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9000000043

第43章 公共官员的道德理性能力(6)

阿道夫·艾希曼作为德国政府的公职人员,他的终极委托人是包括犹太人在内的德国公众,直接委托人是他所在的德国政府部门。阿道夫·艾希曼在执行上级命令制定**屠杀计划时必然陷入责任的冲突,他要对上级负责,执行屠杀命令,就必然会违背对包括犹太人在内的德国公民的责任,即便他根本看不到这种责任冲突的存在,但客观上他仍然承担着对包括犹太人在内的德国公民的责任,只不过,他在非此即彼的选择中,放弃了对公民的责任,而服从希特勒的命令。

对特定政府组织中的个人来说,不论他的地位多高,当他们为服从上级命令而放弃公众利益时,实际上他们已经被组织带入到了科层制的角色之中,如阿道夫·艾希曼,他甘愿做**政府的工具,没有进行道德的自主选择,而是固执地服从于上级,不论这种服从是通过强制获得的,还是长期的身体力行已经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服从,实际上已经成为科层制下公共行政人员普遍认同的道德信条,并成为科层制组织文化的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谁,只要进入公共组织,便会逐渐被同化,进而接受向上级负责的责任。更有甚者,这种普遍认同导致的一个结果是:除了激励的制度之外,群体对个体的压力成为个体服从的最大动力。在德国**政府中,上下级之间的服从体制是非常严格的,因此,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行政人员和各级官员会毫不怀疑地服从上级的指示,执行所有非正义的政策和命令。

在这样的组织环境中,是无法培养出公共行政人员健全的道德自主能力的。

这种绝对服从的代价是放弃对社会公众责任。个体对上级的服从责任源于科层制对个体的角色界定和需要。在科层制的公共组织内部,为了实现效率目标,割裂了公共行政人员与社会公众的直接委托代理关系,而凸现了公共组织与社会公众、公共行政人员与公共组织的委托代理关系。这意味着,在公共组织中,公共行政人员首先必须服从和执行上级的命令、必须向上级负责,而不是对公众负责,否则,就是无效率的。公共组织对效率的追求将公共行政人员塑造成为实现组织目标的工具,使得公共行政人员唯上级和公共组织目标是从。所以,不容怀疑,艾希曼的绝对服从是对政府组织忠诚的表现,是政府组织所要求的职业美德,从这种意义上说,他所说的符合康德的绝对命令并非全然狡辩。问题是,他执行了屠杀犹太人的计划,他忘记了最终委托人是包括犹太人在内的社会公众,他的行为是对社会公众的不负责任。他只是把自己当作第三帝国的工具,实际上,他已完全丧失个人的道德自主性,成为一个工具性角色。

其次,即便是服从上级命令,行为者对自己的行为后果也不必负责任。

众所周知,对行为结果负道德责任是自由选择的必然结果。公共行政人员作为“个体人”应该且必须对其行为的后果负责。但是,公共行政人员作为“组织人”服从上级恰恰是以对结果的不负责为前提条件。而这种不负责任是对责任的逃避,表现为个体行政人员否认自由意志和自由选择,以这种自我欺骗的方式获得对结果不负责任的合理性解释。正如艾希曼在为自己辩护时所说的,实际上他表达的意思只对自己的服从职责负责,而无需对结果负责,因为,他只是作为希特勒的工具在替他人履行职责,行为结果与他无关。

这一论点的意思是说,如果他需要对行为结果负责,那么,该行为必须是他自由地决定的。而道德选择的自由表现为两种形式:社会自由和意志自由。社会自由是指道德选择的外在可能性,即社会提供两个以上的选择对象。意志自由是选择主体的内在自由,表现为人根据自己的需要、信念和理想自由地进行选择。道德选择以意志自由为前提,又以道德责任为结果,主体在自由选择对象的同时,也自由地选择了责任。选择和责任是不可分的。

在公共行政组织的代理转换关系中,公共行政人员实际上经常需要在两种主要的责任之间进行选择:对社会公众负责或对上级负责。从理论上说,行政个体对两者具有自由抉择的能力。每一种选择,都同时选择了对后果的责任。但事实上,这种自由的程度往往与个体主观的道德努力有关,与个体的道德修养和品质高低密切相关。即便是阿道夫·艾希曼所处的行政环境,他仍然是具有选择自由的,他可以选择不服从希特勒的命令,拒绝参与制定屠杀计划。虽然在严密的组织控制下,他会为此付出代价,受到组织的惩罚,也就是说,他的选择自由度客观上是很低的,但是他如果具有为公众谋幸福的至高道德目标的话,他还是可以不为客观条件所左右而自由作出选择。在这种情况下,他当然必须对自己的选择结果负责,为自己的行为结果承担道德责任。

