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5900000007

第7章 冥想的目标

冥想的目标是与终极实相交流或合一。不同的思想体系、不同的宗教,以不同名字称呼它:对上帝的至福直观、涅槃、觉悟、开悟、独存(kaivalya)、个体灵魂(萨克蒂)与超灵(湿婆)合一、自我的知识或梵知、臻达内在的天国、往升净土、获得“重价珠子”等等。这是所有生活目标的目标。对这一目标的渴望让人有别于其他低于人类的动物。一个古老的梵文诗节说一个不渴望神圣者的人,只是一只具有人形的动物。室利·罗摩克里希那说:“一个人生为人身是罕有的荣幸,他如果无法在今生觉悟上帝,他的诞生就毫无目的。”当所有的生活目标不服从于这一至高目标时,就表明它们是具有破坏性的。

吠陀知微者提到四个生活目标,即:世俗和神圣的知识、世间繁荣、满足合理欲望,以及自我知识。自我知识是所有目标的顶峰。财富和繁荣在它们不被用于自我知识时,就会产生幻觉和幻想。道德和伦理,当它们不是为了自我知识时,就会退化成开明的私我(enlightened ego)。艺术和美学,当它们不反映普遍的自我之统一性时就退化成混乱。科学和技术,当它们不是为了这一目标时就表明是自我毁灭的危险武器。

另一个吠陀诗节说,为了家庭,一个人应该牺牲他自己的私利;为了国家,他应该牺牲他的家庭;为了世界,他应该牺牲国家;为了自我知识,他应该牺牲一切。欲望的任何对象当它不反映自我之实在时,就为死亡之影所萦绕。

根据《奥义书》,达到这一自我的必有一死的人,是不朽的。在追求这一自我知识中,我们突破了不同的意识层,剪断了私我的构造,直达我们真实的本性。自我知识无法用言语描述,但获得之后我们就绝不会再是一样的。这一知识似乎使得我们和宇宙其他部分分离之墙消失了。主体和客体、认识者和被认识对象、看者和被看对象的二元性,在一种无法描述的广阔无比的绝对者中全部融合了。对时间和空间的意识消除了,因果束缚也被打破了。通过自我知识,我们发现真正的我们是谁。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任何牺牲都不为过。在这一冒险中,没有什么努力会失去或浪费。《薄伽梵歌》在赞美自我知识时说道:

不因可爱而高兴,不因可憎而沮丧,智慧坚定不迷惑,知梵者立足梵中。

自我不执著外在接触,他在自我中发现幸福;用梵瑜伽约束自己,他享受到永恒的幸福。

接触产生的享受,有起点,有终点,它们是痛苦的根源,智者不沉溺其中。

在身体获得解脱之前,在这世上,能够承受欲望和愤怒的冲击,他是有福的瑜伽士。

自我知识是不朽的,是有灵性的,绝不是物理的。它并不意味着死后去某个地方或获得某种新的东西。正是这一发现,让我们看到每个人的灵魂是完全一样的,是普遍的自我之焦点。自我知识是所有灵魂的灵魂。生死影响身体和心意,它们都有一个开始和自然的结束。天堂地狱的经验全都属于心意,心意带着它的欲望产生我们的身体。如果我们真正的本性是必有一死的,那么我们绝达不到不朽。

灵魂在诞生时被创造并永存,这一学说是缺乏理性基础的,因为它并不揭示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在身体、精神、道德和灵性领域的不平等。把这些不平等归于上帝的意志,就是让上帝成为残忍的上帝。根据教育和环境来解释它们也是不充分的。天堂里永恒快乐的学说是违背逻辑的。根据时间,任何永久的生命都是无理性的。

此外,永罚说和上帝爱其创造物的说法不一致。根据这一观点,既然绝大多数人都是作为罪人而死,那么他们死后必定会受折磨。相信灵魂因为几年的犯错而遭受永罚,这违反了理性律令。

我们不能说生命随着死亡而终止。只有灵魂的不朽才给予稳定性,才给予我们生活的希望。所以,《吠陀经》劝告说:“认识你自己,放弃所有其他徒然的话。”根据吠陀知微者,自我知识比子女、财富以及其他宗教规定的功德都更为宝贵。《羯陀奥义书》警告我们:

