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1400000046

第46章 宗教与爱有什么关系?(3)

自觉,是对自己的爱。觉他,是对他人的爱。因此自觉”、“觉他”,与基督教的“自爱”、“爱人”的思想是十分相似的。

菩萨的含义也可以理解成普度众生”。普度众生是佛教的根本宗旨,普度众生就是要求对大众的热爱与解救。

声闻、缘觉,则是四圣道中的最后两者。他们是尚未觉悟的众生,他们只有自觉,而没有“觉他”,也就是没有对他人的爱。

佛教以佛与菩萨作为佛教徒修行的最高目标和榜样。既然佛与菩萨都是“自觉、觉他”、“普度众生”,因此佛教明白地教导人们,应当做到爱自己、爱他人,还要广爱大众。

由此能理解,爱是佛教思想的核心内容。

传到中国的大乘佛教有四大菩萨,即: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地藏菩萨。

文殊菩萨是智慧的化身,在中国山西五台山有文殊菩萨的道场。

普贤菩萨是贤德的代表,他的道场在四川的峨眉山。

观音菩萨是佛教慈悲救世精神的象征,在中国受到广大群众的爱戴。印度佛教中菩萨的形象都是中性的。观音菩萨传人我国后,人们赋予她女性的形象,她的救苦情怀与人世间母亲疼爱子女的慈悲之心一脉相承。观音菩萨的道场在浙江普陀山。

地藏菩萨关注大众的幸福。他发愿担荷一切艰难苦行,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令大地五谷丰登,万物茂盛,除去众生疾病,度尽地狱众生。”他宣言“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因此,地藏菩萨也是人类之爱的象征,道场在安徽九华山。

三、佛教的道德戒规与爱

各种佛经中,都有许多佛教的戒规,这些戒规实际上就是佛教的道德要求。主要是:

1.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2.十善。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邪见。

3.四摄。

布施:对贫困大众施予恩惠;

爱语:对大众善言开导;

利行:作有利于大众之事;

同事:与大众同处,对他们进行教化。

4.四无量(无量是不限量)。

慈:无量地对大众给予慈爱;

悲:无量地消除大众的悲痛;

喜:无量地为大众的功德而欢喜;

舍:无量地舍去自身利益,而为大众谋利益。

5.六度(六度是指:从生死轮回之此岸抵达涅槃寂静之彼岸的六种修行途径)。

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这是修行的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要从乐于布施开始,在布施中要遵守各种戒规,要忍受各种屈辱,从而可以有精良的进展,然后需要坐禅静思,而得到大彻大悟,得到智慧。

六度的基本精神是要将爱人与爱己相结合,或从爱人出发,而达到自己的根本性觉悟,这是真正的爱己。

四、佛教的不杀生与自然之爱

佛教教义中有一条独特的原则是不杀生。

不杀生,被列为佛教的五戒与十善之首,可见佛教对于不杀生原则的重视。

在佛经上,对不杀生的教规也有许多阐述,如:

《大乘人楞伽经》卷六凡杀生者多为人食,人若不食,亦无杀事,是故食肉与杀同罪。”

《梵网经》说一切菩萨不得食一切众生肉。”

佛教传到中国后,中国的佛教僧侣们,包括许多在家的佛教徒,普遍遵循这条规,只吃素食,拒食荤食。素食成为佛教信仰者的重要标志。

不杀生的原则,在其他宗教都没有强调,在现实生活中也难以推行。那么,这条原则有它的伦理价值吗?

这个问题,到20世纪,法国思想家阿尔贝特·施韦泽(1875—1965)发表了《敬畏生命》的名著,才得到世界各国思想界,以及生态学家、环境学家的广泛重视。

他将伦理学的范围从人类内部扩大到整个生命界,成为世界环境保护运动的指导方针。他于1954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敬爱生命》一书提出的理念是:人类不仅要对人的生命,还必须对一切生物和动物的生命,保持敬畏的态度。保持生命,促进生命,就是善;毁灭生命,压制生命,就是恶。这是道德的根本法则。

