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8200000134

第134章 20世纪美国建设高等教育国际化强国的历史研究(1)

马万华 金帷

摘要: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程度是大学重要的竞争力维度,也是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维度。美国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它吸引了全世界将近1/3的留学生,每年还吸引着数以十万计的学者去美国从事科研、讲学等交流活动,美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学术交流的中心,而20世纪无疑是美国构筑高等教育国际化强国的关键世纪。本研究首先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的总体分析框架,并结合美国20世纪高等教育国际化阶段性特征进行了分期,对各个阶段的主要理念背景和历程进行了再现,以期对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国际化强国提供借鉴。

关键词:美国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国际化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全球化”已成为最显著的时代标志。与此同时,高等教育国际化也在全球化的洪流中不断朝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并已经成为大学继教学、科研、服务之外的第四功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也逐渐成为大学排行榜中的重要指标,成为大学重要的竞争力维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大学在全球范围内所处的位置,一流的大学也意味着一流的影响力,因此,一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程度也决定着其在世界高等教育之林中的地位。在教育理论界,“国际化”也从20世纪90年代起成为高等教育政策辩论和研究的重要命题。[1]美国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它吸引了全世界将近1/3的留学生,每年数以十万计的学者到美国从事科研、讲学等交流活动,这使得美国成为世界学术交流的中心,使其高等教育的影响力不断扩展,也进一步巩固了美国高等教育强国的地位。20世纪无疑是美国构筑高等教育国际化强国的最关键的一个世纪。本文将对美国20世纪构筑高等教育国际化实力的历程进行梳理,挖掘其高等教育国际化在不同时期的特征和策略。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概念及本文分析框架

作为追求高深知识的场所,大学自中世纪诞生之日起就是最国际化的机构,[2]而这种国际性在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复兴了大学校园生活后被进一步强化。但是“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这一词汇真正进入教育领域,是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而此前“国际教育”(international education)和“国际[3]合作”(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更为常用。

曾满超认为,国际化的概念既有连续性也有显著变化,而且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全球化成为世界性的变迁推动力以后,对国际化的兴趣才真正开始在各国间广泛传播开来。[4]此后,学界对国际化的概念进行了广泛探讨,但始终未能达成共识。而与国际化相关的如“全球教育”、“多元文化教育”、“跨国教育”、“无边界教育”等一批新词汇的出现,更使得国际化的概念趋于模糊。

本文中将运用加拿大学者简.奈特(Jane Knight)在2004年提出的,国际化是“在院校和国家层面的高等教育目的、功能和供给中融入国际、跨文话或者全球化维度的过程”[3]。这一定义在本文种包含以下几个层面的意义:①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过程,而非结果,因此,它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②高等教育国际化可以理解主要是两个层面上的活动,一为国家,二为院校,这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两大主体;③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种策略,正如奈特和阿特巴赫所说,全球化是一种动力,而国际化是一种主动的选择,[5]具体来说,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应对全球化趋势的一种策略选择;④高等教育国际化体现在高等教育的诸多方面,主要包括目的、功能和供给方式的国际化。

为了能够更加系统、清晰的呈现美国在20世纪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历程图景,本文还借用了奈特[3]

提出的国际化的理念、实现路径和主体(actor)的分析方法,提出了一个本文认为能够最大限度涵盖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不同阶段和不同层面历程的分析框架。

由于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国际化参与主体在不同的背景下所做出的主动的策略选择过程,因此,各个阶段国际化的主体是不同的,所采取的策略也是不同的。所以,本文只选择特定的阶段背景下最主要的参与主体、最重要的政策或者项目进行论述。此外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个人在国际化过程中也扮演了重要的参与主体的角色,尤其是在20世纪初,但并未纳入本分析框架之中。

二、20世纪美国建设高等教育国际化强国的三个阶段

关于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阶段划分,豪恩(Horn)认为,美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维度”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雄心勃勃的美国学生的旅居经验。但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高等教育国际化才被作为国家安全的一部分提出,并成为有组织的尝试。而这一国家安全的维度最终在20世纪80世纪被保证美国全球竞争力的需要所打破。[6]曾满超认为,美国高等教育有近一个世纪的国际化经验,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史实际上是从1920年代开始的。[3]维卡什(Vikash)认为,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化是以教育消灭非理想的国家主义,同时通过教育对抗苏联,传输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因此,这一时期的教育国际化从属于美国的外交政策,其最突出的特征是教育援助(aid)。而进入80年代以后,援助的国际理念逐渐向贸易(trade)的方向转移,并进一步商业化。[4]

