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8200000015

第15章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六十年的理念变迁及其启示(1)

刘献君 周进

一个国家的教育史也是一部追求教育理想、践行教育理念的发展史。建国六十年来,中国高等教育伴随着社会主义教育理念的现代化探索与实践,以超常规的速度实现了由乱到治、由弱至兴的跨越式发展,教育改革步履迅捷、成就斐然。当前,国家确立了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两个战略目标,形成了两大战略支柱,并适时提出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快从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这一新的历史使命,这意味着,一种新的理念正在打开中国高等教育战略设计的视野。

理念创新是改革的先导,回顾六十年中国高等教育理念的演进历程,从历史与现实中把握未来,是探索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理念体系的先决性条件。

一、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我国高等教育理念的变迁

法国著名学者涂尔干在研究教育思想的演进时提出:“教育的转型始终是社会转型的结果与征候,要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入手来说明教育的转型。”[1]这也是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应取的角度。笔者认为,六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理念的发展大致可以改革开放为界,前后划为两大时期,根据理念变迁的特点分为三个阶段,其中包括两次重大历史转向。

第一阶段:1949—1966年,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念的初创探索期。新中国成立后,政治环境的重大变革促使高等教育进行第一次整体转向——从旧教育转变为社会主义性质的新教育,按照“苏联模式”建立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教育理念体系,强调教育服务政治与培养“专才”。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的教育理念与当时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和工业化建设是相适应的,突出表现为政治意识与教育的嫁接,由此开辟了一个以政治家的策略和理想为主导的时代。在此阶段,高等教育理念一方面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而具有政治性与工具性,另一方面同世界教育现代化发展潮流相隔绝而带有过渡性与保守性。

第二阶段:1966—1976年,是高等教育理念的封闭动荡期。“文化大革命”实行文化专制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通过政治运动大搞教育革命,推行工农兵学员“上、管、改”,高等教育充斥着“两个估计”和“反修”、“防修”思想而受到严重破坏。新中国成立初形成的一些曾推动过高等教育发展的理念被人为扭曲,教育的政治性恶性膨胀。

第三阶段:1977年至今,是高等教育理念的恢复重构期。恢复高考和改革开放促使教育理念实现了第二次历史性转向——从“政治挂帅”过渡到“为经济建设服务”,致力于高等教育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高等教育在“三个面向”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广泛借鉴世界先进教育理念,不断突破教育发展的思想樊篱和体制性障碍,建立起与现代化相适应的人文化、社会化、国际化和多元化的教育理念体系,积极推进高等教育民主化、大众化、法制化改革,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提供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六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理念总体上沿着“由外至内、由表及里、自上而下、由分到合”的路径运行,即从注重教育外部因素到体现内在规律;从模糊认识到相对理性;从单一、零散的教育理念衍生为系统化、多元化的理念体系。依据理念的产生机制,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外生转换性理念

“外生转换性理念”体现了我国对世界高等教育理念的借鉴和吸收。我国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是“西学东渐”的产物,具有典型的“后发外生型”特征,经历了由取道日本、欧美到借鉴苏联,再到模仿美国;从“横向移植”到“有选择地借鉴”的变迁过程。“窥西学之精,为我所用”可谓百年高等教育理念发展之主要路径。改革开放以后,诸如“服务社会”、“大学自治”、“通识教育”、“国际化”、“民主化”、“教育可持续发展”、“终身教育”等各种国际教育理念纷至沓来,并在制度转换中实现了“中国化”。其中影响力较大的有三种:

1.“面向社会”

源于19世纪下半叶的美国威斯康星思想提出高校应走出“经院模式”的象牙塔,全方位、多角度地为社会提供直接服务,促进教学科研与实践一体化。“服务社会”作为高等教育的第三大功能,自产生起就引导着世界高等教育理念的变革。

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理念的转换是伴随着国家经济复苏与体制改革的深入而逐步实现的。新中国成立初,为服务科技与工业经济发展,高校主要以“教劳结合”、“多样办学”等方式面向社会,建立供师生从事劳动与科研加工的校办产业,取得了一定社会效益。但这种政府支配下的“社会服务”是指令性的和被动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高等教育社会化改革迅速展开。从办学层面看,起步最早的是高校后勤管理与就业分配制度的“社会化”。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和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相继出台,高校后勤部门从国家拨款的行政管理单位转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就业制度由国家“统包统分”向“自主择业”转变,并于1997年完成了高校招生、收费和就业的并轨改革。90年代初,我国启动了教师人事管理“社会化”,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建立新型的教师管理体制,教师终身制和人才流动壁垒被打破。2000年《关于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催生出一南一北的“北大方案”和“中大改革”,各大高校纷纷以“渐进式改革”方式推行教师聘任制,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从国家层面看,“面向社会”主要体现在办学自主权的松动上。1979年苏步青等在《人民日报》呼吁“给高校一点自主权”后,国家逐步淡化隶属观念,1998年出台的《高等教育法》第11、12条规定:“高校应当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鼓励高校与社会组织协作互补,提高资源利用率。“面向社会”理念由此确立。

