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9100000022

第22章 基督徒的心路历程(2)

房牧师带贾晴去台胞家试谈,双方一拍即合,他们对贾晴的教养、温柔和耐心很是称赞,开出了半日工作、月薪900美元的条件。这个工作和报酬令贾晴感到十分满意,钱虽然不多,但可以贴补家用了。贾晴为人坦诚,工作兢兢业业,除了带孩子外,还帮着做点家庭清洁工作。

志华和贾晴是模范的基督徒夫妻,每天吃饭睡觉前要做祷告,碰到好事要感恩,做了错事要忏悔,夫妻俩互相帮助,互相鼓励,虽然生活不宽裕,但心境平和,比有钱的富裕家庭生活得更充实更美满,这就是所谓的“知足者常乐”吧。

贾晴出国半年后,父母多次来电话催促,一定要她和志华回家补办婚礼。宁波人规矩多,在美国草草了事的婚礼,说什么也不能作数。有钱人爱争面子,花点钱无所谓,要的是留美女婿为他们增添光彩。老人把话说绝了,夫妻俩不去也不好。一开始,志华想不通,已经都结过婚了还补什么,而且现在学业未成,时间和金钱都不充裕,虽然岳父母夸下海口,所需费用全部由他们出,但这怎么可能呢?这次补办婚礼,无论是时间还是金钱都是无谓的浪费。但他每天看到妻子满面愁容,心就软了。反过来想想,长辈也是对子女疼爱,不予理睬是不近情理的,只得软下来和妻子商量回国的事。

两人回国,机票等一切费用再加上必需的礼品,没有三四千美元是不行的。结婚以后,他们手中的存款已经不多,离春节还有两个月时间,夫妻俩只能趁此期间多打几份工了。

1996年1月下旬,也就是中国春节的前几天,夫妻俩乘机回国了。飞机在北京入关,因为是顺路,理所当然要先到志华家拜望父母。志华的家乡是当地的穷山沟,当时还没有进山公路,下了长途公共汽车后,还要翻过几个山头才能到家。山高路陡,风雪封路,贾晴心里很是害怕。但志华从小在这里长大,小时候上中学每天来回都要走山路,这次进山,他眼前浮现出儿时许多温暖又艰辛的生活片断,自己仿佛又背起了书包向儿时的学校走去。只是苦了贾晴,好不容易翻过两个山头,眼前又是一座更高更大的山头,这下腿全软了,后面的路都是志华连拖带拉地护她到家的。下午三点半离开公路,几个山头走了三个半小时,抵达家门口时已是暮霭沉沉了。山沟里天黑得早,好在整个山村变化不大,周围环境依然如故,天色再晚也难不倒志华。

这个村子不大,邻居知道了等于全村全知道了。听说志华带着新娘子从美国回来探亲,大伙儿都纷纷前来探望,各家都送来田里刚采摘的新鲜瓜果蔬菜。乡亲们早就听说美国什么都有,就是难得吃到现采的瓜果蔬菜。乡亲们对志华表现出来的真挚的爱护和关怀,让贾晴深为感动。城里人好虚伪客套,吹捧中透着虚情假意,缺少山村人的朴实和真诚。

他们在家里只住了3天,回访了全村的每个乡亲,把从美国带来的一些如糖果饼干之类的小礼物分给了大家。礼轻意重,大家都知道志华还在读书,新近又结了婚,经济一定不宽裕,不会对此计较。礼拜天,他们和乡里人一起在小教堂里做了一场礼拜。志华在讲经台上讲读了一章圣经,并表达了对村里人和教友的感谢和敬爱。看到山村的贫穷落后,志华心里暗暗发誓,自己将来一定要对这块生养他的土地有所回报。

志华回国的重头戏在宁波。他心中已有了打算,到宁波一切听贾晴安排。他不喜欢宁波人的规矩,不懂客套应酬,只怕动辄得咎,还是少说为好。做人都会碰到许多麻烦和为难之处,都会有些自己不愿意而又不得不做的事情。出国留学之前,贾晴带他来过宁波,见过父母,宁波人那种诸如请客吃饭的热情排场,在志华看来简直是受罪,现在想起来还是心有余悸。到一家吃一家,不吃是不敬,满桌的好菜,热情的主人使劲往你盘子里塞。更可怕的是劝酒,不喝不行,在他们看来,哪有男人不会喝酒的。一顿饭没有两三个小时休想离席。对这种无休止的客套,无聊的应酬,他厌烦透顶。为什么要把宝贵的时间和金钱这样挥霍浪费掉?贾晴家里人也看出志华的反感,同时,他们对志华的乡土气和书呆子气也颇为不满。