这里的和那里的同一;那里的和这里的同一。在这里看到不同的人,从死亡走向死亡。

无论存在什么,整个宇宙都震动,因为它产生于梵,梵是它的存在根基。这个梵是一个巨大的、恐怖的东西,就像一个威严的霹雳。那些知道它的人将变得不朽。

有一个至上的统治者、众生中最内在的自我,他让他的“一”成为“多”。永恒的快乐属于智慧者,而非其他人,智慧者在他们之中看到他。一个认识自我的人拥有自由的灵魂。他的自我知识使他摆脱了欲望、恐惧和死亡。身体的生和死对他来说没有意义,生死的变化就像换一件外套或者就像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那样简单。他对众生的慈悲是无限的。他享受这个世界,把这个世界视为唯一的、普遍的,实在之动态展示。他就像一个知道他所见的就是魔术表演一样的人;他不把它视为真实的,却又欣赏这个表扬给予他心灵的满足感。他意识到自己通过了心灵的感受,通过了脚的行走,通过了嘴巴的品尝,也通过了心意的思考。他把他人的痛苦和快乐视为自己的痛苦和快乐。他是自由的,但并不反复无常;他是自发的,但并不习惯于放任。他并不实践冥想,但冥想总是跟随着他。他经过努力获得的谦卑、无私、纯洁和仁慈的德性,现在就像珠宝一般装饰着他。他的身体成了一个活的、运动的庙宇。自由灵魂的知识是真光。他的灵魂出自更纯粹、更光辉的身体,就像一条蜕了皮的蛇。就像倒入牛奶中的牛奶与原来的牛奶合一,倒入水中的水与原来的水合一,倒入油中的油与原来的油合一那样,吸入梵的自由灵魂与梵合二为一。

自我知识,作为冥想的目标,是对所有实在之实在的上帝包容的一切,直接的觉悟。经典只是对上帝给予不同的建议,而非对上帝的描述或经验。哲学是思辨的。情绪和情感起伏不断。没有一个能消除我们的疑惑,并为上帝的存在提供一个最后的证明,只有直接的觉悟才能消除一切疑惑。

直接觉悟使得我们面对面地看到上帝,超越哲学、神学、情绪、理性和其他宗教结构。没有直接的觉悟,我们就可能会犯虚构实在者的错误。直接觉悟就像我们用自己的眼睛看乡村,而非从他人那里听到,或在书报上读到它。随着直接觉悟的降临,所有的宗教语言都消失了。单一神论、多神论、二元论和非二元论——这些词在这一阶段没有更进一步的用处。灵性探索者发现,在庙宇、教堂、圣祠、朝圣地寻找的上帝,也就是终极实在,他无时无刻不在心中。他曾经寻找的上帝也在找他。冥想是唯一达到直接觉悟的方法。

直接觉悟是灵性探索的目标。这一觉悟不止是盲目的信念、理智的确信或情绪的震颤,它是通过与之合一从而认识到实在,并且是对整个心意的整体性回应。

但认识不止是相信,未加确证地相信某东西,只是接受他人的信念而已,我们相信的是我们并不真正知道的东西。推理也不是认识,它始于怀疑,也终于怀疑。推理可以表示可能性或然性,但绝无法达到确定性。

以理性的名义,我们做着理性化的工作。所谓的理性确信,是服从群体本能的精神过程的结果。传统和习俗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并决定我们称之为理性的内容。

上帝的实在性无法通过理性来证实或证伪。情绪经验构成不了直接的觉悟,它们来了又去了,并且常常只是情感主义的结果。这样的觉悟没有持久的价值,因为它并不起到转化的作用。

通常,我们通过包含倾向的心意之棱镜感知一切。直接觉悟就是如其所是地,而非根据我们认为的去感知事物。它的有效性依赖于三个因素,即:经典、理性和个人经验。经典向灵性探索者提供了灵性假设,但它们无法替代直接经验,就如一个乡村,不管在书中被描述得有多好,都无法替代人用眼睛去看去感受。所以,在经典中所学到的必须经过严格的推理的检验。诚实的怀疑必须得到解决。最后,在理智上确信所学习的内容之稳定性之后,灵性探索者还必须反复地冥想它。

真正的直接觉悟,既非经典,既非推理,也非经验能独立创造的。单单依赖经典的人,会变得教条。推理会隐藏一个人欲望的合理化,即:人会使用理性去证明他想要证明的东西。个人经验本身也可能具有欺骗性,因为它也许只投射个人观念。但是,当三个要素共同导致同一结论时,我们就可以确信已经达到了直接觉悟。

直接觉悟并不依赖于超自然权威,因为这种超自然权威可能为科学所动摇;它也不依赖于历史证据,因为历史证据可能会与新的发现相矛盾。于是,直接觉悟带着它自身不可抗拒的证言,让我们所有的疑虑消失,保证我们的确信,并永久地转化我们。此外,直接觉悟超越理性,就如成人超越孩子;它绝不会被后来的经验所否定,并且总是有益于全人类的福祉。

