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7000000017

第17章 天后:妾能,妾能,妾能(3)

如果在十几年前,李治也就当个笑话来听,可是上元二年,他不敢,这个女人辅政十几年,那些成熟的理政经验、不可小视的政治势力与政治威望,都化做了她站在那里说“妾能”的昂扬自信。这不是笑话,但太雷,自古以来女人执政都是朝政空缺里的不得已,如今是皇帝病了,但还活着,太子幼嫩,但已成人——倒不是笑话,只是太雷。

但是李治有李治拒绝的方法,那场让位的戏足够让武则天发热的脑袋清醒过来,并且为了防止她再进一步,干脆先禅位给太子李弘,只是天不遂人愿,弘儿突然,病亡。

这是大唐的转折点,也是武则天一生的转折点。

丈夫禅位,宰相阻谏,让她终于看清了自己前面那堵墙。或许,她起初的请求不过是一种希望多年成绩被认可的请赏,一种对于最高权力可望而不可即的跃跃欲试,一种不屑于太子与宰相们执政思路的好胜,但是现在,弘儿死了,他们的弘儿,死了。

想当年拼死拼活坐上后位,不就为有一天可以看到这个孩子荣登大宝?从始至终,她从来没有想过让这个孩子,去死。

本来想,独掌大权后,整治完朝政后,那个偌大的盛世江山之上,还是她的弘儿,可是,弘儿死了,她的弘儿死了。人生如此巧合,命运如此荒诞,让她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原来,这个位置,命中注定,是她自己的。

她的弘儿不会白死,本来还在常轨上求取一份最大认可的武则天,从此以后,再也不同,从此后——向右。

天后,东宫,平局

上元二年(761)六月,天后第二子李贤,继位东宫。

李贤这辈子都没想到自己会当太子。

也许,在某个梦想的遥望里,他会偶然想到自己如果是皇上(罪过,罪过),会怎样怎样,自己如果是太子,会怎样怎样。但也只是偶然,并且是梦想,哥哥从他懂事起就是理所当然的太子,十几年的太子天命,耳提面命的训诫与重复。他这辈子,都没想过真的会踏上那个位置。

突然有一天,他成了太子。师傅鬼鬼祟祟告诉他,是天后逼死了哥哥,这个位置才落到他头上,年轻的心,喧哗与骚动,他想,我可不是体弱多病的哥哥,母亲是女人,妇人干政成何体统?这个时候,又有人密告他,他的生母可能不是天后而是被毒死的韩国夫人,于是他下定了决心。

出招第一式:舆论。

自来大唐接班人,在预备期间想博取贤名,大多要聚拢文人著书立说。当年太宗做秦王时候就野心勃勃地招揽了“十八学士”以求文名,其四子李泰也有样学样,最后成为他想夺位的罪名。李弘当太子时,也曾招揽天下名士铸就华丽的文辞篇章《瑶山玉彩》。李贤进入东宫之后,马上补注《后汉书》,矛头所向,是太后干政、外戚专权……洋洋洒洒的十几万言,是对女性身份的嘲笑与讽刺,是宣召于天下妇人干政的讨伐诏书。紧接着,天后毒死长子,以及当今太子并非天后所生的谣言,漫天飞舞在秋风瑟瑟的大明宫里……妇人干政,太后不德。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古往今来,舆论就具有可怕的作用,阮玲玉能为此自杀,芙蓉姐姐也能因此成名。那众口相传的轻薄,能毁灭一个伟人,也能成就一场战役,甚至左右一个时代的方向。

武则天愤怒地看着儿子,出招。

后撰《少阳政范》、《孝子传》赐贤,数以书让勒。《旧唐书》卷八十六李贤依仗的是妇人干政的历史教训,而武则天拿出的是更核心的伦理价值——孝道,并且在舆论战里更进一步——谶言。朝廷里有一个叫做明崇俨的术士,因为会看相,颇受皇帝夫妇的信任,他进言:“太子不堪承继,英王(李显)貌像太宗皇帝,相王(李旦)最贵。”——太子不孝,不应天意。

结果:平局。

说实话,初战李贤打得并不错,虽然没有大胜告捷,但是抓住了对方道德上的致命点与传统意识上的缺陷。如果能沉得住气,冷静对敌,背有父皇撑腰,旁有宫僚谋算,母亲再强大,胜负也很难说,但是像所有的年轻人一样,他急躁了。

679年,明崇俨被盗贼刺杀。

这是再错也不能错的一步棋,初战成果一下土崩瓦解,连史官都记载着“时人以为太子所为”。两军对垒,授人以柄,本来两两相平的舆论格局,一下全部偏向了武则天。从此以后,无论武则天对他怎么样也不会引起众怒,因为,是他先动手的,不是吗?