这次宁波回门,实际上是补办婚礼。贾晴父母不承认他们在美国举行的婚礼,原因有二:一是男女双方家长都未到场;二是教堂婚礼不合他们的规矩。宁波是个既保守又开放的城市,既有自己的传统习俗和规矩,又有新的讲究和排场。摆在志华面前的是道道难关。

贾晴爸爸是个要面子的人,这次女儿和女婿从美国回乡结婚,他觉得面上有光,一出手就是5万元人民币,给女儿办婚礼之用。美国婚礼隆重而简朴,可惜他们未能参加,这次一定要热闹一番。婚礼从酒宴开始,他们在宁波大饭店包了一个大厅,席开12桌,亲朋邻里来了百多人。礼仪烦琐,先是主婚人讲话,再是新人谈恋爱史,嘘闹起哄,花样百出,弄得志华手足无措,张口结舌,只能由人领着各桌敬酒、答谢。志华稀里糊涂连自己也不知道是如何过来的,这一天大概是志华这一生中过得最累的一天吧。贾晴看着也有点心疼,但也无可奈何。

婚礼之后,志华找了个借口,说自己酒喝多了,身体不舒服,拒绝了一切应酬,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睡大觉。他也知道这不太好,会使贾晴为难的,但他实在抗不住了。宁波不仅城市繁华而且风光秀丽,沿海碧水蓝天,名山古刹清幽,是华东的旅游胜地之一,平日里游客不绝。但志华由于心情不好,哪儿也没有去。他们在宁波住了一个多星期,只去过一次教堂,见了几位不能不见的长辈。贾晴就忙多了,志华失礼的地方,全靠她补上,还要访亲戚,会同学,购买东西,准备行装。听完了父亲的教训,还要听母亲的唠叨,直到坐上了回美的班机,他们俩才算松了一口气。

返回美国,他们又恢复了正常生活。这次回国,他们把积攒下来的一点钱都用完了。志华还要抽空去打点工,贾晴还要继续在台胞家做家庭教师。经过了宁波的折腾,他们觉得现在的生活更美好了。过了几个月,贾晴觉得应该安排时间去学点东西,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志华。这是合乎情理的要求,志华欣然同意,并主动为她联系社区夜大学。

贾晴是外贸专科学校毕业的,因此希望在这方面有所提高,也可以再学点会计、统计和电脑之类的课程,毕业后在当地公司或商店找个普通工作也方便。其实,这也是她父亲临别的嘱咐,希望女儿在美国能有个正式工作。一个人总不能永远依靠他人生活,要把眼光放长远了,万一将来有个闪失,也好有备无患。为教会服务有做不完的工作,而且受大家尊敬,但要忘掉家庭和自我,她自认为还没有那么高尚的境界。在经济上能够自立才是男女平等的真实基础,完全依赖一方,平等只是一句空话。

圣路易斯市有很多社区大学,多种专业都有,报名很方便,没有严格的学历要求。你认为合适的,交了学费就可以上学。这类学校以晚上授课为多,所以又称“夜大学”。因为晚上可以利用正规学校的教室,不必另建校园。而且,在夜大学里学好了一样有学位证书,在本地找工作还有些优惠条件。

贾晴求学并没有紧迫感,只是为了不辜负父母之托,而且学点东西总归是有用的。她想到志华明年就可以取得博士学位,他成绩优异,又有宗教背景,找工作是不难的。又过了几个月,贾晴开始喜酸呕吐,经诊断是怀孕了。贾晴的体质比较差,每天都感到疲乏和劳累。志华劝她暂时停止家庭教师的工作,夜大学也别去了,就在家里休养,其他的一切皆待生了孩子再说。事实上生了孩子,贾晴更难找工作了,孩子将占据她的全部生活。

