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8400000020

第20章 孔氏南宗的符号特征与文化意义(5)

纪念仪式对于塑造社会记忆的重大意义,集中体现在历代对于孔氏南宗祭孔仪式的高度重视上,希望通过每年大大小小的祭祀仪式,大力宣扬和塑造社会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念。衢州孔氏家庙,由于特殊的历史地位,同时兼有家祭和公祭两种职能。自孔氏南宗家庙建立以来,祭祀活动经久不辍。南宗的祭孔礼仪自南宋绍兴年间开始,制定、颁布了严格的祭孔礼仪条例,之后年年如此,代代相续。其仪式仿效曲阜家庙,分为四时丁祭,亦称四大丁祭,祭祀时间安排在春夏秋冬四季仲月上旬的第一个逢丁的日子,是孔庙最隆重的祭祀典礼,“月用仲,位在中也,寓意取时之正。日用丁,丁为阴火,寓意取文明之象征”。此外,南宗孔氏家庙还有八小祭、节气祭、拜祭和特别祭等。所有祭祀无论规格如何,都具有相应的祭祀仪式,并且委派官员,主要有正献官、分献官、典仪官、监祭官,还有引赞、鸣赞、乐舞等礼生以及执事人员。正献官在南宋时由衍圣公担任,自五十三世孙孔洙让爵后至孔彦绳复爵之前,则由族长担任,族长并不一定是年纪最长的人,但必须是族内品学兼优、道德高尚的人,孔彦绳复爵以后,正献官由翰林院五经博士担任。

所有参祭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祭祀仪式行事,从主祭官的任命到执事礼生的选拔,从礼器、祭品的准备到乐舞的规格,从祭文的撰写到祭式的严格缜密,每个环节甚至细节都容不得任何差错和闪失。祭孔不仅仅是一个仪式,其根本目的是通过仪式的极端肃穆及严整性,传达人们对孔子及其所代表的古代先贤和文化的认同和推崇;同时希望这种认同和推崇通过祭孔仪式得以强化、保存并使之不断传承,进而在整个民族中形成一种文化共同体。对于这种作用和意义,保罗·康纳顿曾给予了充分肯定:“仪式不仅具有表达性,而且有规则性;不仅形式化,而且具有意义;它的效用不限于仪式场合,也渗透到非仪式性行为和心理中。说明这些仪式于其他广泛意义上的仪式区分在于它们不仅暗示对过去的延续,而且明确宣称这样的延续。”自南宋以来,孔氏南宗的祭孔活动经久不衰,历久弥新。正是通过大大小小的祭孔仪式和纪孔活动,使现实与历史有机对接,使人们在仪式的“重演”中获得对传统的认知。“昭代龙兴,尊儒重道,于春秋释奠外,每届岁科试,学使案临,进诸生,而于是乎习礼,洵盛典也。乃者朝廷变法维新,罢科举而开学校,亦光复三代庠序党塾之遗制焉耳。事若两歧,义仍一致,要之大圣人之道,炳炳如日星河岳,千古莫能变也。昧者不察,反以文庙之祀,等之告朔饩羊,可胜叹哉!”由此可见,仪式的反复演练,舆论的广泛渲染,让参演者与观礼者切实体验领悟“大圣人之道”,认识到这种“道”“千古莫能变”,从而有利于塑造和强化社会记忆。作为孔子思想的象征,孔氏南宗及其家庙为历代崇儒重道、强化国家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有效的物质载体,从而在塑造社会记忆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节孔氏南宗的迁移与凝聚作用