他太年轻了,母后已经执政十几年,树大根深,自己刚刚接过哥哥的辅政班子,朝廷积水潭还没摸清就贸然出招,他以为哥哥是因为生性懦弱,他以为,自己绝对会不同的。

倒是不同了——结局不同。天后反击之后,沉不住气杀死术士,再以孩子式的“不跟你玩了”的负气纵情声色,政治,远比他想象的复杂,太子哪里是好当的。当李贤突然意识到这点以后,开始逃避。

开始迅雷不及掩耳的政治对敌,让敌人进入战备状态以后,再临阵逃脱。李贤在武则天面前,只不过是一个误闯大祸的孩子,但是他依然自信满满——他是天后的儿子,谁能把他怎样?最多也不过废了这个太子,正好他也不想当了。

可是政治斗争,从来不是请客吃饭。

权场,政斗,人伦

当2009年7月,百度魔兽世界贴吧中一个名为《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空帖迅速蹿红时,“跟的不是帖子,而是寂寞”就成为90后们的标志宣言。正如我们这一代还在为剩男剩女跟老爸老妈们斗争,年轻一代已经用火星文、游戏以及耽美文隔开新的青年亚文化。无论什么时候,代沟似乎永远存在,于是,顺从父母的感情还是听从自己就成了一个永远无法解开的结。虽然三毛说,孝而不顺才是最高境界,但是,不论怎样抗议,请在父母面前保持沉默,因为改变老人家是不可能的,改变自己是不情愿的,很多时候,理要服从情(起码表面上)。

这是家庭场。

有MM将嫁,手头A、B两男,前者硬性条件好,跟他结婚以后生活不会吃亏,后者软性条件好,跟他在一起感觉很快乐。你说选感情还是选理性?

情与理之间,若问英国的奥斯汀,会是《理智与情感》里的理智胜出;若问中国的汤显祖,则是“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的以情胜理。爱情是什么?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错。当下再多婚姻指南感情指导,该犯的错依然会犯,该走的路依然会走,理性,只不过是我们受伤时的保护伞,发生问题时的方向标,却从来都不是爱情选择的救世稻草——没人会替你做选择,听听你灵魂深处怎么说吧。

这是感情场。

不久前邓玉娇事件,一个修脚女工与三个官员的流血冲突,有朋友慷慨激昂,以为当世豪侠不过如此,群情激愤之时两位义务服务的律师去了以后相拥大哭……几年前东北一位据说是黑社会老大的人物被判刑,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因为“民愤极大”而重判……每当如此,我常常叹息,那些慷慨激昂,那些民愤极大,那些所谓正义,难道不是国人法制意识不足的表现?一个法制场里,以情害理,就是以私人的公正取代所有人的不公。因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坏人,也要平等。

这是法制场。

这个世界上有不同的门,也有不同的“场”,在那领域不同的场里,一直理性的人未必会游刃有余,一直感性的人则会必然失败,因为不同的场的运转法则,是完全不同的。现在,武则天跟二子李贤,是权力场,那个最讲不起情的地方。

这个场的运转规则按照学者的话说,就是“在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中,基于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在三元利益的激励下,追求、夺取并运用权力,来实现特定的利益权威性分配以满足特定利益需求,从而实现权力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统一,这一基本逻辑链外在体现为:双重需求激励——追求权力——三元利益互动——运用权力——政治行为”。

武则天站的那个地方,不仅是她自己,还有她那个小姓的庶族集团,有她从政多年的治国路线,有很多人、很多利益、很多牺牲、很多可怕的争夺,权力斗争只能你死我活,因为赢的不是你自己——武则天悲悯地看着儿子,贤儿,你可明白?

萧墙,人墙,高下

西汉刚建国,刘邦在白登山中伏,30万匈奴大军铁桶一样团团围住汉军。正在生死旦夕之际,陈平奇谋,偷偷向单于的阏氏献上白狐皮,并说如果汉军失败,则会献上汉族美女若干。于是阏氏不干了,中原美女柔嫩肤白,再来若干个她上哪里搁?于是死活劝谏,终于让单于放了刘邦。谁曾想,血雨腥风的汉代江山,身经百战的开国君主,诡谲多变的历史转机,竟是起源于一个女人的醋意呢?

