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2700000011

第11章 篆刻艺术的技法(1)

技法是历代篆刻家从学习篆刻传统和创作的实践中总结积累起来的一些基本方法。由于各人所处的时代不同,条件各异,创作习惯有别,体会有深浅,所讲的具体方法也不尽一致。但在一些原则问题上却有共同之处,所以我们学习和借鉴前人篆刻创作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作为一种“法”,它是死的,运用法的人是活的,法是随着人的创作实践发展的。因此,所谓篆刻的技法,它只能供一些初学者作为一种篆刻入门的手段。我国有一句成语叫“得鱼忘筌”,“筌”是用来捕鱼的工具,一旦得到了鱼,这个筌就可以不要了。这一比喻用来说明“技法”是很合适的。当我们一旦掌握了篆刻创作的方法之后,对于“技法”中所讲的法也就不必死守不放,而应该去创造自己的法,到了这个阶段,就是“法无定法,法由我生”了。

第一节篆法

甲骨文金文陶文

印章中使用的文字主要是篆书,此外也有隶、楷书等,但为数不多。篆书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石鼓文等统称为大篆。还有秦统一文字后出现的小篆,以及专用以入印的缪篆、鸟虫篆等。篆书入印或许是历史的约定俗成,文字随社会发展而演变,由篆到隶、楷、行草,甚至简化字和拼音字,唯独印章中仍坚持用篆书,这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笔者以为,篆书具有强烈的形式美和装饰美,其结构对称平衡,形态错落多姿,笔画简洁优美、方圆由之,线条道劲规整,种种因素都是入印文字的最佳选择;另外篆书是古代文字,较难辨认,也就难仿制,印章用篆书可能也有防伪方面的考虑。以此看来,现代人要学习篆刻先得要学会“识”和“写”篆字,这一番功夫是非下不可的。

一、识篆

识篆属于文字学的知识范畴,一般都是从小篆入手,所谓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责令李斯等人,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吸取六国文字之所长,制定出的一种法定规范文字,小篆的颁布,结束了天下文字混乱的局面。到汉代,许慎又编出了第一部小篆的字典《说文解字》(也附有部分大篆),更进一步地规范了小篆的字形、字义,给后学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所以,初学者不妨先熟记《说文解字》部首,尤其是常用字的部首,大部分小篆字即可按部首的组合而识得。但是,还要注意,有一部分篆字是特殊情况,不可以按楷书的部首组合法直接去“翻译”,因为文字变迁的历史曲折复杂,尤其是由篆到隶的所谓“隶变”过程更复杂,而由隶到楷变化相对简单,所以对有部分篆字就要在弄清渊源的基础上特别地加以记忆。

小篆的基础打扎实了,再去学习大篆就有路可循。大篆是秦以前的文字,三代以来,特别是到了春秋战国,诸侯国各自为政,文字也各行其是,使得一个字常常有许多变体写法,给初学者增加许多困难。学习和使用大篆关键在学会使用工具书,现在已经有很多出版物,如《甲骨文编》、《金文编》、《金石大字典》、《古籀汇编》、《说文古籀》等,足可帮助我们学习和使用大篆文字。

语言和文字的发展总是越来越丰富,为适应时代的需要,新的字不断地创造出来。常常会遇到现代汉语中有的字而古文字中没有,使得学印的人产生迷惘和无措。解决这个问题有各种不同的办法:一是借用同音或同义的另一个字,如刻“龙的传人”,其中“的”字小篆没有,许多人改刻“龙之传人”,持这种主张的人认为:《说文解字》没有的字是决不可用的,要解决问题只能在《说文解字》范围内借。但借用有时会发生改变原意的弊病,也非十全十美的办法。二是根据部首拼造,如“的”字,则以白字和勺字两个部分拼起来。拼造篆字很不容易,需要作者具有相当高的文字学基础,才能拼造合理;基础不够难免胡编乱造,结果贻笑大方。三是干脆改用隶、楷入印,可避免错别字发生。四是查阅《增篆康熙字典》,这本字典中篆字比《说文解字》多,虽说也是后人拼造出来的,但因为是清初诸多大学者集体创作的成果,应该比较合理可靠。篆刻界一度曾为大小篆混用的问题进行过争论,比较保守的一派认为,大小篆是代表不同时代风格的不同书体,所以不能在一枚印中同时使用,这样会扰乱了时代特征;另一派则认为文字只是艺术创作的载体,大小篆同用,只要能够做到协调和谐,化异为同,就不必被规矩束缚而不利于艺术的发挥。现在持后一种意见的越来越多,争论似乎因之而平息了。