可以说,20世纪的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背景和理念发生了较为巨大的变化,而且阶段性特征较为明显。

首先,从1900—1945年,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几十年中,美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受文化和学术理念推动的,国际化的参与主体主要是追求智慧和知识的个人,我们可以称之为“个人参与的国际化时期”。

第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体现着鲜明的政治理念,教育国际化被视为重要的外交手段,成为了外交政策的一部分,因此,国际化的主体是政府。

第三,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种国家主导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在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巨大变革中被打破,院校成为更为重要的国际化主体,而此时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更多地体现了经济和学术的理念。当然,背景与理念的巨大差别也导致了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的转变,下文将分别对上述三个发展阶段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念、政策和项目进行阐述。

三、个人参与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时期(1900—1945年)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与理念

为了智慧和知识的学生、学者的流动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漫长历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有学者认为,大学作为一种机构的缘起在很大程度上受惠于学术世界中的学生移民[7]。如果顺着时间的线条延伸这一逻辑的话,可以说,正是一战前近万名美国学子远涉重洋,赴德留学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美国大学,才造就了今日美国高等教育强国的地位。哈佛大学德国语言和文学教授沃尔兹(John A.Walz)对此的总结是:“今日美国学术所拥有的较高地位以及它在某些分支领域所拥有的主导地位,直接和间接归于许多在德国大学接受先进训练和吸取灵感的美国人。”[8]

20世纪初美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可以说是19世纪的延续,智慧和知识以及高等教育的学术和制度仍然是推动学生和学者国际交流的重要动力,不过,20世纪20年代以后,美国陆续出现了一些院校组织的国际交流项目,而且,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在美国的大学中开始出现外国文化研究的教席和机构,使美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不断向着多维度的方向发展。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活动

1.学生与学者交流

在20世纪初,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留学生派出国之一,毫无疑问,这是因为当时的学术中心在欧洲,更确切地说,是在高等教育最先实现了现代化的德国。据美国教育委员会(Commission of Education,CE)1902年发布的报告显示,1902年,美国有415名学生在德国的大学留学,占德国全部留学生的22%。此后的若干年中,虽然苏联赴德留学生人数逐渐超过美国,但美国始终是较大的留学生派出国。[9]学者交流同样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内容,在当时,全世界的其他机构已经开始讨论“漫游学者”(wandering scholars)这样的概念。美国通过高等学校的外出开拓也加入到这一对话中。管理层会允许教师成员参加组团的旅行以进行学习和研究。这一教师跨出美国国境的开端继而引发了国际交流、参阅档案和在其他国家开展学科会议的更多机会。[9]

虽然受美国所处地理位置、当时的交通等条件所限,但是,国际学生赴美留学在20世纪初仍然具有一定的规模,而且较人们想象的开始得更早。根据美国联邦教育局(United States Bureau of Education)提供的数据显示,1904年,共有来自74个国家的2,673名学生赴美接受高等教育。而同年,德国接收的留学生总数约为8786名,法国的为2046人。到1911—1912年,赴美国大学、学院和技术学校留学的学生达到4856人,其中主要的留学生来源地为加拿大、西印度群岛、中国、日本、墨西哥、英国、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到1920—1921学年,在美国大学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总数为5227人。[4]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

2.早期的教育援助与国际问题研究项目

除了学生和学者的国际流动之外,美国在20世纪初也小规模地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援助项目,这在当时被认为是建立国家影响力的最重要的一种途径。不过,此时美国的教育援助对象主要是其殖民地,如,在1898—1901年间,美国在其殖民地古巴共建立了90所学校,而且,仅1900年当年,古巴就有1300名教师到当时的哈佛学习教学方法。

虽然当时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并没有获得国家性法律、法规的支持,也并没有实现组织化和规模化,不过,早期的这种人员流动与交流还是使大学中萌生了国际化的学术因素,大学中出现了诸如印度学、东方学等等。比如说,1901年,哥伦比亚大学获贺拉斯.沃尔普.卡朋蒂埃(Horace W.[4]Carpentier)慷慨捐赠,建立了中国研究教席,并成为此后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系的前身。

其他一些大学,如康奈尔大学、哈佛大学等也都在私人捐赠下建立了类似的外国文化研究教职或者机构。不过,到1920s年代,这股热情渐渐淡漠,而与此同时,随着一战的结束,远东地区政治形势日益重要,因此,古典东方学成为了学院和大学课程国际化的核心。此时,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经体现开始体现其政治方面的意涵。1925年,美国太平洋学会(Institute of Pacific Relationship,IPR)成立,这是一个由洛克菲勒基金会(Rockefeller Foundation)沟通教育、外交和政治关系的机构。