雍正某个礼部大员,公正廉明,官誉清廉,有次科举拟题,按照当时法律规定,漏题者满门抄斩。本来这位大员是绝对不可能对外人说的,结果在家里喝酒喝醉了,跟自己一个小妾多说了几句,恰好这个小妾跟一名家童私通,于是考题外泄,满门灭族,自己也落得个腰斩的下场。谁曾想,清廉一生,几百族人,竟死于一个小妾之手?

水桶理论说,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匈奴最短的那块是身边的阏氏,大员最短的那块是自己的小妾,李贤最短的那块则是自己最宠爱的同性恋男伴——户奴赵道生。

谁能真正了解妇人、下人、不起眼但却起关键作用的那些人?

陈平非常了解女人的弱点,所以才能解白登之围,但李贤了解自己的户奴吗?

可以肯定地说,一定不了解。但他老妈可不同,人家是在皇后宫里擦过地板的,与后宫诸多宫女太监一起同甘共苦过的,要说利益收买,在与皇后对决之战时,是多亏了后宫庞大的情报网。但是奇怪的是,多年以后,当皇帝李治要废她的时候,还有人报信,有人“奔走相告”。这就绝对不是简单的利益收买那么简单了——有谁能比皇帝给的好处更多?可见武则天跟下人们是另外一种感情,虽然不至于以心换心,但是对于“下人心理”的把握和洞察,则绝对不是她那位养尊处优未经世事的二儿子所能比的。

仪凤四年(679)四月,太子的司仪郎韦承庆进谏,希望太子“屏退声色以抑其情”,武则天抓住这个破绽,迅速把那块最短的木板抽了出来——赵道生。这个人既然被英俊的太子看上,自然长得不差,估计跟武则天后来的男宠们有一比,但是人品极坏,多年的媚颜屈膝娈童性格早已扭曲了他的心灵,再加上武则天派人利益相诱、利益相逼,于是,招供出破天的一件大案来。

太子谋反。

公开,公众,公正

审案的是中书、门下两省宰相与御史大夫——薛元超、裴炎与高智周,从三个人的出身经历看,似乎并非武则天的心腹,也非太子党成员,应该是李治派去的中间派。但是不防武则天先发制人抓住了要害赵道生,并且指使供出自己就是杀死明崇俨的凶手——人证;太子府里藏有龟甲数百——物证。从裴炎后来的行为推测,多亏武则天的舆论战术,这三位中间派官员对太子逆母杀臣纵情声色也多有不满,自然不会鼎力维护,于是,大案构成,太子集团彻底败落。

在武则天的四个儿子中,李贤的结局似乎最惨,当他跟家人被流放时,连冬衣都没能给足。刚刚登上太子位的三子李显看着都不忍了,向母后请命说:“庶人不道……臣以兄弟之情,有怀伤悯……特乞……听给时服。”李治驾崩以后,李贤再被迁徙流放到更远的巴州幽禁;武周革命时,更被武则天派出的酷吏逼杀,而后大葬。不久,有人以李贤的名义起义,而那个时候,天下皆知,李贤已死。

为什么武则天单单对这个儿子如此心狠呢?她的三子、四子虽然受到某种程度迫害,但是究竟还是儿子,只有李贤,只有这位二皇子,几乎是斩草除根斩尽杀绝的地步。因为他做过太子吗?三子、四子也曾做过太子。因为他跟母后作对吗?后来三子李显也曾经跟母亲作对过的。那是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矛盾公开化。

李贤是公开跟母亲敌对的,互有攻守且互有杀戮,并且,是在所有人的眼皮底下,连当时的老百姓都知道明崇俨是太子所害。这样的矛盾,就不能也不再是“人民内部矛盾”,而只能是“阶级矛盾”,敌我矛盾。

想象在某个深秋的早晨,天空旷远,黄花遍地,武则天悲悯地注视着儿子远去的背影,从此以后,李贤这个名字,将是武则天永远的敌人。狠毒,是为了恐吓天下,逼害,是为了巩固政权。在权力这个公开的角斗场里,任何怜悯都会成为敌人的借口,任何姑息都会成为政敌的箭靶。也许从注释《后汉书》的那刻开始,她那位鲜衣怒马的白衣娇儿,就已死亡。