1997年夏天,志华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博士学位。毕业于圣路易斯市的第一名校,又有宗教背景,志华很快就被一家大企业聘用。全家庆幸、感恩之余,决定要好好安排今后的家庭生活。此时距离贾晴的预产期只有3个月了,为了让孩子出生就有个良好的环境和舒适的家,一座属于自己的房子是必不可少的,小洋房哪怕小一点,也比公寓好。因为它有花园草地和儿童小乐园,室内空间也比较大,可以为教会做更多的工作。在家里做个小礼拜,搞个聚会,交流读经心得也方便,还可以接待来往的教友。

志华刚开始工作,经济并不宽裕,好在他对生活的要求也不高,考虑之下,他决定买一幢16万美元的半新小洋房,有3个卧室,2个卫生间,还有客厅、餐厅和厨房等,一般家用电器如冰箱、电炉和洗衣机等都是现成的。圣路易斯地区的洋房一般都有一个和地面建筑一样大的地下室,虽然因为潮湿不宜作卧室,但稍作整理装饰即可成为一个可以容纳几十人的小礼堂。

房前绿草如茵,房后鲜花似锦,建造了十来年的房子还不见老腐,可见老主人保养得好。整幢房子,无论外观还是内部装饰都还很新。老主人还是一位会种花且有相当审美观的人,房子前后有好几处花坛,种满了花草树木。志华计划在后花园的一角开辟一块地,用来种点蔬菜瓜果,不仅可以节省菜钱,还可多点乡土气息以及对家乡的回忆。另外,适当干些农活对身体健康也大有好处。

搬进新居后,贾晴的身体每况愈下,平时都感到特别吃力,胃口又差,她常想起妈妈烧的小菜,渴望那诱人的美味。

志华明白她的意思,生产时,如果有妈妈在身旁,对贾晴的精神支持、饮食调理以及对婴儿的料理都很重要。因而他主动提出了请她父母来美探望的想法,请老人家来照顾贾晴分娩前后的生活。这本来是贾晴的心里话,现在由志华先说出来,她倍感欣慰。

时间紧迫,想到了就马上做,志华写了一封邀请函,并电话通知贾晴的父母,请他们快点去申请护照,办理探亲签证。女儿分娩,做父母的哪有不担心的,而且他们一直想来美国看看,这次正好两全了。经过一番努力,他们在贾晴分娩前不到一个月的时候顺利地来到了美国。志华刚工作不久,新近又买了房子,经济和时间都不宽裕,所以这次老人来美,他也无法到中国去接,只能托一位探亲返美的教友一路照顾。贾晴的爸爸是生意场上的过来人,见多识广,又有会英语的人照应,一路上非常顺利。

9月中旬,父母在贾晴分娩前半个月到达圣路易斯城。贾晴顿时心情大好,良好的心情对一个待产的孕妇是非常有益的。贾晴妈妈特别擅长干家务,烧菜更是一等好手。在国内时,左邻右舍,亲戚朋友有喜庆宴会都会请她来帮忙,她烧的菜没有人不赞不绝口的。贾晴的爸爸也是很能干,多才多艺不仅生意做得好,还学了不少本领,从种地、造房、木工、裁缝到维修电器,样样精通。

宁波人特别讲面子,虽然这次来得仓促,但还是带来了许多东西,婴儿用品样样不缺,窗帘被套装了一大箱,还有其他营养补品,香烟老酒。他们听说在美国买窗帘被套要花很多钱,所以他们向女儿要来了各扇窗子和被褥的规格,请人连夜赶做出来,这真是帮了女儿家的大忙。

同类推荐
  • 海地战歌

    海地战歌

    这是一部全景式反映中国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光辉战斗业绩的大型纪实性报告文学。全书共16章30万字,全面讲述了由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独立组建的中国第五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从甄选集训、出征海地到载誉归来的精彩历程,详细刻画了中国警察在政局动荡、战乱频发的海地执行维和任务的真实感人故事,构成了一部恢弘的中国维和警察英雄史诗。
  • 简单的谋杀:世界推理小说简史