进入20世纪30年代,随着战前形势趋紧,美国政府开始要求大学承担起设置短期、密集的项目为军方培养外语和地区知识服务人员的责任。到1944年,57所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共培养了15000名相关的人员。[9]发展至此,美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容和活动已经扩展至:学生交流、学者交流、国际问题研究项目、外国语课程项目等,已经出现了一些专门致力于推动国际化的组织,如IPR等,而且,因为战争的需要,高等教育国际化逐渐受到政府的关注,日益成为一项“联邦事务”。

四、政府主导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时期(1945—1980年)

(一)1945—1980年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与理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并使长期奉行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美国占据了世界政治、经济的核心地位。也正是从这时起美国开始大规模地推行权力扩张。但是,美国人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对世界、对其他地区是多么的无知。[10]与此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创造了美国这样一个超级大国,还创造了一个苏联与其竞争,更为重要的是,这还是一个奉行共产主义的国家,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在终结了战争的同时,却制造了另外一场战争——冷战。所以说,正是战后美国世界领导地位的确立、战后重建援助的任务以及冷战都大大增加了对外国语和地区专家的需求。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这种背景之下被赋予了史无前例的重要意义。因此,有学者认为美国教育的国际化中最大的‘动作’就是为了应对战争。从一定程度上说,联邦政府对国际教育的介入的确是源于对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考虑。

同类推荐
  •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二卷(1603-1840)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二卷(1603-1840)

    进入江户时代,历来颇受尊重的中国文化受到日本儒学、国学、兰学各家的质疑与挑战。朱子学之外的儒家各派,或为复兴中国先秦孔孟之道,或致力于儒家思想的实学化和日本化,都对朱子学的诸多命题提出了质疑。国学家出于狭隘的民族主义,以日本为世界中心,对中国进行了全面否定。兰学家以西方科学和思想为依据,出于实用主义,提出了中国思想已经不合时宜。“江户三学”对中国的认知虽然不尽相同,但都不同程度地否定了中国及中国文化,并对近代日本人的中国观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 语言历史论丛(第六辑)

    语言历史论丛(第六辑)

    本书为学术论文集,收录了关于语言学理论、文字、音韵、语法、训诂、方言调查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出版意义。
  • 民主是个有条件的好东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民主是个有条件的好东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试着论证人们要获得民主这个“好东西”是有条件的,提出了当下社会主义下民主存在和发展所必须的一些条件,希望有益于民主建设的实践。
  • 实用策划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策划文书写作大全

    策划文书概述第一节策划的含义策划是根据现有的资源信息,判断事物变化的趋势,确定可能实现的目标和预算结果,再由此来设计,选择能产生最佳效果的资源配置和行动方案,进而形成决策计划的复杂思维过程。本书详细介绍了策划文书的种类及写作方法。
  • 媒介安全论:大众传媒与非传统安全

    媒介安全论:大众传媒与非传统安全

    《媒介安全论:大众传媒与非传统安全研究》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学对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跨学科研究着手,论述传播学从拉斯韦尔、李普曼、施拉姆等早期学者到最近的阿什德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研究.运用议程设定、沉默的螺旋、涵化理论、框架理论等多种传播理论,梳理传播学特别是大众传播研究对非传统安全的重视与学科脉络。通过默顿大众传播“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理论,论证大众传播传统四大功能(监测、协调、教育、娱乐)中的“隐性”功能-安全,并使之显性化,同时论证安全作为现代功能,独立于传统四大功能的特征。沿着哥本哈根学派提出的“安全是一种言语行为”的非传统安全研究方向,论证媒介安全的基础是媒介安全话语。
热门推荐
  • 王妃有毒:谋情

    王妃有毒:谋情

    平阳王乐正博凯旋归来,皇帝重赏,还将大将军嫡长女妍若城赐予其做妻,而乐正博却早有心上人,由于那女子身份低微,皇帝只能给她一个妾的身份。新婚当晚,乐正博抛下了他的正妃,次日,这消息便被传的沸沸扬扬,妍若城与整个将军府颜面扫地,自那后,她便形同废妃。被禁足,放血为给侧妃做药药引……
  • 薛定谔之猫

