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9500000018

第18章 明代对西湖的治理(2)

第二,指出西湖是杭州的天然屏障,如果西湖湮塞,则城市的西部将无险可守,倭寇等就可以很轻易地攻入城中。

第三,杭州城内居民饮水全赖西湖水的供应,如果西湖被侵占,将使水脉不通、城市供水断绝,造成百姓生活困难。

第四,杭州城中众多的水道也依赖西湖水作为补充,如果西湖水源断绝,会造成运河来水枯竭,妨碍市内的水运交通,影响物资的运送。

最后,他指出自仁和县至海宁县万顷良田,都依赖西湖水进行灌溉,如果湖水枯竭,还将导致下游良田缺水灌溉,严重影响这一地区的农业生产。

这五条理由从不同角度论证了西湖不能被侵占的理由,言之凿凿,应该是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的。但是明代对地方官的权力限制甚严,远不如唐宋时宽松,杨孟瑛疏浚西湖比唐宋时代的白苏两公困难得多。首先是当时西湖荒芜、淤塞的程度比白居易和苏轼时更严重,因此疏浚的工程量比唐宋时要大得多。其次是明代办事审批手续非常繁琐,要层层上报,处处受制。当年白居易治理西湖无需上报,可以自己作主,苏轼时虽要上报朝廷,但很快也得到批复,而杨孟瑛治理西湖,却要各级审批,等待很长时间才能得到批准。第三是地方的阻力特别大。事实上,早在北宋时,西湖周边居民已在湖中种菱作为收入。元祐年间,苏轼在开浚西湖、清除湖中葑草后,便准予当地人户适当租佃湖面种菱,酌予课利,以所入作为后来开湖的经费。到元明时,西湖很多地方早就被近湖民家和城中的有势者圈占,因此治理西湖,涉及不少坟墓要迁,房舍要拆,田地要毁,沿湖豪富之家要得罪。触犯到个人利益,必然遭到既得利益者的反对,甚至会被控告,因此来自人为的阻力要比以前大得多。

这其中,最后一条的困难显然是最大的。正如谢迁在《杭州府修复西湖碑》中所记,“盖白、苏堤之作,人皆目为游览之胜,而不知其为利济之源,无足怪者”。当时的西湖,几乎一半都被淤塞,湖面南北原本十里,此时仅存六里。苏堤以西湖底突起,已经基本成为了平地,居然还成了“世业”,这就是说湖面被占已不止一代了。要将这样的长期占据者赶走,是十分困难的。因为这些“有力者”,大多都得到历代官府批准,又或者都是有后台的。

而且反对浚湖的,还不仅仅是已占据湖面的豪强,甚至一些在当地颇有声望的官员,也站出反对。杭州人李旻,是成化二十年(1484)的状元,其所著《浚西湖说》是当时反对杨孟瑛浚湖的一篇文献,可见当时反对浚湖的官员也大有人在。他说:“至咸淳间……自堤以西,遂为民间恒产。如岳王坟,供祀田荡五十余亩,皆是当时所给。其余濒湖六里之民,有产者三百五十余户,分门不啻千家。庐舍相接,桑柘成林,坟冢累累,草木茂密,且皆财赋重粮。自宋至今,未之有改。”指出即使在宋代,西湖就有官准占据的水面,岳庙前的岳湖居然从南宋就是岳家的“祀田”。可见占湖为田,古已有之。特别是六桥以东原先苏轼浚治之处,只剩三塔犹存,而湖面早就葑草久积,变成平滩了,每当湖水浅涸之时,宛然洲渚横亘湖中。这种现象,也已存在数十年,历届地方官都不能开掘除去。他认为现在杨孟瑛视此不治,而欲破坏自宋以来已成之业,拆毁贫民之庐舍,发掘久葬之坟墓,使“千家嗷嗷,哭声振野”,非仁人君子之可为之事。然后,他又写道:若云游观,则堤东湖面千数百顷,亦不为狭。若云溉出,则今之湖水但欠深浚。若云接济运河并溉及上塘之田,则昔人虽尝有此言,然未尝深考地势而孟浪言之耳。杭州穿城四河,东、南、北、城下四处,各有源委,与西湖不通。出城之外,乃合运河。各河所受潮水及湖山诸源之水,本自有余。东城东大河,今名菜市河者,本从海宁、仁和境上临平湖而来,一百二十五里入艮山水门,至城中断河而止,谓之上塘。其市河,合西河,出武林门北,通崇德百余里,谓之下塘,即今见行运河也。中有三里洋、十里洋,水势宽广,几与湖等,与西河相隔数里。西湖石函所泄,但入新河,至坝而止。石函所泄至下湖古荡而止。虽东有小河,又有清湖三闸,兼阻三坝,不知何以接济运河之用?又上塘比之下塘,以猪圈坝视之,高几一丈,不知湖水从何处逆流入河,以溉夹河之田。