    简单的谋杀:世界推理小说简史

    《简单的谋杀:世界推理小说简史》以最简洁明了的方式梳理推理文学历史,展示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各大流派,介绍各大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创作者。包含欧美、日本两大篇章,从爱伦坡到阿加莎克里斯蒂、从江户川乱步到东野圭吾,一网打尽。本书是2011年出版的《谋杀的魅影:世界推理小说简史》的第二版,相较于前一版,内容增加了30%,从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完善。
  • 乱世丽人

    乱世丽人

    《乱世丽人》为“胡平文集”第五卷。《乱世丽人》讲述了:关于林立果“选妃”,坊间传言无数,真相到底为何?林彪折戟温都尔汗前夜,北戴河密室内,曾经发生过什么?张宁,你可能知道她的名字,却未必知道她的故事,以及她知道的故事。一名美丽的中国女子,一个阿尔巴尼亚的留学生,一次命定的邂逅,一场缠绵的爱恋,之后是一个荒唐的罪名,一份劳动教养通知书,以及一出不可逆转的人生悲剧……红颜,为时代而薄命?彭德怀的妻姐,罗隆基的知己,新民报的著名记者,文汇报的右派先锋,周恩来暗中保护的朋友,却被毛泽东视为眼中钉……浦熙修,她到底为中国做了什么?
  • 戴望舒文论集

    戴望舒文论集

    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6年同施蛰存、杜衡创办《璎珞》旬刊,在创刊号上发表处女诗作《凝泪出门》和魏尔伦的译诗。1928年与施蛰存、杜衡、冯雪蜂一起创办《文学工场》。1928年《雨巷》一诗在《小说月报》上刊出引起轰动,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出版。本书为作者的代表作。
  • 纪弦诗选集

    纪弦诗选集

    纪弦是台湾诗坛的三位元老之一,在台湾诗坛享有极高的声誉。纪弦不仅创作极丰,而且在理论上亦极有建树。他是现代派诗歌的倡导者,他主张写“主知”的诗,强调“横的移植”。诗风明快,善嘲讽,乐戏谑。他的诗极有韵味,且注重创新,令后学者竞相仿效,成为台湾诗坛的一面旗帜。纪弦于1953年创办《现代诗》季刊,发出新诗再革命的先声,在台湾掀起了一场现代主义诗歌的运动。如果说胡适、郭沫若开创了现代诗,艾青让现代诗更为本土化、更有时代感,纪弦则让中国的现代诗走进了现代主义,“他在整个中国文学史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他的离去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了。”《纪弦诗选集》是近二十年来大陆出版的的唯一一本纪弦诗集。也是诗人单本诗集收入作品最多的一本,其精品之作悉数收入。
热门推荐
  • 白少,宠妻如命

    白少,宠妻如命

    “小柔,我爱你。”男友的生日宴,公然挽着她异卵双胞胎的妹妹出现,只当她不存在般,诉说着彼此的爱语。她心碎了一地,脸上却绽放出前所未有的艳丽笑容。“既然这样,那我祝你们有情人终成怨偶。”只留给他们一个骄傲的背影,没有人看见,转身之后,她眼角滑落的泪,和心底的绝望。两年的感情,到头来,不过是一场笑话。直到遇见了他,白胜,英国皇室公主的子孙,国家安全局局长白迟的儿子,国安局反恐特勤队队长,华丽丽的军三代,香港最具价值的黄金单身汉。他用他的深情,许给了她一整个宇宙。*【腹黑毒舌卷】“姐姐,爸爸已经答应我和少泉的婚事了,就在皇朝国际酒店举行,少泉说越隆重越好,但是我最想得到的,还是你的祝福,你能去参加吗?”季柔一脸诚恳的说,话语间,透露出的是无尽的炫耀。她暗嘲,这演技倒是越来越长进,都能角逐奥斯卡了。正要说话,一旁的男人却云淡风轻的道:“不巧,我已经答应英女王那天要带妍妍去参加白金汉宫的王室盛宴,季小姐不嫌弃的话,婚礼那天我可以让闵总打个折,就算作是我和妍妍送的礼金了。”看到季柔有如便秘般的表情,她不厚道的想拍桌大笑。事后,她开玩笑问他:“你一个大男人,用这种招,不觉得幼稚啊?”那人勾唇,脸上是风华绝代的浅笑。“招不存在幼稚不幼稚,只要管用就行,你不觉得,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对她们来说才是最受打击的么?”*【温情溺宠卷】拍卖会上,他一掷亿金,只为博佳人一笑。她弱弱的问:“我是不是太败家了?”那人答曰:“不会,赚了钱就是用来给老婆败的,不然赚那么多的钱,连个帮我花的人都没有,多没成就感。我现在就缺个人给我败家。”某人无限感动ING“你不要对我太好,会把我宠坏的。”“宠坏就宠坏吧,就算有一天你刀架在我脖子上,我也只会笑着闭上眼睛。”*【如狼似虎卷】“阿胜,今天又有女人找上门了,她说跟你青梅竹马,感情深厚。”某人语气不善。正在她颈项边啃咬的男人漫不经心的“哦”了声:“那你怎么说?”“我说我是你老婆,明媒正娶,情投意合。”男人点点头。“不错,下次再有人上门,你就说你是我孩子她妈,同床共枕,情比金坚。”女人疑惑。“孩子都没有,哪来的妈?”“乖,我们现在不是在造么。我努力点,你很快就能当上妈了。”说完,果断的扑倒,吃之。*
  • 破军一枪