权力,权威,奴性

李贤太子倒台,洗马刘钠言、宫僚张大安、韦承庆被贬,曹王李明等被流放,典膳丞高岐因为是凌烟阁宫臣高士廉之后,交由高家家长自己惩戒。连同宰相里的反对派们也纷纷退场,郝处俊一年以后罢相,太子少保李义琰托病退休……李贤帮,彻底瓦解。

只是,在这历史缝隙里,出现了两件不起眼但很有意思的事情。

高岐被押解回家以后,入门就被父亲左卫将军高真行抽佩刀刺喉,伯父户部侍郎高审行刺其腹,最后由堂兄断其首,弃尸门外。天皇得知,鄙视其为人,把高真行兄弟贬到了远州。

李义琰托病退休以后,将软禁在黔州的曹王李明逼死。

这就是事实,我们看到的,是“生命之上,一无所有”,与“舍生取义”的气节博弈。而武则天却一定不这么看。

同类推荐
  • 爱过痛过才是青春

    爱过痛过才是青春

    关于青春,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让人永不厌倦的话题。有人说青春终将散场;有人说青春无处安放;有人说,青春是一场大雨,即使感冒了,也好想再淋一场;有人说,青春短的让人卒不及防,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有人说,无论青春如何度过,最后总会留下些许遗憾……走过青春,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会发现,在人生这段最美好的时光里,我们错过了很多没来得及把握的机会,没来得及珍惜的感情,于是,满溢的遗憾如鲠在喉,追忆青春,便成了每一个人必有的情怀。
  • 掌控:如何在人际交往中取得主导权

    掌控:如何在人际交往中取得主导权

    从工作中的上司、客户、同事,到家庭中的父母、情侣、亲戚,以及日常人际交往中的朋友、对手和陌生人……掌握并运用本书中的社交技巧,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你都能够巧妙逆转被动局面,摆脱人际交往中的困局,快速、果断、从容不迫地取得主导权。即使你的对手比你强势得多,你也能在交锋中处于不败的境地,以四两拨千斤之力化解困境。另外,本书对“人际界限”这一主题进行了详细而生动的阐述。缺乏界限感,是人际关系陷入困境的根源。人们往往认为人与人之间关系越密切越好,而事实上,人们生活中的许多矛盾正是由于与他人太过亲密而造成的。
  • 成长的目标(大智慧成功方案教程)

    成长的目标(大智慧成功方案教程)

    和人打交道时,你应该在认识论上安于一个事实,这就是说,人人都有他们自己的意图和目标,尽管物理学的对象没有。无论是神的投射,还是人自身的投射,我们传统的科学都很明智地把意图的投射排除在物理宇宙的研究之外。实际上,对于自然科学本身的存在,这种净化是必要的条件;对太阳系最好也作如此理解。意图的投射不仅是不必要的,而且对于充分的理解确实有害。但研究人时,情况完全不同。人确实有意图和目标可以通过内省直接认识,也可以从行为方面加以研究,正如在似人动物中看到的一样。虽然这一简单的事实已从传统自然科学的模式中排除出去,却又自动地使传统科学的方法不那么适用于研究大多数的人类行为。
  • 拼尽全力,只为成就更好的自己

    拼尽全力,只为成就更好的自己

    这本书是一部都市心灵启迪读物,作者以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去追寻和解答了一个容易使人迷失的问题——人努力到底是为了什么,并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我选择为梦想颠沛流离,即使万般辛苦,我也不会放弃。努力是我唯一的选择,因为只有自己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作者由内而外地从自我认知、心灵体验、努力方法、自律程度、处世态度等等方面,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坚韧而清晰的自我实现过程。全书语重心长,铿将有力,犀利而温暖,写给都市中忙碌而迷茫的人们。
  • 人生如此艰难,学会自己取暖

    人生如此艰难,学会自己取暖

    许许多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人真事,有爱得不能爱的绝望,有甜蜜幸福的温馨,有对人生的质问,也有对生离死别的感叹。作者公元1874,讲故事的方式非常特殊,他讲最真实的故事,不夸大幸福,不淡化悲伤,不矫情,不做作,把生活写得痛快,把人生写得透彻。他传递正能量,给人温暖,给人慰藉,他就是一个响当当硬邦邦的无码生活记录者。
热门推荐
  • 那些花儿