认为若是从风景游览的角度考虑,则苏堤以东的湖面就已足够。如果从灌溉和接济城内运河的目的出发,则西湖的水位太低,且与城内诸河并不相通,因此反对杨孟瑛以西湖水济运河并灌溉下塘海宁“夹河之田”的说法,认为杨孟瑛是“率意而为之”。

若仅遇几个侵占湖面的普通豪绅,杨孟瑛尚不难应付,但像李旻这样有名望的官员出来反对,问题就比较复杂了。李旻的这篇《浚西湖说》被收入《万历杭州府志》,而在这部志书中,曾任杭州知府的杨孟瑛的浚湖文献反而一篇不见,这说明后来杭州的官员对杨孟瑛的功绩并非一致肯定。《万历杭州府志》的作者杭州人陈善,应该是一个比较清醒的官吏,但他所作的《杨孟瑛传》也只是说:“其浚复西湖,俾水有蓄泄,实利益下塘诸田,而论者或谓其敛怨生谤,此其故不可详究。要之亦一时敏干吏云。”

针对这些人的反对,杨孟瑛的态度也非常强硬,下令“将势豪官民侵占田荡并葑田洲埠,尽行开浚,以复旧额。如有权豪不服,或扇摇浮议,故行阻碍,致误事机,悉听察院缉拿,从重究治”。而巡按御史车梁和佥事高江也和杨孟瑛一样持强硬措施,先后说过“如有权豪不服,恃势霸占,或扇摇浮议,故行阻碍,致误事机,悉听臣等究问如律,从重处治”;“毋得倡为浮议,转相扇惑,阻挠事机,自惹罪谴。其见占有室庐园池与一应浮土之利,可以迁改者,具限正月以里拆卸搬移。如有延捱迟误,即系强梗顽民,听从府县官拿问如律。敢有恃顽抗法,即便拿解本道,从重发遣”等措词非常严厉的话。这样的强硬政策当然使占湖的豪强们损失惨重,导致他们的反抗,这也成为杨孟瑛后来被罢官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西湖和杭州城市唇齿相依的关系已深入人心,为朝野所公认,因此尽管盗湖为田的人多为权贵,尽管遭到地方豪强的重重阻力,但在杨孟瑛的一再请命下,他治理西湖的上疏仍然得到了明武宗的认可,终在正德元年(1506)二月,被获准疏浚西湖,并获得了工部的拨款。

杨孟瑛深知疏浚西湖的阻力之大,针对占湖豪民的反对,他在开工前四处张贴告示,公布了《浚湖复勘谕民文》、《浚湖示谕民户文》等一系列告谕,晓谕百姓,解释利弊,再三告诫“幸相导以平心,勿相阻于异说”。在告谕文中,他说:“但今民产,本昔官湖,民侵于官以肥其家,固已干纪;官取于民以复其旧,岂谓厉民?又惟上塘万顷之田,宿仰西湖千亩之水。水尽湮塞,田渐荒芜。利归于数十家,害贻于千万井。况古人留利物之泽,岂今日启生事之端?”强调湖上的民产本来就是非法占用的官湖,如今官府取回重新改为湖面,只是恢复原状而已,并非抢占民产。而且上塘的万顷之田,原先都靠西湖水来灌溉,由于湖面被占,导致田渐荒芜,怎么能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损害了万顷之田的灌溉?接着又表示,“其原占桑园莲荡,各具的实亩分,限十日以里自首到府。罪名则原情而宥免,赋税则奏请而豁除”。当然由于一些民户“占佃年久,已成世业,或用价置买,曾费赀财。衣食所资,粮差倚办,一旦开毁,情或不堪”,因此对于占田民家的损失,他也采取了一些补偿措施,照顾到一般农家的具体困难。考虑到这些垦殖户在开湖后可能无田耕种,他就以铜钱局和崇兴寺、崇善寺、禅智寺等废寺的数千亩肥沃之地,除每寺留余百亩左右以奉香火之外,其余田亩,逐一清查以后拨给应开湖田人户,而且可以免去当年的徭役和差役,稳定了民心。对于有人担心因开湖而导致粮税的损失,他也作了说明,表示开湖经费来自“清籍新增者之税粮”,并不会因此而减少官府赋税的收入。

