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4900000001

第1章 绪言(1)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期待

救亡意识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集中体现了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之下,勇于面对现实的进步知识分子共同的思想和心理状态。这种深沉的救亡意识是他们通过反思历史和观照现实所产生的忧国忧民的社会意识,是他们力求突破现实和历史的局限、积极进取的思想意识,是他们对祖国民族的命运、民生的疾苦的关切而升腾出的一种责任感。正是这种强烈的责任感,这种流动于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的救亡意识,使他们能够了解人民的悲伤和疾苦,听到民族的呻吟和怒吼,推动着救亡运动向更高的层次跃进,推动着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努力寻找救亡图存的先进理论,而20世纪前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的导入,使中国人看到了自己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的新理念,也成为中国无数社会成员共同表达的主题思想。本书试图从经济思想入手,重新阐释这种主题思想形成的原因和结果。

(一)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交织着忧患与觉醒的历史。侵略与自卫,正义与邪恶,先进与落后,革新与保守,民主与专制,科学与愚昧,尘锐的两极对垒,复杂的矛盾冲突,使得近代知识分子的忧患,比以往任何时代显得更强烈、持久和深刻。既然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多事之秋,那么,“国势危急,岌岌不可终日,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如何救亡图存,就成为近代知识分子忧患意识的核心内容。

外敌入侵隆隆重炮声,封建王朝“忽喇喇似大厦倾”的严酷现实,迫使知识分子从皓首穷经的封建学术牢笼里跳出来,寻求“炼石补天”之术。

从“药方只贩古时丹”的龚自珍开始,一些士大夫“诵史鉴,考掌故,慷慨论天下事”,他们“经世致用”的主张,曾经是近代中国最早的救国方案。恪守考据学的龚自珍、魏源何故醉心于经世之学?尽管我们尚未发掘出令人置信的最初动因,但有心的学者早已发现,在近代中国进入“二千年来未有之变局”的转折关头,“大忧”、“大患”、“忧患”等字眼,多次出现在龚自珍的笔下。这种忧患,绝不只是诗人个人生活的失意和不满,而是诗人伤国忧时的真实写照,是诗人愤慨于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同情民间疾苦的直接反映,是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拯救祖国危亡心情的自然流露。他异常清醒地认识到清王朝已历史地进入它的“衰世”,看到了它内在的矛盾和危机,人民的痛苦和期望,并执着地宣传变革的措施和主张。

如果说龚自珍的忧患多因触及清政府的腐败而产生,那么林则徐、魏源的忧患则多因外来的刺激而勃发。魏源在为后世所称道的《海国图志》原序中就明示自己的创作动机:一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二为“忧患与发愤”,“愤与忧,天道所以倾否而之泰也,人心所以违寐而之觉也,人才所以革虚而之实也”,“凡有血气者所宜愤悱,凡有耳目心知者所宜讲画也”,在魏源看来,忧患意识为一种精神动力,靠着它国家方能安定,人民才能觉醒,才能讲求攻夷、制夷之道。这里,魏源也为我们传递出他的海防思想、经世思想,亦多由愤悱、忧患而产生。鸦片战争中的林则徐,更是怀着强烈的忧患置身于反侵略斗争,直到临终前还向国人敲响了忧患的警钟:“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正是这种萦绕于心中的忧患,推动着无数知识分子走上救亡图存的道路。

近代中国每添一份灾难,知识分子心灵深处就多加一份忧患,救亡图存运动随之走向一个新高潮。人们不会忘记,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逐渐演变为一场相当规模的政治运动,其界标是甲午战争,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又转化为知识分子的忧患。谭嗣同有诗鸣道:“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在维新志士那里,这种忧国伤时的言论比比皆是。梁启超早就走出学堂,高声疾呼:“痛乎哉!以吾中国四万万戴天履地,含生负气之众,轩辕之胤,仲尼之徒,尧舜文王之民,乃侁侁,忍尤攘垢,然为臣为妾、为奴为隶、为牛为马于他族,以偷余命而保残喘也。”巨大的忧患又升腾为知识分子一片救亡图存的呼号。康有为指出人民的苦难、祖国的不幸已达于“举四万万圆颅方趾聪明强力之人,二万万方里膏腴岩阻之地,而投之不测之渊,掷之怒涛之海,悬诸绝涯之下,施以凌迟之刑,羁以牛马之络,刲之缚之割之鬻之”的极度悲惨的境地,再不大声疾呼,揭鼓长号,发愤为难,救亡图存,“则是真死亡矣不可救矣!”维新志士凭着敏锐的政治头脑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自古一统,环列皆小蛮夷,但虞内忧,不患外侮”,“故国民之忧患心与争竞心,遂益不振矣”,因此,“如欲存中国则不可不和众,不可不多人”,把忧患意识从知识分子群体狭窄范围,推向更广阔的社会领域,激起全民的“畏惧心、扞卫心、团结心,与一切勇猛精进心,则中国之前途,庶有望乎!”得力于维新爱国志士的积极努力,才出现了“以爱国相砥砺,以救亡为己任,其英俊沉毅之才,遍地皆是”的局面。

