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9900000040

第40章 人类学视野中的赛博空间———互联网作为一种主体之间的书写工具(1)

周雷

摘要 本文试图勾勒出网络民族志这一新的书写情境。赛博空间作为一种新的书写情境和书写对象,它已经超越了马林诺斯基等人所凝视的传统田野。通过将赛博空间视为一种自我可能性赋予的空间、一种社会现象以及一种综合场域(Strathern2001),这篇论文将思考当民族志书写的肉身进入赛博空间之后,将遵循何种书写理念和观察方式。

通过分析传统民族志书写的特质、新小说、网络小说、诗歌等多种文体,本文还试图勾勒网络民族志的书写路径。

作为一种新的书写形态,电子书写或者网络民族志首先是一种主观的、现象学意义的虚拟观看、听、说,借助超人际、人际之间、个体内部的传播方式,它整体勾勒出了一个书写个体所生存的一种社会政治环境维度。其次,新的赛博人类学写作是高度分裂和视觉化的,时常和网络游戏、在线观察、虚拟思维反刍等实践行为互相关联。因此,网络民族志的书写必然超越了地理框限、范围、主题和对象。其三,赛博空间已经引发了一种万花筒式的跨地域生活经验,它使得传统的民族志方式在表达和描述上捉襟见肘。网络民族志写作在风格上应该更加虚糊、融合甚至是不可阅读的。沃兹特姆(Walstrom)使用“参与式体验”而非“参与观察”来定义新情境中的书写方式,在他看来这代表一种深度介入,与研究对象的密切联系和卷入。新的网络民族志实验书写不应该满足于生产一种范式意义和组合关系上的拼接(Fernandez1986:45),人们应该重新反思民族志书写中对社会生活主体的基本定义:我、你、他、她、他们、它。

关键词:赛博人类学,网络民族志,主体间性,民族志写作,赛博空间,赛博图景

一、赛博空间与赛博人类学:一种理论批判

对于超现实体系唯一的解释途径就是利用超形而上学(pataphysics)“想象解决方案的科学”,也就是一种有关它在拟态的极限如何进行体系自我转向的科幻小说,在死亡和毁灭的超逻辑(hyperlogic)中,一种可以逆转的拟态。

Baudrillard,1976/1993,pp.4‐5

在威廉·吉布森的《神经漫游者》(Neuromancer,1984)一书中,作者生造了赛博空间(cyberspace)这一个词汇,用来指称由计算机、控制论体系、神话式呈现、虚拟真实联系起来的可以漫游的世界。而根据哈里森的研究(Harrison,2009),虚拟真实的定义为“通过互动的三维空间模式”的实时操作(Whyte2002:3),以及计算机为中介的技术,使得想象性空间与现实融合(Bartle 2003:1,cited in Harrison2009)。

莱恩歌德在他的《虚拟社区》(The Virtual community:Home-steading on the Electronic Frontier)这一开创性研究中,对虚拟社区进行了如下定义:通过网络生发的社会聚合,当人们之间的交互时间够长之后,网络被赋予足够的人类情感,产生了一种赛博空间的人类关系互动(Rheingold2000:5)。从现象学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赛博空间和虚拟社区是一种物质空间,虚拟空间和时间的聚合应该被视为一种暗喻,一种主体间性的网络定居;虚拟空间因其网络文本而凸显其特殊品质,信息互动的主体间性发生在一个虚拟空间。豪尔认为,媒介文本时一种中间性文本(“Media texts are‘intertextual‘”,Hall1997)因为文本生产的意义,只有与其相关的意义体系对照才有意义(Blackman and Walkerdine2001:20)。

当我们考察文本间性这个词汇,它最初的出处为巴赫金(Mikhail Bakhtin),他称之为一种对话性或对话理论(dialogism)。之后克里斯特娃(Kris teva)将这个词翻译成主体间性(Bruhn Jensen2002:186),被视为话语(utterances)之间的必要联结。应该注意到,话语这个词在符号学领域实际上涵涉甚广,它实际上包括了多种媒介,如对话、戏剧、小说、报纸和超文本。菲斯克(Fiske)将这种主体间性就其功能的差异定义为两大类:水平主体间性和垂直主体间性。

水平主体间性指的是在历时环境中的文本堆积;垂直主体间性指的是在规限时间范围内跨媒体(trans‐media)的连接。文本可以被标记为源文本(意义的原式,作为网络环境中的焦点超文本文献)、次级文本(对源文本的阐释)、三级文本(外围性文本)。