古今许多篆刻家除用大、小篆入印外,还广泛吸取各种古文字以充实作品,如诏版、镜铭、碑额、兵器、权量、砖瓦、泉布(钱币)、简帛等等,所以古文字学的功夫对篆刻创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现代青少年学习古汉字除掉相隔时代久远等困难因素外,还要多过一道繁体字的关;但从许多学有所成的青年身上看到,只要肯努力,繁体字可以很快掌握,这层困难是完全可以攻克的。

知识小百科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

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540部又据形系联归并为14大类。字典正文就按这14大类分为14篇,卷末叙目别为一篇,全书共有15篇。《说文解字》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段玉裁称这部书“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的体例是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则在后面列出。然后解释这个字的本义,再解释字形与字义或字音之间的关系。《说文解字》中的部首排列是按照形体相似或者意义相近的原则排列的。

该书还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学说。从此,“六书”成为专门之学。“六书”不能单纯的认为就是造字法,前四种象形、指示、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而转注和假借则为用字法。

《说文解字》总结了先秦、两汉文学的成果,给我们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训访不可缺少的桥梁。特别是《说文》对字义的解释一般保存了最古的含义,对理解古书上的词义更有帮助。同时,字义的解释也反映了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保存了研究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材料,是我们整理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的重要的阶梯。

二、写篆

仍旧以小篆为代表来说明篆书写法的问题。小篆又称斯篆,其体势略长方,间架对称平衡,上紧下松,宽博端凝;其线条圆润挺劲,均匀婉约,后人把略粗者称为玉箸篆,稍细者就叫铁线篆。现存的“泰山残石”、“琅琊台刻石”、“峄山碑”、“会稽刻石”等,是小篆的典型风格。到唐代有李阳冰写的“城隍庙碑”,可认为是得到斯篆的真传,也可作临习之范体。等到学写小篆比较有基础,对篆书的书写规律能够把握了,就可以开始写大篆,如石鼓文、金文(钟鼎文)、甲骨文等。

写篆书的执笔法同写楷书一样,也是五指并用的拨灯法,五个手指分别叫做撅、压、钩、格、抵,互相之间形成合力,把笔管稳稳地控在手中,同时又互相制约,使其完全受到人意识的控制。古人比喻为拨油灯的灯芯,也有人比喻为双腿控制马镫、驾驭马的奔跑,被公认为是最正确合理的执笔方法。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就不一一介绍了。

笔在运动的时候,要力求指实掌虚,腕平掌竖,圆笔中锋才能力透纸背。篆书的笔法比较其他各种书体来说相对简单些,概括起来不过三笔,竖、横、弧,再总括其实只一笔,即“逆锋起笔(藏头)、中锋行笔、回锋收笔(护尾)”。起笔收笔处呈圆头形,中间线条则粗细均匀,沉稳有力。这一笔,直写为竖,横写为横,左右圆转为弧。有人说,若写得如直尺圆规般规矩,算功夫到家了,这话可作参考。

清代以来,出现了许多写篆书的高手,如邓石如,吴攘之,吴昌硕,他们在写篆时掺合了其他书体的笔法,方圆结合,提按自如,刚柔相济,八面出锋,使得篆书的艺术效果大大丰富,有人称之为“草篆”。但写革篆必先打好规范小篆的基础,先学平正,再追险绝,这才是学书法的正道。

写篆书也有笔顺,就是写一个字总有笔画的先后。一般说总是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外后内,先中间后左右对称。但也有人按自己习惯的顺序来写,如“日”字写法,“木”字写法。只要最终达到理想的效果,篆刻中对某些笔顺没必要有刻板的规定。

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等多种字体,字形相对比较活泼松散,大小相间,错落有致,有时在全幅字中,行距字距自由处置,凝重而潇洒,书写时笔法变化可以丰富些,也更富艺术感染力。

知识小百科

勤学苦练的纪念

吴昌硕幼时学习刻印,因为家境贫苦,困难很多。买不起石章,有时只能以砖头、瓦片等代用,偶而弄到几方石章就视同珍宝,反复磨刻,直到剩下薄薄的一片。没有印床,就用手握石奏刀。一次不小心刻伤了左手无名指,伤口很深流血不止,疼痛难忍。但他为了学艺,并不因此而放松刻印。后来伤口虽然结了痂,指甲却从此脱落不再重生,成了他勤学苦练的纪念。

第二节章法

章法,篆刻学的术语也叫“分朱布白”,文学、书法、绘画等各种艺术门类中也有章法的问题,指的是作品的布局和经营位置,或是文章的脉络,分章节段落等方面的构思。好像工匠造屋,必先审视地势,合计材料,精心构想,设计蓝图以后才能动手施工,这构想设计就是章法。