粱启超在回忆这段历史时说:“甲午以前,吾国之士大夫忧国难,谈国事者几绝焉。自中东一役,我师败绩,割地偿款,创钜痛深,于是慷慨爱国之士渐起,谋保国之策者所在多有。”尽管这种说法不无偏颇之处,但至少为我们透露出一个信息:维新志士所以风起云涌,是战争带来的巨大忧患。

虽然以振兴国家民族为目标的戊戌变法功败垂成,但他们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和影响了一代知识分子和爱国群众,促成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潮流。风气即开,一泻千里,“如万流潏沸,不可遏抑”。连外国人当时也不得不承认,中国人对“国事漠不关心的时代过去了”,“改革一日不完成,他们不会一日休止”。

一个充满忧患意识的民族是伟大的,一个洋溢着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群体不会自甘沉寂。戊戌变法后涌起的知识分子,虽经历了不同的时代,代表不同的阶级,但激励他们走上救亡之路的“原始冲动”,仍是他们观照国家民族的现实而产生的忧患,仍是中国文人传统思想中的济世思想的体现。孙中山青年时代就矢志不渝“拯斯民于水火之中,而扶华夏于分崩之际”,“独恐志愿宏奢,力有不逮”,才使他奋发不倦;鲁迅自民国初年袁世凯窃国以来,他“无日不处忧患之中”蓄之愈久,其发愈烈,深沉的忧患终于迸发出震撼人心的“救救孩子”的呼号;同时代的***,更是密切关注着辛亥革命后政治形势的发展,革命后的第二年,正当人们欣喜若狂,欢呼“共和万岁”之际,***则相反表现出冷静而深沉的忧患,写下了着名的《隐忧篇》和《大哀篇》。带着这种深沉的忧患,重新探索艰苦卓绝的救亡之路……,这就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基于生生不息的忧患意识的推动,而献身于救亡运动的历史。

正如没有生命的阻力,人就不会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一样,没有忧患,人也不会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只有在忧患中才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才能在痛苦甚至忧伤中奋发向上而不是消极和绝望。近代爱国知识分子在救亡中虽有无数次的失败但没有一次是绝望的结局。即使蒙受巨大的冤屈,林则徐仍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千古绝唱;谭嗣同面对屠刀,让人看到的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感人形象;陈天华自尽生命为的是感撼人心。这是一种什么力量?是一种积极入世而不是消极出世的力量,是在严酷的现实中不甘屈服而坚持抗争,不甘沉寂而力争奋发,不甘沉沦而积极进取的力量。从他们的形象被世世代代相传的事实中,足见他们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人格的象征,成为一个国家、民族的心理氛围。那种单纯把知识分子说成积极入世和消极出世双重人格的流行观点,恐伯失之片面。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已跨入了新的时代,近代爱国知识分子仍为人所注目和称颂的内在原因。

(二)

在中华民族进入20世纪的最初岁月里,那些忧国忧民而又锐意进取的知识分子不能不对呼啸而来的新世纪作出应有的判断和反应。历史的转折召唤着他们毫不倦怠地探索个人、民族、国家在未来世界中的座标。

作为这种探索的一部分,创建“少年中国”和“青年中华”便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自觉承担的历史使命和竞相阐发的理论命题,集中反映了这一代人随世纪更替的自觉意识。“少年中国”和“青年中华”既区别“天下中心”自居的古典中国,更一扫“老大国”的暮气沉沉,追求中华民族精神的青春化。

史料显示,“中国”在最初和相当长的时期内主要是用来形容和比拟中华文化的权威地位的象征性词汇,代表的是一种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她不仅意味着自身在地理版图中处于世界的中心,更深刻的内涵是指与周边民族或邦国的文化比较中的领先地位。这种领先地位,不是一般意义的差距,而是文明与野蛮、开化与封闭之间的截然对立与分野。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说:““中国”或“华夏”与“夷狄”——这种区分是从文化上来强调的,不是从种族上来强调的。中国人历来的传统看法是,有三种生灵:华夏、夷狄、禽兽。华夏当然最开化,其次是夷狄,禽兽则完全未开化。——人们或许说中国人最缺少民族主义,但是我认为这正是要害。