直接觉悟是直觉性的。直觉是理性的成熟形式,正如理性是本能的成熟形式一样。普罗提诺(Plotinus)把直觉描述为另一种理智,一种不同于推论的东西或被称为理性的东西。安萨里(Al-Ghazali),这位11世纪波斯神秘主义者,把直觉比作直接的知觉,就如用手触到的一个个对象一样。圣伯尔纳(Saint Bernard)将直觉称之为对真理毫无犹豫的理解。圣托马斯·阿奎那(Saint Thomas Aquinas)把直觉视为给予洞见真理的官能。

但是,觉悟的经验并不是突然的启示或灵性的阵风。我们无法奇迹般地或通过代理而获得它,也没有什么捷径。获得直接觉悟的方法,就是不断地实践冥想,我们需要通过实践把理智的确信转化成灵性的觉悟。当然,实践也需要发展意识的专注,因为仅仅靠精神的鼓动并不能自动带来灵性专注,而且这样的专注要有坚定而勇敢的热情,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才能达到。实践需要和我们的思想、言语对应,也需要和目标对应。这一对应也不是自动出现的。实践对于心意的净化是必要的。

必须强调的是,自我知识或视神不是冥想的结果。冥想只是净化心、清洁知觉之门,从而揭示已经自存的东西。实在反映在纯粹的心镜中。冥想实践是必要的,降临依赖于自我顺从,而冥想实践确实是一种走向自我顺从的努力。

冥想实践不仅对于灵性成就是必要的,而且对于灵性享受也是必要的。灵性探求,是一种通向终极实在领域的有意思的旅程,在不同阶段具有许多精彩的经验。在上帝的名义下有滋味,冥想中有平静,神圣陶醉中有出神,在专注上帝意识中有喜乐,在自我献身于全人类的福祉中有欢乐。沿着这条道路行进,回报给灵性探索者的是这些无与伦比的经验。

直接觉悟是我们与实在者合一的结果。我们感知到真实的内容和实际上真实的内容之间会有区别,因为我们的感官欺骗了我们。我们知道天空不是蓝色的,尽管它表现为蓝色的。对普通人来说,一张木桌子只是一张桌子,但对一个科学家来说,它是一团电子。我们在外部世界看到的只是存在于我们之内的内容之反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一个人所认识的只是我们对他考虑到他的内容,而非那人确实如此的内容。通过冥想,我们首先在我们自己里面尝试看到实在者,以便我们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人那里看到同一实在。为了我们睁开的双眼在哪里都看到上帝,我们首先必须在我们自己里面闭着眼都看到上帝。

最初,我们走向外面世界,探索直接觉悟,在庙宇、在圣殿寻找它。但是,我们绝不会在外面任何地方找到终极者。就如一条无限向前延伸的直线绕了一圈,返回到出发点,我们也回到我们自己,在我们里面开始这一探索。斯瓦米·维韦卡南达说:

在我们之外不可能找到上帝。我们自己的灵魂提供了我们之外的全部神性。我们是最大的庙宇。客观化只是对我们在我们自己之中所见到的内容的模糊的模仿。对心意力量的专注是唯一帮助我们看到上帝的工具。如果你知道一个灵魂——你自己的灵魂,那么你就知道全部灵魂,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灵魂。意志(the will)让心意专注;某些事激发并操纵这一意志,诸如理性、爱、虔信和呼吸。专注的心意是一盏灯,照亮我们灵魂的每一个角落。

同类推荐
  • 为生命画一片树叶(保持学生良好心态的故事全集)

    为生命画一片树叶(保持学生良好心态的故事全集)

    走进如歌的生命,走过诗意的青春。曾几何时,我们叹息时光的飞逝,叹惋落日的凄美,却任凭美好从身边转瞬即逝。不是青春短暂、岁月苍白,而是我们不曾将它涂上丰富的色彩。何不于喧闹中体会宁静,于繁杂中感受简约,以平静的心情看待得失,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功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人生之大境界。
  • 感恩心做人,责任心做事

    感恩心做人,责任心做事

    人生一世,无外乎两件事:一是做人,一是工作。感恩心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有感恩心才能踏踏实实做人;责任心是工作成功的保障,有责任心才能勤勤恳恳做事。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履行自己的责任:对亲友的责任,对工作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生命的责任。而心怀感恩的人则更加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愿意承担更大的责任,并将责任化为积极的行动。本书引用生动的案例,以深入浅出的说理,通过对感恩与责任精神的深入解读,探究了当今组织职业精神缺失的根源,为企业重塑商业伦理、凝聚团队人心、打造自动自发的主人翁精神提供有效的培训指导。
  • 善谋势者必成大事

    善谋势者必成大事

    外行眼里平平常常的几颗棋子,在内行貌似随意的布局下,居然逐渐形成了一个天罗地网般的大气阵势。善奕者谋势,不善奕者谋子。下棋如此,经营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看有些人不显山不露水,数年之后竟好运连连、功成名就;而更多的人忙忙碌碌、东奔西跑,却一直没有出头的日子。这其中的差别无非在于:前者生“谋势”,而后者谋的只是“事”。谋势者,善于辨势、预势、造势、乘势、借势、蓄势,力之所至,势如破斤;谋事者拘于琐事,难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得到的往往只是眼前的微利,却可能损失了将来的厚后。
  • 你值得世间一切美好