关于杨孟瑛浚湖的时间,尚有不同的说法。明人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卷一中以为正德三年(1508),杭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的《杭州市志》从此说。不过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卷一一中又说“乃以正德二年二月二日兴工”,将之提前了一年。清雍正朝《西湖志》把时间提得更早,认为在弘治十八年(1505),而当代罗以民先生则撰文考证应在正德元年。考杨孟瑛本人所撰《湖成丏文纪迹启》中有“肇事于丙寅二月二日,至六月初,功之成在什九”之语,查丙寅年应为1506年,即正德元年。另明代理学家潘府所作《杭郡守杨公重修西湖文》,后有“时正德改元仲夏朔”之话,可见罗说为是,应为正德元年。

正德元年二月,杨孟瑛动用民夫八千,开始大规模疏浚西湖。据《西湖游览志》卷一载:“是年二月兴工……为佣一百五十二日,为夫六百七十万,为直银二万三千六百零七两,拆毁田荡三千四百八十一亩……自是西湖始复唐宋之旧。”据杨孟瑛本人《湖成丏文纪迹启》的记载,当时“简知县毛忠、余经等,分督厥工,不敢烦民,亦不敢敛于民。出帑藏节省驿传银二万六千两,募闲民从事,日给值二分七厘,民争负畚锸,趋湖上请籍姓名,畚土于田,撤篱于园,决防于荡”。

工程分两期进行,第一期从二月二日至六月初十日,完成工程量的百分之九十左右,因暑天太热,再加上正是农忙季节,所以工程暂歇,到八月十九日复兴工,至九月十二日最后完工,历时152天,共用了670万个工日,耗费银两23607两,西抵北兴路为界,拆毁田亩3481亩,“西湖始复唐、宋之旧”。疏浚工程使苏堤以西至洪春桥、茅家埠一带尽为水面,西面重现大片湖面,西湖大部始复唐宋之旧。其后,他又在外湖旧三塔塔基四周,筑起了一道圆形的堤埂,并在埂外仿苏轼三塔,建立了三座空心石塔。

疏浚所挖的淤泥和葑草,雇佣了邻湖的民船三百多只,以及知府短递便民船十只,运送到钱塘门外昭庆寺附近,以及孤山等处的空地堆放,百姓可随意取去肥田。其余的部分,湖东的泥土和葑草,都搬到苏堤上,用来修补苏堤。在杨孟瑛这次疏浚西湖之前,苏堤以西湖底突起,已经基本成为了平地,因此,如果没有这次疏浚,苏堤恐怕已与突起的湖底相混,而不存在了。杨孟瑛将其加高了二丈,拓宽到五丈三尺,南北长七里,宛如一道水上城墙,其高广远远超过清代,在当时是一项了不起的大工程。苏堤两岸遍植杨柳,重新恢复了“六桥烟柳”的固有景色。

西湖西面邻山一带,原先没有确切的湖界,以致临湖民家经常侵占湖面。因此杨孟瑛又决定将筑苏堤之外湖西的泥土和葑草,用来另筑一堤,在里湖西部又堆筑成一条呈南北走向的长堤,与苏堤并驾齐驱,从栖霞岭起,绕丁家山直至南山,作为湖面的界限,以杜绝民间重行侵占。堤上仿苏堤式样,在两岸遍植柳树。他又考虑到堤岸筑成以后,山水无路疏泄,因此在堤上造了六桥,以通水势,当时人们叫“里六桥”。不过靠近北山的三座桥,原是“旧有水口”,杨孟瑛在此基础上再修的桥;在修筑此堤时,杨孟瑛又在靠近南山一边的堤上新建了三座桥,以通泄流水,凑成六座桥,以与苏堤六桥相呼应。后来杭州百姓感激杨孟瑛对西湖山水百姓的一片厚爱,遂将这条新筑的堤称为“杨公堤”。