中国人缺少民族主义是因为他们习惯于从天下即世界的范围看问题。”也可以说,“中国”在古代并不具备民族国家的涵义,而是“天下主义”或“文化主义”。因此,作为古代文化帝国的中国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一直不需要和不曾想到民族国家的国体名称,而只是作为世界文化中心的“中国”而存在。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以其辉煌的成就为世界的进步作出了贡献,那种“万邦来朝”的恢宏盛景也进一步强化了其“世界中心”的地位。

世所公认,“近代以前的各种文明中,没有哪一种比中国的文明更先进,更优越。”然而,1840年鸦片战争后,这个伟大而又崇高的“中国”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震动,也迫使知识分子重新认识世界和中国。在鸦片战争前后的历史转折时期,首先感受到这个新时代来临的要数龚自珍、魏源等人。他们上承黄宗曦、顾炎武,下启康有为、梁启超,开“慷慨论天下事”的新时代。龚自珍对西方国家的状况近于无知,但对晚清“呼喇喇大厦将倾”的现实刻画,让人感受到圣武之后清朝的“末世”与“昏世”来临。

因而,在踏上中世纪的门槛上,龚自珍赢得了与西方的但丁相比肩的位置。魏源、林则徐等代表了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代人。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使国人开始了解外部世界的基本轮廓,认识到自己不过是自己整个世界大家庭的普通一员,甚至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远见卓识。但《南京条约》后中西表面上的相安无事又使晚清统治者“雨过忘雷”。龚自珍、魏源的警世之言犹如一颗石子投入水中,溅起几朵浪花又转入平静,正统士大夫又在“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昏昏睡去。

在依然弥漫着华夏优越感的氛围中,洋务派属于比较清醒地认识到世界大变局的群体。李鸿章有代表性地把这种大变局描述为“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械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类似言论在这一时期相当普遍,一时间“变动”、“变局”、“变端”、“创事”、“创局”等概括性术语应运而生,体现着一颗颗恐慌不定的心灵。应该看到,没有这些上层洋务派官僚的危机意识,洋务新政能持续30年之久是不可思义的。然而,在“中体西用”平台上放射出的“同治中兴”之花,其目标无非是梦想再现康乾盛世和三代之隆,并没有认识到中国与西方差距的本源。正如梁启超所言:“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但梦醒时分未必是理性自觉的开始。维新派把自己的理想与封建皇权捆绑在一起,始终未能结出君主立宪之果。发生在19世纪末年轰轰烈烈的百日维新运动无法胜任使中国走出中世纪的任务。曾为一代人之师表的康有为在其晚年竟成为封建皇权的卫道士。开辟历史新纪元、建设新国家的使命历史地留到了20世纪。

同类推荐
  • 品商人

    品商人

    品读商人,也就是研究有钱人。研究他们为什么能赚钱,为什么会经商,会做生意;研究他们这种智商、能力是天生就有的,还是后天培养的,是靠自我奋斗、挑战创新取得的,还是靠上天给予的。不同省份、不同国家的商人性格大不一样,他们经商、做生意也各有门道。掌握了各类商人的特点就可以有的放矢,顺势而为,把买卖做成、做好、做大。如果不了解对方,就很难交上朋友,更谈不上合作,即使谈成的生意也可能做不好。品商人,悟商道,这是经商的第一步。
  • 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稳定性研究:基于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的比较(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稳定性研究:基于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的比较(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围绕中东欧和独联体16个转型国家国际资本流动的现状、影响因素、在银行体系中的作用机制和资本流动逆转与金融稳定性关系四个主要方面,为同处于经济转型和金融开放中的中国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 中国经济的再平衡

    中国经济的再平衡

    我们今天看到中国的实际情况,绝对不是一切都很美好,而是有很多需要重新平衡。外国人看中国真的是很美好,每年百分之十的经济增长率,但是我们生活在这边的老百姓的消费其实很低。对中国人来说,加入WTO、对外开放,是造就过去十年经济成就的主要原因。而这也使得通胀率升高和房价上升,造成老百姓生活上的困扰。过去三十年历史发展是很简单的。前十五年我们在处理国有企业,之后利用垄断、法律保障禁止别人的竞争,把大的国有企业还是把在手上。然后对外开放,鼓励跨国企业到中国加工贸易,通过这样把中国制造推向全球,使得老百姓有很高的就业机会。以后增长模式要开始改变,不要再老是在追求对外卖东西,我们应该国内生产再自己卖,这次“十二五”的规划也是在做这件事情。
  • 败走中国