的确,这是需要高度道德自由性的选择。现实中,行政个体的选择常常处于对结果不负责任的地位。公共行政官员作为“代理人”,选择服从意味着个人对自己行为后果不需要负责任。因为,公共组织对公共行政人员职责的界定是模糊的,对结果的评价也往往无法量化,这让公共行政人员有理由对结果不负责任;另一方面,公共组织内部的权责是分离的,权力和职责不匹配、不一致。在“代理人”看来,他们只是工具,对结果负责的应该是操纵工具的手,而服从行为没有加入自己的意志和价值观。正因此,艾希曼在面对审讯时,否认自己对行为负主要责任,理由就是他只是在执行上级命令;而且他之所以按照上级命令制定屠杀计划,原因正是他不必为行为结果负责。只有对结果不负责任,不涉及公共行政人员的自身利益,公共行政官员才会将服从作为至高无上的责任。

事实上,政府公共组织的制度设计帮助了行政个体逃避对结果负责任。

根据萨特的观点,逃避对结果的责任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以拒绝自由选择来逃避对自身和他人的责任;二是拒不承认自身的自由,以否定自由选择的事实;三是所谓“严肃精神”,即把价值视为某种身外之物,并以此设定种种目标去消极地服从它们或无意义的追求它们,从而将一切都归咎于外在必然。三种形式都只是一种自我欺骗的不同表现而已。科层制下,公共行政人员逃避对结果负责主要表现为第二种。

阿道夫·艾希曼在逃避行为责任时提出,他的意志所遵循的是康德的绝对命令,他的行为符合康德的道德原则。康德的绝对命令是:“无论做什么,总应该做到使你的意志所遵循的准则永远同时能够成为一条普遍的立法原理”。绝对命令倡导单一的道德命令,把它作为至高无上的道德原则,统摄整个社会生活。这种单规的义务论只提供一种道德原则(但是康德没有将屠杀作为道德准则),扼杀了个人的道德自主性,无法解决效忠上级义务和忠诚于公众的义务冲突。因此,从这个回答,我们可以看到艾希曼对上级的指令不做任何思考而绝对服从,事实上,他只承认对上级效忠的义务,否认意志的自由以及自由选择的事实,以否定自由选择这种自我欺骗的形式来否定对后果的道德责任。

其实,在科层制下,公共行政官员选择对上级的责任时,为了逃避对自己行为的结果责任,往往会强调,他必须执行上级的命令(绝对命令),而命令是上级的意志,他只是执行,他不必为执行的后果负责。这种想法否定了意志的自由。实际上,即使是在极端的情况下,公共行政人员也是有自由能力选择不服从的,但是他们往往拒不承认这种自由,从而心安理得地选择可以不负责任的工具性行为,即从主观上获得了对结果不负责任的合理性辩护。

很显然,**德国政府是典型的官僚结构体制,其严密的组织形式与严格的上下级关系,使第三帝国的效率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在这种严格的服从与被服从体制中,如此多的具有完全行为能力与理性能力的官员,参与并推动了一场骇人听闻的非理性、非人道的罪恶战争。在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政府高度一致的行动,使得任何怀疑与阻止都是不可能的。人们不禁反思**政府机器运行程序的合理性,而且从深层思考操纵这一官僚机器的个体官员与行政人员的道德理性能力。

希特勒的权威命令如此迅速、顺利地得到执行,这本身不只是程序与制度的问题,同时也关系到执行者个体的道德选择与理性判断能力。事实上,在官僚制度中,作为执行者的一般行政人员,甚至各级行政官员的道德选择能力都极其低下,或者说,官僚体制除了要求个人服从与忠诚以外,并不需要个人自主的判断与选择。组织中的职责对个人提出的要求,成为他们必须接受的美德,在这样的组织环境中,无法培养出健全的道德自主能力。**德国的官员们在执行希特勒的命令时,都把它看作是服从上级的指令,全力以赴地支持和贯彻上级的决策是他们的职责,执行大屠杀的命令也只是履行职责而已。他们是坚定地忠诚于**政府,或者说忠诚于希特勒的。

但是,没有人能否认,他们的服从与忠诚是盲目与愚蠢的,实际上丧失了理性自主能力。这与他们所处的官僚机器的性质密切相关。的确,今天的人们已经看到了权威体制对个人自主能力的制约性。米尔格莱姆的实验也表明,在权威的控制下,个人的理性选择能力是很低的,甚至几乎完全丧失自主选择能力。

