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1300000002

第2章 我国大学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历史演变及现实思考(1)

汪晓村、鲍健强、池仁勇、虞晓芬

大学专业从社会的角度看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学业门类”[1]。

从学校内部角度看,“大学专业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2]。在西方高等教育中,大学专业一词是指范围大小不同的专门“领域”,大体相当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的课程计划和主修课程[3]。大学专业设置和调整既是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更是一国经济体制和教育管理模式变换的直接体现,反映了政府、大学、市场三者关系的变化。在不同的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的不同发展阶段,大学专业的设置和调整具有不同的特点。本文拟对我国大学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探寻新时期我国大学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的途径和方式。

一、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大学本科专业设置的特点

我国近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是从19世纪末开始的,其标志是大学的形式从传统的书院转向大学堂,从以文为主转向“分科立学”,吸收了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内容。例如,1901年京师大学堂第一次提出了分设经学、史学、格致学(科学)、政治学、兵学、农学、工学等科目的“七科分立”方案,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次设置的具有近代意义的学科专业。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将大学学科专业及课程分为经学、政法、文学、医学、格致、农学、工学、商学八个学科门类共46种专业。1912年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规程》,将大学学科专业分为文、理、法、商、医、农、工七个学科门类共69种专业[4]。至此,中国近代大学专业体系初具规模,大体定型。

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大学本科专业设置的特点,一是在专业设置上,主要通过移植西方的教育体系而形成,如自然科学中的数、理、化、天、地、生等专业,社会科学中的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专业,主要是通过“引进移植”而创立。中国传统学术中固有的科目则经过“创造性转化”成为近代学科专业,如人文科学中的中国哲学、文学、历史学等。二是在教育内容上,西方的科学与中国的经学并存,包含了中学与西学、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等科目[5]。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大学的专业设置主要受欧美等国的影响,以学科和学术为导向,职业和应用的色彩很弱。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直接引进和参照苏联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建立了一套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体系。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的30年中,我国大学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经历了三个阶段:

(1)建立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大学制度。1952年开展的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改变了原有的“大学-学院-系”的组织体系,建立了“大学-系”、系内设专业、教学研究组(室)的大学内部组织结构,建立了以专业为中心、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制度。在专业设置上则偏重工科、师范教育,财经、政法专业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个时期的调整,标志着以苏联模式为蓝本的高等教育制度的基本确立。

(2)建立与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大学学科专业体系。1962年国务院编制了《高等学校通用专业目录》和《高等学校绝密和机密专业目录》,制定了统一的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对大学学科专业结构作了大规模的调整。1963年国家共设置专业510种,其中《高等学校通用专业目录》设置专业432种,《高等学校绝密和机密专业目录》设置绝密、机密专业78种,初步形成了适应当时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需要的学科专业体系。

(3)“文革”十年使新中国建立起来的大学制度和专业体系处于崩溃的边缘。1966年“文化大革命”是从大学开始的,也是从否定新中国建立后前17年的高等教育开始的。从1966年开始,高等学校本科招生停止达4年之久。197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通过的《关于高等院校的调整方案》,经过撤销、合并、迁移等,共撤销高校106所。当时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随心所欲,专业目录比较混乱,专业口径越来越窄,专业名称很不规范,专业管理亦无制度可言。

从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1949-1978)的发展脉络看,我国大学本科专业的设置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密切相关,受苏联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和模式的影响,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1)专业设置和调整的权力主要集中在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一直主导大学本科专业的设置和调整,先后进行了七次调整,有时甚至1~2年就调整一次 [6]。专业设置的依据是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和目标,具有强烈的计划经济色彩。省级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大学不拥有对学科专业设置和调整的权力,教育资源的配置由国家直接调控,市场不起作用。

(2)专业种数不断增加,专业越分越细。1953年国家进行第一次专业调整后的本科专业为215种,而到了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国家调整后的本科专业达到1039种,是1953年的近5倍。与此同时,专业越分越细,出现了以单个产品、单项技术为对象的专业,如拖拉机专业、陶瓷专业、铸造专业、汽车制造专业等。这个时期比较强调“专业对口”,希望大学毕业生能像“螺丝钉”一样“拧”在机器上。

(3)高等教育处在精英教育发展阶段,大学专业人才培养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由于全国大学招生规模不大,甚至出现“文化大革命”中连续4年没有招收一个大学生的情况,专业技术人员十分短缺,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大学生毕业后以计划的方式由国家分配工作。

