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5900000005

第5章 冥想的意义(2)

冥想是撤回心意的方法,通过冥想心意得到休息、恢复精神。这样的撤回可以被称为自我不依附。这一自我不依附能够增进心意的感知能力,并产生一种清晰的自我感知。对一个人是谁以及被要求做什么会有清晰的看法,这对于维护生活的平衡是至关重要的。自我不依附赋予一个人以创造性,并使他充满生命活力。

一个疲乏的心意只能重复和模仿同样的旧思想和行为,而充满活力的心意则能达到新的意识高度,发现面对生活挑战的新方法。英语中meditation(冥想)一词来自拉丁文meditari,这词来自同样的词根,意思是“医治”。冥想的实践调整过程,可以恢复我们的安宁——身体的、精神的和灵性的。

正如音乐那样,调子之间的停顿令人愉悦,同样地,冥想提供让我们的活动愉快的停顿。正如食物提供给身体和心意,冥想提供食物给灵魂。这世界可以谈论爱、慈悲和同情,但爱是一个误称,除非爱能够通过冥想从自私的依附中摆脱出来。

冥想是灵魂的呼吸,没有了呼吸,我们首先是灵性的死亡,渐渐地会疏远我们自己内在的存在,接着就是心理和生理的死亡。

冥想克服了对死亡的恐惧,而死亡是所有恐惧的根源。这一最初的恐惧呈现出不同的表现:焦虑、沮丧、占有、依附、厌恶。我们一旦把身体作为最后的东西来对待,恐惧就产生了。冥想揭示了身体和心意只是灵魂自我实现的工具,它们自己是绝不会终结的。冥想哲学教导我们,除非我们接受身体死亡的必然性并为此做好准备,否则创造性的生活是绝不可能实现的。生活的愿望和死亡的愿望相对应。

在冥想中,我们原来的自我慢慢消失,而在新生的自我中重生。我们要使神经病患者逃离死亡的愿望,只接受生活的愿望。因为他们一旦受挫,就很有可能成为自己恐惧的牺牲品。冥想教导的是一种深度的自我意识,以致我们认识到:我不是这个身体,它属于有机世界的秩序,屈从于机械法则。感情和情绪都是心理上的。我的私我(我慢,ego)只是一种心理功能。我是真正的自我,这个自我超越了一切的极性和张力。我的呼吸是属于宇宙的呼吸,我的眼睛是太阳和月亮。我是在每一个人心中照耀的普遍的自我。

冥想使我们从心意和身体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并将我们提升到无限自我的巨大领域中。通过燃起我们之中的意识之火,烧尽我们之中无用的、虚假的一切。商羯罗将冥想比作点燃知识之火的摩擦源:“通过不断地冥想(比作点火柴)燃起了知识之火,这种知识之火会完全烧尽无明之燃料。”生活受困于痛苦和苦难。苦难(苦)是佛陀关于世界信息的四圣谛的第一谛。悲伤,实际上是我们降生在世的代价,它同时折磨着身体和心意。任何可能被视为照亮我们尘世生活的快乐都是无常的,具有欺骗性的。每一份享受都被难以忘怀的恐惧推动着。富人担心盗贼,美人担心容颜改,健康的人担心疾病,有学问的人担心对手,贵族担心耻辱,善良的人担心诽谤。然而人们不知怎的,在短暂快乐的狂想曲中都忘却了这一残忍的事实。

我们为什么受苦?有人把它归因于运气不好,归因于星相,归因于上帝的惩罚,也有人把它归因于外在环境。根据瑜伽和吠檀多的知微者,苦难是自己造成的,原因有五个:失去和实在者的联系、我慢或利己主义、依附、厌恶、执著生命。失去与我们真正的自我之联系产生于“我慢”(错误的、有限的自我),这个“我慢”投射的是一个梦和幻想的世界,并迫使我们生活在那个世界之中。在“我慢”的激励驱动下,我们努力追求不可能的东西。也正是“我慢”将我们的心意两极化,创造这个善与恶、痛苦与快乐并存的世界,而利己主义生活所收获的是劳累、失败、焦虑和挫折。“我慢”越是创造一个“我”和“我的”的世界,它就越容易窒息,从而陷入一个孤立,进而准备反对它自己的实在。对我们自己真实自我的否定是最明确最简捷的解体和毁灭之路。冥想的实践使我们与我们真实的自我相联系,给我们一个实在的宇宙观,在那个世界里每样事物都处于相应的位置,让我们摆脱无尽的渴望和畏缩的束缚性生活。

冥想唤醒我们心意中沉睡的力量,就如巨大的能量隐藏在原子中,巨大的能量同样也隐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瑜伽和吠檀多的圣典称这一沉睡的心意能量为昆达里尼(Kundalini)。昆达里尼一旦被唤醒,生活就变得神圣。运用心意的力量,人就能够在科学和技术领域取得巨大奇迹。同样,心意的力量在灵性领域能使不可能的事成为可能。生命进化的故事,就是展示精神力量的故事。