篆法是以一个字作为对象来说的。在一方印章中,大约数是由两个以上的文字组成,那些个别的字一旦集合在一方印章中,就要加以调整变化,求得配合一致,才成为一个整体。章法就是研究在一方印章文字的整体观。

篆刻的章法贵在气、势、情、韵皆备,而最终落实在“和谐”二字上。有人比喻为名将布阵,首尾相应,欹正相生,俯伏相背,各随字势错杂离合,回互偃仰,不假造作,天然妙成。全印不管字数多少,形状各异,都要做到团结一气,所表现出的轻重、虚实、疏密等关系各得其宜,做到疏中见密、密中见疏,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气聚而不塞,势放而不乱,统一中有变化。能够在虚实疏密四个字上做好文章,章法的要领基本上就得到了。章法要做到新颖独特,既有时代精神,又有个人风貌,这是更高层次的要求,值得我们花一辈子的心血去努力追求。

一、印章字序

印章字序,是章法安排首先碰到的问题,现在先把一般常规的排列方式用图例加以说明:

(一)单字印:随意布置,亦可加动、植物装饰等。

(二)二字印:右左、上下。

(三)三字印:右左、上下,右右左,右左左。

(四)四字印:右左左右、右右左左。

(五)多字印:五字以上一般叫多字印,排字方式变化很多,可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巧思。

以上只是传统印章中字序安排的普通模式,可以作为我们篆刻创作的借鉴和参考。

二、章法的基本规律

章法是一个相当复杂而奥妙的问题,虽然也有其一定的规律,但这规律又会因作者的个性而随时改变甚至打破。下面分别阐述的几个内容,是章法的几个基本规律,是前人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值得我们好好地学习研究。

(一)增减笔画

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在一个印之中,笔画繁简差距很大,按平均分配每个字所占面积的话,就会疏的太疏,密的过密。这个时候可供选择的办法之一就是增加或减少字的笔画使其趋于均衡。当然,也可采用笔画折叠盘曲等方法以增其繁,达到相同的目的。这都是从全局的疏密气势需要出发来考虑的,并不是心血来潮随心所欲。需要指出的是笔画增减应不失“六义”(文字法则: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字有出典,合理合度,绝对不可自己杜撰乱造,否则反成谬误。

(二)平正端凝

印面文字结构及笔画简繁适度、粗细合宜,排叠有序、间隙停匀,力求端正大方,具有庙堂之气,汉代白文铸印中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尤其适合初学者好好揣摩临习。一般初学者最适宜从这路风格的印章入手,才能稳步进入篆刻的大门,不至于误入歧途难以自拔。

(三)对比统一

对比的含义可以有虚实疏密方面的,也可有粗细轻重方面的,又可有刚柔巧拙方面的,还可包括光洁残损等方面的。有对比才有变化,有变化才有生命力。所以,印面的生动有趣是依赖对比的效果而存在的。对比最终要达到总体的统一,这又是任何艺术必须追求的终极目标。对比与统一是一对矛盾,创作实践中处理得好,使得自己作品统一多变,才算出色的、有经验的、有较高水平的艺术家。

1、虚实与疏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虚实指有物和无物,即指线条实体与空白间隙两者的关系;疏密指有物之间即线条之间距离多少的关系,平时常把两个概念串联起来讲,因为两者关系非常密切,也就习以为常了。虚实疏密问题可说是中国艺术包括书、画、印、音乐、戏剧、中医学、文学诗词等各学科都在精心研究的,它与传统的“阴阳”学哲学思想紧密相关,许多奥秘还有待我们去深入挖掘。

同类推荐
  •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高等院校影视传媒书系)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高等院校影视传媒书系)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是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郝朴宁教授领衔的“现代影视艺术研究团队”学术研究的成果之一。教材借鉴了众多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采写经验,众多广播电视媒体组织和部门的新闻工作者,以其辛勤的工作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写作的素材和研究的案例。写作的过程中也从各种版本的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著作和教材中汲取了宝贵的营养,并听取了兄弟院校教授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课程同仁们的中肯建议。
  • 美德的种子:青少年美德教育的100个经典故事

    美德的种子:青少年美德教育的100个经典故事

    美德是一杯香茗,是一杯美酒,是一朵芳香四溢的鲜花。美德可以让心灵变得愉悦而坚定,心灵被美德占据,一切污秽和邪恶便失去了生存的空间,生命也永远不会枯萎。让这美德的种子洒向人们的心中。
  • 考生们最需要的精准记忆书

    考生们最需要的精准记忆书

    在日本排名第一的伊藤考试培训学校,有人从60岁后开始司法考试学习,每天记诵海量法规条文;有人从公司退休后参加学校的短期培训,并且一次通过成功率只有2%的高难度考试。这些奇迹的创造者、“考试之神”伊藤校长首次公开其独创的记忆法,揭示高速记忆的终极秘密。现在,无论你是参加升学、证照还是公职考试,都可以依循“伊藤记忆术”备考,你会发现提高10倍记忆力一点也不难。
  • 写作趣谈