二、经济体制转型期大学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的特点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高等教育事业也在同步探索与发展。在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有了开放的姿态和全球的视野,开始从苏联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中摆脱出来。这一时期,国家对大学本科专业设置先后作了三次大的调整[7]。

(1)1987年底,国家颁布了修订后的本科专业目录。专业种数由原来的1343种减少到671种。这次目录修订工作推进了专业名称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加强了薄弱专业和新兴学科、边缘学科,恢复和增设了文科、财经、政法类等长期比较薄弱的专业,使专业口径得到一定程度的拓宽,增强了专业和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2)1993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形成了体系完整、比较科学合理、统一规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学科划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十个门类,下设71个二级学科门类,专业种数由671种减少到504种。这次调整使专业数目进一步减少,专业口径进一步拓宽,专业设置开始以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作为基本依据,突破了与行业、部门相对应的传统模式,成为我国大学专业设置、划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标志。

(3)1998年的专业调整,目的是使学科专业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改革开放的需要,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及教育的发展趋势,改变高等学校长期存在的专业划分过细、专业范围过窄、专业门类之间重复设置等状况。经过调整,专业数量由504种减少到249种。这次调整突出的特点是按照学科设置专业,强调了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

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我国大学本科专业的设置和调整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在专业调整的决策上,仍然具有较明显的计划色彩。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仍然主导大学本科专业目录的修订和调整。

(2)在专业调整的指导思想上,强调以学科为基础,强调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专业口径不断扩大,改变了过去那种以特定产品、特定行业、特定技术为导向的专业设置方式。

(3)专业种数逐步减少。从1980年的1039种,到1987年的671种、1993年的504种、1998年的249种。如果说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大学本科专业种数是呈上升趋势的话,改革开放以来20年的专业种数则是处在下降之中,而且专业目录的修订频率也在下降。

(4)专业设置的市场导向功能在加强,大学的自主权在增加。尤其是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就业情况的变化,对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影响越来越大。例如,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中国加入WTO,外语专业、国际贸易专业相继成为热门专业;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加大,计算机专业、软件专业、通讯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等受到了市场的追捧。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导致了专业热点的不断转换。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信息,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直接影响着不同专业的招生情况,也影响着大学学科专业设置和调整的价值取向。

三、新的历史时期大学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的思考

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它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及其自身发生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大学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的途径和方式。

(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人才市场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人才流动的市场导向功能逐步增强。它要求大学本科专业的设置和调整,既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又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8],教育管理者不应再简单地沿用计划经济的手段去处理在市场经济中所遇到的问题。

(2)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阶段走向大众化教育阶段。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一方面高等教育已不再是少数人才能享有的权利,另一方面大众化背景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又面临新的挑战。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我们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形成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质量观,不能简单地用精英教育思想去解决大众化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大学本科专业的设置和调整同样需要新思路和新方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颁布实施,要求我们在法律的框架内合理地界定政府、大学和市场三者的关系,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设置和调控大学本科专业的制度体系,通过政策法规和制度进行大学本科专业的设置和调整,使之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大学本科专业的设置和调整需要有新的思路和方法。

同类推荐
  • 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和创新

    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和创新

    本书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力图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高度,系统梳理、阐释、研究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形成依据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拓展;聚焦于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最根本的理论、现实问题,并努力把握蕴藏在其中的指导中国社会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凸显了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以及在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 阿诗玛:彝族民歌(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阿诗玛:彝族民歌(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阿诗玛》是一部云南彝族撒尼人的民间叙事诗,被撒尼人民称为“我们民族的歌”,少女阿诗玛善良漂亮,可恨的富翁抢走了她逼迫她嫁给自己的儿子。阿诗玛不为财富所打动,严词拒绝。哥哥阿黑勇敢机智,与富翁斗智斗勇,救出了阿诗玛。返家途中,阿诗玛被洪流吞没,灵魂化作回声,永远留在人民身边。阿诗玛的传说已经成为撒尼人民日常生活、婚丧礼节以及其他风俗习惯的一部分,在人民中间广为传唱。它是民族的文化之根,是人类学、民族学等学科研究的最宝贵的资料。
  • 课程改革:新世纪的国际视野

    课程改革:新世纪的国际视野

    本专著主要对新世纪以来美国、英国、俄罗斯等10余个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别从其课程改革的背景、进程、主要内容、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等方面开展系统探讨,并对国外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共同特点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乃至课程论的学科建设都具有积极意义。
  • 巴菲特、索罗斯、比尔·盖茨成功的比较