7.3.2培养忠诚感的途径

我们已经看到,特定行政组织中的个人不可能完全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行为。这是因为,在官僚组织结构中,组织的构架与权力的配置体现了行政责任的基本结构,作为“角色人”的行政人员理应从属于组织整体,没有独立的地位,也没有独立的个人价值。组织中的个人必须服从组织规则,履行组织的职责,保持对组织的效忠。他们的职责就是效忠于组织目标,履行行政权力的使命,承担维护公众利益的责任。服从与效忠是组织对个人的要求,也是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个人对组织的忠诚既是权力结构内涵的道德要求,也是个人自我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至今仍然可以看到公共组织仍然热衷于对其成员忠诚感的培养。

根据权力的“双峰对称”效应,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前提。在组织理论中,一直主张个人有义务服从上级指令,这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定理,也是现代政府组织与权力设置的理论依据。行政组织的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政府行使管理职能,也规定行政组织发挥整体效能的程度。为了有效地进行社会管理,政府组织与权力设置通常是一种层级结构,这种结构包括上下级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如现代国家的官僚科层制。按照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不同,层级结构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高纵型”结构,指管理层次多,管理幅度窄的结构,便于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二是“扁平型”结构,指管理层次少,管理幅度宽的结构,这是一种分权结构,缩短了上下级之间的行政距离,容易沟通,适应变化的能力强,有利于调动下级的积极性,行政效率相对较高。在现代行政国家中,这是政府实行有效管理的两种基本的组织结构。

两种结构都强调组织系统的有序性和等级差异。这种秩序和差异以逐级授权为基础,表现为上下级权力的统属关系,在层级结构的行政组织系统中,上下级之间是一种命令与服从的关系。当政府权威被破坏,政府的决策执行遭到抵制、触犯、违背时,它可以凭借国家的名义,以国家强制力量为后盾,对下级实行制裁。在这样的组织系统内,下级与上级的地位是单向的,也是不可逆的,下级部门与个人必定处于从属地位,其职责也十分明确,下级对上级具有绝对服从的义务,个人应该效忠于组织。这种服从与效忠是实现行政目标的基本条件,也是行政权力的重要来源。

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曾经以权力效应的“双峰对称”理论解释个人服从的理由,并说明服从对实现行政目标的重要性。“双峰对称”理论认为,“组织只有赢得内部对其目标的服从时才能赢得外部的服从。其外在权力的大小和可靠性取决于内部服从的程度”。因此,组织系统中的个人服从是有效行使权力的基本保证,个人的从属地位是权力效应的决定性因素。

自上而下的等级次序是组织高效运行权力所必需的,也是政府实现组织目标的必要保障。根据加尔布雷斯的理论,“内部权力和外部权力所形成的双峰对称是一个组织有能力让人们服从其目标的首要条件”。行政人员作为个体,或者作为下级,其基本职责与任务是执行上级的命令,他们的角色只是组织机构整体安排中的一个分子。“个人要服从组织的共同目标,这种对内实行的权力就使组织有能力在外部强调自己的意志,内部对外部起关键作用。这是行使任何组织权力的一个永恒的特征”。在组织的协作体系中,个人的基本角色只能是服从与效忠。

同类推荐
  •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6年5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 构建与嬗变:中国政府改革30年

    构建与嬗变:中国政府改革30年

    本书从政府体制、政府机制、政府执行力等范畴入手,分别从政府职能、政府机构、政府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政府权力配置与运行、政府责任、政府间关系等12个方面梳理了中国政府改革发展的历程,总结其发展的动因和经验,梳理其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 国际政治研究与中国对外战略思考

    国际政治研究与中国对外战略思考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国际政治研究与中国对外战略思考》阐述了国际政治学在冷战时期应运而生,从主要研究国际战争与国家安全,逐渐扩大到国际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非传统安全问题(如能源安全、生态环境、公共卫生等)、全球治理等领域,并且同各国国内政治发展密切相关。六十多年来的中国外交与对外战略,也从重点关注国家的政治和军事安全,拓展到为国内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服务的诸多领域。今天,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都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国内外舆论对中国外交方针议论纷纷。运用国际政治学的知识,全面分析形势,理解国家战略需要并建言献策,是这一学科的国内学者的重大责任。
  • “同时胜利论”与“一国胜利论”比较研究