施韦泽对于佛教的“不杀生”原则,给予高度评价。

他指出不杀生不是目的本身,它必须从属于更高的目标,这就是‘人道’,‘爱’和‘同情’。敬畏生命本身就包含这些德行:爱、奉献、同情、同乐和共同追求。”

这与佛教的思想是一致的,佛教同样认为:不杀生并不是目的,而是培养慈悲意识的手段。

在现实生活中,人类难以做到完全不杀生。在满足人类生活所必须的前提下,人类有可能做到尽最大可能保护地球上的生物物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从人类爱的角度看,佛教的“不杀生”,是将人类之爱扩大到自然界,扩大到其他生命,这是佛教对于人类之爱的独特贡献。

道教中的爱

道教是产生于中国的宗教,在世界上影响并不大。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却有很大影响,至今中国还有许多道教庙宇。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必须了解道教。

与其他宗教相比,道教的信仰系统颇为庞杂。它有一个多达10个等级的神仙谱系。

道教的最高神是玉皇大帝。位于高层是有三清和四御。三清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四御是:昊天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后土皇地祗。

道教的经典也很多,老子的《道德经》是道教的圣典。汉代有《太平经》、《老子想尔注》、《周易参同契》。其他重要经典有:《阴符经》、《度人经》、《清静经》、《玉皇经》、《三官经》、《北斗经》、《太上感应篇》等。历代都有《道藏》,汇集道教的经典。

道教的思想体系也较混杂,它综合了《易经》、老子、庄子、儒家、阴阳家等各种思想。

从人类之爱的角度来考察,道教有以下几个基本信仰。

一、长生成仙与自我之爱

虽然老子的《道德经》中,以“道”作为宇宙的根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但对于一般信徒来说道”的概念是抽象的,他们需要有形象化的崇拜对象。因此,玉皇大帝(最高神)就是“道”的代表或象征。

道教信徒们修养的目标,是长生不老,成为神仙。

这是在世界各种宗教中非常独特的信仰。应当说,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追求。

基督教的要旨是:人有原罪,在得到基督的救援后,可以赦免罪行,而进天国。

佛教的要旨是:人间太痛苦,应信仰佛祖,彻底觉悟,而达到涅槃。

它们都将最高的幸福寄托于人的生命结束之后;而道教不同,它要在现实的人生中追求长生,成为神仙。

中国的主要哲学——儒学,也完全是人世的,而不是出世的。儒学是寻求自身的道德修养,谋求人间社会的和谐。道教则着重寻求个人的幸福,即长生成仙。

儒道的结合,成就了中国历代许多人(特别是士大夫)的人生目标。中国两千多年的灿烂文化,与这两种思想体系是分不开的。

应该说:道教的长生与成仙的思想,是一种积极的自我之爱。

在人类之爱的体系中,自爱(不是自私),应该是各种爱的基础。真正地爱自己,就会爱家庭、爱他人、爱祖国、爱事业……

尽管成仙是一种难以实现的想象,但是,长寿或长生(不是永生)是完全可能的;在思想意境上保持积极乐观,似同成仙,也是可能的。

我们需要领悟道教思想的积极因素。

二、“以德养生”与大众之爱

道教的思想并不是只要自爱,而不考虑对他人之爱。它的“以德养生”思想,就是以对大众之爱,来达到自爱。

《道德经》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教的最高信仰是“道”,万物都是“道”所生的,而万物又需要用“德”来养育。“尊道贵德”是道教的基本教义。

道教的人生目标是长生成仙,而要达到长生成仙,必须有德行。以德行来养育“长生”。这就是“以德养生”的含义。

道教经典《墉城集仙录》中说长生之本,惟善为基。”做善事是长生的根本。

道教在德行与为善方面,大量吸收了儒家的教诲。例如道教经典《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要求人们:与人君言,则惠于国;与人父言,则慈于子;与人师言,则爱于众;与人兄言,则悌于行;与人臣言,则忠于君;与人子言,则孝于亲;与人友言,则信于交;与人妇言,则贞于夫;与人夫言,则和于室;与人弟子言,则恭于礼。