一、孔氏南宗的迁移作用

孔氏南宗作为一种社会记忆,其所强调的是蕴含其中而又固定不变的实质性内容。但作为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其基本属性又决定了这一社会记忆必然会随着时间、地域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就是象征符号作为文化记忆的“迁移”性。在迁移过程中,孔氏南宗同样表现出象征符号所具有的两种基本特征:“一方面,象征在穿透文化厚层时保持着自己不变的实质,作为某种与它周围的文本空间所不匀质的东西、作为其他文化时代(其他文化)的使者、作为古老文化基础的纪念物在起作用;另一方面,象征与文化语境相互积极作用,在其影响下变化且使语境也发生变化。它的不变实质在变体中得以实现。”由此我们认为,每一种象征符号在展现被象征物的实质时,同时也在展现被象征物历经时间、地域的流变而产生的变化,这种变化使被象征物在新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延续和发展,从而赋予新的文化内涵,永葆生机和活力。作为儒家文化的象征符号,孔氏南宗由山东曲阜扈跸南渡而来,尽管“圣人后”的身份没有改变,但其思想与行动却产生了重大转变。

(一)由庙堂走向民间,积极从事和参与各种教育活动

元至元十九年(1282),孔子第五十三世孙孔洙让爵于北宗曲阜族弟孔治,从此南宗族人“益安淡泊,竟有愿力学而缺束脩薪水之资者”。失去爵位的南宗孔氏族人更多地走向平民,走向社会下层,致力于社会下层的教育活动及社会风俗建设,“他们走出历代不倒的封建府第,从事平民教育,或为学官,或为山长,或设塾教读,活跃于东南诸省,这于孔子世家而言,无疑亦是有着特殊意义的”。

孔氏南宗的教育活动在宋元时期就已显现。南宋时,孔元龙担任山长的柯山书院便盛极一时;元代,孔元虔建马州书院,孔思俊建大同书院,而婺州孔氏“在榉溪落脚之后,创办书院,培养后代,出过不少人才,不愧为圣人之嫡裔”。尽管孔洙让爵,南宗孔氏曾一度处于困顿尴尬的境遇,但进入明中期以后,孔氏南宗族学逐渐兴盛起来,无论学者或是官员,均对其寄予厚望,希望南宗子弟可以“乘良师帅鼓舞之几,夙兴夜寐,以自尽其天聪天明,以自树于正宗”。族学的兴盛让广大弟子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从而使南宗族人实现了这一期待,甚至“歌《鹿鸣》《伐木》之章”,以至使人有“恍然若游洙泗聆丝竹”之感。南孔族学不仅与家庙相结合,而且与政府的教育主张相结合,在培养孔氏子弟的同时,极大地推动了衢州地方教育的发展。

明清时期,南宗教育活动的平民化特点更为突出。南宗子弟出任各地学官,主持各地官学教育,以此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如孔思模、孔思柏、孔克忠、孔希风、孔公望、孔兴怀、孔毓德、孔广焕、孔昭章、孔昭瑞,等等。孔氏南宗的这些子弟一方面严于律己,积极践行仁义、孝悌、忠恕等儒家核心道德,在个人修养方面堪称楷模,受到各地民众的尊敬;另一方面以“化民成俗”为己任,言传身教,倡导崇儒兴学之风,收到良好效果,“孔氏南宗的教育思想,始终本着孔子‘时中’的大精神,既以永恒持时的理则,与历代封建统治者保持一致,又以儒家‘为己之学’贯之,特别注重伦理道德的修养,为社会安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尤为可贵的是,南宗后贤从孔洙让爵开始,走向民间,致力于平民教育,不仅为儒学的南渐、北传,而且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铸造,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由封闭走向开放,扩大社会影响

