4辑)

    《大学生GE阅读(第4辑)》以“人文情怀、学术精神”为宗旨,以通识教育为主板,以文、史、哲、艺、政、经、法、社等学科为重点,陆续开设“大学讲堂”“博士开谭”“专题专论”“评书评人评事”“海外文摘”“网上撷英”以及“反馈与批评”等栏目。文章以栏目为单元,以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政治、经济、法学、社会学为序次,举凡论文、散文、书评、随笔、讲演稿、谈话录等,文体不拘,文风不限。编者诚心虔志,企盼有创见、有发现、有风骨、有格调之文章,希望与同仁同道共同开拓一片中国大学生喜闻乐见的通识天地与文化乐园。
  • 两汉风俗观念与社会软控制研究

    两汉风俗观念与社会软控制研究

    风俗是长期相沿、积久成习的社会风尚,对社会政治的整合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是一种软控制。两汉时期是中国传统风俗观念的形成期。本书通过对两汉时期的风俗观念进行政治文化考察,探讨两汉风俗观念和社会软控制之间的联系,可以认识到:两汉士人及统治者往往从政治文化角度来阐释和理解风俗,比较偏重于探讨和处理风俗与政治之间的相互关系,试图通过美化风俗来实现对社会的软控制。因此,两汉风俗观念表现出比较鲜明的政治文化特性。
热门推荐
  • 成为顾少白月光的日子

    成为顾少白月光的日子

    惨遭背叛后,许宓转头搭上了顾家三少的船。从此盛京皆知,顾三少有个小宝贝,旁人打不得骂不得,只能哄着。后来,顾三少有了新宝贝,众人唏嘘不已,直到——许宓被一大一小堵住了家门口,小的那个揪着她的裤腿撒娇喊妈妈。许宓在风中凌乱。她什么时候有个孩子了???她说:我没兴趣当后妈。大的那个丢给她一张亲子鉴定书,许宓扶额叹气。得,这孩子的妈,不当也得当了。吃瓜群众纷纷打脸,事实证明,宝贝还是那个宝贝,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
  • 惊天巨人

    惊天巨人

    夜深了,北武当山道祖庙老子大殿内,气氛十分神秘。童颜鹤发、道骨仙风的黄石公端坐椅子上闭目养神,他的身后是高大的老子坐姿塑像,身旁是香案,香案上燃着几支蜡烛。一声门响,美丽绝伦、身材修长、身穿青色衣裙的黄英走了进来。她将门掩上,走到黄石公面前,低声问道:“父亲,唤女儿何事?”黄石公睁开双目,观察一下周围,压低声音说:“英儿,为父唤你前来,要派你完成一件机密要事。你可记得五年前在博浪沙攻袭始皇、后在下邳拜父为师的你子房师兄?”黄英点头说:“记得。”黄石公说:“你子房师兄现在龙门山青锁镇隐居读书。
  • 不知所措想知你

    不知所措想知你

    年少时藏起的手链,成为了寻找亲人的唯一途径。简怜特意考取了古域的大学,一来找亲人,二来躲仇人,三来……捡个老公回家。
  • 第七连:丘东平作品精选

    第七连:丘东平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祸国妖妃:偏执王爷宠上瘾

    祸国妖妃:偏执王爷宠上瘾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原以为能携手到老,结果她却听信谗言,另嫁他人,狠心背叛了他。看着他满门被斩,看着他死于箭下……她悔恨不已。重活一世,望着他清瘦的背影,她发誓绝不重蹈覆辙,她要倾尽所有来爱他。
  • 都市极品妖孽天才

    都市极品妖孽天才

    【最火热新书】是什么,让富二代惨遭打脸? 是什么,让校花美女紧追不放? 又是什么,让一个落魄少年从此走向一条装逼的不归路? 一切,尽在书中!ps:不求帅气惊世界,但求装逼无极限!
  • 少儿谜语故事大王

    少儿谜语故事大王

    《少儿谜语故事大王》以少年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从历代大量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谜语故事中精选整理而成,这些故事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在每个故事后面,设有“友情提示”引导读者找出正确答案,随后是“聪明屋大揭秘”列出谜底及分析。《少儿谜语故事大王》是广大灯谜爱好者、青少年学生工作学习之余增知益智的最佳读物。
  • 史莱姆之王

    史莱姆之王

    拥有软泥怪身体的主角和各种各样的异世界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没有我写不进去的,只有你想不到的,手动滑稽。咳咳,爱恨情仇,人谋心计。别样的异世界之旅现在展开!
  • 中华国学典故知识大全

    中华国学典故知识大全

    典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智慧的浓缩。在日常交往中,我们如能熟练恰当的运用典故,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精炼、更富感染力;在文字表达上运用寓意深刻的典故能起到言简意赅和画龙点睛的功效。本书编者在编写过程中不仅对典故进行了解释,还点明了它的出处。阅读典故故事,了解他们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学到很多国学知识,还可以感受到经史子集各自独特的魅力,增加学习的趣味。
  • 马克思主义哲学评论(第1辑)

    马克思主义哲学评论(第1辑)

    《马克思主义哲学评论》力图以评论的方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于评论中见时代之思想,睿智之对话,生动之现实,为本刊理想与追求。为此,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您的见证,还有您的参与,进而使改变现状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