    巴菲特、索罗斯、比尔·盖茨成功的比较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 平民上名校:哈佛学生对美国教育的思考

    平民上名校:哈佛学生对美国教育的思考

    哈佛大学教育专业研究生的教育随笔,观察记录中美两国教育的差别,具体而微地探讨了美国教育各方面,包括美国学校教育政策、教育管理水平与美国家庭教育特点等,以作者亲身经验为实例说话,为你全面介绍美国的教育。
热门推荐
  • 寿世保元

    寿世保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双城记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双城记

    《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所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情节感人肺腑,是世界文学经典名著之一。围绕着马奈特医生一家和以德发日夫妇为首的圣安东尼区展开的,把冤狱、爱情与复仇三个互相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情节错综复杂,富有戏剧性。
  • 折翼王妃

    折翼王妃

    骊珠是身为天下首富的父亲为她所取的名字,但她抛却豪宅华栋隐居深山,成为人们口中神秘的神医迦叶。在命运的错综下,她“染指”了天子骄子。那曾自由舒展的双翅从此折翼……
  • 种族争霸之无限被动

    种族争霸之无限被动

    年满十六的少年杨风高喊“人族杨风参战”。“如你所愿!”种族争霸战场,各个种族为了生存而奋斗。试炼之地,为了强化自己而努力。杨风看着身边一位位强力同袍感叹:“还好我是主角,有金手指,要不然还真不好混啊!”
  • 暖婚之养妻已成瘾

    暖婚之养妻已成瘾

    #本文甜宠,男女主身心干净。#【他】陆诗城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她十三岁那年。她的爸爸是一名民警,在一次事故中为了救他的爷爷牺牲了。她从小没有妈妈,这件事情过后,季家只剩她自己了。那些所谓的亲戚,听说季克伟为救一位老人牺牲了,都是能躲多远就躲多远。当听说救的是陆家老爷子的时候,又争抢着要收留她。十三岁的小女孩,牵住了他的手,一脸傲然。“有陆家照顾我,就不劳各位叔伯姑婶费心了。”小小软软的手心湿漉漉的,还微微颤抖着。他一直当她是长不大的小妹妹。柔软,粉嫩,娇滴滴。他疼她,护她,更胜过自己的亲妹妹。直到他看到她跟一个男孩手牵手。心里涌起了嫉妒。【她】季桑晚第一次见到他,是在他十八岁那年。爸爸牺牲以后,她见识了所谓亲戚的丑恶嘴脸。当他们知道陆家的存在后,就争先恐后的要收留她,只想得到陆家回报的好处。十八岁的少年,笔直的站在那堆豺狼虎豹中,是她能抓住的唯一救赎。那一刻,她鼓起勇气牵住他的手。她早就当他是今生所爱。为了刺激他,她跟其他人逢场作戏。他不仅当面教育她。还背后动手脚。让其他男生再不敢接近她。……多年以后。陆母对她说:我可以把你当女儿一样来疼,但是不能把你当成儿媳妇。陆父对她说:陆家是高门大户,不是想进就能进的。……【总结】这是一个禁欲系男神从被撩到反撩的成长史。这是一个软萌少女从主动撩到被撩的甜蜜史。很久以后,她对他作出了评价:原来,他是一本正经的人。后来,他一本正经起来……不是人。很久以后,他才恍然:原来,宠她是会上瘾的……
  • 佛为心王菩萨说投陀经

    佛为心王菩萨说投陀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影后她娇软可欺

    影后她娇软可欺

    苏洱因为吃了一条鱼,直接嗝屁了,醒来之后却发现自己穿到了一本玛丽苏言情小说里,的一个炮灰角色,诶,这不是我要的剧本,说好柔弱可怜的女主角。在不济也应该是个家庭身世外貌一等一的恶毒女配也行。可是,这个黑料满天飞的,出场不过两千字,就同样嗝屁的三线小明星,叫她这么办。还有,男主,你拿错剧本啦!那才是你的女主。[宠文,双洁,1v1]
  • 武林震天下

    武林震天下

    改文中……准备好好的规划一下……比如写一份大纲。
  • 桃源生活

    桃源生活

    一杯清茶,一世悠闲。一抹净土,道心依旧。远离喧哗,回归自然。山村小伙带你走进桃源世界,这里没有百色霓虹、高楼大厦,却有花鸟鱼兽、竹林木屋。萌宠萌娃不能少,女主麻烦不能多,不种马,不YY。本人第一次写作,望各位读者大大多多支持!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与现实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