赛博空间是建立在文本和文本之间阅读经验基础上的网状节点集成,它是一种意识状态下的理念构建物。在某种程度上,虚拟社区的空间应该被理解成为一种自我反思性的理念空间,根据保罗·阿特金森的研究,“反思性的概念提示我们,文本不仅是简单或表浅反映一种现实的独立秩序,文本本身在现实构建中也有其根本的意义(At-kinson1990:7)。在虚拟现实中,阅读行为是一种操演性(performa-tive)过程,比如虚拟的听、看、读、触摸等,如罗兰·巴特(2000)所言,阅读时一种对意义的探究过程。而在本文作者看来,虚拟社区体现的是一种多层次的阅读和在线社会编码(online social referencing)经验,无论是阅读还是书写都是一种对网络文本意义和风格的解码和编码。在这个意义上,虚拟社区又是一种建立在网络传播基础上的非物质聚合,通过网络技术,网民的集体聚合以及暗喻式的呈现,赛博空间构建了一种新的传播环境。隐喻式的虚拟社区和赛博空间是一种“想象体”(imaginaire,Lacan1978),在这个空间中充满了想象、交际性话语,异步的社会平台交互(social interfacing)。按照罗兰·巴特的观点,网络主体的主体性归根到底是对一种原型的整体量观(general-ite),而网络的客体性是对同类文本的意义装填(remplissage)。赛博空间和虚拟社区最为重要的是交际性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人的能动性和实时社会的构建权力得到展现,通过主体间、超主体、主体内(su-pra‐individual,super‐individual,inter‐individual)的传播实现,其中的中介物为网络文本、形象、声音等。芬恩柏克(Fernback)认为,社区是描述性或规范性的,当地的或全球的,空间规限或无疆域的,公共的或私人的,有机的或机械的,有意的或意外的,有意识的或漫无目的,压迫性的或解放性的,功能性的或功能失调。它是一种被分享的利益、亲属关系和空间。它可以是物理的实在或集成的兴趣,或是集体记忆、危机构成、市场工具(Fernback2007:52)。在赛博空间,每个个体都与玄学式或超形而上学(pataphysic)的客体在互联网的想象体进行一种想象式的谈话,互联网的主体生成如我、你、他、她、它都是可互换和相互生成的,在赛博空间中,主体和客体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被拉康镜像阶段(mirror stage)包括的视觉形象。从这个意义来说,虚拟社区和赛博空间成为一种提喻,尽管他们互相联系,他们是因果的位置互换(metathesis)。赛博空间的经验成为一种情感互通的致幻和网络化过程,网民在中介的准互动当中被卷入一种“长距离的非交互亲密”(Couldry and Mccarthy2004:26)。

如果我们从人类学角度观察这些现象,“群体活动的场景不再是人类学所熟悉的客体对象,因为群体不再是被地域牢牢框限,空间规限;在历史意义上他们是一种非自我意识状态,在文化上呈现同质”(Cons table2003:33)。在写作虚拟民族志,特别是“邮购新娘”这一新事物时,康斯泰堡认为“邮购婚姻”是赛博行为,因为这种婚姻的原式是通过童话、迪斯尼灰姑娘、浪漫的全球政治、对漫游群体的想象、上嫁婚配(hypergamy)这类虚拟情境生成的(同上,91~95,111,167)。在分析网络游戏,这一赛博空间最为重要的构成物时,布伦达·达内特(Brenda Danet)为赛博空间增加了一个物理性维度,他认为“从客体属性而言,人们往往认为赛博空间主体之间的联系具有一种实在的物理维度——也就是计算机硬件和激发虚拟行为的身体;但是从现象学角度来看,赛博空间的游戏是抽象的,存在于思维之中”(Danet2001:7)。更为重要的是,达内特认为,尽管文本为基础的在线传播是写出来的,它更是一种口语风格,因为它是“互动的、共时模式、动态的、即兴的、具有不可之论色彩,为一种单薄话语”(同上,11~12)。对于克里夫·巴内特(Clive Barnett)而言,在赛博空间,“通过延伸的空间和时间而产生的体系嵌入和剥离及其互动预示着一种具有现象学色彩的通过中介物呈现的公共文化”(Meyrowitz1986:63)。

“赛博空间经常是非政府式的,充满游戏感甚至狂欢式,尽管身体是缺席的,或者说至少他们的身份被彻底转化了。用特纳的词汇来说,它是一种阈限式的空间,这种模棱两可的状态使得时常规范日常生活的原则和期待失效,转而受控于虚拟式的可能性形态和现场试验”(Danet2001:8)。