孔氏南宗的古代祭孔“专官祭告,其恭且严”,要求规格高、品目多的祭器和礼器,精选的牺牲以及繁复的仪式礼节。这些要求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或多或少地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对此,孔子第七十五世孙孔祥楷先生的阐述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祭祀孔子的目的是要宣传孔子的思想,所以以什么形式来祭并不是主要的;而且祭孔历朝历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祭孔仪式也都有所不同,如果我们采用明代或者清代的祭仪来祭,那就不是‘我们’在祭,而是上演一出古装戏了。”今天的南宗祭孔活动,显然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既隆重又简朴,将形式与内容有机统一。在此前提下,宣传和弘扬孔子思想的宗旨、尊崇先圣的严肃情怀始终没有改变,但采用了大众更易接受的形式,从而更好地展示了南宗祭孔的真正目的和本质所在。2004—2007年,孔氏南宗家庙确立了一年一小祭、两年一中祭、五年一大祭的基本方针,坚持现代化和大众化两大原则,从而让更多的市民参与这项重大活动之中。参加现代祭孔的人士,除政府官员、特邀嘉宾之外,大部分来自社会普通民众,其中有社会各界人士的代表、孔氏族人、普通市民、大中小学生。青年学生是现代祭孔仪式上的一个亮点,他们在祭仪过程中或朗诵《论语》章节,或参加合唱团。通过朗诵和演唱,“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和古代学者的伦理思想传递给青年一代,并在形式上不去刻意地掩饰现代生活……要是纪念活动总是有青年一代的参与,而他们恰恰代表着中国的未来,它所产生的影响一定是深远而不可低估的”。能够亲临其境的民众毕竟是少数,因此南宗祭孔综合发挥广播电视、书报杂志等现代媒体的功能,通过前期广泛宣传和发动、电台电视的现场直播、后期的深入跟踪报道等全方位、立体性形式,最大限度地引导民众参与其中,更好地认识这一活动的目的、内涵及意义。的确,在活动的前前后后,衢州民众的自豪感无以言表,都感到这是自己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因此,用“家喻户晓”来概括衢州民众对祭孔活动的认知度实不为过。全新的仪式、广泛的市民参与、大众传媒的介入、学术论坛的举行,为孔氏南宗的祭孔活动注入了全新的文化内涵,赋予了更深层次的现代意义。祭孔仪式让更多的人找回了那段中断了的文化记忆,使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文脉在当代社会得以发扬光大。

“迁移”不是本质的改变,而是为了适应新环境所作的必要调整。就孔氏南宗而言,这一调整的目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挖掘儒家文化内涵,充分发挥其在提升中华民族文化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

同类推荐
  • 大明王朝1

    大明王朝1

    明朝,取《易经》中“大明始终”之意,朱元璋,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干脆利落地灭了元朝,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他的王朝又要马上过去,化作历史的烟尘。这是中国式的王朝兴替,佛家叫轮回,经济学家叫周期,而历史学家,干脆就把它称之为历史周期律。
  • 六王毕,四海一

    六王毕,四海一

    21世纪的公务员叶然,生活不如意,看了穿越小说以后一直就梦想着自己穿越到古代去幸运的是,他真的穿越到了古代;遗憾的是,剧本不对......
  • 追忆商海往事前尘:胡西园回忆录

    追忆商海往事前尘:胡西园回忆录

    本书通过主人公胡西园创办“中国亚浦耳灯泡厂”过程中所遇到的重重困难和危机,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为保存民族工业的一点血脉,胡西园伴随着“中国亚浦耳灯泡厂”撤离上海孤岛,南下湘西,西进四川,期间几进几出,企业损失巨大,几近破产边缘,却始终站在“倡导国货”的立场上,为中国民族工业的生存与发展奔走呼号,殚精竭力,最终成为中国近代工商界屈指可数的翘楚标杆。
  • 称霸原始兵王

    称霸原始兵王

    一代狂兵误入原始社会,凭着超强IQ,正义和武力。做美食,造武器,战猛兽,抢领地。带领部落在满是危机四伏的原始寻求生机。
  • 梁武帝的天下大同

    梁武帝的天下大同

    现代语文老师萧陆穿越到了南北朝的齐国,成为了当时的刺史萧衍。他在危机中一步步成长,成为了一代雄主梁武帝。他如何上演与十个妃嫔的爱恨情仇。如何在乱世之中,建设梁国,成为一代明君。能够改变梁武帝的命运呢?加群请进粉丝二群:879049600
热门推荐
  • 如果生活也有如果

    如果生活也有如果

    青春里蔓延的爱情以疯狂作为开端以迷乱作为结尾.
  • 追妻999次:乔小姐,乖!

    追妻999次:乔小姐,乖!