    那些花儿

    1988年的春天,我们一家三口和简单的家具被一辆解放牌汽车从六十多公里的地方走了三个小时,拉进了一个灰色的小县城。我跟我妈坐在驾驶室里,我父亲只好坐在车厢上。在倒车镜里,我看见我父亲的头发被风吹得直立起来,眼镜被灰尘蒙住了,他都来不及取下来擦,只用手背抹抹,但立刻又被蒙起来了。这使得他很像竖在车厢上的一丛枯草。但我的父亲肯定不是什么枯草,他是一名优秀的中学老师,被派到一个小县城去支教。我们即将要去的这个地方,叫双羊县,自从国家恢复高考就没出过一个大学生。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嘘别停下

    嘘别停下

    我们的青春充满无限动力。我的青春从不迷茫,却因你而迷茫。初见你是那么的朝气蓬勃,只因那回眸一笑,你我就已注定了。
  • The Accidental American

    The Accidental American

    The Accidental American calls for a bold new approach to immigration: a free international flow of labor to match globalization's free flow of capital. After all, corporations are encouraged to move anywhere in the world they can maximize their earnings.
  • 见鬼的青梅竹马

    见鬼的青梅竹马

    巫昕,天生有一双阴阳眼,能看见鬼怪,有一小鬼朋友,天性善良。初一时,遇见因车祸,父母双亡,被林父母收留的游青峰。两人相伴成长,巫昕的秘密也渐渐被游青峰所知。遇险,旅游,遇到黑猫妖,拜师傅,最终踏上与师傅一起抓妖猎鬼的道路。两人也两情相悦,修成正果。
  • 溪魂记

    溪魂记

    幽魂堡一夜之间屠杀神秘村落,一个少年侥幸躲过。他誓言,为村里三百条人命报仇雪恨,可没想到自己终没逃脱,却也连累了救他的五大世家。七年后,当他重现于世,却被人人喊杀…………
  • 斗罗大陆之最强二哥

    斗罗大陆之最强二哥

    穿越到一个被遗弃婴儿他就是唐二穿越万界来对抗终极恐惧,首先第一站就是斗罗大陆,事后则是超神学院,最后其他宇宙看心情或者根据读者大大们的建议进行加入新的宇宙或者说是新的世界来获取力量。(这是作者的长期小说虽然更新慢了一点但尽量将最精彩的留给大家,每一章节都是作者写了很多个版本后所筛选出来的,有些时候会脱离原著剧情请见谅,谢谢)新书超神学院之不灭亡魂每周二四六更新一章,尽量达到每章两千字左右。
  • 天价小妻:爵少的独家婚宠

    天价小妻:爵少的独家婚宠

    新婚第一天,他在嫩模别墅里招摇过夜。新婚第二天,分房而居。他极尽温柔的缠绵诱惑里潜藏着致命的毒,然而藏在温柔背后的秘密,终是让她落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多少年后,再到樱花纷飞时,她一手牵着个小女孩,一手挽着另一个男人,深深的刺痛了他。“宝贝,乖,叫叔叔”叔叔?nonono……“小宝贝,乖,叫爸爸!”“粑粑”“是爸爸!”“papa…”
  • 魔改进化战争

    魔改进化战争

    死亡游戏,黑暗法则!被支配不可怕,不知道被支配才可怕!我并非讲高维生命的恐怖,而是讲三维生命的无知!——作者:鸽子精小仙
  • 碗

    《碗》是金宇澄继《回望》之后的另一部非虚构力作。一老友在聚会上追忆三十年前的岁月,引发了一场千里赴约的温故之旅。在历史的斑驳印记中,辨认早已碎裂消失的苍凉青春。非虚构的记录与三十年前的小说相互映照,小说笔法与真实事件相互渗透,展现文学技艺的世故与讲究。 “姑娘,你长得多像你妈妈。” 三十年前,在农场,上海青年小英死于井中。三十年后,一名女孩忽然出现,原来,她就是小英的女儿——小英生前,从东北赶回上海,秘密生下了一名女婴。面对年轻的生命,这些历史的幸存者们才终于面对不愿追述的往事,并且承认:曾经至为重要的东西都已经纷纷碎裂、消失。只有青春的回忆,和早逝的同伴一起,无法平静,不能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