    “同时胜利论”与“一国胜利论”比较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的“同时胜利”论是就社会革命而言的,并不否定政治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是就政治革命而言的,并不否定社会革命的最终胜利必定是世界性的胜利。因此,所谓列宁在帝国主义条件下用“一国胜利”的新结论代替马克思恩格斯“已经过时”的旧观点的说法,没有准确反映他们关于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思想。其实,“一国胜利”论与“同时胜利”论的精神是一致的。列宁的新贡献,一是结合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明确提出“一国胜利”论,二是在俄国国内战争结束后,根据国内外的新形势,提出一国可以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思想,向前推进了马克思主义。而斯大林认为列宁在“一战”期间就提出了一国可以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则是对列宁思想的严重误解。
  •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共分为理论篇、实战篇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评价中心、案例分析概述、公共管理案例、公共管理案例分析等。
热门推荐
  •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宋史演义(下)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宋史演义(下)

    本书讲述从“第五十一回 巧排挤毒死辅臣 喜招徕载归异族”到“第一百回 拥二王勉支残局 覆两宫怅断重洋”的历史。在北宋朝廷走向消亡之际,王室宗族康王赵构在一众文武大臣协助之下南渡长江延续宋室宗庙。然而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并在一帮奸臣的操控之下,设计陷害抗金的将领,最后重蹈北宋的覆辙。在蒙古大军步步进逼,三个皇帝或被俘,或死于逃亡途中,或葬身大海……
  • 我是快递侠

    我是快递侠

    刚离开大学的刘极,因为文凭太低只能找一些不稳定的兼职维持生活的样子。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69同城网发现了一家名叫逆风快递的公司,从此开启了他的“逆风”快递生涯。“老板商量个事!咱能给公司改个名么!”。刘极顶着台风。紧紧的抱着怀里的快递哭丧着脸喊道。
  • 生僻脑

    生僻脑

    这个时代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所洗礼,社会所剩下的生产力再也满足不了人民的生活需求,期望被毫无征兆的碾碎。本就压抑已久社会变得不再沉默,暴躁的心灵需要得到安慰。种族主义是他们最后的心理防线,只为了方便把矛盾转移。他们在绝望,但也想再次期望,所有人都希望有救世主的出现来改变现况。于是乎一种不一样的玩具开始在市场上流通。如果在物质方面得不到满足那就只能让精神来替补了。几年后。这个世界的形式被固定。
  • 帝国的崛起鼎盛与堕落

    帝国的崛起鼎盛与堕落

    世界上突然出现了吃人的巨人,经过血战人类以失败,人类修建了高大的城墙,抵抗巨人!城墙是人类最后的希望!
  • 许你心安永不负

    许你心安永不负

    失忆后的叶家二小姐追了慕先生三年连点冰渣渣都没有捂化。 终于有一天,叶二小姐恢复记忆了。 青梅竹马的总裁大佬 娱乐圈的流量小奶狗 奶茶店的漂亮小哥哥 等等 都是她的前男友! 慕先生彻底坐不住了。 “你不是说只爱我吗?怎么跟他们还有联系!”叶心安一脸无辜:“你又不爱我,我总得另谋出路不是!”还很友好地拍了他,笑道:“我这人不吃回头草的,我会去找个新的!”慕先生抿了抿嘴巴,突然拉起了她的手:“我就是个新的。” 叶二小姐笑:“你别开玩笑了,哄我干什么,我知道你一直想离婚,走吧,我们去民政局!” 慕先生死死地站在原地,就是不动,用实际行动表明——他不是,他不想! ~
  • 重生之妃常谋略

    重生之妃常谋略

    国破之日,她拱手江山予他,他允她皇后之位。却在登基之日,以妖女惑主,将她推入万蛇之窟,活活见她被咬死。一腔蓄怨,久聚不散,借尸还魂。重生,她用世间另一张脸,算尽机关,步步生逼,搅乱风雨。深宫中斗智斗勇,权谋里比狠比绝,这一世,她是一团火,烧也要烧到他身上去。世人皆道她红颜祸水,她却扶榻轻笑,至少,我是红颜。放荡不羁,热辣如火,用单薄身躯,抒写下一段慷慨悲壮之歌。且看一个女子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拂风云变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法神之旅

    法神之旅

    人们所经历的故事只是某个伟大命运中的一块小小的拼图。唯有走到最后,才能见到命运的全貌,才能明白命运将指引你去向何处。
  • 重生之综艺

    重生之综艺

    龙晖因为意外,来到平行世界,开始不一样的人生
  • 宇宙涟漪

    宇宙涟漪

    “啧啧,真惨啊,与亲人分别是多大的痛苦,听的我都于心不忍了。”潘璋咽了口唾沫看向豹子,“你说这是多大的痛苦,你怎么忍心这么做呢。”说完摆摆手让豹子先不要说话,孙强本已绝望的眼神重新焕发出一丝神采。“这样吧,孙强也不用送到实验室了,送到我房间吧,他妈妈和妹妹也送到我房间,我要让他们一家人团圆。”潘璋似乎有些迫不及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