意思是:做君王的,应关爱国家;做父母的,应慈爱子女;做老师的,应爱护学生;做兄长的,应友爱弟妹;做官员的,应忠爱君王;做子女的,应孝爱父母;做朋友的,应有信义;做妻子的,应贞爱丈夫;做丈夫的,应亲爱妻子;做弟妹的,应敬爱兄长。

道教经典《度人经》说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意思是:成仙之道,在于尊重生命,在于尽一切可能去帮助大众。

明代道学思想家吕叔简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

道教经典《西升经》指出:‘道以无为上,德以仁为主。”

以上论述都说明:道教是以德行作为自我养生的首要条件。而所谓“德”,就是“仁爱”,即对大众、对他人的爱。

总之,道教的思想是:以爱人来达到自爱的目的。将自爱与他爱密切结合。

三、“道法自然”与自然之爱

《道德经》是道教的圣典,是道教理念的最高来源。

《道德经》的教导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的意思是:道是宇宙的最高法则,而道的形成,又是来自大自然。大自然是宇宙的永恒存在,而道就是大自然的内在本质或基本运行规则。

这样的思想,事实上和现代自然科学的理念是一致的。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大自然,自然科学所要探求的就是大自然运行的基本规律(即老子所说的“道”)。

“道”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依存于大自然之中的。因此,也可以说,大自然是“道”的母亲,当然也是自然万物的母亲。

道教遵循“道法自然”的思想,因此,道教是热爱自然的。

道教经典《度人经》说:‘仙道贵生”,意思就是:道教重视一切生命,尊重一切生命。

道教出于“长生成仙”的人生目标,必然会有建造人间仙境“洞天福地”的理想与实践。历代道教都在这方面作出努力,形成了许多名观胜境,如道教著名的十大洞天、五岳仙境,等等。山东青岛的崂上、湖北的武当山、江西的三清上、四川的成都西部的大邑鹤鸣山、都江堰青城山,等等,都是道教的著名胜地。到这些胜地去游览,你不能不感叹道教对于祖国山河保护之功绩。同时也能领悟到道教的伟大的对自然之爱。

当代世界各国都在关注地球生态和环境的保护。人类对自己唯一的家园,由于以往只知道开发、利用,不重视保护,已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道教的热爱自然的理念,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小结

从以上各章所介绍的各种宗教的教义来看,世界上几种主要宗教,虽然在信仰的具体对象上,在经书上,是有许多不同。但是它们也有许多相同之处。

最主要的相同之处是两个方面:

一是它们都有共同的终极存在的信仰,并且都要求信徒们信仰并热爱终极存在。

二是它们都有共同的关于爱的教义,即:自爱与爱人相结合。

总之,爱是世界各种宗教的共同根基。

同类推荐
  •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著作大力宣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字里行间饱含着极其丰富的人生哲理。随口吟诵便能认知历史变迁,明了典故风俗,品味优秀诗歌,体会人文沉淀,知晓礼义廉耻……这些著作将古代文化的精粹浓缩其间,以做人处世的道德教育为核心,读之既能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体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又有利于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塑造。本书收录了历代蒙学经典著作十六部。既有久负盛名的“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也有影响巨大的《弟子规》、《弟子职》、《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
  • 圆融的智慧:做个会说话的聪明人

    圆融的智慧:做个会说话的聪明人

    任何事物都是可以一分为二,就像我们的对手一样,单从一方面去看待他,无疑会把其看成眼中钉,肉中刺;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正因为有他的存在,才会让我们有提升的动力。本书就像位智者,谆谆告诉我们,口无遮拦,无异于在危机四伏的社会横冲直撞,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因此,在适当的地方说适当的谎言,能让你少走弯路。
  •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相关书信及其研究II(第27卷)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相关书信及其研究II(第27卷)

    本卷主要收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同时代人的有关书信,其中包括他们的亲人、朋友、同事写给他们的书信,也包括这些同时代人相互之间的通信。本卷还收录了部分译者和编者围绕这些书信写作的译者说明、译后记和编者说明,记录了当时发现这些书信的时间、情形以及翻译过程等情况。
  • 人的哲学理论: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一种阐释