“面向社会”是六十年来涉及面最广的教育理念。改革开放为“面向社会”提供了制度环境,高校自身发展又使社会服务成为教学科研的实现载体和互动目标。社会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基础,服务社会、引领社会不仅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所在,更已成为增强高校办学活力和促进人才培养的有力手段。然而,随着大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高等教育也承担着日益增多的社会职能,从而越来越偏离了“育人”这一基本前提和目的。当前,我国集权式管理观念尚未转变,高校自我约束机制仍不完善,与“面向社会”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进展缓慢,对社会服务的“范围”和“限度”缺少理性分析:或直接与创收相联系,或与人才培养相分离。必须进一步澄清认识,积极探索“面向社会”的办学机制,促进教育与社会良性互动、健康发展。

2.“高等教育国际化”

这一理念的雏形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和古埃及盛行的“游教”和“游学”之风,随后兴起于欧洲。

20世纪4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积极倡导广泛开展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观念引入高校职能之中。当前,“国际化”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和基本理念。

新中国高等教育六十年的发展可以说是国际化的一个缩影。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全面效仿苏联;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政府向发达国家大量派遣留学生。此后,我国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迅速展开,对外开放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21世纪以来,我国高校高度重视观念更新和制度借鉴,强化跨文化交流,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加强国际学术互动;积极向各国开放国内教育市场,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不断拓宽联合办学渠道,在合作中参与国际教育事务,加强多边合作,大胆吸收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提高了我国高校的国际学术地位。

大学负有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使命,而探索真理和发现知识本身就是一项没有国界的、全人类的共同事业。高等教育国际化归根结底是要实现“人才”的国际化,增强国家的软实力。我们必须善于吸取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国际眼光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在推进国际化的同时保持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立足中国实际,把握时代需求,建设富有本土特色的高等教育理念体系。

3.“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思潮产生于国际上对于自然资源、环境及人口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探讨,随后渗透到了教育领域。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宣言》开宗明义地指出:“应保持、加强和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的基本使命和重要作用,特别是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的使命。”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列入科学发展观,成为我国构思教育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

“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以人为本,关键是全面协调,核心是科学发展。这一理念表明,高等教育必须体现人与自然、社会相和谐的本体价值,既要“瞻前”也要“顾后”;既要持续、稳定地与经济协调并进,又要保证自身发展的延续性、教育理念的前瞻性、教育生态的平衡性、教育结构的协调性和教育功能的整体性。自1999年扩招以来,我国仅以不足十年的时间就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然而,当前国内人均GDP尚不足3000美元,国家教育经费投入难以支撑日益扩张的教育规模,高等教育公平与质量问题十分突出。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必须将教育发展重心转移到提高质量、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上来,促进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统一;高度重视高校战略管理,致力实施中长期战略目标规划,克服教育发展的盲目性;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立足点,促进教育公平,体现高等教育对人的成长的全程关怀,发展“终身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最终促进教育、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政治嫁接性理念

“政治嫁接性理念”体现了政治家的教育理想和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现代大学已成为支撑社会发展的“轴心机构”,以至于越来越多地受到政府直接或间接干预,向一种由国家控制的法人官僚机构发展。这种官僚化特征在我国改革开放前尤其显著,政治家的经验决策和权威性的行政指令通常主导着教育理念的活动方向,并反映在国家方针政策和政治家的教育理想中。六十年来,政治与教育以政策为中介,嫁接而成了“教劳结合、服务政治”、“红专结合、全面发展”、“教育为经济服务”、“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等理念,对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理念有三个:

1.“教劳结合,服务政治”