    薛定谔之猫

    据资料显示,中日战争中是没有关中国战俘的战俘营的,中国战俘都是直接杀了或者送去做苦力。唯一的战俘营在沈阳,只关押欧美战俘。故事发生在1940年初,抗战爆发三年以后,正是中日抗战拉锯期,以雷子为首的八名战俘成功逃出日军战俘营,进入了战俘营旁巨大的原始森林山脉。战俘怀着喜悦和对未知前途的忐忑,在森林中不断深入,可迎接他们的却是一系列诡异的遭遇:没有活物的环境;异常漫长的白昼与黑夜;沉满腐尸的水潭;潜伏在身边的吸血怪物;以及一个不应该出现在原始森林中,却又确实存在的神秘机构……战俘营伪军军官邵德带领几个日军士官和一个排的伪军紧随其后进入这片森林,所遭遇到的各种奇怪现象也接踵而来:与外界离奇地没了联系;士兵接二连三死亡并消失。而紧跟着战俘逃亡路线,越来越多不可以解释的疑团出现。在这追捕过程中,邵德发现整个战俘逃亡事件与三年前同样发生在战俘营的另一起事件竟惊人般的雷同!并近乎绝望地察觉到自己和这一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自己与正被追捕的战俘雷子,和三年前同样逃出战俘营的战俘曹正等人正在慢慢重合……
  • 灭天之路

    灭天之路

    《灭天诀》一本绝世的功法。杨宇,《灭天诀》的拥有者。当他要走上逆天之路时,发现自己只不过是棋盘上的一颗棋子。是谁布置下了这场惊天的棋局?又是谁在这惊天的棋局上厮杀?弱肉强食,这个世界亘古不变的最高法则。究竟是做弱肉还是强食?是做棋子还是棋手?亦或是超脱这场棋局,做一名旁观者?
  • 戏曲理论史述要补编(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戏曲理论史述要补编(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傅晓航所著的《戏曲理论史述要补编》,是戏曲理论史研究的重要著作。主要内容分为古代篇和近代编,勾勒了古代和近代戏曲理论史的基本发展轮廓。从戏曲理论史的古代部分,涉及前后七子、徐渭、李贽、汤显祖、沈璟、王骥德、冯梦龙、凌濛初、孟称舜、李渔等,到戏曲理论史的近代部分,晚清的戏曲改良运动、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国剧运动”、“推陈出新”理念的提出等,补编中增加了《陈独秀、柳亚子与戏曲》、《唐宋杂剧中的弄孔子》等篇。本书围绕戏曲理论史发展脉络的相关问题,从一个全新的视野对中国戏曲理论的思想史和批评史的形成和发展进行解读,并结合自己的研究,阐述独到见解,彰显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象牙堆成的巴别塔

    象牙堆成的巴别塔

    非套路以至于难以分类的任性之作--卷入了太多事情的物理学家,工程师,窃贼,杀手,宅男杨志成试图在重建的市里永远地隐匿下去,但命运让他卷入了新的麻烦。这次比孤军奋战更糟糕,他不仅要对付一个长久的大威胁,还必须应付他名义上的“儿子”......
  • 每一个女神都活得很努力

    每一个女神都活得很努力

    每一个女神都不是生来就是公主,她们也曾和你我一样,都默默无闻,也曾抱怨生活的不如意,没有王子来接驾之前,只能先将自己强大起来。要相信只有当你足够好,才会遇到那个他。她们认真生活,努力工作,最重要的是她们明确懂得自己要什么,也更会与自我相处。这些使得将来站在王子面前有足够多的底气,当机会降临时,不会错过任何成功的可能,让现在的生活配得上自己曾经的努力。《每一个女神都活得很努力》是作者历时两年,走遍各大城市,见惯了形形色色的人,更与那些成功人士触及灵魂的交集中后,所写下的文字。
  • 世炉

    世炉

    世界是一座炉鼎,人和万物都不过是材料。但命运已定,人却不会屈服,我命由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仙界归来之人

    仙界归来之人

    游龙一掷乾坤破,孤枪九连国境绝。狠绝天下百世兵,冷凝来路万人坑!他是仙界受亿万人敬仰的九帝之首魔帝,在即将要踏出那前无古人的最后一步时,因受心魔影响加上被其他帝君偷袭导致渡劫失败却意外重生在五千年前少年时代。
  • 屋顶上的泥脚印

    屋顶上的泥脚印

    近半个月来,只要唐咪一个人,她就感到周围总有一双鬼鬼祟祟的眼睛盯着自己。有时候,她依稀都能听到尾随她的脚步声了,甚至一种粗重的呼吸声都能听到。可回头,却什么也没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唐咪自己也说不清,唐咪只是一天比一天害怕。可以确信,这一切,都与她在新森林里射杀了那只猴面鹰有关!新森林名字虽叫新森林,却是地地道道的原始森林。在好友上上的再三唆使下,那天下午,她俩驾车来到了新森林。唐咪是省射箭队的教练,这次出游,她没忘带上自己挚爱的弓和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