当我进而分析全球化语境下的赛博空间时,许多学者开始质疑传统人类学民族志在记录新现实的效度,并屡次提到一种人类学写作的危机。在海恩(Hine)看来,民族志不应该记录一种被观察的客体和先验存在的文化事物,它应该被看做一种被建构的叙述和通过学科实践以及民族志书写在场和反思性介入所生成的客体,这种认识论上的发展构成了邓津(Denzin)所言的,包括民族志在内的质性研究在表现、合法化、实践方面的三重危机(Hine2000:42)。

在《写文化》中,克利福德和马库斯(Clifford and Marcus)定义了民族志写作的六个维度:一、场景式(利用场景展开叙述并创制有意的社会情境图示);二、修辞式(它使用表达性的修辞传统,其形式又反过来为修辞所用);三、体制性(一个书写者在一个特殊的传统、学科、读者预设中写作,正向或反向);四、生成特质(民族志与小说和游记是可以区分开的);五、政治的(表现文化现实的权威,尽管程度不同,但是都在文本有所体现,有时他们也被挑战);六、历史的(以上所有的传统和限定都是在变动当中)(Clifford1986:6)。

当我们分析上述的新情境和赛博空间特质,我认为在赛博空间和赛博人类学领域,新的民族志写作可能也可以通过马库斯式的方法,用如下关键词界定:

一、文本间性(赛博空间创制新的有意义的社会情境图示,赛博空间的传播和生存是非线性的、非逻辑的、变动不定的话语和言说;二级的文本性有时对源文本构成否定)。

二、超修辞(Hyper‐rhetorically)(赛博空间生成了新的表现形式、话语方式、反思性自我确证,网民是分裂性和根状结构的[rhizomic],他们对修辞的选择是基于网络虚拟技术和即时的在线情感)。

三、体制性(赛博人类学家仍然在一种体系、传统、学科和读者预设中写作,正向或反向,但是谷歌搜索引擎、谷歌地球、Facebook、You-tube、Twitter已经生产了一种技术内嵌,在任何在线写作和虚拟社会编码中,对网络礼仪、规则、技术图景的熟悉程度将影响在线写作和虚拟生存的最终形态;在线知识是一种福柯式的三重凝视。作为一种系统,赛博空间编码也同时解码,制定语法,影响语音,建构虚拟事实的多语音样态)。

四、非生成式的和超民族志(paraethnographically,Marcus2008:70)。书写必须成为小说、游记、日志、书信、话语手淫,来记录赛博空间以及虚拟现实中的本真性;赛博空间是混合体和文本拼接的温床——一个在线的葬礼可以是闹剧式和嬉笑的,但是其仪式又有一种阈限性,成为一种救世性升华。中国网民在2009年12月上旬对BT技术的凭吊和挽歌,充分表现了在一种娱乐的话语背后,存在一个虚拟的青年精神结构(esprit de cyber),从这个虚拟事件和中介物呈现的现象,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实体社会的结构和功能性危机。当我们将视线延伸到蚁族、网吧、网络游戏、手机色情、黑社会——这些真实生活的细部,我们可以更好解释一个在线的中国社会。

同类推荐
  • 四川人性格地图

    四川人性格地图

    四川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又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为人处事上,他们讲求和为贵,信奉中庸之道,主张办事适度,适可而止;信奉“得饶人处且饶人”,即使占理,决不得理不让人。他们洞达细心,从不放弃丰富多彩的闲情逸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四川人一味地妥协。在原则问题上,四川人是决不让步的。
  • 美学与翻译研究

    美学与翻译研究

    从其他学科吸取理论营养来丰富和充实自己学科的研究,这种跨学科、跨理论的研究方法对译学建构无疑是非常有益的。然而,诚如杨自俭先生所说的那样,“虽然有许多文章都强调要重视从相关学科中吸收新的理论与方法,但大都只是提提而已,很少有人从哲学、文化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认知科学等学科中借来新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发现新的问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 班级管理原理与方法

    班级管理原理与方法

    本书主要探讨班级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实践的策略方法问题。班级作为学校的基层组织,其管理的水平直接关系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科学理论来指导,使其更好地适应形势的发展,实现科学化的管理。
  • 敢问敢答

    敢问敢答

    本书从录像从录音从回忆中整理出数十万字的“问答”,挑挑捡捡地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大获读者的青睐。用本书敢字来修饰来修饰问答,有点可笑,有点张扬,更有点故意标榜,倘若你一口气或是两口气但绝不会三口气看完这本书时,就会觉得我的这个敢字用得挺恰如其分。
  •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10(第四辑)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10(第四辑)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的创办旨在为研究中国网络传播的学者提供学术讨论的平台,倡导具有科学性和创新价值的传播研究,彰显网络传播研究对传播学的理论贡献,促进传播学者与其他学科的对话。《中国网络传播研究》鼓励以经验性方法研究中国网络传播的基本问题,倡导多学科、全球化视野的传播学术研究,亦致力于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相关科学认知。本书是2010年第4辑。
热门推荐
  • 猎道登天