“教劳结合,服务政治”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体现国家政治意志、巩固党的政权、服务经济生产而提出的高等教育理念。马克思认为,教育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具有阶级性,并为统治阶级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58年毛泽东在《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首次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了实现这个方针,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2]同年,他在《工作方法》(草案)中,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举办工厂或农场,实行“自给或者半自给”,试办“半工半读”高校。高等教育逐步向工农开放,以“两腿走路、多样办学”的形式,促进劳动人民知识化、知识分子劳动化。在教学上重视实践环节,1961年出台的《高教六十条》规定,学生每年要参加一至一个半月的生产劳动,大力提倡勤工俭学,“劳动育人”。[3]

“教劳结合、服务政治”是六十年中影响最深远、分歧最大的教育理念。从政治与经济层面上讲,它要求教育为劳动者服务,学校为政治需要服务,对促进国家工农业生产和维护政治稳定起到了关键作用,是新中国成立初高等教育的理性与现实选择。而就教育层面看,由于在实践中过多强调生产劳动,以经验技术的传授代替学科理论的系统学习,难以保证课堂教学的合理和正常进行,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这种以“政治论”为哲学基础的理念导致了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政治化和国家工具主义的盛行,人的个性发展倍受制约,高等教育在政治权威的桎梏中丧失了自身独立发展的地位。

同类推荐
  • 纪念与怀念:杨克离休后部分文稿集

    纪念与怀念:杨克离休后部分文稿集

    本书汇集了杨克同志离休后部分文稿,追述了中国革命的那些重要的历史瞬间,回顾了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充满了对有关领导同志和战友的怀念之情,文章还记录了作者参与反腐倡廉及扶贫的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革命历史史料的价值,是一部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也是一本记述革命史实和人物的翔实资料集,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 中国留守报告:黔南阅读

    中国留守报告:黔南阅读

    这是中国第一部现场记录留守儿童内心成长的非虚构书,本书通过采访留守在黔南平浪,三都的孩子,和他们在福建霞浦下浒渔排打工的父母的生存状态,真实的记录了当下农村农民进城,孩子逼迫留守的现实问题。并提出了留守儿童在今天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是必须解决和考虑的中国社会问题。本书为第一届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
  •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真正读懂麦克卢汉从印刷术到互联网,媒介作为人器官与意识的延伸,长久以来与人类互相塑造,共同进化。我们如何获取知识、协同工作、连接彼此,皆深受媒介影响。今天,麦克卢汉的理论在每个人的生活中被反复证实。未来,技术的发展又将带来哪些新媒介?人的延伸又会被拓展至何方?在这本书中,麦克卢汉本质上探讨的是技术、人类与社会的命题。理解媒介,终究是为了理解我们所处的社会生态,在震荡与革新中找寻自身的生存之道。
  • 珠江论丛(2018年第2辑/总第20辑)

    珠江论丛(2018年第2辑/总第20辑)

    《珠江论丛》是由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主办的人文社科性学术理论刊物,主要内容有:研究人文及社会科学主要学科的理论问题、学术前沿问题;紧密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实际,研究探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理论问题、发展战略问题;对外交流问题;探讨国内外各项研究领域的新动态;开展对中国哲学、历史、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或比较研究。
  • 给孩子美好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给孩子美好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滋生出一个新的弱势群体,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大部分生活在农村,没有父母在身边悉心照料,没有好的教育学前教育,这是一个值得社会关注的群体,因此,农村中小学工作者的责任更加沉重,农村的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更加艰巨,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师获得青春的活力与气息,并且学生也可以吸收民主精神。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由于教师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健全人格获得了充分的培养,使得他们能够并且敢于坚持真理和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们共同努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待人,用真心换另一颗真诚的心。
热门推荐
  • 重生小白逆袭记

    重生小白逆袭记

    你想貌美如花吗?你想逆袭学渣吗?你想富贵荣华吗?你想琴棋书画吗?高浮影一朝重生小时候却不巧碰到一个上古神迹和未来文明组合的变异系统从此开始了她酸爽的新人生。天珠:你打算出手追男生了?浮影:没有!绝对没有!天珠:我好像看到4张16开纸的追神企划浮影:……天珠:把男神拐到家近水楼台先得月?浮影:……天珠:假装学渣,以请教之名,行勾搭之实?浮影:……天珠:可是你怎么还有……浮影:闭嘴!!!天珠邪笑,还以为这家伙能撑多久呢,这么快就恼羞成怒了?他可是还没上大菜啊!总之这是一个傻黑甜逆袭白富美,欺负系统也被系统欺负,顺便扑倒男神的故事不会弃坑,不会入v,保证完结,欢迎入坑~~喜欢欢迎打赏哦*^_^*
  • 间谍皇后