    人的哲学理论: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一种阐释

    本世纪初,我党提出了“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用“以人为本” 作为基本原则与方式方法,来处理我国现代化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对人的哲学理论作了的精辟诠释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最新成果。本书主要阐释马克思和恩格斯人的哲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并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性作了阐释;还联系我国学术界有关人的问题(包括人性论、人道主义、人本主义等)的论争,提出自己的看法。
  • 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

    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

    本书从逻辑起点整体性、理论内容整体性、价值指归整体性、实践功能整体性和发展创新整体性等方面论述了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的历史联系及内在逻辑关联性;揭示了实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创立中的奠基作用,构建起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三大主要组成部分赋予了新的内容理解和体系定位,对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既是三大主要组成部分又是一个统一整体”这一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难题作了一种新的研究和解答。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超强之都市少年

    超强之都市少年

    江灵鱼作为地球上最后的修真家族传人,原本只想简简单单的修修仙,调戏一下邻家小妹。可突然有一天,他得到了化为九天神龙的鲤鱼王无上传承。你们别惹我,我超强!——江灵鱼
  • 被告无罪

    被告无罪

    4月2日这天,天气出奇的好,总让人想痛痛快快地做些什么。三个10岁左右的男孩,在三平市钢铁厂道口星辰网吧前焦急地等待着一个人的到来。网吧门口有一棵被霜打得不成样子的紫荆树,顶上那些狰狞地指向天空的干枯的树枝像老人没有水分的手。与此不太相称的是枯枝与树干交接的地方却旺盛地长出了茁壮的绿叶,像少年的头发生机勃勃。网吧前环城路上奔跑着的是能够把空气变得很糟的车子,以及人行道上乱穿衣服的男男女女。很显然,三个男孩对眼前杂乱的景物不感兴趣。
  • 走出人生的低谷期:困境当前的奋斗法则

    走出人生的低谷期:困境当前的奋斗法则

    《走出人生的低谷期》内容简介:人生路上的摸爬滚打,事业的跌宕起伏,世间的是非议论,唯有敢与苦难作伴的人,才能在低谷的阴影中坚持向前,迈向光明。
  • 诛心师云七

    诛心师云七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周一一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是姐姐,我的那份就给弟弟妹妹吧。21岁那年,妹妹患病,需要换肾,爸爸说,你是姐姐,你的那肾,就给妹妹吧。手术后,没人来照顾她,第七天,妹妹转院养病,谁也没想着带她走,没人关心她,她选择自己离开,自此,再也没有回过家。27岁时,她姓云名七,回家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户口本,她要去派出所改名字,并且将自己的户口脱离出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只音为你

    只音为你

    这是一场声音的相遇她遇到了命定的男神?还是命定的艺术呆瓜?他遇到了命定的知己?还是命定的倒霉克星?意外?还是注定了?或许这样的相遇早已经注定了……
  • 拣宝

    拣宝

    别人打眼的时候,他在拣漏;别人拣漏的时候,他却在拣宝!商鼎周彝、和璧隋珠、战国错金玉带钩;秦俑汉陶、晋帖唐画、宋瓷缂丝漆器秀;竹木牙角、花梨紫檀,包罗万象在手中。一枚如意金钱,造就了一位大收藏家,也书写了一段传奇!
  • 至高帝王神座

    至高帝王神座

    楚天一个被老不正经、偏偏实力强大的没边的老头收养,并相依为命长大的少年。一身的神奇医术与古武神术。且看他如何征战四方,逍遥世间,登顶至高神座。
  • 惠惠和我的青春岁月

    惠惠和我的青春岁月

    想起惠惠,就不由地想起她十六七岁时在川东一个叫临江镇的小集市上卖自家的土公鸡的情形。大概是因为地处绵延不绝的丘陵的一片广阔的低洼处,一条百多米宽的河流从小镇穿越奔腾而去,这里便聚集了不少的人气——小镇的居民、四周的山民和来自本地及邻近县乡的大大小小的商贩,往来穿梭,给这小镇平添了许多繁荣和兴旺的景象。惠惠就站在这座小镇街道拐角处一家小药店的门口,神情落寞而羞怯不安,一双手一会儿放在嘴边吹吹气,搓几下,一会儿又抻一抻衣服的下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