    猎道登天

    万年前的一场猎杀天道的事迹,随岁月的尘封而逐渐不为人知。修炼世界中,人们忘了什么是道,而仙也只是在口口先传中,记载在黯然古籍中。人生本是一场迷茫,他为了骗取银两,被逼无奈走上了从未知晓的修炼世界中。这一切,是不幸的遭遇,还是命运的使然?
  • 童年故乡

    童年故乡

    本书是系列长篇小说《脂城卷》中的一部。本书最大的特色是作者采用传统章回体的形式创作。既是对中国传统叙事艺术的扬弃,也是向中国优秀传统叙事的致敬。讲述辛亥革命前后,大户出身的陈依玄落拓不羁,专心钻石中医偏方,潜心医治先天痴呆的女儿心碧。平民出身的冯鞠元却向往兴办新学,随后倾心革命。惧内的老秀才蒋仲之为了糊口,服从妻子,在西门卖起了卤味。自幼尚武的韩尚文混入江湖。最有激情的杨乐山则远渡日本留学,并加入同盟会,两年后回国,在上海办报,宣传革命。通过西门五个秀才的不同人生选择,揭示时代与人物的命运轨迹。
  • 寻龙之龙啸宇宙

    寻龙之龙啸宇宙

    你见过真龙吗?我不信老祖宗会把一个虚构的生物放在十二生肖里并侍奉千年!我不信东西方都有类似的生物,却说它从来没有存在过!我要找到真龙!寻龙qq群:433846149
  • 燕石集

    燕石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你的初恋已到达

    你的初恋已到达

    小时候串的门,长大以后是要嫁进去的。热搜话题:小时候长得好看的人,现在长什么样了?热评第一:长成我喜欢的样子了。儿时因缘得来的相识,他长得好,被人追,小学座位选人的时候,想跟他坐一块的人比比皆是,不料被安排坐旁边的是她,许许多多小姑娘因此贿赂她。他就成了她的“摇钱树”。时隔七年后,他再次回来。一跃成了学校风云人物,爱慕他的人比当年更胜。她们想方设法,勾搭他,却回回吃闭门羹,有天发现,有个女孩却做到了她们做不到的事。
  • 天下移星之龙腾

    天下移星之龙腾

    天下英雄谁敌手,龙腾,也无风雨也无忧!本书为移星传续集,希望大家能喜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蓝血人(卫斯理珍藏版)

    蓝血人(卫斯理珍藏版)

    但凡遇上一个流蓝色血的男人的人,都会在莫名奇妙的情况下自残致死,连卫斯理也几乎命丧其「神秘武器」下!卫斯理受国际警方组织委托,调查太空计划中神秘人物的底蕴。事件的关键——一个神秘的硬金属箱,竟成为日本帮派、某个大使馆、神秘「蓝血人」的争夺对象。究竟蓝血人是何方神圣?他跟卫斯理又有何瓜葛?《蓝血人》写了一个有家归不得,虽然大具神通,但是在地球上却恓恓惶惶,十分可怜的外星人……故事中有许多『道具』及『物件』。在二十几年前,都尽于想像中的物事,如今早已极其普遍了,读者当可以留意得到。
  • 笑容障碍

    笑容障碍

    天气不好,关系僵化,空气浑浊,人心叵测……世道人心怎么突然就变了?这是谭矛自退居二线后陡然发现的。谭矛是丰水县财政局局长,这个曾经被众多丰水女人惦念过的帅气男人,似乎走到了穷途末路。自退居二线后,不仅腰杆软了,眼神儿貌似坏也掉了。以前走路笔挺笔挺地,虎虎生风,老远就能看见有人对着他笑,那是一种真诚、灿烂的笑。谭矛很谦和,他也报之以笑,他的笑也真诚而灿烂。你想啊,老远见面一脸笑,靠近紧紧握双手,眼神勾兑着心底的温暖,心情多舒畅啊。现在,他却看不清楚了,不知道迎面走来看着他的人,到底笑没笑。
  • 圣堂荣光

    圣堂荣光

    第一纪元:中世纪的曙光,骑士大军于血火中缔造新帝国第二纪元:旧纪元依然逝去,废墟上,蒸汽朋克与魔法科学缔造璀璨文明第三纪元:第二纪元还没写完哈~第四纪元:还在等第三纪元...第...纪元:给我个出场机会,跪求!作者君:额,这要看读者大大喜不喜欢了!欢迎加群:68175197(圣堂荣光)(不定期发红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