    间谍皇后

    往昔如故,他是通天阁主,她不过是他的一枚棋子。——他骑马低眸,紫衣潋滟,瞧她眉目如画,眸似清泉,“秦卿?哼,这名字倒真是配极了你。”只是当他俯身提手,捉兔子一般将她拉上马背,圈在怀里时,竟然被她忽地踢下马!嗜虐如他君翊寒,“秦卿,你没有国家,你只是通天阁的暗谍,你不属于你自己,你是我的!”再相见,她身穿铠甲立于白驹之上,领千军万马:“君翊寒,你想要江山,可还得先问问我!”只是对面的男人黄袍白发,目光沉静。他身边的那个小鬼,拽住他的衣角,“父皇,那可是孩儿的母后?”片段一:她在一场“老鹰捉兔”的厮杀中,成为阁主月邪的猎物。——他骑马低眸,紫衣潋滟,瞧她眉目如画,眸似清泉,“秦卿?哼,这名字倒真是配极了你。”——她冷笑不语。要在前世,被自己杀死的人只会暗叹,秦卿,这名字可真和本人不合。他俯身提手,捉兔子一般将她拉上马背,圈在怀里。他想要在马背上要她,竟然被她忽地弄下马!——他阴鸷异常,咬牙切齿,“你,该死!”。她却衣袍猎猎,嬉笑如常,却被他的烈马所惊,收服不成,反手将他的爱马杀死,“一个不能为我所骑的马,要它何用?”片段二:他端着药碗的手骨节分明,苍白异常,“喝了它!”前世的身份,今世的因果。她唯求能够有自己骨肉相连的亲人,可她还是淡然接过,笑靥如花,“就这么想让我嫁给他?你就不怕,我一旦成为皇后,便会毫不犹豫的解脱?”那一刻,他前所未有的感觉到了,恐惧。片段三:东晋国来犯。她身披铠甲迎战对敌。奈何她怀有身孕,被俘晋营。她还没来得及等到暮回雪,君翊寒竟然赶到。他逼视众人,好似不可一世的皇者:“谁知道呢,朕的废后,不会再一次成为朕的皇后?”可是,盯着秦卿她日渐隆起的肚皮,他还是难掩眸子里的慌乱,“你不该留下它,它会害死你!”“不关你的事!”
  • 许你余生共缠情

    许你余生共缠情

    他是世人眼里心狠手辣无恶不作的男人,却偏偏对一名小刑警一见倾了心。第一次见面,她将他堵在包厢门口,“有人举报你涉嫌嫖娼,请你跟我们走一趟。”第二次见面,他将她堵在警局门口,“这次,换阮警官跟我走一趟?”他步步紧逼,她节节败退。阮凉晨为了能将他的老窝一锅端掉,不得已跟了他,给他的儿子做后妈。后来他被她逼的陷入绝境,他的心腹却指向了她,“当年若不是因为你抛夫弃子背叛了他,他的右手也不至于差点废掉!”
  • 武极昊天

    武极昊天

    神话天庭,一代天骄横空出世,光照万古!从此,神话不再是神话,传奇就是这样产生!在这里没有最强,只有更强,看天骄少年如何逆天。红颜环绕,成长曲折,接踵而至的磨难不断地锻炼着少年的心,是什么让他如此的坚强?等待他的又是怎样的结果?一切都还在迷雾之中。
  • 重为大圣

    重为大圣

    重生为孙悟空,出世之后就开始修炼的孙悟空,还会有西游记中那般的遭遇和结果吗?不,一切都为之彻底改变。
  • 神狒正传

    神狒正传

    在上古时期爆发的一场神之间的战争中,凶兽之首神狒被四大神兽设计合力封印在中国大陆的某个地方。千年后,一块花纹石头的发现,一个天才儿童的成长,上古凶兽如何来到现代?为阻止剩余凶兽对人类的报复,重回封印,寻找灵魂碎片,最终为后世人类创下了永不磨灭的丰功伟绩……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公考的那些日子

    公考的那些日子

    比真实更真实的“公考”故事;比现实还现实的“公考”真相!回味小平民跨过“华夏第一考”的喜怒哀乐!品味小草根考取“镶钻金饭碗”的酸甜苦辣!
  • 你是我的璀璨星芒

    你是我的璀璨星芒

    赵凌南有个烦恼:好不容易和他团聚的妹妹好像管不住?!当明星?好的他同意。不去贵族学校读书?好的他同意。搬出去住?好吧……他勉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