杨孟瑛的这次疏浚是一次可以和唐代白居易、北宋苏轼进行的治理并列的大规模西湖治理工程。通过这次疏浚,“西湖全景,式复其故。而上塘之田及城中运河,始无旱干之忧矣”。故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中称赞道:“西湖开浚之绩,古今尤著者,白乐天、苏子瞻、杨温甫三公而已。”杨孟瑛这一次对西湖的疏浚,实际上是对西湖的一次拯救,如果没有这次大规模的疏浚,西湖很可能就已经湮没了。

在疏浚西湖的同时,杨孟瑛还重修了四贤祠。原先在孤山的南面有三贤堂,奉祀白居易、苏轼和宋代隐士林逋,由于年代已久,“栋宇就颓”,因此杨孟瑛特意加以维修,同时又添祠了唐代修建六井的李泌,以纪念他对杭州百姓的功劳。后代的杭州百姓为感激杨孟瑛的浚湖之恩,把杨孟瑛的塑像也请入四贤祠中,以作凭吊。

同类推荐
  • 危机与防范(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危机与防范(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本书对自然灾害危机、人身安全危机、财产安全危机、心理危机、公共卫生安全危机等方面,阐述了常见生存危机的防范与应对方法。本书旨在通过强化生存意识、提高生存技能、强调珍爱生命,从生存教育的角度,突出生存能力的培养,拓展高校素质教育的内涵。
  • 杭州西湖治理史研究

    杭州西湖治理史研究

    本书是浙江省社科联2008重点课题“西湖治理史及其生态学评价”成果的一部分,围绕着西湖治理这一中心,重点阐述了历次对西湖治理的具体经过,及其相关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并对每次治理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的评述。
  • 拖拉机汽车底盘构造与维护

    拖拉机汽车底盘构造与维护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及教育部等六部委《关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通知》精神,宁夏农业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我校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及专业教师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院校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的要求,编写了本书,以供我校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实训使用。
  • 大鹏同风起

    大鹏同风起

    《大鹏同风起--国际名人驾机飞行传奇/飞行系列丛书》编著者丁邦昕、魏克。《大鹏同风起--国际名人驾机飞行传奇/飞行系列丛书》以平实,生动的笔触,讲述了飞机问世以来100多年间,国际上23位政要,名流驾机飞行的传奇故事。他们的名字人们耳熟能详:丘吉尔、布什父子、阿萨德,魏茨曼,穆巴拉克、侯赛因,加加林,普京,他信,查尔斯,安德鲁,威廉和哈里王子……有的是职业飞行员,沿着从军,从政之路扶摇直上,或改行从事科学研究、文学创作,硕果累累,有的出于对飞行的爱好,历经千难万险,终身挚爱未曾改变;有的则是兴致所致偶尔为之,一飞冲天,轰动一时。
  • 淡水水库温室气体状态的评价与测量方法

    淡水水库温室气体状态的评价与测量方法

    淡水水库可基于多种目的调节流量,包括:供水、灌溉、防洪减灾、抗旱、航运和水电。陆地表面积转换形成水体,和相关水面气体流量测量已经表明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排放可能和温室气体(GHG)交换的全球清单有关。研究表明寒冷和温和气候条件下的排放水平普遍较低,而较高的排放量似乎和持续缺氧的热带系统有关。然而,改进可用的信息和工具对于支持已有水库和新建水库的温室气体状态以及采取必要缓解措施的明智决策非常重要。
热门推荐
  • 如果爱无来生

    如果爱无来生

    她曾是他的未婚妻,却被他囚在小黑屋,可当她怀孕九个月,他却亲手送她上了手术台。“她怀孕了,你的孩子必须打掉。”在痛失所有之后,江芸终于领悟,爱错一人,便输了一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荒原——巫师之吻