    乔知予被骗回国,还被父母打包送到了从小就和自己不对盘的霍凌川家里喜欢了十年的乔知予终于被他骗到手了自认为情商很高的霍怂怂vs钢铁直女乔医生(男主话多又骚窝里怂,巨宠我们乔医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和影帝炒作上位的日子

    和影帝炒作上位的日子

    1V1甜宠,爽文,男强女强流量小花花,常年稳坐恶毒女二C位,娱乐圈中招黑体质明显的奇葩黑莲拥有众多姐姐粉妹妹粉女友粉亲妈粉,腿长颜值高,实力演技派,少甜多盐的冷漠男神“江砚一,我喜欢你喜欢的不得了。”“莫晚晚,我厌烦你厌烦的了不得。”当她以为他们这辈子一直就是这么个设定的时候,突然有一天,他红了脸,吞吞吐吐“莫晚晚,我好像对你……”某人微怔,随即扑倒,都送上门来了,不赶紧拿下,还留着过年不成!!!女主不是恋爱脑,不是事业废,不是离了男主生活不能自理的傻白甜,不是除了男主没得朋友全世界想她死的孤家寡……
  • 加缪作品系列(3部)

    加缪作品系列(3部)

    阿尔贝·加缪,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存在主义文学、“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文笔简洁、明快、朴实,其文学作品总是同时蕴含哲学家对人生的严肃思考和艺术家的强烈激情。本套装包含《局外人》、《鼠疫》、《西西弗神话》三部加缪代表作,都曾在欧美产生巨大影响。
  • 独步天下(林峯、唐艺昕主演)

    独步天下(林峯、唐艺昕主演)

    林峯、唐艺昕领衔主演的同名电视剧《独步天下》将于10月30日开播!摄影师步悠然在一次古墓之旅中离奇穿越,成为历史上传奇的女真第一美女东哥。这位自出生便被预言“可兴天下,可亡天下”的女子,究竟兴的是谁家天下,亡的又是谁家天下?拥有着现代灵魂的她,该如何面对在“可兴天下,可亡天下”这一谶语的利益驱逐下,那一段段趋之若鹜的情感纠葛?这注定不凡的传奇人生为她带来的是幸运,还是灾难?大清王朝建立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秘密?历史的走向,会因为她的介入发生怎样的改变?当一切尘埃落定时,那抹跨越四百年时空的灵魂,又将何去何从?
  • 快穿攻略:男神助我成仙途

    快穿攻略:男神助我成仙途

    青筠在渡劫飞升时,因高手打架遭波及以致魂飞魄散,却没想到出现一个实现愿望系统,为了复活重生,青筠与系统绑定,开始穿越世界完成任务的生活。在穿越世界过程中,青筠遇到了各色男神,然后被迫开始了虐狗日常。温柔校草男神:她一切都由我负责,吃穿住行全包圆。冷面猎人男神:要让她每天都活在幸福快乐中。万人迷主播男神:要宠她宠她再宠她。……男主从头到尾都是同一个,1v1宠文,双洁
  • 剑势

    剑势

    宋朝,奸臣当道,外敌强悍。张瑞泽手握绝世宝剑,保家卫国,征战四方。力撼名剑山庄统一江湖,一致对外。但却无力回天,埋剑归隐,一心修道。神奇功法现世,隐世老人出山,带他踏上修真路。且看他如何蜕变化龙,再现江湖,成为仙界至尊……
  • 赵氏万年

    赵氏万年

    赵恪宴偶然来到这个世界,成为大夏赵氏的一名老祖,如今的赵家正面临着一场危机,赵恪宴不想死,他要带着赵家向上走。千年赵氏,风雨飘摇,他要让赵氏更上一层楼,命传千古,儿郎俱在,赵氏万年!
  • 山西省情报告(2014)

    山西省情报告(2014)

    本书以研究和展述2013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为重点,兼及当下省情战略、基本地理历史,是一部从现实与历史相结合的角度动态研究山西省情的探索之作。本书分省情战略、地理历史、发展现状、发展比较、区域发展、大事记要六个部分,多角度、多层次对当下山西基本省情特别是2013年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省情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对认识和把握动态发展变化的山西省情颇具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