    破军一枪

    天武城中,苦修少年。归途林中,天庭密钥,上古龙族。身负龙神之印,只身闯江湖。北域,南疆,海外群岛。京城之中,明争暗斗多厌倦。只愿化名仇诸豪,斩尽前阻之人。重归江湖,快意恩仇。
  • 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8年11月23日,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 联盟之登临巅峰

    联盟之登临巅峰

    当世界冠军还没有被LPL赛区拿到。当Uzi还没有成为众矢之的。当Ning还没有发烧。当Baolan还没有成为蓝公主。当盛行的皇杂与鸡杂还没有出现。……点了太多外卖的钟渝重回那一年,敢为人先!
  • 三只狮子·译言古登堡计划

    三只狮子·译言古登堡计划

    《三只狮子》(A Tale of Three Lions)是哈葛德“艾伦·夸特曼”(Alan Quatermain)系列冒险小说中的一部。艾伦·夸特曼是当年发现“所罗门王宝藏”团队中的一员。在这部小说中,他再次深入非洲大陆,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猎狮之旅,而且,这一次与他同行的,是他的儿子哈利……哈格德的非洲小说所具有的想象力,远远超过了当代畅销书的水平。——英国著名作家 格雷厄姆·格林
  • 游霸的灵气复苏

    游霸的灵气复苏

    当游戏投影现实,是否还能够保持单纯游玩的初心?当副本改变世界走向,是否还能够无悔地做出选择?游戏与现实的碰撞,神话和新生的交锋,黑暗之中更有着魑魅魍魉垂涎着人间...我熬夜爆肝,只为探索出人类的未来...新书《我真不是第一》已经发布了,仙侠世界的真实游戏,欢迎品读~
  • 超凡神基因

    超凡神基因

    权力所趋,人性颠覆。王座更迭,伏骨亿万,血刃无数王者灵魂锻造而成的帝座之巅。如有生命一般,用一种直抵人心的声音,诉说着祂们的故事——辉煌与堕落,荣耀与疯狂,欲望与鲜血,毁灭与新生……这是一个【基因】决定生死的世界——超凡或腐朽。这是一个【女皇】与【赘婿】相互养成的故事——认输或强赢,腐烂或不朽。“我并不想赢,只是不想输。输了,不仅输掉自己的命,还会失去她。我想活着,更想她也活着,世界才能存在。”——卫斯理·布雷恩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多愁一劫

    多愁一劫

    这就是一个有感而发的短篇再短篇的小说集,不接受反驳。
  • 西点精英训练课

    西点精英训练课

    西点军校不只是“美国军事将领的摇篮”,更确切地说,它是“美国精英的摇篮”。本书的主要分析并总结了西点军校成功的秘诀,而且做了分门别类,以课程的形式将西点的成功经验和影响呈现给每一位读者,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西点军校的课堂,实实在在地学好每节课,过一次“就读”世界名校的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