    败走中国

    今天繁荣兴旺的中国市场吸引越来越多国外企业的目光,同时也已有不少中国企业走上了海外扩张之路。进入一个新市场总会面对未知的风险,如果总是依靠自己经历的种种失败来获得宝贵教训,这种高成本的做法是一个企业的“不能承受之重”。“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阅读本书,能够启示后来者少走弯路。
  • 每天学点金融学

    每天学点金融学

    金融学本来就是一门来自生活的科学。从银行存款到银行借款,从物价上涨到利率调整,从基金股票到外汇期货,到处闪现着金融学原理的影子。本书通过许多浅显易懂的故事,贴近生活的内容,以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把金融学的知识向读者一一讲述。使读者既不感到枯燥乏味,又能在轻松阅读中学习金融学知识。
热门推荐
  • 杂剧艺术下(生命百科)

    杂剧艺术下(生命百科)

    有路在青霄内,又被那浮云塞闭。老兄也百忙里寻不见上天梯。(许达云)仲宣,你看那一林红叶,三径黄花。一林红叶傲风霜,如乱落火龙鳞。
  • 网游之枪舞

    网游之枪舞

    一道耀眼的白光过后,张重发现自己已经置身一个叫风铃渡的小山村中,周围人群迅速多了起来……最酷的《第二世界》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游戏!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异次元生存法则

    异次元生存法则

    他因作死而被系统选中,幸运地成了宿主当异次元世界化作游戏场景,丧尸屠城、恶魔召唤、机械交锋、鬼神争斗......然而游戏的一切是影射现实世界的一面镜子,你是要主导自己的游戏轨迹?还是被游戏擅自主导人生?
  • 你家王妃开挂了

    你家王妃开挂了

    相传,上古音家的治愈术可治百病解百毒,上古音家的机关术无人可解乃帝王建墓的必备人选,上古音家的攻御术以一敌万乃开疆扩土的最好武器。一个国家如何快速的发展,首先要有人,重点是要有钱,男主很认真的保持了这两个特点以至于树大招风患了奇毒九死一生,只有找到传说中的音家嫡子才能挽回一命。说到底,是运气好,巧了,音家嫡子下届寻音,到底是邂逅呢,还是邂逅呢
  • 绵情雨城

    绵情雨城

    来自乡下的高中新生,在进入浮华的大城市中;在即将迎来新的生活时;在巧遇一个让自己缠绵悱恻的人时,他单纯的心开始被逐渐的冲破。在对方又十分的与自己不合时,他能做的只是默默的渴求着这段感情得以回应。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一切都会因自己的真诚而发生变化。
  • 天录之七神传说

    天录之七神传说

    生存还是生活,从来不是一个命题。而是命运!活下去,活得更好。这是夜的认知。打破囚笼,打破命运,这是种族的认知。光明,黑暗,这是世界的认知。
  • 暧婚少妻

    暧婚少妻

    左暧,豪门左家的掌上明珠,宝贝疙瘩,她霸道蛮横,颐指气使,有着公主的单纯和娇纵,她以为自己可以肆无忌惮地下去,却不料父亲再娶,继母相逼,貌似柔弱的姐姐更以诡计设陷,她被众人指责唾骂,身陷囹圄,唯有他,温柔地牵起她的手,将她纳入怀中,尽心呵护。傅淮,白日里他是商业帝国F&Z的传奇总裁,暗夜里他是威震四方,手段残忍的老大,然,生性凉薄,阴毒狠厉的他,却有着致命的软肋,那便是左家暧宝,她喊他蜀黍,他爱她,娶她,把她放在心尖儿上宠,他发誓,竭尽此生,也要守着她,护着她,不让任何人欺负她。一句话,三十二岁老大以黍之名暧宠懵懂少妻的婚恋诱惑史,有点虐,非常宠。
  • 脑海群岛

    脑海群岛

    夏潮生出生于1928年的杭州城中一个小康之家,那晚恰逢钱塘江涨潮,夏蕴岚在产房外来回踱步,口中念念有云“海上明月共潮生”,女儿的名字就定了。夏太太说:“太男孩子气了,把生换掉,叫潮心,怎样?”夏太太有个妹妹不幸早夭,闺名里有个心字,那时她就决定以后的女儿名字里一定要也有个心。夏蕴岚说:“夏潮心,那不成了瞎操心?你这女人有没有脑子?”夏太太一想也是,她不满意丈夫对自己说话的态度,翻个身不理他。
  • 深衣考误

    深衣考误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