对灵性自我的追求,是生活的首要冲动。这一自我的发现是我们真正的福祉和最高实现的关键。渴望不朽、渴望无限意识和渴望无限快乐,这三个基本渴望推动着所有人。通过我们的辛劳和泪水、快乐和痛苦、希望和失望、生和死,我们努力想要达成这些欲望。只有真正的自我之知识才能使这些欲望如愿,只有认识自我才有宁静、和平。自我如天空,是普遍的,通过认识自我,我们认识到我们不朽的本性。通过体验自我的喜乐,我们超越所有的习俗和限制。通过这一自我之光,我们看到一切事物都是照亮的。此生的疾病都是源于分离的生存,这种生存被相对性和变化的法则所主宰。整个宇宙都在认识自我的活动之中,这是整个研究中最振奋人心的部分。当自然法则强制我们进化并改变之时,我们称之为进化律。当我们有意识地研究自我时,我们称之为灵性探求。只有通过冥想才可能与自我进行沟通。

有些人论证说,灵性探求是逃避主义,自我知识、与神圣者沟通、出神以及至福直观,只不过是压制或升华利比多的结果。对他们来说,默观和冥想都失效了,是停滞和迟钝的。他们相信,超意识状态的经验都是由压制身体和精神冲动引起的。

“医学唯物主义者”要求弃绝灵性的探求,认为极端的责任心是由于过度刺激的神经引起的,忧郁是由于不活跃的肝脏引起的。使徒圣保罗(St.Paul)在去大马色的路上遇到的异象是可能的,因为他只是一个癫痫患者。阿维拉的圣特蕾莎(St.Teresa of Avila),这位基督教神秘主义者曾经是一个癔病患者。乔治·福克斯(George Fox)不满于虚假世界是大肠混乱的症状。灵性生活的批评者要求行动和善行,而非默观;他们要求参与世界之中而非从中撤退。他们说冥想是自私的、否定生活的。生活是行动、参与、互动、沟通。当处处都充满了苦难者的哭声时,一个人能够退而独居吗?当世界为了它的幸福而需要我们时,我们能坐视不管吗?默观者是懦夫,是逃避主义者,是以灵性追求的名义在为自己的逃避主义辩护。沉默中的冥想,是和一个人自己的私我(我慢)进行自恋式的对话——这是让有限成为无限的一种无效的努力。冥想创造了区分和孤立,并与合一、沟通相对。冥想的宁静,是麻醉的宁静。

对于这些争论,我们可以回应说:若不首先成为善,绝不可能行善。虽然生活在一起,但并不带来沟通。合一不同于大众意见和大众思想,没有冥想的行动只是反应而已。一个人的福祉,不管是物质的还是心理的,都植根于灵性福祉,所有疾病也都有其灵性上的根源。一个人的提升始于灵性的觉醒,一个人的堕落始于灵性的衰落。灵性的衰落带来道德的衰落,而反过来又为心理的、身体的衰落铺平了道路。一个人的不朽,依赖于找到灵性个体,而冥想是找到它的唯一方法。

一个认识自我的人,将成为圣人和真正的人道主义者。圣洁之礼让他有可能爱他人,只要能认识到他是其中的一员,并与他人保持统一性。这一爱的基础不是自爱,而是爱所有人之中的自我。只有圣人才能表明上帝的实在性、圣典的有效性、爱和慈悲的真正意义并关心众生的福祉。已经学会这一真理的人,认识自我的人,通过树立典范表明了对自我的认识。

我们真正的明智和福祉,不是取决于民意测验或关于社会改变的奇想,而是取决于真理的知识。社会必须服从于真理,不然就只有毁灭,而能让我们走向真理之殿的,只有冥想。让我们探讨这一内在的真理之殿,并成为认识自我的人吧。

同类推荐
  • 成功人生必知的68个理财技巧(上)

    成功人生必知的68个理财技巧(上)

    作者根据自己几十年的经验及对各金融大师们的研究,用简洁风趣的笔调概括了成功投资者行之有效的取胜策略。阐述了有关成长投资、价值投资、新兴市场、市场心理学、新投资思想、买卖时机掌握、专职损策略及如何回避风险等许多新的理念。该书对投资者极具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对取胜技巧的分析会有助于每个投资者取得成功。
  • 爱国金句

    爱国金句

    本书的名言金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这些名言金句是名家巨人心灵的直接体现,是智慧的结晶和思想的精髓,是人间智慧的高度浓缩和精华荟萃,是人生的奥秘,生命的明灯,是铀,是核,必将引爆璀璨的生命火花!
  • 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烦恼始于“心灵的反应”,痛苦源于“不满的心”。日式“佛系”快乐思考法,传授“清·简·行”的健康生活理念,帮助现代人缓解因社会压力、人际关系、资讯爆炸而带来的焦虑不安。清——清理内心多余的烦恼,感受“被欲望所驱使,感到不快乐”和“享受快乐”的两种心理状态:“快乐”是指感到喜悦或欢乐时的心理状态,也就是幸福。“不快乐”是指内心充满愤怒、恐惧或不安时的心理状态,也就是不幸福。简——简洁理性的正面思考,放下多余的执念、妄想,将合理的欲望转化为能量。行——践行重视快乐的生活方式,以“慈、悲、喜、舍”之心与世界相处,享受当下的圆满。
  • 张德芬空间