    荒原——巫师之吻

    这里是荒原,各国争斗不休;这里是乱世,英雄枭雄并举;混沌中,萧衍横冲直撞,为生存,为信任,为追逐。挥鞭直指,傲服苍穹,他终成带领世界前行的一束光,光晕璀璨,是为帝国!
  • 草人

    草人

    一个汗气腾腾的矮个子犯人狠命地撩起一脚,足球直冲球门而来,大个子守门员奋力跃起,那球擦过他的掌尖,竟贴着球门的头皮飞出了球场,在小马路上空划过一道弧线后,箭一样插进草坪。安啦和大鼓眼正站在球门北侧的边线外。足球在草坪上呈现定格画面的刹那,安啦眼前又闪现出那个遥远记忆里的情景,那情景没来得及清晰,便传来矮个子犯人的叫喊,嘿嘿,哥们儿,帮个忙啊。安啦从大鼓眼身边离开时,大鼓眼伸手要抓安啦一把,可他没抓住。安啦跑过小马路。一脚踏进草坪。草坪里的水被踩得汩汩响。
  • 每天读点交际学(经典珍藏版)

    每天读点交际学(经典珍藏版)

    当今社会是个交际的社会,不动交际的人会处处碰壁。每个人生活在这个社会当中,都脱离不了人际关系而独立存在。每时每刻我们都要与周边的人发生交往,并以此为突破口去寻求自己的幸福和实现人生的目标。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类所从事的任何一项活动都离不开社会。著名诗人约翰?唐这样说道:“没有别人,你即是一座孤岛。”社会由人组合而成,作为社会个体存在的人具有群居性,人类个体的价值也是以其社会价值来衡量的,这就使得人类个体与他人的交往变得尤为重要。
  • 心理学新法则

    心理学新法则

    人际交往过程中缺乏自信,不能表达出自己本来的意思;工作总是不能按时完成,还常常忙中出错;投入的很多,却总是收获的很少;在面对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不知道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出现问题,与其总是抱怨“做不好”,不如找到问题根源,学学该“怎么做”!社会纷繁复杂、人心难以捉摸,但这些只是表象,其实世间万事都是有理可循的!本书通过生动有趣的事例为您讲解莫非定律、木桶定律、二八定律、马太效应、蝴蝶效应、从众效应、鸟笼逻辑、破窗效应、霍桑效应等101条可以改变人生命运的心理学法则,以传授生活技巧、商业智慧、职场规则、教育方法等心理学知识,帮你开启成功之门。
  • 中九流

    中九流

    这是一本写道士的小说,书中没有引人耳目的高超法术,也没有光怪陆离的神仙妖魔。一切只为了让人们看到最真切的道士生涯。
  • 倾世情缘:今生只爱你

    倾世情缘:今生只爱你

    她本是翱翔天际的凤凰,却因一念之差,几尽神魂消散。历劫重生,肩负重任,只想淡看世间繁华,潇潇洒洒。谁知眼前这人总是阴魂不散,看着眼前撒娇的某男,万俟卿音无奈扶额,“惹不起,我躲还不行吗?”一逃一追,一冷一热,在这条属于两人的爱情道路上,没有最爱,只有更爱。看着逃跑的万俟(moqi)卿音,君斯默微微一笑:“人世间纵有千娇百媚,姹紫嫣红,只需一眼便知,唯有你是我情之所钟”。
  • 人身安全与生命自护

    人身安全与生命自护

    青少年时期是个逐渐学会成熟,走向独立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学会自我保护,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尤为重要。本书本着这个目的,搜集了大量有关人身安全与生命自护的文章,包括《道路交通安全基本常识》、《交通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远离非法网吧》等。
  • 故土难回

    故土难回

    有人说:男儿当志在四方,可真的离乡太远时,故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景,都成了心底最珍贵的念想。无论身在何地,在午夜梦回时,在遇到困难时,在目睹相似的景观时,总能触动心底最纯的温柔。离乡太远,你可还记得那些故人、物事。。。
  • 时光之洲

    时光之洲

    据探索家的探索可知,大西洋海底有一块大陆,可是这块大陆却于一夜之间湮灭在海底的世界……这块大陆究竟发生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