    写作趣谈

    本书主要从写作准备、聚材用事、炼意立脑、谋篇布局、表达方式、技法技巧、借鉴提高、锤字炼句、文病诊治这九大方面谈如何写好作文。
  • 科学家的故事

    科学家的故事

    为了捍卫真理、传播科学,许多科学家努力探索、刻苦钻石,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本书搜集整理了古今中外几十位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它将带你走进科学的世界,了解科学家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懈追求、勇于探索的精神。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代嫁之悍妻驯夫

    代嫁之悍妻驯夫

    莫名穿越成不受宠的庶女,还要假装成痴傻的妹妹嫁进相府冲喜,病入膏肓的夫君色胆包天,温文尔雅的小叔心怀不轨,虚情假意的表妹处处设计,一家子如狼似虎,一不小心就会贞操不保!好在咱嫁妆丰厚,妙计千条,你们斗你们的,我自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兵不血刃地扫清障碍。关起屋门驯夫君,打开院门斗小三,幸福生活两手抓。--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历代赋评注(明清卷)

    历代赋评注(明清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老屋(中篇小说)

    老屋(中篇小说)

    一年前,杜二海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以多数票当选村主任。他一上任,像一发从枪膛里射出的子弹,特别地有力量。加上驾驭着一帮拥戴他的人,顺风顺水,村里的每件事,做起来都像是水到渠成一般。杜二海对村民的第一个承诺是:加快全面实现小康村建设的步伐,两年内拆完村里的老屋,让村里有一个脱胎换骨的大变。经过村民代表表决,形成了一个拆旧批新的“村委决议”。
  • 玉宇阁

    玉宇阁

    重返帝都的林月盈,因为一次意外相遇,和袁承定下了不平等条约,也因此拉近了两家的距离。可在皇帝御赐的府邸里,林月盈发现,皇帝御赐的府邸里中的下人,竟全是叛臣宁守的部下,宁家军的幸存者,还是玉宇阁安排的。林月盈还没找齐宇算账呢,齐宇却自己找上门来了。林月盈从齐宇那里得知,宁守的罪是何灏强加的,齐宇还要她护着那些人。林月盈本想拒绝,可齐宇身旁站着的人,让她无法拒绝。左右两难时,她跟齐宇要了一样东西,权利,仅此于齐宇的权利!明面上,她聪明睿智知进退;背地里却是玉宇阁的主人,步步为营……
  • 皇后在上,朕在下

    皇后在上,朕在下

    身为现代出色入殓师的她被丈夫一杯毒酒葬送生命,穿越到被冷落的待嫁皇后身上!皇帝心有所属?情深不悔?为了缅怀先皇后无心政事?很好!她以铁血手腕将前朝后宫都调教地服服帖帖,打打麻将调调情,捎带着管管军国大事!让皇帝玩勺子把儿去吧!坐不住了?!很好!就要这个效果!
  • 香血(罪推理事务所)

    香血(罪推理事务所)

    当你的血有香味时,要小心了!人们会以为找到了长生的方子而扑向你,他们忘记了诅咒,恢复了人那原本嗜血的魔性。恐怖的失血,失控的人群,闻不到的香味。有香气的地方,就有死亡……
  • 重生之闷骚,跑你妹!

    重生之闷骚,跑你妹!

    重生之前,周大宝花了十年时间,试图捕捉一只闷骚,未果。灰溜溜另娶他人。重生之后,周大宝花了十年时间,试图重新爱上这只闷骚,未果。灰溜溜继续预备另娶他人。对此,闷骚从头到尾都只说了一个字:敢。
  • 法师网

    法师网

    一神一信仰,一界一法师……我就是这世界上唯一的法师。企鹅群:717179847
  • 闹社

    闹社

    突然下来一道命令,一条穿过大刘庄半个多世纪的301国道,改道村北,加高加宽,修成快速绿色通道。改道后的国道路基正好压在外爷的坟地上。支援国家建设,这是大局,无话可说,死人活人都要尽力,外爷的墓地自然要换地方。我陪着老娘、舅舅刘长水、妗子范彩玉给外爷迁坟。在乡村,迁坟拆庙,婚丧嫁娶,都是大事儿,讲究礼数,马虎不得。给老人迁坟,后辈人心里总有说不出的伤感,会想起许多陈年旧事,悲欢离合,情感涌动,一种对先人的思念。老娘、舅舅、妗子都含着眼泪诉说着外爷的故事。