    张德芬空间

    华语世界知名心灵作家张德芬女士创建,普及心灵教育,倡导女性由内而外地成长。
  • 能言善辩(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能言善辩(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本书旨在通过故事的形式,帮助青少年同学们认识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懂得如何铸造判断是非善恶的良知的标尺,学习明善恶,辨是非的能力。认识社会的复杂性,能够正确对待长辈亲朋、传播媒体、社会流行等不同的社会影响,在生活道路上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热门推荐
  • 害羞的小蜜蜂

    害羞的小蜜蜂

    《害羞的小蜜蜂》讲述了: 有一只小蜜蜂,太害羞了。不论见了谁,她的脸都羞得像苹果一般红,而飞起来也是东躲西藏的。小 蜜蜂妈妈很着急,想让她到人多的地方去,多和大家接触接触。但小蜜蜂总是不肯,这可把蜜蜂妈妈愁坏 了。蜜蜂妈妈终于说服小蜜蜂跟着自己一起去采蜜了 。最后,小蜜蜂变得开朗了。
  • 凤语裳蓉

    凤语裳蓉

    那些在流云中演奏的传奇,那些在芬芳中漫游的遇见,那些在记忆中颤抖的誓言。我们是落日残留的余晖,我们是海风吹过的白昼。
  • 木槿风年

    木槿风年

    生活中总会有或喜或悲的小情绪,还有或得或失的体会,有成功与失败的感悟,有刻骨铭心的记忆,也有心与心的交流,就算是漫无边际的放飞思绪,也是成长的一部分。把这些片段统统放到一起,就成了一个关于生活和成长的故事。(读者群:792177724)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穿书之这个反派有点懵

    穿书之这个反派有点懵

    魏染作为一个书虫,太容易入戏,正因为这样,一觉醒来,她变成了自己唾弃了好多遍的愚蠢反派。有人把不期而遇当成早有预谋。魏染以为,爱情这东西,转瞬即逝,更何况只是一个不存在的书中世界里。后来,魏染看着略次站在她身前的男人,眉眼含笑,“许彦文,听说9月适合结婚。”许彦文看向她,眸子里都是温柔,“夫人说什么时候合适,我们就什么时候结婚。”离开书中世界时,魏染没有不舍,只是想听那人在说一句,“你在我心里从没离开”
  • 每个孩子都应该知道的世界古老神话

    每个孩子都应该知道的世界古老神话

    《每个孩子都应该知道的(世界古老神话)》由美国散文家汉密尔顿·莱特·梅彼从流传已久的中外名著中摘选、改编得来,拥有健康的基调、良好地阅读氛围、扎实的文学底蕴,迎合了多种多样的风格和口味,更重要的是,它非常的有趣。原著作者集结19世纪欧美文学领域多位大师,文学色彩浓厚,极大的拓展了青少年读者的知识面,是一本能真正接触经典文学的好书。译者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对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进行重新润色。特别是近十年,对经典文学的温故越来越受到欧美青少年家长的重视,因此本书得以多次在美、英、法、德等等欧美国家重新改编出版,深得读者欢迎和喜爱。
  • 梦回花城

    梦回花城

    一个籍籍无名的穷小子怎么在孤身一人的环境下,怒斗美女经理?又怎么在莺莺燕燕的一群美女领班中脱颖而出?又怎样在1年内连升六级,从一名行李生升到部门经理的?
  • 终极妖孽狂兵

    终极妖孽狂兵

    云海市,西山烈士陵园。天空一片阴暗,伴随着滚滚的雷声,绵绵细雨,坠落在大地。山下……
  • 末世之反派不作为

    末世之反派不作为

    作为末世中反派中最强的存在,她不仅被取名小蚂蚁,更是在对外界一切懵懂无知时被连哄带骗直接重塑三观……重生者:喂喂喂!这剧情发展不对劲啊!反派你怎么逐个把你前世的敌人给攻略了!小蚂蚁(吧唧吧唧吃东西):我不知道,不要问我,告辞!
  • 死了都要爱

    死了都要爱

    两个大学生,男孩很普通,而女孩是校花。两个人相爱了,女孩子的父亲反对,同学们也有意见。两个人仍然一如既往地相爱。后来,男孩得了癌症,他们却更相爱。这个令人感慨万千的爱情故事究竟会有一个怎样的结局呢?耿乔升的名字早就丢了。耿乔生的名字掉在“耿长脖子”里好多年了。耿乔升三个字,就像野外泥泞小路上的一块垫脚石,几乎每个路人都要踩一脚。你踩我踩他也踩。越踩越矮,越踩越矮,渐渐地,它就装在稀泥的口袋里,没影了。这些路人先前是孩蛋子,后来是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