    你值得世间一切美好

    《你值得世间一切美好》一本温暖读者心灵的治愈之书。路边的野花虽体态娇小,内心却无比的坚强,它经历了风雨的磨练,与温室中的花朵相比,正是这种一无所有,造就了别样的沁人心脾。岁月会破坏我们的容颜,但我们可以让心在岁月中慢慢磨砺,如蚌中的沙粒,慢慢的光润起来,等到我们发苍齿摇、步履蹒跚的时候,还可以让珍珠的光泽晕红最后的行程。请认真活出自身的灿烂和美好,这是每一个生命个体最基本的追求。生活本来就是鲜花和荆棘并存。无论你是谁,无论你正在经历什么,坚持住,你定会看见坚强的自己。守得初心,等待光明,沉淀后,去做一个温暖的人。
  • 做核心员工,不做候补队员

    做核心员工,不做候补队员

    什么样的员工是企业永远需要的核心员工?什么样的员工老板不会炒掉?怎样才能在失业的大潮中保留属于自己的饭碗?如何才能得到老板的赏识,获得升职与加薪的机会?这些问题都能在本书中找到答案。本书从从四个方面为职场人士剖析最新的工作理念,讲述了如何正确地做事、快乐地做事,打造高效的工作能力;强调了职场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与老板、同事、下属和谐相处的技巧和方法,从而成为一名让老板离不开的核心员工。
热门推荐
  • 重生穹顶之下

    重生穹顶之下

    四方上下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张智的名字起得很不智,上学起便有人给他起外号叫智障。但他是一个钢琴整音调律师。末世来了,丧尸遍地,然而这仅仅只是开始。原来地球仅仅只是一个牧场书友群:203569347
  • 你的温柔,我上了瘾

    你的温柔,我上了瘾

    出轨的男人,就像是掉在屎上的钱,丢了可惜,捡了恶心。可我还是捡起来了,却把自己推进了无尽的噩梦里。
  • 故事会(2015年全集)

    故事会(2015年全集)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有着让人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有恒久的趣味。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万灵归尘

    万灵归尘

    艾尔斯世界,灵武未衰,科武崛起......那片花园,是乐园,还是禁地?那棵神树,结出的是长生果,还是恶魔果实?……万灵归尘,劫后余生,才知,唯有平凡是真......
  • 轻松如愿秘籍

    轻松如愿秘籍

    千世界,芸芸众生,为什么有些人总是能够轻松如愿,心想事成呢?不管是要求加薪还是更换工作,大部分人都盲目地跟着机会跑,不知道如何抓住机会。为什么有些人就能轻松得到他们想到的呢?这与幸运无关,方法才是关键。在《轻松如愿秘籍》这本睿智的宝典中,畅销书作者理查德·坦普勒向大家传授了轻松如愿的道理、策略和技巧。掌握这些能够让你每次都得到幸运女神的眷顾,甚至都不用主动开口就能轻松如愿。通过《轻松如愿秘籍》,你会掌握轻松如愿的秘密和绝招,以及如何让对方不能拒绝你的诀窍。
  • 国师你娘子又跑了

    国师你娘子又跑了

    #爽文#打脸papapa#一场行动失误,九歌误入玄灵大陆,血眸降世,一场末日即将来临!她是墨国将家的大小姐,却也是墨国唯一的小废物。飞扬跋扈的她,因为小人算计,失足摔下悬崖而亡。再睁眸,嗜血的杀意令人惊叹。一手银针她拯救苍生,一双血眸她独霸天下!虐渣的路上难免有意外,一心变强的她独独因他失了心神。“你能不能别跟着我了?”“谁跟着你了?我跟着我娘子不行吗?是吧,娘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从斗破抢夺万界

    从斗破抢夺万界

    反派总是输,为什么那?那是因为他们没有主角光环。而我笔下的猪脚(沐辰)将是成为胜利的反派。机缘,女主各种抢。只有不想要的没有抢不到的!已二次元为主的写作。
  • 长生天君之传说

    长生天君之传说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云长生觉得做女子当如是。可当她撸起袖子准备好好享受美好人生时,突然发现她脚下只有崎岖泥泞路一条……他霸道孤冷魔一只,她飘逸洒脱灵一缕。命运挥手,将恩怨丝紧缠,扔他与她六界穿梭,挽一场天崩地裂劫,谱一曲风花雪月情。
  • 大乘四法经释抄

    大乘四法经释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